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闫立英 娄丽娜 +3 位作者 李晓丽 娄群峰 冯志红 陈劲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95-1301,共7页
【目的】分析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特点,为选育强单性结实雌雄同株黄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强单性结实雌雄同株黄瓜自交系‘6457’与非单性结实自交系‘6429’和‘6426’构建的6个世代群体,应用植... 【目的】分析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特点,为选育强单性结实雌雄同株黄瓜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强单性结实雌雄同株黄瓜自交系‘6457’与非单性结实自交系‘6429’和‘6426’构建的6个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分析不同遗传背景和季节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遗传表现。【结果】雌雄同株黄瓜单性结实性遗传受2对主基因+多基因控制(E-1-0,E-1-2)。两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均较大,B1、B2、F2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2.2%—88.8%、52.5%—93.1%、88.6%—95.4%,相应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11.2%、0—43.1%、0—1.5%。【结论】强单性结实性雌雄同株黄瓜品种选育以双亲均为强单性结实为宜,常规杂交育种早期世代选择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雌雄同株 单性结实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
下载PDF
黄瓜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的构建与遗传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史建磊 娄群峰 +3 位作者 钱春桃 万红建 周晓慧 陈劲枫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4,共5页
以综合性状优良的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14)北京截头为受体亲本,以携带有多种抗性性状的黄瓜珍稀野生种酸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2n=24)为供体亲本,在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种间杂交异源四倍体的基础上,通过多代回交和自... 以综合性状优良的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14)北京截头为受体亲本,以携带有多种抗性性状的黄瓜珍稀野生种酸黄瓜(Cucumis hystrix Chakr.,2n=24)为供体亲本,在本实验室前期获得种间杂交异源四倍体的基础上,通过多代回交和自交,结合SSR标记辅助选择构建了以北京截头为遗传背景的黄瓜野生种染色体片段导入系,并对其导入片段的数目、分布、大小和覆盖率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导入系群体携带的38个供体片段不均匀地分布于黄瓜7条染色体上,其长度介于1.1~14.9 cM,平均长度为5.3 cM,总长度为201.9 cM,在黄瓜基因组上的覆盖率为2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SSR标记 染色体片段导入系 评价
下载PDF
基于西双版纳黄瓜的遗传图谱构建及其重要农艺性状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马政 薄凯亮 +2 位作者 李蕾 钱春桃 陈劲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8-536,共9页
【目的】以西双版纳黄瓜与北京截头黄瓜为亲本构建的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材料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对叶绿素含量、果实大小、侧枝多少及其第一分枝节位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为黄瓜品种的选育及高产、稳产育种提供有益参... 【目的】以西双版纳黄瓜与北京截头黄瓜为亲本构建的F9重组自交系群体为作图材料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对叶绿素含量、果实大小、侧枝多少及其第一分枝节位等重要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为黄瓜品种的选育及高产、稳产育种提供有益参考和帮助。【方法】以北京截头黄瓜与西双版纳黄瓜为亲本杂交得到F1,之后按单粒传方式得到含有124个F9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以该F9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为作图群体,以995对SSR标记为筛选引物,采用joinmap4.0软件进行遗传图谱的构建。