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仿真头模训练主导的口腔颌面外科实验教学改革 被引量:3
1
作者 叶金海 江宏兵 +3 位作者 宋晓萌 吴煜农 万林忠 邢树忠 《医学教育探索》 2010年第7期939-941,共3页
在当前社会发展要求下,医学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实验教学作为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向临床实践技能学习过渡的桥梁,其地位也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通过对以仿真头模训练主导的口腔颌面外科实验课教学改革进行初... 在当前社会发展要求下,医学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实验教学作为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向临床实践技能学习过渡的桥梁,其地位也显得日益重要和突出。通过对以仿真头模训练主导的口腔颌面外科实验课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提出加大教学投入、改进实验内容及改革教学手段、方法等,是解决目前存在问题的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学 教学改革 仿真头模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评估与预防专家共识 被引量:7
2
作者 孙沫逸 郭伟 +23 位作者 冉炜 唐瞻贵 李龙江 孙志军 孟箭 任国欣 廖贵清 郑家伟 尚伟 张东升 杨凯 龚忠诚 武和明 席庆 谢卫红 孔琳 王月红 魏建华 杨耀武 吴炜 侯锐 牛芳桥 张春谊 杨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3-302,共10页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病,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极大。临床上关于VTE评估的评分量表很多,且相关预防的指南也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VTE评估的评分量表以及相关预防的指南尚无明确规...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临床常见病,其在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极大。临床上关于VTE评估的评分量表很多,且相关预防的指南也很多,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口腔颌面外科围手术期VTE评估的评分量表以及相关预防的指南尚无明确规范。为了尽量减少该疾病的发生,我们结合相关专家的经验,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对VTE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口腔颌面外科患者VTE的危险因素、评分量表以及预防措施进行阐述,制定了改良Caprini评分量表(口腔颌面外科试用版)、口腔颌面外科患者VTE的临床诊断流程图以及术后VTE预防流程图的建议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栓塞症 评估与预防 口腔颌面外科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尼妥珠单克隆抗体注射液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专家共识 被引量:4
3
作者 郭伟 孙沫逸 +14 位作者 冉炜 唐瞻贵 李龙江 孙志军 孟箭 郑家伟 尚伟 杨凯 龚忠诚 武和明 席庆 谢卫红 孔琳 鞠侯雨 任国欣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45-450,共6页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人类恶性肿瘤的第6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局部晚期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针对复发和/或转移性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患者,以EGFR靶向治疗药物为基...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病率位居人类恶性肿瘤的第6位,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到局部晚期阶段,经过手术、放化疗后仍有很高比例的患者会发生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针对复发和/或转移性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患者,以EGFR靶向治疗药物为基础的靶向化疗是目前一线治疗常规应用方案。国际上已批准的治疗头颈部肿瘤的靶向药物有尼妥珠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目前西妥昔单抗的指南很多,而尼妥珠单抗在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应用尚无明确规范。本文结合文献及相关专家的经验,制定专家共识,对尼妥珠单抗的抗肿瘤机制以及目前临床应用情况进行阐述,制定了尼妥珠单抗治疗口腔颌面-头颈部鳞癌的建议方案,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妥珠单克隆抗体 口腔颌面-头颈部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慢性自发性血肿 被引量:1
4
