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肾病综合征伴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徐锦雯 张唯真 +2 位作者 张爱华 韩媛 黄松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0-532,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伴尿路感染(UTI)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为该类型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36例PNS伴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患儿的年龄、性别、是否初治、入院前病程、激素剂量、尿蛋白、血白蛋白及血IgG水平、病原...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伴尿路感染(UTI)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为该类型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统计36例PNS伴清洁中段尿培养阳性患儿的年龄、性别、是否初治、入院前病程、激素剂量、尿蛋白、血白蛋白及血IgG水平、病原学及药敏试验情况,统计结果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6例PNS伴UTI的患儿中,临床表现多为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大剂量激素使用、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具有相关性。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肠球菌最为多见,该菌多重耐药。结论:无论是在初治或复治的肾病综合征伴尿路感染患儿中,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比例明显增加。这类特定患者的尿路感染菌群也在变迁,已演变为革兰阳性菌特别是肠球菌为主。近年来耐药菌株不断上升,已出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提倡早期进行清洁中段尿培养,合理应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尿路感染 儿童
原文传递
儿童C1q肾病4例报告 被引量:7
2
作者 赵三龙 黄松明 +6 位作者 张维真 鲍华英 吴红梅 张爱华 陈颖 韩媛 赵非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7-340,共4页
目的提高对儿童C1q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确诊为C1q肾病患儿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结果4例患儿临床表现及病理均符合C1q肾病诊断标准,其中2例临床表现为难治性肾病,1例为镜下血尿合并蛋白尿,1例为肾炎性肾病、高血压脑病及... 目的提高对儿童C1q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确诊为C1q肾病患儿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结果4例患儿临床表现及病理均符合C1q肾病诊断标准,其中2例临床表现为难治性肾病,1例为镜下血尿合并蛋白尿,1例为肾炎性肾病、高血压脑病及肾功能异常。光镜下2例呈轻至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表现,1例为轻微病变,1例呈硬化性肾炎。免疫荧光下2例呈"满堂亮"表现。电镜下均未见明显电子致密物沉积。1例镜下血尿合并蛋白尿患儿加服泼尼松1年后痊愈;1例难治性肾病予足量泼尼松并加用CTX治疗4个月,临床仍无效。1例表现为肾炎性肾病及高血压脑病患儿予泼尼松、骁悉、洛汀新等治疗,随访17个月,肾功能逐步恶化,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另1例失访。随访末患儿自身抗体及血补体均正常。结论C1q肾病是一种较少见的肾小球疾病,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治疗效果和长期预后与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Q肾病 病理 儿童
下载PDF
瘦素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的变化
3
作者 吴红梅 张维真 鲍华英 《交通医学》 2008年第6期626-627,63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血清瘦素(leptin)的变化。方法:对93例肾小球疾病患儿(排除肥胖患儿)清晨空腹测血清leptin,其中肾病综合征33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1例、紫癜性肾炎29例;并测24小时尿蛋... 目的:探讨儿童肾小球疾病(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血清瘦素(leptin)的变化。方法:对93例肾小球疾病患儿(排除肥胖患儿)清晨空腹测血清leptin,其中肾病综合征33例、急性肾小球肾炎31例、紫癜性肾炎29例;并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血尿素氮及肌酐、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设正常对照组26例均为健康体检儿童,清晨空腹测血清leptin。分别比较3组疾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血leptin差异,3组疾病之间血清leptin的差异;分析血清leptin与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血尿素氮及肌酐、尿NAG酶之间的关系。结果:3种疾病患儿的血清leptin都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组升高最明显(P<0.01);血清leptin与尿蛋白定量、血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与血尿素氮及肌酐、尿NAG酶无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的血清lepti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血清leptin水平可作为临床判断肾脏滤过吸收功能状态的一个间接指标,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肾小球肾炎 紫癜性肾炎 儿童
下载PDF
紫癜性肾炎的早期诊断 被引量:14
4