并利用构建的遗传图谱,采用WinQTLcart2.5软件复合区间作图法,结合统计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商品瓜的瓜长、瓜粗,种瓜的瓜长、瓜粗、瓜把,以及侧枝数、第一分枝节位等相关的共12个黄瓜重要农艺性状的QTL位点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含有7个连锁群,137个SSR标记的遗传图谱,图谱总长591.2 cM,平均图距为4.3 cM;共检测到与12个黄瓜农艺性状相关的QTL位点29个,分布在第1、2、3、4、6、7染色体上。其中,叶绿素性状相关的QTL有6个,商品瓜性状相关的QTL有7个,种瓜性状相关的QTL有9个,侧枝性状相关的QTL有7个,单个QTL位点的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5.30%—19.24%。Ldr4.2的贡献率最小,为5.30%,Lbn1.2的贡献率最大,为19.24%。【结论】构建了西双版纳黄瓜RIL群体遗传图谱,并对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及侧枝等相关的12个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分析,共获得29个相关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遗传图谱 农艺性状 QTL
下载PDF
丝瓜种质资源熟性性状的评价指标和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徐海 苏小俊 +1 位作者 袁希汉 陈劲枫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28-131,共4页
研究了102份丝瓜种质材料的第1-3雌花蕾节位、第1-3雄花蕾节位、开放的第1朵雄花天数、开放的第1朵雌花天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1-3雄花蕾节位性状之间及第1-3雌花蕾节位性状之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第1-3雄花蕾节位和第1朵雄花开放... 研究了102份丝瓜种质材料的第1-3雌花蕾节位、第1-3雄花蕾节位、开放的第1朵雄花天数、开放的第1朵雌花天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1-3雄花蕾节位性状之间及第1-3雌花蕾节位性状之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第1-3雄花蕾节位和第1朵雄花开放天数性状间、第1-3雌花蕾节位和第1朵雌花开放天数性状间均达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认为可以第1雌花蕾节位的高低作为评价丝瓜熟性迟早的标准,早熟材料的第1雌花节位≤7.6,中熟材料的第1雌花节位为7.7-12.9,晚熟材料的第1雌花节位≥13.0。丝瓜的节成性较高。大部分丝瓜品种的雄花先于雌花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瓜 种质资源 熟性性状
下载PDF
切花菊花心褐化病原菌分离鉴定及抑菌药剂筛选
5
作者 胡雅鑫 郭梓婷 +4 位作者 方萍 管志勇 陈素梅 陈发棣 王利凯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7,共11页
切花菊在采后储运过程中面临花心褐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切花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由于该问题成批次暴发,推测为病原菌感染所致。为探究该问题成因并寻找解决方案,本研究对夏菊‘金扇’花心褐化现象进行了观察分析,采用科赫(Koch)法则分... 切花菊在采后储运过程中面临花心褐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切花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由于该问题成批次暴发,推测为病原菌感染所致。为探究该问题成因并寻找解决方案,本研究对夏菊‘金扇’花心褐化现象进行了观察分析,采用科赫(Koch)法则分离鉴定病原菌,借助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确定病原菌种类,并通过平板抑菌试验和鲜切花处理试验筛选鉴定高效抑制剂。结果显示:花心褐化导致夏菊生产每年损失约10%;病原菌为高地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其最适生长条件为pH=7.0和42℃。在评价的15种常用绿色低毒杀菌药剂中,80%乙蒜素为最优杀菌剂,其1 000倍稀释液可显著抑制其他2个品种菊花的花心褐化。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分离鉴定了导致切花菊花心褐化问题的病原菌,并筛选到绿色、低毒且高效的抑菌药剂,为防治切花菊采后花心褐化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菊 花心褐化 病原菌分离鉴定 抑菌药剂筛选 乙蒜素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构建传统菊花核心种质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嘉伟 苏江硕 +4 位作者 张飞 房伟民 管志勇 陈素梅 陈发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514-3526,共13页
