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对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晓波 丁新生 +3 位作者 潘凤华 张炜明 邓晓萱 姚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8-190,共3页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组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bFGF、EGF以及bFGF+EGF;每日1次...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建立大鼠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随机分组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bFGF、EGF以及bFGF+EGF;每日1次,共3d,此后每3d1次。采用免疫组化法,以5溴脱氧嘧啶尿苷(Brdu)标记神经干细胞,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制模后第7d、14d、21d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和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制模后,各组大鼠双侧SVZ和海马齿状回均出现Brdu阳性细胞,且阳性细胞数随时间递减;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干预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5~0.01);与单药组相比,bFGF+EGF组(联合组)Brdu阳性细胞数增加更明显(P<0.05~0.01);各药物干预组在制模第7dBrdu阳性细胞数最多(P<0.05~0.01)。结论皮下注射bFGF、EGF可促进脑缺血大鼠模型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bFGF和EGF联合应用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效应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神经干细胞 脑缺血
下载PDF
不同剂量的钙离子通道拮抗剂对面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4
2
作者 唐金荣 龚洁 +4 位作者 侯熙德 苏建华 徐长中 王颖 丁新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210-211,共2页
背景:应用Ca2+通道拮抗剂对周围神经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较多,但在临床应用中其剂量大小对受损神经保护作用的效果差异尚需探讨。目的:应用不同剂量Ca2+通道拮抗剂氟桂利嗪治疗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观察治疗1个月后电生理学量化评... 背景:应用Ca2+通道拮抗剂对周围神经损害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较多,但在临床应用中其剂量大小对受损神经保护作用的效果差异尚需探讨。目的:应用不同剂量Ca2+通道拮抗剂氟桂利嗪治疗面神经麻痹(简称面瘫),观察治疗1个月后电生理学量化评估结果。设计:随机分组,空白对照,随访1个月。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对象:1999-11/2001-05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面瘫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16~58岁,病程≤3d,未经过任何治疗且瘫痪均为完全性。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将初诊患者分为对照组12例、治疗Ⅰ组10例,治疗Ⅱ组13例。方法: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强的松1mg/(kg·d),1次/d,晨服,最大剂量≤60mg/d,每隔5d减半量,1个疗程15d,甲钴胺口服500μg,3次/d。呋喃硫胺口服25mg,3次/d。超短波理疗,1次/d,治疗15d。共治疗1个疗程。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在此基础上进行Ca2+通道拮抗剂治疗:治疗Ⅰ组:氟桂利嗪5mg,1次/晚,治疗Ⅱ组:氟桂利嗪10mg,1次/晚。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检测各组患者的Blink反射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link反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3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前3组患者Blink反射均呈现面瘫侧传出型阻断,R1,R2均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钙通道阻滞药/药理学 钙通道阻滞药/投药和剂量
下载PDF
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的临床与检查——附58例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伟贤 沈鸣九 +1 位作者 姚朝亚 陈诒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研究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58例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肌酶、肌电图、肌肉活组织检查(活检)及腿部肌肉CT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及结论:本病临床呈良性过程,病人仍能保持一定... 目的:研究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58例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患者的临床表现,肌酶、肌电图、肌肉活组织检查(活检)及腿部肌肉CT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及结论:本病临床呈良性过程,病人仍能保持一定的劳动力;7例肌酶轻度增高;肌电图改变有两类,一类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伴传导速度减慢或不能引出,共52例,另一类是神经源性损害伴高电位出现,6例;肌肉活检23例,19例表现为大群性肌萎缩,4例为小群性肌萎缩,其中4例病人出现肌病性改变;6例患者行腿部肌肉CT扫描,均显示肌肉密度减低。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肌酶、肌电图、肌活检、CT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的诊断和对其进行分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神经性肌萎缩症 临床 检查 肌酶 肌电图 肌肉活组织检查 CT 临床表现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损伤修复的保护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孟明 张化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2期8573-8577,共5页
