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BT的瘤内瘤周影像组学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研究
1
作者 雍千叶 李海歌 +1 位作者 马玉萍 汪琼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897-903,共7页
目的:基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图像,评估瘤内、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模型鉴别乳腺肿块型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DBT的女性患者135例。使用3D-Slicer(Version 5.2.2)在... 目的:基于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图像,评估瘤内、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模型鉴别乳腺肿块型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DBT的女性患者135例。使用3D-Slicer(Version 5.2.2)在DBT的头尾位(CC)图像中对病灶所在的最大层面进行勾画,并以病灶为中心,向病灶外周进行3 mm拓展。使用Phython(Version 3.5)对所获取的感兴趣区(ROI)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的提取并筛选出最优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支持向量机构建瘤内、瘤周、瘤内+瘤周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决策曲线、校准曲线来评估模型鉴别乳腺肿块型病变良恶性的效能。结果:共纳入135例女性患者,其中良性55例、恶性80例。从瘤内、瘤周以及瘤内+瘤周ROI中分别提取并筛选出10、5、14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并用以构建模型。在训练集中,瘤内、瘤周、瘤内+瘤周影像组学特征模型AUC值分别为0.832、0.806、0.848;在验证集中,影像组学特征模型AUC值分别为0.671、0.652、0.700。校准曲线显示,瘤内+瘤周模型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效能与理想模型一致性较好,有较好的校准能力。决策曲线分析结果证实,瘤内+瘤周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较高,更具有临床价值。结论:基于DB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作为诊断乳腺癌良恶性的有效工具,加入瘤周影像组学特征可进一步提升模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 影像组学 瘤内 瘤周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和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检查对乳腺BI-RADS 4类病变的诊断价值
2
作者 王梅 张紫燕 +2 位作者 朱建国 刘斐 李海歌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检查在乳腺BI-RADS 4类病变中大小评估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4例患者(136个BI-RADS 4类病灶),术前均行CEM、FFDM和DB...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M)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DBT)检查在乳腺BI-RADS 4类病变中大小评估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的124例患者(136个BI-RADS 4类病灶),术前均行CEM、FFDM和DBT检查,分别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图评价CEM、FFDM和DBT与病理标本测量的病灶最大径的相关性和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CEM、FFDM和DBT鉴别乳腺BI-RADS 4类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CEM、FFDM和DBT与病理测量病灶大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902,r=0.856和r=0.892(均P<0.001)。CEM、FFDM、DBT测量的病灶最大径与手术病理测量值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24 cm、0.21 cm和0.11 cm。CEM、FFDM、DB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85.51%、65.22%、79.71%,特异度分别为88.06%、77.61%、77.61%,准确度分别为86.76%、71.32%、78.68%。两两比较结果显示,CEM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高于FFDM、DB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DBT与FFDM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对BI-RADS 4类乳腺病变的大小评估较FFDM、CEM更准确,CEM对乳腺BI-RADS 4类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FFDM、DB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检查 数字乳腺断层合成摄影检查 对比增强乳腺摄影检查
下载PDF
克罗恩病患者静息态脑功能比率低频振幅及功能连接研究
3
作者 董宇寒 朱建国 +5 位作者 李海歌 刘学兵 徐杰 毛良强 张紫燕 崔伯塔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2期14-17,共4页
