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周生物型对前牙美学区口腔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晨 孙颖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牙周生物型对口腔治疗,尤其是前牙美学区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涉及牙周、种植、修复、正畸等多个临床领域,近年来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该文拟就牙周生物型的分型、特点、常用测量方法及对前牙美学区治疗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 牙周生物型 前牙美学区 口腔治疗.
下载PDF
IL-17A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骨破坏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偲偲 李璐 +1 位作者 徐艳 王晓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6-1382,共7页
目的:通过构建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基因敲除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初探IL-17A参与调控牙周炎骨破坏的机制。方法:选用雄性IL-17A基因敲除(knock out,KO)的C57BL/6小鼠和相同基因背景的野生型(wild type,WT)C57BL/6小鼠,... 目的:通过构建白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基因敲除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初探IL-17A参与调控牙周炎骨破坏的机制。方法:选用雄性IL-17A基因敲除(knock out,KO)的C57BL/6小鼠和相同基因背景的野生型(wild type,WT)C57BL/6小鼠,通过结扎和喂菌诱导小鼠实验性牙周炎,WT小鼠及KO小鼠均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牙周炎组。确认结扎4周后处死小鼠收集上颌骨,进行Micro-CT断层成像、HE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在喂菌和结扎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中,在Micro-CT的三维重建及近远中向截面上,KO小鼠较WT小鼠牙槽骨吸收减少,KO小鼠上颌第二磨牙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近中线性距离为(0.51±0.11)mm,远中为(0.45±0.04)mm,显著低于WT小鼠的近中(0.61±0.09)mm和远中(0.65±0.08)mm(P <0.05);KO小鼠骨体积分数比为41.88±1.82,显著高于WT小鼠的36.55±2.08(P <0.05);KO小鼠骨密度为84.39±2.11,显著高于WT小鼠的76.90±2.55(P <0.05);HE染色中可见牙槽骨吸收减少;TRAP染色中可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减少;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牙周组织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的表达降低。结论:牙周炎中IL-17A可能有促进牙周炎发生发展及促进牙槽骨吸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A 实验性牙周炎 骨破坏 小鼠模型
原文传递
细胞焦亡分子机制及在牙周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宋骁 徐艳 李璐 《口腔生物医学》 2020年第3期186-190,196,共6页
细胞焦亡是一种伴有高度炎症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目前对其分子调控机制以及效应分子消皮素D(GSDMD)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同时细胞焦亡在牙周疾病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细胞焦亡的由来、特征、检测方法、分子机制及其对牙周疾... 细胞焦亡是一种伴有高度炎症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目前对其分子调控机制以及效应分子消皮素D(GSDMD)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突破,同时细胞焦亡在牙周疾病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就细胞焦亡的由来、特征、检测方法、分子机制及其对牙周疾病的影响等内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分子机制 牙周疾病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与牙周组织发育和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尹兰兰 孙颖 《口腔生物医学》 2019年第1期47-50,共4页
Wnt信号通路调节生长发育,与多种组织器官的形成相关,同时也与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创伤愈合及组织再生有密切关系。本文就Wnt信号通路的组成、在牙周组织发育与牙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WNT信号通路 牙周组织 发育 炎症 再生
下载PDF
江苏汉族人群上颌前牙牙周生物型调查 被引量:2
5
作者 程筱番 陈晨 +2 位作者 邵云敏 方媛春 孙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 :调查江苏汉族人群上颌前牙牙周生物型的分布,以及牙冠宽长比(crown width/crown length,CW/CL)、龈乳头高度(papilla height,PH)和附着龈宽度(attached gingival width,AGW),为前牙美学区的口腔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招募江... 目的 :调查江苏汉族人群上颌前牙牙周生物型的分布,以及牙冠宽长比(crown width/crown length,CW/CL)、龈乳头高度(papilla height,PH)和附着龈宽度(attached gingival width,AGW),为前牙美学区的口腔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招募江苏地区牙周健康的汉族志愿者108例(男52例,女56例),根据牙周透射探针法,将上中切牙牙龈分成厚、薄两型,再结合牙齿形态和龈线起伏,细分为薄扇型、厚扇型或厚平型3种牙周生物型。同时,测量CW/CL、PH和AGW,分析上述解剖学指标在不同牙周生物型、性别、年龄和牙位间的分布差异。结果:江苏汉族人群中,薄扇型占30%,厚扇型占19%,厚平型占51%,平均CW/CL 0.84±0.09,平均PH(3.93±0.80)mm,平均AGW(4.80±1.39)mm。厚平型CW/CL和AGW明显大于其余两型(P<0.05),PH明显小于其余两型(P<0.05)。结论 :江苏汉族人群牙周生物型以厚平型为主,口腔治疗的美学风险相对较小,不同牙周生物型的CW/CL、PH和AGW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生物型 牙冠宽长比 龈乳头高度 附着龈宽度
原文传递
CBCT在牙周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邵云敏 孙颖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5期457-461,共5页
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r tomography,CBCT)作为诊断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及基础研究,其较低的辐射量、较高的图像质量,以及独特的三维重建功能令其在牙周病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该文就其在该领域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CBCT 牙周病学 三维重建
