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6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持性血液透析25年回顾分析——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的经验 被引量:38
1
作者 谢红浪 季大玺 +3 位作者 徐斌 任冰 刘芸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05-410,共6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 (CHD)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 :从 1974年 1月至 1999年 4月 ,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血液净化中心接受CHD治疗的患者 2 0 0 4例 ,分析了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因、治疗...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 (CHD)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 :从 1974年 1月至 1999年 4月 ,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血液净化中心接受CHD治疗的患者 2 0 0 4例 ,分析了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病因、治疗持续时间和转归 ,及 1995年以后CHD患者的死亡原因。 结果 :2 0 0 4例尿毒症患者中以中、青年为主 ,平均年龄 41 7± 13 5岁 ,男 /女为 2 2∶1,其中 38 5 %患者原发病因不明 ,已知病因者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为主 ,占 6 6 1% ,经肾活检明确诊断者以IgA肾病最多见 ;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占 17 1% ,其中狼疮性肾炎占首位 ,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居其次 ,分别占 6 1%、4 9%和 2 1% ;777例CHD患者在本中心治疗时间超过 3个月 ,其中18 4%仍在我院HD治疗 ,最长者已存活 16年 ;31 9%患者行肾移植 ,30 4%转至外院治疗 ,3 90 %改为腹膜透析 ,13 9%患者死亡 ;近年来患者的主要死因为脑血管意外 (36 7% )和急性左心衰 (2 0 0 % )。CHD患者 1年生存率93 2 % ,5年生存率 6 4 2 % ,10年生存率 5 5 1%。  结论 :①本组患者以中、青年为主 ,男性多见 ;②IgA肾病是导致尿毒症的主要已知病因 ;③CHD患者 1年、5年和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93 2 %、6 4 2 %和 5 5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生存率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国际肾脏病学会全球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010年肾脏病南京学术论坛”会议通知(第一轮)
2
作者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肾脏病学 国际会议 继续教育项目 学术界 论坛 学会 医学
下载PDF
国际肾脏病学会全球医学继续教育项目“2010年肾脏病南京学术论坛”会议通知(第一轮)
3
作者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0-200,共1页
关键词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肾脏病学 国际会议 继续教育项目 学术界 论坛 学会 医学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郑敬民 刘志红 黎磊石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3-448,共6页
利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同时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不同病理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a.在糖尿病前的db/db小鼠(4周龄的db/db小鼠),... 利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同时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不同病理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a.在糖尿病前的db/db小鼠(4周龄的db/db小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作为正常对照的db/m小鼠相比,差异不是很大,随着肥胖的加剧,高血糖、蛋白尿的出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无论从mRNA水平还是从蛋白质水平均显著升高.b.从免疫组化的分析结果来看,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主要分布于小鼠肾脏的肾小球部分,主要是沿毛细血管袢呈线性分布,其位置与足细胞的位置重叠,足细胞是小鼠肾脏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的主要分泌细胞.c.小鼠肾脏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的表达水平似乎还与鼠龄相关:虽然变化幅度不是很大,但在周龄较大的小鼠(如20周龄以上),其表达水平相对较高.上述工作不仅印证了先前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结果,更加明确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同时揭示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在正常小鼠和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分布和变化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揭示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的功能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糖尿病肾病 DB/DB小鼠
