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市3所高校学生角膜捐献意识调查 被引量:4
1
作者 褚婷 王林农 +1 位作者 于浩 张汝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62,共6页
目的角膜移植供者缺乏制约角膜病治疗。调查研究南京市3所高校学生角膜捐献意识现状,分析其角膜捐献意愿的相关因素,探讨促进角膜捐献的可行方法,以增加角膜移植供者。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层整群抽样930名在校学生,对其人口统计学... 目的角膜移植供者缺乏制约角膜病治疗。调查研究南京市3所高校学生角膜捐献意识现状,分析其角膜捐献意愿的相关因素,探讨促进角膜捐献的可行方法,以增加角膜移植供者。方法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层整群抽样930名在校学生,对其人口统计学信息及12个角膜捐献意识问题回答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以是否愿意身后捐献角膜为结果变量,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族回归模型分析高校学生角膜捐献意愿的相关因素。结果回收合格问卷884份,合格率95.1%。①角膜捐献意识现状:高校学生对角膜捐献相关知识认知不够。医学生与非医学生角膜捐献知识认知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知识正向总得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高校学生角膜捐献态度并不积极,仅36.9%表示愿意身后捐献角膜。49.9%学生赞成立法,89.7%学生反对有偿捐献。②角膜捐献意愿相关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校学生的专业[优势比(odd ratio,OR)=1.4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3~1.92]、性别(OR=1.51;95%CI:1.14~2.01;P=0.004)与身后角膜捐献意愿相关,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医学生,女学生更愿意捐献角膜;而政治面貌、宗教信仰对其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愿意身后捐献角膜的高校学生并不多,大部分高校学生赞成立法、反对有偿捐献;高校学生中医学生、女学生更愿意身后捐献角膜。对高校学生进行医学知识尤其角膜捐献知识宣传,完善角膜捐献法律、法规,提倡无私的角膜捐献精神,将有利于促进角膜捐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学生 角膜捐献 意识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基于角膜矢高设计的新型华锥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角膜不规则散光和高度散光的疗效观察
2
作者 顾爱华 许译丹 +2 位作者 马君鑫 潘娜 黄瑾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5年第3期345-34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角膜矢高设计的新型华锥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角膜不规则散光和高度散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成功验配了大直径华锥RGPCL的不规则散光和高度散光患者94例(140... 目的探讨基于角膜矢高设计的新型华锥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CL)矫正角膜不规则散光和高度散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成功验配了大直径华锥RGPCL的不规则散光和高度散光患者94例(140眼);根据角膜散光类型分为圆锥角膜组(63眼)、角膜移植术后组(35眼)、高度散光组(42眼)。所有患者均采用基于角膜矢高基弧计算软件确定初始试戴片的验配方式进行适配。验配RGPCL前,佩戴RGPCL1周、1个月及之后每3个月定期随诊评估,记录框架眼镜矫正视力(SCVA)及RGPCL矫正视力(RGPVA)(LogMAR视力),评估佩戴情况。结果角膜移植术后组的试戴镜片数要高于圆锥角膜组和高度散光组(P<0.05)。末次随访,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RGPVA较SCVA明显改善(P<0.05)。各组平均初始试戴片基弧与平均最终定片基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始试戴片基弧与最终定片基弧呈显著正相关(P<0.05)。佩戴1个月及佩戴6个月后,患者的主观舒适度评价较佩戴RGPCL后1周时明显改善,且佩戴6个月的舒适度优于佩戴1周的(P<0.05)。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不规则散光和高度散光患者的RGPCL验配,可采用调节矢高设计的大直径华锥RGPCL,能提高验配效率,且镜片直径大,更稳定,佩戴者舒适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高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验配 圆锥角膜 角膜移植 散光
下载PDF
数字化医疗技术的眼科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峰 曹雪倩 +1 位作者 王林农 陈力迅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7期18-19,60,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医疗技术在眼科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方法:对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3D打印、有限元分析等数字化医疗技术在眼科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予以综述,并以数字化眼库建设为例介绍... 目的:探讨数字化医疗技术在眼科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方法:对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及增强现实、3D打印、有限元分析等数字化医疗技术在眼科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予以综述,并以数字化眼库建设为例介绍了如何将这些技术应用于眼科临床及科研工作。结果:数字化医疗技术能有效提高眼科诊疗工作的效率,优化医疗资源。结论:数字化医疗技术在眼科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应进一步推动相关科研及临床应用工作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可穿戴设备 虚拟现实 增强现实 3D打印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面部三维成像技术在眼科解剖参数测量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范伟杰 赵峰 陈力迅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14-515,共2页
目的评价面部三维成像技术在在眼科解剖参数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例健康志愿者,利用面部3D扫描仪进行三维扫描及重建,在获得的等比例3D模型上进行瞳距、眼球突出度、睑裂高度、内眦间距等眼部解剖参数的测量,并将结果与传统测... 目的评价面部三维成像技术在在眼科解剖参数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例健康志愿者,利用面部3D扫描仪进行三维扫描及重建,在获得的等比例3D模型上进行瞳距、眼球突出度、睑裂高度、内眦间距等眼部解剖参数的测量,并将结果与传统测量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对于瞳距、睑裂高度、内眦间距等解剖参数,在3D模型上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与传统方法获得的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但眼球突出度的测量结果两种方法差异较为明显,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面部三维成像技术可构建精确的面部3D模型,在眼部整形美容等专业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目前角膜等透明组织的三维成像精度尚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像 虚拟现实 三维重建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眼科的应用
