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2024年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常见6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1
作者 王欣颜 黄旭 +2 位作者 周晋 王全 曹彤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 研究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其特征,确定病原体感染的种类,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儿童医院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的88437例... 目的 研究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其特征,确定病原体感染的种类,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儿童医院2023年5月至2024年4月的88437例患儿标本,采用荧光PCR的方法检测6种病原体,分别为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人鼻病毒(HRV),肺炎支原体(MP)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437个样本阳性检出率为68.98%,六种病原体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MP25.77%,ADV15.24%,HRV12.18%,RSV11.51%,FluA8.25%,FluB7.24%。各病原体不同年龄段之间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7~18岁儿童检出率最高,时间因素对此也有影响,秋冬季的阳性率较高。其中MP,Flu A与Flu B的检出率存在交替高峰,此消彼长的状态。不同病原体中混合感染的阳性率也较高,其中最常见为HRV与MP混合感染。结论 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以MP感染最为常见,其中MP,Flu A与Flu B存在交替高峰的特点,混合感染以HRV与MP最为常见,不同年龄、时间对病原体感染均有影响。病原体感染多发于7~18岁儿童,应加强对7~18岁儿童的呼吸道感染知识的科普教育。秋冬季为呼吸道病原感染的高发季节,需加强秋冬季节的防护与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 病原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2017-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SICU患儿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雪琛 曹彤 +1 位作者 李喆倩 周晋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8期1850-1853,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市儿童医院SICU患儿送检各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市儿童医院SICU患儿送检各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及其耐药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39例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1823株,分离率为15.27%。主要分离的革兰阳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有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甲氧西林耐药率分别为42.46%、71.6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革兰阴性菌中,有71株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耐药菌株,耐药率22.40%。结论SICU科室应根据患儿自身实际情况合理用药、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监测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对抗菌药物的合理选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克雷伯菌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某三级儿童专科医院患儿呼吸道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丽莎 高岭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第5期663-667,共5页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患儿呼吸道病原学检测结果,并与去年同期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对1053例于2020年1月至3月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呼吸道疾病患儿痰标本呼吸道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FluA)、...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患儿呼吸道病原学检测结果,并与去年同期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对1053例于2020年1月至3月在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呼吸道疾病患儿痰标本呼吸道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Ⅰ型病毒(PIV1)、副流感Ⅱ型病毒(PIV2)、副流感Ⅲ型病毒(PIV3)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7项病原体抗原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此外,对109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血清中Q热立克次体(COX-IgM)、肺炎衣原体(CPa-IgM)、甲型流感病毒(INFA-IgM)、乙型流感病毒(INFB-IgM)、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IgM)、肺炎支原体(MP-IgM)、副流感Ⅰ、Ⅱ、Ⅲ型病毒(PIV1PIV2PIV3-IgM)、呼吸道合胞病毒(RSV-IgM)和腺病毒(ADV-IgM)等9项呼吸道病原体IgM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2019年同一时间段就诊的188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7项病原体抗原检测结果以及360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9项病原体Ig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20年1-3月期间,在1053例呼吸道疾病患儿痰标本中,阳性例数241例,阴性例数812例,阳性患儿以RSV感染最为常见,其中检测出2种病毒合并感染13例。109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病原体IgM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病例数232例,阴性病例数867例,以MP-IgM阳性多见,2种及以上抗体联合检出共计14例,以MP和其他病原体抗体联合检出为主。2019年1-3月期间,在1888例呼吸道疾病患儿痰标本中,阳性例数566例,阴性例数1322例,阳性患儿以RSV感染最为常见,其中检测出2种病毒合并感染18例。360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病原体IgM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病例数1058例,阴性病例数2551例,以MP-IgM阳性多见,2种及以上抗体联合检出共计228例,以MP和其他病原体抗体联合检出为主。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标本检测病毒抗原以RSV最为常见,血液标本检测IgM类抗体以MP多见,与2019年同期基本一致,本研究对临床进行本地区呼吸系统疾病预判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病原体 IGM 儿童 新型冠状病毒