下载PDF
系统生物学——推动肾脏病临床研究的新动力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关键词 肾脏病 临床研究 功能变化 免疫学指标 观察病情 组织形态学 改变 系统生物学 缺乏 生理
下载PDF
基因多态性分析与肾脏病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2,共2页
基因多态性分析与肾脏病的研究刘志红黎磊石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细胞遗传学肾脏病中图法分类Q343.15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210002)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基因多态性分析与肾脏病的研究刘志红黎磊石关键词基因多态性细胞遗传学肾脏病中图法分类Q343.15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南京,210002)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genomeproject)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细胞遗传学 肝疾病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瑞石 陈姗 刘志红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5-70,共6页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技术 肾脏病 诊断 治疗 标记物 后基因组学 人类疾病 代谢组学 系统生物学 RNA
下载PDF
组织切片肾小球微分离技术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龚如军 刘志红 +3 位作者 胡可斌 李颖健 王建平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34-538,共5页
目的 :建立组织切片肾小球微分离技术 ,并将其应用于肾脏病分子病因学的研究。  方法 :选取肾脏病患者的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选取结构正常的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球和球性硬化肾小球分别进行肾小球微分离。一步法提取微分离肾小球DNA... 目的 :建立组织切片肾小球微分离技术 ,并将其应用于肾脏病分子病因学的研究。  方法 :选取肾脏病患者的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选取结构正常的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球和球性硬化肾小球分别进行肾小球微分离。一步法提取微分离肾小球DNA。PCR 微型凝胶电泳检验DNA质量。质量合格DNA应用于高保真PCR扩增TGF βⅡ型受体基因片段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结果 :在成功获取肾小球丝球体的同时 ,相邻组织肾小囊壁保留完好 ;微分离小球一步法提取的DNA合格率 87 5 % ;各样本经高保真PCR扩增后 ,杂带少 ,目的条带清晰。密度随肾小球硬化程度递减。  结论 :本研究利用常规肾活检组织石蜡切片建立了肾小球微分离技术 ,进而用微分离肾小球提取DNA成功地进行了DNA扩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微分离 分子病因学 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DNA微阵列技术及其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9
作者 龚如军 王庆文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8-61,共4页
关键词 DNA微阵列 基因芯片 肾脏病
下载PDF
脂蛋白(a)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贵森 姚小丹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58-262,共5页
脂蛋白(a)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李贵森综述姚小丹审校关键词肾脏疾病脂蛋白(a)研究进展中图法分类号Q513,R692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由Berg[1]于1963年发现的一种... 脂蛋白(a)与肾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李贵森综述姚小丹审校关键词肾脏疾病脂蛋白(a)研究进展中图法分类号Q513,R692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由Berg[1]于1963年发现的一种脂蛋白独立成分。以往研究表明,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脂蛋白(a) 病理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联合苯那普利和大黄素治疗IgA肾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36
11