5
作者 赵峰(综述) 任彦新(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34-1036,共3页
3D打印指通过逐层增加材料的方式制造三维实体物件,其具有快速成型、高度灵活、节约成本的优势。医疗行业被广泛认为是3D打印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对3D打印相关研究的支持,3D打印技术在眼科的应用逐渐... 3D打印指通过逐层增加材料的方式制造三维实体物件,其具有快速成型、高度灵活、节约成本的优势。医疗行业被广泛认为是3D打印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近年来,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对3D打印相关研究的支持,3D打印技术在眼科的应用逐渐增多。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眼科医学教育、基础研究、手术辅助及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及可能的前景进行综述,并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生物3D打印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生物打印 精准医疗 个体化
下载PDF
泪小点引流联合泪道激光置管治疗急性泪囊炎并发脓肿 被引量:8
6
作者 江明洁 赵贵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770-772,共3页
目的:观察泪小点引流联合Nd:YAG泪道激光成形加泪道再通管置入术治疗急性泪囊炎并发泪囊脓肿的疗效。方法:对2011-12/2014-12在本院眼科就诊的28例急性泪囊炎并发脓肿患者行泪小点引流联合Nd:YAG泪道激光成形加泪道再通管置入术,置管6m... 目的:观察泪小点引流联合Nd:YAG泪道激光成形加泪道再通管置入术治疗急性泪囊炎并发泪囊脓肿的疗效。方法:对2011-12/2014-12在本院眼科就诊的28例急性泪囊炎并发脓肿患者行泪小点引流联合Nd:YAG泪道激光成形加泪道再通管置入术,置管6mo后拔管后再随访6mo,观察流泪、流脓、脓肿消退、泪道通畅等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各种急性泪囊炎并发脓肿患者在带管6mo内,脓肿均消退,溢泪消失或改善,泪道冲洗畅。拔管后随访6mo,治愈13眼,好转7眼,总有效率为71%,无效8眼(29%)。结论:泪小点引流联合Nd:YAG泪道激光成形加泪道再通管置入术是一种有效的急性泪囊炎并发泪囊脓肿的治疗方法,但复发率高,可再次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点引流 泪道激光 泪道引流管 急性泪囊炎 泪囊脓肿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技术在眼眶骨折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峰 马景学 +3 位作者 高彦军 耿玉欣 井欣 任彦新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模拟及3D打印等数字化医疗技术进行眼眶骨折个体化修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眼眶骨折患者20例(20只眼),眼球内陷均大于3 mm。所有患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通过计算机辅...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模拟及3D打印等数字化医疗技术进行眼眶骨折个体化修复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眼眶骨折患者20例(20只眼),眼球内陷均大于3 mm。所有患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将所得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然后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进行镜像修复,应用软件布尔运算中的减运算,以镜像后的眶壁数据减去原有的缺损眶壁数据,从而得到与眶壁骨折区域吻合的个性化修复体模型。使用3D打印机制作修复体模型,以修复体模型作为钛网修剪及成形的导板,行眶壁修复成形术。术后观察视力、眼球突出度、眼球运动情况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的20例患者术后半年眼球突出度之差均等于或小于2 mm,患者术后均无视力下降,4例残留周边复视。利用此方法制作的修复体模型作为导板,使得钛网与缺损区域的吻合更为精确,并明显缩短了手术中钛网成形的时间。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3D打印技术可很好的用于眼眶骨折手术设计及钛网的个体化成形,有效提高手术精确性,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骨折 钛网 3D打印 数字化医疗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洋 黄瑾 +3 位作者 王晶 马君鑫 李中国 王林农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9年第8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DALK)术后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确诊的64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在术前均给予抗感染药物规范治疗2周。...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DALK)术后联合他克莫司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眼科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确诊的64例感染性角膜炎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每组32例。2组患者在术前均给予抗感染药物规范治疗2周。观察组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对照组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2组患者均使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最佳矫正视力、免疫排异反应、角膜表面曲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通过对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矫正视力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7 d、14 d观察组出现免疫排异反应的患者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7 d、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眼压趋于稳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不同时点角膜表面曲率之间无显著差异。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飞秒激光辅助DALK术联合他克莫司可显著改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术后视力和球内压力,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角膜板层刀移植术 他克莫司 免疫排异 眼压 感染性角膜炎
下载PDF
自动化机器学习在眼部疾病识别及分类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洋 史煜 +2 位作者 曹雪倩 陈力迅 赵峰 《中国数字医学》 2019年第3期44-45,49,共3页
