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维导图在临床血液学技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郭睿 梁金花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5期148-152,共5页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领域中一门至关重要的综合学科,不仅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更在临床血液学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繁杂多变的血液疾病分类,以及与之相关的复杂的确诊与筛选实验,学生必须以深厚的血液学专...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作为医学领域中一门至关重要的综合学科,不仅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更在临床血液学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面对繁杂多变的血液疾病分类,以及与之相关的复杂的确诊与筛选实验,学生必须以深厚的血液学专业基础知识作为坚实的地基,以精湛的疾病诊断与鉴别能力作为稳固的支柱,如此方能构筑起一座坚实且稳固的知识大厦。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直观而富有创造性的学习工具,它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若能将思维导图巧妙地融入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教学中,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加条理清晰地梳理知识脉络,还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主构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这无疑将为学生学好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提供强大的助力,进一步推动临床血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其更加贴合现代医学教育的需求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临床血液学课程 医学检验
下载PDF
血液肿瘤患者经济毒性及相关护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邢双双 胡雁 +1 位作者 濮益琴 顾则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9期2031-2035,共5页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毒性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这一现象在血液肿瘤患者中比较突出。本文对血液肿瘤患者经济毒性的相关概念、测评指标和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护理相关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血液肿瘤患者经...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经济毒性逐渐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而这一现象在血液肿瘤患者中比较突出。本文对血液肿瘤患者经济毒性的相关概念、测评指标和工具、现状、影响因素及护理相关干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血液肿瘤患者经济毒性的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毒性 血液肿瘤 护理 综述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75例血液病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汉新 钱思轩 +18 位作者 洪鸣 张亚平 陆化 张闰 张晓艳 陈丽娟 卢瑞南 张苏江 刘澎 葛峥 范磊 王莉 许戟 田甜 朱雨 仇红霞 徐卫 盛瑞兰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330-1333,共4页
为了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对以allo-PBSCT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75例患者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 为了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血液病的疗效及其并发症,对以allo-PBSCT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75例患者中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3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及阵发睡眠性血红蛋白尿1例。75例中男42例,女33例,年龄13-72岁,清髓性移植66例,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9例。HLA全相合和5/6相合61例(其中6例为非亲缘性移植),单倍体相合移植14例。预处理方案中清髓性移植采用:①Cy/TB I,②Bu/Cy;而HLA单倍体相合移植均采用Cy/TB I+阿糖胞苷;非清髓性移植采用福达拉滨+TB I/或(CTX+ATG)。GVHD预防:全部患者输入的干细胞均未进行去除T淋巴细胞及其他处理。HLA全相合移植均采用C sA+短程MTX方案,HLA单倍体相合移植用C sA+短程MTX+ATG+抗CD25+霉酚酸酯。移植后复发给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和/或化疗,CML患者同时加用格列卫治疗。性别不同的供受者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X和Y染色体,性别相同的供受者应用PCR方法检测短片段串联重复(STR)。植入后定期采用PCR及(或)FISH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结果表明:74例患者allo-PBSCT后获得造血重建,并最后转为完全供者嵌合体。造血重建中位时间为15(5-25)天。75例患者中至今46例(61.3%)存活,中位生存期23(2-61)个月。29例患者死亡,其中9例死于疾病复发,7例发生Ⅲ度以上急性GVHD死亡,7例(2例间质性肺炎)因严重感染而死亡,单倍体相合移植患者9例存活者均为完全供者嵌合,平均无病生存时间为30(6-53)个月,5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7(2-17)个月,1例CML急变患者移植后100天复发,经DLI治疗达完全缓解,存活至今已53个月。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16例,其中2例患者因CMV所致间质性肺炎死亡。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肝静脉阻塞综合征。结论: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难治性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对于移植后复发患者应尽早进行DLI或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液病
下载PDF
伴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8号染色体异常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琼 朱雨 +4 位作者 仇红霞 仇海荣 王蓉 徐卫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993-996,共4页
为研究伴复杂核型异常(complex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的8号染色体异常,采用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1例伴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5例、慢性髓系白血... 为研究伴复杂核型异常(complex chromosome abnormalities,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的8号染色体异常,采用常规染色体分析和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1例伴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5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5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1例。结果表明:81例标本中CCA涉及所有染色体,而8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35.8%(29/81),其中AML为56%(14/25)、CML为28.6%(10/35)、MDS为23.8%(5/21),CML加速期、急变期发生率分别为20%(1/5)、33.3%(9/27)。29例伴8号染色体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有15例为非平衡易位,占51.7%。结论:8号染色体异常是伴CCA的髓系恶性血液病中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可能与疾病进展相关,多为不平衡性易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恶性血液病 复杂核型异常 8号染色体异常 多重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5号染色体异常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琼 徐卫 +5 位作者 朱雨 范磊 仇海荣 王蓉 乔纯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257-1260,共4页