作者 陶震江 万林忠 +2 位作者 宋晓陵 吴煜农 邢树忠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4期330-331,共2页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慢性自发性血肿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87年1月~1999年12月,发生在口腔颌面部自发性血肿39例,分析临床表现、阳性体征及病理形态学特点。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治愈,病理诊断:肌间或灶性出血20例,机化血块10例...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部慢性自发性血肿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1987年1月~1999年12月,发生在口腔颌面部自发性血肿39例,分析临床表现、阳性体征及病理形态学特点。结果 全部病例经手术治愈,病理诊断:肌间或灶性出血20例,机化血块10例,机化血栓9例。39例中有血管增生或扩张17例,血管畸形有血管瘤形态改变8例。临床误诊率达84.6%。结论 血肿部位存在着血管增生和扩张及动静脉和毛细血管畸形,与颅脑部的慢性自发生血肿有着相同的病理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血栓 出血 口腔 颌面部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上皮型钙依赖黏附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叶金海 邢树忠 +3 位作者 吴煜农 周健 龚西騟 张陈平 《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 了解上皮型钙依赖黏附蛋白 (E cd)、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2 )在口腔鳞癌 (OSC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在 77例OSCC组织中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标记E cd和MMP 2。结果  77例OSCC中E cd蛋白表达与OSCC的WHO组织学分级、临... 目的 了解上皮型钙依赖黏附蛋白 (E cd)、基质金属蛋白酶 - 2 (MMP 2 )在口腔鳞癌 (OSC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在 77例OSCC组织中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标记E cd和MMP 2。结果  77例OSCC中E cd蛋白表达与OSCC的WHO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P <0 .0 5 ) ;MMP 2蛋白表达与OSCC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P <0 .0 5 ) ;E cd蛋白表达与MMP 2表达呈负相关 ;多因素分析表明 ,E cd和MMP 2是影响OSCC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结论 测定OSCC组织中E cd和MMP 2蛋白表达 ,对阐述OSCC浸润与转移机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癌 口腔 免疫组化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与口腔白斑癌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林良缘 高洋 +2 位作者 柯学平 宋晓陵 杨建荣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白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水平,探讨EGFR与口腔白斑癌变潜力的相关性。方法口腔白斑患者根据手术切除后有无存在癌变分成癌变组和未癌变组,癌变组19例,未癌变组31例,免疫组... 目的通过检测口腔白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水平,探讨EGFR与口腔白斑癌变潜力的相关性。方法口腔白斑患者根据手术切除后有无存在癌变分成癌变组和未癌变组,癌变组19例,未癌变组31例,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白斑标本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癌变组的口腔白斑与未癌变组EGFR阳性率分别为73.6%和41.9%,癌变组EGFR阳性率明显高于未癌变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EGFR表达水平与口腔白斑癌变存在相关性,EGFR可以作为判断口腔白斑癌变潜力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白斑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癌变
下载PDF
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和在聚乳酸羟基乙酸膜上的种植实验 被引量:4
7
作者 韩成敏 李宏卫 +3 位作者 万桂芹 祁兵 温玉明 王昌美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3期173-175,共3页
目的探索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其在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膜上生长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态结构、免疫组化Vimentin,鉴定其间叶来源。... 目的探索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其在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膜上生长情况。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SEM)观察其形态结构、免疫组化Vimentin,鉴定其间叶来源。结果光镜、倒置相差显微镜、SEM观察显示培养的细胞形态结构符合成纤维细胞特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entin染色阳性。结论成功培养人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且其在PLGA膜上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口腔黏膜 聚乳酸羟基本乙酸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口腔及口咽癌术后咽腔侧壁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被引量:1
8
