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影像组学的放射治疗计划特征预测调强放疗计划复杂度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李华玲 李彩虹 +2 位作者 王沛沛 李金凯 孙新臣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1期12-17,共6页
目的:探讨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提取放疗计划特征预测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复杂度的可行性,为IMRT计划复杂度综合评价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进行治疗的3203例盆腔肿瘤、腹部肿... 目的:探讨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提取放疗计划特征预测调强放射治疗(IMRT)计划复杂度的可行性,为IMRT计划复杂度综合评价提供新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进行治疗的3203例盆腔肿瘤、腹部肿瘤及头颈部肿瘤患者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Monaco系统进行计划设计,分别采用Precise和Axesse加速器进行治疗。利用Python软件计算10个放疗计划复杂度评价指标,通过格式转换借助影像组学Pyradiomics工具提取放疗计划文件中的放疗计划特征。通过机器学习的数据清洗、过滤法和嵌入法选择放疗计划特征,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分别对10个常用的计划复杂度评价指标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采用拟合优度(R2)值评价模型预测性能,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方法检测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放疗中Precise加速器与Axesse加速器在平均叶片对面积(LA)、射束形状与标准圆的偏差(PI)、子野形状和面积的变异度(MCS)和叶片运动范围平均值(L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94、-63.678、72.582、-48.858,P<0.01)。借助Pyradiomics工具共提取到计划组学特征107个,采用过滤法筛选后剩余38个,嵌入法筛选后复杂度指标特征数为4~11个。MU加权平均射野面积(MFA)、LA、叶片对间距平均值(LGA)等在验证集中的拟合优度较好(R2>0.970);叶片间距小于某阈值20 mm比例(SAS20)在验证集中的拟合优度较差(R2=0.917)。五折交叉验证结果显示所有复杂度评价指标的预测准确率均值>90%。结论:基于影像组学方法提取到的放疗计划特征可以准确预测调强放疗计划的复杂度,有望在提高患者放疗计划个体化质量保证效率、筛选更高质量的放疗计划方面发挥更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特征 计划复杂度 机器学习 质量保证 Python软件
下载PDF
SMART原则在放疗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霁 唐媛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年第17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SMART原则在放疗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期间入科实习的88名护理实习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电脑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 目的:探讨SMART原则在放疗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期间入科实习的88名护理实习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电脑随机选取的方式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SMART原则进行带教,并对两组实习生在实习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将学生对带教方法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护理实习生总通过考核为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64%,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对实习教学总满意度为95.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8.64%,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SMART原则带教具有目标清晰、可量化、切实可行等优点,并有效提高了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增强了护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了护理综合能力,该教学方法值得临床教学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RT原则 放疗护理 实习生 临床带教
下载PDF
食管癌放疗和同步放化疗期间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于佳妮 唐媛媛 +3 位作者 曾珊 裴忠玲 葛小林 徐露 《东南国防医药》 2019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放疗和同步放化疗期间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就诊当日、放疗或同步放化疗首日、放疗或同步放化疗15次及25次...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放疗和同步放化疗期间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状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疗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于就诊当日、放疗或同步放化疗首日、放疗或同步放化疗15次及25次时运用患者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G-SGA)进行营养状态评价,检测临床营养指标,记录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食管癌患者就诊当日的PG-SGA评分低于放疗或同步放化疗15次、25次;且就诊当日的BMI、TLC、ALB、PA、TP高于放疗或同步放化疗15次、2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或同步放化疗期间PG-SGA得分≥9分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0~1分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癌放疗和同步放化疗期间患者的营养不良程度逐步加重,PG-SGA评分≥9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疗 同步放化疗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状况