为了研究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的5号染色体异常,对68例经常规染色体分析及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为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22例,慢性髓系白血病32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的染色体核型进... 为了研究伴有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的5号染色体异常,对68例经常规染色体分析及多重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为复杂核型异常的髓系恶性血液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22例,慢性髓系白血病32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研究5号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表明:68例标本中复杂核型异常涉及所有染色体,而5号染色体异常发生率较高,为38.2%(26/68),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发生率为45.5%(10/22),慢性髓系白血病为15.6%(5/3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为78.6%(11/14)。涉及的染色体异常以非平衡易位多见,其中有11例同时存在5号和17号染色体异常,9例同时存在5号和7号染色体异常。结论:髓系恶性血液病复杂核型异常中5号染色体异常多见,多为不平衡易位;5号染色体存在异常的病例通常同时伴有7号或17号染色体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恶性血液病 5号染色体异常 复杂染色体异常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继发心力衰竭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的建立
6
作者 王娜 张飞彦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构建个体化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继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化疗期间的心力衰竭发生情况,采用单因... 目的:构建个体化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继发心力衰竭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化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化疗期间的心力衰竭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37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有41例在化疗期间发生心力衰竭,发生率10.8%。化疗总周期≥5期、低血红蛋白水平和BNP≥100 pg/mL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继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使用多柔比星脂质体和右丙亚胺是其保护因素(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C-index为0.870(95%CI:0.845~0.895),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AUC为0.876(95%CI:0.842~0.901)。结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患者继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较多,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有助于优化护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化疗 心力衰竭 列线图
下载PDF
血液肿瘤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皇荣 范磊 李建勇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293-296,共4页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是指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疾病,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过去30年随着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不断进步,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提高,但是大多数仍然出现复发难治等问题,严重影响其预后。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免疫治疗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抑制剂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及风险分层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慧 郭睿 +4 位作者 时雨 乔纯 王琰 吴雨洁 仇海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72-1376,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AML-MR)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并进行预后风险分层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并提高对疾病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对307例诊断为AML-MR患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信息进行分析,诊断...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AML-MR)患者的临床和遗传学特征并进行预后风险分层评估,以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并提高对疾病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特征的认识。方法:对307例诊断为AML-MR患者的细胞和分子遗传信息进行分析,诊断依据包括临床病史、骨髓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分子遗传学异常。根据2022年ELN指南进行风险分层评估。结果:57例(18.6%)患者根据形态学和病史符合AML-MR诊断标准,110例(37.2%)患者根据细胞遗传学结果符合AML-MR诊断210例(74.5%)根据分子检测结果符合AML-MR诊断。各分子突变类型中以ASXL1突变最为常见,其次是SRSF2和BCOR突变。除2例资料不全不能分类者305例可分类患者中263例(86.2%)归为预后不良组;20例(6.6%)归为预后良好组;其它22例(7.2%)归为预后中等组。结论:分子遗传信息在AML-MR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凸显了遗传学在诊断和预后中的重要价值。大多数AML-MR患者属于预后不良类别,需要早期采用强化和靶向治疗以改善生存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急性髓系白血病 分子遗传 诊断 风险分层
原文传递
青年淋巴瘤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9
作者 李檬 夏奕 +4 位作者 刘艳 邓雨婷 孟亦心 吴玲 赵晓茜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1期29-35,共7页
