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ORF140依赖JUP激活Wnt信号通路影响病毒复制的研究
1
作者 王敏 温渊 +5 位作者 曹钰莹 刘聪 李超 汤芳 戴建君 薛峰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3-110,共8页
旨在探索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ORF140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利用前期构建的LSDV ORF140缺失株,荧光定量分析缺失ORF140基因在LSDV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同时选取LSDV保守基因ORF... 旨在探索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 LSDV)ORF140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中的作用。利用前期构建的LSDV ORF140缺失株,荧光定量分析缺失ORF140基因在LSDV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同时选取LSDV保守基因ORF077建立检测LSDV ORF077的标准曲线,检测LSDV ORF140缺失株与野毒株在不同时间点的拷贝数变化,然后通过蛋白质谱技术和免疫共沉淀技术分析140蛋白与宿主细胞内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最后敲低此蛋白的基因转录水平检测宿主细胞内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LSDV ORF140缺失株会引起宿主细胞β-catenin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下调(P<0.000 1)且缺失株拷贝数始终比野毒株高,推测LSDV ORF140基因的存在能激活宿主细胞的Wnt/β-catenin(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信号通路,并且该通路的激活会影响LSDV的复制,宿主细胞中的连接斑珠蛋白(JUP)与LSDV 140蛋白存在相互作用,敲低宿主细胞JUP基因转录水平,发现β-catenin基因转录水平下调(P<0.05),感染LSDV后,β-catenin基因转录水平仍处于下调状态,并且检测到此时病毒拷贝数比野毒株高(P<0.05),以此推测LSDV ORF140是通过与JUP结合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影响LSDV的复制。综上,本研究证实LSDV 140蛋白能够与宿主细胞中的JUP蛋白结合,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抑制LSDV的复制,为揭示LSD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LSDV的致病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连接斑珠蛋白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病毒复制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Ⅲ型分泌系统vscH基因生物学功能分析
2
作者 田珅 李婉君 +5 位作者 曹钰莹 许立慧 任建鸾 汤芳 戴建君 薛峰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5,共9页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作为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在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scH位于T3SS1基因座中,功能未知。为探究vscH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在副溶... 副溶血弧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Ⅲ型分泌系统(type Ⅲ secretion system,T3SS)作为该菌的主要毒力因子之一,在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vscH位于T3SS1基因座中,功能未知。为探究vscH基因的生物学功能,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在副溶血弧菌POR-1菌株的基础上构建vscH缺失株ΔvscH及回补株CΔvscH,比较各菌株在生物被膜形成、细胞毒性等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应用Western blot检测T3SS1效应蛋白的分泌量及其在HeLa细胞中易位量;通过GST-Pull Down试验鉴定与VscH相互作用的T3SS1相关蛋白。结果:与POR-1菌株相比,缺失株ΔvscH在生长性能上无明显差异,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下降,同时对HeLa细胞和CaCo-2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下降;vscH基因的缺失使效应蛋白VopR、VopS和胞外针结构蛋白VscI的分泌显著减少,同时使VopR和VopS在HeLa细胞内易位量显著下降;GST-Pull Down试验发现VscH与一种位于T3SS1的ATP酶VscN存在相互作用。本研究表明,vscH基因影响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形成,参与T3SS1介导的毒性作用,同时对T3SS1效应蛋白的分泌和易位发挥重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Ⅲ型分泌系统 vscH 分泌 易位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T3SS1 VscF蛋白多肽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薛婷月 廉乐乐 +1 位作者 李婉君 薛峰 《中国动物检疫》 2021年第9期93-98,共6页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其vscF基因编码的T3SS1针状蛋白VscF,在侵袭宿主细胞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深入研究VscF蛋白在T3SS1针状结构组装过程中的功能,并制备VscF特异...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革兰氏阴性食源性致病菌,其vscF基因编码的T3SS1针状蛋白VscF,在侵袭宿主细胞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深入研究VscF蛋白在T3SS1针状结构组装过程中的功能,并制备VscF特异性多肽抗体,利用OptimumAntigen^(TM)抗原多肽设计软件,筛选最佳抗原目标肽段,然后将肽段与KLH载体蛋白偶联后免疫新西兰大白兔,收集兔血清制备多克隆抗体,并利用间接ELISA、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鉴定多抗效价和特异性。间接ELISA检测结果显示,该多肽抗体效价达1:512000,显示出该多肽抗体的高敏感度;Western Blot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该多抗能与原核表达的VscF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筛选的VscF短肽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敏感度高,可作为VscF验证试验中具有特异性结合作用的抗体,能够为后续生物试剂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T3SS1 VscF蛋白 多肽抗体
下载PDF
表达EGFP的重组LSDV的构建以及在高效筛选抗病毒药物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聪 钱炳旭 +3 位作者 温渊 汤芳 戴建君 薛峰 《中国兽医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8-196,共9页
为实现抗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药物的高内涵筛选(HCS),选取LSDV复制非必需基因TK作为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插入区域,构建了表达EGFP的重组LSDV,该重组病毒rLSDV-ΔTKEGFP与野生型LSDV的生长特性无明显差异。基于rLSDV-ΔTK-EGFP... 为实现抗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药物的高内涵筛选(HCS),选取LSDV复制非必需基因TK作为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插入区域,构建了表达EGFP的重组LSDV,该重组病毒rLSDV-ΔTKEGFP与野生型LSDV的生长特性无明显差异。基于rLSDV-ΔTK-EGFP,建立了抗LSDV药物的高内涵快速筛选方法,使用该方法对天然产物库中的1036个化合物进行了筛选。结果显示,该方法筛选到5个具有抗LSDV活性的化合物。进一步检测LSDV117蛋白表达水平和LSDV043基因拷贝数,结果表明,在MDBK细胞上经过5种化合物处理后可以显著抑制LSDV,且化合物浓度为10μmol/L时,均无明显细胞毒性。上述结果表明,构建的表达EGFP的重组LSDV可以用于抗LSDV药物的高内涵筛选,具有较高的筛选效率,对于提高动物个体抗病毒能力,缓解牛结节性皮肤病症状,减少经济损失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 EGFP 抗病毒药物 高内涵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