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新血清学指标研究与临床初步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虞伟 王金花 +6 位作者 白彩琴 高佩芳 房国祥 张晶 夏海萍 李晓军 武建国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建立并完善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学实验诊断体系,寻找新的RA标志性自身抗体,探讨其在RA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肽酰精氨酸脱亚氨基酶(PAD)分别对人纤维蛋白原(hFib)和牛Ⅱ型胶原(bCⅡ)瓜氨酸化(cit-rullination,Cit)... 目的建立并完善类风湿关节炎(RA)血清学实验诊断体系,寻找新的RA标志性自身抗体,探讨其在RA疾病发生、发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肽酰精氨酸脱亚氨基酶(PAD)分别对人纤维蛋白原(hFib)和牛Ⅱ型胶原(bCⅡ)瓜氨酸化(cit-rullination,Cit),以环瓜氨酸肽(CCP)作对照,并选择CⅡ短肽(CⅡ260-272),建立检测3种抗原自身抗体的ELISA法,进行临床标本检测及与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评价其对RA的诊断价值。结果抗Cit-hFib和抗Cit-bCⅡ抗体在RA患者血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59.4%和56.3%,均显著高于其他疾病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诊断R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抗hFib和抗bCⅡ抗体有明显提高。抗CⅡ短肽抗体对RA的诊断效能与抗CCP抗体接近,对RA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7.2%和68.8%;特异性分别为95.3%和97.8%;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8%和88.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6%和93.1%;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4.3和31.3;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34和0.32;Youden指数分别为0.625和0.666。在13例早期RA患者中,抗CⅡ短肽抗体和抗CCP抗体阳性率均为76.9%。抗CCP抗体对RA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6,抗CⅡ短肽抗体为0.924。联合应用抗CⅡ短肽与抗CCP抗体、或抗CⅡ短肽与RF,均可进一步提高对RA的有效诊断水平。相关分析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各自身抗体均与抗CCP抗体显著相关,仅有抗Cit-hFib抗体、抗Cit-bCⅡ抗体与抗CCP抗体检出结果表现出较好的同步性(0.4<Kappa<0.75),检出符合率分别为84.4%(54/64)和78.1%(50/64)。各自身抗体水平均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呈高度正相关(P均<0.01),提示与RA疾病活动程度密切相关;抗CⅡ短肽抗体水平有随RA临床症状改善而明显下降趋势。结论瓜氨酸化蛋白及其自身抗体在RA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抗CⅡ短肽抗体及抗CCP、抗Cit-hFib和抗Cit-bCⅡ抗体均与RA疾病活动性密切相关,这些抗体可能发展成为RA新的血清学监测和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纤维蛋白原 Ⅱ型胶原 瓜氨酸化蛋白 自身抗体 免疫酶技术
下载PDF
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报告 被引量:3
2
作者 虞伟 陈斐 +4 位作者 罗冰 刘国瑞 黄梅 李晓军 武建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4-786,共3页
目的探讨引起南京地区居民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的流行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42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同时对其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在所测384例食物组样本中,特异性... 目的探讨引起南京地区居民过敏性疾病患者变应原的流行分布状况。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对42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食物和吸入性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检测,同时对其血清总IgE水平进行检测和结果分析。结果在所测384例食物组样本中,特异性变应原以水果组合阳性率最高(为19.5%),紧随其后者依次为海鲜组合17.7%、虾9.8%、鲑鱼8.9%、花生8.6%等。而在327例吸入组样本中,特异性变应原以猫狗阳性率最高(为25.4%)、其下依次为蚕丝22.6%、粉尘螨(粮尘为主)13.5%、屋尘螨(床尘为主)12.8%等。在血清总IgE升高者中,发现有76.2%(64/84)的患者可检出1种或1种以上sIgE。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地区最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发生时段多在夏秋季的6-10月和冬季的11-12月份。结论各种变应原中,水果组合、海鲜组合、虾、鲑鱼、花生、猫狗、蚕丝、粉尘螨、屋尘螨为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致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原 过敏性疾病 食物组 吸入组 特异性IGE
下载PDF