作者 吴红梅 鲍华英 +3 位作者 张维真 韩媛 陈颖 黄松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61-1662,共2页
目的通过对尿分析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正常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61例查尿微量蛋白及行肾活检并行病理分析,探讨早期肾活检的重要性。方法选择初治或复治,伴或不伴有关节及消化道症状,且尿分析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正常的HSPN患儿,多... 目的通过对尿分析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正常的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61例查尿微量蛋白及行肾活检并行病理分析,探讨早期肾活检的重要性。方法选择初治或复治,伴或不伴有关节及消化道症状,且尿分析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正常的HSPN患儿,多次查尿微量蛋白,如尿微量蛋白正常或初检异常但1~2周内尿微量蛋白很快恢复正常者,不予肾活检,而持续尿微量蛋白异常或反复尿微量蛋白异常≥3次者行肾活检,观察病理变化;比较尿Alb的量、尿微量蛋白选择性与病理损害程度的关系,以及肾组织中免疫复合物IgA、IgG、IgM的沉积与病理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所有尿分析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正常,而持续尿微量蛋白异常或反复尿微量蛋白异常≥3次者,行肾活检,肾脏均有不同程度(Ⅱ~Ⅲ级)损害,其中Ⅱa26例(42.6%),Ⅱb10例(16.4%),Ⅲa21例(34.4%),Ⅲb4例(6.6%);且尿Alb的量、尿微量蛋白选择性与病理损害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a>0.05);随病理程度加重,肾组织中IgA+IgG+IgM共同沉积的比例增加(P<0.05)。结论对HSPN尿分析及24h尿蛋白定量均正常的患儿,要密切检测尿微量蛋白,尽早行肾活检,及时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尿微量蛋白 病理 儿童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基因家族与肾脏疾病 被引量:2
5
作者 徐锦雯 黄松明 《医学综述》 2010年第16期2422-2424,共3页
生物体接触高温或其他应激因素时,会应激产生一组被称为热休克蛋白(HSPs)的高度保守蛋白质。HSPs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分子伴侣帮助细胞适应应激反应。在肾脏,HSPs不仅参与维持肾脏的生理状态,更是在保护肾组织免受损伤,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以... 生物体接触高温或其他应激因素时,会应激产生一组被称为热休克蛋白(HSPs)的高度保守蛋白质。HSPs的主要功能是作为分子伴侣帮助细胞适应应激反应。在肾脏,HSPs不仅参与维持肾脏的生理状态,更是在保护肾组织免受损伤,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以及某些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肾脏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2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管皖珍 杨小凤 +4 位作者 袁杨刚 苏敏 丁桂霞 黄松明 张爱华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2(HSP70-2)和TNF-α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在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HSP的患儿为HSP组,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两组HSP70-2基因1267A/G和TNF-α基...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2(HSP70-2)和TNF-α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在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HSP的患儿为HSP组,健康查体儿童为对照组。采用PCR-RFLP法检测两组HSP70-2基因1267A/G和TNF-α基因-380G/A多态性,并分析其与HSP和肾损害的相关性。结果 HSP组纳入205例,对照组纳入53名。①HSP组和对照组HSP70-2基因1267位点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2.9%和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4,P<0.05);非肾损害亚组和肾损害亚组AA、AG、GG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HSP组和对照组TNF-α基因-308位点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3%和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7,P<0.05);A等位基因频率HSP组高于对照组(24.4%vs12.3%,χ2=7.241,P<0.05);非肾损害亚组和肾损害亚组GG、GA、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P70-2基因1267位点GG基因型、TNF-α基因-308位点AA基因型可能是HSP发病的遗传学易感因素,但与肾损害发展可能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2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过敏性紫癜
下载PDF