下载PDF
2021—2022年南京地区儿童特异性过敏原定量检测分析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金菲 高岭 +1 位作者 杨大恒 朱纯亮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探讨2021—2022年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的分布和规律,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的8855例患儿结合性别、年龄、季节和临床诊断进行... 目的探讨2021—2022年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患儿过敏原的分布和规律,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进行过敏原检测的8855例患儿结合性别、年龄、季节和临床诊断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855例患儿血清sIgE阳性率为59.87%。食入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前3位依次为牛奶(35.00%)、蛋白(34.00%)和坚果混合(13.19%);吸入性过敏原阳性检出率前3位依次为户尘螨(28.28%)、粉尘螨(27.56%)和霉菌混合(23.50%)。除牛奶和狗毛屑外,男孩其他过敏原sIgE阳性率均高于女孩(P<0.05)。3岁以下患儿以食入性过敏原为主,牛奶、蛋白是主要的过敏原;3岁以上患儿则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户尘螨、粉尘螨和霉菌混合是主要的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夏季阳性率最高,冬季阳性率最低,除猫皮屑、狗毛屑及德国小蠊(蟑螂)外,其余过敏原阳性率在各季节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入性过敏原常引起患儿皮肤及消化系统问题;吸入性过敏原多累及患儿呼吸系统。结论南京地区常见的过敏原是牛奶、蛋白、尘螨及霉菌混合,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及疾病的过敏原均存在一定差异。合理、精准检测过敏原可以为患儿提供预防和护理依据,并为临床提供诊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儿童 南京地区 荧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下载PDF
某专科医院行政总值班现状和改进对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谷小丽 钱昆 +3 位作者 张莉 王楠 余同笑 龙广凤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2期170-173,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某专科医院行政总值班现状,探索该院行政总值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描述性分析,对该院行政总值班人员值班现状、人员构成、工作压力程度及原因、经常遇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方... 目的:通过分析某专科医院行政总值班现状,探索该院行政总值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描述性分析,对该院行政总值班人员值班现状、人员构成、工作压力程度及原因、经常遇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人员结构来看,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工作年限不超过5年的占比达到58.54%,医学相关专业背景的人员仅占8.54%;79%的值班人员反映工作压力较大,其他值班岗位配合不力(占比51.22%)、紧急事件或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有限(占比50%)以及相关制度流程不熟悉(占比50%)可能是压力的主要来源;改进建议主要集中在增加总值班补休、提高总值班待遇、改善值班环境以及加强总值班培训。结论:建议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流程管理;建立值班人员梯队,提高处理能力;体现人文关怀,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医院 行政总值班 现状 改进对策
下载PDF
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特征和近期预后危险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刘雪梅 吴鹏 +4 位作者 周晋 谈华 常林 于汉卿 徐飞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5-119,共5页
了解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病原菌种类、分布、体外耐药模式及近期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BM诊治提供参考.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病原菌明确的BM患儿资料.根据Glasgow临床结局评分将患儿分成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 了解南京地区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病原菌种类、分布、体外耐药模式及近期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BM诊治提供参考.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病原菌明确的BM患儿资料.根据Glasgow临床结局评分将患儿分成预后良好组(n=160)和预后不良组(n=45),比较两组间BM病原菌特征和分析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205例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G^+)菌125株(61.0%),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肺炎链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G^-)菌80株(39.0%),以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近3年,G^+菌和G^-菌年度构成比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χ2=6.100,P=0.047). G^+菌对利福平较敏感,超过50.0%对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耐药,超过80.0%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和红霉素等耐药,但未发现耐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G^+菌株; G-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左氧氟沙星较敏感,超过50.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安曲南和复方新诺明等耐药,超过80.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等耐药. BM近期预后不良与患儿年龄偏小、瞳孔大小不一、并发症以及血红蛋白、CSF-WBC、CSF-蛋白质、CSF-葡萄糖、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颅脑CT/MRI或脑电图等指标异常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瞳孔大小不一和CSF-WBC>500×106/L的95%CI分别为1.397~184.122和1.013~8.319(P均<0.05).近3年南京地区儿童BM病原菌种类较多、耐药性严重.病原菌以G^+菌为主,但G-菌年度构成比有上升趋势,瞳孔大小不一和CSF-WBC>500×106/L是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脑膜炎 病原菌 临床特点 耐药性 预后
