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参莲消积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瘀热证临床研究
1
作者 张娜 黄玉珍 +1 位作者 苏坤涵 刘万里 《陕西中医》 2025年第2期197-200,共4页
目的:分析参莲消积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气虚瘀热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AG气虚瘀热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参莲消积方、胃复春片口服治疗,疗程皆为24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两组前后中... 目的:分析参莲消积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气虚瘀热证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CAG气虚瘀热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给予参莲消积方、胃复春片口服治疗,疗程皆为24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两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γ-干扰素(IFN-γ)水平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3%(19/30,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PGⅠ、PGⅡ、IFN-γ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参莲消积方治疗CAG气虚瘀热证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PGⅠ、PGⅡ、IFN-γ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气虚瘀热证 参莲消积方 胃蛋白酶原 Γ干扰素
下载PDF
华蟾素对三种消化系肿瘤细胞杀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59
2
作者 张振玉 张昆和 +3 位作者 王崇文 祝金泉 祝子华 黄德强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8-29,共2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结肠癌、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 断裂。结果:三种肿瘤细胞在华蟾素(2 mg/ ml)孵育48 小时后其生... 目的:研究华蟾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胃癌、结肠癌、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DNA 断裂。结果:三种肿瘤细胞在华蟾素(2 mg/ ml)孵育48 小时后其生长抑制率为16-6 % ~23-3 % ,细胞形态由多边形变成圆形,染色质疏松,细胞核溶解,DNA电泳显示连续膜状条带。结论:华蟾素直接损伤肿瘤细胞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细胞 华蟾素 肝癌 胃癌 结肠癌 细胞凋亡 药理
下载PDF
泮托拉唑与其他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对照研究Meta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陶立生 张振玉 汪志兵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了解注射用泮托拉唑与其他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0篇有关注射用泮托拉唑与其他抑制胃酸药物(其他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阻滞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的文献分别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并... 目的:了解注射用泮托拉唑与其他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0篇有关注射用泮托拉唑与其他抑制胃酸药物(其他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阻滞剂)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的文献分别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并同质性检验和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1)对其他质子泵抑制剂同质性检验χ2=0.22,自由度2,P>0.05,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0.495~4.704,OR合并的检验,P>0.05。(2)对H2受体阻滞剂同质性检验χ2=4.16,自由度4,P>0.05,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5.339~24.947,OR合并的检验,P<0.05。(3)对常用药物合并效应同质性检验χ2=11.41,自由度6,P>0.05,合并效应量的估计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3.665~12.087,OR合并的检验,P<0.05。结论: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优于H2受体阻滞剂,优于其他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阻滞剂的合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咪唑类 消化性溃疡出血 组胺H2拮抗剂 META分析 质子泵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25
4
作者 吴万桂 林惠华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9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障碍 文献综述
下载PDF
消化性溃疡胞外基质改变
5
作者 张振玉 孙士其 +3 位作者 孔超美 张予蜀 王书奎 王自正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10-111,共2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胞外基质 消化道溃疡 胃肠病 前胶原
下载PDF
基于“虚、毒、瘀”论治大肠腺瘤撷要
6
作者 王行招 刘万里 司敏 《亚太传统医药》 2025年第1期66-69,共4页
大肠腺瘤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易癌变、易复发的特点。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古今医家认识不尽相同,近年来随着体质学说、癌毒理论等的发展,对大肠腺瘤的病因病机认识方面不断深入及更新,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与正虚、浊毒、血瘀相关,正气... 大肠腺瘤作为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易癌变、易复发的特点。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古今医家认识不尽相同,近年来随着体质学说、癌毒理论等的发展,对大肠腺瘤的病因病机认识方面不断深入及更新,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与正虚、浊毒、血瘀相关,正气亏虚为本,毒瘀结聚为标,病位在肠道,主要脏腑为脾,涉及肝与肾。以扶正固元、泻浊毒、散瘀血为治则,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腺瘤 正虚、浊毒、血瘀 病因病机 中医治疗
原文传递
波利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7
作者 孙士其 张振玉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6年第9期633-635,共3页