热休克蛋白70-hom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徐锦雯 赵丽萍 +3 位作者 朱春华 韩媛 张爱华 黄松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5-1078,共4页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om(heat shock protein 70-hom,HSP70-hom)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3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66例正常儿童的HSP70-hom基因的+24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om(heat shock protein 70-hom,HSP70-hom)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3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66例正常儿童的HSP70-hom基因的+2437位核苷酸的Nco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多态性。结果:HSP70-hom各基因型频率在过敏性紫癜组中分别为1.5%(TT)、34.4%(TC)和64.1%(CC),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9.7%(TT)、19.7%(TC)和60.6%(CC),两组之间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318,P<0.05);T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过敏性紫癜组中分别为18.7%(T)和81.3%(C),在对照组中为29.5%(T)和70.5%(C),差别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49,P<0.05)。与携带TT基因型者比较,携带至少1个C等位基因(即TC和CC基因型)的个体患过敏性紫癜的风险增加18.83倍(95%CI:3.95~89.75)。过敏性紫癜非肾脏损害组与肾损害组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32.1%、65.5%和0%、38.3%、61.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379,P>0.05)。结论:HSP70-hom+2437T/C基因多态性是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但与肾脏损害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蛋白70 过敏性紫癜 多态性
原文传递
儿童半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置管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8
作者 潘莉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2期152-153,共2页
目的 总结置入儿童半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4例需要置入儿童半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的患儿,术前进行充分评估,重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介绍半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的特点及日常护理方法,消除患儿及家属的顾虑,... 目的 总结置入儿童半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24例需要置入儿童半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的患儿,术前进行充分评估,重视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介绍半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的特点及日常护理方法,消除患儿及家属的顾虑,术后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出血情况、置入部位皮下隧道及导管口周围皮肤情况,疼痛管理,标准化护理,常见问题处理,定期回访。结果 24例置管患儿中,22例无并发症发生,1例因感染拔管,1例因导管滑脱移位拔管。22例置入儿童半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的患儿出院后,跟踪随访3-20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标准化的置入儿童半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围手术期护理及回访服务能够保证患儿的安全,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永久性血液透析导管 儿童 护理
下载PDF
儿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赵三龙 黄松明 +6 位作者 张维真 鲍华英 吴红梅 张爱华 陈颖 韩媛 赵非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6-421,共6页
目的 探讨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紫癜性肾炎(DEP-HSPN)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经肾活检确诊的8例DEP-HSPN患儿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并分别与同病理级别或具有同等蛋白尿水平(肾病... 目的 探讨以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紫癜性肾炎(DEP-HSPN)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0年来经肾活检确诊的8例DEP-HSPN患儿临床、病理和预后资料,并分别与同病理级别或具有同等蛋白尿水平(肾病水平蛋白尿)的非DEP-HSPN患儿进行比较.结果 (1)DEP-HSPN起病急,临床表现重,8例患儿中,4例临床表现为肾炎性肾病,3例表现为肾病水平蛋白尿伴血尿,1例呈急性肾炎综合征,4例患儿合并有肉眼血尿.病理分级均为Ⅲ-b级,光镜主要表现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常合并毛细血管袢坏死及肾小球内炎性细胞浸润,4例患儿合并细胞性新月体.(2)与病理为Ⅲ-b级的非DEP-HSPN患儿比较,DEP-HSPN患儿病程较短,临床多见肉眼血尿,24 h尿蛋白量高,更多呈肾炎性肾病表现.病理上,DEP-HSPN肾小球毛细血管袢坏死更常见.与具有肾病水平蛋白尿的非DEP-HSPN患儿相比,DEP-HSPN合并新月体的比例较低.(3)8例患儿均采用口服泼尼松联合静脉滴注环磷酰胺(CTX)冲击,病程早期给予2个疗程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方案.平均随防(7.00±2.20)月,1例临床痊愈,5例持续镜下血尿,2例微量蛋白尿及持续镜下血尿.两组患儿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P-HSPN起病较急,临床以大量蛋白尿或肾炎性肾病为主要表现,并且常合并肉眼血尿.病程早期给予积极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常能取得较满意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过敏性 肾小球肾炎 儿童 病理学 临床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