下载PDF
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现状分析及检测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8
7
作者 高磊 高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0年第5期633-635,639,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现状,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62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检测结果;对凝集法、化学发光...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现状,并对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2623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抗体检测结果;对凝集法、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法检测的MP抗体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入选患儿MP抗体检测的总阳性率为46.32%;凝集组、酶免组、发光组检测的M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3.63%、45.10%、4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岁患儿MP抗体阳性率最高(55.21%),0~<2岁患儿MP抗体阳性率最低(37.47%);女性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52.52%)高于男性患儿(41.50%)。凝集法与化学发光法检测MP抗体的阳性符合率为90.27%,阴性符合率为73.21%,总符合率为87.26%。结论MP为南京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率存在性别、年龄及季节差异。在通过血清抗体判断现症感染时,需同时检测IgM、IgG抗体以增加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流行病学 抗体分型
下载PDF
红细胞参数及形态学检查结合铁染色和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8
作者 张雯雯 朱君 +2 位作者 常林 韩晶晶 陈红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8-1472,共5页
目的:探讨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8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进行了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并进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含... 目的:探讨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8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进行了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并进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含量检测,还对其骨髓涂片进行铁染色检查。选取388例IDA及255例慢性病性贫血(chronic diseases anemia,ACD)患者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SF的检测,并与203例健康对照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8例IDA患儿异常形态红细胞占56.25%~92.34%,骨髓细胞铁染色随血清铁蛋白检测指标的增高而增高。与ACD组比较,IDA组MCV、MCH、SF均明显降低,RD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DA组MCV、SF明显降低,ACD组MCV无明显变化,SF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和SF三项联合诊断IDA的敏感性最高,达99.9%。MCV、RDW和SF联合应用可在ID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结论: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IDA鉴别诊断中有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红细胞参数 血清铁蛋白 骨髓铁染色 异常红细胞形态
原文传递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方法临床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燕 岳玉林 +2 位作者 张之烽 王贤 沈瀚 《东南国防医药》 2017年第3期302-304,共3页
目的分析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血清幽门螺杆菌-Ig G抗体、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和幽门螺杆菌培养试验方法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适用性。方法 92例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其中41例(44.57%)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目的分析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血清幽门螺杆菌-Ig G抗体、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和幽门螺杆菌培养试验方法检测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适用性。方法 92例怀疑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其中41例(44.57%)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将41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同时行13C-UBT、血清幽门螺杆菌-Ig G抗体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结果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敏感性为46.34%,13C-UBT和血清幽门螺杆菌-Ig G检测敏感性较高,分别为92.68%和90.24%。13C-UBT和血清幽门螺杆菌-Ig G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3C-UBT和血清幽门螺杆菌-Ig G检测敏感性均高于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P<0.05);13C-UBT和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血清幽门螺杆菌-Ig G检测(P<0.05);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阴性预测值明显小于其他方法(P<0.05)。结论13C-UBT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更能反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变化状况,可作为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选方法。血清幽门螺杆菌-Ig G特异性较低,不宜单独作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可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儿童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丙泊酚对儿童红细胞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施晓华 王均乐 +2 位作者 钱燕宁 张斯璧 王俊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09-810,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儿童红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20例健康儿童动脉血制成压积红细胞,分为五种不同浓度丙泊酚组(12.5、25、50、75、100 μmol/L)(Ⅰ~Ⅴ组)、单纯过氧化氢损伤组(Ⅵ组)和空白对照组(Ⅶ组),孵育后测各...