下载PDF
食管癌放疗敏感性与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祝鸿程 葛小林 +7 位作者 杨跃骅 陈晓晨 张皓 杨艳 杨曦 秦嗪 陈佳艳 孙新臣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放射治疗是目前食管癌主要的、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手段,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局部控制失败仍然是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因此,提高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是治疗的关键。放射增敏剂可有效提高肿瘤细胞的放... 放射治疗是目前食管癌主要的、有效的、安全的治疗手段,是食管癌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局部控制失败仍然是治疗失败的首要原因。因此,提高食管癌细胞放射敏感性是治疗的关键。放射增敏剂可有效提高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一直是放射肿瘤治疗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使用放射增敏剂是改善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够耐受同期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这一现状,提高放疗效果。本文从凋亡、乏氧、血管生成三个角度介绍食管癌放疗增敏的转化医学及临床研究,力求为食管癌综合治疗提供新思路。针对不同靶点通过不同药物增加其敏感性是未来食管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放疗敏感性 个体化治疗 放射治疗
下载PDF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宫颈癌患者CT模拟定位及调强放疗中的精准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霁 唐媛媛 +5 位作者 华羽晨 戴薇 李金凯 邢华英 黄晓萍 张驰 《东南国防医药》 2022年第1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宫颈癌患者CT模拟定位及调强放疗(IM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IMRT的宫颈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 目的探讨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宫颈癌患者CT模拟定位及调强放疗(IMR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IMRT的宫颈癌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在CT模拟定位前和调强放疗前采用传统方法饮水,患者自我主观感受膀胱充盈程度,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饮水量精准护理干预,采用便携式膀胱扫描仪测量膀胱容量。比较2组患者膀胱充盈稳定性,下消化道急性放射性状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的膀胱充盈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消化道急性放射性肠炎分级(Ⅰ级20例、Ⅱ级12例、Ⅲ级7例、Ⅳ级2例),对照组分别为(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10例、Ⅳ级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出院满意度(90.47%、80.95%)均高于对照组(61.90%、5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协同护理模式下,使用便携式膀胱扫描仪在精准CT模拟定位及调强放疗时以获得膀胱充盈的变化,进一步提高宫颈癌放疗患者CT模拟定位及调强放疗时膀胱管控的精准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 宫颈癌 调强放疗
下载PDF
基于图像配准分析的锥形束CT在肺癌患者精确放疗中的摆位误差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西志 李军 +4 位作者 张先稳 桂龙刚 侯笑笑 孙新臣 李金凯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利用VARIAN Clinac-IX加速器锥形束CT(CBCT)功能,研究刚性图像配准算法和形变图像配准算法两者哪种更适合于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并对10例肺癌患者进行摆位精确度验证,分析其摆位误差并探讨靶区的外放边界。方法随机选取图像引导放... 目的利用VARIAN Clinac-IX加速器锥形束CT(CBCT)功能,研究刚性图像配准算法和形变图像配准算法两者哪种更适合于与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并对10例肺癌患者进行摆位精确度验证,分析其摆位误差并探讨靶区的外放边界。方法随机选取图像引导放疗(IGRT)的10例肺癌患者,分别采用刚性图像配准算法和形变图像配准算法2种算法配准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并根据轮廓指标进行评估,选用最优的图像配准方案,并统计每例患者每天在左右(X)、头脚(Y)、垂直(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分析摆位误差结果并根据公式计算出肺癌靶区的临床外放边界。结果通过刚性图像配准与形变图像配准比较,形变图像配准能更好获得不同模态或相同模态不同时期的图像中器官形态、位置的变化。患者在X、Y、Z轴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 04±0. 16) cm、(0. 09±0. 32) cm、(-0. 02±0. 13) cm,患者在X、Y、Z形成的u、υ、w旋转误差分别为(0. 41±0. 64)°、(-0. 20±0. 57)°、(0. 06±0. 62)°。计算得出肺癌靶区的临床外放边界在X、Y、Z等3个方向上分别是0. 78 cm、1. 12 cm、0. 68 cm。结论胸部肿瘤放疗的摆位误差在头脚方向最为明显,利用CBCT并采用形变图像配准算法可以测量肺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在线校正,减少摆位误差,根据误差值,估算出合理的靶区外放值,从而更好治疗靶区和保护危及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外扩边界
