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支付背景下介入导管室护士医疗成本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蒋为秀 鲍志鹏 +2 位作者 何英 刘芳 孙国珍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调查已实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支付方式的三级综合医院介入导管室护士的医疗成本意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护人员医疗成本意识量表、中文版安全态度量表,对选取的中国... 目的调查已实施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支付方式的三级综合医院介入导管室护士的医疗成本意识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医护人员医疗成本意识量表、中文版安全态度量表,对选取的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成员单位39家三级综合医院(分布于13个省市)的251名介入导管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介入导管室护士医疗成本意识总分为(49.11±6.80)分。介入导管室护士医疗成本意识与患者安全态度呈正相关(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团队协作、工作满意、压力感知、医疗耗材管理模式及成本效益培训是成本意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介入导管室护士总体医疗成本意识较好,但实际参与度不足。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可采取针对性措施来提升DRG背景下导管室成本管理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导管室 护士 医疗成本意识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影响因素 患者安全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症状群及管理策略
2
作者 鲍志鹏 李芸霞 +4 位作者 王洁 汤志杰 游展鸿 何英 孙国珍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79-1485,共7页
我国心房颤动疾病负担日益沉重,导管消融已成为一线治疗手段。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症状群复杂多样,与患者生活质量、疾病预后以及医疗资源利用紧密相关,亟需引起关注。本文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症状群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 我国心房颤动疾病负担日益沉重,导管消融已成为一线治疗手段。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症状群复杂多样,与患者生活质量、疾病预后以及医疗资源利用紧密相关,亟需引起关注。本文对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围术期症状群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介绍了围术期症状群类型及发生现状,总结了心房颤动围术期症状群影响因素,整理了心房颤动围术期症状群评估工具,最后阐述了心房颤动患者围术期症状群管理策略,以期为创新心房颤动患者围术期症状群综合管理新模式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围术期 症状群 症状管理 综述
下载PDF
sST2联合晚期钆增强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3
作者 周阔 周宁天 +2 位作者 吴丹 魏赟晨 占伊扬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晚期钆增强(LGE)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133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 目的探讨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联合晚期钆增强(LGE)在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NIDCM)患者预后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133例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晚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LGE⁃CMR)扫描。根据随访结果分为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组(n=17)和非MACE组(n=116),对比两组临床资料、sST2、LGE评分情况。COX回归分析血清sST2、LGE评分与NIDCM患者预后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sST2、LGE评分对NIDCM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MACE组血清sST2、LGE显著高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提示血清sST2、LGE升高是NIDCM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发现血清sST2、LGE评分联合预测NIDCM患者预后的敏感度为0.733,特异度为0.839,曲下线面积(AUC)为0.824,均高于二者单独预测。结论sST2、LGE与NIDCM患者预后存在密切联系,二者联合应用在NIDCM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 晚期钆增强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 预后
下载PDF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高肺血管阻力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何源 祝绪 +6 位作者 周艳丽 谷佳佳 史倞 高蓉蓉 邹花一阳 李新立 周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高肺血管阻力(PVR)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中心行右心导管检查的HFrEF患者共16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右心导管检查数据。右心导管检查测得PVR≥5.0 W... 目的:分析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高肺血管阻力(PVR)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中心行右心导管检查的HFrEF患者共16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右心导管检查数据。右心导管检查测得PVR≥5.0 Wood单位(WU)定义为PVR显著升高。采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数据降维与特征选择,并评估PVR显著升高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显示,164例HFrEF患者中,107例(65.2%)患者PVR显著升高。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下降(OR=1.04,95%CI:1.02~1.06)、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OR=1.16,95%CI:1.06~1.27)、血钾降低(OR=2.55,95%CI:1.02~6.36)、左心房内径增大(OR=1.09,95%CI:1.02~1.16)、合并冠心病(OR=4.97,95%CI:1.39~18.02)、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OR=6.80,95%CI:1.83~25.22)是HFrEF患者PVR显著升高的临床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本研究中HFrEF患者PVR显著升高的发生率为65.2%。