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标志物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早产预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袁琳 朱雯雯 +1 位作者 崔县伟 钟天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38-744,共7页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易导致早产等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进而增加新生儿转归不良的风险,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因此及早的筛查、诊断对于GDM早产意义重大。本文简述了近年国内...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一种常见的产科并发症,易导致早产等严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进而增加新生儿转归不良的风险,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因此及早的筛查、诊断对于GDM早产意义重大。本文简述了近年国内外有关GDM孕妇早产的筛查及预测方法,系统性分析了常规及新型生物标志物在GDM孕妇早产中的预测价值,以期为建立合理的GDM孕妇早产预测模型提供依据,从而实现早诊断、早干预,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早产 早期预测 生物标记物
原文传递
成纤维细胞中赖氨酰氧化酶调控卵巢癌紫杉醇敏感性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2
作者 王嘉桐 徐圣杰 +2 位作者 李姗 徐娟 贾雪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99-1509,共11页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模式、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LOX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治...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模式、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LOX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结局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TISCH2数据库研究LOX在卵巢癌微环境不同细胞中的表达特征;免疫组化分析LOX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转染技术沉默LOX基因,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LOX沉默组及对照组细胞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LOX沉默组及对照组差异表达的信号通路蛋白并通过qRT-PCR验证;通过测定半数致死剂量(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析成纤维细胞中敲降LOX对卵巢癌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及qRT-PCR分析紫杉醇作用下人纤维细胞和鼠纤维细胞中(L929)中LOX表达变化。结果:LOX高表达与卵巢癌的肿瘤存在、治疗结局差及静脉侵犯显著相关;在卵巢癌中,LOX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较高;沉默LOX可下调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紫杉醇可诱导成纤维细胞中LOX表达上调;成纤维细胞中敲降LOX可增加共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结论:LOX高表达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相关,敲降LOX可提高卵巢癌对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成纤维细胞中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相关;紫杉醇可上调成纤维细胞中LOX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酰氧化酶 卵巢癌 细胞黏附分子 紫杉醇
原文传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的资助情况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婷 乌兰 +1 位作者 谢开鹏 丁虹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568-573,共6页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领域的资助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据库,筛选并获取1986—2019年申报并获资成功的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的课题,分析资助项目类型、数目...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领域的资助情况进行系统分析,掌握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据库,筛选并获取1986—2019年申报并获资成功的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的课题,分析资助项目类型、数目、资金数、研究方向以及资助单位,剖析该领域学科发展的态势。结果显示,198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次对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进行资助,1988—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领域共计资助423项研究课题,其中面上项目202项(47.75%),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6项(39.24%),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5项(5.91%),其他30项(7.09%)。项目数量在1988—2000年为29项(6.86%),2001—2010年增至60项(14.18%),2011—2019年激增至334项(78.96%)。资助金额共计16077.65万元,呈波浪式上升趋势,分别在2005、2011、2013、2016及2018年出现资助波峰,2018年资助金额达年度最高为2014万元。研究方向位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妊娠期高血压病(47.75%)、滋养细胞疾病(22.70%)和妊娠期糖尿病(12.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该领域的资助项目逐年增多,资助类型偏向多样化,资助金额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为该领域提供了更多的科研机会,增添了科研人才储备,为解决这类疾病提供了更多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妊娠及妊娠相关性疾病 研究项目 领域
下载PDF