下载PDF
VARIAN Eclipse治疗计划中PBC和AAA算法在直肠癌调强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褚俊峰 李军 +5 位作者 桂龙刚 张西志 张先稳 陈永东 孙新臣 李金凯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8年第4期311-315,共5页
目的比较VARIAN Eclipse计划系统中笔形束卷积(PBC)和各向异性(AAA)算法在直肠癌调强放疗(IMAT)中的剂量学差异,并进行剂量验证。方法随机选取20例直肠癌放疗患者,并在VARIAN Eclipse系统中分别采用PBC算法和AAA算法设计IMRT治疗计划,... 目的比较VARIAN Eclipse计划系统中笔形束卷积(PBC)和各向异性(AAA)算法在直肠癌调强放疗(IMAT)中的剂量学差异,并进行剂量验证。方法随机选取20例直肠癌放疗患者,并在VARIAN Eclipse系统中分别采用PBC算法和AAA算法设计IMRT治疗计划,并利用PTW 729二维剂量验证系统成相应的验证计划,比较靶区及危及器官(OARs)的剂量学参数差异。结果 2种算法模型下,都能满足临床要求,但两者对靶区和OARs的差异影响是比较明显的。对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而言,AAA算法模型下的D2%、D5%、D50%、D95%、D98%、Dmean较PBC算法模型更高(P均<0. 05),且CTV的剂量适形度指数和PTV的剂量均匀性指数更好(P均<0. 05);从保护OARs的角度而言,PBC算法模型条件下的小肠Dmax、脊髓Dmax和膀胱D50%较AAA算法模型更低(P均<0. 05);剂量验证中,对整个计划而言,2种算法模型下的γ通过率均能达到95%,都能达满足临床要求(P> 0. 05)。结论对于基于Eclipse系统的直肠癌IMRT计划而言,AAA算法整体上能获得更好的靶区剂量分布,更有利于肿瘤的治疗,但PBC算法却更能保护OARs,降低放疗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调强放疗 AAA算法 PBC算法 剂量学参数
下载PDF
肺癌脑转移全脑照射中不同调强放疗计划对保护海马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褚俊峰 张西志 +5 位作者 张先稳 陈小军 陈永东 孙新臣 李金凯 李军 《临床医学工程》 2018年第11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RapidArc)与固定野逆向动态调强(IMRT)在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全脑照射中对海马保护的剂量学研究。方法针对我院6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分别设计两种放疗计划, IMRT和RapidArc双弧旋转容积调强。在保证计划均满足临床... 目的比较旋转容积调强(RapidArc)与固定野逆向动态调强(IMRT)在肺癌脑转移瘤患者的全脑照射中对海马保护的剂量学研究。方法针对我院6例肺癌脑转移瘤患者分别设计两种放疗计划, IMRT和RapidArc双弧旋转容积调强。在保证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前提下分别比较两种治疗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及适形度和均匀性指数、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机器跳数以及治疗时间,探讨其剂量学差异。结果两种治疗计划均可以满足临床治疗要求, RapidArc计划的靶区适形度、均匀性均优于IMRT调强放疗计划。RapidArc计划的海马、双侧眼球最大剂量Dmax均低于IMRT (P <0.05),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结果总体优于IMRT。与IMRT相比, RapidArc计划的平均机器跳数减少67%; RapidArc计划的平均出束时间为150 s,明显短于IMRT计划的573 s。结论 RapidArc旋转容积调强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优于IMRT计划,能够更好地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同时可显著降低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全脑照射 调强放疗 旋转容积调强 海马 剂量学
下载PDF
食管鳞癌患者根治性放疗预后列线图模型的构建—泛京津冀多中心回顾分析(3JECROG R-03A) 被引量:1
9
作者 林宇 王鑫 +26 位作者 王澜 章文成 赵一电 葛小林 沈文斌 王平 庞青松 王晓敏 孙新臣 张开贤 胡苗苗 李苓 郝崇礼 乔学英 李高峰 徐勇刚 刘妙玲 郄帅 王雅棣 韩春 祝淑钗 路娜 许元基 李伟光 张怡萍 陈俊强 肖泽芬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95-600,共6页
目的:构建列线图(nomogram)模型以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国内10家放疗中心(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3JECROG)收治的2680例根治性放疗食管鳞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 目的:构建列线图(nomogram)模型以预测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国内10家放疗中心(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3JECROG)收治的2680例根治性放疗食管鳞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根据训练组的预后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并进行训练组内部和验证组外部验证。分别以nomogram模型与AJCC/UICC分期评估两组患者预后及临床获益。结果: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37.7%、31.0%。多因素分析肿瘤部位、TNM分期、原发肿瘤体积和是否同步化疗是影响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nomogram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AUC值均高于AJCC/UICC分期(均P<0.001)。基于nomogram模型分为低、中、高风险亚组与AJCC/UICC分期比较,nomogram模型的生存曲线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且1、3、5年的总生存临床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下面积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构建的nomogram模型较AJCC/UICC分期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及指导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根治性放疗 预后模型 危险分层