学术背景:目前神经系统许多疾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应用干细胞治疗神经损伤,使神经元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成为可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成为干细胞疗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最佳选择之一。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 学术背景:目前神经系统许多疾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应用干细胞治疗神经损伤,使神经元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成为可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成为干细胞疗法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最佳选择之一。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神经损伤疾病方面的应用及其神经修复保护的作用机制。检索策略:由该论文的研究人员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7-01/2007-0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nerve injury,transplantation,neuroprotectiv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01/2007-01的相关文献,检索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损伤,移植,神经保护",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250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神经损伤应用及神经修复保护研究相关。②同一领域选择近5年且发表在较权威杂志者。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Meta分析。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主要是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神经损伤疾病方面的应用及其神经修复保护作用机制进行汇总分析。所选用的30篇文献中,1篇为综述,其余均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不仅能够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且具有跨胚层横向分化能力,可通过细胞表面标志并结合细胞形态对其进行初步鉴定。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多种神经生长因子作用于神经元相应受体,通过受体信号传导系统激活生存信号、失活死亡信号,从而启动分化机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诱导内源性细胞增生,并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是其产生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③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目前主要涉及脑血管疾病、脊髓损伤、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动物实验显示经血管、腹腔等不同途径移植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能够迁移至损伤部位,并分化成表达神经特异抗原的神经细胞。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向神经细胞横向分化、减少凋亡、促进生长因子分泌以及血管再生,移植到损伤部位可有效保护神经细胞,恢复神经功能缺损,已经成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理想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损伤 移植 神经保护 综述文献
下载PDF
血清miRNA-181a在帕金森病中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孔程程 杨文平 +2 位作者 华建 刘妍 丁海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181a对l-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胎龄12.5 d的C57BL/6小鼠胚胎中脑进行多巴胺能神经元原... 目的:探讨miRNA-181a对l-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胎龄12.5 d的C57BL/6小鼠胚胎中脑进行多巴胺能神经元原代培养,依据不同处理方法分为4组:(1)空白对照(Control)组;(2)PD模型(MPP+)组;(3)阴性对照(miRNA-NC+MPP+)组;(4)miRNA-181a+MPP+组。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lase,TH)可以选择性标记多巴胺能神经元,因此采用荧光显微镜对各组TH染色阳性神经元数目、初级突触分枝及最长突触长度进行观察,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Control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细胞体积较大,呈圆形或三角形,胞体发出1个、2个或多个长的分枝以及轴突发出的次级突起,胞体和轴突表面光滑,形态完整,神经元分枝之间相互交织呈网络,联系密切。miRNA-NC+MPP+组经MPP+作用后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减少,绝大多数表现为胞体存在,分枝数目及最长突触长度明显减少,网状交织稀少,表面不光滑,有的呈串珠样肿胀或轴突中断、丢失,仅存胞体,少数也表现为胞体空虚、丢失,仅存突起。miRNA-181a+MPP+组较miRNA-NC+MPP+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有所增加,胞体形态较好,分枝数目与最长突触长度较miRNA-NC+MPP+组有所改善,且表面较光滑,神经元死亡程度较低。结论:miRNA-181a对MPP+所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NA-181a 帕金森病 原代培养 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保护
原文传递
