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棉花蕾花铃生物量、氮累积特征及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
被引量:23
- 1
-
-
作者
薛晓萍
沙奕卓
郭文琦
周治国
-
机构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部作物生长调控重点开放试验室
山东省气候中心
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204-6211,共8页
-
基金
国家农业部农业结构调整重大技术研究专项资助项目(2003-05-02B)
国家自然科学资金资助项目(30370831,30571095)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219,BK2005091)~~
-
文摘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河南安阳(黄河流域黄淮棉区)和江苏南京(长江流域下游棉区)设置了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对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棉花蕾花铃的生物量、氮素累积及氮浓度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依据Justes的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确定方法,研究棉花蕾花铃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结果表明:棉花蕾花铃的生物量增长和氮吸收累积均受氮素水平的影响,其动态变化符合S型曲线,氮累积的快速起始时间较生物量早1~5d;氮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产量形成,蕾花铃等器官存在氮奢侈消费现象;氮浓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生育进程的推移而降低,其生物量累积量与氮浓度间符合幂函数关系,两试点蕾花铃氮稀释曲线模型形式相同,但模型参数a不同,不同生态区存在独立的临界氮稀释曲线模型。由于临界稀释模型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可以作为定量诊断蕾花铃氮营养动态变化的指标之一。
-
关键词
棉花
蕾花铃
生物量
氮累积
临界氮浓度
氮稀释模型
-
Keywords
cotton
bud
flower and boll of cotton
biomass
nitrogen accumulation
critical nitrogen concentration
nitrogen dilution model
-
分类号
S5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