作者 陶震江 邢树忠 +2 位作者 万林忠 王来杰 袁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82-383,共2页
目的 探讨口腔及口咽癌术后咽腔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应用多种组织瓣修复此类缺损 13例。结果  3种组织瓣全部成活 ,功能和外形良好。结论 舌瓣适合小范围缺损 ,前壁皮瓣适合保留部分颌骨的大范围缺损 。
关键词 口腔肿瘤 口咽癌 术后 咽腔侧壁软组织缺损 修复
下载PDF
中国人口腔黏膜黑色素瘤临床诊治专家共识 被引量:2
9
作者 郭伟 任国欣 +21 位作者 孙沫逸 孔蕴毅 王丽珍 步荣发 冉炜 唐瞻贵 李龙江 孟箭 孙志军 尚伟 吕炯 武和明 张陈平 何悦 马旭辉 宋浩 鞠侯雨 郑家伟 龚忠诚 杨凯 张杰 吴云腾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81-488,共8页
头颈黏膜黑色素瘤(HNMM)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20%左右,其致病因素、驱动基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等与皮肤黑色素瘤差异较大。2015年,国内首个头颈黏膜黑色素瘤诊治专家共识建立,经过6年多的推广应用,HNMM临床... 头颈黏膜黑色素瘤(HNMM)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实体肿瘤,5年生存率长期徘徊在20%左右,其致病因素、驱动基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手段等与皮肤黑色素瘤差异较大。2015年,国内首个头颈黏膜黑色素瘤诊治专家共识建立,经过6年多的推广应用,HNMM临床诊治规范性有了很大提高。随着黏膜黑色素瘤临床与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HNMM的诊治与预后在近些年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头颈部各分支学科的蓬勃发展,口腔、鼻腔鼻窦、眼部等黏膜黑色素瘤各自发展出独特的诊治模式,该共识已不能满足当前临床的实际需求。对此,专家组认为头颈部黏膜包含的解剖范围较广,涉及的临床科室较多,不同学科之间黑色素瘤诊疗模式差异明显,临床亟须符合个体化治疗及精准治疗的更加专科化的诊治共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口腔黏膜黑色素瘤(OMM)的远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让共识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专家组聚焦OMM,深入讨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经验医学,完成专家共识的制定。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化差异,本共识可作为OMM临床实践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黏膜黑色素瘤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口腔黏膜组织工程的研究
10
作者 李宏卫 温玉明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60-61,共2页
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口腔黏膜组织工程的研究 ,取得了相应的成绩。
关键词 口腔黏膜 组织工程 临床应用 支架材料 研究 综述 国内外
下载PDF
颊部岛状皮瓣在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李杰 万林忠 +3 位作者 朱志超 许波 袁华 杜一飞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应用颊部岛状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定。方法选择2006.07—2011.07口腔癌症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全部行病灶根治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同期应用颊部岛状皮瓣修复舌、口底及其邻近组... 目的应用颊部岛状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定。方法选择2006.07—2011.07口腔癌症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全部行病灶根治切除及颈淋巴清扫术,同期应用颊部岛状皮瓣修复舌、口底及其邻近组织缺损,皮瓣面积最大为10.4 cm×5.0 cm,最小为7.5 cm×3.5 cm,供区伤口直接拉拢缝合。术后观察皮瓣的成活、修复区外形及口腔与舌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23例皮瓣均完全成活,创口一期愈合,术后外形满意,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面部畸形。结论颊部岛状皮瓣是修复口腔内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动脉 岛状皮瓣 舌缺损 口底缺损 软组织修复
下载PDF
不同类型胸大肌皮瓣修复颅颌面缺损 被引量:6
12
作者 万林忠 邢树忠 +5 位作者 朱志军 陶震江 吴煜农 叶金海 袁冶 武和明 《口腔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胸大肌皮瓣修复不同部位和类型颅颌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传统的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颊、面下部、舌、口底等部位缺损354例;带蒂双叶胸大肌皮瓣修复面颊部洞穿性缺损7例;带蒂肋骨胸大肌皮瓣修复舌、口底、下颌骨复合...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胸大肌皮瓣修复不同部位和类型颅颌面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传统的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颊、面下部、舌、口底等部位缺损354例;带蒂双叶胸大肌皮瓣修复面颊部洞穿性缺损7例;带蒂肋骨胸大肌皮瓣修复舌、口底、下颌骨复合性缺损2例;带蒂胸大肌筋膜瓣修复舌、口底缺损15例;游离胸大肌皮瓣修复颅底、上颌骨、颧面部缺损4例,胸肩峰动静脉分别与颌外动脉、颈外静脉或面总静脉吻合。结果带蒂胸大肌皮瓣完全成活338例,3例完全坏死,4例部份坏死。带蒂双叶胸大肌皮瓣6例完全成活,1例完全坏死。带蒂肋骨胸大肌皮瓣及游离胸大肌皮瓣全部成活。带蒂胸大肌筋膜瓣完全成活,肌瓣表面在术后3~4个月出现黏膜化,但其中2例肌瓣表面在术后3个月时仍有大量肉芽组织增生,彻底清创后方黏膜化。结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组织缺损应选用不同种类的胸大肌皮瓣修复,其操作简便、成功率高,扩大了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缺损 胸大肌皮瓣 修复