神经心理量表结合海马体积诊断早期Alzheimer's病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林菲 王峥 +1 位作者 王娜 陈伟贤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4-208,共5页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分结合海马体积测量对早期Alzheimer’s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给60例记忆力减退老年患者和30名正常老年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Mo 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MRI海马体积测量。根据患者的... 目的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分结合海马体积测量对早期Alzheimer’s病(AD)的诊断价值。方法给60例记忆力减退老年患者和30名正常老年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行Mo 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以及MRI海马体积测量。根据患者的Mo CA、ADL评分和AD及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标准,将记忆力减退老年患者分为早期典型AD组(早期AD组)和MCI组,每组各30例。比较3组的Mo CA评分和海马体积,并对AD和MCI患者的Mo CA评分与海马体积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早期AD组及MCI组的Mo CA评分[(24.60±0.50)分,(27.02±0.92)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9.10±0.68)分](均P<0.05),而早期AD组与MCI组Mo C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AD组左右两侧标准化后的海马体积为(0.81±0.23)cm^3、(0.76±0.21)cm^3,MCI组为(1.15±0.16)cm^3、(1.08±0.17)cm^3;正常对照组为(1.73±0.12)cm^3、(1.65±0.15)cm^3。3组标准化后的海马体积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AD组和MCI组患者左右两侧准标化后的海马体积与Mo CA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44~0.56,均P<0.05)。结论 Mo CA评分越低者的海马体积越小,其认知功能损害也越重。Mo CA评分结合海马体积测量对诊断早期AD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zheimer’S病 海马体积 神经心理量表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罗茂涛 张倩倩 +2 位作者 赵慧慧 程曦 牛琦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220-222,227,共4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目前仍面临发病机制不明及无有效治疗措施的困境,研究发现ALS中存在显著的蛋白稳态失调,包括蛋白质错误折叠和异常蛋白聚集体的形成,对ALS的起病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作为分子伴侣家族的热休克蛋白(HSP)因具...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目前仍面临发病机制不明及无有效治疗措施的困境,研究发现ALS中存在显著的蛋白稳态失调,包括蛋白质错误折叠和异常蛋白聚集体的形成,对ALS的起病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作为分子伴侣家族的热休克蛋白(HSP)因具有维持蛋白稳态、促进异常蛋白聚集体降解的作用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蛋白质稳态 热休克蛋白 热休克反应 治疗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脑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及精神行为特征比较(英文) 被引量:20
8
作者 陆蓉 张廉 吴瑞枝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190-191,共2页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认知及精神行为特征。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国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10version,ICD-10)诊断标准收集68例A...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认知及精神行为特征。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国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10version,ICD-10)诊断标准收集68例AD和89例VD,对两组病例使用问卷调查及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ongnitiveabilitiesscreeninginstrumentC-2.0,CASIC-2.0)量表评定。结果:AD在性别、受教育程度、认知功能、痴呆精神行为症状(psychologicalandbehavioralsymptomsofdementia,BPSD)等方面与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D女性多于男性,VD则相反,性别比较,χ2=20.50,P<0.05;AD的受教育年数少于VD(t=2.81,P<0.05);认知功能方面,AD组在心算力、定向力及画图能力方面较VD受损严重(t=2.72~6.00,P<0.05);BPSD方面AD在被窃妄想、抑郁、徘徊、失语方面与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58~34.01,P<0.05)。结论:AD与VD患者在认知及精神行为方面特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性痴呆 认知 精神行为 AD VD 诊断
下载PDF
血清AChRab、PsMab和CAEab检测在胸腺异常患者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武茜 顾萍 +6 位作者 姚娟 邓晓萱 程虹 万琪 张克忠 陈亮 徐心峰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抗突触前膜抗体(PsMab)和柠檬酸提取物相关抗体(CAEab)在胸腺异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16年作者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存在胸腺异常的患者152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45... 目的探讨血清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抗突触前膜抗体(PsMab)和柠檬酸提取物相关抗体(CAEab)在胸腺异常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16年作者医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证实存在胸腺异常的患者152例,同时收集健康体检者45名(NC组)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35例(OND组)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AChRab、PsMab和CAEab水平,比较各组不同抗体阳性率的差异,并进一步比较不同胸腺异常者间各抗体阳性率差异。