目的通过比率低频振幅(fALFF)联合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seed-based FC)在区域和网络水平上探讨静息状态下克罗恩病(CD)患者的脑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3例经我院诊断为CD的患者以及12名健康志愿者(HC),对被试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目的通过比率低频振幅(fALFF)联合基于种子点的功能连接(seed-based FC)在区域和网络水平上探讨静息状态下克罗恩病(CD)患者的脑功能变化情况。方法收集13例经我院诊断为CD的患者以及12名健康志愿者(HC),对被试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测试,并采集静息状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分析fALFF确定种子点,计算种子点与全脑体素之间的功能连接值(zFC)并将差异结果与临床资料、MMSE和HAMD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CD组在左侧顶下缘角回、缘上回及角回的zfALFF值减低,左侧辅助运动区、背外侧额上回及右侧辅助运动区、背外侧额上回、中央前回zfALFF值增高;左侧顶下缘角回与右侧枕中回、颞中回的zFC值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CD组左侧顶下缘角回zfALFF值以及左侧顶下缘角回与右侧枕中回zFC值与病程呈正相关(r=0.555,r=0.623,P<0.05);右侧背外侧额上回zfALFF值与病程、左侧顶下缘角回与右侧枕中回zFC值与洗涤菌群移植(WMT)次数呈负相关(r=-0.614,r=-0.681,P<0.05)。结论CD患者在负责外部环境监测、认知加工以及感觉运动处理的脑区存在功能和调节异常,且WMT对CD患者的脑网络存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 比率低频振幅 功能连接
下载PDF
常规CT征象和直方图参数在肺腺癌不同病理亚型鉴别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4
作者 路传文 臧汉杰 +3 位作者 郭浩东 李燕 汪琼 朱建国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比较常规CT征象和直方图参数对腺泡型、非腺泡型肺腺癌的鉴别效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本院手术的185例患者共195个肺结节,其中腺泡型104个,非腺泡型91个。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肿瘤标记物。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 目的比较常规CT征象和直方图参数对腺泡型、非腺泡型肺腺癌的鉴别效能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本院手术的185例患者共195个肺结节,其中腺泡型104个,非腺泡型91个。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肿瘤标记物。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常规CT征象模型、直方图(HA)模型及二者联合模型,通过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三种模型对鉴别腺泡型、非腺泡型肺腺癌的鉴别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腺泡型中,纯磨玻璃结节的占比低于非腺泡型(P=0.040);腺泡型中,病灶的CT平均值(P=0.023)、CT中位数数值(P=0.027)、紧凑度(P=0.003)、球形度(P=0.013)、熵(P<0.001)高于非腺泡型,病灶的峰度(P<0.001)、偏度(P<0.001)低于非腺泡型。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及ROC曲线显示联合模型及HA模型较常规CT征象模型具有更高的鉴别效能(AUC:直方图VS常规CT:0.763 VS 0.550,P<0.001;联合模型VS常规CT:0.768 VS 0.550,P<0.001);联合模型较HA模型无统计学差异(联合模型VS直方图:0.768 VS 0.763,P=0.768)。结论HA参数较常规CT征象能够更有效的鉴别腺泡型和非腺泡型肺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病理亚型 计算机体层成像 常规特征 直方图参数
下载PDF
三种不同指数模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效能的比较:一项基于多b值MUSEDWI的研究
5
作者 袁晓凡 李海歌 +3 位作者 朱建国 郭浩东 张紫燕 蔡康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比较基于多b值MUSE-DWI的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拉伸指数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MRI检查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良恶性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三... 目的比较基于多b值MUSE-DWI的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拉伸指数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的MRI检查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病灶分为良恶性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或非参数检验比较三种指数模型定量参数的组间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有组间差异的参数。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三种指数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三种模型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三种指数模型定量参数的值在恶性组均低于良性组(P<0.05)。单指数模型、双指数模型参数联合模型、拉伸指数模型参数联合模型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AUC分别为0.701,0.859,0.828;双指数模型参数联合模型与单指数模型的AUC有统计学差异(P=0.023),拉伸指数模型参数联合模型的AUC与双指数模型参数联合模型(P=0.52)及单指数模型(P=0.0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三种不同指数模型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双指数模型参数联合模型优于单指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病变 表观扩散系数 双指数模型 拉伸指数模型
下载PDF
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