下载PDF
金纳米放疗增敏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童金龙 郑勤 孙新臣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8-142,共5页
目的:总结国内外金纳米放疗增敏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 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金纳米;辐射/放疗"为关键词,检索1985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有关文献。纳入标准:(1)金纳米放疗增敏的机制及剂量学研究;(2)金纳米放... 目的:总结国内外金纳米放疗增敏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 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金纳米;辐射/放疗"为关键词,检索1985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有关文献。纳入标准:(1)金纳米放疗增敏的机制及剂量学研究;(2)金纳米放疗增敏的体外细胞研究及体内动物研究。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选择具有代表性38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低能光子与金纳米作用,增加光电效应发生几率,产生的低能电子在金纳米表面能量沉淀,剂量学研究显示金纳米表面剂量呈同心圆状分布;体外实验显示金纳米对肿瘤细胞有放疗增敏效应,但与光子能量、金纳米尺径、浓度有关,部分研究显示增敏具有细胞选择性;动物实验也显示金纳米具有体内增敏效应,部分研究可延长生存。结论:剂量学及体内外实验研究显示金纳米具有增加能量吸收、放疗增敏效应,但还须进一步深入研究才可实现临床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 放疗增敏 肿瘤 综述
下载PDF
共面与非共面的VMAT在肺癌放疗中的剂量学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晓伟 史玉静 +3 位作者 李金凯 成红艳 孙新臣 顾宵寰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11期1246-1251,共6页
目的:探讨共面与非共面的容积调强(VMAT)技术在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4例单一病灶的肺癌患者,其中7例为中央型肺癌、7例为周围型肺癌,分别制定共面的VMAT计划以及非共面的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适形... 目的:探讨共面与非共面的容积调强(VMAT)技术在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择14例单一病灶的肺癌患者,其中7例为中央型肺癌、7例为周围型肺癌,分别制定共面的VMAT计划以及非共面的VMA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和梯度指数(GI);危及器官比较:双肺V_1、V_(2.5)、V_5、V_(20)、D_(mean),健侧肺V_1和V_5,心脏D_(mean),食管D_(mean),脊髓D_(max),胸壁V_(30)及D_(mean)。结果:对于靶区GI、胸壁V_(30)和双肺V_(20),非共面的VMAT计划均要好于共面的VMAT计划。在中央型肺癌中,差异更加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及健侧肺的V_1中,非共面的VMAT计划高于共面的VMAT计划(P<0.05)。对于心脏D_(mean),非共面VMAT计划高于共面的计划,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共面VMAT计划的机器跳数高于共面的VMAT计划(P<0.05)。结论:非共面的VMAT计划较共面的VAMT计划剂量梯度更陡,对于保护胸壁和肺更有优势,在中央型肺癌中更加明显。本研究结果为肺癌的计划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非共面 容积调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耳穴贴压技术联合康复新液改良式喷雾给药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华羽晨 唐媛媛 +4 位作者 黄晓萍 王霁 曹远东 高岑 周树 《东南国防医药》 2022年第5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技术联合康复新液改良式喷雾给药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2021年10月为之间截点,将2021年1-9月在我院放疗科行鼻咽癌放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护...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技术联合康复新液改良式喷雾给药在鼻咽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方法以2021年10月为之间截点,将2021年1-9月在我院放疗科行鼻咽癌放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10月-2022年3月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疗护理方法,观察组实施耳穴贴压技术联合康复新液喷雾给药方案。在放疗开始前、放疗GTV累积剂量30 Gy、放疗GTV累积剂量60 Gy以及放疗完成时,评估患者WHO口腔黏膜炎程度、张口困难程度、RTOG口干分级、以及出院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但均未发生Ⅳ级口腔黏膜炎,观察组患者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损伤程度主要集中在Ⅰ~Ⅱ级,而对照组主要集中在Ⅱ~Ⅲ级,观察组患者放疗完成时的口腔黏膜炎损伤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张口困难的发生情况也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逐渐升高,观察组患者放疗GTV累积剂量30 Gy以及放疗完成时的张口困难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2组患者放疗完成时口干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技术联合康复新液改良式喷雾给药不仅可改善患者使用康复新液的用药舒适程度,还能可缓解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以及张口困难等临床症状,降低患者放疗完成时的口干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耳穴贴压 改良式喷雾给药
