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阿片化麻醉在泌尿外科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标 王雷原 +2 位作者 樊迪 王菲 纪木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探讨去阿片化麻醉在泌尿外科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12月行泌尿外科短小手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去阿片化麻醉组(F组)和瑞芬太... 目的探讨去阿片化麻醉在泌尿外科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12月行泌尿外科短小手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去阿片化麻醉组(F组)和瑞芬太尼麻醉组(R组),每组30例。F组使用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R组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喉罩置入后(T_(2))、麻醉诱导后10 min(T_(3))、喉罩移除前(T_(4))、喉罩移除后(T_(5))的HR、SBP、DBP和BIS。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术后30 min、24 h VAS疼痛评分分级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R组T_(1)—T_(4)时HR明显减慢,T_(1)—T_(5)时SBP、DBP明显降低(P<0.05)。与R组比较,F组T_(1)—T_(3)时HR明显增快,T_(2)—T_(4)时SBP、DBP明显升高,T_(2)、T_(3)时BIS明显升高(P<0.05)。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术后30 min、24 h VAS疼痛评分分级、恶心呕吐、睡眠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阿片化麻醉可安全用于泌尿外科短小手术,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阿片化麻醉 艾司氯胺酮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泌尿外科手术 全身麻醉
下载PDF
七氟醚与异丙酚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慧蓉 《当代医学》 2011年第36期95-97,共3页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PR)和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合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异丙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PR)和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组(SR)。麻醉诱导:PR组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ug/ml),SR组吸入8%七氟醚,两组均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ug/kg和顺苯阿曲库铵0.15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R组TCI异丙酚(血浆靶浓度为1.5~3ug/ml),SR组吸入2%~4%七氟醚,两组均TCI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2.5ng/kg),静脉输注顺阿曲库铵1.2ug.kg-1`.min-1。维持BIS45~50。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5mi(nT1)、气腹后5mi(nT2)、气腹后15mi(nT3)和气腹放气后15mi(nT4)记录患者PETCO2、气道峰压(Ppeak)和气道平台压(Pplat)的变化,并取动静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肺泡肺内分流率(QS/QT)和肺动态顺应性(Cd)。结果与T0比较,T1-3时两组患者QS/QT升高(P<0.05),于T4时QS/QT有所下降,但仍高于T0水平;与T1比较,T2-3时气道峰压(Ppeak)、PETCO2升高,肺顺应性((Cd))降低(P<0.05),于T4时恢复至T1水平;与P组比较,S组T2-3时上述各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腹腔快速充气阶段呼吸变化最明显,与七氟烷麻醉相比,异丙酚麻醉时呼吸动力学影响相对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腹 呼吸力学 异丙酚 七氟醚
下载PDF
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胸腔镜肺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何勇 康培培 张雷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4年第6期1564-1568,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腺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复合...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腺癌根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腺癌根治术老年患者6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复合组(n=30,采用超声引导下SAPB联合全身麻醉)和全麻组(n=30,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组于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SAPB,阻滞20 min后,用针刺法判断阻滞成功后,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于术前1 d,术后第1、3、7天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于术后6、12、24、48 h记录2组患者疼痛评分;记录术中、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和补救镇痛情况;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于术前1 d,术后1、3、7 d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并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全麻组相比,复合组VAS评分更低,术中瑞芬太尼、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更少,补救镇痛率更低;术后第1、3、7天的MMSE评分更高,7 d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更低;术后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水平更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可能对老年患者胸腔镜肺腺癌根治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腺癌 肺腺癌根治术 前锯肌 全身麻醉 神经阻滞 认知障碍
下载PDF
环泊酚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章炜 王亮 +2 位作者 黄秋婵 纪木火 尹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5-829,共5页
目的观察环泊酚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65~90岁,BMI 18.5~30.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观察环泊酚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65~90岁,BMI 18.5~30.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1例。麻醉诱导:C组采用环泊酚0.3 mg/kg,P组采用丙泊酚1.5 mg/kg。记录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发生低血压的例数。记录麻醉诱导前(T_(0))、诱导后3 min(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插管后3 min(T_(3))、插管后5 min(T_(4))和插管后10 min(T_(5))时的HR、SBP、DBP和心脏指数(CI)。记录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注射痛、呛咳、术中体动和心动过缓的发生例数。记录苏醒期躁动和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与P组比较,C组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T_(0)时比较,T_(1)-T_(5)时两组HR明显减慢(P<0.05),SBP、DBP和CI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T_(5)时C组CI明显升高(P<0.05),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使用率,呛咳、术中体动、心动过缓、苏醒期躁动和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泊酚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丙泊酚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血流动力学 低血压
