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治水稻白背飞虱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淑勇 刘学 +8 位作者 高聪芬 薄仙萍 苏建亚 王彦华 余论 严鑫 沈晋良 杨峻 陶岭梅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4,共6页
为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7类共21种杀虫剂对2006年和2007年采自南京市江浦地区的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C50=0.04~0.26mg/L);烯啶虫胺、丁... 为筛选高毒农药的替代药剂,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7类共21种杀虫剂对2006年和2007年采自南京市江浦地区的白背飞虱种群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吡虫啉、噻嗪酮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最高(LC50=0.04~0.26mg/L);烯啶虫胺、丁烯氟虫腈、吡蚜酮、啶虫咪、氯噻啉、毒死蜱、氟虫腈等也有较高的毒力(LC50<4.50mg/L);异丙威、敌敌畏虽然触杀毒力稍低(LC50>19.85mg/L),但两者在生产上仍广泛应用,所以把以上12种药剂作为田间药效试验的推荐品种;同时还比较了该地区白背飞虱种群对供试药剂敏感性的年度间差异,其中对毒死蜱、异丙威、丁硫克百威、速灭威这4种药剂的敏感性下降了66.7%~71.4%。对2006年南京江浦种群用吡虫啉连续筛选15代的结果表明,1~15代抗性上升4.33倍,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2295,存在抗性风险。另外,还讨论了白背飞虱的综合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高毒农药 替代药剂 毒力 吡虫啉 抗性风险评估
下载PDF
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其对噻嗪酮的抗性风险评估 被引量:8
2
作者 薄仙萍 高聪芬 +7 位作者 李淑勇 王彦华 余论 严鑫 沈晋良 杨峻 陶岭梅 刘学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1-95,共5页
为筛选出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2006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6类20种杀虫剂对采自广西南宁白背飞虱种群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嗪、氯噻啉、烯啶虫胺、啶虫脒、丁烯氟虫腈、氟虫腈、毒死蜱、异丙威、敌敌畏... 为筛选出防治白背飞虱的高毒农药替代药剂,2006年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6类20种杀虫剂对采自广西南宁白背飞虱种群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吡虫啉、噻虫嗪、氯噻啉、烯啶虫胺、啶虫脒、丁烯氟虫腈、氟虫腈、毒死蜱、异丙威、敌敌畏等5类11种杀虫剂具有较高毒力,推荐它们作为大田药效试验的候选品种。用噻嗪酮对2006年8月采自江苏南京的白背飞虱种群进行了14代抗性筛选,抗性上升了9.6倍,其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2754,表明白背飞虱对噻嗪酮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背飞虱 高毒农药 替代药剂 毒力 噻嗪酮 抗性风险评估
下载PDF
我国主要稻区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53
3
作者 王鹏 甯佐苹 +4 位作者 张帅 蒋田田 谭利蓉 董嵩 高聪芬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7,共7页
为了明确目前褐飞虱对常用药剂的抗性现状,以便制定防治褐飞虱的科学用药策略,于2010-2011年间,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稻区19个褐飞虱种群对五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2010年全部监测种群对噻嗪酮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 为了明确目前褐飞虱对常用药剂的抗性现状,以便制定防治褐飞虱的科学用药策略,于2010-2011年间,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稻区19个褐飞虱种群对五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2010年全部监测种群对噻嗪酮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为11.3~23.4倍),2011年除广西桂林、江西上高2个褐飞虱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15.3~19.7倍)外,其他80%监测种群均已达高水平抗性(40.7~119.7倍),抗性明显上升;两年19个褐飞虱监测种群对吡虫啉均为高到极高水平抗性(82.3~1935.8倍),与2006-2009年相比,吡虫啉抗性有再次升高趋势;2010年褐飞虱对噻虫嗪的抗性为低到中等水平抗性(6.1~14.4倍),2011年除广西桂林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外,其他8个种群均为中到高水平抗性(12.8~62.3倍),较前一年明显上升;两年18个监测种群对毒死蜱均处于敏感到低水平抗性阶段;对吡蚜酮的抗性2010年7个监测种群为敏感-低水平抗性(1.9~5.1倍),2011年全部褐飞虱监测种群均已达中等水平抗性(15.7~25.4倍),暗示随着吡蚜酮的大量广泛使用,褐飞虱对其抗性较高,需要引起生产上的密切关注。为科学治理水稻褐飞虱,应严格执行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间的合理轮用或混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吡虫啉 噻嗪酮 吡蚜酮 抗性监测
