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南沿海地区战士LASIK术后眼外伤的调查统计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梅珠 陈锦华 +2 位作者 陈国苍 盛天金 张春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调查东南沿海地区战士LASIK术后眼外伤的原因、LASIK术后时间、伤后来诊时间、伤情及伤后视力,分析视力恢复预后与LASIK术后时间、伤后来诊时间、致伤原因及致伤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01/2006-12门诊战士人数7179例,其中LASIK... 目的:调查东南沿海地区战士LASIK术后眼外伤的原因、LASIK术后时间、伤后来诊时间、伤情及伤后视力,分析视力恢复预后与LASIK术后时间、伤后来诊时间、致伤原因及致伤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0-01/2006-12门诊战士人数7179例,其中LASIK术后眼外伤患者22例(22眼),18~21岁,男19例(19眼),女3例(3眼),均为单眼受伤。详细记录LASIK术后发生眼部外伤后的致伤原因、致伤物、来诊时间、伤情、视力受损情况,总结视力预后与LASIK术后时间、来诊时间、致伤物及致伤原因的关系。结果:(1)致伤因素:体育运动中受伤:3眼,占13.7%;训练受伤5眼,占22.7%;劳动致伤9眼,占40.9%;其它:5眼,占22.7%,以训练受伤和劳动致伤最常见占63.6%,其中锐器致伤明显重于钝器伤。(2)伤后来诊时间:受伤后3d内来诊最常见,占77.3%。(3)LASIK术后时间:LASIK术后6mo以内16眼,占72.7%;7~12mo4眼,占18.2%:12mo以上2眼,占9.1%。LASIK术后6mo以内最常见,而且术后6mo以内受伤者出现角膜瓣移位或错位最常见,伤情明显重于术后6mo以上的患者。(4)受伤原因与伤情:角膜瓣移位或错位16眼,占72.7%,仅角膜上皮剥脱4眼,占18.2%.同时伴有角膜瓣下异物、瞳孔散大、前房积血、暂时性的眼压升高,留下不可逆性的外伤性瞳孑L散大等12眼,占54.5%。劳动或训练中受伤的视力明显低于其它原因致伤的视力,伤情也明显重于其它原因致伤者。(5)伤情与预后:训练受伤和劳动致伤最常见,伤情最重,预后最差。结论:军人LASIK术后眼外伤的主要原因为训练和劳动中受伤,LASIK术后6mo以内最常见。眼部症状中角膜瓣相关并发症最多见,眼部受伤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提示:LASIK术后病情稳定后再入伍,LASIK术后战士更要特别注意眼睛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眼外伤 战士
下载PDF
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62例 被引量:19
2
作者 连铎煌 徐驰 +3 位作者 曾志勇 陈锦华 叶仕新 杨鲸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62例。经一个操作孔和一个观察孔手术,观察孔取腋中线第8肋间(左侧稍靠近腋后线),约1.5 cm,操作孔上...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2月~2014年12月,采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62例。经一个操作孔和一个观察孔手术,观察孔取腋中线第8肋间(左侧稍靠近腋后线),约1.5 cm,操作孔上肺叶切除取腋前线第4肋间,中、下肺叶切除取第5肋间,切口长3~5 cm,术后常规放置1根胸腔引流管。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中转开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加做副操作孔。手术时间(135.5±43.2)min,术中出血量(65.7±32.4)ml。术后胸腔引流(7.6±4.3)d,术后住院时间(10.5±3.8)d。清扫淋巴结(16.4±7.7)枚。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操作孔 电视胸腔镜 肺叶切除术 肺癌
下载PDF
模拟野战条件下环境下应急采血的血液质量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王丹 陈锦华 +2 位作者 曾毅彪 林秀妹 邓小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3-516,共4页
目的 战时应急采血是紧急状况下伤员输血救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文中模拟野战高温高湿环境下应急采血,从细菌污染和红细胞质量两方面探讨和评价战时应急采血的血液质量. 方法 在献血屋内对70名献血员常规安尔碘消毒后采血70份作对照组,另... 目的 战时应急采血是紧急状况下伤员输血救治的一项重要措施.文中模拟野战高温高湿环境下应急采血,从细菌污染和红细胞质量两方面探讨和评价战时应急采血的血液质量. 方法 在献血屋内对70名献血员常规安尔碘消毒后采血70份作对照组,另在模拟野外环境下对70名献血员先从内至外全手臂内侧下2/3安尔碘擦拭2次后再常规2次安尔碘擦拭消毒后采血70份作为试验组.其中每组各50份用于制备浓缩血小板,并进行细菌培养;20份对照组血液采集后置2~6℃冰箱存放,1~2 h后分离出红细胞悬液;20份试验组血液长途海陆运输4h后分离出红细胞悬液.保存期内分别检测红细胞质量参数(红细胞ATP、细胞外液FHb、细胞外液K+、棘形红细胞率). 结果 2组共100份浓缩血小板细菌培养,均未检出细菌.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组红细胞ATP含量均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红细胞细胞外液FHb浓度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试验组第34天FHb浓度[(1356.1 ±813.6)mg/L]明显高于对照组[(652.9 ±423.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棘形红细胞率随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试验组第34天棘形红细胞率[(49.4±9.9)%]明显高于对照组[(23.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血第1天试验组细胞外液K+浓度[(7.1 ±0.7)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3±1.6)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时间变化,2组K+浓度逐渐增高,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模拟野外条件下采血,通过增加消毒次数改善卫生条件,血液质量并未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但受高温,山路、水路颠簸及长途运输的综合影响,血液应在血液贮存期(35d)内尽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采集 野战 血液质量 血液保存期 细菌污染 夏季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健侧胸腔积液18例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道明 陈龙 +3 位作者 陈锦华 张玉虎 庄聪文 王文睿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855-1856,共2页
