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3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学教学实验室管理方法探讨——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实验中心植物学教学实验室为例
1
作者 屈娅娜 刘琳莉 钱猛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7年第2期59-60,共2页
教学实验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着全校相关课程的实验实习任务,能否科学、高效运行是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有效反映。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实验中心植物学教学实验室为例,从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和... 教学实验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承担着全校相关课程的实验实习任务,能否科学、高效运行是实验室管理水平的有效反映。本文以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实验中心植物学教学实验室为例,从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维护管理和管理人员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实验教学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植物学 实验室管理
下载PDF
Coffee Break和Seminar: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理科基地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张亮 齐继艳 +1 位作者 陈舟舟 沈文飚 《高等理科教育》 2008年第5期5-7,共3页
大学生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计划是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国家理科基地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举措。为了解决在实施SRT过程中出现的老师与学生交流不足的问题,南京农业大学引入了以Coffee Break... 大学生科研训练(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SRT)计划是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国家理科基地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举措。为了解决在实施SRT过程中出现的老师与学生交流不足的问题,南京农业大学引入了以Coffee Break和Seminar为主体的交流模式。经过近四年的实践探索,该模式有力地完善和保障了SRT的顺利实施,大大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FFEE BREAK SEMINAR 大学生科研训练 创新
下载PDF
大型仪器平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在农业与生命科学类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钱猛 杨娜 +3 位作者 刘园园 朱昌华 成丹 崔瑾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8年第3期125-128,共4页
介绍了构建大型仪器平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背景及作用,以农业与生命科学类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基础,对大型仪器平台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的应用机制进行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 虚拟仿真 大型仪器 研究生培养 实践创新能力
下载PDF
生命科学大四学生综合性实验课程体系的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瑾 卢亚萍 芮琪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年第5期143-145,共3页
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必修课程——综合性实验三大模块,即植物学大实验、微生物大实验、生物大分子分离和鉴定的方式内容以及考核方式。通过系列实验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实验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介绍了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必修课程——综合性实验三大模块,即植物学大实验、微生物大实验、生物大分子分离和鉴定的方式内容以及考核方式。通过系列实验的锻炼,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实验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性实验 研究型教学 本科毕业班课程 实践
下载PDF
微量热技术在生命科学及秸秆降解腐熟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刘玉涛 朱颖峰 黄为一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137-139,共3页
综述了微量热技术的特点、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和进展,并重点阐述了其在秸秆降解腐熟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量热技术 生命科学 秸秆 降解
下载PDF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研究——以梨园生草栽培技术为例
6
作者 杨一名 黄智 +1 位作者 王鹏 吴巨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5-259,共5页