作者 徐明中 胡伟新 +3 位作者 刘志红 唐政 陈惠萍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苯那普利和大黄素(三联疗法)对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及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24例,年龄14-55岁,尿蛋白≥1.0g/d,血肌酐(SCr)≤267μmoI/L,肾活检病理...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苯那普利和大黄素(三联疗法)对IgA肾病(IgAN)的临床疗效及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确诊为原发性IgAN的患者24例,年龄14-55岁,尿蛋白≥1.0g/d,血肌酐(SCr)≤267μmoI/L,肾活检病理Lee胱氏Ⅲ级以上。根据尿蛋白、SCr及肾病理配对分为治疗组(n=12)和对照组(n=12),治疗组接受雷公藤多甙、苯那普利和大黄索三联治疗,对照组接受强的松和苯那普利治疗。疗效分为缓解(尿蛋白<0.4g/d,血浆白蛋白>35.0g/L,SCr<110μmol/L)、部分缓解(尿蛋白>0.4g/d,但下降>基础值的50%,肾功能稳定,SCr上升<基础值的25%)及无效(尿蛋白>1.0g/d,或SCr上升>基础值的50%)。治疗12个月后9例治疗组和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重复肾活检,利用Scion Image4.02B软件进行病理图像分析肾小球指数(GI)、肾小管间质慢性化病变指数(TD)以及问质血管病变指数(VI)。结果: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5例(42%)缓解,6例(50%)部分缓解,1例(8%)无效,对照组分别为2例(17%)、7例(58%)和3例(25%)。治疗组尿蛋白下降快于对照组,治疗0、1、3、6、9、12个月时治疗组尿蛋白分别为(2.04+0.76)g/d,(0.76±0.45)g/d,(0.51±0.31)g/d、(0.57±0.31)g/d,(0.55+0.43)g/d,(0.81±1.09)g/d,对照组分别为(1.88±0.67)g/d,(1.43±0.74)g/d,(0.79±0.58)g/d、(0.68±0.34)g/d,(2.03±1.90)g/d,(1.27±1.45)g/d。治疗组6例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12个月后SCr保持稳定[(140.6±19.0)μmol/L vs (134.1±24.1)μmol/L,P>0.05],对照组5例5肾功能不全患者SCr无变化[(126.6±19.6)μmol/L vs (129.5±26.6)μmol/L,P>0.05]。重复肾活检病理定量分析发现治疗组GI显著降低(0.314±0.054 vs 0.243±0.042,P<0.05),对照组GI则增加(0.274±0.065±0.304±0.056,P>0.05)。治疗组TI由0.183±0.112降至0.148±0.100(P>0.05),对照组TI无明显改变(0.278±0.102 vs 0.273±0.141,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I均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苯那普利及大黄素三联疗法能有效减少IgAN的蛋白尿、稳定肾功能并减轻肾脏纤维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苯那普利 大黄素 IGA肾病 临床研究 尿蛋白 肾功能 肾脏纤维化
下载PDF
中药木通肾脏损害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被引量:31
12
作者 胡伟新 刘志红 +3 位作者 程震 曾彩虹 陈惠萍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04-511,共8页
目的:总结20例木通中毒病例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肾活检病理改变特征。 方法:20例木通肾损害患者,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2~68岁。其中服药前有肾炎3例,尿路结石5 例。13例服木通汤药[(汤药组,再分为大剂量组(≥10g/d,n=9)和小剂量组(... 目的:总结20例木通中毒病例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肾活检病理改变特征。 方法:20例木通肾损害患者,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2~68岁。其中服药前有肾炎3例,尿路结石5 例。13例服木通汤药[(汤药组,再分为大剂量组(≥10g/d,n=9)和小剂量组(≦6g/d,n=4));7例服用含木通的中成药(成药组)。观察指标包括木通剂量,服药及发病时间、病程、首发症状、肾功能、尿液检查及肾活检病理。 结果:①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与木通剂量相关。出现症状时间分别为大剂量组4h(2h^6d)、小剂量组2 mo(2~6 mo)、成药组24 mo(6~36 mo)。大剂量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6例表现为急性肾衰(ARF),3例慢性肾衰(CRF);小剂量组及成药组以乏力、夜尿增多起病,表现为CRF。②患者尿蛋白均<1.5g/d[大剂量ARF组、大剂量CRF组、小剂量组及成药组分别为(1.00.3)、(0.980.2)、 (0.90.3) 、(0.80.2)g/d],无高尿酸血症,血尿及高血压发生率低。③大剂量ARF组50%为少尿型,糖尿(100%)及氨基酸尿(75%)阳性率高。肾活检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基膜(TBM)裸露现象普遍。5例转为CRF,重复肾活检显示小管间质出现慢性化病变。大剂量CRF组起病方式、尿液检查尤其糖尿(100%)及氨基酸尿(66.7%)阳性率与ARF患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病程显著延长(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通 肾脏损害 病理特征 临床特点 肾活检 间质纤维化 间质血管狭窄性病变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前瞻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50