【目的】探讨构建传统菊花品种核心种质的最优取样方法并构建核心种质,以便于传统菊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法】以《中国菊花》专著中记载的2249份传统菊花品种为材料,依据舌状花花色分为8组,采用逐步聚类法基于4种总体取样规模(5... 【目的】探讨构建传统菊花品种核心种质的最优取样方法并构建核心种质,以便于传统菊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方法】以《中国菊花》专著中记载的2249份传统菊花品种为材料,依据舌状花花色分为8组,采用逐步聚类法基于4种总体取样规模(5%、10%、15%、20%)和4种组内取样比例方法(简单比例、对数比例、平方根比例、多样性比例)构建了传统菊花备选核心种质16个,探讨最优的取样策略。筛选出最优取样策略后进一步比较2种组内取样方法(随机和聚类)的构建效果。对最优方法下建立的核心种质代表性进行检验,利用多个特征值(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和评价参数(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表型保留比例(RPR))综合地评价核心种质。【结果】传统菊花按照花色进行分组,各组品种呈现正态分布,能够确保取样的均匀性;对数比例法和多样性比例法都能够使每组的取样份数更加均衡,起到良好的修正作用,对数比例法下构建的核心种质各项参数值达到最大,是最优取样比例法;随着总体取样规模的增加,遗传多样性指数呈现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变异系数变化率不断减小,极差符合率和表型保留比例不断增大;当取样规模大于10%时,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变化率减小,而极差符合率和表型保留比例的升幅并不大,因此,构建传统菊花核心种质最适宜的总体取样规模为10%;聚类取样构建的备选核心种质各项参数值均大于随机取样构建的对应备选核心种质的参数值,以聚类取样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变异的丰富性和均匀程度更好。核心种质各特征值与原始种质表现一致,多个评价参数值表明核心种质的均度和丰度较好,充分体现了表型的遗传多样性。通过补充聚类丢失的“追抱”1个花抱性状和对花序高度、外层瓣长2个性状的完善,最终构建得到228个传统菊花品种的核心种质,占原始材料的10.14%。【结论】本研究基于2249份传统菊花品种材料的15个表型性状,系统地比较了多种总体取样规模、组内取样比例方法、组内取样方法构建的备选核心种质后,确定了最佳的核心种质构建方法,并对核心种质的代表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各特征值和评价参数表明本研究构建的核心种质是有效的,核心种质充分地代表了传统菊花原始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菊花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取样策略 评价参数
下载PDF
基于形态性状的茶用菊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晓宇 孙晓东 +4 位作者 易利 史以亮 陈素梅 陈发棣 管志勇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549-2553,共5页
目的:充分了解茶用菊品种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背景,系统地评价其遗传多样性,减少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盲目性。方法:以3个试验点内栽培的16个茶用菊品种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数量性状和6个质量性状相关指标,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聚类... 目的:充分了解茶用菊品种的遗传变异和遗传背景,系统地评价其遗传多样性,减少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盲目性。方法:以3个试验点内栽培的16个茶用菊品种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数量性状和6个质量性状相关指标,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聚类分析研究16个品种的亲缘关系。结果:16个茶用菊品种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是7.83%~57.74%,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95~2.01;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是0.48~1.10;在数量性状中,除舌瓣长,其余1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质量性状。聚类分析可将16份茶用菊资源分为两类:Ⅰ类包括“九月菊”“七月白”“皇菊”及“金丝皇菊”4个品种;其余的12个品种归于Ⅱ类。结论:16个茶用菊品种的表型形态性状变异丰富,其中质量性状的稳定性高于数量性状,花部性状遗传变异的丰富性高于叶部性状。聚类结果与前期调查结果相符,说明利用表型形态性状的相似性可作为评价茶用菊品种亲缘关系的有效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用菊 区域试验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药食同源植物水芹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罗庆 张新圻 +3 位作者 李梦瑶 朱顺华 熊爱生 谭国飞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1233,共13页