环状RNA hsa_circ_0005579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对滋养层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高明明 俞兆儿 +2 位作者 姚丹 仲红 贾瑞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2-1118,共7页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05579作为子痫前期发展的新生物标志物的潜力,观察其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滋养层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20例子痫前期患者和20例健康妊娠... 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05579作为子痫前期发展的新生物标志物的潜力,观察其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滋养层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20例子痫前期患者和20例健康妊娠对照者胎盘组织中hsa_circ_0005579的表达,收集参与者的临床信息。采用核糖核酸酶R(RNase R)消化分析、琼脂糖凝胶电泳及Sanger测序对hsa_circ_0005579进行鉴定,通过敲除siRNA转染HTR-8/SVneo细胞,利用CCK-8法、克隆形成分析、EdU实验检测hsa_circ_0005579对滋养层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分析、划痕实验检测hsa_circ_0005579对滋养层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同时,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用于检测迁移标志物的蛋白质水平。结果:hsa_circ_0005579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有显著的高表达。此外,与si-NC组相比,干扰hsa_circ_0005579的表达细胞活力明显增强、克隆形成数目增多、细胞增殖率增加、迁移及侵袭数目显著增多、细胞迁移率提高以及迁移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水平提升。结论:环状RNA hsa_circ_0005579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高表达,沉默hsa_circ_0005579后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有望为子痫前期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新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circ_0005579 滋养细胞 子痫前期
原文传递
婴幼儿回应性照护与体重管理 被引量:2
5
作者 何宛君 尤梁惠 张敏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3年第3期113-118,共6页
随着对儿童肥胖研究的深入,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也逐渐明确,在肥胖的发生过程中,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导致的问题饮食行为发挥了关键作用。回应性照护是儿童早期发展的养育照护体系五大基本框架之一,在养育过程中根据孩子进食、哭闹、睡眠和... 随着对儿童肥胖研究的深入,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也逐渐明确,在肥胖的发生过程中,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导致的问题饮食行为发挥了关键作用。回应性照护是儿童早期发展的养育照护体系五大基本框架之一,在养育过程中根据孩子进食、哭闹、睡眠和活动等不同状态实施回应性地照护可以帮助儿童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及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儿童的体重状况产生持续的有益影响。但在我国家庭养育中存在着对儿童的回应性照护认识不够的问题,在回应性照护的推广过程中,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专业人员的指导,以及家庭和托育机构的落实。该文将对养育过程中能够起到预防肥胖发生作用的回应性照护实施策略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应性照护 自我调节 儿童肥胖 问题饮食行为
下载PDF
NTN1调控ERK信号通路拮抗PCBs暴露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育异常
6
作者 张舒纯 张昕 +2 位作者 李景云 池霞 童梅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6-502,共7页
目的:研究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NTN1)在拮抗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暴露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发育异常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PCBs暴露后RGC-5细胞的NTN1及ERK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 目的:研究轴突导向因子-1(netrin-1,NTN1)在拮抗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暴露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发育异常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RT-qPCR和Western-blot检测PCBs暴露后RGC-5细胞的NTN1及ERK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利用NTN1小干扰RNA及NTN1过表达慢病毒感染RGC-5细胞,分别为si-NTN1组和NTN1过表达+PCB_(1254)组,同时设立阴性对照组、空载慢病毒+PCB_(1254)组、PCB_(1254)组和空白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RT-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ERK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1)PCB_(1254)暴露后,RGC-5细胞内NTN1及p-ERK的表达显著减少;(2)NTN1沉默会导致RGC-5细胞活力降低和S期阻滞;NTN1沉默显著抑制ERK信号分子的磷酸化;(3)NTN1过表达可以挽救PCB1254暴露后RGC-5细胞的增殖活力,使S期细胞比例减少,同时ERK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NTN1可以通过调控ERK信号通路来拮抗PCB_(1254)暴露所致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增殖能力下降,使S期细胞比例减少,缓解PCBs对视网膜发育的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N1 RGC-5细胞 PCB_(1254) ERK信号通路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球状C1q受体在自然流产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7
作者 闫林萍 高玲娟 钟天鹰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索球状C1q受体(gC1qR)在自然流产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蜕膜组织各30例,以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C1qR蛋白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免疫印迹技术及实时... 目的:探索球状C1q受体(gC1qR)在自然流产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蜕膜组织各30例,以滋养层细胞系HTR-8/SVneo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gC1qR蛋白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免疫印迹技术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gC1qR蛋白及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技术对滋养层细胞凋亡情况进行评估,透射电镜对滋养层细胞凋亡形态进行观察。结果:gC1qR蛋白及mRNA在自然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人工流产的蜕膜组织(P<0.01);过表达gC1qR基因可明显增加滋养层细胞的凋亡率(P<0.01),且电镜下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gC1qR基因与自然流产的发生紧密相关,有望成为诊断、治疗及预防自然流产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球状C1q受体 滋养层细胞 凋亡
下载PDF