下载PDF
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抗药性监测 被引量:32
4
作者 胡君 陈文明 +5 位作者 张真真 郑雪松 靳建超 苏建亚 高聪芬 沈晋良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9-515,共7页
2008-2009年期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浙、苏、皖、湘、鄂、川、豫等7省17个种群二化螟4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高抗区浙江南部的苍南、瑞安、江山二化螟种群对2... 2008-2009年期间,采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浙、苏、皖、湘、鄂、川、豫等7省17个种群二化螟4龄幼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稻区二化螟对杀虫剂的抗性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性。高抗区浙江南部的苍南、瑞安、江山二化螟种群对20世纪70-90年代广泛使用的沙蚕毒素类的杀虫单(抗性倍数43.2~177.0倍)和有机磷类的三唑磷(238.7~728.1倍)、毒死蜱(31.7~57.8倍)均产生了高-极高水平抗性,且对近年来开始广泛使用的氟虫腈(11.2~24.7倍)和阿维菌素(5.9~7.1倍)也产生了中等或低水平抗性;中抗区的安徽庐江、湖南攸县、江苏高淳种群对三唑磷产生极高水平抗性(203.2~379.0倍),对杀虫单(18.3~48.8倍)和毒死蜱(29.8倍)产生了中等-高水平抗性,对氟虫腈(4.4倍)和阿维菌素(4.1~4.7倍)为敏感性降低;低抗区除江苏仪征种群对毒死蜱(45.2倍)、安徽和县种群对三唑磷(50.0倍)开始产生高水平抗性外,对其他杀虫剂为敏感-中等水平抗性,对氟虫腈和阿维菌素为敏感;敏感区的河南信阳、江苏连云港、四川武胜种群除对个别杀虫剂(如杀虫单)为低水平抗性外,对其他大多数杀虫剂为敏感-敏感性降低。还讨论了按抗性分布的区域性来制定相应的抗性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抗药性 杀虫剂 抗性治理
下载PDF
褐飞虱对氟虫腈和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动态变化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叙杆 赵兴华 +6 位作者 王彦华 韦锦捷 沈晋良 孔健 曹明章 周威君 罗才宏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80,共8页
于2006-2008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大田褐飞虱种群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新烟碱类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噻嗪酮)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水平随其迁飞途径而出现急剧上升态... 于2006-2008年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水稻种植区大田褐飞虱种群对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新烟碱类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类杀虫剂(噻嗪酮)的抗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008年褐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水平随其迁飞途径而出现急剧上升态势,其中,从我国南方稻区迁入长江中下游流域等6省10地种群和回迁至广东韶山、深圳两种群对氟虫腈抗性分别上升至中等水平抗性(15.0~32.5倍)和高水平抗性(66.9~73.7倍),明显高于2006年5省6地(2.6~5.8倍)和2007年9省11地(3.2~8.4倍)大田褐飞虱种群的抗性水平。上述结果预示2009年、2010年两年在全国稻区可能暴发褐飞虱对氟虫腈更高水平的抗性。自从2005年10-11月褐飞虱对新烟碱类的吡虫啉产生极高水平抗性(277~811倍)以来,近3年来抗性虽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处于高水平-极高水平抗性阶段,其中,2008年我国8省13地褐飞虱种群的抗性仍高达210.1~381.7倍。褐飞虱对其他的新烟碱类药剂噻虫嗪、烯啶虫胺和呋虫胺的抗性水平分别为2.0~15.8、0.7~4.8和0.6~2.8倍。褐飞虱对噻嗪酮为敏感到中等水平抗性(3.0~11.9倍)。近几年来大量、广泛使用氟虫腈防治褐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两类迁飞性害虫是褐飞虱对其暴发抗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及时制定全国范围防治两类迁飞性害虫的交替轮换用药抗性治理对策方案,才能延缓褐飞虱抗性的再次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杀虫剂 抗药性监测 抗药性治理
下载PDF
昆虫多巴胺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顺凡 徐刚 +3 位作者 齐易香 夏仁英 黄佳 叶恭银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42-1358,共17页