下载PDF
MAPKs信号通路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仇嘉颖 孙颖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647-650,667,共5页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包括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信号转导系统之一,包括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应激激活蛋白激酶(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p38、ERK5/大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1(big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kinase,BMK1)四个家族成员,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调节,并与炎症、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牙周炎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MAPKs参与了牙周炎发生发展的过程,该文将对近年来相关研究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控蛋白激酶 C-JUN氨基末端激酶 P38 大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牙周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侨 孙颖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556-560,共5页
龈沟内的中性粒细胞是抵御牙周致病菌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炎症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最早被募集到炎症部位,通过吞噬、脱颗粒、呼吸爆发等方式杀灭细菌。本文拟就中性粒细胞在牙周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牙周炎 先天免疫反应
下载PDF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贺凡真 徐艳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132-1134,共3页
研究发现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蛋白-4(CTLA-4)是免疫调节的重要细胞因子,可抑制炎症反应的进行。而牙周炎的易感性与炎症过程相关,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该文对CTLA-4蛋白参与炎症反应的机制以及CTLA-4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的关系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 牙周炎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牙周治疗的微创理念 被引量:6
10
作者 叶宇 徐艳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481-485,共5页
自20世纪80年代,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理念的提出至今,随着微创器械及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在牙周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极大改善了牙周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治疗体验。本文将结合文献资料及笔... 自20世纪80年代,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理念的提出至今,随着微创器械及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在牙周基础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得到了快速发展,极大改善了牙周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治疗体验。本文将结合文献资料及笔者临床经验,阐述微创理念在牙周治疗中的应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外科 牙周病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不同牙周生物型对牙冠延长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璐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169-117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牙周生物型对牙冠延长术的疗效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28个因龋坏或者折裂致使牙体缺损至龈下3.0 mm以内的患牙行牙冠延长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用牙周... 目的探讨不同牙周生物型对牙冠延长术的疗效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28个因龋坏或者折裂致使牙体缺损至龈下3.0 mm以内的患牙行牙冠延长术,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用牙周探诊法对牙周生物型进行分组,分为薄扇型、中间型、厚平型三型。术前和术后分别记录和比较患牙的断端位于龈下的距离、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和牙周探诊深度(PD)。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BI、PLI和P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BI、PLI和PD在三型牙周生物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组织愈合且龈缘位置基本稳定。结论牙周生物型为薄扇型的患牙,术前医师应考虑其术后发生龈退缩及骨吸收的可能,在实施牙冠延长术时应适当减少去骨量。而对于牙周生物型为厚平型的患牙,术中要适当加大去除牙龈组织和骨组织的量,且术后加强口腔卫生的宣教,使得后期修复能够得以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生物型 牙冠延长术 疗效 稳定性
下载PDF
自噬在伴糖尿病牙周炎中的作用
12
作者 张敏 徐艳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2期1128-1131,共4页
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牙周炎被认为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体内持续高糖时,还原糖与蛋白质等可发生不可逆反应形成糖基化终产物,其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当机体处于代谢障碍时,自噬... 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病率高,病变损害严重,且牙周炎被认为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体内持续高糖时,还原糖与蛋白质等可发生不可逆反应形成糖基化终产物,其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起重要作用。当机体处于代谢障碍时,自噬作为真核细胞的一种防御机制,主要通过对受损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降解和循环利用来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近年来,对哺乳类动物细胞内自噬的研究发展迅速,并发现自噬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及年龄相关性疾病有关。但自噬与糖尿病患者牙周破坏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该文就自噬在伴糖尿病牙周炎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糖尿病的牙周炎 自噬 糖基化终产物
