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祎娜 丁宁 +1 位作者 张希龙 王文晶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21-225,共5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病,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医生对OSA及其与CVD的关系认知不足,普遍存在OSA患者被延误治疗甚至漏诊的现象,严重影响此类患者的预后。本文从OSA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常见病,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医生对OSA及其与CVD的关系认知不足,普遍存在OSA患者被延误治疗甚至漏诊的现象,严重影响此类患者的预后。本文从OSA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诊断与评估和治疗等方面来详述OSA与CVD的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心血管疾病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南京市部分三级医院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及诊疗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莉 姚欣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6期678-682,共5页
目的调查南京市部分三级医院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认知及诊疗情况。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10家三级医院,以横断面调查形式向呼吸科及非呼吸科专业医师发放问卷,统计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内容。结果本次调查共发... 目的调查南京市部分三级医院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认知及诊疗情况。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南京市10家三级医院,以横断面调查形式向呼吸科及非呼吸科专业医师发放问卷,统计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内容。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1070份问卷,回收1010份,回收率94.39%,有效问卷950份,有效率94.06%;呼吸科医师有效问卷195份(20.53%),非呼吸科医师有效问卷755份(79.47%),医师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途径包括文献阅读、专家讲座、学术探讨,阻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提升的因素包括缺乏宣传教育、人才短缺、缺少政策扶持及设备支持等;56.84%(540/950)医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依据为肺功能检查;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预以抗感染、激素治疗、戒烟、氧疗、长效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等为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干预以抗感染为主;调查中呼吸科专业医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症状诊断、患病风险因素、急性加重常见病因认知程度高者占比高于非呼吸科医师(P<0.05)。结论南京市部分三级医院呼吸科专业医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及认知能力较高,但包括非呼吸科专业医师认知水平仍有待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三级医院 呼吸内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认知及诊断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管理方法与思考
3
作者 朱然然 吴桢珍 +2 位作者 解卫平 刘扣英 黄茂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8期860-863,共4页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发现聚集性病例开始,迅速地向全国各地蔓延,现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现多种病毒亚型[1-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强传染性,可在人群中迅速暴发[3],我国已将该呼吸道传染病纳入《中华...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发现聚集性病例开始,迅速地向全国各地蔓延,现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发现多种病毒亚型[1-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强传染性,可在人群中迅速暴发[3],我国已将该呼吸道传染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称为2019冠状病毒病[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呼吸道传染病 聚集性病例 乙类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 肺炎 病毒亚型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哮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翁晓芹 张希龙 王文晶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717-722,共6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当其两两或三者合并存在时影响更大,称之为重叠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常见。重叠综合征有独特的疾病特征、高危因素、病理生理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和哮喘)是呼吸科常见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当其两两或三者合并存在时影响更大,称之为重叠综合征,临床上较为常见。重叠综合征有独特的疾病特征、高危因素、病理生理机制、症状、诊断及相应的治疗策略,本文对上述内容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慢性阻塞性肺病 哮喘 重叠综合征
下载PDF
医学生在呼吸科临床实践中的困境及对策--以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为例
5
作者 钱倩 王菲菲 孙文逵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7期81-84,共4页