6
作者 郭浩东 袁晓凡 +3 位作者 朱建国 蔡康杰 崔梦涵 李海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7期99-101,117,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定量、半定量参数在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癌患者147例。所有患者接受3.0T MRI检查,采集到的DCE-MRI的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 目的评价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定量、半定量参数在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女性乳腺癌患者147例。所有患者接受3.0T MRI检查,采集到的DCE-MRI的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_(e))、血浆容积分数(v_(p))、达峰时间(TTP)、最大浓度(MAX Conc)、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AUC)、最大斜率(MAX Slope)。将患者分别分为两组(HER2阳性组vs.非HER2阳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参数组间差异;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并构建联合诊断模型,评估DCE-MRI定量、半定量参数及联合诊断模型鉴别HER2阳性乳腺癌的价值。结果两组的组间比较中,8个定量、半定量参数具有统计学差异;k_(ep)、TTP和联合模型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诊断价值(AUC=0.763、0.733、0.832,经DeLong检验比较,P均<0.020)。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半定量参数是HER2阳性乳腺癌的独立诊断因素;k_(ep)、TTP和联合诊断模型对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诊断价值,且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速率常数(kep) 乳腺癌分子分型 HER2阳性乳腺癌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增强CT直方图特征分析
7
作者 赵万家 徐杰 +2 位作者 朱建国 李海歌 吕牧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7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评价CT直方图分析(CT histogram analysis,CTHA)方法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时间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共纳入经手术病理确诊的HCC患者60例(男/女=50/10,平... 目的:评价CT直方图分析(CT histogram analysis,CTHA)方法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时间2021年6月至2022年9月,共纳入经手术病理确诊的HCC患者60例(男/女=50/10,平均年龄47.10±9.31岁),所有病例术前接受腹部三期CT增强扫描,包括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两位放射医师分别使用GE公司Ommi-Kinetics,Version V2.1.0 R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并获取直方图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直方图参数及多参数联合对HCC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参数Kurtosis、Relative deviation,静脉期参数Uniformity、Relative deviation,延迟期参数Relative deviation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用于HCC的诊断,多参数联合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0.989)。结论:CTHA方法可于HCC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CT 直方图 定量分析
下载PDF
高b值计算化DW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何亮 朱建国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5期575-579,共5页
目的:评诂高b值计算化DWI(cDWI)在图像质量和前列腺癌诊断效能方面与传统高b值扫描获得DWI(aDWI)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b值为0和_(800)s/mm^(2)的aDWI图像重建出b值为_(1500)s... 目的:评诂高b值计算化DWI(cDWI)在图像质量和前列腺癌诊断效能方面与传统高b值扫描获得DWI(aDWI)之间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将b值为0和_(800)s/mm^(2)的aDWI图像重建出b值为_(1500)s/mm^(2)的cDWI图像,测量aDWI_(800)、aDWI_(1500)和cDWI_(1500)图像的病灶对比度,并对3组图像5个方面的图像质量评分。由2位放射科医师以方案1(T_(2)WI+aDWI_(800)+ADC)、方案2(T_(2)WI+aDWI_(1500)+ADC)和方案3(T_(2)WI+cDWI_(1500)+ADC)对患者进行回顾性诊断,采用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结果:3组图像中,cDWI_(1500)组图像对比度为0.39±0.12,明显高于aDWI_(800)组(0.18±0.10)和aDWI_(1500)组(0.22±0.11)(P<0.01),且cDWI_(1500)组5个方面的主观质量评分均高于aDWI_(1500)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示,方案2和方案3的AUC显著高于方案1,且方案2和方案3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9)。结论:高b值cDWI能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病灶的对比度和整体图像质量,在不增加扫描时间的同时诊断效能与高b值aDWI相当,可作为高b值aDWI诊断前列腺癌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克罗恩病肛周瘘管严重程度的判别:一项基于T2 mapping的研究