琼脂糖凝胶基片用于蛋白质与抗原分子的固定研究与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虞伟 廖建辉 +3 位作者 葛存旺 顾宁 李晓军 武建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年第4期503-508,共6页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的适用于生物分子偶联的固相载体,并对其用于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制作的实验条件和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于氨基硅烷化的载玻片表面制作琼脂糖凝胶膜,经NaIO4氧化和戊二醛分子偶联后,得到3种不同的凝胶表面,分别考... 目的探索一种新型的适用于生物分子偶联的固相载体,并对其用于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制作的实验条件和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方法于氨基硅烷化的载玻片表面制作琼脂糖凝胶膜,经NaIO4氧化和戊二醛分子偶联后,得到3种不同的凝胶表面,分别考察其固定生物分子的偶联效率、检测敏感度和稳定性能,并用原子力显微术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其表面进行表征和对比研究。结果未经氧化的琼脂糖凝胶基片固定生物分子的能力和检测敏感度低于经NaIO4氧化与后续醛化处理的基片,其中又以后者的应用效果最佳,温度因素(实验温度分别为37℃、25℃和4℃)对用此法制作的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的使用无显著影响。表征结果提供了琼脂糖凝胶表面固定生物分子的直接证据和内在机制。结论经修饰处理的琼脂糖凝胶基片可有效固定不同的生物分子,用其作为固相表面制作的蛋白质与抗原分子微阵列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实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阵列 琼脂糖 抗原 自身抗体 表征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内源性滑膜自身抗原研究进展
4
作者 高佩芳 白彩琴 虞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RA患者关节损害常发生于起病最初两年,多因疾病早期诊断困难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迄今...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异质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RA患者关节损害常发生于起病最初两年,多因疾病早期诊断困难而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迄今,自身抗体检测仍是RA诊断的主要依据。自身抗体靶抗原研究有助于RA疾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抗原 滑膜 靶抗原
下载PDF
不同破壁方法提取真菌DNA的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万青 李芳秋 +2 位作者 王立魁 邵海枫 史利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索和评价提取致病性真菌DNA的简便方法。方法分别用6种方法(液氮冻融、-70℃冻融、溶胞酶消解、超声破碎、高盐溶液、尿素溶液)裂解真菌细胞壁,再用市售DNeasy B lood&Tissue K it试剂盒提取DNA,最后通过对提取物进行比色定量... 目的探索和评价提取致病性真菌DNA的简便方法。方法分别用6种方法(液氮冻融、-70℃冻融、溶胞酶消解、超声破碎、高盐溶液、尿素溶液)裂解真菌细胞壁,再用市售DNeasy B lood&Tissue K it试剂盒提取DNA,最后通过对提取物进行比色定量和PCR检测评价各种提取方法的优弊。结果酶消解破壁法提取真菌DNA效率最高,重复性良好。模拟全血标本中白色念珠菌检测限为102个孢子,烟曲霉及新型隐球菌检测限为103个孢子。结论酶消解破壁法提取真菌DNA在6种方法中效率最高,可用于临床常见真菌感染的PCR快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 DNA 提取 PCR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定量试验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史利宁 胡毓安 +4 位作者 邵海枫 王卫萍 吴秋月 李芳秋 李晓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874-876,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定量试验(TB-IGRA)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进行TB-IGRA检测的住院患者367例,其中结核病患者89例,包括69例肺结核患者和20例肺外结核病患者,非结核疾病患者278... 目的回顾性分析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释放定量试验(TB-IGRA)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进行TB-IGRA检测的住院患者367例,其中结核病患者89例,包括69例肺结核患者和20例肺外结核病患者,非结核疾病患者278例作为对照,分析TB-IGRA法诊断结核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与痰涂片镜检法、结核抗体胶体金法、结核抗体蛋白芯片法进行比较。结果 TB-IGRA在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患者中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86.9%和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间IFN-γ释放水平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核病组的IFN-γ水平明显高于非结核疾病组(P<0.01),且治疗有效时IFN-γ水平显著降低甚至转阴。TB-IGRA法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8%、76.6%、54.8%和95.5%。痰涂片镜检、胶体金法检测结核抗体和蛋白质芯片法检测结核抗体的敏感性分别为32.5%、13.7%和38.5%。TB-IGRA与另3种方法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B-IGRA对结核病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是一种有价值的结核病辅助诊断方法,但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较低,阳性结果还需结合临床加以判断。动态监测IFN-γ水平可以提示抗结核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体外释放试验 结核分枝杆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IgM类与低亲和力IgG类抗体的测定 被引量:15