通过问卷调查医学生在呼吸科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分析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便能有效提高临床实习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医学生在呼吸科临床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医学生在呼吸科临床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心理压力;... 通过问卷调查医学生在呼吸科临床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分析相应的解决方法,以便能有效提高临床实习质量。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医学生在呼吸科临床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医学生在呼吸科临床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心理压力;医患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就业及升学压力;带教老师能力。带教老师及临床医学生都必须适应现代医学教育发展需要,结合临床教学和管理实际问题,调整教学方式,以提高临床实践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呼吸科 临床实践 教学方式
下载PDF
移动式对讲机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6
作者 周婷婷 许丽芬 刘扣英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4期0275-0277,共3页
评价移动式对讲机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护理人员工作期间不使用移动式对讲机,研究组使用移动式对讲机,对比两组相关数据。结果:研究组倦怠程度较低,工作压力较轻(P<0.05);研究组4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评价移动式对讲机在呼吸内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护理人员工作期间不使用移动式对讲机,研究组使用移动式对讲机,对比两组相关数据。结果:研究组倦怠程度较低,工作压力较轻(P<0.05);研究组4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较高,二次呼叫率较低(P<0.05)。结论: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病房管理中使用移动式对讲机,能够营造更为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护患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式对讲机 呼吸内科 病房管理
下载PDF
白日嗜睡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邹春芳 张希龙 +2 位作者 叶亮 徐宸宇 谷伟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2年第2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睡眠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的患者175例,其中重度OSAHS患者96例,轻中度OSAHS患者79例。根据Epwo...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市第一医院呼吸科睡眠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的患者175例,其中重度OSAHS患者96例,轻中度OSAHS患者79例。根据Epworth嗜睡量表(ESS)评分及嗜睡症状将患者分为OSAHS合并白日嗜睡(EDS)和未合并EDS,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价患者的认知障碍。比较合并EDS与未合并EDS的OSAHS患者认知障碍评分,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采用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MoCA和ESS相关因素。结果重度OSAHS合并EDS和不合并EDS患者氧减指数(ODI)、最低脉氧饱和度(LSaO_(2))和脉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S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OSAHS合并EDS和未合并EDS患者ODI和TS9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OSAHS患者较轻中度OSAHS患者视空间执行力、注意力、延迟回忆、抽象能力及定向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OSAHS患者中合并EDS较未合并EDS患者相比MoCA总分降低,其中注意力及延迟记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患者合并EDS较未合并EDS患者MoCA总分降低,其中仅注意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评分和ESS、AHI、ODI、TS90呈负相关,和LSaO_(2)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432、-0.511、-0.539、-0.420、0.458,均P<0.01)。ESS评分和体质量指数、腹围、腰臀比、ODI及TS90%呈正相关,和LSaO_(2)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262、0.299、0.460、0.538、0.498、-0.417,均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oCA评分和ESS评分、ODI独立相关(R^(2)=0.325,P<0.05)。结论OSAHS患者白日嗜睡和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不论重度还是轻中度OSAHS合并EDS较不合并EDS患者MoCA评分较低,且注意力缺陷最为明显。所以应早期识别OSAHS患者认知障碍,及时予以干预如持续气道正压通气,避免认知功能进一步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白日嗜睡 认知障碍