梨园生草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果实品质提高,是重要的栽培措施,但我国梨园生草技术普及率较低,具体原因尚不明确。计划行为理论是目前最重要的关于行为内生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在农业农村、居民消费意愿等研究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为研... 梨园生草有利于土壤有机质提升和果实品质提高,是重要的栽培措施,但我国梨园生草技术普及率较低,具体原因尚不明确。计划行为理论是目前最重要的关于行为内生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在农业农村、居民消费意愿等研究领域均有广泛应用。为研究影响农户使用生草技术意愿及行为响应的因素,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调查了15个省(市)的204份梨园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模型路径分析、调节效应分析及假说检验分析了信息对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主观规范对行为态度的影响,行为态度对农户意愿的影响,意愿对行为响应的影响以及知觉行为控制的调节作用。通过标准系数及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果信息、社会信息、能力及资源信息对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有正向影响;行为态度对农户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主观规范对农户的行为态度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觉行为控制在农户意愿与行为之间存在着正向调节作用。因此,建议通过加强宣传、技术支持、提供补贴等方式提高农户对梨园生草栽培技术的采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园 生草栽培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绿色生产技术
下载PDF
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46
7
作者 钱猛 崔瑾 +4 位作者 成丹 杨娜 何琳燕 何健 沈振国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61-866,共6页
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力补充和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建设的意义,重点阐述建设思路、建设方案及教学特... 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的虚实结合的虚拟仿真实验,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有力补充和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模式建设的意义,重点阐述建设思路、建设方案及教学特点。该仿真实验教学体系主要从基础微生物学和应用微生物学两大模块进行构建,同时将本校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食用菌资源调查与利用等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以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虚拟仿真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微生物学类研究生创新技能培养体系的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钱猛 杨娜 +1 位作者 陈军 沈振国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39-844,共6页
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专项培训体系的构建,重点阐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及教学成效。该培训体系分为5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由专题讲座和实验技能培训两部分内容组成。通过该培训体系的训练,研究生能熟练掌... 探讨南京农业大学"微生物学研究方法与技术"专项培训体系的构建,重点阐述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及教学成效。该培训体系分为5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由专题讲座和实验技能培训两部分内容组成。通过该培训体系的训练,研究生能熟练掌握大型仪器设备的应用、操作、维护等相关知识,培养了良好的实验技能、严谨的实验作风、认真的科学态度,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研究品质,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技能 微生物学 研究生
原文传递
大豆籽粒Ve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9
作者 张红梅 张威 +6 位作者 王琼 贾倩茹 孟珊 熊雅文 刘晓庆 陈新 陈华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23-1235,共13页
维生素E(Ve)是大豆油中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是评价大豆油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含有264份的大豆自然群体在2021年和2022年测定了籽粒中α-、γ-和δ-生育酚含量,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 维生素E(Ve)是大豆油中一种天然抗氧化剂,是评价大豆油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利用含有264份的大豆自然群体在2021年和2022年测定了籽粒中α-、γ-和δ-生育酚含量,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本研究共检测到199个与大豆Ve含量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其中9个可在2个环境或者2个性状被重复检测到,分别位于3号、7号、11号、12号、13号、15号、17号和18号染色体上。其中位于7号染色体上的显著关联信号是控制α-生育酚含量的主效位点,可在2年环境中被检测到,表型变异解释率为9.83%。对该位点候选基因进行筛选,获得一个编码myb转录因子的基因Glyma.07G054000,可能是这个位点的效应基因。另外,在12号染色体上得到2个编码γ-生育酚甲基转移酶的基因Glyma.12G014200和Glyma.12G014300,有可能是影响Ve含量的重要基因。