原文传递
儿童Clq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三龙 黄松明 +7 位作者 朱春华 张维真 鲍华英 吴红梅 张爱华 陈颖 韩媛 赵非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77-883,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Clq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年来经肾活检确诊的23例Clq。肾病患JIAt$床、病理和预后资料。结果Clq肾病占同期肾活检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78%。23例患儿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0个月~12... 目的探讨儿童Clq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8年来经肾活检确诊的23例Clq。肾病患JIAt$床、病理和预后资料。结果Clq肾病占同期肾活检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78%。23例患儿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0个月~12岁5个月,平均发病年龄(5.0+3.4)岁;。肾病综合征(NS)18例(2例伴镜下血尿),肾病水平蛋白尿4例(1例伴镜下血尿),单纯镜下血尿1例。1例NS起病前曾服用2周中药,发病时同时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患儿有肾脏病家族史,其中2例(肾病水平蛋白尿)为姐弟,父亲亦有蛋白尿,基因检测证实为家族性Denys-Drash综合征并发Clq肾病。1例患儿(Ns)姐姐亦有大量蛋白尿(未行肾活检)。所有患儿起病时血压均正常,补体正常,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及乙肝两对半均阴性。18例NS中13例激素耐药(72.2%),4例激素依赖,1例激素敏感。光镜下,13例为微小病变(MCD)(其中1例伴间质性肾炎);6例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4例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另9例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免疫荧光下,所有患儿均见系膜区弥漫性Clq≥2+沉积,其中伴IgG沉积18例,IgM沉积18例,IgA沉积8例,c3沉积11例,6例患儿呈“满堂亮”表现。除4例患儿电镜下未见。肾小球外,其余19例中4例系膜区见电子致密物沉积。12例激素耐药(包括2例。肾病水平蛋白尿者)及3例激素依赖患儿在激素治疗基础上加用静脉CTX冲击;3例激素耐药者加用环孢素A(CsA)口服;1例激素依赖患儿给予足量激素重新诱导;1例单纯镜下血尿患儿及2例Denys—Drash综合征并发Clq肾病患儿仅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其中1例患儿CTX冲击满疗程无效后换用CsA治疗;1例患儿CTX冲击满疗程无效后换用FK506治疗。23例患儿中,1例失访,1例治疗时间〈3个月未纳入随访对象,2例Denys.Drash综合征目前不能通过药物治疗好转未纳入疗效统计,余19例中,15例完全缓解(78.9%),2例部分缓解(10.5%),2例无效(10.5%)。NS患儿总缓解比例94.4%(17/18),肾病水平蛋白尿患儿总缓解比例50.0%(2/4)。病理为MCD者总缓解比例100.0%,MsPGN者缓解比例83.4%,FSGS缓解比例50.0%。随访末所有患儿血压、。肾功能均正常,自身抗体均阴性,补体水平均正常。结论Clq肾病罕见,临床以Ns或。肾病水平蛋白尿为主,且往往激素耐药或激素依赖;病理以MCD为主,也可表现为MsPGN或FSGS。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后,MCD和M。PC.N者妥;可燕缙锶伯FSC.S予丽后贸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q肾病 病理学 临床 儿童
原文传递
姜黄素对脂多糖诱导的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鲍华英 陈荣华 +3 位作者 潘晓勤 黄文彦 孙骅 吴元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6-538,541,共4页
目的:进一步探讨姜黄素对LPS诱导的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收集上清液及细胞,应用ELISA的方法测定上清液中MCP-1蛋白表达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目的:进一步探讨姜黄素对LPS诱导的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收集上清液及细胞,应用ELISA的方法测定上清液中MCP-1蛋白表达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系膜细胞MC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LPS可显著上调系膜细胞MCP-1基因表达,同时刺激系膜细胞分泌MCP-1蛋白;姜黄素则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LPS诱导的系膜细胞MCP-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抑制LPS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系膜细胞 脂多糖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儿童特发性IgM肾病34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三龙 黄松明 +6 位作者 张维真 鲍华英 吴红梅 张爱华 陈颖 韩媛 赵非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33-133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IgM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整理本院5 a来经肾活检确诊的34例IgM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对17例难治性肾病患儿进行治疗随访,根据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及部分缓解/无效组,探讨影... 