下载PDF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夜间瞬时血压变异性特点及诱发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姗 张希龙 +2 位作者 黄茂 孟自力 徐靖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5期303-30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严重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的血压波动特性,对其诱发因素权重进行比较。方法:纳入147例OSAHS患者,其中轻度46例,中度50例,重度51例。行多导睡眠图... 目的:观察不同严重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的血压波动特性,对其诱发因素权重进行比较。方法:纳入147例OSAHS患者,其中轻度46例,中度50例,重度51例。行多导睡眠图检测时,同步使用脉搏传导时间(pulse transit time,PTT)测量方法行连续的动态血压监测。以呼吸事件发生时收缩压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作为呼吸暂停事件相关血压波动幅度(△BP);以睡眠状态下每小时△BP>10 mmHg(1 mmHg=0.133 kPa)次数作为血压波动频率(血压指数)。从血压波动的幅度以及波动的频次来表述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重度OSAHS患者夜间瞬时血压变异性大于轻﹑中度患者(均P>0.05)。微觉醒及缺氧均可引起呼吸暂停后血压急剧增高,但两者在不同严重程度的OSAHS患者中所占权重不同。在轻度患者中,微觉醒的作用大于缺氧[(8.4±1.7)mmHg比(6.6±2.0)mmHg,P<0.05],在中度患者中,两者作用强度无差异[(8.5±2.1)mmHg比(8.9±2.1)mmHg,P=0.095],而在重度患者中,缺氧却占有主导地位[(12.5±2.6)mmHg比(10.6±2.4)mmHg,P<0.05]。多元回归方程显示,在轻度OSAHS中,微觉醒与血压指数最为相关(r2=0.528,P<0.001);在中度患者中,仅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与血压指数相关(r2=0.478,P<0.001);而在重度患者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与血压指数最为相关(r2=0.589,P<0.001)。结论:OSAHS夜间瞬时血压变异性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微觉醒及缺氧均可以引起呼吸暂停后的血压增高,但两者在不同严重程度的OSAHS中所占的权重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血压变异性 微觉醒 缺氧
原文传递
甲磺酸伏美替尼片致心力衰竭1例分析
9
作者 张维 徐东杰 +3 位作者 金宇 邹颖 张婷 周建成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1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伏美替尼片(简称“伏美替尼”)引起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分析1例肺癌晚期的女性患者接受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伏美替尼)后出现心力衰竭,结合文献讨论其潜在发病机制和治疗... 目的探讨甲磺酸伏美替尼片(简称“伏美替尼”)引起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方法分析1例肺癌晚期的女性患者接受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伏美替尼)后出现心力衰竭,结合文献讨论其潜在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结果患者服用伏美替尼3个月后出现心力衰竭,排除其他因素后,结合同类药物致心力衰竭报告,考虑伏美替尼引起心力衰竭可能。患者经伏美替尼减量和抗心衰治疗后好转。结论伏美替尼治疗可引起心力衰竭,临床应用时注意监测心脏彩超,以尽早识别和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伏美替尼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肺恶性肿瘤 心力衰竭 QT间期延长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持续指脉氧监测在病毒性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氧疗中的指导价值
10
作者 王诗绮 陈幼花 +4 位作者 徐小俊 宋玮 李莉 赵新云 孙培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目的:分析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即指脉氧监测对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氧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共纳入病毒性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101例,持续指脉氧监测组56例,常规指脉氧监测组45例。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动脉... 目的:分析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即指脉氧监测对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氧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共纳入病毒性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101例,持续指脉氧监测组56例,常规指脉氧监测组45例。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动脉血气次数、氧疗过程,以及两组治疗第(7±1)天的氧合指数和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差异。根据入院48 h内是否发生氧疗升级事件,将持续指脉氧监测组分成升级组和未升级组并分析两亚组监测数据。分析SpO_(2)及脉率相关参数与炎症和免疫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升级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氧疗后48 h内再发生氧疗升级事件的SpO_(2)监测数据。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pO_(2)监测参数对诊断早期氧疗升级事件的价值。结果:(1)持续指脉氧监测组的动脉血气次数、氧疗启动升级日和到达最高参数日少于常规指脉氧监测组(P<0.05)。与常规指脉氧监测组相比,持续指脉氧监测组入院第(7±1)天的PaO_(2)/FiO_(2)更高,IL-6和CRP的水平更低(P均<0.05)。(2)持续指脉氧监测组监测参数中最低SpO_(2)(SpO_(2L)),平均SpO_(2)(m SpO_(2)),每日SpO_(2)低于86%、88%、90%、92%、94%的时间百分比(T_(86)、T_(88)、T_(90)、T_(92)、T_(94)),24 h内SpO_(2)的标准偏差在升级组和无升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6、CRP和免疫球蛋白G与SpO_(2)参数相关。(3)持续指脉氧监测组BiPAP日有突发的SpO_(2)失饱和,并伴有脉率上升的现象,这类低氧事件发现与脱机有关,且SpO_(2)失饱和的下降面积(descending area,DA)在升级组和未升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诊断BiPAP呼吸支持下早期氧疗升级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5),提示DA可作为预测氧疗升级事件的指标。结论:持续指脉氧监测参数T92可早期识别进行性加重的低氧事件风险,有助于及时调整氧疗方案。BiPAP日脱机下的SpO_(2)失饱和的DA可作为预测氧疗升级事件的指标。持续指脉氧监测有助于指导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氧疗方案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低氧血症 脉搏血氧仪 氧疗 指脉氧饱和度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肺量计构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过度充气预测模型