目的:明确食管癌术后健侧胸腔积液的易患因素,探讨针对性的防治经验。方法:对44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式、病理特征、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组18例(4.0%)患者发生健侧胸腔积液。采取颈部吻合者发生率显著低于胸腔内吻合... 目的:明确食管癌术后健侧胸腔积液的易患因素,探讨针对性的防治经验。方法:对44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式、病理特征、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组18例(4.0%)患者发生健侧胸腔积液。采取颈部吻合者发生率显著低于胸腔内吻合者(P=0.032),淋巴结清扫范围增大则显著增加发生率(P=0.042)。发生健侧胸腔积液者ICU天数显著增加(P<0.001)。结论:保持健侧胸膜完整、减少胸腔内污染,可以降低术后健侧胸腔积液发生率。颈部吻合方式能有效避免该并发症。一旦发生,要尽早作出诊断,加强止痛,积极防治继发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胸腔积液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远距离外出采血对红细胞保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丹 林秀妹 +1 位作者 陈锦华 凌彩虹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5-667,共3页
目的比较远距离外出采血对红细胞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20份街头献血屋采集的血液采集后置2~6℃冰箱存放,2 h后分离出红细胞悬液放入2~6℃冰箱贮存,为对照组;20份外出采血血液采集后置室温30~33℃1~2 h,18~22℃路程4 h后分离出红... 目的比较远距离外出采血对红细胞保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20份街头献血屋采集的血液采集后置2~6℃冰箱存放,2 h后分离出红细胞悬液放入2~6℃冰箱贮存,为对照组;20份外出采血血液采集后置室温30~33℃1~2 h,18~22℃路程4 h后分离出红细胞悬液放入2~6℃冰箱贮存为实验组(远距离采血组)。在保存期内每隔3 d检测两组血液红细胞ATP,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棘形红细胞率,细胞外液K+浓度。结果 4个检测值在各时间点的变化都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实验组的红细胞ATP含量下降的幅度逐渐大于对照组,d 34实验组红细胞ATP值为1.78±0.22 umol/g.Hb,但两组间的变化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FHb浓度及棘形红细胞率的升高随时间的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外液K+浓度在d1的均值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升高,但2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因血液受采血后温度、振动及时间等的综合作用,远距离外出采血会影响保存期后期的红细胞质量,应尽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离采血 红细胞质量 红细胞保存期
原文传递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42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道明 陈龙 +2 位作者 张玉虎 陈锦华 张哲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537-3538,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用于气胸的治疗。方法:42例气胸患者,均采用改良的闭式引流装置,经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入胸腔行引流术。结果:本组病例留管时间为(4.8±3.5)d。治愈39例,有效3例。结论:该套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用于气胸的治疗。方法:42例气胸患者,均采用改良的闭式引流装置,经锁骨中线第2肋间,置入胸腔行引流术。结果:本组病例留管时间为(4.8±3.5)d。治愈39例,有效3例。结论:该套改良的胸腔闭式引流系统具备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穿刺局部炎症反应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胸 改良 引流术
下载PDF
异丙酚与异氟醚复合麻醉对硝普钠和硝酸甘油降压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柯慧华 林秀真 +1 位作者 陈锦华 窦元元 《东南国防医药》 2005年第3期195-197,共3页
关键词 异丙酚 异氟醚 硝普钠 硝酸甘油 控制性降压 复合麻醉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联合监测视觉通路异常在高压氧治疗前后的结构及功能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自谦 倪萍 +6 位作者 肖慧 陈锦华 钱根年 叶友强 许尚文 王锦良 杨熙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8期9726-9730,共5页
目的:联合应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价视觉通路异常高压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脑功能和解剖结构的重组特点。方法:①临床资料:选择2006-01/2007-05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因视觉通路病变致单侧... 目的:联合应用血氧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评价视觉通路异常高压氧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脑功能和解剖结构的重组特点。方法:①临床资料:选择2006-01/2007-05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因视觉通路病变致单侧或双侧视觉障碍的16例患者为病变组,均接受2个标准大气压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以性别、年龄与病变组大致匹配的正常视力者12例作为正常对照组。