9
作者 赵万家 郭浩东 朱建国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2期2277-2281,共5页
目的:使用圣詹姆斯分级(SJS)对肛周瘘管性克罗恩病(pfCD)患者的瘘管类型进行分级,探究其与T2 mapping值的关系,讨论T2 mapping值与粪钙卫蛋白(CAP)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临床证实的pfCD... 目的:使用圣詹姆斯分级(SJS)对肛周瘘管性克罗恩病(pfCD)患者的瘘管类型进行分级,探究其与T2 mapping值的关系,讨论T2 mapping值与粪钙卫蛋白(CAP)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临床证实的pfCD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并记录分支数、脓肿数、内口数、内口高度,统计直肠炎及肛管炎的发病率;沿T2WI图上肛瘘病灶边缘勾画感兴趣区,记录软件生成的T2 mapping值。根据SJS将pfCD患者分为五组(SJS 1~5级)。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五组性别、年龄、内口高度(cm)、直肠炎阳性率、肛管炎阳性率、分支数、脓肿数、内口数与T2mapping值。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定量参数纳入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SJS分级、T2 mapping与CAP的相关性。结果:SJS 1~5级组患者内口高度、直肠炎阳性率、肛管炎阳性率、T2 mapping值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T2 mapping值是肛瘘SJS分级加重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JS、T2 mapping值均与CAP呈正相关(r=0.67,P=0.035;r=0.81,P=0.016);且与SJS相比,T2 mapping值与CAP更具有相关性(Z=5.894,P=0.009)。结论:T2 mapping值可用于肛瘘SJS分级,SJS、T2 mapping值与CAP有相关性,且T2 mapping值相关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詹姆斯分级 肛周瘘管性克罗恩病 T2mapping 克罗恩病 粪钙卫蛋白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 被引量:15
10
作者 朱建国 杨亚芳 +7 位作者 刘斐 唐继来 沈世田 田俊 顾生荣 万谦 史永平 朱成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0-713,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和MR 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I联合DWI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Funtiontool软件进行评估,统计各参数值。结果梗死脑区与对侧脑区比较...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PI)和MR 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I联合DWI检查,扫描结束后,经CT灌注软件和Funtiontool软件进行评估,统计各参数值。结果梗死脑区与对侧脑区比较,脑灌注(Perfusion)、强化峰值(PE)、达峰时间(TTP)、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血容量(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灌注值(rP)与相对CBV值(rCBV)具有显著相关性(r=0.721,P<0.05);rCBV与相对ADC值(rADC)具有相关性(r=0.476,P<0.05)。结论 CTPI各参数中,以TTP值和PE值的变化能最敏感地反映出急性梗死时血流动力学变化。rCBV与rADC共同反映梗死脑区的病理变化特征,具有本质上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成像 扩散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下载PDF
儿童髓母细胞瘤的MRI分析及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朱建国 杨亚芳 +2 位作者 李海歌 刘斐 田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590-592,共3页
目的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后颅凹肿瘤的30%~40%。文中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病例的MRI表现,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的MRI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13例MB,均行常规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行... 目的髓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后颅凹肿瘤的30%~40%。文中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病例的MRI表现,探讨儿童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的MRI表现特点。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13例MB,均行常规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并行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DWI)与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扫描。结果肿块均位于小脑蚓部,肿瘤内发生囊变6例。MRI扫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4例沿脑脊液播散。肿瘤实性部分DWI呈略高信号,表面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coefficient,ADC)图呈略低信号,坏死囊变部分与脑脊液信号相仿。MRS显示胆碱(Cho)峰明显增高。