11
作者 王诗绮 陈幼花 +1 位作者 徐小俊 孙培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43,559,共10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症状、运动能力与肺过度充气的关系,建立基于肺量计测定参数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招募COPD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的对照组进行6 min步...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症状、运动能力与肺过度充气的关系,建立基于肺量计测定参数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招募COPD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的对照组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再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倡议》指南将COPD组分为过度充气组(39例)和非过度充气组(62例)。分析3组临床资料、6MWT和肺功能等资料。使用Boruta法联合LASSO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过度充气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果。结果:与非过度充气组相比,COPD伴过度充气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更短,6MWD占预计值百分比(6MWD%pred)更小,平均值为(86.74±12.54)%,并伴随更明显的步行脉氧下降和更重的运动后腿部疲劳症状;且过度充气组中改良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ore,mMRC)≥2和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10的患者比例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β=-2.636,OR=0.072,95%CI:0.022~0.232)、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of predicted,MMEF%pred)(β=-0.147,OR=0.863,95%CI:0.790~0.944)是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独立预测因素。过度充气组VC和MMEF%pred的平均值分别为(2.51±0.60)L和(23.05±6.48)%。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7(95%CI:0.836~0.957,P<0.01),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3。结论:基于肺量计参数VC与MMEF%pred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当COPD患者肺量计检测结果显示存在通气功能障碍,其参数VC和MMEF%pred下降预示其合并过度充气的风险增大。这类患者往往运动耐力下降,症状多,提示需要临床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过度充气 6 min步行试验 肺功能
原文传递
具身情绪视角下肺癌患者癌痛程度在自我感受负担与生命质量间的中介作用及关怀建议
12
作者 李莉 伏加慧 +1 位作者 薛翔 万赟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5期656-660,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具身情绪视角下癌痛控制程度在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2023年6月-12月住院的276例诊断为肺癌的患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生活质量评价量表-36(SF-36)对患者进行调...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具身情绪视角下癌痛控制程度在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方法对2023年6月-12月住院的276例诊断为肺癌的患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生活质量评价量表-36(SF-36)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肺癌患者癌痛控制程度在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作用。结果276例肺癌患者癌痛程度得分(3.20±2.02)分,自我感受负担得分(31.51±4.86)分,生活质量得分为(75.98±8.51)分。生活质量与癌痛程度及自我感觉负担呈负相关,自我感觉负担与癌痛程度呈正相关。中介效应模型显示,癌痛程度在自我感受负担与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效应值为-0.57,占总效应的54.81%。结论肺癌患者自我感觉负担水平有待降低,中重度的自我感觉负担会影响患者表达疼痛的意愿,从而导致癌痛控制程度不佳,生活质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患者具身情绪 自我感受负担 癌痛 生命质量 中介作用
下载PDF
ICU气管插管患者拔管后序贯应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观察
13
作者 陈茜茜 周立杰 +1 位作者 马宝静 张玉萍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比较ICU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后分别序贯无创正压通气(NPPV)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3月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2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HFNC组和NPPV组各64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比较ICU患者机械通气撤机后分别序贯无创正压通气(NPPV)与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2022年1月~2024年3月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128例,随机数表法分为HFNC组和NPPV组各64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12和24 h的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呼吸频率(RR)、心率(HR)、pH值、平均动脉压(MAP)。