下载PDF
精准麻醉在围术期的应用现状
5
作者 纪木火 胡小义 +2 位作者 王天龙 俞卫锋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7-1240,共4页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PM)是一种基于患者内在的生物学信息、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的医学模式[1]。精准麻醉是精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早期主要涉及麻醉药物遗传学多态性。近年来,精准麻醉在围术期中的应用越...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PM)是一种基于患者内在的生物学信息、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的医学模式[1]。精准麻醉是精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早期主要涉及麻醉药物遗传学多态性。近年来,精准麻醉在围术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精准术前评估、精准术中给药、监测与管理、精准预测及精准术后治疗等。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精准麻醉在围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简述精准麻醉在围术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为麻醉科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麻醉科医师 精准麻醉 遗传学多态性 术前评估 人工智能 围术期 麻醉药物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小义 王迪 +1 位作者 纪木火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4-638,共5页
机器学习(ML)技术已逐步被用于临床麻醉中,在围术期的应用及研究日益增多。ML在术前可以预警高危事件的发生,辅助困难气道的诊断以及超声显像;在术中可以预测低血压、低氧血症、心搏骤停以及麻醉深度等,帮助实现麻醉的精准和安全控制;... 机器学习(ML)技术已逐步被用于临床麻醉中,在围术期的应用及研究日益增多。ML在术前可以预警高危事件的发生,辅助困难气道的诊断以及超声显像;在术中可以预测低血压、低氧血症、心搏骤停以及麻醉深度等,帮助实现麻醉的精准和安全控制;在术后可以预测麻醉相关不良结局等。本文总结麻醉学领域常用的ML模型,回顾ML应用于围术期各个阶段的相关研究。ML的应用可改善围术期麻醉管理,有助于预警高危事件的发生,降低麻醉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围术期管理 疾病预测 麻醉学
下载PDF
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超快通道麻醉一例
7
作者 邹逸帆 姚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3-1334,共2页
患者,男,34岁,178 cm,90 kg,ASAⅢ级,营养状况良好。高血压3级,心功能Ⅱ级。2016年行于我院急诊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后康复出院。今于我院门诊复查,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降主动脉瘤,为求手术治疗就诊于我院。体格检查和心肺检查无... 患者,男,34岁,178 cm,90 kg,ASAⅢ级,营养状况良好。高血压3级,心功能Ⅱ级。2016年行于我院急诊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后康复出院。今于我院门诊复查,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降主动脉瘤,为求手术治疗就诊于我院。体格检查和心肺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五项、传染病无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T波改变。心脏超声无异常。主动脉CT血管造影:升主动脉置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改变及支架远端降主动脉夹层形成。简易认知评估量表(Mini-COG)阴性。气道评估:甲颌距离4指,颈部后仰不受限,张口度4 cm,Mallampati分级Ⅱ级,气管居中,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左心室高电压 降主动脉 窦性心律 A型主动脉夹层 张口度 心脏超声 心肺检查
下载PDF
超快通道麻醉在心脏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刘启源 姚昊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652-657,共6页
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track anesthesia,UFTA)指在手术后立即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并拔除气管导管,已成为心脏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议题。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加快康复进程,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 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track anesthesia,UFTA)指在手术后立即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并拔除气管导管,已成为心脏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议题。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加快康复进程,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综述围绕加强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探讨UFTA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点、潜在风险与局限性,并探索现有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通道麻醉 快通道麻醉 加强康复外科 心脏手术
下载PDF
多病共存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挑战与机遇
9
作者 纪木火 胡小义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5-1129,共5页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多病共存问题日益严重,多病共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的麻醉管理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疾病,难以有效应对多病共存的复杂性。本文回顾了多病共存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老龄化、多病共存和衰弱之间的联系,并...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多病共存问题日益严重,多病共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的麻醉管理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疾病,难以有效应对多病共存的复杂性。本文回顾了多病共存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老龄化、多病共存和衰弱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了多病共存对围术期风险的影响。针对多病共存患者,本文提出了包括术前评估、多学科协作、个性化麻醉方案、术中监测和术后管理在内的围术期管理策略。此外,本文强调了从单一疾病评估转向全面的多病评估框架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型管理模式,以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病共存 人工智能 围术期 大数据
下载PDF