结论 MRI能提供肿瘤浸润的范围、继发改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还能够做出明确的定位与定性诊断。MRI还对MB沿脑脊液种植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常规MRI结合DWI、MRS对髓母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母细胞瘤 MRI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成像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朱建国 杨亚芳 +6 位作者 刘斐 唐继来 沈世田 顾生荣 万谦 史永平 朱成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常规CT检查难以获得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信息,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文中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 目的常规CT检查难以获得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信息,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文中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扫描检查,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梗死区与对侧脑区相比,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E)、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灌注值(relative perfusion,rP)、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呈下降趋势。梗死区TTP值显著延长。CTA显示38例患者中8例(21.1%)病灶侧大血管大致正常,12例(31.6%)发现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21.1%)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占位病变。结论 CTP及CTA联合检查具有快捷、经济的特点,可同时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甲状腺精准磁共振成像下功能成像的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俊 《中国医疗设备》 2022年第3期159-162,166,共5页
精准医学对甲状腺结节性质影像学判定的精准度要求越来越高,甲状腺精准磁共振成像技术中,功能成像成为鉴别良恶性结节的重要方法之一。文中简述了甲状腺精准磁共振成像的定义,阐述了甲状腺磁共振波谱、动态对比增强、弥散加权、体素不... 精准医学对甲状腺结节性质影像学判定的精准度要求越来越高,甲状腺精准磁共振成像技术中,功能成像成为鉴别良恶性结节的重要方法之一。文中简述了甲状腺精准磁共振成像的定义,阐述了甲状腺磁共振波谱、动态对比增强、弥散加权、体素不相干运动、弥散峰度、磁敏感加权和纹理分析等功能成像的原理和进展,以及精准磁共振成像技术对甲状腺磁共振功能成像精准性的影响。文中对当前热门的纹理分析做了较深入的探讨。甲状腺精准磁共振成像中,由于形态学带来的丰富视觉数据,使得功能成像更加精准,大幅提升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准确性,为将来磁共振人工智能影像诊断提供详实的数据信息,也为甲状腺精准医学中个性化医疗方案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甲状腺 磁共振成像 功能成像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万谦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56-557,F0004,共3页
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有胸部外伤病史,并先行X线片检查阴性或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再行64层螺旋CT肋骨容积扫描,使用EBW工作站对其行三维重组并分析结果。结果 68例患者共有骨折304处,X线检出195处... 目的评估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8例有胸部外伤病史,并先行X线片检查阴性或多发性肋骨骨折的再行64层螺旋CT肋骨容积扫描,使用EBW工作站对其行三维重组并分析结果。结果 68例患者共有骨折304处,X线检出195处,占64.14%;CT检出304处,占100%。结论与X线片相比64层螺旋CT三维重组对肋骨骨折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可全方位的观察,有效的减少了漏诊的发生率,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层螺旋CT 肋骨骨折 三维重组
下载PDF
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肝癌术后早期复发
15
作者 毛应凡 李海歌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4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影像组学在预测肝细胞肝癌(HCC)术后早期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根治性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共91名。在动脉期及肝胆期图像上手动分割肿瘤VOI,共提取246个组学特征。使用LAASO回归对... 目的探索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影像组学在预测肝细胞肝癌(HCC)术后早期复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接受根治性切除术且经病理证实为HCC的患者共91名。在动脉期及肝胆期图像上手动分割肿瘤VOI,共提取246个组学特征。使用LAASO回归对组学特征进行降维和筛选,并建立影像组学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对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并分别建立临床病理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综合模型(逻辑回归模型),用于预测HCC术后早期复发(≤1年)。使用ROC曲线和Delong测试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和差异。结果我们分别建立了影像组学模型、临床病理模型和综合模型,三个模型的AUC分别是0.879(95%CI:0.782-0.944)、0.861(95%CI:0.760-0.931)和0.881(95%CI:0.850-0.978)。三个模型之间的预测效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在术前预测HCC患者术后早期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复发 磁共振成像 Gd-EOB-DTPA 影像组学