下载PDF
神经嵴细胞与颅颌面骨骼的发生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飞 江宏兵 《口腔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174-176,共3页
脊椎动物颅颌面骨骼的发育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神经嵴细胞的迁移、位置确定及其相关分子信号调控是整个进程的中心,也是形成颅面部间充质的主要来源。该文对颅颌面骨骼发生中颅神经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作一综述。
关键词 颅神经嵴 骨骼 发育 信号分子
下载PDF
程序化功能性腮腺切除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吴煜农 武和明 +2 位作者 陶震江 李明 邢树忠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手术切口、耳大神经保留、面神经解剖、区域性腮腺切除、凹陷性畸形整复和端侧神经吻合术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对腮腺切除术进行改良。结果随访肿瘤均未见复发,无面瘫及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周的... 目的探讨改良腮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从手术切口、耳大神经保留、面神经解剖、区域性腮腺切除、凹陷性畸形整复和端侧神经吻合术的运用等多个方面对腮腺切除术进行改良。结果随访肿瘤均未见复发,无面瘫及明显味觉出汗综合征,耳周的感觉恢复正常,颌面部基本对称,无明显凹陷性畸形,瘢痕隐蔽。结论可根据患者的个性化情况,程序化地采用功能性腮腺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切除术 面神经 耳大神经 端侧神经吻合术 味觉出汗综合征
下载PDF
斜方肌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吴煜农 邱蔚六 +2 位作者 张志愿 张陈平 王布镭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9-121,共3页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 ,了解斜方肌神经支配方式对根治性颈清扫术术后肩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根据神经支配的特点 ,探讨改进手术方法以改善根治性颈清扫术后肩功能的可能性 .方法 :解剖 16具成人尸体 2 2侧颈部 ,观察斜方肌的神经支配 ...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 ,了解斜方肌神经支配方式对根治性颈清扫术术后肩功能可能产生的影响 ,根据神经支配的特点 ,探讨改进手术方法以改善根治性颈清扫术后肩功能的可能性 .方法 :解剖 16具成人尸体 2 2侧颈部 ,观察斜方肌的神经支配 .结果 :68.18%的副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前接受颈丛分支的交通 ,所有斜方肌均接受颈丛分支的支配 ,多来源于 C3、C4,其中 ,88.37%的分支在颈后三角位于椎前筋膜的浅面 ,颈丛均有肩胛提肌分支且位于椎前筋膜的深面 .结论 :斜方肌受副神经和颈丛的双重支配 ,大多数颈丛斜方肌支在根治性颈清扫术中会被切断 .通过颈清扫术中保留 C3、C4到斜方肌分支或用颈丛肩胛提肌支与副神经移位吻合来改善术后斜方肌功能具有解剖学上的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方肌 副神经 颈丛 神经支配 解剖学
下载PDF
腭裂患者手术前后语音频谱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施星辉 陈宁 +2 位作者 邢树忠 袁冶 姚卫萍 《口腔医学》 CAS 2008年第2期65-66,69,共3页
目的分析腭裂语音的频谱特点,提示其语音缺陷,为腭裂患者的语音评价及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支持。方法应用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分别对正常儿童、腭裂术前患者和腭裂术后患者的元音共振峰频率值和辅音嗓音起始时间(VOT)的频谱特点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腭裂语音的频谱特点,提示其语音缺陷,为腭裂患者的语音评价及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支持。方法应用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分别对正常儿童、腭裂术前患者和腭裂术后患者的元音共振峰频率值和辅音嗓音起始时间(VOT)的频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元音/a/时,正常组及腭裂患者手术前、后组的前3个共振峰频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元音/i/时,腭裂术前组F2、F3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腭裂术后组F2、F3低于正常组,高于术前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元音/u/时,腭裂术前组F2低于正常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VOT的出现率达100.0%,而腭裂术前组仅25.0%(9/36),腭裂术后组42.1%(16/38)。结论声学频谱分析技术有助于找出腭裂患者的不良发音习惯及判断腭咽闭合的完善与否,从而对腭裂患者的语音评价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裂 语音 频谱特点