目的探讨青年淋巴瘤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变量及各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路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青年淋巴瘤患者为... 目的探讨青年淋巴瘤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建立心理弹性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变量及各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的路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青年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患者心理弹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建立心理弹性与医学应对方式、焦虑、抑郁、社会支持的关系模型。结果本次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收率96.67%。116例患者坚韧维度评分(27.84±5.34)分,力量维度评分(18.80±3.53)分,乐观维度评分(5.51±2.79)分,心理弹性总分为(55.15±6.84)分;患者心理弹性总分与焦虑、抑郁、回避、屈服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r=-0.674,-0.386,-0.203,-0.695;P<0.05),与面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社会支持总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703,0.310,0.313,0.294,0.485;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焦虑、面对、屈服、SSRS评分是患者CD-RISC评分的影响因素(R^(2)=0.809,调整R^(2)=0.793,F=49.979,P<0.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社会支持对青年淋巴瘤患者心理弹性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负性情绪、应对方式在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并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结论青年淋巴瘤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受家庭人均月收入和焦虑、面对、屈服、SSRS评分的影响,临床应采取有效措施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指导患者科学管理负性情绪、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提高心理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青年患者 心理弹性 影响因素 模型
下载PDF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维持治疗阶段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蕾 魏兴玲 胡玥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1期810-814,共5页
目的调查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维持治疗阶段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M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利用欧洲癌症研究与... 目的调查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维持治疗阶段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150例老年MM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诱导/巩固及维持治疗阶段,利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存质量问卷(EORTC QLQ-C30 V3.0)调查患者生存质量,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调查患者应对方式。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老年MM患者维持治疗阶段生存质量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维持治疗阶段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维持治疗阶段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生存质量得分均高于诱导/巩固治疗阶段,经济困难维度得分高于诱导/巩固治疗阶段,但其各功能维度及总体生存质量得分均低于常模,经济困难维度得分高于常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诱导/巩固治疗阶段及维持治疗阶段的回避及屈服维度得分均高于常模水平,面对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面对与老年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总体生存质量得分呈正相关(r=0.315;P<0.001);屈服与其总体生存质量之间呈负相关(r=-0.256;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面对对老年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得分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11,P=0.019);而屈服(β=-0.293,P=0.023)、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β=-0.298,P=0.032)、治疗自费比例(β=-0.216,P=0.038)及血红蛋白水平(β=-0.243,P=0.046)对其总体生存质量得分有负向预测作用,其共同解释总体生存质量得分42.9%的变异度。结论老年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生存质量较诱导/巩固治疗阶段提高,但依旧低于常模水平,老年MM维持治疗阶段患者倾向于选择消极应对方式,建议从改善老年MM患者维持治疗阶段的疾病应对方式入手,改善其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多发性骨髓瘤 维持治疗阶段 生存质量
下载PDF
R-CHOP方案与CHOP方案治疗初治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11
作者 徐卫 李建勇 +5 位作者 张智弘 仇红霞 钱思轩 吴汉新 陆化 盛瑞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33-937,共5页
为比较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标准CHOP方案与标准CHOP方案治疗初治CD20阳性的弥漫慢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同期(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9例在我院住院的初治DLBCL患者分为R-CHOP组... 为比较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标准CHOP方案与标准CHOP方案治疗初治CD20阳性的弥漫慢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采用同期(2003年7月至2006年12月)非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9例在我院住院的初治DLBCL患者分为R-CHOP组和CHOP组,其中CHOP组36例,R-CHOP组33例,比较两组的完全缓解率、生存期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示:R-CHOP组23例(69.7%)获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6例(18.2%),总有效率为88.5%,高于CHOP组;CHOP组17例(47.2%)获CR,11例(30.6%)获PR,总有效率77.8%(p=0.049)。尤其在男性、Ann ArborⅢ-Ⅳ和IPI3-5分的患者中,R-CHOP方案的CR率明显高于CHOP方案,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5和p=0.000)。R-CHOP组预计的平均生存时间(OS)为45.7个月,长于CHOP组的35.2个月,但经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5);R-CHOP组预计的平均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为38.5个月,长于CHOP组的24.6个月,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R-CHOP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等输注相关的不良反应,而骨髓抑制情况与CHOP组类似。结论: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CHOP方案治疗CD20阳性的DLBCL与单纯CHOP方案相比,能显著提高疗效,同时并不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CHOP方案 R—CHOP方案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异常分析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缪扣荣 仇海荣 +9 位作者 王蓉 张苏江 钱思轩 范磊 乔纯 洪鸣 张建富 陈丽娟 徐卫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8-11,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采用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应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379例患者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379例患者中共检出216例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包括19种平衡易位和7... 本研究旨在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异常情况。采用直接法或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应用染色体R显带技术对379例患者进行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表明:379例患者中共检出216例存在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包括19种平衡易位和70种染色体缺失或获得,占所分析患者的56.99%。t(15;17)(95例)为最常见的染色体异常,-Y(22例)为最常见的数目异常,分别占所分析患者的25.86%和5.80%。90.9%的-Y异常与t(8;21)同时出现,占t(8;21)异常的40.81%。各FAB亚型间染色体核型异常存在统计学差异,M3组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男女性别间统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R显带技术可检出56.99%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染色体异常,且主要为染色体特异性重排,部分核型异常与特定的FAB亚型相关,这可有助于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