多巴胺(dopamine,DA)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胺,其参与调控了昆虫的多种生理反应和行为过程,如学习与记忆、认知、性取向、抉择、运动以及型变等。多巴胺主要通过结合特异性的G蛋白偶联受体,即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 多巴胺(dopamine,DA)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胺,其参与调控了昆虫的多种生理反应和行为过程,如学习与记忆、认知、性取向、抉择、运动以及型变等。多巴胺主要通过结合特异性的G蛋白偶联受体,即多巴胺受体(dopamine receptors,DARs)来发挥生理作用。本文综述了多巴胺在昆虫中的调控、分布及所参与的生理功能,如多巴胺调控昆虫的交配、发育、嗅觉以及运动行为等,特别对DARs的信号转导、生理功能以及药理学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评述。昆虫的DARs大致可分为两大类:D1-like DARs和D2-like DARs。D1-like DARs包含有2种亚型,分别为DOP1和DOP2。DOP1仅能偶联胞内cAMP的上升,而DOP2不仅可以起胞内cAMP的上升,还可偶联胞内Ca2+的释放。D2-like DARs仅包含有1种亚型DOP3,其被激活后引起胞内cAMP的降低。DA通过激活不同的DARs可偶联不同的第二信使系统,所产生的下游细胞反应则与昆虫的各种行为相关,而对昆虫DARs的药理学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开发特异性的杀虫剂用于害虫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多巴胺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 行为 型变 药理学
原文传递
褐飞虱对噻嗪酮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庄永林 沈晋良 +1 位作者 戴德江 周威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9-753,共5页
害虫的抗性遗传特性是影响其抗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 ,也是制订抗性治理对策的重要依据。我们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抗性和敏感亲本、正反交 (F1 、F′1 )、自交 (F2 、F′2 )及回交 (BC)后代 3龄若虫对噻... 害虫的抗性遗传特性是影响其抗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子 ,也是制订抗性治理对策的重要依据。我们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 l)抗性和敏感亲本、正反交 (F1 、F′1 )、自交 (F2 、F′2 )及回交 (BC)后代 3龄若虫对噻嗪酮的剂量反应数据 ,研究了褐飞虱对噻嗪酮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 :正反交后代的显性度分别为 - 0 31 5 3(F1 )和 - 0 376 3(F′1 ) ,表明抗性遗传为常染色体的不完全隐性 ;将自交及回交后代的剂量反应数据进行单个主基因假设的卡方 ( χ2 )检验 ,其卡方值分别为 4 2 1 1 (F2 )、5 1 4 4 (F′2 )及 93 5 7(BC) ,均大于 χ20 0 5=1 5 5 1 (df=8) ,表明其抗性是多基因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稻茎浸渍法 噻嗪酮 抗性遗传
下载PDF
稗草休眠特性及其解除 被引量:21
8
作者 吴声敢 王强 +3 位作者 赵学平 吴长兴 陈丽萍 沈晋良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研究了稗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休眠特性及其解除方法。结果表明,稗草种子在成熟后都将进入休眠,不同环境条件下其休眠期不一样。2004年7月采集的稗草种子在地下贮存条件下5个月就能打破休眠,且持续6个月一直处于休眠解除状态。室内常温... 研究了稗草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休眠特性及其解除方法。结果表明,稗草种子在成熟后都将进入休眠,不同环境条件下其休眠期不一样。2004年7月采集的稗草种子在地下贮存条件下5个月就能打破休眠,且持续6个月一直处于休眠解除状态。室内常温条件下需12个月才能打破休眠,而冰箱中贮存12个月不能解除稗草种子的休眠。1 000.0 mg/L赤霉酸浸泡240 h和硫酸浸泡10-20 min均能解除稗草种子的休眠,但其他处理不能有效解除稗草种子的休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休眠 解除
下载PDF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和交互抗性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赵丹丹 周丽琪 +3 位作者 张帅 姚蓉 邱运霞 高聪芬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7-314,共8页
【目的】为了及时了解我国主要稻区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同时明确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制剂的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二化螟对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 【目的】为了及时了解我国主要稻区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发展情况,同时明确对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制剂的抗性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及二化螟对新研发的双酰胺类杀虫剂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间是否存在交互抗性。