目的观察波利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内镜检查诊断为各型消化性溃疡的病人1994例,波利特10mg,1次/d,加用或不加用Hp根除联合用药,分别于用药前1d、用药后第1、2、5、7d观察临床症状及发作频率并进行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波利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经内镜检查诊断为各型消化性溃疡的病人1994例,波利特10mg,1次/d,加用或不加用Hp根除联合用药,分别于用药前1d、用药后第1、2、5、7d观察临床症状及发作频率并进行疗效评价,统计资料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波利特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总缓解率为99.9%,单独服用波利特和Hp根除联合用药的病人缓解率差别无显著性,用药1周后的疗效评价分别为显效95.8%,有效3.8%,进步0.3%,无效0.1%。结论波利特对大范围胃、十二指肠溃疡等病人能够迅速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个体差异小,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利特 消化性溃疡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基于“心胃同治”探讨胃食管反流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治疗
8
作者 姚艳伟 张悦 +1 位作者 杨璐 刘万里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7,共4页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该病的发生不仅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关,还与焦虑、抑郁等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心胃同治”理论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在健脾和胃、斡旋枢机的同时兼以宣通...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该病的发生不仅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有关,还与焦虑、抑郁等情志因素密切相关。“心胃同治”理论从中医的整体观念出发,在健脾和胃、斡旋枢机的同时兼以宣通心阳、清泻心火、养心安神等治疗,旨在改善GERD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为GERD合并情志疾病的治疗探索出新的疗法,彰显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胃同治 焦虑 抑郁 胃食管反流病 整体观念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及全层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徐兆军 张予蜀 张振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728-732,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资料,62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胃黏膜下肿瘤患者资料,62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47例行内镜全层切除术(EFR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结果等。结果:ESD组61例完成内镜手术,1例中转外科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5.08±30.36)min,术中出血量(18.66±30.70)mL,术中有7例发生穿孔,创面或穿孔采用荷包缝合24例,单用金属夹缝合32例,5例创面未缝合;EFR组46例完成内镜手术,1例中转外科腹腔镜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2.13±20.95)min,术中出血量(17.06±23.25)mL,创面穿孔采用荷包缝合25例,单用金属夹缝合21例。ESD组术后迟发性出血2例,迟发性穿孔2例;EFR组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ESD组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诊断间质瘤36例、平滑肌瘤14例、脂肪瘤5例、异位胰腺3例、其他4例,EFR组间质瘤40例,平滑肌瘤3例,其他4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复查无复发。结论:ESD及EFR治疗胃黏膜下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下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内镜全层切除术 治疗
下载PDF
川芎嗪及联用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振玉 王崇文 +3 位作者 祝金泉 张昆和 谢勇 黄德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68-69,共2页
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它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溶栓作用而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变。近年发现川芎嗪具有钙离子阻滞作用,而钙离子阻滞剂多有化疗增敏,... 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它具有降压、扩张血管、溶栓作用而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病变。近年发现川芎嗪具有钙离子阻滞作用,而钙离子阻滞剂多有化疗增敏,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作用。基于此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药物疗法 胃癌细胞杀伤
下载PDF
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姜宗丹 张振玉 +3 位作者 孔超美 赵有财 王劲松 黄文斌 《胃肠病学》 2013年第8期462-464,共3页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缺乏特异性方法,导致病情迁延反复。目的:探讨美沙拉嗪治疗对UC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缺乏特异性方法,导致病情迁延反复。目的:探讨美沙拉嗪治疗对UC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活动期UC患者30例,给予美沙拉嗪1.0 g tid治疗8周。治疗前后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取活检,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的表达。结果:美沙拉嗪治疗后UC患者内镜下均取得缓解。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治疗后UC肠黏膜上皮细胞中occludin蛋白(7.20±1.55对1.60±0.55)、ZO-1蛋白表达(6.60±1.26对1.40±0.55)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可能通过上调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的表达来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氨水杨酸 紧密连接蛋白质类 治疗
下载PDF
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TNF-α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许腊梅 孙丹莉 +2 位作者 张予蜀 张振玉 李晓翠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1-986,共6页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肠上皮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及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30只♂SD大鼠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2wk后处死.模型组肝脏HE染色显示脂肪肝造...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肠上皮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及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30只♂SD大鼠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12wk后处死.模型组肝脏HE染色显示脂肪肝造模成功.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TNF-α水平,取肝脏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NF-α的表达,取空肠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并电镜下观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部位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21μg/L±0.45μg/Lvs2.10μg/L±0.29μg/L,t=-6.157,P<0.01).