下载PDF
PEI介导的E1A基因对结肠癌细胞放疗增敏效应的研究
13
作者 吴银霞 刘东方 +3 位作者 刘永彪 徐冬梅 姚思德 盛康龙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以自行合成的聚乙烯亚胺纳米凝胶(Polyethylenimine,PEI)为载体转染E1A基因,观察E1A基因对结肠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电离辐射的增敏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经PEI介导将真核细胞高效表达E1A基因的重组质粒psv-E1A导入人结... 以自行合成的聚乙烯亚胺纳米凝胶(Polyethylenimine,PEI)为载体转染E1A基因,观察E1A基因对结肠癌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和对电离辐射的增敏效应,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经PEI介导将真核细胞高效表达E1A基因的重组质粒psv-E1A导入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RT-PCR证实其转染,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通过测绘生长曲线,观察E1A基因对该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SW480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变化。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电离辐射对SW480转染E1A基因前后的效应。用Western-blot方法测定结肠癌细胞SW480转染质粒psv-E1A前后HER-2蛋白表达量的变化。(1)G418筛选出阳性克隆细胞。(2)RT-PCR结果显示PEI能转染质粒psv-E1A并有稳定的表达。(3)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与SW480细胞相比,SW480-E1A细胞S期呈下降趋势(p<0.001);G2/M期增加显著(p<0.001);G1期细胞无明显变化(p>0.05)。(4)MTT法测量SW480细胞及SW480-E1A细胞不同时间的吸光度值,可见转染E1A基因细胞群体生长缓慢。(5)转染E1A基因后,SW480-E1A细胞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显著提高(p<0.001)。(6)E1A基因明显降低结肠癌细胞中HER-2蛋白的表达量。PEI能转染质粒psv-E1A,E1A基因能够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并明显提高其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1A基因 基因转染 结肠癌细胞 聚乙烯亚胺 放疗
下载PDF
老年食管鳞癌患者单纯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15
14
作者 周彬 傅辰春 +1 位作者 孙新臣 孙向东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1-166,共6页
目的比较老年食管鳞癌患者(年龄≥65岁)单纯放疗(RT)和同步放化疗(CC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首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22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RT组81例和CCRT组41例(替吉奥单药23例、奈... 目的比较老年食管鳞癌患者(年龄≥65岁)单纯放疗(RT)和同步放化疗(CCR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首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122例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为RT组81例和CCRT组41例(替吉奥单药23例、奈达铂单药2例、雷替曲塞联合奈达铂7例和多西他赛联合奈达铂5例),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1.1版评价近期疗效,药物毒性反应标准NCI-CTC 4.0版评价药物毒副反应,急性放射反应评分标准(RTOG/EORTC)评价放疗毒副反应,根据随访数据进行预后分析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RT组的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4.0%和98.8%,与CCRT组92.7%和10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6.1个月和23.8个月,与CCRT组19.7个月和27.1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PFS的因素包括ECOG评分、T分期和放疗剂量,影响OS的因素包括ECOG评分、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和放疗剂量,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和放疗剂量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而ECOG评分和N分期是影响OS的独立预后因素。最常见急性不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和骨髓抑制(多为1~2级),RT组未发生3~4级不良反应,CCRT组3~4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和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升高至7.3%(3/41)、9.6%(4/41)和7.3%(3/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食管鳞癌行根治性放疗,放疗剂量提高至60~65 Gy,患者耐受性良好,可延长生存并提高生活质量。是否同步放化疗应综合评估后慎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放疗 化疗 老年