【方法】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2015年我国7省19地二化螟田间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的抗药性,同时测定了浙江余姚和象山两个抗性种群对97.3%氯虫苯甲酰胺原药、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的抗药性及其对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及氯氟氰虫酰胺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间的交互抗性。【结果】浙江余姚和苍南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已达141.1倍和135.0倍的高水平抗性,象山种群为87.9倍的中等水平抗性;这三个种群对氟苯虫酰胺均表现为中等水平抗性(15.0~58.7倍)。二化螟对97.3%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和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存在抗性差异,浙江余姚和象山种群对制剂的抗性更高。交互抗性研究结果显示,对氟苯虫酰胺和氯虫苯甲酰胺均产生了中到高水平抗性(27.6~133.6倍)的象山、余姚种群,对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和氯氟氰虫酰胺同样也产生了中到高水平抗性(30.3~127.0倍)。【结论】各二化螟地理种群之间对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抗药性差异较大,分别表现出117.6倍和146.8倍的差异,浙江余姚和象山二化螟种群对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制剂抗药性更高且三种新双酰胺类杀虫剂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化螟 双酰胺药剂 抗药性 交互抗性
下载PDF
甜菜夜蛾对虫酰肼的抗性选育、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 被引量:17
10
作者 贾变桃 沈晋良 刘叙杆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16-1121,共6页
虫酰肼是目前防治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的一种主要杀虫剂,为评估其抗性风险,在室内进行了抗性筛选和交互抗性的研究。采用饲料感染法,在甜菜夜蛾饲养75代期间用虫酰肼筛选62代,与起始种群相比抗性上升39.2倍,与室... 虫酰肼是目前防治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的一种主要杀虫剂,为评估其抗性风险,在室内进行了抗性筛选和交互抗性的研究。采用饲料感染法,在甜菜夜蛾饲养75代期间用虫酰肼筛选62代,与起始种群相比抗性上升39.2倍,与室内敏感品系相比抗性上升141.3倍。在筛选的早、中、后期,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1075(F0-F25)、0.2780(F26-F50)和0.0538(F51-F75),整个筛选62代现实遗传力为0.1556。抗性种群筛选43次(F55)后停止用药筛选,饲养21代后,与敏感品系相比,抗性水平由63.5倍下降到21倍,抗性下降3倍。说明甜菜夜蛾具有对虫酰肼产生抗性的风险,且抗性衰退缓慢,短期内很难恢复到敏感水平。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室内选育的抗性品系对甲氧虫酰肼具有71.4倍的高水平交互抗性,对阿维菌素具有13.1倍的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甲维盐、茚虫威和呋喃虫酰肼分别具有7.0、8.4和4.7倍的低水平交互抗性,但对溴虫腈交互抗性不明显(1.9倍)。结果提示:间断交替使用虫酰肼可以延缓抗性的发展,但除溴虫腈外,虫酰肼和其他几种新型杀虫剂之间的轮用可能不是甜菜夜蛾抗性治理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虫酰肼 抗性筛选 现实遗传力 交互抗性
下载PDF
杀虫剂对二化螟卵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室内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3
11
作者 孙超 苏建亚 +1 位作者 沈晋良 张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8,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6类13种杀虫刹对二化螟卯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喷雾法处理稻株不同时间后,噻嗪酮、虫酰肼、呋喃虫酰肼、氟铃脲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存活和雌蜂产卵寄生基本没有不利影响,氟虫腈、噻虫嗪、毒死蜱...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6类13种杀虫刹对二化螟卯寄生性天敌稻螟赤眼蜂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喷雾法处理稻株不同时间后,噻嗪酮、虫酰肼、呋喃虫酰肼、氟铃脲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存活和雌蜂产卵寄生基本没有不利影响,氟虫腈、噻虫嗪、毒死蜱、三唑磷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存活有极明显不利影响,成蜂接触用约处理2d和7d稻叶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80.0%~98.9%。用氟虫腈、三唑磷处理7d的稻叶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寄生能力无不利影响,而噻虫嗪处理有显著影响。采用卯卡浸渍法测定药剂对稻螟赤眼蜂成蜂影响的结果表明,毗虫啉、三唑磷、氟虫腈、毒死蜱能显著影响F0代成蜂存活、寄生及F1代成蜂羽化。采用浸渍法处理内含卯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稻螟赤眼蜂的寄生卯时,嚷嗪酮、虫酰肼、呋哺虫酰肼对成蜂羽化没有不利影响,羽化率达81.4%~91.8%;氟铃脲对蛹、甲维盐对卯和蛹、噻虫嗪对卯也基本没有不利影响,这些药剂对其他虫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甲胺磷、吡虫啉、三唑磷、氟虫腈、毒死蜱、异丙威、敌敌畏等对稻螟赤眼蜂成蜂羽化有极明显不利影响。说明昆虫牛长调节剂噻嗪酮、虫酰肼、呋喃虫酰肼对稻螟赤眼蜂没有直接和间接的不利影响,因而使用这些药剂防治水稻害虫时,它们对起自然控制作用的稻螟赤眼蜂是友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刹 稻螟赤眼蜂 安全性评价
