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rSj338及膜蛋白rSj22.6抗原表位联合免疫对小鼠的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胡雪梅 张兆松 +6 位作者 吴海玮 李春林 苏川 季旻珺 王勇 朱翔 吴观陵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的线粒体相关蛋白 r Sj338及膜蛋白 r Sj2 2 .6有效抗原表位混合后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为将来复合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用特异性抗r Sj338抗体和抗 r Sj2 2 .6的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 1...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的线粒体相关蛋白 r Sj338及膜蛋白 r Sj2 2 .6有效抗原表位混合后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为将来复合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用特异性抗r Sj338抗体和抗 r Sj2 2 .6的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 12肽库 ,将获得的 r Sj338的有效抗原表位与r Sj2 2 .6有效抗表位混合后免疫 BAL B/ c小鼠 ,并与 r Sj338的有效抗原表位混合免疫组进行比较。结果  r Sj338的 4种表位和 r Sj2 2 .6抗原的 4种表位混合免疫组小鼠获得了 4 5 .4 % (P<0 .0 1)的减虫率及 5 9.1% (P<0 .0 1)肝总减卵率 ,r Sj338的 4种表位混合免疫组小鼠获得了 34.2 % (P<0 .0 1)的减虫率及 4 6 .8% (P<0 .0 1)肝总减卵率 ;r Sj3384种表位和 r Sj2 2 .6的 4种表位混合免疫组获得的减虫率和肝总减卵率均高于 r Sj338的 4种表位混合免疫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抗原表位 rSj338 rSj22.6 免疫保护 膜蛋白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中药用于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佐剂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钟石根 冯振卿 +4 位作者 李玉华 王祝鸣 仇镇宁 李芸茜 管晓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从中药中筛选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佐剂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 NP30主动免疫 BAL B/ c小鼠 ,分别联用虫草多糖、猪苓多糖、黄芪、甘草酸和人体免疫调理剂 (HIM) ,观察其对小鼠的保护作用 ,... 目的 从中药中筛选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佐剂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 NP30主动免疫 BAL B/ c小鼠 ,分别联用虫草多糖、猪苓多糖、黄芪、甘草酸和人体免疫调理剂 (HIM) ,观察其对小鼠的保护作用 ,并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 Ig G、Ig G1和 Ig G2 a抗体水平。结果 黄芪和 HIM能明显提高 NP30对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减虫率显著提高 ,从单用 NP30的 37.8%分别提高到 5 0 .6 %和 5 3.6 % ;但两者对血清特异性 Ig G、Ig G1和 Ig G2 a抗体均无明显升高作用。结论 黄芪和 HIM可明显提高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 NP30的保护性免疫力 ,可作为 NP30的佐剂 ,其佐剂作用与所检测的抗体水平似不相关 ,推测可能与细胞免疫应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草多糖 猪苓多糖 黄芪 甘草酸 人体免疫调理剂 血吸虫病 疫苗佐剂
下载PDF
钙纳米颗粒作为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佐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钟石根 冯振卿 +4 位作者 仇镇宁 李玉华 王祝鸣 李芸茜 管晓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21-323,共3页
目的 探索钙 (Ca)纳米颗粒作为日本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 NP30疫苗佐剂的可行性。方法 将钙纳米颗粒与 NP30制备成 Ca- NP30结合物 (Ca- NP30 ) ,主动免疫 BAL B/ c小鼠 ,观察其对小鼠的保护性作用并探讨其免疫保护机制。结果  Ca纳... 目的 探索钙 (Ca)纳米颗粒作为日本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 NP30疫苗佐剂的可行性。方法 将钙纳米颗粒与 NP30制备成 Ca- NP30结合物 (Ca- NP30 ) ,主动免疫 BAL B/ c小鼠 ,观察其对小鼠的保护性作用并探讨其免疫保护机制。结果  Ca纳米颗粒可增强 NP30对宿主的保护性作用 ,减虫率明显提高 ,从单用 NP30的 30 .4%提高到 5 7.8% ;血清特异性抗体 Ig 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足垫试验可引发迟发型变态反应。结论  Ca纳米颗粒可作为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 NP30疫苗的佐剂 ,其作用机制与同时引起宿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增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血吸虫病 抗独特型抗体 疫苗佐剂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22.6kDa有效抗原表位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雪梅 张兆松 +6 位作者 李春林 吴海玮 苏川 季旻珺 王勇 刘丰 吴观陵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 2 2 .6 k Da有效抗原表位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预测其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用纯化的抗 Sj2 2 .6 k Da的多克隆抗体 Ig G对噬菌体 12肽库进行 5轮免疫学筛选 ,挑取克隆 ,经 Western- blot...