比较两组患者再插管率、院内死亡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舒适度评分。结果拔管时,两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RR、HR、MAP、PaCO_(2)、OI、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h后,NPPV组OI(223.8±26.3)mmHg高于同时点HFNC组(207.25±28.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3,P=0.001)。治疗12 h后,HFNC组RR(21.1±1.9)次∕min低于同时点NPPV组(22.3±3.2)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4,P=0.011)。其余时点两组RR、HR、MAP、PaCO_(2)、OI、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NC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0.93%低于NPPV组3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4,P=0.007);舒适度评分(2.78±0.94)分优于NPPV组(5.64±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52,P=0.000)。两组患者院内再插管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拔管后序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效果与无创正压通气相似,但HFNC具有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重症监护 拔管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肠道动力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14
作者 曹寅慧 殷稚飞 +3 位作者 朱叶 陈子 吴迪 许光旭 《实用老年医学》 2025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COPD病人的肠道动力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45例COPD病人,并向社会招募45例健康受试者,使用胃肠动力仪对2组受试者的肠道动力进行检测,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 目的探讨COPD病人的肠道动力学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纳入45例COPD病人,并向社会招募45例健康受试者,使用胃肠动力仪对2组受试者的肠道动力进行检测,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对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结果COPD组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活动的幅值、降结肠蠕动的频率都高于健康组(P<0.05或P<0.01);健康组SF-36中的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情感职能(RE)、精力(VT)、社会功能(SF)评分均显著高于COPD组(P<0.01);COPD病人肠道动力与SF-36中的PF、RE、SF、RP、VT等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COPD病人肠道动力学较健康组亢进;肠道动力学的紊乱对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肠道动力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三水平和双水平正压通气对合并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7
15
作者 苏梅 曹娟 +1 位作者 魏建军 张希龙 《内科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4期230-234,共5页
目的:比较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 OHS)合并中或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使用自动三水平正压通气(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PAP)和传统的双水平PAP (b... 目的:比较肥胖低通气综合征(obesity hypoventilation syndrome, OHS)合并中或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使用自动三水平正压通气(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PAP)和传统的双水平PAP (bi-level PAP, BiPAP)治疗时的临床疗效有何异同。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23例OHS合并中或重度OSAHS接受整晚8 h 3种不同模式PAP治疗的患者入组。第一晚采用单变量模式,以后的两晚不采用任何PAP作为每个模式之间的洗脱期。通过呼气末CO2(end tidal CO2, ETCO2)水平滴定确定吸气相PAP(inspiratory PAP, IPAP),且在模式1、2及3中保持一致。模式1为BiPAP通气模式,其呼气相PAP (expiratory PAP,EPAP)为使鼾声消退的最低EPAP水平。模式2仍为BiPAP通气模式,其EPAP固定设置比模式1高3 cmH2O(1 cmH2O=0.098 kPa)。模式3为自动三水平PAP模式,其IPAP和初期的EPAP设置与模式1相同,但是呼气末期EPAP(end EPAP, EEPAP)根据上气道通畅情况自动调节升压。并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最低脉搏氧饱和度(minimal pulse oxyhemoglobin saturation, miniSpO2)、睡眠时的觉醒指数和睡眠效率、3种PAP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日间Epword嗜睡评分(Epword sleepiness score, ESS)。结果:与通气治疗前参数相比,所有3种可变的通气模式均可使夜间AHI明显降低,且miniSpO2和睡眠效率明显增高(均P<0.01)。3种可变模式比较显示,模式3治疗的觉醒指数和日间ESS评分最低,而睡眠效率最高。与模式1相比较,模式2显示夜间AHI显著降低,夜间miniSpO2和晨PaCO2升高(均P<0.05),而模式3除显示AHI下降和miniSpO2升高外(均P<0.05),PAP治疗结束后PaCO2较模式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式2比较,模式3的PaCO2显著降低(P<0.05),但AHI与miniSpO2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与Bi PAP通气模式相比,自动三水平PAP通气模式能更有效地纠正高碳酸血症,降低夜间AHI,提高睡眠质量,降低日间ESS评分。因此,对于同时伴有中度或重度OSAS的OHS患者无创通气治疗中,自动三水平PAP通气模式比传统的BiPAP通气模式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三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与心房纤颤、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朱祎娜 张希龙 +3 位作者 陈仁杰 冯旰珠 翁晓芹 王文晶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789-794,共6页