PVR显著升高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收缩压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血钾降低、左心房内径增大、合并冠心病、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降低 肺血管阻力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南京地区老年冠状动脉疾病病人ApoE基因多态性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杨 周滢 +1 位作者 田芸凡 史倞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572-574,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南京地区老年冠状动脉疾病(CAD)病人ApoE基因多态性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0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AD的病例,通过SYNTAX评分来评估CAD的复杂程度,采用PCR检测病人ApoE的基因表现型。结果按ApoE的基...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南京地区老年冠状动脉疾病(CAD)病人ApoE基因多态性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0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为CAD的病例,通过SYNTAX评分来评估CAD的复杂程度,采用PCR检测病人ApoE的基因表现型。结果按ApoE的基因表现型将病人分为3组,其中基因表现型为ApoE2、ApoE3、ApoE4的病人分别有22、71、16例。基因表现型为ApoE2、ApoE3、ApoE4的病人SYNTAX评分的均值分别为(7.75±7.62)分、(14.77±9.52)分和(15.53±7.14)分,组间比较提示ApoE3组及ApoE4组SYNTAX评分显著高于ApoE2组(P<0.05),而ApoE3组与ApoE4组相比,SYNTAX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南京地区老年人群基因表现型为ApoE3、ApoE4的病人SYNTAX评分高于ApoE2病人,提示基因表现型ApoE3、ApoE4可能与CAD的复杂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载脂蛋白E SYNTAX评分 老年人
下载PDF
监护仪数据临床采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6
作者 段小娜 王荣 +4 位作者 袁慧 刘长红 彭纪芳 王琳 顾添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6-19,共4页
目的缩短护士监护仪数据采集时长,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监护仪数据采集准确性,规范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开发监护仪数据临床采集系统并应用于患者监护仪数据的采集。比较系统应用前后监护仪数据采集时长,监护仪显示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时差,监... 目的缩短护士监护仪数据采集时长,提高工作效率,确保监护仪数据采集准确性,规范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开发监护仪数据临床采集系统并应用于患者监护仪数据的采集。比较系统应用前后监护仪数据采集时长,监护仪显示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时差,监护仪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以及护士对该系统的满意度。结果监护仪数据临床采集系统应用后,数据采集时长、监护仪显示时间与北京时间的时差显著短于应用前(均P<0.05);监护仪数据临床采集系统准确性为100%;护士对系统的满意度评分为(4.68±0.54)分。结论监护仪数据临床采集系统的应用可缩短监护仪数据采集时长,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规范监护仪的使用,护士对该系统满意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护仪 监护仪数据临床采集系统 个人数字助手 临床护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护理 护理管理 资产管理 工作效率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PARP1、apoM水平与心肌重构的相关性
7
作者 周阔 周瑜湉 占伊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531-1533,1537,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载脂蛋白M(apoM)与心肌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5例进行研究(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载脂蛋白M(apoM)与心肌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5例进行研究(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ARP1、apoM、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重构指数(LVRI)水平变化及与心肌重构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PARP1水平高于对照组,apo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LVEDD、LAD、LVPW、LVMI水平高于对照组,LVRI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PARP1及LVEDD、LAD、LVPW、LVMI水平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血清apoM、LVRI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PARP1、LVEDD、LAD、LVPW、LVMI水平低于心肌梗死患者,血清apoM、LVRI水平高于心肌梗死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PARP1与LVEDD、LAD、LVPW、LVMI呈正相关,与LVRI呈负相关,apoM与LVEDD、LAD、LVPW、LVMI呈负相关,与LVRI呈正相关(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中PARP1的表达升高,血清apoM水平降低,并与心肌重构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有望为其预防和治疗开辟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 载脂蛋白M 心肌重构
下载PDF
术后强化随访管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朱彤 张新月 +1 位作者 廖根深 马路遥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11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 探讨术后强化随访管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6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接受了强化随访管理将其分为观察组(n=81)和... 目的 探讨术后强化随访管理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166例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后是否接受了强化随访管理将其分为观察组(n=81)和对照组(n=85),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指标及次要指标。结果 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脏功能分级中,观察组患者Ⅰ~Ⅱ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4%(6/8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6%(15/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这种获益主要来自LVEF下降的患者。结论 术后强化随访管理可以显著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心功能,降低随访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随访管理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心功能 随访
下载PDF
D-SPECT心肌血流定量操作规范专家共识 被引量:3
9
作者 余浩军 顾宇参 +12 位作者 方纬 张晓丽 刘纯 周俊 吕中伟 李殿富 李穗吉 何薇 王瑛 尚华 张倩 李思进 石洪成 《中国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712-718,F0003,共8页