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 2 2 .6 k Da有效抗原表位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预测其在抗血吸虫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用纯化的抗 Sj2 2 .6 k Da的多克隆抗体 Ig G对噬菌体 12肽库进行 5轮免疫学筛选 ,挑取克隆 ,经 Western- blot免疫识别、动物初筛及序列分析后 ,将获得的阳性克隆免疫 BABL/ c小鼠。结果 共获得 4个有效抗原表位 ,各免疫组和对照组相比 ,4种表位混合免疫组小鼠 ,获得了 39.5 % (P<0 .0 5 )的减虫率及 5 7.1% (P<0 .0 1)肝总减卵率 ;4种表位分别免疫4组小鼠 ,各组分别获得了 2 7.5 % (P<0 .0 5 )、5 .4% (P<0 .0 5 )、2 2 .8% (P<0 .0 5 )、11.6 % (P<0 .0 5 )的减虫率及 41.4% (P<0 .0 1)、2 9.7% (P<0 .0 5 )、32 .2 % (P<0 .0 5 )、30 .9% (P<0 .0 5 )肝总减卵率。结论 所获得 4种有效抗原表位均可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部分保护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噬菌体肽库 表位 Sj22.6kDa 免疫保护
下载PDF
重组IL-2、IL-6、TNF-α作为血吸虫病疫苗佐剂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钟石根 冯振卿 +4 位作者 李玉华 仇镇宁 李芸茜 王祝鸣 管晓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 观察重组 IL-2、IL-6和 TNF-α(r IL-2 ,r IL-6,r TNF-α)作为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佐剂的可行性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 NP3 0主动免疫BAL B/c小鼠 ,分别联用 r IL-2、r IL-6和 r TNF-α,观察其... 目的 观察重组 IL-2、IL-6和 TNF-α(r IL-2 ,r IL-6,r TNF-α)作为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佐剂的可行性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日本血吸虫抗独特型抗体 NP3 0主动免疫BAL B/c小鼠 ,分别联用 r IL-2、r IL-6和 r TNF-α,观察其对小鼠的保护性免疫作用 ,以及对宿主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结果  r IL-2和 r IL -6能明显提高 NP3 0疫苗对小鼠宿主的保护性作用 ,减虫率和减卵率均明显提高 ,减虫率从单用 NP3 0的 40 .6%分别提高到 5 3 .5 %和 5 5 .7% ,减卵率从 46.5 %分别提高到 68.7%和 69.8% :二者均使血清特异性 Ig G、Ig G1和 Ig G2 a抗体明显升高 ;另外 ,足垫试验结果显示 NP3 0加用 r IL -2可引发迟发型变态反应。 r TNF -α无增强 NP3 0的保护性免疫作用。结论 r IL -2和 r IL -6可作为血吸虫病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的佐剂 ,其作用机制与同时增强 Th1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IL-2 IL-6 TNF-Α 血吸虫病 疫苗佐剂
下载PDF
用噬菌体随机肽库鉴定日本血吸虫22.6kDa抗原分子的表位 被引量:8
6
作者 胡雪梅 张兆松 +5 位作者 吴海玮 苏川 季旻珺 王勇 陈淑贞 吴观陵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 筛选和鉴定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 2 2 .6kDa抗原 (Sj2 2 .6)的表位。  方法 用纯化的抗Sj2 2 .6的多克隆抗体IgG对噬菌体十二肽库进行 5轮免疫学筛选 ,挑取克隆 ;采用Westernblotting免疫识别 ,将获得的阳性克隆免疫小鼠 ,... 目的 筛选和鉴定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 2 2 .6kDa抗原 (Sj2 2 .6)的表位。  方法 用纯化的抗Sj2 2 .6的多克隆抗体IgG对噬菌体十二肽库进行 5轮免疫学筛选 ,挑取克隆 ;采用Westernblotting免疫识别 ,将获得的阳性克隆免疫小鼠 ,并采用dot ELISA筛选能刺激小鼠产生较高滴度抗Sj2 2 .6抗体的阳性克隆 ;测定核苷酸序列 ,分析其表位与Sj2 2 .6抗原的同源性。 结果 经 5轮免疫学筛选后挑取的 1 4个克隆 ,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均能被抗Sj2 2 .6抗体识别。经动物免疫初步实验筛选 ,共获得 6个免疫原性较强的阳性克隆 ,测序结果获得 4种不同表位 ,其中 1种表位与Sj2 2 .6抗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其余 3种表位与其无一级结构的同源性。 结论 获得的 4种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抗原表位 ,1种可能为结构表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6kDa抗原 噬菌体肽库 表位 日本血吸虫 Sj22.6抗原 血吸虫疫苗
下载PDF
快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检测弓形虫病IgM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司进 朱荫昌 +3 位作者 徐明 曹利民 梁幼生 管晓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3-96,共4页