国际睡眠疾病分类第三版(ICSD-3)是诊断睡眠疾病的重要参考指南,将睡眠相关呼吸障碍(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SRBD)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 国际睡眠疾病分类第三版(ICSD-3)是诊断睡眠疾病的重要参考指南,将睡眠相关呼吸障碍(sleep-related breathing disorders,SRBD)分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entral sleep apnea,CSA)、睡眠相关低通气和睡眠相关低氧血症。由于CSA的发病率明显低于OSA,只占所有SRBD的10%以下,因而受到的关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心房纤颤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 低氧血症 睡眠疾病 呼吸障碍 低通气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诊断教育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小慧 钱倩 +5 位作者 陈丽灵 马元 孙文逵 陈红 Bambang Gunawan Oetomo Jash Divyeshbhai Jagani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第47期41-43,共3页
为探讨留学生的医学诊断学教育问题,该研究对南京医科大学100名在校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发现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英语培训,增加实践课时和学生动手机会等是改善学生诊断学习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本科留学生 诊断教育 评价 探讨
下载PDF
补充维生素D是重症哮喘潜在的辅助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蕾 程雷 周林福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1年第3期171-174,共4页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显著的临床特征。哮喘发生发展涉及遗传(基因)、环境、免疫交互作用。近年来,全球哮喘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重... 支气管哮喘(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炎症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气道重塑为显著的临床特征。哮喘发生发展涉及遗传(基因)、环境、免疫交互作用。近年来,全球哮喘发病率呈增高趋势[1]。重症哮喘虽然仅占哮喘患者的5%~10%,但其急诊就医率和住院率分别为轻、中度哮喘的15倍和20倍,是导致哮喘治疗费用和死亡骤增的重要原因。目前常用的控制哮喘症状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并不能显著逆转或减少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 急诊就医 哮喘治疗 哮喘发病率 哮喘症状 气道炎症 炎症细胞
下载PDF
医学新生初期临床实践的教学设置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宁 朱思平 林蔚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第23期45-48,共4页
医学新生初期临床实践的目的,是让新生初步了解医院科室设置、主要诊疗病种、医疗环境、医患沟通技巧等。以“教师介绍—学生观摩—师生互动—角色体验”的模式进行教学。研究对比了参加初期临床实践学习(实践组)与不参加初期临床实践学... 医学新生初期临床实践的目的,是让新生初步了解医院科室设置、主要诊疗病种、医疗环境、医患沟通技巧等。以“教师介绍—学生观摩—师生互动—角色体验”的模式进行教学。研究对比了参加初期临床实践学习(实践组)与不参加初期临床实践学习(对照组)的两组学生对初期临床实践的认知与收获。研究显示:实践组学生广泛认同初期临床实践的必要性;显著提高了对相关科室疾病及诊疗的认识。初期临床实践有利于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职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临床实践 医学新生 角色体验
下载PDF
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早期肺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8
20
作者 杭燕萍 赵明明 张希龙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5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6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3例。对照组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 目的探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呼吸科收治的86例AECOP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3例。对照组进行缩唇腹式呼吸训练,观察组采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训练。比较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预计值]、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与血氧分压(PaO_2)]、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COPD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训练前后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血气分析、6MWD及CA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1)。训练后,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PaO_2[(63.98±2.61)vs(62.12±1.69)mmHg]、PaCO_2[(47.47±3.17)vs(48.88±3.00)mmHg]、6MWD[(229.67±46.38)vs(222.23±46.31)m]、CAT[(19.53±4.44)vs(20.19±4.48)score]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对老年AECOPD患者进行早期肺康复训练,能及时恢复呼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期 肺康复 生活质量 三球式呼吸训练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