目的:探讨自动化机器学习技术在眼部疾病识别及分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百度的图形化深度学习平台EasyDL,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角膜溃疡等常见眼病的深度学习模型,并利用相关模型进行疾病的诊断及分类。结果:... 目的:探讨自动化机器学习技术在眼部疾病识别及分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百度的图形化深度学习平台EasyDL,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眼底病变、角膜溃疡等常见眼病的深度学习模型,并利用相关模型进行疾病的诊断及分类。结果:依据使用的数据集大小及质量不同,利用EasyDL构建的深度学习模型疾病识别及分类准确率可以达到85%~94%左右。结论:EasyDL等自动化机器学习平台非常适合作为人工智能学习的入门工具,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及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图片识别 自动化机器学习
下载PDF
单一切口与双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与散光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太宏 王林农 李中国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5期410-412,共3页
目的对比观察单一切口和双切口两种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角膜内皮和散光的影响,为手术切口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上方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以及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 目的对比观察单一切口和双切口两种不同手术切口方式对于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角膜内皮和散光的影响,为手术切口方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上方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以及经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上方切口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患者41例(41只眼)。观察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种不同切口手术方式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及屈光状态的影响。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种不同切口手术方式患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且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双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更加严重;术后各时间点平均角膜散光度均增加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且两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一切口和双切口两种不同切口方式的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均可导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显著降低以及角膜散光度的增加,单一切口的手术方式对角膜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摘除术 角膜散光 角膜内皮细胞
下载PDF
瞳孔直径与3D液晶显示器使用者视疲劳关系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峰 范伟杰 赵贵阳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探讨在使用3 D显示器时,瞳孔直径变化与视疲劳的关系。方法通过瞳孔直径的测量装置,记录10名受试者在使用3 D显示器观看5段立体视频时瞳孔的变化,并与观看者的主观评价相结合。结果受试者在使用3 D显示器观看立体视频时,视疲劳程度... 目的探讨在使用3 D显示器时,瞳孔直径变化与视疲劳的关系。方法通过瞳孔直径的测量装置,记录10名受试者在使用3 D显示器观看5段立体视频时瞳孔的变化,并与观看者的主观评价相结合。结果受试者在使用3 D显示器观看立体视频时,视疲劳程度随着观看时间的增加而加剧,同时受试者的瞳孔直径也随着观看时间的增加而变大,视疲劳程度与瞳孔直径的变化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瞳孔直径可作为一种新的视疲劳度量的简单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 3 D液晶显示器 视疲劳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内皮移植术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丽宏 李中国 王林农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715-716,共2页
对于角膜内皮病变的患者来说,传统的手术方式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然而这种手术方式创伤较大,且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角膜内皮移植术(EKP)已经成为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术式[1]。飞秒激光作为一种... 对于角膜内皮病变的患者来说,传统的手术方式是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然而这种手术方式创伤较大,且术后发生排斥反应的风险较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角膜内皮移植术(EKP)已经成为角膜内皮病变的首选术式[1]。飞秒激光作为一种脉冲式红外线激光,具有精度高,安全性好等优点,飞秒激光辅助的角膜内皮移植术可精确切割角膜组织,实现植片与植床的个体化制作,切割组织的厚薄深度更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 飞秒激光 围手术期护理 移植术 供体角膜 角膜组织 排斥反应 术眼疼痛 白内障术 医疗技术
下载PDF
并发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中后囊膜破裂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江明洁 赵贵阳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6期520-522,共3页
目的分析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26例(26只眼)进行总结,分析后囊膜破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时... 目的分析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26例(26只眼)进行总结,分析后囊膜破裂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时间段,减少玻璃体脱出的方法,玻璃体脱出的处理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等。结果 26只眼均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23只眼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高风险因素,后囊膜破裂可发生在手术的各个操作阶段,但只要术者具有丰富的手术经验,能及时发现,同时有熟练的手术技巧能正确处理,依然可以减少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获得良好的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性白内障 后囊膜破裂 危险因素及处理
下载PDF
apelin-APJ系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史煜 许译丹 +3 位作者 丁波 刘媛 陈力迅 陈春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7-1161,共5页