7
作者 谈华 虞伟 +1 位作者 刘海平 李晓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19-421,共3页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IgM类(MP-IgM)与低亲和力IgG类(MP-IgG)抗体水平及在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用被动颗粒凝集试验(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者血清MP-Ig... 目的探讨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IgM类(MP-IgM)与低亲和力IgG类(MP-IgG)抗体水平及在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用被动颗粒凝集试验(PP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者血清MP-IgM水平进行测定,同时用IIF法研究其低亲和力MP-IgG水平,对所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种方法所测MP-IgM以ELISA法阳性率最高(60.0%,51/88),PPA法次之(50.0%,44/88),而IIF法最低(40.9%,36/88)。各方法间仅PPA法与ELISA法所测结果具有显著相关(P<0.001)和中等程度的一致性(0.7>Kappa>0.4),而PPA法与IIF法、ELISA法与IIF法检测结果缺乏一致性。88例患儿中,有21例(23.9%)存在低亲和力MP-IgG抗体,其中17例同时有MP-IgM阳性,两者结果亦具有显著的相关(P<0.001)和一定程度的一致性(0.7>Kappa>0.4)。结论低亲和力MP-IgG类抗体有类似于MP-IgM类抗体的早期诊断价值,与MP-IgM联合检测有助于区分MP近期感染与感染后复发或再次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低亲和力IgG类抗体 IgM类抗体
下载PDF
P47模拟多肽抗原在诊断侵袭性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周万青 潘婕 +3 位作者 李芳秋 曹彤 王立魁 邵海枫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利用噬菌体肽库来源的P47模拟抗原建立的ELISA法,探讨该模拟抗原在侵袭性白色念珠菌病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培养确诊的各类念珠菌侵袭性感染和浅表感染的病人血清130份,用模拟抗原包被ELISA微孔板,测定抗P47抗体,考... 目的利用噬菌体肽库来源的P47模拟抗原建立的ELISA法,探讨该模拟抗原在侵袭性白色念珠菌病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培养确诊的各类念珠菌侵袭性感染和浅表感染的病人血清130份,用模拟抗原包被ELISA微孔板,测定抗P47抗体,考察该方法能否区分白色念珠菌侵袭性感染和浅表感染,以及与其他念珠菌感染的交叉反应。结果经细菌培养鉴定确证为白色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病人血清35份,抗P47抗体阳性率为100%,浅表感染者阳性率为4.8%(2/42),热带念珠菌侵袭性感染者抗P47抗体阳性率为16.7%(3/18)。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以及未能鉴定到种的念珠菌侵袭性和浅表感染者血清,均未检测到抗P47抗体。结论用白色念珠菌菌丝蛋白P47模拟抗原建立ELISA检测抗P47抗体,虽然与热带念珠菌侵袭性感染有部分交叉反应,但仍可用于白色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抗原 白色念珠菌 侵袭性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MBL基因多态性及血清MBL浓度与狼疮性肾炎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艾丽 周春红 +4 位作者 马玉茜 齐名 罗冰 熊华 方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27-329,共3页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第一外显子54位密码子和启动子序列多态性及血清MBL浓度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技术分析对照组(n=40)...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第一外显子54位密码子和启动子序列多态性及血清MBL浓度的关系。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和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PCR)技术分析对照组(n=40)和LN组(n=49)MBL第一外显子54位密码子及启动子区-550的H/L和-221的X/Y多态性。用ELISA法测定血清MBL浓度。结果LN组MBL第54位密码子GA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0.173vs0.112),但无显著性差异;启动子单倍型LX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GGC/GGC基因型和启动子HY/HY型的血清MBL浓度显著高于LN组(P<0.05~0.01)。LN组和对照组中血清MBL浓度低于1000μg/L者分别为40.8%和17.5%,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N患者血清MBL浓度显著降低与MBL基因启动子LX型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 基因多态性 血清水平 狼疮性肾炎
下载PDF