结果 (1)胸腺瘤、胸腺增生组血清AChRab、PsMab和CAEab阳性率明显高于NC及OND组(均P<0.01),且胸腺瘤组上述3种抗体阳性率高于胸腺囊肿组(P<0.01或P<0.05)。胸腺囊肿组与NC及OND组各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AEab对胸腺瘤患者诊断灵敏度为60.6%,特异度为88.8%。(2)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MGT)组PsMab阳性率高于非合并MG胸腺瘤(NMGT)组(P<0.05),而其AChRab及CAEab阳性率与NMG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MGT组中,MGT-全身型组血清AChRab阳性率较MGT-眼肌型组增高(P<0.05)。(4)胸腺瘤不同病理分型患者间各抗体阳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1)CAEab检测结合CT检查可作为临床可疑胸腺瘤、胸腺增生患者术前辅助诊断指标之一。(2)AChRab阳性可能与MGT患者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有关,PsMab阳性可能跟MGT患者致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增生 胸腺瘤 纵隔囊肿 重症肌无力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抗突触前膜抗体 柠檬酸提取物相关抗体
下载PDF
细胞移植对脑出血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阮成钧 张化彪 +1 位作者 冯伟生 冯振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8期7551-7554,共4页
目前用于脑出血治疗研究的主要细胞有:神经干细胞、遗传工程神经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脐血细胞、胚胎干细胞、重组细胞、微囊化人工细胞等,本文就前5种细胞移植在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干细胞移植在脑出血性动物身上... 目前用于脑出血治疗研究的主要细胞有:神经干细胞、遗传工程神经干细胞、骨髓间质干细胞、脐血细胞、胚胎干细胞、重组细胞、微囊化人工细胞等,本文就前5种细胞移植在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干细胞移植在脑出血性动物身上的实验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显示细胞移植重建损伤的脑组织、改善脑功能成为治疗脑出血疾病的必然途径临床实验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要真正应用于临床目前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要想准确的定向诱导细胞分化,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局部微环境,细胞因子及基因对干细胞分化的作用;细胞移植促进脑出血功能的恢复,其确切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诱导分化的神经干细胞是否能象正常神经细胞一样能分泌神经递质,是否具有复杂的电生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移植 脑出血 脑损伤
下载PDF
美金刚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SOD和NSE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董靖德 陆小伟 +2 位作者 王小姗 靳凌 李继民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通过应用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探讨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67例,随机分为美金刚治疗组和... 目的通过应用美金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探讨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与认知功能改善的关系。方法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67例,随机分为美金刚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另外选取对照组39例,在入组前、治疗第1月、3月及6月时,测定其SOD和NSE浓度及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治疗6月后,美金刚治疗组血清SOD浓度和MMSE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NSE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治疗6月后,美金刚治疗组血清SOD浓度和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NSE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应用美金刚治疗AD可以提高SOD含量,减少NSE生成,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美金刚 超氧化物歧化酶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下载PDF
复方黄芩甙制剂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淋巴细胞表型和趋化因子受体CCR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春杰 尹岭 +1 位作者 丁新生 朱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87-889,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黄芩甙制剂(Co-baicalin)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髓鞘脂质蛋白(PLP)139-151免疫SJL/J小鼠诱发慢性复发缓解性EAE模型,研究复方黄芩甙制剂对PLP139-151诱导的小鼠淋巴结细胞及... 目的:探讨复方黄芩甙制剂(Co-baicalin)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的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髓鞘脂质蛋白(PLP)139-151免疫SJL/J小鼠诱发慢性复发缓解性EAE模型,研究复方黄芩甙制剂对PLP139-151诱导的小鼠淋巴结细胞及脾细胞CD3、CD4、CD8及趋化因子受体CCR5的表达的影响,并通过神经功能评分观察复方黄芩甙制剂治疗EAE的有效性。结果:复方黄芩甙制剂治疗后,小鼠淋巴结细胞和脾细胞CD3、CD8阳性细胞百分比升高;而CD4、CCR5和CD4/CD8百分比下降,和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复方黄芩甙制剂治疗组和强的松治疗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复方黄芩甙制剂能够有效改善EAE小鼠神经功能评分(P<0.01)。结论:复方黄芩甙制剂可有效降低炎性细胞CD4阳性细胞数和CD4/CD8比例,下调CCR5的表达,为复方黄芩甙制剂用于临床多发性硬化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CD3 CD4 CD8 CCR5 流式细胞 复方黄芩甙制剂
