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ONGkids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在消化科住院病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黄艳 仇安云 +1 位作者 潘键 鲍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对消化科住院病儿运用STRONGkids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消化科病儿营养风险状况,为营养支持的合理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415名病儿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采用STRONG... 目的:对消化科住院病儿运用STRONGkids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消化科病儿营养风险状况,为营养支持的合理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415名病儿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采用STRONGkids对住院病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问卷调查,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消化科病儿营养风险评分的平均得分(1.75±1.01),93.73%的消化科病儿处于中高风险;不同年龄和疾病诊断的消化科病儿营养风险评估有显著差异(P <0.05),不同性别及喂养方式的消化科病儿营养风险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不同营养风险程度病儿的生化指标及临床结局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消化科住院病儿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年龄较小且合并有腹泻以及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较低的病儿,从而及时给予合理的营养干预,改善病儿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科 住院病儿 营养风险 STRONGkids
原文传递
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儿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9
2
作者 何祖蕙 郝理华 杨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6期656-658,共3页
目的探讨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儿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7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奥曲肽组、奥美拉唑组与联合组... 目的探讨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儿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7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奥曲肽组、奥美拉唑组与联合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奥曲肽组给予单药奥曲肽治疗,奥美拉唑组给予单药奥美拉唑治疗,联合组给予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三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及药物安全性。结果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奥曲肽组(77.50%)、奥美拉唑组(70.00%),P均<0.05。联合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奥曲肽组、奥美拉唑组(P均<0.05);奥曲肽组平均止血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奥美拉唑组(P均<0.05)。奥曲肽组、奥美拉唑组、联合组药物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5.00%、7.50%、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奥曲肽与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儿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较单药治疗更有利于提升临床疗效,显著缩短患儿止血时间及住院时间,且不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可作为临床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奥曲肽 奥美拉唑 联合治疗
下载PDF
伴8号染色体三体的儿童克罗恩病1例报告
3
作者 邢娇 徐娟 +1 位作者 刘志峰 程卫霞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82-985,共4页
患儿男,12岁,反复肛周脓肿10年余,伴有反复口腔溃疡及手足关节变形,胃肠镜、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示消化道多发溃疡,结合组织病理等检查,诊断为克罗恩病。全外显子组测序及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示染色体核型为47,XY,+8,予以升阶梯方案进行治... 患儿男,12岁,反复肛周脓肿10年余,伴有反复口腔溃疡及手足关节变形,胃肠镜、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示消化道多发溃疡,结合组织病理等检查,诊断为克罗恩病。全外显子组测序及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示染色体核型为47,XY,+8,予以升阶梯方案进行治疗,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控制,内镜下表现显著好转。该病例提示,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具有遗传易感性,当伴有其他多系统受累时,需考虑存在染色体异常的可能,如8号染色体三体,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8号染色体三体 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 肛周脓肿 儿童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在儿童贲门失弛缓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郑玉灿 刘志峰 +3 位作者 凌亭生 林谦 练敏 张志华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1月-2016年11月确诊AC并接受POEM治疗的1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POEM手术过程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7例患儿均成功完成P...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儿童贲门失弛缓症(AC)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1月-2016年11月确诊AC并接受POEM治疗的17例患儿的临床表现、POEM手术过程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17例患儿均成功完成POEM,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62.65±35.54)min;17例患儿术后随访12~36个月,手术前后AC临床症状评分(Eckardt评分)分别为5(4.0-6.0)和0(0.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体重减轻情况明显改善。结论 POEM治疗儿童AC安全性高,短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有待大样本量的随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经口内镜下环肌切开术 儿童
下载PDF