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是伞形科水芹属多年生水生蔬菜植物,其营养成分丰富、富含多种功能性生物活性成分,也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药食同源蔬菜。我国水芹种质资源丰富,其利用涉及食用、药用、污水净化、提取加工等方面,但育... 水芹[Oenanthe javanica(Bl.)DC.]是伞形科水芹属多年生水生蔬菜植物,其营养成分丰富、富含多种功能性生物活性成分,也是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药食同源蔬菜。我国水芹种质资源丰富,其利用涉及食用、药用、污水净化、提取加工等方面,但育种及其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水芹种质资源、营养品质、生理生化、育种、基因及组学研究的进展,具体内容包括:(1)伞形科植物及水芹种质资源研究;(2)水芹营养品质及生长调控研究;(3)水芹生理生化及次生代谢物质研究;(4)水芹功能基因及组学(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研究,旨在为我国水芹资源创新和保护、遗传育种、基因挖掘、加工、栽培及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芹 种质资源 生理生化 基因功能 组学
原文传递
辐射花粉授粉诱导甜瓜单倍体研究
9
作者 黄耀 颜乐龙 钱春桃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159-163,共5页
以3种不同基因型(TG-1、TG-2、TG-3)的甜瓜作为母本材料进行辐射花粉授粉诱导单倍体试验,探究父母本基因型的影响和辐射剂量效应,同时研究了不同剂量辐射花粉授粉后喷施TDZ激素对单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不同基因型的单倍体诱导... 以3种不同基因型(TG-1、TG-2、TG-3)的甜瓜作为母本材料进行辐射花粉授粉诱导单倍体试验,探究父母本基因型的影响和辐射剂量效应,同时研究了不同剂量辐射花粉授粉后喷施TDZ激素对单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不同基因型的单倍体诱导率分别为0(TG-1)、0.33%(TG-2)、0.17%(TG-3),表明母本基因型对单倍体诱导有较大影响,以TG-2基因型效果较好;试验筛选出的最优辐射剂量为200 Gy,其单倍体诱导率最高;200 Gy辐射花粉授粉后喷施TDZ激素的单倍体诱导率与对照(不喷施激素)差异不显著,但可有效提高二倍体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辐射花粉 单倍体 TDZ激素
下载PDF
采穗批次和冷藏对福白菊种苗质量与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蔡晓霖 詹庆玲 +4 位作者 邓正清 夏故成 房伟民 陈发棣 管志勇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36-42,共7页
自越冬后,连续采穗扦插福白菊的母株,探究了其扦插的最大繁育系数,并比较了不同批次插穗、生根苗的质量,定植后于盛花期观测其株高、冠幅和产量等指标,以评估不同批次插穗、生根苗、产量的差异,旨在为福白菊的种苗繁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依... 自越冬后,连续采穗扦插福白菊的母株,探究了其扦插的最大繁育系数,并比较了不同批次插穗、生根苗的质量,定植后于盛花期观测其株高、冠幅和产量等指标,以评估不同批次插穗、生根苗、产量的差异,旨在为福白菊的种苗繁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春季在福白菊越冬母株上可采10茬扦插穗条,结合冷藏,在适宜的定植期内可产生5批插穗和5批生根苗。春季,1株福白菊采穗株最多可繁育40余株扦插苗,后期所采穗条有变细、变弱的趋势,扦插后的生根数下降,但总根长与平均根长呈增加的趋势;冷藏30 d以内未发现对生根苗和插穗的保存质量存在不利的影响,当冷藏超过30 d时损耗率则会增加。此外,冷藏20~30 d对生根苗的生长、鲜花产量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扦插生根后冷藏比插穗冷藏后扦插的种苗产花量更高;就种苗的来源而言,自越冬后,从母株上所采集的第1至第4茬穗条扦插生根苗的产花量高于其他插穗;就定植时间而言,5月中下旬定植仍不低于前期定植的种苗产量;自5月下旬开始,随着定植期的延后,第5至第7批的株高、冠幅和单株产量呈现下降趋势,与定植期晚于5月之后的种苗相比,二代插穗生根苗的产花量均优于在相近定植期的一代插穗生根苗的产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白菊 穗条 扦插 冷藏 定植 产量
下载PDF
黄瓜发芽期耐冷性与赖氨酸脱羧酶基因表达 被引量:15
11
作者 逯明辉 李晓明 +2 位作者 陈劲枫 陈龙正 钱春桃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492-2495,共4页
经15℃低温诱导,采用cDNA-AFLP技术从耐冷性强的黄瓜品种长春密刺中分离到一条特异片段,该片段在耐冷性弱的北京截头中不能被诱导,命名为cctr132。将cctr132回收测序并翻译为氨基酸序列,用blastx和blsatp程序在NCBI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 经15℃低温诱导,采用cDNA-AFLP技术从耐冷性强的黄瓜品种长春密刺中分离到一条特异片段,该片段在耐冷性弱的北京截头中不能被诱导,命名为cctr132。将cctr132回收测序并翻译为氨基酸序列,用blastx和blsatp程序在NCBI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检索和相似性比对,结果发现cctr132与水稻推测的类赖氨酸脱羧酶蛋白同源性为88.37%,相似性为100%,并且在CCTR132中检测到了赖氨酸脱羧酶家族推测的保守结构域PGGXGTXXE,说明黄瓜发芽期耐冷性与赖氨酸脱羧酶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Cucumis Jativus L.) 耐冷性 CDNA-AFLP 赖氨酸脱羧酶
下载PDF