下载PDF
伴有破碎红纤维的包涵体肌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附1例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丰南 金庆文 +3 位作者 张平 侯熙德 丁新生 牛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破碎红纤维的包涵体肌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破碎红纤维的包涵体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为中年男性,四肢近端进行性肌萎缩,血清肌酶轻度增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示部分萎缩的肌纤维出... 目的探讨伴有破碎红纤维的包涵体肌炎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有破碎红纤维的包涵体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为中年男性,四肢近端进行性肌萎缩,血清肌酶轻度增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示部分萎缩的肌纤维出现镶边空泡,空泡内含有嗜碱性颗粒,部分坏死肌纤维有吞噬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改良Gomori染色见破碎红纤维,细胞色素酶染色见蓝纤维;泛素染色示肌纤维中有泛素阳性物质沉积。mtDNA突变分析未见线粒体DNA突变。结论伴有破碎红纤维的包涵体肌炎以近端肌肉受损为著,病理表现除包涵体和炎症性改变外,还存在代谢紊乱和异常折叠的蛋白沉积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涵体肌炎 破碎红纤维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实验室检查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文涛 侯熙德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7年第1期36-37,共2页
分析了43例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肌酶谱、肌电图和肌肉病理检查对本病的特异性。结果肌酶中最敏感的CPK升高者占75.6%。肌肉病理典型改变者占71.4%,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者占46.2%。结合文献探讨了三项实验室检... 分析了43例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的肌酶谱、肌电图和肌肉病理检查对本病的特异性。结果肌酶中最敏感的CPK升高者占75.6%。肌肉病理典型改变者占71.4%,肌电图表现为肌原性损害者占46.2%。结合文献探讨了三项实验室检查的局限性和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实验室检查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蛋白S基因多态性和血浆蛋白S水平与其家族史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牛琦 杨期东 +1 位作者 张乐 夏健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蛋白S基因(PROS1)多态性和血浆总蛋白S(tPS)和游离蛋白S(fPS)水平与其家族史的关系。方法对93例ACI患者,其中散发(NFCI)组83例,有家族史(FCI)组1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L...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蛋白S基因(PROS1)多态性和血浆总蛋白S(tPS)和游离蛋白S(fPS)水平与其家族史的关系。方法对93例ACI患者,其中散发(NFCI)组83例,有家族史(FCI)组10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LFP)检测PROS1A2148G多态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测定血浆tPS和fPS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ACI组PROS1A2148G的AA、AG和GG型频率分别为18.3%、48.4%和33.3%,与正常对照组(22.0%、48.0%和3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CI组A2148GGG基因型频率(50%)高于正常对照组(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GG基因型患者血浆tPS水平和fPS水平[(13.67±1.49)、(6.07±0.61)μg/ml]显著低于AA型和AG型[(15.73±1.24)、(6.72±0.55)和(15.15±1.48)、(6.63±0.66)μg/ml](均P<0.01),且FCI组血浆fPS水平[(6.12±0.69)μg/ml]显著低于NFCI组[(6.48±0.75)μg/ml](P<0.05)。结论PROS1A2148GGG基因型导致FCI患者血浆fPS水平降低,其基因型可能与ACI家族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家族史 蛋白S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国人载脂蛋白B基因Xba Ⅰ 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弘钧 姚娟 +4 位作者 王颖 王震震 丁新生 侯熙德 徐希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8年第5期377-379,共3页
为研究载脂蛋白B(apoB)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国人85例ACI和56例正常人(NC)的apoB基因的XbaⅠ位点多态性。结果显示:中国... 为研究载脂蛋白B(apoB)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国人85例ACI和56例正常人(NC)的apoB基因的XbaⅠ位点多态性。结果显示:中国人XbaⅠ位点等位基因频率与国外种族有差异。本研究X+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日本人、新加坡人,低于印度人、南亚人及欧洲人。NC组X-X+基因型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明显高于X-X-基因型(P<0.001)。X-X-基因型个体:ACI组血浆TC、甘油三酯(TG)、apoB、Lp(a)水平明显高于NC组,apoA水平明显低于NC组。提示:X-X-基因型可能与ACI患者血脂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 B基因 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塞