本研究结果有助于解析大豆籽粒Ve含量的遗传基础及其调控机制,为大豆品质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籽粒 Ve含量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烯效唑处理对甘薯产量、土壤残留和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解备涛 张海燕 +7 位作者 张立明 仲可成 陈亚华 王庆美 李爱贤 侯夫云 李广华 段文学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在甘薯膨大初期设置叶面喷施和随水根部滴灌烯效唑的施用方式,研究烯效唑对甘薯块根产量、土壤残留和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烯效唑处理能抑制甘薯地上部的生长,促进块根膨大,提高块根产量,其中叶面喷施的增产效果优于随水... 在甘薯膨大初期设置叶面喷施和随水根部滴灌烯效唑的施用方式,研究烯效唑对甘薯块根产量、土壤残留和后茬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烯效唑处理能抑制甘薯地上部的生长,促进块根膨大,提高块根产量,其中叶面喷施的增产效果优于随水根部滴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表明,各处理组土壤中烯效唑残留浓度均低于0.1 mg/kg,但是后茬土壤的生物效应试验显示,烯效唑有效成分施用量≥10 g/666.7 m^(2)时,土壤中的残留有可能对后茬作物产生影响.后茬小麦田间试验结果发现,随着甘薯生产中烯效唑施用期延后和剂量的增加,后茬小麦的株高和产量显著下降.因此,北方薯区春薯栽后67 d左右,进行<10 g/666.7 m^(2)烯效唑叶面喷施可以提高甘薯产量,同时对后茬小麦没有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烯效唑 产量 叶面喷施 滴灌 土壤残留 小麦
下载PDF
不同氮含量对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和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张津京 卓馨怡 +5 位作者 冀浩 郝海波 岳一鸿 王倩 肖婷婷 陈辉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8,共9页
通过研究液体培养时不同氮含量(0.4%、0.6%、0.8%、1.0%、1.2%、1.4%)对菌丝生长、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筛选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丝生长最适氮源。结果表明:豆粕粉是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最适氮源。氮含量... 通过研究液体培养时不同氮含量(0.4%、0.6%、0.8%、1.0%、1.2%、1.4%)对菌丝生长、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筛选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丝生长最适氮源。结果表明:豆粕粉是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最适氮源。氮含量为0.6%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实验范围内,对照(氮含量为0)的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较高,1.2%氮含量的天冬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0.6%氮含量的谷氨酸合酶活性最高;0.6%氮含量的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最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较高;0.6%氮含量的谷氨酸合酶基因表达量最高,1.2%氮含量的谷氨酸脱氢酶基因表达量较高;对照的β-1,3-葡聚糖酶基因和半纤维素酶基因表达量均最高。研究结果可为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氮源 纤维素酶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南京地区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被引量:58
12
作者 陈亚华 黄少华 +4 位作者 刘胜环 王桂萍 丁锋 邵志成 沈振国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6-360,共5页
采集了南京市5县4郊5个环境单元(矿冶区、交通干线、工厂周边、污灌地、农产品基地)共100个样点的农田土壤及部分蔬菜样品,测定了重金属(Pb、Cu、Zn、Cd)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土壤Ph、cu、zn、cd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1~... 采集了南京市5县4郊5个环境单元(矿冶区、交通干线、工厂周边、污灌地、农产品基地)共100个样点的农田土壤及部分蔬菜样品,测定了重金属(Pb、Cu、Zn、Cd)的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土壤Ph、cu、zn、cd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6.1~4138.8、16.5~3375.1、46.0~3587.6、0.09~17.6lmg/kg。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以矿区周边农田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污灌地和公路沿线农田,部分农产品基地存在轻度Cd污染,工厂周边农田土壤污染相对较小。19个样点的青菜地上部重金属Pb、cu、Zn、Cd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l~7.11、5.04~76.42、36.8~364.3、0.04~2.96mg/kg,同样以矿区周边污染农田的青菜样本重金属含量最高。青菜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含量和总量之间呈极显著相关。不合理的矿业开采和冶炼是导致南京地区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 蔬菜 南京地区
下载PDF
南京地区西花蓟马发生调查及其分子检测 被引量:30
13
作者 严丹侃 汤云霞 +4 位作者 贺子义 孙雷 王鸣华 薛晓峰 范加勤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63,共5页