②磁共振扫描及分析:两组以相同条件,采用黑白棋盘格变化刺激双眼,应用Signa xcite HD 1.5T双梯度16通道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测试。BOLD-fMRI数据处理采用AFNI软件包进行,弥散张量成像应用日本东京大学影像计算和分析实验室开发的Volume-one 1.64下的dTV.II.R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③观察指标:病变组高压氧干预前后BOLD-fMRI激活体数和弥散张量成像表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8例受试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BOLD-fMRI激活体数值:病变组高压氧治疗前视皮质激活体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压氧治疗后视皮质激活体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高于高压氧治疗前(P<0.05)。②弥散张量成像示视放射部分各向异性值:病变组高压氧治疗前部分各向异性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压氧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且显著高于高压氧治疗前(P<0.05)。病变组中的6例视神经病变患者视放射显示完整,康复前后的视放射部分各向异性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0例枕叶视中枢病变患者视放射纤维部分中断,视放射各向异性值低于视神经病变患者(P<0.05)。结论:BOLD-f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能从功能和结构方面探讨视觉通路病变的发生、发展及康复过程,为脑功能的康复提供较为可靠的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功能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高压氧 康复
下载PDF
磁共振螺旋桨技术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倪萍 陈自谦 +2 位作者 肖慧 钱根年 陈景华 《医疗设备信息》 2007年第6期78-80,69,共4页
目的对磁共振的螺旋桨技术就图像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伪影等图像质量要素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10位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常规头部扫描序列FSE T2W和Propeller FSE T2W进行轴位扫描。对两种序列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并各选取同... 目的对磁共振的螺旋桨技术就图像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伪影等图像质量要素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10位健康志愿者,分别采用常规头部扫描序列FSE T2W和Propeller FSE T2W进行轴位扫描。对两种序列扫描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并各选取同一层面,相同的位置的一幅图像进行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的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10例志愿者的Pro-peller FSE图像质量优于常规FSE,灰、白质的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常规的FSE图像中,眼球的转动造成明显的运动伪影,脑积液的搏动伪影也非常明显;而在Propeller FSE T2W序列扫描结果中,这两种运动伪影都被消除了。头动时常规的FSE图像非常模糊,有明显的运动伪影,没有任何诊断意义。Propeller FSE T2W序列扫描图像上基本没有运动伪影,图像质量略有下降,但明显好于常规FSE图像,有诊断价值。结论Propeller FSE和常规FSE相比,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和对比度噪声比,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并能有效地克服运动伪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螺旋桨技术 图像质量 白质的信噪比 对比度噪声比 运动伪影
下载PDF
BOLD-fMRI研究过程若干质量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倪萍 陈自谦 +3 位作者 钱根年 肖慧 许尚文 陈锦华 《医疗设备信息》 2007年第12期6-9,共4页
对我院简单运动功能试验BOLD-fMRI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几种质量控制因素对BOLD-fMRI结果的影响。将我院开展的77例运动功能Bold-fMRI,根据开展质量控制与否分为前期和后期,试验结果出现合理的激活图的认为是成功的,对两组试验的成... 对我院简单运动功能试验BOLD-fMRI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几种质量控制因素对BOLD-fMRI结果的影响。将我院开展的77例运动功能Bold-fMRI,根据开展质量控制与否分为前期和后期,试验结果出现合理的激活图的认为是成功的,对两组试验的成功率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不成功的试验分为受试者因素、设备因素、以及其他因素,对前期和后期各项量表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扫描仪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 运动功能实验
下载PDF
我院2002-2004年肾移植患者住院用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傅翔 陈锦华 邱慧斌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分析我院肾移植手术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及变化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我院2002-2004年肾移植患者的住院病历及相关资料,对住院期间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用药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法对用药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我院20... 目的:分析我院肾移植手术患者住院期间的用药情况及变化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查阅我院2002-2004年肾移植患者的住院病历及相关资料,对住院期间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用药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法对用药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我院2002-2004年肾移植患者均次总药费、日均药费、用药总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金额排序前20位药品主要为抗排斥药、抗感染药、胃肠溃疡治疗药及抗栓塞药等,各类药物DUI≤1。结论:我院肾移植患者用药情况基本合理,但也存在如抗感染药起点高,费用大等不合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药分析 肾移植用药 合理用药
