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8
1
作者 芮耀耀 张兰芳 +2 位作者 钱小青 陆勤 黄捷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30例ITP患者(ITP组)治疗前后和1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CD4+T细胞比例。结果:ITP患儿治疗前CD...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30例ITP患者(ITP组)治疗前后和15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CD4+T细胞比例。结果:ITP患儿治疗前CD4+T、CD4+CD25+Treg细胞的表达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值(P<0.001),治疗后CD4+T、CD4+CD25+Treg细胞表达值分别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ITP患儿治疗显效组显著高于良效和进步组及无效组(P<0.001),良效和进步组与治疗无效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TP患儿外周血Treg细胞表达值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提示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自身免疫
下载PDF
外周全血细胞计数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宪伟 孙杭 +1 位作者 梁雪红 方拥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3-1467,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ma,NB)化学治疗前血常规结果与预后生存,探索其中能提示和判断疾病预后的敏感指标。方法:本院初次确诊NB的63例患儿,同时结合入院化疗前首次血常规结果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淋巴细... 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ma,NB)化学治疗前血常规结果与预后生存,探索其中能提示和判断疾病预后的敏感指标。方法:本院初次确诊NB的63例患儿,同时结合入院化疗前首次血常规结果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ocyte,LYMPH)、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并行生存情况随访,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PLT≤200×109/L患儿总体生存率低于PLT>200×109/L患儿(P<0.05),RBC≤4.0×1012/L患儿总体生存率低于RBC>4.0×1012/L患儿(P<0.05),HGB≤110 g/L患儿总体生存率低于HGB>110 g/L患儿(P<0.05)。而WBC、LYMPH、NEUT对预后风险评估意义不明显(P>0.05)。K-M生存分析:PLT≤200×109/L、RBC≤4.0×1012/L、HGB≤110 g/L是独立评价NB患儿预后不良的指标(P<0.05)。而WBC、LYMPH和NEUT对NB患儿预后生存的判断意义不明显(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简便易行,化疗前血细胞分析结果对NB患儿初步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结合血常规结果制定化疗方案,对预后改善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白细胞计数 血小板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捂热综合征患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梅小丽 刘钋宁 +4 位作者 李军 肖岳 王晓榕 缪红军 陈俊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8期3919-3921,共3页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捂热综合征(MS)病死患儿的死亡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MS病死患儿(死亡组)和存活患儿(存活组)进行分析比较,对可能与MS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捂热综合征(MS)病死患儿的死亡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MS病死患儿(死亡组)和存活患儿(存活组)进行分析比较,对可能与MS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4例MS患儿中,病死63例,存活231例,病死率21.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温、存在脓毒症、缺氧、抽搐、休克、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清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心肌酶同工酶、钠离子、凝血酶原时间(PT)、白细胞、血小板、氢离子浓度指数和功能不全器官数对MS患儿病死有显著影响(P<0.05);Logistic模型分析显示入住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时PT、PCIS和存在脓毒症可作为MS病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MS是一种高病死率疾病,入院时PCIS、脓毒症和PT是小儿MS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捂热综合征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晚期儿童肝母细胞瘤临床治疗评估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莉 方拥军 +5 位作者 陆勤 芮耀耀 黄婕 吴鹏 孙晓燕 何璐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15-1316,1329,共3页
目的 :分析评价晚期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晚期HB患儿15例,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研究晚期HB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15例患儿中男8例,女7例,中位发病年龄22.2个月(6... 目的 :分析评价晚期儿童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晚期HB患儿15例,通过分析临床资料,研究晚期HB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15例患儿中男8例,女7例,中位发病年龄22.2个月(6.13~39.97个月),Ⅲ期6例、Ⅳ期9例,随访至2016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14.37个月,经综合治疗后停药完全缓解9例,其中3例系复发再治疗后完全缓解,4例尚处治疗中,死亡1例,失访1例。1年无事件生存率75%,总生存率100%,3年无事件生存率45%,总生存率83%。结论 :经规范化疗结合手术治疗部分儿童晚期HB可以获得良好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母细胞瘤 化疗 儿童
原文传递
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K562细胞株NF-κB活性及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陆世丰 陆化 +6 位作者 沈文怡 张建富 刘澎 王永韧 王丽霞 杨慧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006-1009,共4页
