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土传病害微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进展 被引量:26
1
作者 葛红莲 赵红六 郭坚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1期153-155,共3页
阐述了国内外防治植物土传病害的微生物农药的开发及其应用情况 ,并探讨了其防病机理 ;
关键词 土传病害 微生物农药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的分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坚华 陈永芳 +1 位作者 葛云英 蔡永健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4-79,共6页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从棒杆菌属中独立出来之后,对于其中各菌分类地位的确立一直有较多争议。近年来已分别归入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短小杆菌属(Cur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拉氏杆菌...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从棒杆菌属中独立出来之后,对于其中各菌分类地位的确立一直有较多争议。近年来已分别归入棒形杆菌属(Clavibacter)、短小杆菌属(Curobacterium)、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和拉氏杆菌属(Rathayibacter)5个属中。但此后又有人提出有些属中仍有异质性。这些分类上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分类手段逐渐由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向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多相分类法过度。新的方法还在不断的完善之中。此外,植物病原棒形细菌分类系统的完善还有赖于植物病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等多学科科学家的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棒形细菌 分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辣椒青枯病拮抗菌株的筛选及田间防效的测定 被引量:31
3
作者 郭坚华 郭亚辉 +2 位作者 张立新 祁红英 方中达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106,共6页
用抑菌圈 定殖力双重测定法筛选出 6个定殖密度大于 1 0 5 cfu/ g根 ,抑菌能力亦较强 ,同时又极易于人工培养的菌株 ,作为青枯病的潜在生防菌株。温室试验 ,防病效果分别达83 4% (J2 )、91 6 % (J3 )、5 8 4% (FH1 7)、75 0 % (BB1 ... 用抑菌圈 定殖力双重测定法筛选出 6个定殖密度大于 1 0 5 cfu/ g根 ,抑菌能力亦较强 ,同时又极易于人工培养的菌株 ,作为青枯病的潜在生防菌株。温室试验 ,防病效果分别达83 4% (J2 )、91 6 % (J3 )、5 8 4% (FH1 7)、75 0 % (BB1 1 )、6 6 6 % (BT4)和 41 6 % (BT6 ) ,增产效果为 2 1 3 %~ 1 1 0 1 % ,其中以J3增产效果最为显著 ,BB1 1次之。 1 996年在南京和淮阴两地的辣椒青枯病小区进行试验 ,移栽 40d后各菌株平均防效分别为 :6 6 0 % (J2 )、6 1 6 % (J3 )、5 8 2 % (FH1 7)、6 2 4% (BB1 1 )、72 8% (BT4)和 3 7 1 % (BT6 ) ;平均增产效果为 45 7% (J2 )、76 5 % (J3 )、3 2 4% (FH1 7)、78 5 % (BB1 1 )、2 9 3 % (BT4)和 1 9 0 % (BT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劳尔氏菌 抑菌圈-定殖力双重测定法 辣椒 青枯症 拮抗菌株 田间防效 生物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