目的 研制一种检测弓形虫病Ig M抗体的快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 ,与国外进口试剂盒进行比较,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实验室筛选的胶体染料D- 1标记兔抗人Ig M,以此标记物与弓形虫病人血清中的抗弓形虫Ig M抗体结合,用点... 目的 研制一种检测弓形虫病Ig M抗体的快速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 ,与国外进口试剂盒进行比较,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实验室筛选的胶体染料D- 1标记兔抗人Ig M,以此标记物与弓形虫病人血清中的抗弓形虫Ig M抗体结合,用点有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的硝酸纤维膜通过层析捕获染料标记兔抗人Ig M与弓形虫Ig M抗体的复合物,采用正交试验确定DDIA的最佳检测条件;对2 5份弓形虫Ig M抗体阳性血清和5 0份正常人血清进行检测;同时对弓形虫病流行病学筛查时的84份血清进行检测并与进口试剂盒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DDIA的最佳检测条件为:弓形虫可溶性抗原的点膜浓度为1mg/ m l,血清用量为10μl和兔抗人Ig M胶体染料检测液作1∶2 0稀释时的检测带清晰且背景较浅;2 5份弓形虫Ig M抗体阳性血清均为阳性,5 0份正常人血清有3份为Ig M抗体阳性;DDIA与进口试剂盒的总符合率为97.6 % ,其中阳性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10 0 .0 % (35 / 35 )和95 .9% (47/ 4 9)。结论 DDIA简便快速,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同时与进口试剂盒有较高的符合率,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弓形虫病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病 诊断 免疫球蛋白M 胶体染料 试纸条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晓婷 朱荫昌 +7 位作者 管晓虹 D.A.Harn 司进 赵松 徐明 殷旭仁 梁幼生 何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65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小鼠分别肌肉注射纯化的质粒DNApcDNA3.1(对照组)、pcDNA3.1-TPI(TPI)、pcDNA3.1-(CDR3)6[(CDR3)6]、pcDNA3.1-TPI-linker-(CDR3)6...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诱导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65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组小鼠分别肌肉注射纯化的质粒DNApcDNA3.1(对照组)、pcDNA3.1-TPI(TPI)、pcDNA3.1-(CDR3)6[(CDR3)6]、pcDNA3.1-TPI-linker-(CDR3)6(TLC)和pcDNA3.1-(CDR3)6-linker-TPI(CLT),每鼠100μg。每隔2周加强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4周每鼠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45±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45d后剖杀,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天及感染前2天经尾静脉采血检测IgG抗体水平、抗体亚类IgG1、IgG2a。末次免疫后2周取小鼠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TPI、TLC组和CLT组小鼠血清都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抗体亚类IgG2a/IgG1的比值分别为1.71、2.71和4.70,而其他两组则未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TPI、TLC组和CLT组小鼠的IL-2、IFN-γ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IL-4则无明显差异。多价DNA疫苗TLC组和CLT组减虫率分别达到37.30%、39.09%,减卵率分别为41.61%、49.54%,均显著高于TPI组和(CDR3)6组(P均<0.05)。结论多价DNA疫苗相对于单价DNA疫苗能诱导小鼠产生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且诱导宿主产生较高的以Th1为主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多价DNA疫苗 免疫保护作用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kDa重组抗原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巍 苏川 +4 位作者 吴海玮 沈蕾 王荣芝 陈淑贞 张兆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4-27,共4页
用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kDa重组抗原(rSj22.6)免疫一批昆明小鼠,获得特异性免疫血清,其与22.6kDa重组抗原和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作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可特异地识别重组抗原和成虫抗原中22.6kDa分子... 用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22.6kDa重组抗原(rSj22.6)免疫一批昆明小鼠,获得特异性免疫血清,其与22.6kDa重组抗原和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作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结果显示可特异地识别重组抗原和成虫抗原中22.6kDa分子,而正常鼠血清则不能识别。实验中,血清经去除抗大肠杆菌抗体的处理后,其与大肠杆菌的非特异性反应条带被去除,特异性反应的条带则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重组抗原 单特异免疫血清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线粒体相关蛋白对小鼠免疫保护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胡雪梅 张兆松 +4 位作者 苏川 吴海玮 赵巍 季旻珺 吴观陵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线粒体相关蛋白 (r Sj338/ 2 6 GST)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预测其作为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方法 将编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 c DNA经PCR扩增后亚克隆入载体质粒 p GEX- 6 p- 1进行表达 ... 