目的探讨小儿IgM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整理本院5 a来经肾活检确诊的34例IgM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及预后进行分析。并对17例难治性肾病患儿进行治疗随访,根据疗效分为完全缓解组及部分缓解/无效组,探讨影响IgM肾病预后的不良危险因素。结果1.IgM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26例为肾病综合征(76.5%),5例为单纯性血尿(14.7%),3例为持续性蛋白尿伴血尿(8.8%)。2.病理表现主要为局灶性轻度系膜增生(82.4%),也可呈轻微病变(11.8%)或弥散性系膜增生(5.8%)。均可见IgM弥散性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其中伴C3沉积者12例,伴IgA沉积者7例,伴C1q沉积者5例,伴IgG沉积者1例。3.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多呈激素依赖或激素耐药。IgM肾病是同期难治性肾病肾活检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约占32.3%。对17例难治性肾病患儿进行随访,15例需加用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治疗,其中完全缓解者7例,部分缓解者7例,无效者3例,但均未发生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是IgM肾病预后不良的指征。结论IgM肾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主要表现为轻度系膜增生,难治性肾病者常需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M肾病 肾病综合征 儿童
原文传递
Y-box结合蛋白-1促进大鼠系膜细胞增生及TGF-β_1分泌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一迪 张国英 +6 位作者 张云霞 钱婷婷 何芳 蔡峰 端木传靖 王希 冯泉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20-1323,共4页
目的:观察Y-box结合蛋白-1(Y-box binding protein 1,YB-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生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HBZY-1),构建YB-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系膜细胞,应用四甲... 目的:观察Y-box结合蛋白-1(Y-box binding protein 1,YB-1)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生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株(HBZY-1),构建YB-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系膜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及细胞计数法检测大鼠MC过表达YB-1后的增生情况,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分泌,real-time PCR法测定细胞TGF-β1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YB-1过表达后MC增生和TGF-β1基因表达增加,同时MC分泌TGF-β1增加。结论:YB-1能促进MC增生及TGF-β1分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B-1 系膜细胞 细胞增生 转化生长因子-Β1
原文传递
Sig-1R基因表达抑制对内质网应激和足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苏维维 丁桂霞 +3 位作者 朱春华 袁杨刚 张爱华 黄松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7-672,共6页
目的:Sigma-1受体分子伴侣(Sigma-1 receptor chaperone,Sig-1R)是内质网中主要的伴侣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是多种疾病的治疗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Sig-1R基因表达抑制对内质网应激和足细胞损伤的影响,为Sig-1R及内质网应激在... 目的:Sigma-1受体分子伴侣(Sigma-1 receptor chaperone,Sig-1R)是内质网中主要的伴侣蛋白,参与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是多种疾病的治疗靶点。本研究旨在探讨Sig-1R基因表达抑制对内质网应激和足细胞损伤的影响,为Sig-1R及内质网应激在肾损伤中的作用提供新视点。方法:体外培养永生性小鼠足细胞系(MPC5),采用LipofectamineTM 2000与Sig-1R siRNA结合形成Sig-1R siRNA-脂质体复合物瞬时转染足细胞,设正常组、阴性对照组和Sig-1R干扰组。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ig-1R的表达水平;Hochest染色法观察凋亡的足细胞核,计数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足细胞nephrin、desmin、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caspase 3,8,9,12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Sig-1R核酸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足细胞裂孔隔膜蛋白nephrin表达显著下降,肌间蛋白desmin表达显著上升(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组中凋亡的足细胞数显著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下降,促凋亡蛋白bax表达明显增加,bcl-2/bax<1∶2(P<0.05),凋亡级联反应执行蛋白caspase-3明显活化(P<0.05);④干扰组中,内质网和线粒体途径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12,9明显活化(P<0.05),而死亡受体相关凋亡蛋白caspase-8未见明显活化。结论:Sig-1R基因表达抑制可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介导的足细胞凋亡,引起足细胞损伤,提示内质网应激部分参与Sig-1R诱导的足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内质网应激 Sig-1R 肾损伤 凋亡