为了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核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体外培养K562细胞,用0、10、20、30、50、100nmol/L的硼替佐米干预K562细胞6小时后收集... 为了研究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急性白血病K562细胞株核因子κB(NF-κ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体外培养K562细胞,用0、10、20、30、50、100nmol/L的硼替佐米干预K562细胞6小时后收集细胞。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各组细胞NF-κB活性,并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K562细胞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各药物处理组K562细胞NF-κB的活性和ICAM-1的表达均明显受抑制,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且各组NF-κB活性与ICAM-1表达成正相关。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性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表达,这为白血病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K562细胞 NF-ΚB 细胞间黏附分子
下载PDF
CAG预激方案与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联合治疗低增生复发难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陆世丰 陆化 +5 位作者 刘澎 沈文怡 洪鸣 张建富 杨慧 李建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3006-3010,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输注体外扩增的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低增生性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①53岁女性患者1例,2002-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0型,予HA、E... 目的:回顾性分析化疗后骨髓抑制期输注体外扩增的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低增生性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①53岁女性患者1例,2002-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M0型,予HA、EA等诱导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在随后的4年中给予包括MA、中剂量Ara-C、DA、TA在内的多次巩固治疗以维持完全缓解。2006-01中性粒细胞缺乏,白血病复发。同年3月再次给予TAE方案诱导治疗未缓解,骨髓持续低增生,并持续粒细胞缺乏达半年。②患者有一位HLA配型完全相合的同胞姐姐,为行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于2006-07再次入院,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于2006-08-23予CAG方案化疗,即阿柔比星10mg/d,×8d;阿糖胞苷15mg/次,2次/d,×14d;2006-08-23-2006-09-25给予洁欣300μg/d。化疗过程中骨髓抑制进一步加重,并出现霉菌性败血症等重症感染。抗感染治疗的同时,于CAG化疗结束后第2天输注经体外扩增的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数为1.4×10^6/kg受者体质量,以促进骨髓造血恢复支持治疗。结果: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后第15天,中性粒细胞数达到半年多来第1次大于0.5×10^9L^-1。输注1个月后,外周血白细胞数5.5×10^9L^-1,中性粒细胞数4.64×10^9L^-1,血红蛋白量94g/L,血小板数25×10^9L^-1,外周血象渐恢复正常水平。复查骨髓涂片显示骨髓三系增生活跃,原始细胞占0.4%,骨髓流式细胞仪检查MRD阴性,骨髓达完全缓解,感染症状逐渐控制。随访半年,患者持续完全缓解,未有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出现。结论:CAG方案联合输注体外扩增的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助于衰竭骨髓的造血重建,对长期反复化疗后出现低增生性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是一个新的有前途的方法,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需要通过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急性白血病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预激
下载PDF
白血病患儿细胞凋亡状况的探讨
7
作者 陆勤 程宝智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87-588,共2页
目的 探讨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以及白血病化疗前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小儿白血病细胞凋亡总积分范围 0~ 11分显著低于正常组 30~ 34 2分 (P <0 .0 1) ,化疗后白血病的细胞凋亡总积分范围 3~ 32分高... 目的 探讨白血病细胞的凋亡以及白血病化疗前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小儿白血病细胞凋亡总积分范围 0~ 11分显著低于正常组 30~ 34 2分 (P <0 .0 1) ,化疗后白血病的细胞凋亡总积分范围 3~ 32分高于化疗前。结论 小儿白血病发生和发展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化疗的目的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白血病 儿童 肿瘤细胞
下载PDF
儿童颅外恶性横纹肌样瘤21例临床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李健 李涛 +5 位作者 何璐璐 周建峰 沈启阳 潘思蕊 谢男 周莉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83-687,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颅外恶性横纹肌样瘤(eMRT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4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1例eMRT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10月30日。根据... 目的探讨儿童颅外恶性横纹肌样瘤(eMRTs)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8年4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21例eMRTs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23年10月30日。根据患儿性别、年龄、肿瘤起源部位、临床分期、病初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手术切除肿瘤程度、化疗方案、放疗等因素分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儿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21例eMRTs患儿中,男7例,女14例,发病年龄24(3~138)个月。