模型组大鼠肝脏TNF-α阳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肝细胞的胞质,呈棕黄色细颗粒状,而对照组仅个别散在肝细胞阳性.对照组Occludin蛋白主要沿大鼠空肠黏膜上皮细胞膜的顶端呈线状分布,而模型组阳性染色较之明显减弱,呈非连续性分布.电镜下模型组紧密连接明显短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0.50μm±0.21μmvs0.78μm±0.19μm,P<0.05).结论:TNF-α可能抑制了空肠上皮细胞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的表达,从而破坏了肠黏膜机械屏障,促进NAFLD的发生及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OCCLUDIN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血清sTNF-R、IFN-γ、IL-6、IL-8、NO、NOS水平与其严重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徐娴 孙士其 +1 位作者 张军 张予蜀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89-290,共2页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P)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 R)、γ 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为三组 ,轻症AP(MAP)组 ,重症AP(SAP)组和...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 (AP)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sTNF R)、γ 干扰素 (IFN γ)、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为三组 ,轻症AP(MAP)组 ,重症AP(SAP)组和对照组。在发病 3天内取外周静脉血检测 ,同期测定对照组。结果 MAP组sTNF R、IFN γ、IL 6及IL 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NO及NOS水平均略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SAP组所有因子均高于MAP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上述血清因子有助于判断AP严重程度和预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血清 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成酶
下载PDF
Surv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COX-2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君宁 张振玉 +3 位作者 孙士其 潘峰 罗新华 王劲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 :探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OX 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S P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survivin和COX 2蛋白在 93例胃癌组织、2 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MGC 80 3中的阳性率。结果 :survivin蛋白在 2 0例... 目的 :探究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OX 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S P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survivin和COX 2蛋白在 93例胃癌组织、2 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MGC 80 3中的阳性率。结果 :survivin蛋白在 2 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阴性 ,而 93例胃癌组织中有 66例阳性 ,占 7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OX 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 76.3 % ,MGC 80 3细胞中survivin和COX 2蛋白均阳性。Survivin蛋白阳性率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 ,而与浸润程度不相关 ,并与COX 2蛋白阳性呈正相关 (Pearson列联系数 0 .2 2 7P <0 .0 5)。结论 :肿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特异性阳性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survivin蛋白与胃癌组织中COX 2蛋白的阳性密切相关 ,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激活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SURVIVIN蛋白 COX-2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熊果酸通过AMPK/STAT3/COX-2信号通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8
15
作者 焦政 朱国琴 +7 位作者 周逸婵 徐娴 李晓林 李剑萍 何晓璞 徐伟 邵耘 孙为豪 《胃肠病学》 2017年第4期208-213,共6页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熊果酸通过下调环氧合酶2(COX-2)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但熊果酸抑制COX-2表达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COX-2信号通路在熊果酸抑制胃癌细胞... 背景:前期研究发现,熊果酸通过下调环氧合酶2(COX-2)表达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但熊果酸抑制COX-2表达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的:探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COX-2信号通路在熊果酸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构建AMPK-pLVX、AMPK-shRNA、STAT3-pLVX、STAT3-shRNA质粒,分别转染胃癌细胞株SGC-7901和MKN-45,并给予不同浓度或不同培养时间的熊果酸进行培养。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MPK、磷酸化STAT3和COX-2表达,CCK-8法检测胃癌细胞增殖。结果:在SGC-7901和MKN-45细胞中,熊果酸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促进AMPK磷酸化、抑制STAT3磷酸化和COX-2表达。敲除AMPK基因能阻断熊果酸抑制STAT3磷酸化和COX-2表达的作用,过表达STAT3基因能逆转熊果酸抑制COX-2表达的作用。敲除AMPK基因和过表达STAT3基因均可逆转熊果酸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熊果酸可能通过AMPK/STAT3通路下调COX-2表达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胃肿瘤 AMP活化蛋白激酶类 STAT3转录因子 环氧化酶2 细胞增殖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上皮Occludin的表达及细胞间隙的改变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兆军 张振玉 +3 位作者 黄文斌 王劲松 姜宗丹 罗新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2835-2839,共5页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及食管上皮细胞间隙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GERD患者[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组)患者30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患者32例]及10例正常对照食... 