原文传递
儿童孤立性血尿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红梅 赵三龙 +2 位作者 黄松明 张维真 鲍华英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3-644,共2页
孤立性血尿是指仅尿中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而无明确的全身性和(或)泌尿系疾病及其相关的检查异常。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26例孤立性血尿患儿,探讨其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学龄前儿童与学龄儿童孤立性血... 孤立性血尿是指仅尿中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而无明确的全身性和(或)泌尿系疾病及其相关的检查异常。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26例孤立性血尿患儿,探讨其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学龄前儿童与学龄儿童孤立性血尿病理的差异,进一步加深对其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血尿 病理分析 临床表现 学龄儿童 红细胞数量 泌尿系疾病 学龄前儿童 病理特点
原文传递
儿童过敏性紫癜并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3例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三龙 丁桂霞 +5 位作者 鲍华英 张维真 吴红梅 陈颖 张爱华 黄松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7-879,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并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HSP并PRES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例患儿病初即并PRES,临床表现为抽搐,抽搐发作时血压正常,其中例1...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并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表现、头颅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HSP并PRES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例患儿病初即并PRES,临床表现为抽搐,抽搐发作时血压正常,其中例1伴腹痛,例2累及胃肠道(腹痛、便血、肠穿孔)、关节及。肾脏(蛋白尿、镜下血尿);1例患儿PRES发生于病程1个月左右,临床表现为头痛、抽搐、口齿不清及定向力障碍,血压明显升高。该患儿肾损害明显,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肉眼血尿、急性肾损伤,肾活检病理提示紫癜性肾炎Ⅳ级,PRES发生时正接受甲泼尼龙及环磷酰胺治疗。头颅MRI表现:例1双侧额顶枕叶皮质下区域及双侧小脑半球受累;例2双侧顶叶大脑白质受累;例3双侧顶枕叶、左侧额叶、右侧颞叶皮质及皮质下区域,以及左侧丘脑受累。予激素及其他对症治疗,2~3周内复查头颅MRI病灶均消失。结论儿童HSP并PRES临床表现以抽搐多见,发作时血压可正常或升高;头颅影像学除累及顶枕叶外,也可累及其他区域;早期及时治疗预后良好,糖皮质激素对HSP并PRES患儿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 过敏性紫癜 磁共振成像 儿童
原文传递
尿酸活化ERK1/2信号通路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被引量:4
17
作者 相虹 黄松明 +2 位作者 冯泉城 袁杨刚 张爱华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92-897,共6页
目的 探讨尿酸(UA)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GMC,应用不同浓度的UA(50、100、300μmol/L)刺激或应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10 μmol/L)、NADPH氧化酶特... 目的 探讨尿酸(UA)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GMC,应用不同浓度的UA(50、100、300μmol/L)刺激或应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特异性抑制剂U0126(10 μmol/L)、NADPH氧化酶特异性抑制剂夹竹桃麻素(500 μmol/L)、线粒体复合体Ⅰ抑制剂鱼藤酮(10 μmol/L)预处理30 min后,再加入UA(300 μmol/L).于实验终点收集细胞,应用3H-TdR掺入法、细胞计数及流式细胞术测定GMC增殖和细胞周期变化;应用实时定量PCR、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素cyclin D1和cyclin A2的表达及ERK1/2的磷酸化水平;应用荧光探针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DCF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变化.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均显示,UA呈剂量依赖性促进GMC增殖,300 μmol/L UA刺激组其细胞数为对照组的1.5倍以上.(2)流式细胞术显示,UA呈剂量依赖性减少G1/G0期细胞数,增加S期细胞数,300 μmol/L UA刺激组其S期细胞数为对照组的2倍以上.(3)UA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系膜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A2的表达.(4)UA呈剂量依赖性促进系膜细胞ERK1/2磷酸化且U0126能够抑制UA诱导的GMC增殖.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分别显示,U0126的抑制率分别是UA 300 μmol/L刺激组的22%和31%(均P<0.05).(5)UA呈剂量依赖性促进ROS产生增加,夹竹桃麻素能够明显抑制UA诱导的ROS生成、ERK1/2的磷酸化和系膜细胞增殖(均P<0.05),而鱼藤酮对其无明显影响.