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柳权芳 段华玮 +2 位作者 胡小义 纪木火 樊迪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2期1220-1223,1228,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及其对PO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骨科手术的440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POD分...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及其对PO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骨科手术的440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POD分为POD组与Non-POD组,探究纤维蛋白原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POD的相关性及其对POD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有74例病人发生POD,发生率为16.82%。与Non-POD组相比,POD组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手术史比例、术中失血量,白细胞、CRP、纤维蛋白原、肌酐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增加(P<0.05),BMI、术前MMSE评分、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ASA分级(OR=3.839,95%CI:1.613~9.140,P=0.002)、术前低MMSE评分(OR=0.895,95%CI:0.839~0.955,P=0.001)、高龄(OR=1.098,95%CI:1.041~1.159,P=0.001)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OR=1.695,95%CI:1.117~2.573,P=0.013)是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术前MMSE、纤维蛋白原及ASA分级预测POD的AUC分别为0.819(0.762~0.875)、0.779(0.713~0.846)、0.737(0.671~0.803)和0.760(0.707~0.814)。联合以上4项指标预测POD的AUC为0.889(0.848~0.930),敏感度为82.40%,特异度为82.00%。结论POD病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POD的预测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老年人 骨科手术 术后谵妄
下载PDF
布比卡因脂质体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对足踝手术后镇痛的影响
11
作者 张绍刚 孙振全 +2 位作者 李陆军 童建华 樊迪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对足踝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足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对足踝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足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布比卡因脂质体复合布比卡因组(LB组)和地塞米松复合布比卡因组(BD组),每组44例。LB组给予布比卡因脂质体199.5 mg与布比卡因50 mg,BD组给予布比卡因112.5 mg与地塞米松6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 ml。两组均行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注射20 ml,隐神经阻滞注射10 ml。记录首次镇痛时间,术后6、12、24、48和72 h静息和活动时(踝关节屈伸活动)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评分和曲线下面积(AUC)。记录术后0~12 h、>12~24 h、>24~48 h和>48~72 h羟考酮累积消耗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72 h内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D组比较,LB组首次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AUC明显减小(P<0.05),术后>24~48 h和>48~72 h羟考酮累积消耗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比卡因脂质体可有效延长布比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隐神经阻滞 布比卡因 脂质体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倪欢欢 何亮 +1 位作者 杨玉玲 陈惠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8-1310,1316,共4页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恶心呕吐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92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46例。入室后K组静注氯胺酮1.0 mg/kg,D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恶心呕吐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92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46例。入室后K组静注氯胺酮1.0 mg/kg,D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入睡后七氟醚诱导及术中维持。分别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5 min(T1)、手术结束时(T2)的心率(heart rate,HR)、氧饱和度(Sp O2);观察并记录术中体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恶心呕吐、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出恢复室的Steward苏醒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K组T1、T2时的HR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D组T1时段的HR下降、T2时段的HR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D组HR低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K组。两组术中体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七氟醚麻醉前,与静脉注射1.0 mg/kg氯胺酮比较,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的发生,且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七氟醚 术后躁动 恶心呕吐
原文传递
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在强制性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翔 范志宁 +1 位作者 陈惠裕 吴明浩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76-1278,共3页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特殊人群强制性全身麻醉下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拒绝建立静脉通路的上消化道异物的特殊人群患者行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胃镜下异物取出术,记录麻醉前、静脉给药时、静脉给药...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对特殊人群强制性全身麻醉下胃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拒绝建立静脉通路的上消化道异物的特殊人群患者行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胃镜下异物取出术,记录麻醉前、静脉给药时、静脉给药后30 s、治疗结束时和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并记录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操作时间、苏醒时间及各时间点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9例患者均顺利接受胃镜治疗,1例转开腹取出。与麻醉前相比,静脉给药时MAP和HR明显升高(P<0.05);而RR与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麻醉中仅1例患者治疗中出现低血压。结论对特殊人群的上消化道异物,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下胃镜治疗成功率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人群 上消化道异物 丙泊酚 七氟醚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纳布啡麻醉用于老年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58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陆志强 李文媛 陈惠裕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纳布啡麻醉在老年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ESD)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肠道ESD手术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静脉推注1.5 mg·kg-1,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2μg·kg-1·h-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纳布啡麻醉在老年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ESD)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肠道ESD手术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静脉推注1.5 mg·kg-1,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2μg·kg-1·h-1。