目的 研究日本血吸虫 (中国大陆株 )线粒体相关蛋白 (r Sj338/ 2 6 GST)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预测其作为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的潜能。方法 将编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的 c DNA经PCR扩增后亚克隆入载体质粒 p GEX- 6 p- 1进行表达 ,并用表达的重组抗原的融合蛋白免疫BABL / c小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r Sj338/ 2 6 GST重组蛋白免疫小鼠获得了 32 .3%的减虫率及46 .5 %肝总减卵率 ;与 Sj2 6 GST免疫组相比 ,r Sj338抗原可能使小鼠获得 2 2 .5 %的减虫率及30 .0 %的肝总减卵率。结论 证明重组的日本血吸虫线粒体相关蛋白 (r Sj338/ 2 6 GST及 r Sj338)可诱导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部分保护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线粒体相关蛋白 重组抗原 融合表达 免疫保护 小鼠
下载PDF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表面CCR5/CCR3的检测及临床意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文剑 孙南雄 +2 位作者 季旻珺 范晓峰 吴观陵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研究Th1细胞、Th2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CCR5 /CCR3作为Th1细胞 /Th2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志 ,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正常人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HCV抗原诱导后CCR5 /CCR3的表达水平... 目的 研究Th1细胞、Th2细胞在慢性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CCR5 /CCR3作为Th1细胞 /Th2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志 ,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正常人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经HCV抗原诱导后CCR5 /CCR3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①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CCR3高于正常人 (P <0 0 1) ;②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人的CCR5的表达水平无明显的差别 (P >0 0 5 )。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着增强的Th2免疫应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T淋巴细胞 CCR5 CCR3 发病机制 免疫应答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保护性免疫力持续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赵文娥 冯振卿 +4 位作者 李玉华 仇镇宁 王子露 李芸茜 管晓虹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确定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P30主动免疫诱导保护性免疫力的持续时间。方法 实验组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 NP30 10μg/鼠 ,主动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周 ,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末次免疫后 8、12、16、2 0、2 4周感染日... 目的 确定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NP30主动免疫诱导保护性免疫力的持续时间。方法 实验组昆明种小鼠腹腔注射 NP30 10μg/鼠 ,主动免疫 3次 ,每次间隔 2周 ,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末次免疫后 8、12、16、2 0、2 4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4 0± 1)条 ,尾蚴感染后 4 0 d行足垫试验。结果  NP30末次免疫后 8、12、16周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减虫率为 2 1.4 3%~4 1.16 % ,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足垫试验结果显示 8、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P30主动免疫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持续约 4个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抗独特型抗体 主动免疫
下载PDF
K型和D型CpG寡脱氧核苷酸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刺激活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鸿飞 李光富 +3 位作者 朱建中 卢春 邵国清 张兆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2-544,553,共4页