结论 UA可促进GMC增殖,其可能的机制为UA诱导NADPH氧化酶来源的ROS产生增加,从而激活ERK1/2信号通路,引起周期蛋白表达增加,促进GMC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肾小球系膜细胞 活性氧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罗格列酮通过阻断磷酸肌醇-3激酶抑制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康康 张爱华 丁桂霞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25-1327,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MC,应用醛固酮刺激或应用罗格列酮预处理后再应用醛固酮刺激,采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醛固酮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MC,应用醛固酮刺激或应用罗格列酮预处理后再应用醛固酮刺激,采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测定MC增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cyclin D1、cyclin A表达及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磷酸化。结果1.MC应用100 nmol/L醛固酮刺激后,其3H-TdR掺入量及细胞数分别是基础状态下的2.46倍和2.14倍;PPARγ受体激动剂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醛固酮诱导的MC增殖,抑制率可达80%以上。2.醛固酮刺激12 h后,MCcyclin D1和cyclin A表达。罗格列酮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醛固酮诱导的MC cyclin D1和cyclin A表达。3.醛固酮呈剂量依赖性促进MC 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100 nmol/L醛固酮刺激60 min,磷酸化PI3K和Akt表达是对照组的3倍以上。4.PI3K抑制剂LY294002或Akt抑制剂显著抑制醛固酮诱导的细胞周期蛋白表达,其抑制率达80%以上。5.罗格列酮显著抑制醛固酮诱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10μmol/L罗格列酮几乎完全阻断醛固酮诱导的PI3K和Akt活化。结论罗格列酮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而抑制醛固酮诱导的MC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 肾小球系膜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罗格列酮
原文传递
SP600125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1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徐康康 张爱华 丁桂霞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823-1825,共3页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MC,应用AngⅡ刺激或应用SP600125预处理后再应用An...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MC,应用AngⅡ刺激或应用SP600125预处理后再应用AngⅡ刺激。于实验终点抽提细胞总蛋白或收集培养上清,采用Westernblot检测MCJN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活性;应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GF-β1和FN的分泌。结果SP600125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AngⅡ诱导的JNK活化,10μmol/LSP600125对JNK活性的抑制率为75%,而20μmol/LSP600125几乎完全阻断AngⅡ诱导的JNK活化。AngⅡ可促进MCERK1/2和p38活化,而SP600125对AngⅡ诱导的ERK1/2和p38活化无明显影响。AngⅡ显著促进MCTGF-β1和FN分泌,而SP600125则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阻断AngⅡ诱导的MCTGF-β1和FN分泌,20μmol/LSP600125几乎完全抑制了AngⅡ诱导的TGF-β1和FN分泌。结论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可阻断AngⅡ诱导的JNK活化及TGF-β1和FN的表达,可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原文传递
核心蛋白聚糖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20
作者 王进雅(综述) 鲍华英(审校) 《国际儿科学杂志》 2008年第6期567-569,共3页
核心蛋白聚糖是蛋白聚糖家族中的一员,富含亮氨酸。广泛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它可以调节多种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生物功能十分活跃。前几年对核心蛋白聚糖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与转化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上,而近几年的研究... 核心蛋白聚糖是蛋白聚糖家族中的一员,富含亮氨酸。广泛存在于细胞外基质中,它可以调节多种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生物功能十分活跃。前几年对核心蛋白聚糖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与转化生长因子之间的关系上,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核心蛋白聚糖在调节细胞凋亡中也起重要作用,它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凋亡,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发挥抗肾纤维化和抗肿瘤的作用。除了以上作用外,由于核心蛋白聚糖由人体自身产生,其免疫原性低,可能在疾病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聚糖类 细胞凋亡 肾疾病 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