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在糖尿病肾病小鼠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海燕 王璐璐 +1 位作者 戴春笋 江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2-2209,共8页
目的:分析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构建DKD小鼠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DKD组(予以生理盐水处理)及DKD+seladelpa... 目的:分析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构建DKD小鼠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DKD组(予以生理盐水处理)及DKD+seladelpar(1、5和10 mg/kg)治疗组,每组小鼠6~7只。治疗4周后处死小鼠,分别使用Albuwell M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肌酐试剂盒、血尿素氮试剂盒、甘油三酯试剂盒和胆固醇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血尿素氮、血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的浓度。肾脏组织脱水包埋制作石蜡切片用于HE和PAS染色分析肾小球的病理改变。肾小球组织采用RNA测序和RT-qPCR法检测足细胞标志物Nphs1、Nphs2、Wt1和Synpo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PPARδ蛋白表达。肾皮质组织制作冰冻切片用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Wilms肿瘤蛋白1(WT1)阳性细胞数和desmin蛋白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足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DKD组小鼠肾小球组织PPARδ蛋白的表达量降低。(2)与DKD组相比,seladelpar 10 mg/kg治疗组小鼠的血糖、血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的浓度降低。(3)与DKD组相比,seladelpar 5 mg/kg和10 mg/kg治疗组小鼠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降低;肾小球肥大和系膜区基质沉积缓解;Nphs1、Nphs2、Wt1和Synpo的mRNA表达量升高;肾小球WT1阳性细胞数增加,desmin表达下降;足细胞足突融合度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降低。(4)RNA测序结果显示,seladelpar 5 mg/kg治疗组能够调控PPAR信号通路,并参与多种代谢途径的调节,包括胆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及脂肪酸代谢等。结论: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能够减轻DKD小鼠的足细胞损伤,并降低尿液中白蛋白的排泄,其对DKD小鼠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其降血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 seladelpar
下载PDF
tRF-1:32-Glu-TTC-1介导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
2
作者 刘雪薇 黄婵 +5 位作者 夏雨薇 宁蓓蓓 施会敏 曲高婷 张爱青 甘卫华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859-864,共6页
目的探究tRF-1:32-Glu-TTC-1在高糖(HG)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焦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用高糖(35 mmol/L)干预RTECs,RT-PCR法检测tRF-1:32-Glu-TTC-1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NLRP3、GSDMD在mRNA水平上... 目的探究tRF-1:32-Glu-TTC-1在高糖(HG)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焦亡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用高糖(35 mmol/L)干预RTECs,RT-PCR法检测tRF-1:32-Glu-TTC-1的表达,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RT-PCR法检测NLRP3、GSDMD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caspase-1、GSDMD-N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变化;采用tRF-1:32-Glu-TTC-1抑制剂转染RTECs并用RT-PCR法检测转染效率,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焦亡相关指标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通路蛋白p-PI3K/PI3K、p-Akt/Akt、p-FoxO3a/FoxO3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HG组tRF-1:32-Glu-TTC-1表达增加,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焦亡发生,焦亡相关指标转录上调及蛋白水平表达增加;抑制表达tRF-1:32-Glu-TTC-1组焦亡相关指标在mRNA及蛋白水平低于HG组及抑制剂空载组(HG+NC inhibitor组);与Control组相比,HG组p-PI3K/PI3K、p-Akt/Akt、p-FoxO3a/FoxO3a蛋白减少;抑制表达tRF-1:32-Glu-TTC-1组p-PI3K/PI3K、p-Akt/Akt、p-FoxO3a/FoxO3a蛋白水平高于HG组及抑制剂空载组。结论tRF-1:32-Glu-TTC-1可能通过负向调控PI3K/Akt/FoxO3a信号通路促进高糖诱导的RTECs焦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F-1:32-Glu-TTC-1 糖尿病肾病 肾小管上皮细胞 焦亡 信号通路
下载PDF
丹酚酸B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芮国华 潘荣华 +2 位作者 姚刚 武晓春 徐玲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85-1689,共5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未加入丹酚酸B或者TGF-β1;②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GF-β1(浓...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未加入丹酚酸B或者TGF-β1;②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GF-β1(浓度为5ng/ml);③丹酚酸B+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丹酚酸B和TGF-β1(浓度为5ng/ml),按丹酚酸B的浓度分为A、B、C、D4个亚组:丹酚酸B的浓度分别为A组:0.1μmol/L,B组:1μmol/L,C组:10μmol/L,D组:100μmol/L。72h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组HK-2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形态;胞浆内大量表达α-SMA,同时E-cadherind的表达明显减少;不同剂量丹酚酸B治疗可减轻TGF-β1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和胞浆内α-SMA的表达,同时E-cadherind的表达得到明显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酚酸B具有阻止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潜能,而这一作用与其能有效阻止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
原文传递