目的:比较K、D两型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0DN)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刺激活性的差异.方法:用人工合成的@K型和D型两类CpG 0DN和不含CpG基元的对照0DN D48分别刺激已分离的猪PBMC,3H-TdR掺入法测定每分闪烁次数(cpm)值,计算刺激... 目的:比较K、D两型CpG寡脱氧核苷酸(CpG 0DN)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免疫刺激活性的差异.方法:用人工合成的@K型和D型两类CpG 0DN和不含CpG基元的对照0DN D48分别刺激已分离的猪PBMC,3H-TdR掺入法测定每分闪烁次数(cpm)值,计算刺激指数(SI).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活化细胞上清中IFN-γ和IL-2表达水平.结果:D和K型CpGODN对猪PBMC增殖均具有较强刺激作用,K型的增殖效应高于D型.含'GTCGTT'基元的2006作用尤为显著,但不能有效刺激猪PBMC分泌IFN-γ和IL-2.D型刺激增殖效应低于K型,但能有效地促进猪PBMC分泌IFN-γ和IL-2.结论:K型和D型CpG 0DN在刺激猪PBMC增殖及其分泌IFN-γ、IL-2的水平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寡脱氧核苷酸 CPG基元 IFN—γ IL—2
下载PDF
免疫平衡调理剂抗疲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祝鸣 李芸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5-327,共3页
目的 :了解免疫平衡调理剂对小鼠的抗疲劳效果。方法 :选用昆明种小鼠 ,设免疫平衡调理剂低、中、高 (1.7、5 .0、10 0ml/kg) 3个剂量组和 1个空白对照组 ,分别观察小鼠游泳试验及生化指标 (血清尿素氮、乳酸、肝糖原 )。 结果 :各受... 目的 :了解免疫平衡调理剂对小鼠的抗疲劳效果。方法 :选用昆明种小鼠 ,设免疫平衡调理剂低、中、高 (1.7、5 .0、10 0ml/kg) 3个剂量组和 1个空白对照组 ,分别观察小鼠游泳试验及生化指标 (血清尿素氮、乳酸、肝糖原 )。 结果 :各受试物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均比对照组延长 ,尤以中、高剂量组明显 (P <0 .0 1)。各受试物组血中尿素氮均低于对照组 ,但以高剂量组与之差异明显 (P <0 .0 5 ) ,各剂量受试物组血乳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 ,尤以中、高剂量组差异具极显著性 (P <0 .0 1)。各受试物组小鼠的肝糖原均高于对照组 ,中、高剂量组与之对照的差异为显著及极显著 (P <0 .0 5 ,P <0 .0 1) ,生化指标与疲劳试验的结果相符。结论 :免疫平衡调理剂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平衡调理剂 疲劳试验 抗疲劳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重组抗原用于弓形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司进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93-398,共6页
关键词 弓形虫病 感染 重组抗原 免疫诊断 诊断试剂盒 流产 畸胎 家畜 寄生 原虫
下载PDF
血吸虫感染致Th1/Th2效应选择及其抗感染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光富 张兆松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3年第4期157-161,共5页
血吸虫感染导致宿主体内CD4 + T细胞的高度极化反应 ,产生优势的Th1或Th2功能亚群 ,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 ,分别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在宿主的抗感染保护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对血吸虫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血吸虫感... 血吸虫感染导致宿主体内CD4 + T细胞的高度极化反应 ,产生优势的Th1或Th2功能亚群 ,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 ,分别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在宿主的抗感染保护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对血吸虫疫苗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为Th1和Th2极化的免疫效应研究提供了特异而有效的研究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感染 THL TH2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单链抗体与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表达及其生物活性初步观察
17
作者 司进 朱荫昌 +3 位作者 曹利民 王晓婷 梁幼生 管晓虹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1-165,共5页
目的构建、表达和纯化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主要表面抗原1(SAG1)单链抗体S1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体外观察其与弓形虫速殖子的特异性结合能力。方法分别设计引物,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6b-GFP和pET-26b-GFPS1,测序验... 目的构建、表达和纯化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主要表面抗原1(SAG1)单链抗体S1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体外观察其与弓形虫速殖子的特异性结合能力。方法分别设计引物,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6b-GFP和pET-26b-GFPS1,测序验证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以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基因中GFP的表达情况。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融合蛋白GFPS1,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融合蛋白GFPS1。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GFPS1与弓形虫速殖子体外孵育后单链抗体S1对弓形虫速殖子的靶向作用。结果测序结果显示,弓形虫SAG1单链抗体S1与GFP的融合基因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6b(+)中;IPTG诱导表达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coliBL21发出的特异性绿色荧光。SDS-PAGE检测到表达的融合蛋白GFPS1相对分子质量(Mr)约为53000,多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免疫荧光检测可见弓形虫速殖子表膜周围发出特异性的绿色荧光,表明纯化的GFPS1可特异性地结合到弓形虫速殖子表膜。结论弓形虫主要表面抗原1(SAG1)单链抗体S1与弓形虫速殖子表膜有较强的结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地弓形虫 单链抗体 绿色荧光蛋白 融合表达