13
作者 刘志红 李世军 +4 位作者 吴燕 左科 王波 曾彩虹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3-309,共7页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但是膜性肾病的治疗仍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本文前瞻性地观察了单用雷公藤多苷(TW)和TW联合小剂量泼尼松(TW+P)治疗IM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诊断为IMN... 目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之一,但是膜性肾病的治疗仍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本文前瞻性地观察了单用雷公藤多苷(TW)和TW联合小剂量泼尼松(TW+P)治疗IM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诊断为IMN患者,尿蛋白>3.5 g/24h。随机分为2组。TW组:TW120 mg/d口服,至3个月完全缓解者,减量为维持剂量(60 mg/d),持续至12个月。3个月时部分缓解或无效者,TW 120 mg/d可延长至6个月,再减量为60 mg/d维持至12个月。TW+P组:TW用药同上,同时服用泼尼松30mg/d,8周后逐渐减量(每2周隔日减5 mg),10 mg隔/日维持至12个月。结果:共84例患者入组,其中TW+P治疗组43例,TW治疗组41例。治疗3个月,TW+P组3例(6.98%)完全缓解,29例(67.4%)部分缓解,有效率为74.4%;TW组无一例完全缓解,21例(51.2%)患者部分缓解。有效率为51.2%。治疗6个月,TW+P组13例(30.2%)完全缓解,21例(48.8%)部分缓解,有效率为79.1%;TW组仍为21例(51.2%)部分缓解,无一例完全缓解,有效率为51.2%。治疗12个月,TW+P组16例(37.2%)完全缓解,17例(39.5%)部分缓解,有效率为76.7%,而TW组2例(4.88%)达到完全缓解,16例(39%)部分缓解,有效率为43.9%。TW+P组有效率和完全缓解率均明显高于TW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起病年龄轻和小管间质病变较轻的IMN患者对治疗反应较好。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清肌酐均保持稳定。结论:TW能有效减少膜型肾病患者蛋白尿。TW+P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TW。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IMN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雷公藤多苷 激素 治疗
下载PDF
大黄酸和罗格列酮对db/db糖尿病小鼠代谢紊乱和肾脏损伤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37
14
作者 黄燕飞 刘志红 +4 位作者 陈惠萍 周虹 王建平 朱茂艳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5-221,共7页
目的 :比较大黄酸和罗格列酮对糖尿病db/db小鼠代谢紊乱和肾脏损伤的作用 ,探讨大黄酸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  方法 :实验小鼠分四组 :db/m正常小鼠对照组 ;db/db糖尿病小鼠对照组 ;db/db糖尿病小鼠大黄酸 [1 2 0mg/ (Kg·d) ]治... 目的 :比较大黄酸和罗格列酮对糖尿病db/db小鼠代谢紊乱和肾脏损伤的作用 ,探讨大黄酸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机制。  方法 :实验小鼠分四组 :db/m正常小鼠对照组 ;db/db糖尿病小鼠对照组 ;db/db糖尿病小鼠大黄酸 [1 2 0mg/ (Kg·d) ]治疗组 ;db/db糖尿病小鼠罗格列酮 [4mg/ (Kg·d) ]治疗组。连续灌胃 1 2周 ,于实验末比较各组体重、血糖和血脂水平。PAS染色、免疫荧光分析肾小球病理形态学改变。电镜分析线粒体数目形态改变。Real timePCR分析脂肪和肌肉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胰岛素抵抗因子 (resistin)和脂肪酸转运体 (FAT/CD36 )mRNA表达。  结果 :大黄酸和罗格列酮治疗均可明显降低db/db小鼠血糖水平。大黄酸治疗还可明显减轻体重 ,降低血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 ,改善高脂血症 ;而罗格列酮治疗则增加小鼠体重 ,提高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组织学显示 ,db/db小鼠肾小球肥大 ,系膜区扩张 ,系膜基质增加 ,大量纤维连接蛋白 ;同时肾小管线粒体数目减少 ,体积增大 ,嵴结构不清。大黄酸和罗格列酮治疗后均可明显改善上述肾脏病理改变 ,但对线粒体的作用大黄酸较罗格列酮更为明显。db/db小鼠肌肉和脂肪组织PPARγ和resistin的表达均明显下降 ,FAT/CD36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罗格列酮 db/db糖尿病 小鼠 代谢紊乱 肾脏损伤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0
15
