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俞小淙 吴观陵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寄生虫 遗传变异 RAPD DNA
下载PDF
微卫星DNA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俞小淙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1998年第3期97-100,共4页
微卫星DN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DNA遗传标志,具有易于筛选、种类多、分布广、高度多态、重组率低和在种群中表现出高度的个体特异性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本文简要概述了微卫星DNA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介绍了该技术在寄生... 微卫星DNA是新近发现的一种DNA遗传标志,具有易于筛选、种类多、分布广、高度多态、重组率低和在种群中表现出高度的个体特异性等特点,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本文简要概述了微卫星DNA的基本概念及研究方法,介绍了该技术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DNA 基因 遗传标志 寄生虫
下载PDF
PCR-SSCP技术及其在寄生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俞小淙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50-252,共3页
关键词 寄生虫学 PCR-SSCP技术 DNA突变
下载PDF
南京地区203例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耀娟 章子豪 +5 位作者 吴宜琴 倪忠耘 叶炳辉 羊海涛 贾成梅 陶炳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 调查南京地区性病流行情况。方法 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梅毒 6种主要性病用 PCR方法 ,梅毒结合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法 ,滴虫、霉菌染色后油镜观察 ,阴虱用低倍镜观察 ,艾滋病用 ... 目的 调查南京地区性病流行情况。方法 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梅毒 6种主要性病用 PCR方法 ,梅毒结合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法 ,滴虫、霉菌染色后油镜观察 ,阴虱用低倍镜观察 ,艾滋病用 EL ISA法检测抗体。结果  2 0 3例患者中单纯感染 1种性病的 87例 ,占 42 .9% ,合并 2种和 3种感染的各为 95例(46 .8% )和 2 1例 (10 .3% )。性病主要发生在 2 0~ 39岁年龄段 ,为 181例 (89.2 % )。中学文化层次的人发病率高 ,为 137例(6 7.5 % )。职业以个体户及营销人员为高 ,共 133例 (6 5 .5 % )。结论 南京地区性病患者感染性病病原体以 1种和 2种最为常见。性病感染与年龄、所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有关 :以 2 0~ 39岁、受教育水平低和私营工商业者人群发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率 流行病 性病 病例分析
下载PDF
新世纪初对我国寄生虫病的思考 被引量:15
5
作者 沈一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共3页
关键词 寄生虫病 21世纪 中国
下载PDF
昆虫细胞色素P450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朱昌亮 吴观陵 张兆松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50,共5页
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是昆虫体内参与各类杀虫剂以及其它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合物代谢的主要解毒酶系。细胞色素P450(以下简称“P450”或“CYP”)是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的末端氧化酶,起着与底物结合以及从NADPH传递电子到... 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是昆虫体内参与各类杀虫剂以及其它外源性和内源性化合物代谢的主要解毒酶系。细胞色素P450(以下简称“P450”或“CYP”)是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的末端氧化酶,起着与底物结合以及从NADPH传递电子到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细胞色素 P450 分子生物学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基因重组抗原 Sj22.6kDa 的免疫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桂筠 张兆松 +4 位作者 陈淑贞 沈一平 吴海玮 苏川 吴观陵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对重组Sj22.6kDa抗原(rSj22.6)进行免疫学活性鉴定,了解其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方法:Westernblot反应确定rSj22.6的抗原性;将rSj22.6注射家兔,制备特异抗血清;以血吸虫尾蚴... 