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及其对PO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骨科手术的440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POD分...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及其对PO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骨科手术的440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POD分为POD组与Non-POD组,探究纤维蛋白原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POD的相关性及其对POD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有74例病人发生POD,发生率为16.82%。与Non-POD组相比,POD组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手术史比例、术中失血量,白细胞、CRP、纤维蛋白原、肌酐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增加(P<0.05),BMI、术前MMSE评分、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ASA分级(OR=3.839,95%CI:1.613~9.140,P=0.002)、术前低MMSE评分(OR=0.895,95%CI:0.839~0.955,P=0.001)、高龄(OR=1.098,95%CI:1.041~1.159,P=0.001)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OR=1.695,95%CI:1.117~2.573,P=0.013)是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术前MMSE、纤维蛋白原及ASA分级预测POD的AUC分别为0.819(0.762~0.875)、0.779(0.713~0.846)、0.737(0.671~0.803)和0.760(0.707~0.814)。联合以上4项指标预测POD的AUC为0.889(0.848~0.930),敏感度为82.40%,特异度为82.00%。结论POD病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POD的预测标志物之一。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PCIA镇痛组(Ⅰ组)和未予镇痛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分娩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满意度评分及各产程时间、分...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PCIA镇痛组(Ⅰ组)和未予镇痛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分娩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满意度评分及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及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和宫口扩张进程。并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胎心率(FHR)及不良反应。结果与镇痛前和Ⅱ组相比,Ⅰ组镇痛后15 min、1 h、宫口开全和胎儿娩出时VAS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产后24 h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两组FHR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Ⅰ组产妇镇痛期眩晕发生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PCIA用于分娩镇痛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去阿片化麻醉在泌尿外科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12月行泌尿外科短小手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去阿片化麻醉组(F组)和瑞芬太尼麻醉组(R组),每组30例。F组使用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R组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喉罩置入后(T_(2))、麻醉诱导后10 min(T_(3))、喉罩移除前(T_(4))、喉罩移除后(T_(5))的HR、SBP、DBP和BIS。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术后30 min、24 h VAS疼痛评分分级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R组T_(1)—T_(4)时HR明显减慢,T_(1)—T_(5)时SBP、DBP明显降低(P<0.05)。与R组比较,F组T_(1)—T_(3)时HR明显增快,T_(2)—T_(4)时SBP、DBP明显升高,T_(2)、T_(3)时BIS明显升高(P<0.05)。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术后30 min、24 h VAS疼痛评分分级、恶心呕吐、睡眠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阿片化麻醉可安全用于泌尿外科短小手术,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文摘超快通道麻醉(ultra-fast-track anesthesia,UFTA)指在手术后立即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并拔除气管导管,已成为心脏外科手术的一个重要议题。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加快康复进程,从而优化医疗资源的使用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综述围绕加强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探讨UFTA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其优点、潜在风险与局限性,并探索现有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便为临床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文摘目的探讨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术后谵妄(POD)的相关性,及其对PO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骨科手术的440例老年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发生POD分为POD组与Non-POD组,探究纤维蛋白原与老年骨科手术病人POD的相关性及其对POD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有74例病人发生POD,发生率为16.82%。与Non-POD组相比,POD组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手术史比例、术中失血量,白细胞、CRP、纤维蛋白原、肌酐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增加(P<0.05),BMI、术前MMSE评分、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ASA分级(OR=3.839,95%CI:1.613~9.140,P=0.002)、术前低MMSE评分(OR=0.895,95%CI:0.839~0.955,P=0.001)、高龄(OR=1.098,95%CI:1.041~1.159,P=0.001)及高纤维蛋白原水平(OR=1.695,95%CI:1.117~2.573,P=0.013)是PO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术前MMSE、纤维蛋白原及ASA分级预测POD的AUC分别为0.819(0.762~0.875)、0.779(0.713~0.846)、0.737(0.671~0.803)和0.760(0.707~0.814)。联合以上4项指标预测POD的AUC为0.889(0.848~0.930),敏感度为82.40%,特异度为82.00%。结论POD病人术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POD的预测标志物之一。
文摘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PCIA镇痛组(Ⅰ组)和未予镇痛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分娩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满意度评分及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及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和宫口扩张进程。并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胎心率(FHR)及不良反应。结果与镇痛前和Ⅱ组相比,Ⅰ组镇痛后15 min、1 h、宫口开全和胎儿娩出时VAS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产后24 h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两组FHR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Ⅰ组产妇镇痛期眩晕发生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PCIA用于分娩镇痛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