下载PDF
迭代重建不同参数对双源CT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万谦 朱建国 李海歌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16期2352-2354,共3页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SAFIRE)不同参数与滤过反投影法(FBP)相比,对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30例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分别采用FBP和SAFIRE不同参数(参数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的最佳期相进... 目的:探讨迭代重建(SAFIRE)不同参数与滤过反投影法(FBP)相比,对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对30例行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分别采用FBP和SAFIRE不同参数(参数分为1级、2级、3级、4、级、5级)的最佳期相进行重建,分为6组,分别测量其主动脉根、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的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客观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6组各位置测量的CT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SNR、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多重对比图像质量SAFIRE 1级<SAFIRE 2级<FBP<SAFIRE 3级<SAFIRE 4级<SAFIRE 5级。结论:在D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中,迭代重建技术参数SAFIRE 3、4、5级能在保持冠状动脉强化CT值不变的情况下,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重建 双源CT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婴幼儿低剂量骨盆数字化X线摄影探讨
17
作者 杨民 李海歌 田俊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7年第5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骨盆数字化X线摄影(DR)中运用低剂量摄影的可行性,及在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下摄影管电压的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选取最佳照射条件。方法设置摄影管电压分别为60 kV,70 kV,80 kV三组,每组收... 目的探讨在婴幼儿骨盆数字化X线摄影(DR)中运用低剂量摄影的可行性,及在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下摄影管电压的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选取最佳照射条件。方法设置摄影管电压分别为60 kV,70 kV,80 kV三组,每组收集30例病例。使用自动曝光控制(AEC),曝光后分别记录曝光剂量m As,ms和剂量面积值(dose area product DAP)。获得90幅图像后,按照欧共体(CEC)图像质量标准对图像进行主观评价。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病例图像质量评价均符合诊断标准,不同kV组曝光剂量、曝光时间及剂量面积值均有统计学差异,随着kV值的增加,曝光剂量、曝光时间及剂量面积值逐渐减少,60 kV组剂量组曝光量值最高(4.10±0.71)mAs,(5.59±1.43)ms,(0.82±0.18)dGy·cm^2,其次是70 kV组(2.04±0.42)mAs,(3.30±0.74)ms,(0.60±0.17)dGy·cm^2,80 kV剂量组的曝光量值最低(1.10±0.34)mAs,(2.09±0.58)ms,(0.42±0.13)dGy·cm^2。根据骨盆诊断学要求的影像标准和重要影像细节标准对3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kV值的增加评分逐渐降低。结论 60 kV组图像质量最好,摄影剂量最高。80 kV组剂量最低,图像质量较其他2组差。自动曝光控制下70 kV组曝光剂量和图像质量最为平衡,70 kV管电压在婴幼儿骨盆数字化摄影中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骨盆 婴幼儿
下载PDF
常规CT特征联合直方图分析预测急性肾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严金国 朱建国 +4 位作者 李燕 薛莲 陈建秋 郭浩东 李海歌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CT平扫特征及直方图分析诊断梗阻性急性肾损伤(AKI)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单侧尿路结石梗阻患者77例,其中急性肾损伤组40例,非急性肾损伤组37例。应用Siemens区域增长功能,测量常规CT平扫特征(包括梗阻侧、非梗阻侧肾脏体... 目的:探讨CT平扫特征及直方图分析诊断梗阻性急性肾损伤(AKI)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急性单侧尿路结石梗阻患者77例,其中急性肾损伤组40例,非急性肾损伤组37例。应用Siemens区域增长功能,测量常规CT平扫特征(包括梗阻侧、非梗阻侧肾脏体积比,结石体积、位置,肾周炎)和CT平扫直方图参数(包括Kurtosis、Skewness、Variance、Mean、1%、10%、50%、90%、99%百分位值)。