下载PDF
大肠癌中DCC基因201密码子点突变的研究
18
作者 马利民 吴文溪 +1 位作者 张兆松 吴海玮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寻结直肠癌缺陷基因(DCC基因)201密码子在大肠癌中的突变规律。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结合SalⅠ酶切方法检测35例大肠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粘膜DCC基因201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DCC基因201密码子纯合突变率大肠癌(40%... 目的:探寻结直肠癌缺陷基因(DCC基因)201密码子在大肠癌中的突变规律。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结合SalⅠ酶切方法检测35例大肠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粘膜DCC基因201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DCC基因201密码子纯合突变率大肠癌(40%)显著高于癌旁粘膜(2.8%),(P<0.05)。且与肿瘤侵袭深度、Dukes分期相关。至少有17例(49%)大肠癌与相应癌旁粘膜相比增获一个密码子突变。结论:201密码子是DCC基因热点突变部位,属大肠癌发生中的早期基因事件,201密码子突变与大肠癌侵袭、转移能力加强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大肠癌预后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肿瘤 DCC基因 201密码子 点突变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引起小鼠足垫反应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宋建华 傅海京 +7 位作者 阿依肯 邵渊 龚辉 薛磊 金玉 钟石根 冯振卿 管晓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377-378,共2页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引起小鼠足垫反应的实验条件。方法 对 3个因素 2个水平 (尾蚴感染数 10条 /鼠和 5 0条 /鼠 ,NP30注射剂量 1μg/鼠和 10 μg/鼠 ,感染后 4周和 7周 )应用正交设计进行小鼠足垫试验 ,于NP3...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引起小鼠足垫反应的实验条件。方法 对 3个因素 2个水平 (尾蚴感染数 10条 /鼠和 5 0条 /鼠 ,NP30注射剂量 1μg/鼠和 10 μg/鼠 ,感染后 4周和 7周 )应用正交设计进行小鼠足垫试验 ,于NP30注射后不同时间观察足垫肿胀情况。结果 正交设计结果的方差分析表明 ,NP30在注射后 12h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P30引起的足垫肿胀为迟发型变态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足垫反应 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多价DNA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晓婷 朱荫昌 +7 位作者 管晓虹 司进 赵松 D.A.Harn 殷旭仁 何伟 梁幼生 徐明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66-171,F003,共7页
目的构建含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TPI)基因和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H链CDR3区6倍重复表位基因(CDR3)6的多价DNA疫苗,并观察该融合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设计合成连接肽(Gly4Ser)3基因的两条互补单链,退... 目的构建含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磷酸丙糖异构酶(TPI)基因和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H链CDR3区6倍重复表位基因(CDR3)6的多价DNA疫苗,并观察该融合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设计合成连接肽(Gly4Ser)3基因的两条互补单链,退火成双链后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改建为pcDNA3.1-linker。分别将SjCTPIDNA片段及NP30的(CDR3)6DNA片段克隆到连接肽的上游或下游,构建pcDNA3.1-TPI-linker-(CDR3)6和pcD-NA3.1-(CDR3)6-linker-TPI2种多价疫苗。设计引物分别扩增TPI-linker-(CDR3)6和(CDR3)6-linker-TPI,再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多克隆位点,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上游,重组质粒用脂质体导入真核细胞COS-7,观察插入基因在真核细胞的表达。结果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实多价疫苗pcDNA3.1-TPI-linker-(CDR3)6和pcDNA3.1-(CDR3)6-linker-TPI构建成功;构建的pEGFP-N1-TPI-linker-(CDR3)6和pEGFP-N1-(CDR3)6-linker-TPI在导入COS-7细胞后能成功表达。结论日本血吸虫TPI和NP30-(CDR3)6的多价DNA疫苗构建成功,且该融合基因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磷酸丙糖异构酶 NP30-(CDR3) 多价DNA疫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