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患儿肿瘤组织均不表达整合酶相互作用因子1(INI-1)。其中肾脏起源13例,肾外非中枢起源8例。确诊时临床分期Ⅰ~Ⅱ期4例,Ⅲ~Ⅳ期17例。13例患儿行肿瘤完全切除术,7例行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术。13例肾脏横纹肌样瘤中8例初始诱导给予AVDC(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ICE(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交替化疗,5例参照肾母细胞瘤方案;8例肾外非中枢横纹肌样瘤中,5例初始诱导给予AVDC/ICE交替化疗,3例参照软组织肉瘤常用方案。13例患儿接受放射治疗;1例患儿放化疗后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截至2023年10月,存活14例,死亡7例。总2年PFS和OS分别为56%(95%CI:35.7%~88.5%)和62%(95%CI:43.2%~89.4%),其中采用AVDC/ICE交替化疗方案组2年PFS和OS分别为73%(95%CI:47.0%~100.0%)、79%(95%CI:56.4%~100.0%)。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完全手术切除、接受AVDC/ICE交替化疗方案、放疗的患儿预后更好(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显示是否放疗是影响患儿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MRTs好发于婴幼儿,恶性度高、侵袭性强,目前尚无金标准治疗方案,完全手术切除肿瘤联合AVDC/ICE交替化疗及放疗可能改善此类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恶性横纹肌样瘤 颅外 放疗 预后
原文传递
3.0T MR扩散张量成像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前后认知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席艳丽 王瑞珠 +1 位作者 徐化凤 刘钋宁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3-789,共7页
目的运用3.0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分析DTI参数与神经认知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初发ALL患儿51例(ALL组)及4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同期正常儿童(对照组),行常规MRI... 目的运用3.0T MR扩散张量成像(DTI)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化疗后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分析DTI参数与神经认知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初发ALL患儿51例(ALL组)及40名性别、年龄匹配的同期正常儿童(对照组),行常规MRI扫描、DTI扫描及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对照组和ALL组治疗前各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智力评分,比较ALL组治疗前、后FA值及智力评分,提取有统计学差异脑区的FA值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LL组化疗前各脑区FA值无显著性差异。化疗后双侧扣带束,左侧钩束,双侧内囊前肢,左侧丘脑后辐射,双侧上纵束,左侧弓状束,胼胝体压部,膝部FA值较化疗前减小(P<0.05)。患儿组化疗前全智商(FIQ)、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化疗后FIQ,VIQ,PIQ均较化疗前下降(P<0.05)。FIQ下降与右侧扣带束、双侧内囊前肢、左侧上纵束、左侧弓状束、胼胝体膝部、压部FA值呈正相关;VIQ下降与双侧扣带束、左侧钩束、双侧内囊前肢、双侧上纵束FA值呈正相关;PIQ下降与左侧扣带束、左侧钩束,左侧内囊前肢、左侧弓状束、胼胝体压部的FA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 DTI能准确测定ALL化疗前后各脑区FA值的变化,部分脑区的FA值下降与智力评分有相关性,说明DTI是及时发现ALL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敏感、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扩散张量成像 化疗 认知功能障碍
原文传递
儿童胃Burkitt淋巴瘤误诊胃炎一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辉 金玉 +2 位作者 杨光 练敏 林如峰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2,共2页
患儿男,12岁6个月,因“上腹部疼痛半个月,黑便3d”入院。患儿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阵发性疼痛,每次持续数分钟,晨起及晚餐前发作,进食后疼痛减轻,无午夜痛及放射性疼痛,无发热、呕吐、反酸及黑便。外院查粪便幽门螺杆... 患儿男,12岁6个月,因“上腹部疼痛半个月,黑便3d”入院。患儿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阵发性疼痛,每次持续数分钟,晨起及晚餐前发作,进食后疼痛减轻,无午夜痛及放射性疼痛,无发热、呕吐、反酸及黑便。外院查粪便幽门螺杆菌(卵)抗原(+),诊断为HP相关性胃炎,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奥美拉唑和克拉霉素治疗1周,腹痛未见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相关性胃炎 BURKITT淋巴瘤 克拉维酸钾分散片 上腹部疼痛 粪便幽门螺杆菌 误诊 儿童 放射性疼痛
原文传递
肿瘤患儿疲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1
作者 曹金金 王媛媛 +5 位作者 戴谦 李萌 何梦雪 沈南平 左雅慧 李梅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24年第27期3685-3693,共9页
目的评价、总结国内外关于肿瘤患儿疲乏管理的最佳证据, 为医护人员改善患儿的疲乏症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站、相关专业协会网站、数据库中关于肿瘤患儿疲乏管理的证据, 包括最佳实践、推荐实践、指... 目的评价、总结国内外关于肿瘤患儿疲乏管理的最佳证据, 为医护人员改善患儿的疲乏症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指南网站、相关专业协会网站、数据库中关于肿瘤患儿疲乏管理的证据, 包括最佳实践、推荐实践、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专家共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4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 其中指南4篇, 系统评价13篇。最终从肿瘤患儿疲乏的评估与筛查、危险因素的识别、健康教育、运动干预、药物干预及其他干预6个方面提取32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的肿瘤患儿疲乏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改善其疲乏症状提供依据。建议医护人员结合临床情境、专业意见和患者意愿, 筛选最佳证据, 制订个性化的疲乏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儿童 疲乏 循证护理 儿科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