治疗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1,纳布啡0.1 mg·kg-1。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呼吸频率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一般体动、苏醒时间、疼痛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5,10,30 min及手术结束时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纳布啡或舒芬太尼对老年肠道ESD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相当,从安全角度考虑,推荐丙泊酚复合纳布啡进行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纳布啡 舒芬太尼 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老年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产科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何亮 陈惠裕 +2 位作者 朱俊杰 陆蕴红 彭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PCIA镇痛组(Ⅰ组)和未予镇痛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分娩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满意度评分及各产程时间、分...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PCIA镇痛组(Ⅰ组)和未予镇痛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分娩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满意度评分及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及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和宫口扩张进程。并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胎心率(FHR)及不良反应。结果与镇痛前和Ⅱ组相比,Ⅰ组镇痛后15 min、1 h、宫口开全和胎儿娩出时VAS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产后24 h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两组FHR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Ⅰ组产妇镇痛期眩晕发生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PCIA用于分娩镇痛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分娩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
下载PDF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实验猪消化内镜手术中麻醉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8
16
作者 戎娟 李翔 陈惠裕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7期565-566,共2页
目的观察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实验猪内镜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0头实验用猪给予肌肉注射氯胺酮10~15 mg/kg,之后静脉给予5 mg/kg丙泊酚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给予纯氧吸入。术中用丙泊酚以10 mg/(kg.h)的速度... 目的观察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应用于实验猪内镜手术的效果。方法对20头实验用猪给予肌肉注射氯胺酮10~15 mg/kg,之后静脉给予5 mg/kg丙泊酚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在保留自主呼吸的情况下给予纯氧吸入。术中用丙泊酚以10 mg/(kg.h)的速度维持麻醉。密切观察、记录术中及术后生命体征。结果术前诱导迅速,术中及术后实验猪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苏醒快。结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可获得安全、快速的麻醉效果,可以满足手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丙泊酚 消化内镜手术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 被引量:71
17
作者 万幸 杨青青 +2 位作者 樊迪 冯发美 纪木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3月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18~7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亚麻醉剂量艾...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3月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18~7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E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每组50例。无痛胃肠镜检查时E组缓慢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液0.25 mg/kg,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 mg/kg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P组单纯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 mg/kg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两组均在患者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若有呛咳或明显体动反应,则追加丙泊酚0.5~1.0 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进镜前即刻、到达检查终点时及苏醒时的HR、SBP、DBP和SpO_(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丙泊酚追加总量、丙泊酚追加例数、苏醒时间、苏醒质量(PADSS评分)、离开复苏室时间、苏醒时及苏醒后30 min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眩晕、呼吸抑制、呛咳、体动以及丙泊酚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进镜前即刻、到达检查终点时两组HR明显减慢(P<0.05),SBP、DBP和SpO_(2)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E组进镜前即刻、到达检查终点时HR明显加快(P<0.05),SBP、DBP和SpO_(2)明显升高(P<0.05),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丙泊酚追加总量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及苏醒后30 min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丙泊酚追加率、呼吸抑制、呛咳、体动、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苏醒时间、PADSS评分、离开复苏室时间及术后眩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供有效的镇静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亚麻醉剂量 无痛胃肠镜
下载PDF
外科创伤后炎性反应和免疫抑制 被引量:8
18
作者 何亮 钱燕宁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5期1121-1123,共3页
研究证实外科创伤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反映在创伤早期的过度炎性反应和随后的细胞免疫抑制。术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术后感染,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病原因之一。临床医师通过免疫调节可改善创伤后免疫抑制。本... 研究证实外科创伤后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反映在创伤早期的过度炎性反应和随后的细胞免疫抑制。术后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术后感染,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病原因之一。临床医师通过免疫调节可改善创伤后免疫抑制。本文概述外科创伤介导的免疫抑制的机制和免疫调节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炎性反应 免疫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