在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的基础上,使用D-SPECT进行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增益价值。国内多... 在静息/负荷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的基础上,使用D-SPECT进行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oronary flow reserve,CFR)的心肌血流定量分析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增益价值。国内多个应用D-SPECT的医学中心共同制定了首部D-SPECT心肌血流定量操作规范并形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PECT 心肌灌注显像 心肌血流量 操作规范 专家共识
下载PDF
《2021 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新机制、新研究、新推荐 被引量:30
10
作者 何源 徐东杰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22年第1期4-7,共4页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战场,根据2019年最新的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全国调查结果,35岁以上居民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3%,估计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者约890万,与2000年调查结果比较,患病人数增加了近500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战场,根据2019年最新的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全国调查结果,35岁以上居民心力衰竭患病率为1.3%,估计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者约890万,与2000年调查结果比较,患病人数增加了近500万,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近年来在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取得了一些重要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 调查结果比较 公共卫生问题 药物治疗 居民健康 患病率
下载PDF
中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射血分数降低的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心室重构和再住院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静雯 姜婉莹 +2 位作者 霍俊宇 王岚 王骁智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828-833,共6页
目的评价我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射血分数降低的老年心力衰竭(HFrEF)病人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队列研究,共纳入HFrEF病人215例,其中采用ARNI治疗的为ARNI组(n=110),同期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目的评价我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射血分数降低的老年心力衰竭(HFrEF)病人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队列研究,共纳入HFrEF病人215例,其中采用ARNI治疗的为ARNI组(n=110),同期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进行治疗的为对照组(n=105)。比较2组接受治疗6个月后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和1年内心衰再住院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室性早搏次数(PVCs)均显著降低,LVEF显著提升(P<0.05);ARNI组LVEF较对照组提升更显著(P<0.05)。ARNI组病人1年内心衰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更低(29.1%比54.3%,P<0.05)。校正了年龄、性别、BMI、房颤、高血压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ARNI的病人1年内心衰再住院风险仅为使用ACEI/ARB病人的0.23倍(P=0.008)。2组均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中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有利于老年HFrEF病人心脏逆向重构,并能够改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心衰再住院风险,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再住院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对STEMI患者急诊PCI救治效率、效果及心肌损伤、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红梅 徐冬梅 +3 位作者 张新月 李娟 王骁智 戴振华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2期25-27,共3页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模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救治效率、效果及心肌损伤、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 【目的】研究胸痛中心模式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救治效率、效果及心肌损伤、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的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的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均接受急诊PCI。观察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效果及PCI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峰值含量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的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FMC2B)时间、进医院大门-球囊扩张(D2B)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院内心衰、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以及PCI术后6个月内心血管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CI术后72 h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峰值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医学结局研究简短量表-8(SF-8)、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评分在出院时无明显差异,而在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的SF-8、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用于STEMI患者急诊PCI能够提高救治效率,改善救治效果,减轻心肌损伤及提高出院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胸痛中心 心肌损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心肌桥压缩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田颖 丁阳 贾恩志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8期2003-2011,共9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心肌桥压缩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心肌桥压缩程度与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程度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差异,采用相关...