98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象、骨髓铁染色及铁代谢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祝 蒋超 +1 位作者 张艳梅 姚兵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通过对98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象、骨髓铁染色及铁代谢结果的回顾性分析,了解血小板增多患者在确立诊断时机体的含铁状况,协助鉴别诊断。结果血小板〈800×10^9/L的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占40.8%;而血小板≥800×10^9/L... 目的通过对98例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象、骨髓铁染色及铁代谢结果的回顾性分析,了解血小板增多患者在确立诊断时机体的含铁状况,协助鉴别诊断。结果血小板〈800×10^9/L的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占40.8%;而血小板≥800×10^9/L的患者中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占81.5%,其中有2例患者铁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占9.1%),而血清铁水平正常。结论对于血小板数在(400~800)×10^9/L的患者,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的可能性更大;血小板计数≥800×10^9/L的患者中绝大部分可以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但仍需要排除可伴有血小板增多的其他骨髓增殖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以及同时合并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增多症 铁代谢 铁染色
下载PDF
环瓜氨酸肽对类风湿关节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姚茹冰 高佩芳 +2 位作者 虞伟 郭郡浩 蔡辉 《安徽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937-939,共3页
目的观察环瓜氨酸多肽(CCP)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用CCK-8法检测CCP对24例RA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与16名健康志愿者和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做对照。分9个组别观察,分别是RA空白对照组、RA... 目的观察环瓜氨酸多肽(CCP)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激活作用。方法用CCK-8法检测CCP对24例RA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与16名健康志愿者和2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做对照。分9个组别观察,分别是RA空白对照组、RA植物血凝素(PHA)对照组、RA CCP组、健康空白对照组、健康PHA对照组、健康CCP组、SLE空白对照组、SLE PHA对照组及SLE CCP组。结果体外培养72 h后,RA PHA对照组、RA CCP组与RA空白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增殖水平(0.618±0.068、0.699±0.077)均较(0.494±0.057)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SLEPHA对照组、SLECCP组与SLE空白对照组相比,淋巴细胞增殖水平(0.496±0.079、0.451±0.073)均较(0.364±0.061)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RA CCP组增殖幅度(0.205±0.037)较SLE CCP组增殖幅度(0.087±0.01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CP可特异性刺激RA患者T细胞增殖,瓜氨酸化抗原是诱导RA发病并参与RA致病过程的重要抗原成分,进一步干预此过程将有助于更好的治疗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环瓜氨酸肽 T淋巴细胞 增殖
下载PDF
抗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史利宁 胡毓安 +4 位作者 陆静芬 廖红 马春芳 李晓军 李芳秋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3-596,共4页
目的制备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GliT单克隆抗体(单抗)并进行鉴定。方法取重组烟曲霉TR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抗TR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有限稀释法克隆化。用ELISA法测定抗... 目的制备烟曲霉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hioredoxin reductase,TR)GliT单克隆抗体(单抗)并进行鉴定。方法取重组烟曲霉TR蛋白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筛选分泌抗TR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有限稀释法克隆化。用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IsoStrip鉴定抗体类、型,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分析技术和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单抗的特异性。结果筛选到1株稳定分泌抗TR单抗(Anti-TR1)的杂交瘤细胞,抗体亚类为IgG1,轻链为κ型。ELISA法测定效价为5×105,能够与烟曲霉分泌蛋白及菌丝中天然TR特异性结合,还可与基因重组TR特异性结合。免疫荧光检测表明,该株单抗与烟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菌丝均发生反应,是曲霉属特异性的抗体。病理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该抗体可与曲霉菌丝产生特异性反应。