46例儿童吞气症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郑玉灿 潘键 +3 位作者 张志华 刘志峰 郝理华 钱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75-97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吞气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心诊治的46例吞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吞气症患儿中,15例(33%)合并多发性抽动症(TS)。腹胀为最主要的症状(45例,98%)。24 ... 目的探讨儿童吞气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9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心诊治的46例吞气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吞气症患儿中,15例(33%)合并多发性抽动症(TS)。腹胀为最主要的症状(45例,98%)。24 h食管阻抗检测显示,24 h气体吞咽次数平均为341次,24 h气体反流次数平均为212次,直立位气体反流占总气体反流比例为95%。合并TS患儿与未合并TS患儿相比,吞气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吞气症患儿(67%vs 6%,P<0.001),其他症状及24 h食管阻抗结果二者无明显差异。通过饮食调整、心理行为治疗及药物干预,患儿临床症状评分、儿童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心理行为治疗为重要干预措施之一。结论部分吞气症患儿合并TS,合并TS的患儿吞气症状更常见;心理行为治疗为吞气症患儿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患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气症 抽动症 心理行为治疗 儿童
下载PDF
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饮食控制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矫凤飞 刘志峰 +5 位作者 沈彦池 曹金金 高远 王惠 唐韦婷 黄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6-371,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末次服完泻药至开始结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简称等待时间)与肠道准备质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1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饮食... 目的 探讨儿童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末次服完泻药至开始结肠镜检查的时间间隔(简称等待时间)与肠道准备质量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1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饮食控制进行肠道准备并行结肠镜检查的患儿,按照Boston肠道准备评分分为肠道准备充分组(337例)和肠道准备不充分组(30例)。收集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肠道准备质量可能的影响因素、肠道准备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肠镜检查持续时间、术后诊断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索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重、等待时间与肠道准备不充分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大(OR=2.155,95%CI:1.087~4.273,P=0.028)及等待时间长(OR=1.559,95%CI:1.191~2.041,P=0.001)是儿童肠道准备不充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等待时间区分肠道准备充分与否的临界值为5.5 h (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0.0%、50.7%;曲线下面积为0.708)。进一步按不同等待时间分组,发现≥5.5 h组肠道准备不充分的发生率明显高于<5.5 h组[(27/193,14.0%) vs(3/174,1.7%),P<0.001]。结论 使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饮食控制进行肠道准备的患儿中,年龄大是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不充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较大儿童存在聚乙二醇剂量不足有关。等待时间长亦是肠道准备不充分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等待时间不要超过5.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准备 结肠镜 影响因素 儿童
下载PDF
儿童结直肠息肉6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茆康卫 练敏 +4 位作者 刘志峰 潘键 郑必霞 姚玉前 李大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7年收治的确诊为结直肠息肉后立即行EMR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670例患儿中,男423例、女237例,平均确诊年龄(4.50±2.69)岁,高发... 目的探讨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7年收治的确诊为结直肠息肉后立即行EMR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670例患儿中,男423例、女237例,平均确诊年龄(4.50±2.69)岁,高发于3~6岁(43.4%)。临床表现以便血(90.3%)为主。息肉以单发(92.5%)为主,多发于直肠(49.0%)及乙状结肠(35.2%);直径多<2 cm(78.9%)。息肉≥2 cm者需钛夹夹闭创面,而息肉直径<2 cm者钛夹对术后出血无影响。术后并发出血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天。术后病理回报提示以幼年性息肉为主。结论结直肠息肉高发于学龄前男童,以幼年性息肉为主;EMR辅以金属钛夹可减少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 儿童
下载PDF
吗丁啉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6
8
作者 何祖蕙 杨光 练敏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7期798-801,共4页
目的 探讨吗丁啉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H.pylori)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治的135例H.pylori阳性F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目的 探讨吗丁啉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小儿幽门螺杆(H.pylori)感染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诊治的135例H.pylori阳性F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45例。A组患儿给予吗丁啉治疗,B组患儿给予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C组患儿给予吗丁啉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连续治疗14d后比较三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C组治疗后腹痛、餐后饱胀、嗳气、食欲不振症状程度显著轻于A组、B组(P<0.05),而A组、B组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A组的75.56%、B组的77.78%(P均<0.05)。B组与C组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86.67%、91.11%,均显著高于A组的4.44%(P<0.05)。A组、C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4.44%、6.67%均显著低于B组的26.67%(P<0.05)。