目的:对重组Sj22.6kDa抗原(rSj22.6)进行免疫学活性鉴定,了解其作为疫苗候选抗原的潜力。方法:Westernblot反应确定rSj22.6的抗原性;将rSj22.6注射家兔,制备特异抗血清;以血吸虫尾蚴对C57小鼠进行攻击感染,初步鉴定其免疫保护力。结果:rSj22.6可与特异性抗体发生反应,并刺激家兔产生特异性抗体应答,抗体滴度为11280。攻击感染中,免疫组小鼠的减虫率达77.2%。结论:rSj22.6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在诱导抗日本血吸虫感染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重组抗原 免疫学活性 中国大陆株
下载PDF
苏北农村人群钩虫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种群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章涛 沈一平 +3 位作者 杨维平 邵靖鸥 董恺 许聚岭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76-280,共5页
目的 :了解钩虫种群传播动力学特征及化疗对其种群传播的影响。方法 :运用数学模型模拟两组人群钩虫感染的种群传播动力学。结果 :显示两组人群钩虫感染的年龄 -感染率和年龄 -感染度总趋势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钩虫种群在人群中呈负二项... 目的 :了解钩虫种群传播动力学特征及化疗对其种群传播的影响。方法 :运用数学模型模拟两组人群钩虫感染的种群传播动力学。结果 :显示两组人群钩虫感染的年龄 -感染率和年龄 -感染度总趋势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钩虫种群在人群中呈负二项分布 ( Ka=0 .2 89,Kb=0 .2 0 6) ;虫荷与产卵量呈非线性关系 ,存在密度依赖限制作用 ( Za=0 .919,Zb=0 .899) ,基本繁殖率分别为 Ra=2 .153和 Rb=1.872 ;一次化疗 A组和 B组人群阴转率分别为 75.3%和 97.7% ,EPG分别下降92 .7%和 98.6% ,两组人群分别存在再感染。结论 :R值超过传播阈值 ( R0 =1) ,表明当地钩虫感染呈地方性稳定流行 ,在 R值高的流行区化疗遇到的难度较 R值低的流行区大 ,由于再感染 ,一次化疗的效果在长期内得不到巩固 ,在疗效考核中 ,感染度较感染率为更准确合理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虫 流行病学 种群动力学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孙立新 朱昌亮 +1 位作者 高晓红 叶炳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10-412,共3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物学特性作了对比性研究。抗性品系的产卵力、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比敏感品系下降44.8%、17.63%和8.9%,散卵率增加22.5%,羽化前期时间延长1.32天,雌...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物学特性作了对比性研究。抗性品系的产卵力、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比敏感品系下降44.8%、17.63%和8.9%,散卵率增加22.5%,羽化前期时间延长1.32天,雌、雄成虫体重分别增加0.202mg和0.231mg,雌、雄成虫寿命分别缩短3.93天和4.74天。以上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与繁殖不利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溴氰菊酯 抗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小鼠日本血吸虫模型肝组织坏死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振卿 李玉华 +3 位作者 仇镇 宁印虹 管晓虹 薛婉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13-314,共2页
建立小鼠日本血吸虫肝虫卵肉芽肿模型和自然感染模型,发现早期肝脏均出现片状或灶性凝固性坏死,后期发生纤维组织增生。提示肝组织凝固性坏死诱发肝纤维化,与虫卵肉芽肿引起的纤维化协同作用,可能是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又一发生机理。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动物模型 凝固性 小鼠 肝组织坏死
下载PDF
异盘并殖吸虫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耀娟 章子豪 沈一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0-41,共2页