中医“从咽论治”联合西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限 何伟春 +1 位作者 方奕 杨俊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3年第9期805-807,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从咽论治"联合西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临床分型为"反复肉眼血尿型"或"尿检异常型"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给予氯沙坦+雷公藤治疗,治疗组29例,在... 目的:观察中医"从咽论治"联合西药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临床分型为"反复肉眼血尿型"或"尿检异常型"的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给予氯沙坦+雷公藤治疗,治疗组2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中医疏风清利,清热解毒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比较血肌酐、尿蛋白、尿红细胞及肉眼血尿发生情况,同时观察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对于疗效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尿红细胞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尿红细胞、肉眼血尿的改善情况更优于对照组;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损伤越轻治疗效果越好。结论:中医"从咽论治"联合西药可以明显改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尤其对于血尿的防治效果更好,其治疗效果与肾小球、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小球肾炎 从咽论治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下载PDF
慢性肾衰竭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全切加前臂移植术后低钙血症的防治 被引量:20
5
作者 吴限 汤兵 孙成山 《中国血液净化》 2011年第2期105-107,共3页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我国发病率约为86.55%,导致骨质溶解、异位钙化,造成反复骨痛及各种心血管并发症。
关键词 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慢性肾衰竭 甲状旁腺全切 低钙血症 移植术后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心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288例肾功能不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核素扫描图像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许小飞 刘雅洁 +2 位作者 张伟晓 汤兵 曹金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9-1261,共3页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病理与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与分析本院肾功能不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99mTc-MIBI双时相显像检查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的相关性,总结该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及...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病理与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与分析本院肾功能不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99mTc-MIBI双时相显像检查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的相关性,总结该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临床注意事项。结果:288例患者中核素扫描阳性284例(98.6%),阳性病灶1 104个,平均3.83个/例;其中通过加扫延迟平面显像和Hawkeye CT扫描获得异位病灶35处;另有51个病灶核素扫描阴性而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核素扫描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灶的定位灵敏度为96.2%(1 077/1 119),特异度为97.6%(1 077/1 104),其早期相和延迟相T/NT值与患者术前甲状旁腺素和碱性磷酸酶值呈正相关。结论:99mTc-MIBI双时相显像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灶不仅具有良好的定位诊断价值,且能反映甲状旁腺腺体的功能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显像 肾功能不全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 甲状腺
原文传递
丹酚酸B对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潘荣华 芮国华 +3 位作者 姚刚 吴冀宁 武晓春 杨春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9期779-781,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设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丹酚酸B30mg·kg-1·d-1)术后第9天处死各组大鼠。采用光镜观察肾间质纤维...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设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丹酚酸B30mg·kg-1·d-1)术后第9天处死各组大鼠。采用光镜观察肾间质纤维化、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观察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Vi-menti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2)UUO模型第9天时大鼠肾组织TGF-β1、α-SMA和Vimentin表达明显增强,炎细胞浸润明显增加。采用丹酚酸B治疗后,肾组织TGF-β1、α-SMA和Vi-mentin表达的异常增强能得到有效抑制,炎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丹酚酸B具有减轻肾组织纤维化的作用,而这一作用与其能有效抑制炎细胞浸润和TGF-β1过度表达,进一步阻抑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丹酚酸B
下载PDF