结论获得了1株持续分泌高效价抗曲霉属特异性抗TR单抗的交杂瘤细胞株,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GliT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抗Ⅱ型胶原短肽(260-272)抗体ELISA测定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虞伟 陆康妍 +3 位作者 房国祥 贾丽 李晓军 武建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14-1718,共5页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其他自身免疫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抗Ⅱ型胶原短肽,即CⅡ(260-272)抗体水平,探讨其在RA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将合成的CⅡ(260-272)短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耦联得CⅡ(260-272)-BSA复合物,用其作为...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其他自身免疫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抗Ⅱ型胶原短肽,即CⅡ(260-272)抗体水平,探讨其在RA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将合成的CⅡ(260-272)短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耦联得CⅡ(260-272)-BSA复合物,用其作为抗原包被建立抗CⅡ(260-272)抗体的ELISA测定方法,经方法学考核后,对临床病例标本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抗CⅡ(260-272)抗体的ELISA法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其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8.4%和9.6%,特异阻断抑制率最高达76.3%。临床检测结果发现抗CⅡ(260-272)抗体在RA中的阳性率为75.0%(30/40),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病和健康对照组(P<0.01)。以测定吸光度(A)0.213为临界值时,抗CⅡ260-272抗体对RA诊断特异性91.0%,阳性预测值63.8%,阴性预测值94.5%,阳性似然比8.33,阴性似然比0.275,Youden指数0.6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抗体对RA诊断准确度为中等偏上水平(AUCROC值=0.890)。未发现抗CⅡ(260-272)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水平相关(在13例RF阴性RA患者中,该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76.9%),但抗CⅡ(260-272)抗体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显著相关(P<0.01),且该抗体水平随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逐渐降低趋势。结论成功建立抗CⅡ(260-272)抗体ELISA测定方法,用其检测抗CⅡ(260-272)抗体水平可作为RA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一种新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胶原 短肽 类风湿关节炎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载PDF
抗CCP抗体斑点免疫印迹试验测定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虞伟 顾晨曦 +3 位作者 张瑾 贾丽 李晓军 武建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6期710-713,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斑点免疫印迹试验,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方阵滴定法选择斑点免疫印迹试验检测抗CCP抗体的最佳实验条件,并用该法检测RA、其他疾病及健康人血清,同时与自行建立的ELIS... 目的建立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斑点免疫印迹试验,探讨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通过方阵滴定法选择斑点免疫印迹试验检测抗CCP抗体的最佳实验条件,并用该法检测RA、其他疾病及健康人血清,同时与自行建立的ELISA法及欧蒙试剂抗CCP抗体检测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斑点免疫印迹试验检测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敏感性为52%,特异性为94%,并具有较好的方法学稳定性和特异性。在48例被诊断为RA患者中有25例抗CCP抗体阳性,显著高于其他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法与基于RSA-CCP固相模式建立的ELISA法具有高度的相关性(χ2=131.712)和一致性(Kappa=0.771,P<0.001),与欧蒙试剂检测结果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χ2=24.147)和很好的一致性(Kappa=0.714,P<0.001)。结论成功建立了抗CCP抗体检测的斑点免疫印迹试验,实验结果稳定,特异,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瓜氨酸肽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斑点免疫印迹试验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曲霉半乳甘露聚糖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5
作者 史利宁 李芳秋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5-468,共4页
关键词 半乳甘露聚糖 ELISA法 检测限 影响因素 曲霉 鼠单克隆抗体 免疫反应性 生长过程
下载PDF
1例携带环状4号染色体的Wolf-Hirschhorn综合征合并少精子症患者减数分裂Ⅰ期缺陷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洪柳 李卫巍 +7 位作者 潘红 王颖 吴秋月 李天赋 李家亮 夏欣一 李晓军 崔英霞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2-816,共5页