下载PDF
血红蛋白水平影响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12
作者 林贵山 陈锦华 +1 位作者 程惠华 傅志超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对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2000年7月-2001年02月,54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均小于100g/L,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治疗组。两组均采用6MV...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干预对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影响情况。方法2000年7月-2001年02月,54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晚期食管癌接受放射治疗的病例,治疗前血红蛋白浓度均小于100g/L,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治疗组。两组均采用6MV或者18MVX射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60-68Gy,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Gy。对照组放疗过程中予以支持治疗,而干预组除支持治疗外,每周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IU/次,2/周,同时口服铁剂。放射治疗前、后均测定血红蛋白量。两组病例合并行影响生存时间因素的COX回归分析;对比两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差别。结果病变长度、血红蛋白变化值为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干预组的局部控制时间与生存时间优于对照组。结论促红素的使用有益于食管癌放疗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提升,从而改善其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预后
下载PDF
抗前列腺特异抗原/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四聚体的活性研究
13
作者 王栋 陈锦华 +5 位作者 武国军 王禾 吴卫真 杨顺良 林文洪 谭建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245-2247,共3页
目的:研究抗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四聚体的生物活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51Cr释放试验评价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四聚体的抗原亲和活性和体外介导杀伤靶细胞的效果.利用裸鼠前列腺癌模型分析其在体内介导细胞毒T淋巴... 目的:研究抗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四聚体的生物活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51Cr释放试验评价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四聚体的抗原亲和活性和体外介导杀伤靶细胞的效果.利用裸鼠前列腺癌模型分析其在体内介导细胞毒T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的能力.结果:抗PSA/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四聚体可以特异性结合表达前列腺癌细胞和CD3阳性的淋巴瘤细胞,阳性结合率分别为70.4%和81%.在体外,有细胞毒T淋巴细胞存在时该四聚体可引起前列腺癌细胞的裂解,在抗体浓度固定组和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固定组,靶细胞裂解率分别随着效应细胞/靶细胞比例和抗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最高裂解率分别可以达到(80.3±5.2)%和(78.6±5.5)%.与对照组比较,接种前列腺癌细胞的裸鼠在体内注射激活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同时接受该四聚体的治疗后,肿瘤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001).结论:抗PSA/抗CD3双特异性单链抗体四聚体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具有体外杀伤肿瘤细胞和体内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抗原 CD3 抗体亲和力 四聚体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默认模式网络功能及灰质体积改变的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晓阳 李辉 +4 位作者 林丹丹 付丽媛 林钱森 陈锦华 陈自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6-580,共5页