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对儿童红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20例健康儿童动脉血制成压积红细胞,分为五种不同浓度丙泊酚组(12.5、25、50、75、100 μmol/L)(Ⅰ~Ⅴ组)、单纯过氧化氢损伤组(Ⅵ组)和空白对照组(Ⅶ组),孵育后测各组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Ⅵ组GR活力、GSH含量显著降低,丙泊酚浓度<50 μmol/L时,GSH含量、GR活性Ⅱ、Ⅲ、Ⅳ、Ⅴ组与Ⅵ组及Ⅶ组相比显著增加;当丙泊酚浓度>50 μmol/L时,GSH含量、GR活性皆呈下降趋势.结论一定浓度的丙泊酚可增强儿童红细胞谷胱甘肽抗氧化酶系统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谷胱甘肽 红细胞 儿童 过氧化物 抗氧化物
下载PDF
外周全血细胞计数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宪伟 孙杭 +1 位作者 梁雪红 方拥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3-1467,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ma,NB)化学治疗前血常规结果与预后生存,探索其中能提示和判断疾病预后的敏感指标。方法:本院初次确诊NB的63例患儿,同时结合入院化疗前首次血常规结果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淋巴细...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ma,NB)化学治疗前血常规结果与预后生存,探索其中能提示和判断疾病预后的敏感指标。方法:本院初次确诊NB的63例患儿,同时结合入院化疗前首次血常规结果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ocyte,LYMPH)、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并行生存情况随访,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PLT≤200×109/L患儿总体生存率低于PLT>200×109/L患儿(P<0.05),RBC≤4.0×1012/L患儿总体生存率低于RBC>4.0×1012/L患儿(P<0.05),HGB≤110 g/L患儿总体生存率低于HGB>110 g/L患儿(P<0.05)。而WBC、LYMPH、NEUT对预后风险评估意义不明显(P>0.05)。K-M生存分析:PLT≤200×109/L、RBC≤4.0×1012/L、HGB≤110 g/L是独立评价NB患儿预后不良的指标(P<0.05)。而WBC、LYMPH和NEUT对NB患儿预后生存的判断意义不明显(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简便易行,化疗前血细胞分析结果对NB患儿初步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结合血常规结果制定化疗方案,对预后改善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指标结合超声检查在鉴别儿童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松涛 杨大恒 +5 位作者 孙杭 岳玉林 张倩 刘倩琦 武苏 马长艳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第6期600-604,共5页
目的:分析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GD)]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患儿的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指标和超声检查表现,为临床鉴别儿童GD与HT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期提... 目的:分析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GD)]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患儿的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指标和超声检查表现,为临床鉴别儿童GD与HT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期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GD和HT患儿共226例(年龄为7~14岁),其中GD组患儿124例,HT甲亢组患儿38例,HT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患儿64例。另选200名同期且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检测患者及对照者的甲状腺功能血清学指标,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anti-thyroid peroxidase autoantibody,anti-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anti-TG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antibody,TRAb)。同时记录患者及对照者的甲状腺超声检查指标,包括甲状腺左右叶横径及前后径、峡部前后径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比较GD组与HT甲亢组间上述临床数据的差异。结果:与HT甲亢组比较,GD组患儿TRAb水平升高[(18.98±20.11)IU/L比(0.33±0.41)IU/L],anti-TPOAb[(176.10±188.84)IU/mL比(219.65±203.66)IU/mL]和anti-TGAb[(242.40±632.15)IU/mL比(471.56±361.12)IU/m]水平降低。进一步分析3种甲状腺自身抗体的阳性率,结果发现,GD组的TRAb阳性率(93%)高于HT甲亢组(33%),HT甲亢组的anti-TPOAb(93%)和anti-TGAb(84%)阳性率高于GD组(52%和49%)(P均<0.05)。与HT甲亢组(35%)相比,GD组CDFI报告血流丰富率高(94%)(P<0.05),余超声指标无差异。结论:儿童GD与HT甲亢期的临床表现相近,超声检查提示肿大甲状腺体积相近;患儿的TRAb水平升高和CDFI报告血流丰富时,多提示为GD;当anti-TPOAb、anti-TGAb水平升高和CDFI报告血流不丰富时,则多提示患儿为HT甲亢期。鉴别二者时,超声CDFI检测血流可提供鉴别GD与HT甲亢期的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与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脑脊液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分析
13