目的研究apelin-APJ系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自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885例,参照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对患者... 目的研究apelin-APJ系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自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885例,参照DR国际临床分型标准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DR组346例,非DR(non-DR,NDR)组539例。两组均行眼部检查,计算体质量指数,测量血压,检测空腹血糖,并进行血液生化指标及血脂等实验室检查。采用定量PCR方法获得apelin基因rs3115757、rs56204867、rs3761581和APJ基因rs7119375、rs9943582共5个位点的基因分型,比较不同性别两组间各基因型分布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pelin和APJ基因5个SNP与DR的关系。结果无论男性还是女性,DR组糖尿病病程均显著长于NDR组(均为P=0.000)。男性apelin基因的3个SNP位点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在DR组与NDR组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PJ基因2个SNP突变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DR组与NDR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女性的5个SNP突变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DR组与NDR组间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调整年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携带rs3115757-C、rs56204867-C、rs3761581-A突变等位基因者患DR的风险均明显高于携带相应野生等位基因者(均为P<0.05)。结论 apelin基因的3个SNP rs3115757、rs56204867、rs3761581与DR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APJ 单核苷酸多态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早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晶 王林农 周如侠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194-2197,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FSPKP)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48眼FS-PKP术病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2.35±1.01(标准对数视力表),角膜病变累及全层,包括圆锥角膜、白斑、外伤性瘢痕等。采用飞秒激... 目的:评价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穿透性角膜移植术(FSPKP)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48眼FS-PKP术病例。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2.35±1.01(标准对数视力表),角膜病变累及全层,包括圆锥角膜、白斑、外伤性瘢痕等。采用飞秒激光制作不同直径和边缘形状的全层角膜植片与对应植床,进行角膜移植术,术后治疗与常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传统PKP)相同。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1,6,10mo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散光(CA)值、手术并发症。将同期完成的43例44眼传统PKP病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数据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成组设计的两样本均数比较和χ2检验。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与传统PKP的比较中,两种术式的术后UCVA在术后1mo时分别是3.48±0.43和2.97±1.14,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9);术后3mo时UCVA分别是3.86±0.25和3.74±0.73,术后6mo时分别是4.04±0.23和3.98±0.29,均无统计学差异(P=0.146,P=0.56);FSPKP组术后1mo BCVA优于传统PKP手术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2),而术后6,10mo,两组的BCV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6mo=0.132,P10mo=0.47);但在术后散光、高眼压、切口裂开等方面FS-PKP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PKP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相比,飞秒激光辅助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早期的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值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体现了这一新技术的临床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 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 角膜白斑 角膜瘢痕 圆锥角膜
下载PDF
利用Mimics软件进行脉络膜体积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玮 王林农 +2 位作者 赵太宏 赵峰 陈力迅 《临床眼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评价一种脉络膜体积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并与其他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方法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利用海德堡Spectralis OCT的EDI模式进行后极部连续平行断层扫描。对扫描区域的视网膜及脉络膜利用Mimics 17.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计算后极部... 目的评价一种脉络膜体积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并与其他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方法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利用海德堡Spectralis OCT的EDI模式进行后极部连续平行断层扫描。对扫描区域的视网膜及脉络膜利用Mimics 17.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计算后极部1、3、6 mm三个直径范围内脉络膜体积值,并与传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进行图像分割及三维重建后,Mimics软件可以实现任意形状区域内的体积测量,且可以多角度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部分层次的三维结构。结论新的脉络膜体积测量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灵活性,有很好的科研及教学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光断层扫描 MIMICS软件 脉络膜厚度 脉络膜体积
下载PDF