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Cucumis hytivus)染色体组间重组的细胞学及分子标记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庄飞云 陈劲枫 +2 位作者 钱春桃 罗向东 雷春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2-588,共7页
采用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方法对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C. 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2n = 4x = 38)的亲本染色体组间的交换重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减数分裂中期 I 染色体行为观察,在 108 个花粉母细胞中有 50 个细胞具有多价体,... 采用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方法对甜瓜属人工异源四倍体(C. hytivus Chen and Kirkbride,2n = 4x = 38)的亲本染色体组间的交换重组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减数分裂中期 I 染色体行为观察,在 108 个花粉母细胞中有 50 个细胞具有多价体,占 46.3%,染色体的平均构型为0.56I+17.36II+0.35III+0.26IV+0.046V+0.056VI,表明两亲本染色体组间发生了广泛的重组交换。通过对 446 条随机引物进行筛选,有 5 条引物扩增出 6 条 C. hytivus特征带。选取其中 3 条转换成 SCAR 标记,对 13 种甜瓜属不同基因型材料的 DNA 进行扩增,结果仅有 SAP-03/700标记表现为特异性。进一步分析这一标记在人工异源四倍体(C. hytivus)、栽培黄瓜(C. sativus var. sativus)及野生黄瓜(C. sativus var. hardwickii)中扩增出的 3 条不同分子量条带序列,发现两端序列较为一致,中间部分不同,与黄瓜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有 200 bp 左右的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四倍体 甜瓜 染色体组 黄瓜 亲本 分子标记方法 染色体行为 人工 扩增 细胞学
下载PDF
黄瓜单性结实性状的QTL定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武喆 李蕾 +4 位作者 张婷 张停林 李季 娄群峰 陈劲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19,共8页
【目的】黄瓜是世界十大蔬菜之一,单性结实是与黄瓜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对黄瓜单性结实进行研究,探明全雌性单性结实性状的遗传规律,并进行QTL定位,为进一步了解其分子机理和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也为黄瓜单性结实性状改良... 【目的】黄瓜是世界十大蔬菜之一,单性结实是与黄瓜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的重要性状。对黄瓜单性结实进行研究,探明全雌性单性结实性状的遗传规律,并进行QTL定位,为进一步了解其分子机理和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也为黄瓜单性结实性状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对单株主、侧蔓各夹8朵雌花,待所有单株夹花结束后8—10 d一次性调查单性结实座瓜的方法,通过计算单性结实百分率(单性结实瓜数/所夹雌花数×100%)来评价单性结实能力。利用全雌单性结实材料EC1和雌雄同株非单性结实材料8419、14519分别构建的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以EC1×8419杂交得到的部分F2为作图群体,利用9930和gy14黄瓜全基因组测序开发的1 335对SSR标记和双亲重测序开发的143对Indel标记引物进行多态引物筛选,采用Jion Map4.0软件进行遗传图谱构建,以该配组F2﹕3家系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Win QTLcart2.5软件进行单性结实QTL检测。运用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方法对初定位主效QTL区间进行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试材EC1的单性结实遗传符合数量性状的特征,但与不同材料配组的后代群体分离偏向不同亲本。构建了一张含有7条染色体、116个SSR标记和9个Indel标记的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为802.9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6.3 c M。共检测到7个与单性结实相关的QTL,分别为Parth1、Parth2-1、Parth2-2、Parth3-1、Parth3-2、Parth5、Parth7,分布在1、2、3、5、7染色体上。其中仅Parth2-1在春、秋两季中均被检测到,LOD值分别为9.0和6.2,贡献率为17.4%和10.2%,位于标记SSR00684-SSR22083之间,认为是控制单性结实的主效QTL位点。该区段的遗传距离为17.1 c M,物理距离2.9 Mb,包含307个基因,推测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的基因Csa2M035330.1和Csa2M070880.1是与单性结实相关性较大的候选基因。其他位点都为微效位点。【结论】单性结实的遗传符合数量性状特征,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Parth2-1是控制黄瓜单性结实性状的主效QTL位点。推测植物激素代谢通路中的基因是可能的候选基因。研究结果为单性结实主效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单性结实 连锁图谱 QTL 定位