下载PDF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胞质体制备及其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阮成钧 冯伟生 +2 位作者 冯振卿 顾萍 张化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3期8449-8453,共5页
背景:细胞质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但目前的实验很难获得大量的、有活性的胞质体。目的:分析影响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胞质体制备的因素,并观察胞质体活性,以期为细胞重组提供实验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观察对象的多因... 背景:细胞质在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但目前的实验很难获得大量的、有活性的胞质体。目的:分析影响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胞质体制备的因素,并观察胞质体活性,以期为细胞重组提供实验依据。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观察对象的多因素设计实验,于2006-09/2007-01在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卫生部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选用1月龄SD大鼠,用于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骨髓间质干细胞经分离培养、扩增后,用松胞素B、秋水仙碱结合离心术制备胞质体。主要观察指标:应用苏木精-伊红、Alexa-Flour?488anti-ratCD106及Bis-Benzimid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计算胞质体纯度;应用Rhodamine123标记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胞质体中线粒体膜势能。结果:①胞质体纯度可达95%。80%的胞质体在一两个小时内恢复原来形态,但其生活力不会超过18h。胞质体活性随时间延长而下降。②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胞质体制备与松弛素B、秋水仙碱剂量、离心速度、离心时间,特别是离心温度有关。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胞质体制备可受多因素影响。当胞质体具有活性,具有有核细胞的一些行为特征时,可以进行细胞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骨髓细胞 胞质体 细胞松弛素类 秋水仙碱
下载PDF
肌电图对肌强直综合征24例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朝亚 沈鸣九 +1 位作者 刘源 丁新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2-283,294,共3页
目的:探讨肌强直综合征的电生理变化与诊断间关系。方法:24例肌强直组和20例对照组患者的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进行检测对比。结果:肌强直组EMG主要特点呈典型肌强直电位发放,肌源性损害,NCV在正常范围。对照组出现肌强直电... 目的:探讨肌强直综合征的电生理变化与诊断间关系。方法:24例肌强直组和20例对照组患者的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进行检测对比。结果:肌强直组EMG主要特点呈典型肌强直电位发放,肌源性损害,NCV在正常范围。对照组出现肌强直电位较少且声响低平,瞬间即失。两组电静息状态下肌强直电位、插入电位延长、强直后放现象,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EMG肌强直电位发放伴扬声器声响强而持续、插入电位延长、强直后放现象是区别其他神经肌病出现肌强直电位主要依椐。EMG出现肌强直电位的质与量是诊断肌强直综合征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强直综合征 肌电图 肌强直电位特征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78例肌电图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红东 沈鸣九 姚朝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4期369-371,共3页
报道78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肌电图检测。结果,病理性自发电位33.1%,肌强直样电位6.5%,时限缩短60.1%,波幅降低68.0%,多相波增多70.5%,不正常波型74.5%,峰值波幅降低73.0%... 报道78例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肌电图检测。结果,病理性自发电位33.1%,肌强直样电位6.5%,时限缩短60.1%,波幅降低68.0%,多相波增多70.5%,不正常波型74.5%,峰值波幅降低73.0%。各项指标异常在所检部位肌肉分布发现,下肢重于上肢,下肢屈肌重于伸肌。提示选择股二头肌、腓肠肌作肌电图检测(EMG),可望提高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皮肌炎 肌电图 CT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焦虑情绪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蓉 张廉 吴瑞枝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5期5240-5241,共2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焦虑情绪的差异性。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收集AD和VD患者各78例,并与78例正常老年人进行年龄、性别配对,分别...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焦虑情绪的差异性。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收集AD和VD患者各78例,并与78例正常老年人进行年龄、性别配对,分别予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分析3组受检者焦虑量表各分项及因子分的差异。结果:AD组和VD组在焦虑心境、紧张、害怕、认知功能、肌肉系统、生殖泌尿系统、会谈时行为等7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96~14.20,P均<0.01)。AD和VD患者有焦虑情绪存在,而对照组没有焦虑情绪(AD组、VD组和对照组HAMA总分分别为14.15±4.91,17.37±5.28,6.37±3.40)。VD组在精神性焦虑方面比AD组严重(12.13±4.52和9.21±3.2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25,P<0.01)。结论:痴呆患者存在显著的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管性痴呆 焦虑情绪 差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