作者 王余成 周晋 曹彤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656-660,共5页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脑脊液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附属脑科医院送检的脑脊液样本,对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脑脊液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及附属脑科医院送检的脑脊液样本,对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成人组脑脊液标本阳性率(12.8%,346/2703)显著高于儿童组(7.2%,265/3680),两者主要病原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分离的革兰阳性菌中,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外,儿童组以肺炎链球菌为主,成人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离的革兰阴性菌中,儿童组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成人组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在耐药性方面,两组分离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均较高,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两组均未检出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菌株。儿童组检出的主要病原菌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低,而成人组检出的主要病原菌对此两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两者具有显著差异。两组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均未检出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结论南京地区儿童与成人在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引起重视。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结果为临床合理治疗和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脑脊液 儿童 成人 隐球菌
下载PDF
D-二聚体联合脑钠肽检测用于预测儿童川崎病急性期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小洁 桂珍 +3 位作者 吴梦 刘丽莎 岳玉林 张淑平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联合脑钠肽(BNP)检测在儿童川崎病急性期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至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1例作为川崎病组,根据101例川崎病患儿急性...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联合脑钠肽(BNP)检测在儿童川崎病急性期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7至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1例作为川崎病组,根据101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是否并发CAL,将其分为CAL组31例和非CAL组70例。选取同期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5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川崎病组患儿和健康对照组儿童的凝血指标、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D-D和BNP水平。结果川崎病组患儿CRP、ESR、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D和BN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L组患儿CRP、ESR、FDP、D-D和BNP水平均高于非CA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CAL组患儿血浆D-D与BNP水平呈正相关(r=0.744,P<0.01)。D-D的AUC为0.852,最佳临界值为0.75ng/L,灵敏度为0.90,特异度为0.66;BNP的AUC为0.862,最佳临界值为111.50ng/L,灵敏度为0.87,特异度为0.76;D-D联合BNP的AUC为0.877,灵敏度为0.97,特异度为0.6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浆中D-D及BNP水平增高,可作为预测川崎病急性期并发CAL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D-二聚体 脑钠肽
下载PDF
苏皖地区呼吸系统疾病儿童过敏原体外检测简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曾晓辰 岳玉林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9-972,共4页
目的:通过对近几年来我院就诊的2 048例呼吸系统疾病儿童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的分析,为临床治疗及防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公司Allergyscreen Analvtic GmbH过敏原检测系统,对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怀... 目的:通过对近几年来我院就诊的2 048例呼吸系统疾病儿童过敏原体外检测结果的分析,为临床治疗及防治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公司Allergyscreen Analvtic GmbH过敏原检测系统,对2012年11月至2015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怀疑因过敏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2 048例患儿和健康体检儿童104例血清中14种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呼吸系统疾病过敏原阳性率最高的是来源于尘螨,其次是猫狗毛皮屑及牛奶;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最高,食入性过敏原则是牛奶最高;男童和女童各组过敏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岁以下年龄组的食物过敏原阳性率较高(P<0.05),4岁及以上者则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P<0.05)。结论:尘螨、猫狗皮屑和牛羊肉是苏皖地区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最常见的过敏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儿童 特异性IGE
下载PDF
儿童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53例临床特征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周晋 黄旭 +1 位作者 曹彤 徐飞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分析53例儿童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3月临床症状符合血流感染标准,且血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的患儿临床资料及病原... 目的分析53例儿童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及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20年3月临床症状符合血流感染标准,且血培养为肺炎克雷伯菌的患儿临床资料及病原菌药敏结果。结果53例发生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患儿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16例(30.2%)患有先天性心脏病,6例(11.3%)患有血液肿瘤疾病;实验室检查中,39例(73.6%)外周血白细胞升高,47例(88.7%)C反应蛋白升高,37例(69.8%)降钙素原升高。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耐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低,有25株(47.2%)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表现为对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常伴有严重的基础疾病,病程发展迅速,病情重。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大量出现,临床应根据患儿临床特征及药敏结果谨慎用药,合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碳青霉烯类耐药