下载PDF
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抗寒基因表达及生理生长特性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雅美 张蜀宁 +2 位作者 郑于莉 徐丽娟 侯喜林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46,共6页
对低温胁迫下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的抗寒基因表达及相关生理生长特性进行比较,为耐寒四倍体品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对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进行(4±1)℃低温处理,比较其在0、2、6、12和24 h时3个抗寒相关基因CBF3、COR15和ZAT10... 对低温胁迫下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的抗寒基因表达及相关生理生长特性进行比较,为耐寒四倍体品种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对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进行(4±1)℃低温处理,比较其在0、2、6、12和24 h时3个抗寒相关基因CBF3、COR15和ZAT10的表达差异以及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田间自然条件下比较其光合特性、冻害指数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抗寒相关基因CBF3、COR15和ZAT10在四倍体叶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二倍体。低温胁迫下,二、四倍体的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均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单峰曲线,12 h达到峰值,四倍体始终高于二倍体。四倍体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a/b均高于二倍体,二、四倍体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四倍体均高于二倍体(P<0.05)。四倍体单株质量、叶质量/叶柄质量和小区产量等9个农艺性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二倍体,冻害指数差异显著。结论: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对低温环境的适应性和光合产量均高于二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四倍体 抗寒基因 保护酶 光合特性 农艺性状
下载PDF
青花菜染色体制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张红梅 张蜀宁 +1 位作者 孔艳娥 张丽丽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36,共4页
以青花菜为材料,筛选染色体制片流程,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根尖长度为13~15mm时,中期分裂相最多;在4种预处理中,0.002 mol.L-18-羟基喹啉预处理2.5 h效果最好;青花菜染色体数为2n=18,核型公式为:2n=2x=18=8m+1... 以青花菜为材料,筛选染色体制片流程,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根尖长度为13~15mm时,中期分裂相最多;在4种预处理中,0.002 mol.L-18-羟基喹啉预处理2.5 h效果最好;青花菜染色体数为2n=18,核型公式为:2n=2x=18=8m+10sm(2SAT),其中第1、2、5、6、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sm),第6对染色体具有随体,第3、4、7、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m)。青花菜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9.05%±0.56%)~(13.63%±0.06%),相对长度组成为2n=18=8M2+10M1。着丝粒指数变化范围为(32.13%±3.37%)~(42.23%±1.57%),臂指数为18。核型分类标准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制片技术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不同抗性甜瓜接种蔓枯病菌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鲁秀梅 张宁 +2 位作者 夏美玲 钱春桃 陈劲枫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8-255,共8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甜瓜抗感材料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分析,了解甜瓜抗蔓枯病的抗性机制。