Oculyzer和Orbscan Ⅱ在眼前节测量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峰 范伟杰 赵贵阳 《临床眼科杂志》 2014年第6期514-516,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新型眼前节测量系统Oculyzer与OrbscanⅡ对角膜中央厚度(CCT)、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等参数的测量结果,分析其差异性与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 目的对比分析新型眼前节测量系统Oculyzer与OrbscanⅡ对角膜中央厚度(CCT)、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等参数的测量结果,分析其差异性与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进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检查的63例(63只眼),分别使用Oculyzer和OrbscanⅡ测量CCT、Km、ACD,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Oculyzer和OrbscanⅡ测量CCT的平均值分别为(533.21±27.02)μm、(528.18±29.12)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m测量结果分别为(43.32±1.52)D、(42.99±1.4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测量结果分别(2.72±0.42)mm、(2.69±0.4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仪器测量CCT、Km、ACD的95%一致性区间(Lo A)较小,其上下限最大的绝对值分别为18.9μm、0.55 D、0.103 mm,一致性较好。结论 Oculyzer和OrbscanⅡ在测量屈光手术术前人群的CCT、Km、ACD等参数时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尤其是Km、ACD的测量两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ulyzer为屈光手术患者眼前节测量提供了新的选择,但应注意其CCT测量结果与OrbscanⅡ具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前节生物测量 角膜中央厚度 角膜曲率 前房深度
下载PDF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荟 陈力迅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906-909,共4页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2019年我院眼科收治的老年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病人120例(120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23G玻璃体切除术(60例60眼),观察组行超声乳化...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2019年我院眼科收治的老年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病人120例(120眼),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23G玻璃体切除术(60例60眼),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60例6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7、30、90 d对2组病人进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检查。结果2组病人术前泪液分泌值、CFS评分及BU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2组病人术后7、30 d BUT缩短(P<0.05),术后7 d CFS评分及泪液分泌增加(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90 d,2组泪液分泌值、CFS评分及BU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23G玻璃体切除术在术后7 d短期内对泪膜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大于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术后90 d相关指标可恢复至术前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玻璃体切除术 泪膜稳定性
下载PDF
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荟 刘洋 《系统医学》 2020年第23期4-7,共4页
目的探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来自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以患者入院顺序为依据,分成对照组(43例... 目的探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来自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以患者入院顺序为依据,分成对照组(43例)与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玻璃体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基于对照组玻璃体切除术,于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对比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值(CMT)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BCV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15,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BCVA(0.224±0.732)与对照组(0.181±0.594)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7,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BCVA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3、5.084,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5,P>0.05);观察组治疗后1、3个月眼压分别为(17.23±7.01)、(14.35±3.52)mmHg,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71、5.414,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CMT(224±32)μm低于对照组的(241±4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9,P<0.05)。结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术,通过曲安奈德注射在患者玻璃体内的辅助作用,达到了理想的诊治效果,临床治疗安全性较高,但其远期疗效与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曲安奈德 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水肿
下载PDF
3D打印与虚拟现实技术在眼视光教学中的应用对比——以接触镜模拟验配为例
20
作者 赵峰 王晶 +1 位作者 方芳 陈力迅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8年第5期558-560,576,共4页
3D打印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借助于3D打印及虚拟现实技术,既可以立体的、多角度地展示复杂的解剖结构,亦可以用于模拟各种操作或手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文章以接触镜模拟验配教学为例,... 3D打印及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借助于3D打印及虚拟现实技术,既可以立体的、多角度地展示复杂的解剖结构,亦可以用于模拟各种操作或手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文章以接触镜模拟验配教学为例,对比了两种技术手段的特点,并就其发展做了展望,以期为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3D打印 接触镜 模拟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