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对对比剂肾病的早期预测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李秀珍 谭晓 +4 位作者 高逸冰 高莹 朱嵘 刘洋 王迪斌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3期210-213,共4页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与术后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变化,探讨NGAL预测对比剂肾病(CI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急诊中心201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与术后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变化,探讨NGAL预测对比剂肾病(CIN)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急诊中心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行CAG和PCI术的患者136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CIN,将患者分为CIN组(10例)和非CIN组(126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和48 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NGAL水平并分析NGAL预测CIN的价值。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NGAL水平对CIN的预测价值。结果 CIN组患者术后48 h SCr、24 h BUN、48 h BUN和24 h NGAL水平相比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非CIN组患者,CIN组患者术后48 h SCr[(174.95±15.77)vs(97.69±9.33)μmol/L]、24 h BUN[(7.75±1.75)vs(5.07±1.35)mmol/L]、48 h BUN[(8.92±2.03)vs(5.17±1.31)mmol/L]、术前NGAL[(341.08±205.69)vs(186.98±83.08)ng/ml]和术后24 h NGAL[(457.68±220.69)vs(185.82±51.41)ng/ml]水平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术后24 h NGAL水平预测CIN截断点为40.325 ng/ml,曲线下面积为0.852,灵敏度70%,特异度100%。结论冠心病患者PCI和CAG术后24 h血清NGAL水平明显升高,有早期预测CIN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脂质运载蛋白 造影剂
下载PDF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在老年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孙治平 武晓春 +1 位作者 戴瑛 周蓉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3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在老年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CKD)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ACR检查的1029名老年健康体检人员,以ACR检测结果分为2组ACR≥30 mg/g为A...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在老年健康体检人群慢性肾脏病(CKD)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行ACR检查的1029名老年健康体检人员,以ACR检测结果分为2组ACR≥30 mg/g为ACR+组,ACR<30 mg/g为ACR-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特征和实验室参数,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CR+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健康体检者中ACR+检出率为21.67%,ACR+者BMI、FPG、SBP、血UA、TG显著高于ACR-者;研究对象大部分位于CKD3期及之前,ACR+与CKD分期呈正相关(χ^(2)=10.183,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761,95%CI1.406~2.205)、BMI(OR=1.479,95%CI1.237~1.767)、高血压(OR=1.228,95%CI1.228~1.872)、FPG(OR=1.913,95%CI 1.544~2.371)与ACR+有关。结论高血糖、高血压、高BMI为老年人蛋白尿独立危险因素,此类人群在健康体检中选择ACR检测,有利于CKD的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 老年人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狼疮性肾炎合并ANCA阳性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限 何伟春 +2 位作者 吴冀宁 方奕 杨俊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2年第11期996-998,I0005,共4页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合并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特征,旨在加深对LN合并ANCA阳性患者临床、病理及治疗方面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确诊为狼疮性肾炎合并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索引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合并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特征,旨在加深对LN合并ANCA阳性患者临床、病理及治疗方面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确诊为狼疮性肾炎合并ANCA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索引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伴有PANCA(+)、MPO-ANCA(+),肾外损害表现为间质性肺炎,反复多关节痛及浆膜腔积液、贫血等,临床均符合LN及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肾损害的诊断,但结合两者的肾脏病理特征"新月体型肾炎",光镜下肾小球内皮下均未见免疫复合物沉积,无明显内皮细胞增殖,免疫荧光虽然可见IgG、IgA、IgM、C3、C1q沉积,但沉积强度均较弱,范围局限,考虑新月体形成主要与AAV有关。结论:SLE合并ANCA阳性并不偶见,临床表现为多系统损害,起病急,病情重,肾脏病理更常见新月体形成,需给予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ANCA阳性 临床病理表现 文献复习
下载PDF
海洛因致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防治(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刚 武晓春 +1 位作者 唐利群 吴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4期330-332,共3页
分析报道2例典型的海洛因致急性肾衰竭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1岁,均因静脉注射海洛因后出现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竭、肝功能损害和贫血。其中1例病情较重,昏迷10h,持续少尿20d,同时伴有双下肢筋膜间隙综合征,严重肝功能和... 分析报道2例典型的海洛因致急性肾衰竭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1岁,均因静脉注射海洛因后出现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竭、肝功能损害和贫血。其中1例病情较重,昏迷10h,持续少尿20d,同时伴有双下肢筋膜间隙综合征,严重肝功能和血液系统损害。1例予以血液透析滤过5次,另1例予以连续性血液净化23次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临床观察显示,海洛因致急性肾衰竭在临床上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衰竭、肝功能损害和贫血。连续性血液净化是治疗重症海洛因致急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 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症 急性肾衰竭
下载PDF
静脉补铁短期内改善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限 周富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年第9期544-545,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观察 肾性贫血 静脉补铁 促红细胞生成素 胃肠道不良反应 贫血状况 口服铁剂 慢性肾脏病
下载PDF