[方法]以抗蔓枯病甜瓜抗源PI420145和感蔓枯病甜瓜‘白皮脆’(对照)为材料,在接种蔓枯病菌后的不同时间(0、1、2、3、5、7 d)进行...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甜瓜抗感材料中内源激素含量及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分析,了解甜瓜抗蔓枯病的抗性机制。[方法]以抗蔓枯病甜瓜抗源PI420145和感蔓枯病甜瓜‘白皮脆’(对照)为材料,在接种蔓枯病菌后的不同时间(0、1、2、3、5、7 d)进行取样,测定内源激素乙烯、茉莉酸及水杨酸的含量,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叶片中乙烯、茉莉酸、水杨酸等防御信号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抗蔓枯病甜瓜材料PI420145叶片中的乙烯含量整体低于感蔓枯病材料‘白皮脆’,但在接种0和7 d时茉莉酸含量均高于‘白皮脆’,并且水杨酸含量也基本高于‘白皮脆’。在接种前期(0~3 d),PI420145叶片中乙烯途径相关基因ACS、EIN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白皮脆’,接种后期(5~7 d)ACS在PI420145中下调表达并且表达量显著低于‘白皮脆’。PI420145叶片中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COI1、PDF1.2的表达量分别在接种后期和接种前期基本显著高于‘白皮脆’,而AOS表达量在接种后期则极显著低于‘白皮脆’。在PI420145叶片中除接种后1 d外,水杨酸途径相关基因EDS5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白皮脆’,而ICS、NPR1的表达量分别在接种后期和接种前期基本显著高于‘白皮脆’。[结论]PI420145叶片中低浓度的乙烯以及高浓度的茉莉酸和水杨酸提高了其对蔓枯病的抗病能力,PI420145叶片中EIN2、PDF1.2、EDS5和NPR1在接种早期的高表达促使其比‘白皮脆’更早一步对蔓枯病菌的侵染作出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蔓枯病 内源激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芹菜过敏原蛋白Api g 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梦瑶 王枫 +4 位作者 侯喜林 蒋倩 王镇 马静 熊爱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9,共7页
以2个芹菜(Apium graveolens)品种‘津南实芹’和‘美国西芹’为试验材料,分别克隆出过敏原蛋白Api g 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津南实芹’和‘美国西芹’中的过敏原蛋白基因Api g 1均含有1个480 bp的开放阅读框及1个148 bp的内含子,分别... 以2个芹菜(Apium graveolens)品种‘津南实芹’和‘美国西芹’为试验材料,分别克隆出过敏原蛋白Api g 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津南实芹’和‘美国西芹’中的过敏原蛋白基因Api g 1均含有1个480 bp的开放阅读框及1个148 bp的内含子,分别编码159个氨基酸,二者有2个核苷酸位点的差异,编码的氨基酸有1个位点差异。‘津南实芹’和‘美国西芹’的过敏原蛋白Api g 1与胡萝卜、欧芹等植物的过敏原蛋白相似度较高,在保守区域有7个甘氨酸残基,空间结构上由3个螺旋和7个折叠组成。实时定量PCR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在主根中表达较高,茎其次,其他部位表达较弱,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过敏原蛋白 API g 1基因 克隆 实时定量PCR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黄瓜-酸黄瓜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的构建及果实相关数量性状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孟佳丽 娄群峰 +2 位作者 周晓慧 史建磊 陈劲枫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58-1567,共10页
【目的】以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14)‘北京截头’为受体亲本,以野生酸黄瓜(C.hystrix Chakr,2n=24)为供体亲本,采用SSR标记辅助选择法构建黄瓜-酸黄瓜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初步定位控制黄瓜果实外形的数量性状基因。【方... 【目的】以栽培黄瓜(Cucumis sativus L.,2n=14)‘北京截头’为受体亲本,以野生酸黄瓜(C.hystrix Chakr,2n=24)为供体亲本,采用SSR标记辅助选择法构建黄瓜-酸黄瓜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初步定位控制黄瓜果实外形的数量性状基因。【方法】首先通过种间杂交-回交-自交获得大量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株系。然后选择均匀分布在黄瓜染色体组上的298对SSR标记对亲本进行多态性检测,使用检测出的亲本间差异引物对染色体片段导入系株系进行检测,筛选含有野生酸黄瓜染色体片段的植株。对该群体果实外形进行初步调查,利用t测验与轮回亲本比较,鉴定QTL。【结果】本研究构建了由50个株系组成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在该群体中共检测到149个染色体导入片段,包含61个不同的导入片段,不同导入片段的总长度为259.95 cM,基因组覆盖率为45.37%。