下载PDF
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袁华 陈宁 +2 位作者 吕晓迎 郑步中 宋晓陵 《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 观察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能性。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在一侧胫骨设计两处方形缺损,其中一处植入相应大小的复合材料,另一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第2、4、8、12周末处死动物并取标本,行... 目的 观察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能性。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在一侧胫骨设计两处方形缺损,其中一处植入相应大小的复合材料,另一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第2、4、8、12周末处死动物并取标本,行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复合材料植入区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术后2周可见到轻微的炎症反应,其余各组未见明显的异物巨细胞反应,术后2~8周复合材料周围的纤维包囊逐渐变薄,术后12周时可见复合材料和受植骨床形成部分骨性连接。结论 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活性和潜在的骨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壳聚糖 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舌癌患者术后元音共振峰频谱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姚卫萍 施星辉 +1 位作者 吴凤鸣 吴煜农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分析舌癌患者术后元音共振峰的变化,了解患者的语音功能状况。方法20名舌体切除范围不超过半舌的舌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前、后的6个汉语单元音共振峰(F1、F2、F3)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后患者元音/e/F1、/i/F1、/u/F1、/o/F2... 目的分析舌癌患者术后元音共振峰的变化,了解患者的语音功能状况。方法20名舌体切除范围不超过半舌的舌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前、后的6个汉语单元音共振峰(F1、F2、F3)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后患者元音/e/F1、/i/F1、/u/F1、/o/F2、/u/F2上升,/櫣/F2、/i/F3、/櫣/F3下降。结论舌癌术后,患者的语音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使用VS-99语音工作站可对患者手术前后语音功能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语音功能训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癌 元音 共振峰 频谱分析
下载PDF
牙尖交错位紧咬时颞下颌关节接触特征及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红 殷新民 +3 位作者 吴凤鸣 吴煜农 顾卫平 谢兰生 《口腔医学》 CAS 2007年第12期617-619,共3页
目的研究正常人牙尖交错位紧咬时颞下颌关节的接触特征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Marc软件中定义髁突、关节盘和关节窝三者间的接触关系,运用接触模式,采用自动探测的方法求解有限元分析软件。结果牙尖交错... 目的研究正常人牙尖交错位紧咬时颞下颌关节的接触特征及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在Marc软件中定义髁突、关节盘和关节窝三者间的接触关系,运用接触模式,采用自动探测的方法求解有限元分析软件。结果牙尖交错位紧咬时,关节盘后带与双板区的交界处和髁突的后斜面首先发生接触,随后髁突的顶部、内侧面与关节盘的后带,髁突的前斜面与关节盘的中间带也发生接触。同一矢状面上Von Mises应力平均值的大小依次为:髁突>关节盘腹面>关节盘背面>关节窝。结论Marc所提供的接触分析模块能较为真实地反映牙尖交错位紧咬时颞下颌关节的接触特征;颞下颌关节各结构通过相互接触及关节盘的缓冲使应力分散和传递,反映颞下颌关节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接触 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下载PDF
颞肌瓣修复上颌骨及腭部缺损的语音功能评价 被引量:5
20
作者 施星辉 邢树忠 +2 位作者 陈宁 陶震江 刘杰 《口腔医学》 CAS 2004年第6期355-356,共2页
目的 分析颞肌瓣即刻修复上颌骨及腭部术后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通过对 19例应用颞肌瓣修复上颌骨及腭部缺损的患者进行腭咽闭合功能、头颅腭咽侧位X线片测量和语音清晰度测定 ,分析评价颞肌瓣即刻修复上颌骨及软腭部术... 目的 分析颞肌瓣即刻修复上颌骨及腭部术后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通过对 19例应用颞肌瓣修复上颌骨及腭部缺损的患者进行腭咽闭合功能、头颅腭咽侧位X线片测量和语音清晰度测定 ,分析评价颞肌瓣即刻修复上颌骨及软腭部术后缺损患者的语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9例患者中 ,有 15例 (78.0 0 % )为完全腭咽闭合 ,3例 (15 80 % )为边缘性腭咽闭合 ,1例 (5 2 6 % )为腭咽闭合不全 ,平均语音清晰度为 94 3% ,接近正常人语音清晰水平。结论 颞肌瓣修复上颌骨及腭部缺损能够较好地重建口腔发音结构 ,维持腭部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肌瓣 上颌骨 修复重建 语音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