下载PDF
标准剂量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阿糖胞苷持续静脉点滴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24
13
作者 钱思轩 李建勇 +6 位作者 吴汉新 陆化 仇红霞 陈丽娟 卢瑞南 徐卫 盛瑞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09-213,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剂量的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持续静脉点滴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38例AML患者(初治AML30例,难治、复发AML8例)均在治疗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15例,复杂染色体... 本研究旨在探讨标准剂量的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阿糖胞苷(Ara-C)持续静脉点滴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38例AML患者(初治AML30例,难治、复发AML8例)均在治疗前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染色体异常核型15例,复杂染色体异常4例。诱导方案为第1-3天IDA12mg/(m2.d),第1-7天Ara-C100mg/(m2.d),持续静脉点滴。结果显示:1个疗程总有效率为89.5%(34/38),完全缓解(CR)率84.2%(32/38),其中初治AML的CR率为90.0%(27/30),复发、难治AML的CR率为62.5%(5/8),4例复杂染色体异常患者均达细胞遗传学缓解。6例经上述治疗后疾病复发,3例早期复发,3例晚期复发。总生存期中位时间>22月,无病生存中位时间>16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感染,未见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标准剂量的IDA联合Ara-C24小时持续静脉点滴为初治、复发、难治AML的高效、安全的方案,此方案为患者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创造了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苷
下载PDF
IDA-FLAG方案治疗复发难治的急性白血病 被引量:15
14
作者 钱思轩 李建勇 +4 位作者 吴汉新 张闰 洪鸣 徐卫 仇红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464-467,共4页
本研究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FLAG方案应用于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IDA+FLAG方案具体为:IDA10-12mg/(m2.d),第1-3天,氟达拉滨(Flu)30mg/(m2.d)(50mg/d),第1-5天,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2000mg/(m2.d),第1-5... 本研究探讨去甲氧柔红霉素(IDA)联合FLAG方案应用于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IDA+FLAG方案具体为:IDA10-12mg/(m2.d),第1-3天,氟达拉滨(Flu)30mg/(m2.d)(50mg/d),第1-5天,静脉滴注;阿糖胞苷(Ara-C)2000mg/(m2.d),第1-5天;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300μg/d,皮下注射,第0-5天。4例AL患者,男性,年龄32-44岁,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均为中大剂量阿糖胞苷巩固后复发或FLAG诱导无效。结果显示:4例接受IDA+FLAG治疗方案1个疗程后均达到完全缓解(CR)。1例进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4个月后发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死亡,1例缓解后10个月再次复发,2例持续CR时间为3和4个月。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所致的感染,未见心脏毒性反应及其它严重的非造血系统不良反应。结论:IDA联合FLAG治疗复发难治的AL有一定疗效,尤其对于接受中大剂量Ara-C为主的方案后而复发或无效的AL患者有较高的CR率;此外,患者对此治疗方案的毒副作用可以耐受,这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复发急性白血病 去甲氧柔红霉素 FLAG方案
下载PDF
血清游离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张森森 吴霜 +7 位作者 屈晓燕 许戟 刘澎 陆化 吴汉新 许家仁 李建勇 陈丽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30-935,共6页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因浆细胞克隆性增生致血清中产生大量单克隆游离轻链。血清游离轻链(serumfree light chain,sFLC)检测在浆细胞疾病(plasma cell dyscrasias,PCD)的应用中日益突出。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是一种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M)因浆细胞克隆性增生致血清中产生大量单克隆游离轻链。血清游离轻链(serumfree light chain,sFLC)检测在浆细胞疾病(plasma cell dyscrasias,PCD)的应用中日益突出。免疫比浊法检测sFLC是一种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的快速自动、定量的检测手段。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中sFLC水平并分析多发性骨髓瘤中sFLC与血清总轻链(sTLC)相关性。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明确诊断的45例多发性骨髓瘤初诊患者的血清游离κ及游离λ浓度,计算游离κ及游离λ的比值,评价sFLC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结果表明,MM患者的sFLC及其比值与正常人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tκ=13.53,P<0.001;tλ=17.53,P<0.001;tκ/λ=4.26,P<0.001);MM患者的sFLC和sTLC及二者的比值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M患者中sF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sFLC及其比值可作为MM的诊断指标之一。sTLC的测定不能代替sF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游离轻链 血清总轻链 免疫球蛋白
下载PDF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氟达拉滨及环磷酰胺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8
16
作者 顾卫军 徐卫 +7 位作者 钱思轩 吴雨洁 洪鸣 陈丽娟 吴汉新 陆化 仇红霞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938-942,共5页
为了探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氟达拉滨及环磷酰胺(FCR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采用FCR方案(2-6个疗程)治疗5例CLL患者,其中2例初治、3例复治。FCR方案包括氟达拉滨25mg/m2第2-4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250mg/m2第2-4天静... 为了探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联合氟达拉滨及环磷酰胺(FCR方案)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疗效,采用FCR方案(2-6个疗程)治疗5例CLL患者,其中2例初治、3例复治。FCR方案包括氟达拉滨25mg/m2第2-4天静脉滴注,环磷酰胺250mg/m2第2-4天静脉滴注,利妥昔单克隆抗体375mg/m2第1天静脉滴注,每28天1个疗程。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微小残留病灶(MRD)。结果表明:3例达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5例中2例MRD检测为阴性。FCR方案的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FCR方案对CLL的治疗有确切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FCR方案 利妥昔单克隆抗体 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下载PDF