结论 针对小儿H.pylori阳性FD患儿采用吗丁啉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H.pylori根除效果佳,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药物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幽门螺杆菌 吗丁啉 三联疗法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儿童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及其受体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及总IgE水平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钱淑怡 杨辉 +4 位作者 金玉 刘志峰 朱航 吴润秋 练敏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8年第2期156-163,共8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血管活性肠肽2型受体(VPAC2)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总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血管活性肠肽2型受体(VPAC2)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总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纳入EG患儿20例(EG组),包括男16例,女4例,年龄(6. 38±4. 59)岁;同期纳入行胃镜活检但组织病理学检查无异常的儿童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5. 46±3. 27)岁,两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匹配。所有受检者采集外周血行EOS计数及总Ig E水平测定,胃镜检查下获取胃窦黏膜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窦黏膜组织中VIP及VPAC2表达;探讨胃黏膜组织中VIP及VPAC2含量与胃黏膜EOS数量及外周血总Ig E水平的关系。结果 EG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 E水平分别为1. 64(0. 06,27. 37)×109/L和477. 7(173. 7,4437. 0) 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 13(0. 04,0. 85)×109/L和55. 9(21. 9,97. 3)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EG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VIP和VPAC2阳性表达值(吸光度,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EG患者胃黏膜组织中VIP含量与胃黏膜EOS数量及外周血总Ig E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s=-0. 81、-0. 83,均P <0. 01),EG患者胃黏膜组织中VPAC2含量与胃黏膜EOS数量及外周血总Ig E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s=-0. 72、-0. 77,均P<0. 05)。结论 EG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 E水平增高,胃黏膜组织EOS数量增加,与胃黏膜中VIP及VPAC2含量呈负相关,提示VIP可能参与EG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炎 嗜酸性粒细胞 血管活性肠肽 血管活性肠肽2型受体 儿童
下载PDF
儿科临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对目标达成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曹金金 李梅 +1 位作者 黄艳 鲍莹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12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知觉压力对目标达成度的影响,为提高儿科临床护士目标达成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对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177例儿科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中文版护理行为六维度(6-D)量表评估工作岗...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知觉压力对目标达成度的影响,为提高儿科临床护士目标达成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6月对某市5所三甲医院的177例儿科临床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中文版护理行为六维度(6-D)量表评估工作岗位胜任能力,采用中文版知觉心理压力量表评估知觉压力,采用护士行为目标达成度评价量表评估目标达成情况,并收集儿科临床护士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儿科临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知觉压力对目标达成度的影响。结果岗位胜任能力总分127.13±10.26分,其中人际/沟通得分相对最高。知觉压力总分为27.53±5.42分,目标达成度总分为160.56±26.57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岗位胜任能力与目标达成度各维度具有正相关性(P<0.05),而知觉压力与目标达成度各维度具有负相关性(P<0.05),岗位胜任能力与知觉压力具有负相关性(P<0.05)。知觉压力在岗位胜任能力提高目标达成度中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258,占总效应的35.10%,岗位胜任能力对目标达成度的中介效应的95%CI为0.197~0.326。结论儿科临床护士知觉压力较高,且知觉压力、岗位胜任能力均能够影响其目标达成度,管理者应采取积极措施降低知觉压力和提高岗位胜任能力,有助于提高目标达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护士 知觉压力 岗位胜任能力 目标达成度
下载PDF
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行为及障碍因素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10
11
作者 任蕾 李梅 +5 位作者 李萌 孙耀金 李成承 曹金金 胡家杰 王媛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调查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和实践现状,分析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实施的障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7名儿科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55... 目的:调查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和实践现状,分析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实施的障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7名儿科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55±1.40)分、(29.40±3.97)分、(17.87±4.89)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所在科室、是否接受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接受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为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是否接受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儿科ICU护士对早期活动态度积极,但实施行为较欠缺,相关知识不足,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实施障碍较多。未来应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加强对ICU护士实施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规范化、专业化培训,提高其对早期活动的认知、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早期活动 护士 问卷 调查
原文传递