血清维生素稳态与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吴腊梅 曹彦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以亚临床甲减居多,是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异常升高的病理状态,严重影响产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妊娠期维生素稳态失衡与妊娠期甲减相关,但存在争议。本文就不同种类...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妊娠期最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其中以亚临床甲减居多,是血清促甲状腺素水平异常升高的病理状态,严重影响产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妊娠期维生素稳态失衡与妊娠期甲减相关,但存在争议。本文就不同种类维生素与妊娠期甲减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妊娠期甲减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孕妇 促甲状腺素 维生素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低浓度皮肤组织肽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功能及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陈玲 李俊 +2 位作者 李景云 张恩远 朱泽章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7-1403,共7页
本研究探讨低浓度皮肤组织肽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存活率、凋亡、迁移及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行瘢痕切除术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从人增生性瘢痕与瘢痕旁正常皮肤组织的多肽组... 本研究探讨低浓度皮肤组织肽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存活率、凋亡、迁移及胶原蛋白表达的影响。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整形外科行瘢痕切除术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从人增生性瘢痕与瘢痕旁正常皮肤组织的多肽组学筛选出的差异肽中进一步挑选出4条多肽,命名为peptide deregulated in hypertrophic scar 2~5(PDHPS2~5),进行生物信息学与功能分析,将4条多肽分别加入原代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处理24 h,处理浓度为低浓度10μmol/L,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胶原COL1A2(collagen type I alpha 2)和肌成纤维细胞标记基因ACTA2(actin alpha 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发现多肽PDHPS4半衰期最长,热稳定性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较,低浓度的4条多肽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存活率、凋亡无显著影响,1条多肽(PDHPS5)可显著抑制细胞迁移能力(对照组结晶紫光密度值:0.81±0.11,PDHPS5多肽处理组结晶紫光密度值:0.27±0.03;t=8.61,P=0.001),4条多肽(PDHPS2、PDHPS3、PDHPS4、PDHPS5)均可显著抑制胶原COL1A2蛋白的表达(对照组蛋白相对灰度值:1.02±0.02,PDHPS2组蛋白灰度值:0.21±0.04,PDHPS3:0.26±0.03,PDHPS4:0.53±0.04,PDHPS5:0.73±0.04;t=31.38、38.54、18.88、11.07,P均小于0.01),3条多肽(PDHPS2、PDHPS3、PDHPS5)可显著抑制ACTA2蛋白的表达(对照组蛋白相对灰度值:1.02±0.02,PDHPS2组蛋白灰度值:0.64±0.05,PDHPS3:0.77±0.06,PDHPS5:0.47±0.07;t=12.08、6.38、14.06,P均<0.01)。综上,人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多肽可不同程度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与胶原蛋白表达,其中多肽PDHPS2、PDHPS3具有显著降低胶原COL1A2和ACTA2蛋白表达的作用,PDHPS5具有显著抑制细胞迁移,降低胶原COL1A2和ACTA2蛋白表达的作用,因此PDHPS5可能为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多肽
原文传递
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建立通过编程脂肪细胞产热能力降低远期肥胖发生
10
作者 方家丽 龙雪 +1 位作者 仲红 崔县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72-878,共7页
目的探究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建立是否可以通过编程脂肪细胞产热能力影响远期肥胖发生的易感性。方法采用抗生素混合物(ABX)处理新生小鼠,经16S rRNA测序证实ABX处理引发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建立紊乱。继续追踪上述小鼠在断奶时、成年后以... 目的探究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建立是否可以通过编程脂肪细胞产热能力影响远期肥胖发生的易感性。方法采用抗生素混合物(ABX)处理新生小鼠,经16S rRNA测序证实ABX处理引发生命早期肠道菌群建立紊乱。继续追踪上述小鼠在断奶时、成年后以及高脂饮食状态下的体重、体脂含量,评估小鼠肥胖表型变化;通过分析小鼠血糖、血脂水平,开展葡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试验,评估小鼠糖脂代谢能力变化;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脂肪组织解偶联蛋白1(UCP1)的表达,评估小鼠脂肪细胞产热能力变化。结果16S rRNA测序显示ABX处理显著降低了新生小鼠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与未处理小鼠相比,ABX组小鼠菌群构成上差异显著,益生菌如毛螺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属NK4A136群、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AKK)等丰度显著降低。追踪监测发现,ABX处理并未影响小鼠哺乳期的体重以及体脂含量,小鼠体表温度尤其肩胛区显著降低,UCP1免疫组化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脂肪组织产热能力受损。这种对脂肪组织产热能力的影响可以持续到成年,导致小鼠寒冷抵抗能力降低,但上述改变并未引发正常饮食下小鼠体重、体脂、血糖以及葡萄糖耐受性和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当更换高脂饮食后,ABX处理小鼠体重、体脂含量显著增长,血糖水平升高明显,提示小鼠更容易发生肥胖,进一步热成像、UCP1含量检测揭示这种肥胖易感性同样与脂肪组织产热能力受损有关。结论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的建立是调控脂肪细胞产热能力的关键,扰乱健康菌群建立容易引发成年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早期 肠道菌群 脂肪组织 产热活性 肥胖
原文传递