下载PDF
矮小儿童染色体核型的异常率及种类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晨晨 潘梅 +1 位作者 褚莉莉 殷丝雨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1年第2期160-161,197,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找到矮小的病因,对症治疗。方法收集2016—2017年到本院遗传室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以矮小为主诉的儿童,共182例,年龄1岁至15岁,排除明显的21-三体面容和骨发育方面的疾病,查找染色体核型有无异常,... 目的探讨儿童矮小与染色体核型的关系,找到矮小的病因,对症治疗。方法收集2016—2017年到本院遗传室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以矮小为主诉的儿童,共182例,年龄1岁至15岁,排除明显的21-三体面容和骨发育方面的疾病,查找染色体核型有无异常,从而对症治疗。结果182例身材矮小的儿童中,正常核型136例,异常核型46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率25.3%。其中女性患者共有144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女性患者45例,占所有女性患者的31.3%;男性患者共有38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男性患者1例,占所有男性患者的2.6%。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是矮小的原因之一,尤其女性矮小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比例远高于男性,应该引起重视,否则错过治疗时机,将影响生长、性腺发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小 儿童 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
下载PDF
儿童血型B抗原性减弱的初步分析及探讨
18
作者 任晓艳 马玲 +2 位作者 孙文杰 冯丽 李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血型B抗原减弱的原因,以期对今后儿童血型的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提供试验性数据。方法对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3例不同年龄段患儿B抗原性减弱的标本进行血清学和Sanger双脱氧DNA分子测序分析。结果 3例B抗原性减弱标本均... 目的探讨儿童血型B抗原减弱的原因,以期对今后儿童血型的分子机制进一步研究提供试验性数据。方法对本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3例不同年龄段患儿B抗原性减弱的标本进行血清学和Sanger双脱氧DNA分子测序分析。结果 3例B抗原性减弱标本均为亚型;其中1例Bx型,2例Bw型。结论儿童血型B抗原减弱有可能是亚型造成,在儿童血型鉴定时尤其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血型 B抗原减弱 血清学检测 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融合基因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曾晓辰 殷丝雨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1期50-54,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融合基因检出情况与患儿预后的关系,为危险度分级管理的改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的融合基因共10种,结合免疫... 目的分析儿童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和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融合基因检出情况与患儿预后的关系,为危险度分级管理的改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的融合基因共10种,结合免疫分型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25例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25例ALL患儿复发39例。标危组ALL复发3例(5.9%),中危组ALL复发11例(12.1%),高危组ALL复发25例(30.1%)。B-ALL组TEL-AML1复发6例(7.8%),BCR-ABL复发11例(44.0%),E2A-PBX1复发1例(4.6%),Hox11复发0例;T-ALL组TEL-AML1复发2例(18.2%),BCR-ABL复发2例(20.0%),E2A-PBX1复发3例(30.0%),Hox11复发3例(30.0%)。随访至2017年12月。B-ALL组BCR-ABL的复发率高于T-ALL组(P<0.05)。T-ALL组E2A-PBX1的复发率高于B-ALL组(P<0.05)。Hox11基因阳性的T-ALL患儿易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合基因阳性的T-ALL患儿易复发,多见于BCR-ABL基因。中危组ALL中T-ALL免疫分型的E2A-PBX1基因复发率较高。我国对ALL治疗方案主要根据不同危险度制定,可以结合危险度分组与基因分型一起指导T-ALL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基因 儿童
下载PDF
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桂珍 张淑平 +1 位作者 陈小洁 高岭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23期2547-2550,I0007,共5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HBP)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和病毒性脑膜炎(VM)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BM患儿33例(BM组)及VM患儿46例(VM组),并选取同期脑脊液WBC正常的非... 目的探讨脑脊液肝素结合蛋白(HBP)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BM)和病毒性脑膜炎(VM)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BM患儿33例(BM组)及VM患儿46例(VM组),并选取同期脑脊液WBC正常的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33例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测定3组患儿入院第1天的脑脊液HBP、有核细胞计数(N)、单个核细胞计数(MN)、多个核细胞计数(PMN)、总蛋白(TP)、腺苷脱氨酶(ADA)、葡萄糖(GLU)、氯化物(CL)、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比较3组患儿脑脊液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并采用ROC曲线评估脑脊液各检测指标对BM和VM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3组患儿脑脊液HBP、N、MN、PMN、TP、ADA、GLU、CL和LD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脑脊液HBP水平与脑脊液N、MN、PMN、TP、ADA、LDH水平均呈正相关(r=0.587、0.565、0.642、0.767、0.430、0.687,均P<0.01),与GLU、CL水平均呈负相关(r=-0.647、-0.317,均P<0.01)。各检测指标用于诊断BM的AUC最大为HBP(AUC=0.995),当脑脊液HBP为22.88 nmol/L时,其诊断灵敏度为0.97,特异度为1.00。各检测指标用于鉴别诊断BM和VM的AUC最大同样是HBP(AUC=0.968),当脑脊液HBP为48.38 nmol/L时,其鉴别诊断灵敏度为0.85,特异度为1.00。结论脑脊液HBP对鉴别诊断BM和VM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肝素结合蛋白 细菌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