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检验(符合偏态分布)进行组间比较,将组间差异显著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预测AKI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参数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各参数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结果:AKI与非AKI组比较,常规CT特征(结石体积、肾周炎、肾脏体积比)及直方图参数(Kurtosis、Skewness、Variance及90%百分位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脏体积比、Kurtosis、Variance是预测AKI的独立因素;ROC曲线显示联合参数诊断AKI效能较高,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4,特异度89.2%,敏感度82.5%,高于单一参数模型。相关性分析显示肾脏体积比、Kurtosis、Skewness、Variance、90%百分位值与eGFR相关性较高。结论:常规CT联合直方图分析预测AKI的效能较高,可用于无创性评估急性肾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肾脏 急性肾损伤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 直方图
下载PDF
双能量CT碘定量技术对于肠道克罗恩病病灶检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建秋 朱建国 +5 位作者 李燕 李海歌 郭浩东 毛良强 温泉 崔伯塔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139-141,共3页
目的 本研究通过双能量CT(DECT)定量测量病变肠段的碘浓度(IQ),探讨该方法检出肠道克罗恩病(CD)病灶的可行性,并与常规CT比较,讨论两者对病灶检出的效能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内镜和影像学综合诊断的回结肠型CD患者。所有... 目的 本研究通过双能量CT(DECT)定量测量病变肠段的碘浓度(IQ),探讨该方法检出肠道克罗恩病(CD)病灶的可行性,并与常规CT比较,讨论两者对病灶检出的效能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内镜和影像学综合诊断的回结肠型CD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常规CT扫描和双能量CT三期增强检查,根据结肠镜结果共纳入102个肠段,分为两组(正常组47个肠段,病变组55个肠段)。比较这两种CT图像的定性和定量结果,基于常规CT指征和双能量CT参数分别建立二元Logstc回归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种CT模型对于病灶检出的效能。结果 病变肠段组较正常肠段组相比,常规CT指征:溃疡、梳齿征和增大淋巴结三种征象出现的概率增加以及肠壁增厚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均<0.001);双能量CT参数: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相对碘浓度(NIC)显著升高(P均<0.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常规CT指征(溃疡、梳齿征)、双能量CT参数(动脉期相对碘浓度、静脉期相对碘浓度)有助于CD病灶检出。双能量CT模型比常规CT模型具有更高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有统计学差异(0.956vs0.898,p=0.035)。结论 基于DECT的碘定量参数模型能够应用于CD病灶检出的评估,与常规CT相比在检出CD病灶方面具有更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碘浓度 相对碘浓度 克罗恩病 病灶检出
下载PDF
IVIM-DWI联合DCE-MRI定量参数与MRE活动性分级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毛良强 朱建国 +5 位作者 李海歌 陈建秋 郭浩东 张紫燕 温泉 崔伯塔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3期155-158,共4页
目的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联合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在克罗恩病(CD)活动性评估中的价值,并与基于磁共振肠造影(MRE)的活动性分级比较,讨论两者鉴别CD活动性的效能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CD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 目的研究体素内不相干运动DWI(IVIMDWI)联合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参数在克罗恩病(CD)活动性评估中的价值,并与基于磁共振肠造影(MRE)的活动性分级比较,讨论两者鉴别CD活动性的效能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CD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E、IVIM-DWI和DCE-MRI扫描。于病变最显著区测量功能MRI定量参数;依据临床活动性评分(HBI)分为缓解组、轻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比较MRE活动性分级及功能MRI定量参数的组间差异,对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IVIM-DWI和DCE-MRI定量参数进一步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比较MRE活动性分级和功能MRI定量参数鉴别CD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随病情加重,MRE活动性分级提高(P<0.001);ADC_(fast)升高(P<0.001),Fraction of ADC_(fast)降低(P=0.001);K^(trans)和K_(ep)升高(P<0.001、P=0.005)。有序Logistic回归显示K^(trans)和ADC_(fast)是鉴别CD活动性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功能MRI组合定量参数(K^(trans)+ADC_(fast))(AUC=0.871)鉴别缓解组和活动组的诊断效能优于MRE活动性分级(AUC=0.744)(P=0.027)。结论功能MRI模型在鉴别CD活动性方面比MRE活动性分级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动态增强磁共振 磁共振肠造影 活动性分级 克罗恩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