目的: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的变化及食管上皮细胞间隙的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GERD患者[其中反流性食管炎(RE组)患者30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患者32例]及10例正常对照食管下段上皮的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表达,并在光镜下观察切片并采集图像,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每例切片测量100个细胞间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例正常对照组Occludin呈正常连续的细胞膜表达,NERD组4例正常表达,28例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为细胞膜不完整表达、细胞质表达及表达缺失,30例RE均表达异常;RE组和NERD组Occludin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RE组与NERD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RE组和NERD组平均细胞间隙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1.51±0.31μm,1.38±0.26μm vs0.77±0.12μm,均P<0.01),而RE组和NERD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上皮Occludin数量减少、分布异常,导致细胞间隙增宽,影响黏膜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紧密连接蛋白 细胞间隙增宽 免疫组织化学 光镜测量
下载PDF
肥大细胞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军洁 姜宗丹 +3 位作者 张振玉 汪志兵 王劲松 黄文斌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中的作用.方法:2012-01/2012-12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消化内科门诊随机选取腹泻型IBS患者60例及正常者3...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及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中的作用.方法:2012-01/2012-12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消化内科门诊随机选取腹泻型IBS患者60例及正常者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肥大细胞、PAR-2蛋白的表达强度;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Occludin的表达量.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IBS-D组与对照组相比,肥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5.20±2.78vs 1.40±0.55,P<0.05);PAR-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3.20±1.64 vs 1.20±0.45,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IBS-D组Occludin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2108.33±59.58 vs 3113.00±77.74,P<0.01).结论:本研究提示IBS-D患者肥大细胞过表达、激活后可刺激PAR-2活化,从而进一步损伤细胞间紧密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肥大细胞 蛋白酶激活受体-2 OCCLUDIN
下载PDF
兰索拉唑、阿奇霉素和甲硝唑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费用观察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震球 张军 孔超美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87-689,共3页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阿奇霉素和甲硝唑短程低剂量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Hp)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费用。方法 :将 4 7例病人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4例给兰索拉唑 30mg ,po ,qd× 1wk ,阿奇霉素 5 0 0mg ,po ,qd× 3d ,甲硝唑 4... 目的 :观察兰索拉唑、阿奇霉素和甲硝唑短程低剂量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 (Hp)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费用。方法 :将 4 7例病人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 4例给兰索拉唑 30mg ,po ,qd× 1wk ,阿奇霉素 5 0 0mg ,po ,qd× 3d ,甲硝唑 4 0 0mg ,po ,bid× 3d。对照组 2 3例给奥美拉唑 2 0mg ,po ,bid× 1wk ,克拉霉素 5 0 0mg ,po ,bid× 1wk ,甲硝唑4 0 0mg ,po ,bid× 1wk。停药 1mo后采用14 C呼气试验复查Hp。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Hp根除率分别为 92 %和 91% (P >0 .0 5 ) ;治疗费用为185 .84元和 6 2 3.96元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4 %和9% (P >0 .0 5 )。结论 :兰索拉唑、阿奇霉素和甲硝唑短程低剂量三联疗法根除Hp有较好效果 ,且治疗药品费用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索拉唑 阿奇霉素 甲硝唑 幽门螺杆菌 疗效-费用观察 治疗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肉瘤样癌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宗丹 张予蜀 +4 位作者 汪志兵 高波 王丽 张振玉 杨小兵 《胃肠病学》 2016年第12期767-768,共2页
食管鳞癌、腺癌在临床病理工作中较为常见,食管肉瘤样癌则相当少见。此类肿瘤好发于食管中下段,发生率仅占食管恶性肿瘤的0.26%-1.46%,其组织学起源、生物学行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均与其他食管恶性肿瘤有所不同。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肉瘤样癌 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病理学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与凝血功能异常 被引量:13
20
作者 董时洁 马含夕 袁捷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4期464-467,共4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以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我国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许多学者发现活动期UC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并有发生血栓等并发症的可能,提示微血...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以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炎症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我国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许多学者发现活动期UC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并有发生血栓等并发症的可能,提示微血栓的形成可能是UC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UC患者的高凝状态并发血栓性疾病受到日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血液凝固障碍 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