异盘并殖吸虫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张耀娟,章子豪,沈一平WillyF.Piessens2我国报告的并殖吸虫近30种之多,其中对人体危害的虫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和异盘并殖吸虫(Pargonimushetero... 异盘并殖吸虫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张耀娟,章子豪,沈一平WillyF.Piessens2我国报告的并殖吸虫近30种之多,其中对人体危害的虫主要有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和异盘并殖吸虫(PargonimusheterotremusChen&Hsia,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殖吸虫 异盘并殖吸虫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外期的体外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12
作者 刘多 罗树红 +2 位作者 舒衡平 傅冉定 叶炳辉 《医学研究杂志》 1997年第11期23-24,共2页
哺乳类疟原虫生活史中最为隐蔽并难于研究的是红细胞外期,如人类的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虽早1890年即已发现,但其红外期则在1949年才查明。至于与间日疟的复发及长潜伏期有密切关系的休眠体阶段更是80年代初期才被观察到。我国的疟疾种... 哺乳类疟原虫生活史中最为隐蔽并难于研究的是红细胞外期,如人类的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虽早1890年即已发现,但其红外期则在1949年才查明。至于与间日疟的复发及长潜伏期有密切关系的休眠体阶段更是80年代初期才被观察到。我国的疟疾种类以间日疟为主,并证明各地均兼有长、短潜伏期的病人,但越往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红细胞外期 红外期 体外培养 休眠体 疟原虫子孢子 短潜伏期 红细胞内期 生活史 缓发型
下载PDF
苏北农村人群几种肠线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3
作者 章涛 沈一平 +2 位作者 杨维平 邵靖鸥 董恺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50-350,共1页
苏北农村人群几种肠线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章涛1沈一平1杨维平2邵靖鸥3董恺4在分析江苏里下河地区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农村人群肠道寄生线虫感染的年龄-感染率和年龄-感染度(EPG)横向变化的基础上[1],本文进一步分... 苏北农村人群几种肠线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章涛1沈一平1杨维平2邵靖鸥3董恺4在分析江苏里下河地区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农村人群肠道寄生线虫感染的年龄-感染率和年龄-感染度(EPG)横向变化的基础上[1],本文进一步分析该社区人群肠线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疾病 线虫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中华硬蜱再次叮咬宿主后中肠消化细胞的形态测量学研究
14
作者 朱清仙 刘志刚 +2 位作者 叶炳辉 熊国强 黎静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1998年第3期173-177,共5页
本文用图像分析仪对初次和再次叮咬宿主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进行了DNA和形态测量学分析。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消化细胞DNA增加,约第5天达高峰。初次叮咬组吸血后DNA倍体数增加显著,第五天DNA平均倍体数达7... 本文用图像分析仪对初次和再次叮咬宿主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进行了DNA和形态测量学分析。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消化细胞DNA增加,约第5天达高峰。初次叮咬组吸血后DNA倍体数增加显著,第五天DNA平均倍体数达706,峰值达12C,≥5C细胞达442%。且随叮咬吸血时间延长,中肠增粗,直径增大;肠壁增厚,肠壁横截面面积增大;消化细胞增多,消化细胞截面数增加;消化细胞增大,消化细胞平均截面面积增大;而消化细胞数面密度下降,消化细胞核的体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下降。这些结果均是对吸入血液进行消化和储存营养物质的正常反应。当中华硬蜱叮咬经初次感染后的宿主兔时,DNA倍体数、横切面肠壁面积、消化细胞截面数、消化细胞平均截面面积等增加的幅度不如初次叮咬组,而消化细胞核的体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下降更显著,提示由于初次叮咬使宿主产生了较强的免疫力而使中肠消化细胞破坏、脱落或抑制增殖而出现吸血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硬蜱 中肠 消化细胞 免疫 DNA 图像分析 形态测量
原文传递
并殖吸虫病的免疫──宿主循环抗原和抗体动力学
15
作者 沈一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并殖吸虫病 免疫 宿主 抗原 抗体 动力学
下载PDF
三种免疫学方法检测肺吸虫病人血清IgG抗体
16