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心肌桥压缩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心肌桥压缩程度与冠状动脉各节段狭窄程度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基线资料差异,采用相关分析探讨心肌桥压缩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是否存在心肌桥、心肌桥压缩程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共纳入455例病例,其中140例发现有心肌桥。Mann-Whitney检验结果显示:有心肌桥者左前降支近段、中段、远段,以及左回旋支近段、中段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显著低于无心肌桥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桥压缩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左前降支近段、中段、远段,左回旋支近段、中段)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均<1,均P<0.05)。二元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桥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左前降支近段、中段、远段,左回旋支近段)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415,0.643,0.423,0.417,均P<0.05);心肌桥压缩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左前降支近段、中段、远段,左回旋支近段、中段)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982,0.992,0.978,0.983,0.990,均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桥是左前降支近段粥样硬化(OR=0.443,P<0.001)、左前降支中段粥样硬化(OR=0.656,P=0.045)、左回旋支近段粥样硬化(OR=0.431,P=0.001)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心肌桥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性因素,对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桥 粥样硬化 血管造影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出现“交感风暴”1例
14
作者 贾亮 程思源 +1 位作者 孟浩宇 陈磊磊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1年第9期531-535,共5页
交感风暴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急症,以短时间内反复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为特点,常见病因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通常预后不佳。本文报道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交感风暴1例,探讨交感风暴发生的病理生理及救治方案,... 交感风暴是一种危及生命的临床急症,以短时间内反复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为特点,常见病因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通常预后不佳。本文报道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交感风暴1例,探讨交感风暴发生的病理生理及救治方案,以期为临床诊治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交感风暴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患者1年后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模型
15
作者 陶政宇 赵航 +13 位作者 王姿 柴烨子 郭欣宁 吴其蓁 王依楠 巫辰 倪璐彦 李昕欣 周妍萍 李涔钰 李新立 孙小伟 姜萌 卜军 《中华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7-305,共9页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1年后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模型。方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4年8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前瞻性多模态影像队列中诊断为HFrEF的STEMI患者,根据基线... 目的:构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1年后射血分数改善的预测模型。方法: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纳入2014年8月至2021年3月多中心前瞻性多模态影像队列中诊断为HFrEF的STEMI患者,根据基线及随访1年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改善分为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HFimpEF)组和持续HFrEF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STEMI合并HFrEF 1年后发生HFimpEF的预测模型,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性能及临床适用性。结果:共纳入患者117例,男102例,女15例,年龄(61.6±11.6)岁,HFimpEF组61例(52.1%),持续HFrEF组56例(47.9%);与持续HFrEF组相比,HFimpEF组基线时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Q_(1),Q_(3))]较小[33.0(30.0,36.0)比35.5(32.0,39.0)mm],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较低[26.1%(20.3%,36.0%)比40.6%(33.0%,45.4%)],B型利钠肽(BNP)峰值较低[340.0(190.5,692.5)比636.0(318.5,1188.8)ng/L],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峰值较低[36.7(25.8,60.5)比62.4(30.6,120.7)μg/L],红细胞压积较高[(43.5%±3.5%)比(40.8%±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时较小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OR=0.825,95%CI:0.745~0.914)、较小的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OR=0.967,95%CI:0.939~0.995)、BNP峰值≤400 ng/L(OR=3.062,95%CI:1.283~7.306)、sST2峰值≤35μg/L(OR=2.600,95%CI:1.040~6.501)以及较高的红细胞压积(OR=1.109,95%CI:1.030~1.193)是STEMI合并HFrEF患者改善为HFimpEF的预测因子。基于上述预测因子构建的预测模型公式为:logit(P)=2.619-0.034×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1.119×BNP峰值≤400 ng/L(是=1,否=0)+0.956×sST2峰值≤35μg/L(是=1,否=0)+0.103×红细胞压积(%)-0.192×左室收缩末期内径(mm),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95%CI:0.723~0.887),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与临床实用性好。结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梗死心肌体积百分比、BNP峰值、sST2峰值以及红细胞压积是STEMI后HErEF患者LVEF改善的预测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对HFimpEF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综合管理的临床现状及未来