以西花蓟马和烟蓟马的线粒体DNA的COI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西花蓟马PCR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1/120单头成虫,对各种虫态均可进行特异性检测。对南京54种植物花器中蓟马种类进行了调查,通过形态特征和线粒体DNA的COI基因分子... 以西花蓟马和烟蓟马的线粒体DNA的COI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西花蓟马PCR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检测1/120单头成虫,对各种虫态均可进行特异性检测。对南京54种植物花器中蓟马种类进行了调查,通过形态特征和线粒体DNA的COI基因分子检测,均证明西花蓟马已在其中25种植物上发生,西花蓟马种群数量达蓟马总量20%的有11种植物,超过30%的有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南京 扫描电镜 PCR 鉴定
下载PDF
芽孢杆菌及其胞外多糖对空心菜和茼蒿Cd吸收及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14
作者 邓雪婷 高蓉蓉 +2 位作者 季翠 何琳燕 盛下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产胞外多糖芽孢杆菌对蔬菜镉(Cd)积累及土壤结构的影响。采用以空心菜和茼蒿为供试材料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功能菌株Priestia megaterium YG35和Bacillus halodurans G20降低蔬菜吸收Cd的效果和可能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C... 本研究旨在探究产胞外多糖芽孢杆菌对蔬菜镉(Cd)积累及土壤结构的影响。采用以空心菜和茼蒿为供试材料的盆栽试验,研究了功能菌株Priestia megaterium YG35和Bacillus halodurans G20降低蔬菜吸收Cd的效果和可能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与CK相比,菌株YG35、菌株G20及其胞外多糖处理显著增加空心菜和茼蒿可食用组织干质量(37.8%~115.1%),显著降低可食用组织Cd含量(21.9%~44.2%),并使茼蒿Cd含量(0.057~0.061 mg·kg-1)达到安全可食用标准,显著降低根际土壤有效态Cd含量(3.7%~11.7%),显著(P<0.05)增加根际土壤多糖含量(35.9%~49.5%)和蔗糖酶活性(15.3%~28.4%),促进根际土壤团聚体向大粒径转化。研究表明,YG35和G20及其胞外多糖能降低蔬菜对Cd的吸收,促进蔬菜生长,改善土壤结构,具有在Cd污染土壤上实现蔬菜安全生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糖 芽孢杆菌 空心菜 茼蒿 Cd 土壤
下载PDF
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20
15
作者 王志伟 纪燕玲 陈永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4-154,共11页
通常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专指"epichlo内生真菌",包括Epichlo属真菌和Neotyphodium属真菌。Epichlo属真菌偶尔会在植物茎秆上形成子座,而Neotyphodium属真菌在宿主植物体上一般不表现任何症状。这些真菌在培养基上对植... 通常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专指"epichlo内生真菌",包括Epichlo属真菌和Neotyphodium属真菌。Epichlo属真菌偶尔会在植物茎秆上形成子座,而Neotyphodium属真菌在宿主植物体上一般不表现任何症状。这些真菌在培养基上对植物病原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能增强植物的抗虫、抗旱、抗病、抗寒能力,促进肥料吸收,促进植物生长和分蘖、增产等,有时也会使宿主植物生产过量的生物碱,造成家畜中毒。因此,如何筛选和利用具有优秀农艺性状且没有合成生物碱能力的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共生体是epichlo内生真菌资源利用的关键。本文还结合我国近年来多种小麦族植物内生真菌的新发现,讨论了将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在我国麦类作物中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植物 epichlo内生真菌 资源 抗性 农业性状 应用
下载PDF
南京灵谷寺森林中鸟类对湘楠种子的传播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新华 董怡霄 +1 位作者 徐石清 黄蓓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7,共6页
2003年9月—2005年11月,在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灵谷寺森林中,研究了鸟类对湘楠(Phoebe hunanensis)种子的取食与传播作用。乌鸫(Turdus merula)、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黑领噪鹛(G.pectorali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 2003年9月—2005年11月,在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的灵谷寺森林中,研究了鸟类对湘楠(Phoebe hunanensis)种子的取食与传播作用。乌鸫(Turdus merula)、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黑领噪鹛(G.pectorali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和灰喜鹊(Cyanopica cyana)等5种鸟类取食湘楠的肉质核果后,主要以将果核呕出的方式传播种子。发芽试验显示,湘楠种子的萌发并不依赖于鸟类消化道的处理,但鸟类呕出种子的早期出苗率较高,且鸟类可以在较大空间范围内将其种子传播至一些适宜于种子萌发及幼苗定居的生境中。可能由于鸟类对湘楠种子的传播作用,1961年从外地引种栽培于灵谷寺森林边缘的27棵湘楠母树已经繁衍出数千棵实生苗及小树,并在母树周围约300m范围内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及栽培的桂花林中成功地定居下来,既增加了灵谷寺森林中常绿树种种类,又促进了该地森林植物群落的演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楠 食果鸟 种子传播 种子萌发 种群更新 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下载PDF