下载PDF
不同根面处理方法对重度牙周炎患牙根面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丹丹 徐艳 王晓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31-1135,共5页
目的:比较4种根面处理方法对重度牙周炎患牙根面结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 PDLCs)根面黏附、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100颗... 目的:比较4种根面处理方法对重度牙周炎患牙根面结构、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cells,h PDLCs)根面黏附、增殖的影响。方法:将因重度牙周炎拔除的100颗离体牙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后制成根片,随机分为SRP组、派丽奥组、EDTA组和Nd:YAG组,进行相应处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观察根面形态和粗糙度。将P.gingivalis和h PDLCs分别接种于各组根片表面,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根面P.gingivalis和h PDLCs的吸光度值。结果:SEM显示SRP组表面玷污层较多,其余3组均去除玷污层;AFM显示派丽奥组根面粗糙度最小,Nd:YAG组最粗糙;P.gingivalis接种于根面4 h和1 d时,派丽奥组和Nd:YAG组黏附量最少;h PDLCs接种于根面后,派丽奥组和Nd:YAG组增殖最明显。结论:刮治结合派丽奥、刮治结合Nd:YAG激光处理利于h PDLCs根面黏附和增殖,明显减少P.gingivalis在根面的早期定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Del-1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相关炎症机制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玉珍 陈旭 +3 位作者 吴偲偲 葛舒 徐艳 叶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15-921,927,共8页
目的:检测Del-1蛋白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Del-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牙周炎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取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 目的:检测Del-1蛋白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Del-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牙周炎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取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及体外管腔形成试验鉴别细胞来源,细胞免疫荧光检测Del-1蛋白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LPS刺激细胞,检测Del-1蛋白的表达水平,以Del-1减少最显著的LPS浓度为最佳刺激浓度,再用该浓度的LPS刺激细胞不同时间,检测Del-1及炎症因子IL-6的表达水平;用不同浓度的Del-1蛋白预刺激细胞1 h,再用最佳浓度的LPS刺激细胞24 h,检测炎症因子IL-6的表达情况;用最适宜浓度的Del-1蛋白预刺激细胞1 h,再用LPS刺激细胞10 min,检测IκBα的激活情况。结果:Del-1蛋白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有表达,定位于细胞的胞浆中;LPS刺激细胞时Del-1的表达水平降低,并随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IL-6的表达与之相反;Del-1蛋白可下调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的表达,抑制IκBα的磷酸化。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Del-1可以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且在LPS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时表达量降低,Del-1蛋白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的激活,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Del-1/Edil3 炎症 内毒素
原文传递
乏氧微环境下机械应力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许悦 李璐 徐艳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5期478-480,共3页
人牙周膜干细胞是牙周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以成骨分化。牙周膜处于一个相对乏氧的环境,人牙周膜干细胞在牙周膜中承载着多种机械应力。探讨乏氧环境下机械应力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 人牙周膜干细胞是牙周组织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一类成体干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以成骨分化。牙周膜处于一个相对乏氧的环境,人牙周膜干细胞在牙周膜中承载着多种机械应力。探讨乏氧环境下机械应力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更接近于体内环境,更有助于获得真实的牙周组织改建的实验室资料。该文对乏氧微环境下机械应力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做一系统性回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膜干细胞 乏氧 机械应力 成骨分化
下载PDF
牙周炎症对牙龈组织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尧尧 刘玉杰 +2 位作者 陆敏 杨勰 孙颖 《口腔生物医学》 2020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牙周炎症对牙龈组织中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METs)形成的影响。方法:纳入基础治疗后,需进行牙周翻瓣手术的牙周炎患者29例,以牙周健康的牙冠延长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术前记录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临床... 目的:探讨牙周炎症对牙龈组织中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METs)形成的影响。方法:纳入基础治疗后,需进行牙周翻瓣手术的牙周炎患者29例,以牙周健康的牙冠延长术患者20例作为对照。术前记录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临床附着丧失(CAL)等牙周临床指标,收集龈沟液(GCF)样本,术中收集牙周炎患者牙周破坏最严重部位的牙龈组织及牙冠延长术患者的健康牙龈组织。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牙龈组织中METs的形成情况,采用ELISA技术检测GCF中TNF-α和IL-9表达水平,分析两组样本METs形成水平与各牙周临床指标、GCF中TNF-α、IL-9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牙周炎组METs形成分数,PLI、GI、PD、CAL等牙周临床指标,以及TNF-α、IL-9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METs形成分数与PD、CAL正相关(P<0.05)。结论:牙周炎症破坏可以促进牙龈组织中METs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巨噬细胞胞外诱捕网 牙周临床指标 TNF-α IL-9