16
作者 刘海雷 杨刚 陈明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5年第1期7-10,共4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致死、致残率较高的常见心律失常之一,给我国医疗卫生系统造成极大的负担。由于房颤存在发病隐匿等特点,如何做好综合管理至关重要却又充满挑战。本文旨在对目前房颤综合管理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综合管理 筛查 治疗 预防
原文传递
成人心肌病无创影像技术临床诊断指南(2024版) 被引量:1
17
作者 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血管精准医学与罕见病学组 +12 位作者 崔晓通 董蔚 华沙 姜萌 刘晨 刘铭雅 田庄 袁璟 郑旭辉 邹玉宝 李新立 卜军 张抒扬 《中华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4期4038-4056,共19页
心肌病是一类由于心肌病变导致心脏结构、功能、组织学及传导系统发生复杂变化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显著。部分心肌病虽形态学特征相似,但其拟表型特性增加了临床精准诊断的难度,进而影响到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的准确制定... 心肌病是一类由于心肌病变导致心脏结构、功能、组织学及传导系统发生复杂变化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差异显著。部分心肌病虽形态学特征相似,但其拟表型特性增加了临床精准诊断的难度,进而影响到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的准确制定。心肌病的临床诊断通常始于对心肌形态及功能异常的筛查,这一过程主要依赖于多模态无创影像学技术,如超声心动图、CT断层扫描和核磁共振成像等。每种心肌病都展示出各自独特的结构、功能及组织特征的影像学表现。鉴于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独特需求和现状,专家组联合制订《成人心肌病无创影像技术临床诊断指南(2024版)》。指南整合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临床实践需求,旨在系统介绍心肌病的诊断与监测、无创影像学技术在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及不同类型心肌病的影像学特征分析。通过这一指南,期望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以提升心肌病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心肌病 无创性影像学技术 多模态影像学 超声心动图 心脏磁共振
原文传递
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灶的临床特征及随访结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松 李钊敏 +6 位作者 孙星星 居维竹 杨刚 郦明芳 顾凯 陈红武 陈明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1期73-78,共6页
目的探究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灶的临床特征及消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首次行射频导管消融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 目的探究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灶的临床特征及消融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首次行射频导管消融的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三维标测系统下成功行环肺静脉隔离(CPVI)及左心房基质标测,如合并低电压同时行基质改良,术中如果发现非肺静脉触发灶,同时进行消融。记录术中发现的非肺静脉触发灶的数量和分布。术后复发的定义为单次消融术后,空白期过后的临床随访中通过心电图记录或动态心电图记录到持续>30 s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ATA)。结果共入选738例患者,其中男385例,年龄(70.0±3.9)岁,年龄范围65~80岁,病程中位数为24个月。根据有无记录到非肺静脉触发灶将患者分为未记录到非肺静脉触发灶组(组Ⅰ,n=679),记录到非肺静脉触发灶组(组Ⅱ,n=59),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肺静脉触发灶在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8%,主要分布在上腔静脉(49.3%,33/67)、界嵴(14.9%,10/67)、卵圆窝(11.9%,8/67)等。组Ⅰ较组Ⅱ患者低电压区比例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7.1%(252/679)对28.8%(17/59),P=0.204]。消融术后随访14.0(12.0,26.2)个月,两组间成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9%(484/646)对71.9%(41/57),P=0.459]。结论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非肺静脉触发灶发生率较低,且主要分布于上腔静脉,CPVI联合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有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老年 环肺静脉隔离术 非肺静脉触发灶
原文传递
左束支起搏夺获的判断标准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耿维 侯小锋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主要包括左束支起搏(LBBP)和左心室间隔部起搏(LVSP),既往研究表明LBBP比LVSP具有更好的电和机械同步性和临床效果,因此鉴别是否夺获左束支对恢复或保持左心室电和机械同步性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总结了左束支夺获... 左束支区域起搏(LBBAP)主要包括左束支起搏(LBBP)和左心室间隔部起搏(LVSP),既往研究表明LBBP比LVSP具有更好的电和机械同步性和临床效果,因此鉴别是否夺获左束支对恢复或保持左心室电和机械同步性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总结了左束支夺获的判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生理性起搏 左束支起搏 左束支电位 判断标准
原文传递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致病机制、治疗策略及临床预后
20
作者 李钊敏 刘浩 +1 位作者 陈红武 陈明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53-356,共4页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BBRV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折返环路包括希氏束远端、左右束支及近心尖部室间隔,约占全部持续性单形室速的6%,首发症状多为先兆晕厥、晕厥或猝死。BBRVT患者窦性心律下体表心电图多...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BBRV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折返环路包括希氏束远端、左右束支及近心尖部室间隔,约占全部持续性单形室速的6%,首发症状多为先兆晕厥、晕厥或猝死。BBRVT患者窦性心律下体表心电图多表现为一侧束支和/或室内传导阻滞,室速发作时多表现为典型左束支传导阻滞形态,好发于结构性心脏病,如扩张型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见于仅存在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障碍而无结构性心脏病的患者。BBRVT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一侧束支消融被公认为一线治疗方案。本综述回顾BBRVT的致病机制,并分析BBRVT患者的临床预后及探讨BBRVT患者的最佳治疗及随访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性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致病机制 治疗策略 临床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