作者 季大玺 谢红浪 +2 位作者 徐斌 刘芸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78年12月~1998年12月住院的重症ARF患者193例,其中101例行CRRT(CRR... 目的:回顾性研究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978年12月~1998年12月住院的重症ARF患者193例,其中101例行CRRT(CRRT组),92例行IHD(IHD组),回顾性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疗效和预后。结果:CRRT组60例(594%)存活,41例(406%)死亡,IHD组59例(641%)存活,33例(359%)死亡,两组无差异,但CRRT组病情明显重于IHD组:患者年龄更大,平均动脉压低,APACHEⅡ积分高,衰竭器官数目多,需要机械通气和升压药物的患者数高于IHD组(P<005),CRRT组中存活者平均APACHEⅡ积分与IHD组死亡者相似。CRRT组血流动力学稳定,容量状态精确平衡,氮质血症控制更佳,ARF持续时间缩短。结论:①重症ARF的预后受年龄的影响,与原发病因和疾病严重程度有关;②CRRT治疗重症ARF的疗效优于IHD,能改善重症ARF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替代治疗 血液透析 急性 肾功能衰竭
下载PDF
过敏毒素受体(C3aR)在db/db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病理意义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郑敬民 朱小东 +4 位作者 张明超 王建平 徐丽丽 谌达程 刘志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47-854,共8页
利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同时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过敏毒素受体(C3aR)在不同病理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a.在糖尿病前的db/db小鼠(... 利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的方法,同时从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对过敏毒素受体(C3aR)在不同病理阶段的2型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发现:a.在糖尿病前的db/db小鼠(4周龄的db/db小鼠),C3aR与作为正常对照的db/m小鼠相比没有明显差异.随着肥胖的加剧,高血糖、蛋白尿的发生和发展,C3aR在db/db小鼠肾脏中的表达显著升高.b.免疫组化分析显示,C3aR广泛地表达于db/m和db/db小鼠肾脏的皮质和髓质,分布于肾脏的上皮细胞中(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球中的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和壁层上皮细胞).从部位来看,皮髓交界处的肾小管中C3aR表达量明显要比其他部位的多.在肾小球,C3aR特异地存在于足细胞部位.在db/m小鼠,不同周龄小鼠肾脏中C3aR的表达量并没有明显变化,但在db/db小鼠,从8周龄开始,分布在db/db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和小球足细胞中的C3aR均随小鼠周龄的增加而增加,至少在时间上,与小鼠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尤以足细胞中和皮髓交界处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变化最为明显.c.在糖尿病肾病小鼠中高表达C3aR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常有空泡变性的情况.上述工作印证了先前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结果,更加明确了C3aR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同时揭示了C3aR在正常小鼠和糖尿病肾病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分布和变化规律,有利于进一步揭示C3aR的功能及其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毒素受体(C3aR) 过敏毒素 糖尿病肾病 DB/DB小鼠
原文传递
血液透析患者和透析中心工作人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肖观清 季大玺 +5 位作者 陈朝红 宦红绨 谢红浪 刘芸 刘志红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25-530,共6页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和透析中心工作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第二代酶链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反转录-套式PCR法检测了154例血透患者和46名透析中心工作人员的血清抗...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和透析中心工作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影响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第二代酶链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反转录-套式PCR法检测了154例血透患者和46名透析中心工作人员的血清抗-HCV抗体及HCV-RNA。结果:血透患者抗-HCV阳性率为70.8%,HCV-RNA阳性率为71.7%,HCV感染率达82.1。透析中心工作人员HCV感染率为0%。血透患者-HCV与HCV-RNA的相关性较差。HCV感染率与输血次数、透析年限显著相关,且输血次数的相对危险度(RR=6.675)大于透析年限(RR=3.897)。血源抗-HCV筛查前、后两组HCV感染率分别为95.3%和58.0%,差异十分显著(P<0.001)。HCV阳性与HCV阴性患者肝功能异常率无显著差异。结论:①血透患者HCV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而透析中心工作人员HCV感染率极低(0%)。②透析年限和输血次数是透析患者HCV感染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且输血对HCV感染的相对危险度较透析年限相对更大。血源抗-HCV筛查能有效降低血透患者HCV感染率。③血清转氨酶水平不能作为血透患者HCV感染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丙型肝炎病毒 感染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大黄酸和辛伐他汀对db/db糖尿病小鼠脂代谢紊乱和肾脏保护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29