嗜酸性粒细胞与消化道及其免疫平衡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靓雯 杨光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81-184,共4页
嗜酸性粒细胞通常被视为机体抗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此外,嗜酸性粒细胞定居于生理状态的胃肠道组织,并且其在病变局部组织聚集是许多消化道疾病的显著病理特征。嗜酸性粒细胞能分泌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阳离子蛋白,还能... 嗜酸性粒细胞通常被视为机体抗寄生虫感染和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此外,嗜酸性粒细胞定居于生理状态的胃肠道组织,并且其在病变局部组织聚集是许多消化道疾病的显著病理特征。嗜酸性粒细胞能分泌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阳离子蛋白,还能分泌多种炎性反应和免疫调节因子,在免疫调节、器官组织结构形态发育形成和损伤修复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综述了嗜酸性粒细胞对消化道组织及其免疫动态平衡的影响和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消化道 免疫调节
下载PDF
儿童腹泻病原体常用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约尔兰姆·托合提 陆妍 +1 位作者 朱雨悦(综述) 金玉(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23期3298-3302,共5页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传染病,其对儿童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据《柳叶刀》杂志报道,2019年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9.9%(95%CI:9.0%~28.... 感染性腹泻是指由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肠道传染病,其对儿童健康造成极大威胁[1]。据《柳叶刀》杂志报道,2019年腹泻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占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的9.9%(95%CI:9.0%~28.0%)[2]。近3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情况的相关研究表明,腹泻是SARS-CoV-2感染患儿的常见临床表现,并且从粪便排出病毒的时间可持续50 d[3-4]。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引起腹泻的病原体显得尤其重要。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腹泻患儿预后,降低医疗成本,而腹泻病原体的快速检测是感染性腹泻早期诊断和合理用药的基础[5-7]。目前常见的腹泻病原体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两类,即传统检测方法和新型分子诊断方法。然而,这些方法的检测效率因原理和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总结了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传统和新型腹泻病原体检测方法,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 病原体 多重PCR技术 儿童
下载PDF
IL-10R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的初步探讨
14
作者 陆田田 肖欢庆 +4 位作者 王春莉 郑必霞 练敏 金玉 刘志峰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受体(IL-10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62例因消化道症状而行13C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患儿,依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感染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受体(IL-10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262例因消化道症状而行13C呼气试验(13C-urea breath test,13C—UBT)患儿,依据Hp检测结果分为Hp感染组和对照组,并留取患儿唾液标本,提取样本DNA,应用PCR及Sanger基因测序方法筛查IL-10R的多态性基因及分布情况。结果本实验共筛查IL-10RA的5个基因多态性位点rs4252249、rs2228054、rs2256111、rs2228055及rs2229113。第四外显子的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56111、rs2228054的AA、AG、GG三种基因型,经统计学分析,GG基因型在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G在感染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IL-10RA第四外显子的基因多态性位点rs2256111、rs2228054的GG基因型及等位基因G可能与Hp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儿童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0受体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以难治性便秘为主要表现的儿童结肠冗长症诊断及治疗进展
15
作者 黄怡璇 刘志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040-1044,共5页
难治性便秘是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常并发结肠冗长症。结肠冗长症表现为长期便秘和大量粪便潴留,进而造成肠道蠕动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通过灌肠造影可判断结肠定位及形态是否异常,结肠传... 难治性便秘是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常并发结肠冗长症。结肠冗长症表现为长期便秘和大量粪便潴留,进而造成肠道蠕动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通过灌肠造影可判断结肠定位及形态是否异常,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结肠测压、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辅助诊断难治性便秘。目前,以难治性便秘为主要表现的结肠冗长症如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应采取顺行节制性灌肠、骶神经刺激以及手术治疗。本文对以难治性便秘为主要表现的儿童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便秘 结肠疾病
下载PDF
儿童克罗恩病早期筛查和诊断研究进展
16
作者 汪陈慧(综述) 杨辉(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8-714,共7页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儿童CD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导致并发症、手术率和致残率增加。早期筛查和诊断、及时干预可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文章就儿童CD的早期筛...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儿童CD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导致并发症、手术率和致残率增加。早期筛查和诊断、及时干预可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文章就儿童CD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血清标志物 肠道微生物 代谢组学 儿童
下载PDF
以慢性腹泻、低钾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儿童WDHA综合征1例
17
作者 周巧利 刘志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81-1483,共3页