LncRNA KCNQ1OT1在人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肥胖人群脂肪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辰 王琰 +4 位作者 张卓 张晓笑 季晨博 池霞 尤梁惠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KCNQ1OT1在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及肥胖者、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阐明KCNQ1OT1与肥胖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解读lncRNA参与肥胖发生发展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用PPIA为内参基因,通过定量P...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KCNQ1OT1在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及肥胖者、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阐明KCNQ1OT1与肥胖的相关性,为进一步解读lncRNA参与肥胖发生发展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用PPIA为内参基因,通过定量PCR,检测KCNQ1OT1于人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第0、1、3、5、9、12天的表达水平;应用定量PCR检测KCNQ1OT1在肥胖和正常人群白色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KCNQ1OT1与人群体重指数、血清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的相关性。结果KCNQ1OT1在脂肪前体细胞分化第1、3、5、9和12天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5.89±3.10)、(24.78±5.58)、(15.53±2.11)、(6.75±0.71)、(4.81±0.84),与第0天相比,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分化初始增长尤为明显(第1、3天)。KCNQ1OT1在肥胖人群内脏脂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79±0.05,较正常人显著增加(P<0.01)。KCNQ1OT1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569,P<0.01),与三酰甘油含量呈正相关(r=0.489,P<0.05),与总胆固醇含量呈正相关(r=0.591,P<0.01)。结论KCNQ1OT1在人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过程中呈增高趋势;在肥胖人群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增高,其表达与体重指数、血清三酰甘油等肥胖相关指标呈正相关,提示KCNQ1OT1可能是影响人脂肪细胞分化的重要调控因子及肥胖防治的潜在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CNQ1OT1 LncRNA 人脂肪前体细胞 诱导分化 肥胖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 Dancr在糖异生相关模型中的表达规律以及与糖异生的可能调控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闫林萍 封婕 +4 位作者 钟天鹰 吴晶晶 刘岚 肖文 刘贵友 《中华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20-426,共7页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ancr在肝脏中的时空表达规律,探索其与糖异生的可能调控关系与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饥饿-再喂养模型、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high-fat diet,HFD)模型,并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葡萄糖-6-磷酸...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Dancr在肝脏中的时空表达规律,探索其与糖异生的可能调控关系与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饥饿-再喂养模型、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high-fat diet,HFD)模型,并以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葡萄糖-6-磷酸酶为阳性对照,检测Dancr在两组模型小鼠肝脏中的表达;分离小鼠主要脏器组织,检测不同组织中Dancr的表达量;运用NCBI、UCSC、RegRNA、TargetScan等数据库,分析Dancr的序列特征,预测与其相互作用的miRNA,并对miRNA下游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采用Student-t检验分析各组之间差异的显著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多组间差异。结果Dancr的表达量随饥饿进程持续升高,并在16 h达到最高,再进食后迅速恢复正常水平(4.20±0.27比1.00±0.23,t=22.10,P〈0.01)。在HFD小鼠肝脏中Dancr表达量同样显著升高(1.69±0.30比1.00±0.25,t=4.33,P〈0.01)。Dancr在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骨骼肌、小肠、胃、白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和脑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0.32,均P〈0.01),Dancr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除脾、肺外的其余组织(t=6.03-36.19,均P〈0.01)。在线分析Dancr位于chr5:74,093,083-74,090,355,全长1 060 bp,由2个外显子构成,可能存在9个与之相互作用的miRNAs(mmu-let-7i-5p、mmu-miR-134-5p、mmu-miR-326-5p、mmu-miR-433-5p、mmu-miR-497-5p、mmu-miR-504-3p、mmu-miR-1906、mmu-miR-432、mmu-miR-5620-5p),调节下游2 124个靶基因,其中多条基因与糖异生调控相关。结论Dancr的表达受生理及病理性糖异生信号影响,可能介导肝脏糖异生的调控,且生物信息学分析为后续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Dancr在糖异生调控中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Dancr 生物信息学分析 微RNAS 肝脏糖异生
原文传递
妊娠早期和晚期棕色脂肪组织代谢能力与基因表达变化
13
作者 肖文 潘怡慧 +1 位作者 仲红 崔县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88-595,共8页
目的探究不同妊娠时期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的基因表达及代谢能力变化。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正常妊娠动物模型, 以同周龄未妊娠小鼠为对照组, 观察妊娠各时期BAT组织形态变化, 检测产热标志物解偶联蛋白1(UCP1)表... 目的探究不同妊娠时期棕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 BAT)的基因表达及代谢能力变化。方法建立C57BL/6J小鼠正常妊娠动物模型, 以同周龄未妊娠小鼠为对照组, 观察妊娠各时期BAT组织形态变化, 检测产热标志物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 揭示脂肪棕色化及线粒体标志基因的mRNA水平变化;此外选取妊娠早期和晚期小鼠BAT进行转录组测序(RNA sequencing, RNA-seq), 筛选随妊娠进程的差异表达基因, 并开展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 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KEGG)分析。结果随妊娠进展, BAT脂滴显著增大, 产热标志蛋白UCP1表达下降(P<0.01), 脂肪棕色化标志基因Ucp1、2型脱碘酶(Dio2)、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以及线粒体标志基因细胞色素C(CytC)均显著下调(P<0.001), 以妊娠晚期组减弱最为显著。RNA-seq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 298个, 其中906个基因在妊娠晚期上调、392个基因下调, GO及KEGG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脂质代谢、性类固醇激素、炎症因子等多种生物调节功能通路富集。结论小鼠妊娠晚期BAT出现脂滴变大、产热活性与代谢能力降低现象, BAT基因表达在妊娠不同时期存在显著差异, 因此BAT代谢能力降低可能是引发妊娠期代谢异常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棕色脂肪 RNA测序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