下载PDF
宫颈癌放疗患者自我调节疲乏与应对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程敏琼 秦嗪 +2 位作者 陈慧 陈玉梅 仝宇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3-66,71,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自我调节疲乏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宫颈癌放疗住院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自我调节疲乏与应对方式现状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放疗患者自我调节疲乏总分为(5...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疗患者自我调节疲乏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及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宫颈癌放疗住院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的自我调节疲乏与应对方式现状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放疗患者自我调节疲乏总分为(54.59±15.09)分,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依次是情绪控制(19.91±6.95)分、认知控制(17.72±5.45)分、行为控制(16.97±5.73)分;宫颈癌放疗患者的应对方式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乐观(23.02±3.87)分、面对(19.14±4.59)分、自我依赖(14.49±3.48)分、逃避(13.73±4.90)分、姑息(10.09±3.55)分、支持(9.21±3.23)分、宿命(6.84±2.66)分、情感宣泄(3.04±2.82)分;模型中“自我依赖”对自我调节疲乏影响程度更大。结论宫颈癌放疗患者的自我调节疲乏程度较重,但应对压力的方式较为积极,医务人员需给予科学评估和积极引导,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放疗 自我调节 应对方式 情感宣泄
下载PDF
集束护理对宫颈癌放疗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霁 裴忠玲 +2 位作者 邢华英 唐媛媛 华羽晨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06-108,116,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护理在宫颈癌术后放疗膀胱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94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1—8月收治的70例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护理,比较2组患者尿潴... 目的探讨集束护理在宫颈癌术后放疗膀胱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8月收治的94例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选取2016年1—8月收治的70例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护理,比较2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一次拔除导尿管成功率,出院前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盆底肌肌力情况,放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尿潴留的发生率为4.3%低于对照组的14.3%(P<0.05)。观察组一次拔除导尿管成功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85.7%(P<0.05),观察组膀胱恢复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83.4%(P<0.05),观察组盆底肌肌力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QOL)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QO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集束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宫颈癌术后放疗尿潴留的发生,促进对患者的膀胱功能的恢复,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护理 宫颈癌 尿潴留 膀胱功能 盆底肌 肌力
下载PDF
容积调强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金凯 曹远东 +2 位作者 李彩虹 王沛沛 孙新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21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容积调强技术应用到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优势。方法随机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利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设计3类治疗计划,分别为3DCRT计划,IMRT计划和ARC+CRT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f,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剂... 目的研究容积调强技术应用到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优势。方法随机选取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利用Monaco治疗计划系统设计3类治疗计划,分别为3DCRT计划,IMRT计划和ARC+CRT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5f,比较靶区和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计划执行效率,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靶区剂量方面,V105%、V110%和Dmean均是ARC+CRT最小,IMRT次之,3DCRT最大(P<0.05)。靶区适形指数和均匀性指数方面,ARC+CRT计划最好,分别为(0.803±0.043)和(1.049±0.011)。危及器官剂量,三种方式左肺低剂量V5差异显著,3DCRT最低(P<0.05),V30、V20的差异不明显(P>0.05);ARC+CRT计划心脏的Dmax最小(P<0.05);IMRT和ARC+CRT两种方式在右肺、右侧乳腺的V5和脊髓的Dmax方面有所增加(P<0.05)。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ARC+CRT计划能改善靶区剂量分布,减少心脏受照剂量和体积,提高计划执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容积调强 剂量分布 调强