作者 史志明 章子豪 +1 位作者 张耀娟 倪忠耘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6年第3期173-174,共2页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酶染色试验检测168例肺吸虫感染者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83%、93.45%、92.26%;10例肺吸虫卵痰检阳性者三种方法均为阳性。50例健康人和30例肺结...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免疫酶染色试验检测168例肺吸虫感染者血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5.83%、93.45%、92.26%;10例肺吸虫卵痰检阳性者三种方法均为阳性。50例健康人和30例肺结核病人血清未出现交叉反应,183例其它寄生虫病人血清部分出现交叉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吸虫病 抗体 免疫球蛋白G ELISA IFAT IEST
下载PDF
结合形态学性状和遗传学标记推断细粒棘球绦虫传播环
17
作者 田海生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0年第6期262-263,F003,共3页
包虫病控制规划是切断寄生虫的生活史,了解当地的传播模式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尽管原头蚴顶突上的钩性状受其发育环境——中间宿主的影响,但由于它没有从其它环境和遗传的表型变量中分离开来,所以限制了据此的传播环推断。本研究结合... 包虫病控制规划是切断寄生虫的生活史,了解当地的传播模式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尽管原头蚴顶突上的钩性状受其发育环境——中间宿主的影响,但由于它没有从其它环境和遗传的表型变量中分离开来,所以限制了据此的传播环推断。本研究结合钩性状的量化遗传分析和中性遗传标记的群体结构资料展示了一个将环境和遗传的混合影响因素分离开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绦虫 传播环 群体遗传学 定量遗传学
下载PDF
寄生原虫的ABC蛋白与耐药性
18
作者 陈锡慰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0年第2期71-73,共3页
ATP结合盒蛋白(ABC)也参与疟原虫、利什曼原虫、痢疾阿米巴等寄生原虫的耐药性。由于ABC转运器也局限于细胞内小细胞器中,因此认为耐药性的机理,除了有向细胞外排泄的模式外,也有对细胞内小细胞器的隔离模式。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原虫虫... ATP结合盒蛋白(ABC)也参与疟原虫、利什曼原虫、痢疾阿米巴等寄生原虫的耐药性。由于ABC转运器也局限于细胞内小细胞器中,因此认为耐药性的机理,除了有向细胞外排泄的模式外,也有对细胞内小细胞器的隔离模式。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原虫虫种与虫株,必需考虑药物选择性与生理功能的多样性来制定克服耐药性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原虫 ABC蛋白 耐药性
下载PDF
发现一种寄生于人体血液的纤毛虫
19
作者 张耀娟 张耀兰 +1 位作者 章子豪 孙亦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F003-F003,共1页
发现一种寄生于人体血液的纤毛虫张耀娟张耀兰1章子豪孙亦骏2(南京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南京210029;1安徽省五河县医院检验科,安徽233300;2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生化室,南京210004)关键词纤毛虫;血液;人... 发现一种寄生于人体血液的纤毛虫张耀娟张耀兰1章子豪孙亦骏2(南京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南京210029;1安徽省五河县医院检验科,安徽233300;2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生化室,南京210004)关键词纤毛虫;血液;人类患者女性,发热月余,应用多种抗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血液 人类
全文增补中
中华硬蜱叮咬105kDa纯化抗原免疫接种宿主后中肠组织化学变化的动态观察
20
作者 童华章 刘志刚 +1 位作者 朱清仙 叶炳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观察中华硬蜱叮咬 10 5kDa纯化抗原免疫接种宿主后 ,其中肠组织化学变化。方法 采用茚三酮法、PAS法、Feulgen法及图像分析仪 ,对中华硬蜱叮咬不同免疫力宿主后中肠蛋白质、糖原及多糖定位和分布以及DNA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 ... 目的 观察中华硬蜱叮咬 10 5kDa纯化抗原免疫接种宿主后 ,其中肠组织化学变化。方法 采用茚三酮法、PAS法、Feulgen法及图像分析仪 ,对中华硬蜱叮咬不同免疫力宿主后中肠蛋白质、糖原及多糖定位和分布以及DNA的含量进行研究。结果 中华硬蜱叮咬 10 5kDa纯化抗原组宿主后 ,中肠上皮细胞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但糖原及多糖含量与初次叮咬或佐剂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 ;随着叮咬时间的延长 ,纯化抗原组DN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以 2~ 4倍体为主。结论  10 5kDa纯化抗原组诱导的抗蜱免疫作用可干扰中肠消化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硬蜱 免疫接种 DNA 组织化学 肠组织 化学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