18
作者 贾忠辉 刘志红 +2 位作者 郑敬民 曾彩虹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比较大黄酸和辛伐他汀对糖尿病db/db小鼠脂代谢紊乱的影响以及它们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周龄的db/db和db/m小鼠分为四组Adb/m正常对照组;Bdb/db糖尿病对照组;Cdb/db糖尿病大黄酸[150mg/(kg.d)]治疗组;Ddb/db糖尿... 目的比较大黄酸和辛伐他汀对糖尿病db/db小鼠脂代谢紊乱的影响以及它们对糖尿病肾病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周龄的db/db和db/m小鼠分为四组Adb/m正常对照组;Bdb/db糖尿病对照组;Cdb/db糖尿病大黄酸[150mg/(kg.d)]治疗组;Ddb/db糖尿病辛伐他汀[20mg/(kg.d)]治疗组;于不同治疗时间测定各组体重、血糖、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E)、血肌酐、24h尿白蛋白水平。肾组织病理切片行HE、PAS染色,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肾小球病理形态学改变进行半定量分析。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以及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结果治疗12周时大黄酸治疗组血糖较糖尿病对照组下降、体重减轻,治疗8周时大黄酸和辛伐他汀治疗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载脂蛋白E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明显下降,二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治疗8周时大黄酸组24h尿白蛋白排泄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辛伐他汀组在治疗12周时尿白蛋白排泄方有所下降。治疗12周时大黄酸组肾脏肥大、基质增生明显改善,辛伐他汀组肾组织病理也有所改善,但大黄酸治疗组效果更加明显。大黄酸组肾组织TGF-β、FN表达较糖尿病对照组有明显下降(P<0.05),辛伐他汀治疗组TGF-β、FN表达较糖尿病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黄酸治疗后明显降低db/db小鼠血糖,减轻体重,而辛伐他汀对于血糖和体重无明显影响;大黄酸和辛伐他汀均能够改善2型糖尿病模型db/db小鼠的脂代谢紊乱,二者疗效无明显差异;大黄酸降低尿白蛋白排泄量以及稳定肾功能的作用比辛伐他汀更加明显;大黄酸减少肾小球肥大以及细胞外基质增生的作用比辛伐他汀更为显著;大黄酸对TGF-β、FN表达的下调作用也明显强于辛伐他汀;大黄酸是一种不同于辛伐他汀的新的降低血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辛伐他汀 糖尿病肾病 脂代谢紊乱 DB/DB小鼠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与非肾脏疾病 被引量:155
19
作者 季大玺 谢红浪 黎磊石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9,共5页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乳酸酸中毒
下载PDF
Fabry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苏华 刘志红 +4 位作者 李世军 陈惠萍 苏健 曾彩虹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17-523,共7页
目的 :探讨Fabry病患者临床表现及肾组织形态学特点。  方法 :总结 9例Fabry病患者临床表现和肾组织形态学特点。同时对肾小球足细胞数定量分析 ,并借助足细胞特殊标记物WT1对足细胞的密度及其缺失分布特点进行观察。  结果 :①患者... 目的 :探讨Fabry病患者临床表现及肾组织形态学特点。  方法 :总结 9例Fabry病患者临床表现和肾组织形态学特点。同时对肾小球足细胞数定量分析 ,并借助足细胞特殊标记物WT1对足细胞的密度及其缺失分布特点进行观察。  结果 :①患者以年轻男性为主 ,多有肾脏病家族史。②多伴有Fabry病肾外表现 ,表现为皮肤血管角质瘤、少汗、低热、肢端感觉异常等症状。心脏受累发生率较高 ,多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缩短、ST段和T波的异常、左心室高电压等。③均无明显角膜混浊、视网膜动脉曲张等Fabry病常见眼部病变。④肾脏病变表现为轻至中度蛋白尿。部分患者伴轻微镜下血尿。肾小管间质损伤较突出。⑤肾组织形态学改变表现为光镜下肾小球足细胞弥漫空泡变性 ;甲苯胺蓝染色显示足细胞浆内含大量嗜甲苯胺蓝的蓝色颗粒状物 ;电镜下嗜锇性、同心圆样髓样小体在胞浆中堆积。多数患者小管间质中重度病变。肾间质血管病变现象较为突出。⑥肾小球足细胞计数及足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 (P <0 0 1) ,WT1表达缺失呈节段分布 ,缺失部位多位于周边袢和有节段硬化病变处。  结论 :①Fabry病以男性青年多见 ,多有肾脏损害的家族史。②多数患者存在肾外表现 ,心脏病变发生率较高。③无明显Fabry病特征性眼部病变 ,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RY病 临床表现 肾脏病 病理学特征 X性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