下载PDF
全脑全脊髓放疗过程中射野重叠区对计划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鞠孟阳 史玉静 +1 位作者 田甜 孙新臣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设置全脑全脊髓放疗计划设计过程中不同重叠区大小及摆位误差,试图找出重叠区大小对计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进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病例共8例。设置重叠区长度为1、2、4、6、8、10 cm等6个类别,分别进行计划设计,比较计划质量... 目的:设置全脑全脊髓放疗计划设计过程中不同重叠区大小及摆位误差,试图找出重叠区大小对计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进行全脑全脊髓放疗的病例共8例。设置重叠区长度为1、2、4、6、8、10 cm等6个类别,分别进行计划设计,比较计划质量及执行情况。在以上6类的基础上模拟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后再进行计划优化,比较计划重叠区长度及摆位误差对计划的影响。结果:8例患者共制定272个治疗计划。对这272个计划进行分析:计划重叠区长度在1、2、4、6、8、10 cm时计划均能满足处方要求。但是重叠区为1 cm时,处方剂量分布在(95.2±1.0)%,低于其他几个类别(P=0.000)。重叠区长度由2 cm增加到10 cm时CI值逐渐增大,而HI指数逐渐减小(P=0.03)。同时,摆位误差≥±0.5 cm时,重叠区剂量明显分布不均。结论:在全脑全脊髓放疗中,射野重叠省去了治疗过程中射野的移动,降低了治疗过程中的随机系统误差。但是重叠区长度存在适宜区间,就研究设置的6类来分析,重叠区区间∈[4,10]时,计划均能较好地满足计划需求。同时,摆位误差控制在0.5 cm以下时,对计划几乎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全脊髓放疗 射野重叠区 摆位误差 适形指数 均匀指数
下载PDF
肺部肿瘤在放疗分次间随呼吸模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史玉静 李金凯 +2 位作者 鞠孟阳 郑海伦 孙新臣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8年第5期509-513,共5页
目的:基于四维(4D)CBCT探讨肺部肿瘤在放疗中呼吸运动模式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5例患者的4DCT及125次CBCT图像,通过双匹配(Clipbox和Mask)功能匹配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取CBCT图像中的每次图像上吸气与呼气所占时间权重的比值变化... 目的:基于四维(4D)CBCT探讨肺部肿瘤在放疗中呼吸运动模式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5例患者的4DCT及125次CBCT图像,通过双匹配(Clipbox和Mask)功能匹配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取CBCT图像中的每次图像上吸气与呼气所占时间权重的比值变化表示呼吸模式的变化,取Mask配准时的极值之差表示呼吸运动范围的变化。结果:随着治疗分次进展,吸气呼气时相所占时间权重比均值为1.10±0.12,且变化与治疗分次及不同患者之间存在相关(F=3.890,P=0.000),吸气相与呼气相所占的时间权重:吸气相为(52±3)%,呼气相为(47±3)%。肿瘤相对位移在各方向的变化为X:0.20 cm,Y:0.39 cm,Z:0.19 cm,且在Y方向具有显著差异(F=2.070,P=0.040)。呼吸运动范围的变化与肿瘤的位移变化是一致的:头脚方向大于其他方向。呼吸运动范围与治疗分次不明显相关(F=0.498,P=0.790),与呼吸运动范围变化相关的是肿瘤大小(r=0.720,P=0.000)及肿瘤位置(r=0.360,P=0.018)。结论:4DCBCT实时监测引导的PTV外放合理,对于呼吸运动幅度较大及肿瘤相对位移变化较大的患者价值更大。呼吸模式的变化对靶区外扩的影响较大,计划制定及治疗应依据呼吸模式变化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肿瘤 四维CBCT 呼吸时相 呼吸模式 呼吸运动范围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单纯放疗喉癌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患者QOL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兴兴 程敏琼 陈玉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22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单纯放疗喉癌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本院行放疗治疗的喉癌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单纯放疗喉癌患者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命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QOL)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本院行放疗治疗的喉癌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吞咽功能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护理前,两组QOL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且数据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单纯放疗喉癌患者开展循证护理管理,能显著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命质量,降低放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对促进患者恢复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喉癌 呼吸道护理 生命质量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