下载PDF
恶唑酰草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分析方法 被引量:19
12
作者 罗婧 施海燕 +1 位作者 彭文涛 王鸣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7-191,共5页
建立了能同时测定水稻及环境中恶唑酰草胺及其3种代谢物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乙腈和水的混合液作为提取溶剂,硅胶层析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224nm检测。结果表明:恶唑... 建立了能同时测定水稻及环境中恶唑酰草胺及其3种代谢物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乙腈和水的混合液作为提取溶剂,硅胶层析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器224nm检测。结果表明:恶唑酰草胺及其3种代谢物的线性范围为0.5~20.0mg/L,相关系数达0.9993~0.9999;4种化合物在土壤、稻秆、糙米和稻壳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10mg/kg,在稻田水中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平均回收率均为78.2%~106.9%,变异系数为2.0%~11.7%,符合农药残留测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唑酰草胺 水稻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分析
下载PDF
稻瘟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73
13
作者 张传清 周明国 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80,共9页
回顾了稻瘟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历史,从早期的无机杀菌剂到农用抗生素、有机氯类、有机磷类与稻瘟灵、烯丙苯噻唑、黑色素合成抑制剂(melanin biosynthesis inhibitors,MBIs)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简要评述了各类药剂的主要优缺点,介绍了这... 回顾了稻瘟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历史,从早期的无机杀菌剂到农用抗生素、有机氯类、有机磷类与稻瘟灵、烯丙苯噻唑、黑色素合成抑制剂(melanin biosynthesis inhibitors,MBIs)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简要评述了各类药剂的主要优缺点,介绍了这几类化合物目前在稻瘟病防治中应用的主要品种及其抗药性发生情况,重点论述了三环唑的病害防治机制与抗药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化学防治药剂 作用机制 抗药性
下载PDF
浙江省稻田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 被引量:20
14
作者 吴声敢 王强 +3 位作者 赵学平 吴长兴 陈丽萍 沈晋良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59-861,共3页
应用琼脂法测定了浙江省稻区21个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绍兴市郊(2003年)的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最敏感,其EC50为0.3268mg/L。以其为敏感生物型,绍兴陶堰(2003年)和温州塘下(2003年)的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 应用琼脂法测定了浙江省稻区21个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绍兴市郊(2003年)的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最敏感,其EC50为0.3268mg/L。以其为敏感生物型,绍兴陶堰(2003年)和温州塘下(2003年)的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EC50分别为234.8、227.4mg/L,抗性比分别达到718.48和695.84,表明这两种稗草生物型的抗药性处于极高抗水平。浙江杭州(2003年)的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EC50为13.47mg/L,抗性比为41.22,表明该稗草生物型处于高水平抗性阶段。绍兴皋埠(2003年)的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抗药性还处于低水平抗性阶段,其EC50和抗性比分别为2.096mg/L和6.41。而其余16个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的EC50为0.4953~1.315mg/L,抗性比为1.52~4.02,表明这些地方稗草生物型对二氯喹啉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稗草 二氯喹啉酸 抗药性
下载PDF