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CA)和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及其灰质体积的改变。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收集29例T2DM患者(T2DM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3名继康志... 目的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法(ICA)和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VBM)方法,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大脑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及其灰质体积的改变。方法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收集29例T2DM患者(T2DM组)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3名继康志愿者(对照组),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认知评分,然后行脑部静息态fMRI及3DT.WI结构像扫描。利用ICA法处理静息态功能成像数据,分离提取DMN,并利用VBM法得到DMN各脑区的灰质体积。采用双样本t检验对两组DMN的功能网络及灰质体积进行比较,并将差异区的功能连接值(FC)与灰质体积、病程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T2DM组患者较对照组DMN的功能连接减低脑区主要为右侧前扣带回和内侧前额叶皮层(体素数目为121,t=3.81,P〈0.05),两组灰质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差异区的功能网络参与度值与灰质体积无相关性,与糖尿病病程也无相关性。结论T2DM患者大脑DMN的功能连接先于其灰质体积发生变化,提示19MN可能成为一种监测T2DM患者认知损害相关脑部改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瘢痕疙瘩手术加放射治疗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贵山 程惠华 陈锦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分析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术后放射治疗的83例瘢痕疙瘩患者的复发情况。采用SAS6.12软件,以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后的复发与否为应变量,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面积、开始照射时间、放射治疗方法为自变量,... 目的分析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术后放射治疗的83例瘢痕疙瘩患者的复发情况。采用SAS6.12软件,以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后的复发与否为应变量,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变面积、开始照射时间、放射治疗方法为自变量,对其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瘢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复发与病变面积和开始照射时间相关,而与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等无关。结论采用几种疗效肯定的放射治疗方法治疗术后的瘢痕疙瘩,其复发与病变大小和开始照射时间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放射治疗 术后 复发因素分析 病变部位 手术 照射时间 面积 自变量 结论
原文传递
功能性磁共振与弥散张量成像对高压氧治疗视觉通路异常疗效的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自谦 倪萍 +6 位作者 叶友强 肖慧 钱根年 许尚文 王锦良 杨熙章 陈锦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评价高压氧治疗视觉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视通路异常患者16例为研究组,采用高压氧治疗,并于高压氧治疗前、后行视觉BOLD-fMRI和全脑DTI检查,选取性别...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BOLD-f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评价高压氧治疗视觉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视通路异常患者16例为研究组,采用高压氧治疗,并于高压氧治疗前、后行视觉BOLD-fMRI和全脑DTI检查,选取性别、年龄与研究组大致匹配的正常视力健康志愿者12例为对照组,行视觉BOLD-fMRI和全脑DTI检查,并与研究组的视觉BOLD-fMRI和DT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的被试视觉BOLD-fMRI视皮质激活体素、视放射各向异性值(F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高压氧治疗后视觉BOLD-fMRI视皮质激活体素、视放射各向异性值(FA值)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张量成像能从解削功能学角度量化研究视通路病变视觉异常的高压氧治疗效果,是视觉脑功能康复疗效评价的可靠手段,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高压氧
原文传递
血液滤过对重症中暑休克犬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光明 高丽芳 +5 位作者 许慧娜 王承峰 詹海霞 王文睿 陈锦华 陈建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3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对重症中暑休克犬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影响。方法 16只健康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中暑对照组(HS组)和血液滤过组(HF组)各8只。采用整体高温来诱导犬重症中暑休克,模型... 目的探讨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HF)对重症中暑休克犬内皮素(endothelin,ET)和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影响。方法 16只健康雄性杂种犬,随机分为中暑对照组(HS组)和血液滤过组(HF组)各8只。采用整体高温来诱导犬重症中暑休克,模型成功后立即出舱,HS组置于常温下观察,HF组立即行HF治疗,观察两组犬各时间点血浆ET和血清NO含量及NO/ET值的变化。