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陈浩月 葛峥 +6 位作者 吴雨洁 吴玲玉 孙淼 田甜 仇海荣 刘澎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14-717,共4页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Ph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技术对35例Ph+ALL和59例Ph-ALL患者的标本(骨髓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免疫表型... 本研究旨在了解成人Ph染色体阳性(Ph+)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表型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在预测疾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中的价值。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MFC)技术对35例Ph+ALL和59例Ph-ALL患者的标本(骨髓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免疫表型检测,并分析其异常表达。结果显示:所有Ph+ALL均为B淋系表达;Ph+B-ALL患者CD34和CD13表达较Ph-B-ALL显著增高(p<0.05),而CD38表达较Ph-B-ALL明显减低(p<0.05);两组患者伴髓系表达比例分别为85.7%和61.0%,Ph+B-ALL组显著增高(p<0.05),表达的髓系抗原主要为CD13和/或CD33。结论:Ph+ALL存在较为特征性的免疫表型,在成人B-ALL中CD34、CD13和CD38的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提示存在Ph染色体的可能,对于存在上述特征性免疫表型的成人ALL患者应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以上特征性免疫表型将有助于临床上对这组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差的亚型患者进行预测,并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染色体阳性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下载PDF
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夏珺 徐卫 +5 位作者 张苏江 孙雪梅 段丽敏 李伟达 仇红霞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416-420,共5页
为探讨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 bocythemia,PT)的临床相关性,回顾性统计66例PT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v617f点突变,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 为探讨jak2v617f点突变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throm bocythemia,PT)的临床相关性,回顾性统计66例PT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检测jak2v617f点突变,分析比较jak2v617f点突变阳性与阴性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显示:66例PT患者中27例存在jak2v617f点突变,突变率为41%。jak2v617f点突变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初诊时骨髓红系百分比为(26.9±9.4)%和(16.3±8.7)%(p<0.05),粒红比为2.9±1.8和5.2±2.9(p<0.05),初诊及随访过程中微血管障碍发生率为29.6%和5.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髓粒系百分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及血栓事件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S-PCR检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率为41%,jak2v617f点突变阳性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初诊时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61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jak27f点突变 AS-PCR
下载PDF
探针D13S319和D13S25检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3q14缺失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丽 徐卫 +3 位作者 仇海荣 程月新 张苏江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29-232,共4页
为了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13q14的缺失情况,采用SpectrumOrangeTM直接标记的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D13S25和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检测24例CLL患者13q14缺失[del(13q14)]情况。结果显示:24例CLL中... 为了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13q14的缺失情况,采用SpectrumOrangeTM直接标记的位于13q14的序列特异性DNA探针D13S319、D13S25和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技术检测24例CLL患者13q14缺失[del(13q14)]情况。结果显示:24例CLL中用D13S319探针检测,del(13q14)异常10例(41.7%);用D13S25探针检测,del(13q14)异常11例(45.8%),两个位点同时存在del(13q14)异常者9例(37.5%)。del(13q14)在不同的Binet分期中分别为A期4/7(57.1%),B期3/7(42.9%),C期5/10(50%),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LL患者13q14缺失区域可能位于D13S319和D13S25之间,FISH是一种检测del(13q14)异常快速而准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D13S319~ D13525探针 13Q14缺失 间期荧光原位杂交
下载PDF
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潘良琴 刘为星 +4 位作者 朱雨 洪鸣 乔纯 李建勇 钱思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5-1549,共5页
本研究目的旨在评价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23例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每日口服尼洛替尼600-800 mg,对他们的疗效、总体生存和耐受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本研究目的旨在评价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23例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的CML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每日口服尼洛替尼600-800 mg,对他们的疗效、总体生存和耐受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3例接受尼洛替尼治疗的患者中,全部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HR),19例(82.6%)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13例(56.5%)获得完全分子学缓解(CM R),中位尼洛替尼治疗时间13.5(1-4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0(12-102)个月。尼洛替尼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大半为轻微的,而且可以逆转。结论:尼洛替尼治疗伊马替尼耐药的CML患者疗效佳,患者耐受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尼洛替尼 伊马替尼 耐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