1967年Marks等报道了以慢性水样泻、低血钾、低胃酸为主要表现的胰岛细胞瘤,命名为慢性水样泻、低血钾、低胃酸综合征(Watery diarrhea-Hy-popotassemi-Achlorhydria syndrome,WDHA syn-drome)。1973年Bloom等证实了肿瘤分泌的血管活... 1967年Marks等报道了以慢性水样泻、低血钾、低胃酸为主要表现的胰岛细胞瘤,命名为慢性水样泻、低血钾、低胃酸综合征(Watery diarrhea-Hy-popotassemi-Achlorhydria syndrome,WDHA syn-drome)。1973年Bloom等证实了肿瘤分泌的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引起慢性腹泻,并称之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泻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血管活性肠肽
原文传递
短肽型全肠内营养疗法对克罗恩病患儿体格生长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敏 吴润秋 +2 位作者 陈文馨 乔雪 杨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33-939,共7页
目的探讨短肽型全肠内营养疗法对活动期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的临床诱导缓解作用,以及治疗前后体格生长和营养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2024年1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的43例活动性CD患... 目的探讨短肽型全肠内营养疗法对活动期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儿的临床诱导缓解作用,以及治疗前后体格生长和营养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1月—2024年1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的43例活动性C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13例)和短肽+药物治疗组(30例),分析两组CD患儿治疗前后儿童CD活动指数、体格生长和营养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短肽+药物治疗组CD患儿治疗后儿童CD活动指数评分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年龄别体重Z评分、体重指数和白蛋白水平高于药物治疗组(P<0.05)。中重度活动短肽+药物治疗亚组患儿总蛋白水平高于中重度活动药物治疗亚组(P<0.05)。结论短肽型全肠内营养疗法可诱导活动期CD患儿的临床缓解,且能促进其体格生长,改善其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短肽 全肠内营养 体格生长 营养状态 儿童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儿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玉 徐邦红 +1 位作者 胡国瑞 黄艳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75-580,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儿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ENFI)的影响因素,建立ENFI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收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的AP患儿40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7∶3比例随机分为...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儿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ENFI)的影响因素,建立ENFI发生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收集2017年6月—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收治的AP患儿40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7∶3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280例和验证组121例,建模组根据是否发生ENFI分为ENFI亚组113例和非ENFI亚组167例。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儿发生ENFI的影响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AP患儿发生ENFI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ENFI亚组患儿的腹内压(IAP)≤20 cmH_(2)O、APACHEⅡ评分≤20分、血清Alb水平>25 g/L、肠内营养开始时间≤72 h、CVP≤12 cmH_(2)O的比例均小于非ENFI亚组(χ^(2)/P=8.450/0.004、7.453/0.006、8.717/0.003、8.551/0.003、6.771/0.009),未添加可溶性纤维比例大于非ENFI亚组(χ^(2)/P=7.448/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AP>20 cmH_(2)O、未添加可溶性纤维、血清Alb水平≤25 g/L、肠内营养开始时间>72 h、CVP>12 cmH_(2)O是影响AP患儿发生ENFI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111(1.139~3.913)、2.019(1.036~3.935)、1.989(1.081~3.660)、1.907(1.032~3.524)、2.112(1.170~3.812)],并构建列线图模型;建模组的验证结果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95%CI 0.850~0.922),模型预测AP患儿发生ENFI风险与实际风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外部验证的AUC为0.890(95%CI 0.853~0.926),模型预测AP患儿发生ENFI风险与实际风险具有较好的一致性(χ^(2)=6.130,P=0.419)。结论基于IAP>20 cmH_(2)O、未添加可溶性纤维、血清Alb水平≤25 g/L、肠内营养开始时间>72 h、CVP>12 cmH 2O构建AP患儿发生ENFI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早期预测AP患儿ENFI的发生风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 风险预测模型 列线图 儿童
下载PDF
功能性便秘患儿症状评分与肛门直肠测压参数的关系
20
作者 杨洁 曹金金 +7 位作者 钱容 刘志峰 于明明 沈彦池 王惠 张玉 沈海燕 黄艳 《安徽医学》 2024年第5期603-607,共5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FC)患儿症状评分与肛门直肠测压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35例FC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便秘症状评分(CSS),并分析CSS评分与肛门直肠测压参数和结果... 目的探讨功能性便秘(FC)患儿症状评分与肛门直肠测压参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35例FC患儿临床资料,记录患儿便秘症状评分(CSS),并分析CSS评分与肛门直肠测压参数和结果的关系。结果135例FC患儿中,出现排便费力104例(77.04%)。FC患儿CSS评分为(19.69±3.21)分,有排便费力患儿在直肠推进压、肛管残余压、肛管松弛率及RAIR的最小松弛容积方面与无排便费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51、2.467、13.303、2.122,P<0.05)。有排便干硬患儿的直肠推进压高于无排便干硬患儿,排便时辅助药物患儿肛管残余压高于无辅助药物患儿,有不协调性排便患儿的CSS评分高于无不协调性排便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5、2.302、7.554,P<0.05);有排便费力症状患儿的不协调性排便发生率高于无排便费力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2,P=0.009)。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SS总分与肛管残余压呈正相关(r=0.186,P=0.031),与肛管松弛率呈负相关(r=-0.234,P=0.006)。结论FC患儿症状评分与肛管残余压及肛管松弛率相关,临床可根据此评价患儿病理生理学异常,并结合便秘类型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便秘评分系统 排便费力 肛门直肠测压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