蟾蜍灵抑制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系转换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静 李善文 +1 位作者 施会敏 张爱青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6年第10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探讨蟾蜍灵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3组:1)对照组;2)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GF-β1(浓度为5μg/L);3)蟾蜍灵+TGF-β1组... 目的探讨蟾蜍灵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3组:1)对照组;2)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GF-β1(浓度为5μg/L);3)蟾蜍灵+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蟾蜍灵和TGF-β1(浓度为5μg/L),按蟾蜍灵的浓度分为A、B、C 3个亚组:分别为1×10^(-9)、1×10^(-8)和1×10^(-7)mol/L。72 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实时定量PCR、蛋白印迹法和免疫荧光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TGF-β1组HK-2细胞从原有典型的铺路石样上皮细胞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胞质内大量表达α-SMA,同时E-cadherin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蟾蜍灵处理后TGF-β1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减轻,胞质内α-SMA的表达减少(P<0.05),同时E-cadherin的表达明显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蟾蜍灵能有效抑制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换,对肾脏病治疗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蟾蜍灵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换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与铁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静 杨俊伟 《现代医药卫生》 2016年第6期836-838,84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患者贫血和铁代谢紊乱程度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该院肾内科收治的240例初诊为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 GFR)分为CKD 1~5期,收集患者血红蛋白(Hb...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患者贫血和铁代谢紊乱程度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该院肾内科收治的240例初诊为CK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 GFR)分为CKD 1~5期,收集患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SI)、血清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血清铁蛋白等数据,并分析五组患者贫血检测指标与铁代谢检测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CKD 1~5期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贫血,CKD 3~5期患者Hb、RBC、Hct与CKD 1、2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3期患者SI、TSAT较CKD 1期降低,CKD 4、5期患者SI、TSAT均较CKD 1、2期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 3~5期患者SI、TSAT与Hb及Hct呈正相关(P〈0.05)。结论CKD 1~5期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贫血,CKD患者贫血与铁代谢密切相关,e GFR越低,贫血和铁代谢紊乱程度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疾病 慢性病 贫血 缺铁性 铁代谢障碍 肾小球滤过率
下载PDF
早期慢性肾衰大鼠残余肾维生素D受体和28ku钙结合蛋白的表达
15
作者 孙彬 王笑云 +3 位作者 彭韬 周富华 赵卫红 赵秀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  1,2 5 (OH) 2 D3 、钙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SHPT)的主要原因 ,它们分别与维生素D受体 (VDR)、2 8ku钙结合蛋白 (CaBP D2 8k)结合而发挥作用 ,通过观察 5 / 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VDR、CaBP D2 8k表达 ,探讨... 目的  1,2 5 (OH) 2 D3 、钙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SHPT)的主要原因 ,它们分别与维生素D受体 (VDR)、2 8ku钙结合蛋白 (CaBP D2 8k)结合而发挥作用 ,通过观察 5 / 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VDR、CaBP D2 8k表达 ,探讨其在早期SHPT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 5 / 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VDR、CaBP D2 8K蛋白阳性表达。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大鼠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增高 ,肾小管CaBP D2 8K阳性率明显增加 ,而VDR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早期CRF已有SHPT表现 ,残余肾CaBP D2 8K表达增强可能为纠正CRF钙、磷代谢紊乱的代偿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SHPT 维生素D受体 钙结合蛋白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
16
作者 杨俊 杨俊伟 解雨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44-1345,共2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尿蛋白及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运用STZ法制作DN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DN组及辛伐他汀处理组。于实验第12周收集大鼠24h尿检查尿白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尿蛋白及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运用STZ法制作DN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DN组及辛伐他汀处理组。于实验第12周收集大鼠24h尿检查尿白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尿沉渣的podocalyxin用于检测尿中足细胞的数量。结果:他汀药物组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相比,空腹血糖(FBG)无明显下降,但总胆固醇(TCHO)、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同时,对照组SD大鼠尿中很少见到足细胞的排泄,而DN组尿排泄足细胞显著增多,应用辛伐他汀治疗12周后,排泄足细胞数虽然仍比正常对照组高,但与DN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大鼠尿足细胞排泄明显增加,而辛伐他汀处理可减少尿蛋白及足细胞的排泄,可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原文传递