南京栖霞重金属污染区植物富集重金属效应及其根际微生物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孙瑞波 盛下放 +1 位作者 李娅 何琳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13-1020,共8页
以南京栖霞重金属污染区5种植物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特征以及重金属含量与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等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植物根际重金属污染物以Zn和Cd为主;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植物有较强的吸收... 以南京栖霞重金属污染区5种植物及其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植物富集重金属特征以及重金属含量与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土壤酶活性等的相关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植物根际重金属污染物以Zn和Cd为主;重金属污染地区的植物有较强的吸收重金属能力,龙葵和茼草具备了超积累植物的基本特征;植物根际细菌和Pb抗性细菌的数量达到了107CFU g-1土;根际土壤酶活性未受到重金属的毒害或受到的毒害很小;植物体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及其存在状态、土壤酶、土壤重金属抗性细菌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根际土壤细菌尤其是具有重金属抗性的活性细菌可能会促进土壤重金属的活化,由此促进植物体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污染 根际细菌 超积累植物
下载PDF
梅花‘南京红须’花色色素花色苷的分离与结构鉴定(英文)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昶灵 郭维明 陈俊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9-36,共8页
梅花‘南京红须’花色色素的2种主要花色苷可用甲醇-乙酸-水(10∶1∶9)提取,再用纸层析和柱层析纯化。特征性颜色反应、薄层层析、纸层析、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核磁共振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分析表明:2种花色苷分别... 梅花‘南京红须’花色色素的2种主要花色苷可用甲醇-乙酸-水(10∶1∶9)提取,再用纸层析和柱层析纯化。特征性颜色反应、薄层层析、纸层析、紫外-可见光谱、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核磁共振谱和快原子轰击质谱分析表明:2种花色苷分别是花青素-3-氧-(6″-氧-α-吡喃型鼠李糖基-β-吡喃型葡萄糖)苷和花青素-3-氧-(6″-氧-没食子酰-3″-氧-β-吡喃型葡萄糖基-β-吡喃型葡萄糖)苷。花青苷除决定‘南京红须’的紫红花色外,还可能强化‘南京红须’在寒冷环境中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红须’ 花色色素 花色苷 分子结构
下载PDF
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进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周坤 叶现丰 +4 位作者 杨帆 黄彦 范加勤 王辉 崔中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8-216,共9页
黏细菌(myxobacteria)是一类具有多细胞群体行为特征的捕食性微生物类群,能够以活的微生物细胞或者其他生物大分子作为食物获取营养,同时能够形成抗逆性强的子实体和黏孢子,从而使黏细菌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黏细菌对于植物病原真菌... 黏细菌(myxobacteria)是一类具有多细胞群体行为特征的捕食性微生物类群,能够以活的微生物细胞或者其他生物大分子作为食物获取营养,同时能够形成抗逆性强的子实体和黏孢子,从而使黏细菌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黏细菌对于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的捕食特性使其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被视为是新的生防微生物类型。本文综述黏细菌对于微生物的捕食机制以及捕食行为的生态学功能,概述捕食性黏细菌作为一种新型的生防微生物在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潜力。在此基础上,也讨论目前黏细菌捕食生物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旨在为黏细菌捕食作用的深入研究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细菌 捕食性微生物 生防微生物 植物病害防治
下载PDF
在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大学理科基地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为例 被引量:29
20
作者 崔瑾 冯虎元 夏凯 《高等理科教育》 201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兰州大学理科基地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在进行生物学实践性教学的同时,注重将生物知识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多重体验,从而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文章着重介绍了兰州大学理科基地在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开... 兰州大学理科基地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在进行生物学实践性教学的同时,注重将生物知识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多重体验,从而实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统一。文章着重介绍了兰州大学理科基地在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策略,为生物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科基地 生物学 野外实习 人文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