结果两组犬中暑前ET和NO含量及NO/ET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暑休克时ET和NO含量及NO/ET值较中暑前明显升高(P<0.01),且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休克后1h:HS组ET值上升,HF组ET值下降,与休克时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F组ET明显低于HS组(P<0.05);HS组NO值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HF组NO值下降,低于休克时(P<0.05),HF组NO明显低于HS组(P<0.01);HS组NO/ET值略降低,HF组NO/ET值亦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NO/ET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休克后2h和3h:HS组ET值继续上升明显高于休克时(P<0.01),HF组ET值逐渐下降明显低于休克时(P<0.01),HF组ET值明显低于HS组(P<0.01);HS组NO值继续上升,但与休克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HF组NO逐渐下降,明显低于休克时(P<0.01),HF组NO明显低于HS组(P<0.01);HS组NO/ET略低于休克时,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HF组NO/ET值明显低于休克时(P<0.01),HF组NO/ET值明显低于HS组(P<0.01)。结论重症中暑休克犬会出现血浆ET和血清NO的升高及NO/ET值的失调,HF可清除血中异常升高的ET和NO,并恢复NO/ET值,而清除NO和ET可能是HF治疗重症中暑时稳定其血压和改善微循环灌注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暑 血液滤过 内皮缩血管肽类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驻闽部队官兵口腔疾病门诊34954例次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潘炜 陈贵敏 +1 位作者 陈大鹏 陈锦华 《人民军医》 2011年第9期761-762,共2页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等原因,驻闽部队训练多、任务重,加之官兵对口腔疾病疏于防范,多数官兵就诊时已由简单的牙体疾病发展为较严重的牙髓及根尖周疾病等,不仅增加了官兵就诊次数和时间,而且对部队训练及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做好部...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等原因,驻闽部队训练多、任务重,加之官兵对口腔疾病疏于防范,多数官兵就诊时已由简单的牙体疾病发展为较严重的牙髓及根尖周疾病等,不仅增加了官兵就诊次数和时间,而且对部队训练及管理造成不利影响。为进一步做好部队官兵口腔卫生预防工作,2003年1月-2010年1月,我们对驻闽部队官兵口腔疾病门诊就诊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疾病 门诊 官兵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与常规方法治疗热射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洋鸿 陈光明 +5 位作者 郑丰 张伟 余毅 钟鸿斌 陈锦华 陈建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 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与常规方法治疗热射病(H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22例H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常规治疗过程中是否联合CBP治疗,分为CBP治疗组(n=14)和常规治疗组(n=8),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 比较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与常规方法治疗热射病(HS)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22例H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常规治疗过程中是否联合CBP治疗,分为CBP治疗组(n=14)和常规治疗组(n=8),比较两组患者的体温下降时间及入院时和出院前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病死率等.结果 CBP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体温下降时间分别为(11.92±7.44)h和(30.50±11.70)h,CBP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Scr、BUN、ALT、AST、CK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出院前CBP治疗组患者Scr、BUN、ALT、AST、CK的下降值较大(均P<0.05).CBP治疗组的病死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4.3%(2/14)比62.5%(5/8),P<0.05].结论 CBP治疗HS较常规治疗具有显著优势,是早期治疗HS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滤过 热射病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常规治疗热射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洋鸿 陈光明 +5 位作者 郑丰 张伟 余毅 陈锦华 钟鸿斌 陈建 《人民军医》 2013年第11期1304-1305,1307,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热射病(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HS 14例,在采用传统物理降温、镇静、补液、抗感染、抗休克、保肝、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重要脏器支持等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加用CBP治疗,观察患...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热射病(H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HS 14例,在采用传统物理降温、镇静、补液、抗感染、抗休克、保肝、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重要脏器支持等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加用CBP治疗,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以及入院时和出院时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酸磷酸激酶(CK)、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病死率等。结果:(1)患者体温降至正常时间为(11.92±7.44)h;(2)出院时Scr、BUN、ALT、AST、CK等指标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3)救治成功12例,病死率仅为14.3%。结论:CBP联合常规方法治疗HS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热射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