海洛因中毒致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的救治体会
17
作者 吴限 姚刚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8年第5期454-454,共1页
关键词 海洛因中毒 急性肾衰竭 横纹肌溶解 救治体会 静脉注射海洛因 肿胀疼痛 吸食海洛因 进行性加重
下载PDF
高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洋 于文娟 +2 位作者 李秀珍 赵蓓 姚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8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EH)住院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 555例65岁以上EH患者,依据是否≥80岁分为2组:高龄组(n=575)和非高龄组(n=980)。收集患者... 目的了解80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EH)住院患者合并慢性肾脏病(CKD)的情况,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1 555例65岁以上EH患者,依据是否≥80岁分为2组:高龄组(n=575)和非高龄组(n=98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logistic回归分析EH合并CK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高龄EH组患者比较,高龄EH组患者CKD发生率显著升高(52.9%vs 29.5%,P<0.05)。高龄EH患者合并CKD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尿酸血症(OR=2.514,95%CI 1.750~3.611; P <0.001)、年龄(OR=1.072,95%CI1.018~1.129;P=0.009)和收缩压(OR=1.019,95%CI 1.011~1.028; P <0.001),保护因素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516,95%CI 0.315~0.847;P=0.009);非高龄老年EH患者合并CKD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尿酸血症(OR=2.729,95%CI 1.991~3.740;P<0.001)、糖尿病(OR=1.944,95%CI 1.420~2.662;P<0.001)、年龄(OR=1.140,95%CI 1.101~1.182;P<0.001)和收缩压(OR=1.009,95%CI 1.003~1.016; P=0.007),保护因素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448,95%CI0.278~0.722;P=0.001)。结论高龄老年EH患者合并CKD的比例显著高于非高龄老年EH患者,高龄EH患者合并CKD与高尿酸血症、年龄、收缩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80以上 高血压 慢性肾脏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水飞蓟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方奕 邢昌赢 +1 位作者 王涛 周富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了解水飞蓟宾(silibinin)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诱导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及Ⅲ型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TGF-β_1组(TGF-β_1的终浓度为5 ng/ml);③T... 目的:了解水飞蓟宾(silibinin)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诱导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及Ⅲ型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TGF-β_1组(TGF-β_1的终浓度为5 ng/ml);③TGF-pβ_1+水飞蓟宾组(TGF-β_1的终浓度为5 ng/ml,水飞蓟宾终浓度分别为5、10、20μg/m1)。48 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CTGFmRNA的水平,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胶原Ⅲ及CTGF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_1刺激使HK-2细胞CTGF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及Ⅲ型胶原分泌均显著增加(P<0.01)。与TGF-β_1组比较,加用5~20μg/ml水飞蓟宾可以抑制TGF-β_1刺激所诱导的CTGF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及Ⅲ型胶原分泌(P<0.01),以20μg/ml水飞蓟宾效果最显著。结论:水飞蓟宾能部分抑制TGF-β_1诱导CTGF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Ⅲ型胶原分泌,提示水飞蓟宾可能通过阻抑CTGF表达及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具有潜在的抗肾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Ⅲ型胶原
原文传递
慢性肾脏病患者循环生长分化因子15和人体成分分析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璐璐 刘李林 +4 位作者 骆静 刘文进 周阳 杨俊伟 江蕾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中循环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水平和营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31例未进入透析治疗的CKD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进行营养状态评估.使用...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浆中循环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水平和营养状态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31例未进入透析治疗的CKD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使用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分析进行营养状态评估.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循环血浆GDF15浓度.结果:CKD 1~2期患者80例,CKD 3期69例,CKD 4~5期82例.随着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患者血浆GDF15浓度逐渐增加,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全身蛋白质和相位角(phase angle,PA)逐渐减少.GDF15浓度和相位角、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等营养评估指标呈明显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多因素校正后,GDF15浓度最高者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是最低浓度组的15.32倍(OR=15.32,95%CI 3.94~59.53,P<0.001).结论:在CKD患者中,随着肾脏疾病进展,营养不良比例逐渐增加.GDF15可作为CKD患者营养不良的有效独立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生长分化因子15营养不良 相位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