2,4-D丁酯的水解与光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贾娜 施海燕 王鸣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82-1086,共5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2,4-D丁酯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水解动态和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2,4-D丁酯的水解与光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pH7以下的缓冲溶液中,2,4-D丁酯的水解反应十分缓慢,但在碱性溶液中其水解速率加快。2...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2,4-D丁酯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水解动态和在有机溶剂中的光解特性。结果表明,2,4-D丁酯的水解与光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pH7以下的缓冲溶液中,2,4-D丁酯的水解反应十分缓慢,但在碱性溶液中其水解速率加快。25℃下2,4-D丁酯在pH5、7和9的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3.5、5.8d和10.7min。2,4-D丁酯的水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温度为15、25℃和35℃的pH7缓冲溶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21.5、5.8、3.9d,平均温度效应系数为2.57。2,4-D丁酯水解反应的活化能与温度之间无明显相关性,而活化熵与温度呈显著相关性。2,4-D丁酯的水解主要由活化熵所驱动。采用GC-MS技术对2,4-D丁酯水解产物进行鉴定,确定水解产物主要是2,4-二氯苯氧乙酸和2,4-二氯苯酚。2,4-D丁酯在正己烷中光解速率比在甲醇中快,在丙酮中几乎不发生光解,其光解速率随浓度的升高而减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4-D丁酯 水解 活化能 活化熵 光解
下载PDF
丙溴磷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迁移行为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罗婧 贾娜 +1 位作者 施海燕 王鸣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19,36,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GC-FPD)法建立了丙溴磷在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丙溴磷在水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7.18%~103.64%之间,变异系数为4.84%~9.89%;丙溴磷在水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5 mg/L,0.05 mg/kg。采用平衡... 采用气相色谱(GC-FPD)法建立了丙溴磷在水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丙溴磷在水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7.18%~103.64%之间,变异系数为4.84%~9.89%;丙溴磷在水和土壤中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5 mg/L,0.05 mg/kg。采用平衡吸附法和薄层层析法研究了丙溴磷在砂土、壤土和粘土中的吸附和迁移特性。结果表明:丙溴磷在砂土、壤土和粘土中的吸附常数Kd分别为12.70、33.65和74.92,土壤对丙溴磷的吸附能力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其移动性分别表现为在砂土、壤土中不易移动,在粘土中不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溴磷 土壤 吸附 迁移
原文传递
嘧菌酯对稻瘟病菌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30
17
作者 张舒亚 周明国 +2 位作者 李红霞 张传清 王建新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4-277,共4页
嘧菌酯对稻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孢量、孢子致病力和黑色素合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嘧菌酯离体活性受培养基组分影响,可酵解碳源具有拮抗作用。SHAM对嘧菌酯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嘧菌酯对稻瘟菌63个菌株的EC50为0.0... 嘧菌酯对稻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产孢量、孢子致病力和黑色素合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嘧菌酯离体活性受培养基组分影响,可酵解碳源具有拮抗作用。SHAM对嘧菌酯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具有增效作用。嘧菌酯对稻瘟菌63个菌株的EC50为0.0010~0.0906μg/ml,平均EC50为0.0223μg/ml。盆钵试验表明,秧苗对嘧菌酯的商品制剂25%嘧菌酯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兼有保护作用和治疗作用。25%嘧菌酯对稻瘟菌有一定的田间防效,且对水稻增产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稻瘟病菌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制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冯希杰 马慧霞 +1 位作者 陈长军 周明国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测定了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菌丝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剂处理浓度在1.0μg/mL时能显著抑制其菌核产量。