导入片段的长度在1.65—15.4 cM,平均长度为5.41 cM,分布于黄瓜的7条染色体上。利用该导入系群体初步定位了控制黄瓜果型的13个QTL。【结论】构建了一套以栽培黄瓜为背景,野生酸黄瓜为前景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群体,并利用该导入系初步定位了控制黄瓜果型的QTL,为开发利用野生酸黄瓜的优良基因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也为今后定位黄瓜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奠定了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酸黄瓜 染色体导入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数量性状位点
下载PDF
辐射花粉授粉培育单倍体黄瓜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雷春 陈劲枫 +2 位作者 钱春桃 张晓青 张永兵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428-1436,共9页
【目的】为系统探讨授粉组合、雄花辐射时的发育时期和辐射剂量对黄瓜座果和单倍体胚生产的影响。【方法】选用了32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作为母本,6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作为父本,采用1次辐射2次授粉结合胚胎拯救的方法。【结果】从15个基因型... 【目的】为系统探讨授粉组合、雄花辐射时的发育时期和辐射剂量对黄瓜座果和单倍体胚生产的影响。【方法】选用了32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作为母本,6个不同基因型黄瓜作为父本,采用1次辐射2次授粉结合胚胎拯救的方法。【结果】从15个基因型的母本中获得了单倍体胚48个,单倍体胚的平均产率为0.77%,最高产率可达50.00%。【结论】试验发现雄花辐射时的发育时期对座果率影响不大,对单倍体胚产率有一定影响;辐射剂量的差异对座果率和单倍体胚产率都有影响,但剂量效应不明显;授粉组合之间单倍体胚产率差异很大。对单倍体的形态、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与育性、部分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倍体的茎叶表面形态和花器官形态与二倍体存在显著的差别;大部分的单倍体植株雌雄均不育,但单倍体H2的雌雄配子均有一定育性;对减数分裂行为的观察发现单倍体H2的各个分裂时期的染色体行为均异常,但后期I极低频率的(0+7)型分离方式可能产生具有育性的配子;单倍体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及可溶性蛋白含量与二倍体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辐射花粉 胚胎拯救 减数分裂 单倍体
下载PDF
芹菜热激转录因子基因AgHSFB2的克隆及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表达响应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岩 徐志胜 +3 位作者 谭国飞 贾晓玲 王枫 熊爱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0-368,共9页
[目的]热激转录因子HSF(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在植物遭遇高温胁迫时起关键的调节作用,研究芹菜热激转录因子基因及相关蛋白的结构、功能对探究芹菜耐热机制、培育耐热新品种有重要作用。[方法]以‘六合黄心芹’‘津南实芹... [目的]热激转录因子HSF(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在植物遭遇高温胁迫时起关键的调节作用,研究芹菜热激转录因子基因及相关蛋白的结构、功能对探究芹菜耐热机制、培育耐热新品种有重要作用。[方法]以‘六合黄心芹’‘津南实芹’和美国西芹‘文图拉’为试验材料,分离并克隆出Ag HSFB2基因,分析相关序列并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不同温度(4、38和42℃)下的表达响应情况。[结果]研究发现该基因含有1个91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5个氨基酸。推测其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34 048,理论等电点p I值为5.09。芹菜Ag HSFB2与拟南芥中HSF蛋白进行比对构建进化树,发现Ag HSFB2与拟南芥HSFB2a和HSFB2b进化距离最近,该基因属于HSFB2亚族。芹菜Ag HSFB2与茄科的番茄、马铃薯相应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Ag HSFB2蛋白的高级结构主要由3个α螺旋和4个β折叠组成。Ag HSFB2基因主要在芹菜的叶中表达,具有组织、品种特异性,同时对4、38和42℃等多种温度信号有明显响应。该基因对温度胁迫的响应时间和强度有品种的差异:4和38℃处理下‘文图拉’均在2 h有明显上调表达;42℃处理下‘津南实芹’和‘文图拉’均在1 h有明显上调表达。[结论]高温胁迫下Ag HSFB2基因可诱导下游热激蛋白大量表达,帮助植物抵御高温胁迫所带来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AgHSFB2基因 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温度处理 表达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