目的报道1例Wolf-Hirschhorn综合征携带1条环状4号染色体合并严重少精子症的病例,并探讨精子发生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为检测患者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联会、重组和转录失活情况,用荧光标记联会复合体蛋白3(synaptonemal complex protei... 目的报道1例Wolf-Hirschhorn综合征携带1条环状4号染色体合并严重少精子症的病例,并探讨精子发生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为检测患者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联会、重组和转录失活情况,用荧光标记联会复合体蛋白3(synaptonemal complex protein 3,SCP3)、错配修复基因蛋白(mut L homolog 1,MLH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蛋白对睾丸活检样本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SCP3染色显示对照组偶线期精母细胞占5.2%,而患者偶线期的精母细胞显著增高占35.4%,表明患者的生精阻滞在初级精母细胞的偶线期。MLH1染色显示每个细胞的结合位点数对照组为47.8±4.5,患者为45.9±5.9,后者明显减少(U=2.62,P<0.05)。BRCA1染色显示患者所有粗线期细胞中都带有1条环状4号染色体,并有不同程度的不配对区域。结论环状4号染色体可能影响生殖细胞减数分裂Ⅰ期的进展,影响联会复合体的形成及未联会区域基因转录的活性,从而使精子的生成障碍,导致不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4号染色体 Wolf-Hirschhorn综合征 少精子症 联会复合体 重组 转录失活
下载PDF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肽四聚体技术及其在定量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虞伟 李晓军 武建国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43-647,共5页
四聚体(tetramer)技术是近来发展的一种可直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fic Tcells,AST)的新方法,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研究及抗原肽免疫优势表位筛选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四聚体(tetramer)技术是近来发展的一种可直接检测抗原特异性T细胞(antigen specific Tcells,AST)的新方法,在病毒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研究及抗原肽免疫优势表位筛选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抗原肽与T细胞表面受体作用的分子基础、四聚体分子构建及由此衍生的四聚体方法技术类型,并就该技术应用于临床疾病的AST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聚体 抗原特异性T细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抗原肽
下载PDF
重新认识特异性抗体对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李芳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7-340,共4页
过去的数十年中,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其中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引起严重的侵袭性念珠... 过去的数十年中,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的8%~15%。其中以念珠菌为主的酵母样真菌和以曲霉为主的丝状真菌是IFI最常见的病原菌,分别占91.4%和5.9%。引起严重的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和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实验室诊断 抗体检测
下载PDF
Ox-LDL增加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白三烯C_4
19
作者 朱武生 周广怡 +4 位作者 张华军 毛晓薇 罗冰 徐格林 刘新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90-991,共2页
关键词 内皮细胞分泌 白三烯C4 LDL 人脐静脉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趋化单核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细胞表达
下载PDF
一种用于曲霉病快速诊断的免疫层析侧流装置(LFD)
20
作者 张国勇 李芳秋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9-11,共3页
国外新近发明了一种用于侵袭性曲霉病快速诊断的免疫层析侧流装置(lateral-flow device,LFD)。LFD技术利用一株抗曲霉胞外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可检测患者血清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BA... 国外新近发明了一种用于侵袭性曲霉病快速诊断的免疫层析侧流装置(lateral-flow device,LFD)。LFD技术利用一株抗曲霉胞外糖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作为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可检测患者血清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BAL)中的曲霉胞外糖蛋白。其特点是简便、快速,可单份标本操作。该文拟介绍 LFD的检测原理及其所涉及的抗原和抗体的特征,并对新的 LFD技术的诊断价值与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和PCR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曲霉病 胞外糖蛋白 快速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