旁路氧化酶专化抑制剂... 测定了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丝生长、菌核产生和菌丝呼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嘧菌酯对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药剂处理浓度在1.0μg/mL时能显著抑制其菌核产量。旁路氧化酶专化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对嘧菌酯的抗菌活性有显著的协同作用,协同增效系数达到3.27~14.13倍。药剂处理后48 h内,嘧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剂量曲线与抑制菌丝呼吸的耗氧速率曲线趋势相似;48 h以后,单位质量菌丝耗氧速率上升,且高于空白对照,而菌丝的生长量并没有增加,表明菌丝体正常呼吸作用受嘧菌酯抑制48 h后会发生耗氧增强的生理应急反应。水杨肟酸在嘧菌酯处理后1 h内对菌丝呼吸没有抑制作用,但在嘧菌酯处理1 h后对菌丝呼吸表现为抑制作用,表明油菜菌核病菌菌丝在以细胞色素为载体的呼吸链的电子传递受到嘧菌酯阻断后,可以诱导耗氧更高的旁路氧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菌酯 油菜菌核病菌 呼吸作用 旁路氧化
下载PDF
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遗传分析及杀虫剂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彭永强 高聪芬 +2 位作者 马崇勇 毛玉霞 沈晋良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45-652,共8页
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了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抗性遗传分析和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于2005年采自无锡麦田的灰飞虱种群在室内饲养43代期间用氟虫腈筛选了41代,结果此灰飞虱种群的抗性从8.4倍上升到230.5倍。根据Tabashnik介... 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进行了灰飞虱对氟虫腈抗性风险评估、抗性遗传分析和杀虫剂的敏感性研究。于2005年采自无锡麦田的灰飞虱种群在室内饲养43代期间用氟虫腈筛选了41代,结果此灰飞虱种群的抗性从8.4倍上升到230.5倍。根据Tabashnik介绍的方法计算,现实遗传力(h2)分别为0.0388(1~31代)、0.2636(32~43代)和0.1113(1~43代),表明灰飞虱对氟虫腈具有一定的抗性风险。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2007-2008年江苏无锡和浙江长兴两地灰飞虱种群对15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苯基吡唑类杀虫剂氟虫腈、丁烯氟虫腈和乙虫腈的毒力最高(LC50=0.2~1.7 mg/L),其次为烯啶虫胺、噻虫嗪、毒死蜱、吡蚜酮(LC50=1.7~9.7 mg/L),其余杀虫剂的毒力较低;按照年度间敏感性变化,发现2008年无锡灰飞虱种群对氟虫腈和乙虫腈的敏感性比2007年降低了1.1倍。近年来氟虫腈已广泛用于防治这种害虫,但乙虫腈几乎没有使用。因此,对氟虫腈敏感性降低的大田灰飞虱种群似乎对乙虫腈存在交互抗性。通过抗(R)、感(S)亲本、正反交(F1、F1′)、自交(F2)及回交(BC)后代对氟虫腈的剂量反应研究了灰飞虱对氟虫腈的抗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其抗性为常染色体的不完全显性遗传[D(F1)=0.20,D(F1′)=0.38],抗性由2个或2个以上等位基因控制。还对灰飞虱的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杀虫剂 抗性遗传 杀虫剂敏感性 抗性治理
下载PDF
褐飞虱肠道细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香香 杨焊 +1 位作者 王志伟 苏建亚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29,共4页
通过构建稻褐飞虱肠道细菌16S rRNA文库的方法,分析了褐飞虱肠道内细菌的种类与多样性。通过对16S rRNA序列分析,从褐飞虱室内种群肠道中鉴定了13种细菌,这些细菌分属于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 sp.)、定... 通过构建稻褐飞虱肠道细菌16S rRNA文库的方法,分析了褐飞虱肠道内细菌的种类与多样性。通过对16S rRNA序列分析,从褐飞虱室内种群肠道中鉴定了13种细菌,这些细菌分属于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 sp.)、定氮螺旋菌属(Azospirillum sp.)、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草螺菌属(Herbaspiril-lum sp.)、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s sp.)、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窄食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白色杆菌(Leucobater sp.)、Cardinium及暂定类群TM7。其中以不动杆菌、窄食单胞菌、苍白杆菌属与TM7最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肠道细菌 16S RRNA序列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