下载PDF
洁、刮治术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脓肿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俐俐 陈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56,共2页
目的:比较洁、刮治术及洁、刮治术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伴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伴Ⅱ度或Ⅲ度根分叉病变的牙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洁、刮治术(对照组)和洁、刮治术联合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的方法(... 目的:比较洁、刮治术及洁、刮治术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伴根分叉病变牙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伴Ⅱ度或Ⅲ度根分叉病变的牙周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洁、刮治术(对照组)和洁、刮治术联合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的方法(实验组)进行治疗,检查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3、7天的疼痛程度,脓肿大小,松动度和牙龈指数,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方法治疗后第3、7天与治疗前相比,各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治疗后第3天疼痛程度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第7天,实验组脓肿大小和牙龈指数改善明显(P<0.05)。结论:洁、刮治术联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能快速有效的改善伴根分叉病变的牙周脓肿的症状和牙周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脓肿 根分叉病变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龈下刮治术
原文传递
具核梭杆菌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玉莲 孙颖 《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552-555,共4页
牙周炎与全身健康和疾病关系密切。近年来,牙周炎与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生发展的关系已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具核梭杆菌是牙周炎重要的致病菌之一,其感染可能参与了CRC的发生发展,本文拟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牙周炎 具核梭杆菌 大肠癌
下载PDF
改良隧道技术在治疗多牙位Miller Ⅲ度牙龈退缩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丁成 傅淑蕾 +3 位作者 马语卓 陈幸 钟良军 李璐 《口腔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541-544,共4页
目的评价改良隧道技术(Tunnel)联合上皮下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graft, CTG)移植治疗多牙位MillerⅢ度牙龈退缩的疗效。方法选取10例多牙位MillerⅢ度牙龈退缩患者共40颗患牙纳入研究。在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分别对患牙的牙龈退缩... 目的评价改良隧道技术(Tunnel)联合上皮下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graft, CTG)移植治疗多牙位MillerⅢ度牙龈退缩的疗效。方法选取10例多牙位MillerⅢ度牙龈退缩患者共40颗患牙纳入研究。在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分别对患牙的牙龈退缩深度、角化龈宽度、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和邻接点至牙龈乳头顶点的距离进行评估记录,并计算平均根面覆盖率和完全根面覆盖率。结果手术后6个月,牙龈退缩深度从(3.08±0.94) mm降低至(0.70±0.69) mm,角化龈宽度增宽了(0.25±0.49) mm,临床附着水平及邻接点至牙龈乳头顶点的距离均有显著改善;平均根面覆盖率达79.78%,完全根面覆盖率为42.50%。进一步分析显示,平均根面覆盖率和完全根面覆盖率与患牙的上、下颌位及牙位数无关。结论使用改良Tunnel联合CTG治疗多牙位MillerⅢ度牙龈退缩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多牙位MillerⅢ度牙龈退缩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技术 MillerⅢ度牙龈退缩 根面覆盖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材料在兔拔牙位点保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蓉 李乔 +2 位作者 秦子玥 蒋立玉 陈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8-342,35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松质骨、皮质骨及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混合的兔同种异体骨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效果。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A、B、C、D 4组,随机拔除一侧下颌切牙。A组为对照组,拔牙后自然愈合,B、C、D... 目的:研究不同比例的松质骨、皮质骨及脱钙骨基质(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混合的兔同种异体骨在拔牙位点保存中的效果。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A、B、C、D 4组,随机拔除一侧下颌切牙。A组为对照组,拔牙后自然愈合,B、C、D组分别用兔同种异体骨1(松质骨∶皮质骨∶DBM质量比为0∶9∶1)、兔同种异体骨2(松质骨∶皮质骨∶DBM质量比为3∶6∶1)以及去蛋白牛骨矿物质(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ineral,DBBM)骨粉进行拔牙位点保存。术后1、3个月检测拔牙窝高度与宽度的变化、Micro-CT扫描评价拔牙窝成骨情况。比较不同骨材料对牙槽嵴形态保存效果以及新骨形成情况。结果:拔牙后1、3个月,牙槽嵴顶高度降低的量为D组<B组<C组<A组(P<0.05),D组骨体积分数均值最小,C组最大,B组仅次于C组(P <0.05),B、C组的成骨效果优于D组。结论:一定配比的同种异体骨粉不仅能维持牙槽嵴形态还对新骨生成有良好的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骨 拔牙位点保存 松质骨 皮质骨 骨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