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盼盼 田莹莹 +3 位作者 陶伏莹 崔晓花 石秦川 朱珠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33-1241,共9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国内外有关新生儿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的证据,为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按照“6S”模型检索国内外临床决策系统、指南网、专业协会网站、数据库中有关新生儿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评估、预防及护理等证据... 目的检索、评价并整合国内外有关新生儿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预防和护理的证据,为护理实践提供依据。方法按照“6S”模型检索国内外临床决策系统、指南网、专业协会网站、数据库中有关新生儿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评估、预防及护理等证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2日。纳入文献经质量评价后,由2名研究者进行证据提取及整合。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临床决策1篇、指南4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4篇。从危险因素、风险评估、预防措施、观察及处理措施、人员培训5个方面总结出31条证据。结论新生儿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需要多学科协同参与。证据转化时,医护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及临床情境,选择合适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降低新生儿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围手术期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循证护理学 新生儿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原文传递
aEEG及NCIS预测早产儿败血症相关性脑病的比较
2
作者 卢俊杰 李书书 +2 位作者 张俊 李萌萌 陈小慧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12-317,共6页
目的 比较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预测早产儿败血症相关性脑病(SA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且病情最严重期间进行了aEEG监测的败血... 目的 比较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及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预测早产儿败血症相关性脑病(SAE)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且病情最严重期间进行了aEEG监测的败血症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SAE诊断标准,将47例败血症早产儿分为SAE组24例和非SAE组23例。两组败血症早产儿aEEG检查同时进行NCIS,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母孕期并发症、最差血气分析及aEEG监测时一般情况、疾病危重状况的差异,以及aEEG各参数的连续性、周期性、下边界振幅、带宽及总分和校正总分的差异。绘制SAE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根据约登指数,比较NCIS和aEEG预测SAE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败血症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母孕期并发症、最差血气分析,及aEEG检查时的一般情况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NCIS、aEEG的连续性、周期性、下边界振幅、带宽、总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NCIS、aEEG的连续性、周期性、下边界振幅、带宽、aEEG总分,诊断SAE的AUC分别:0.727、0.726、0.884、0.706、0.849、0.890,约登指数分别0.406、0.703、0.703、0.412、0.746、0.701。结论 NCIS、aEEG连续性、周期性、带宽、总分,对诊断SAE有早期预测价值,aEEG比NCIS预测SAE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败血症相关性脑病 早产儿 新生儿败血症 振幅整合脑电图 危重病例评分
下载PDF
血清总胆红素和胆红素/白蛋白比值预测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孙小凡 韦秋芬 +9 位作者 李占魁 顾洁 钱静 蒙丹华 郭金珍 贺晓莉 南慧 余章斌 韩树萍 董小玥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2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和胆红素/白蛋白比值(the ratio of bilirubin to albumin,B/A)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南京市妇幼...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和胆红素/白蛋白比值(the ratio of bilirubin to albumin,B/A)在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TSB≥425μmol/L)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胆红素诱发神经损伤评分,将研究对象分为ABE组和非ABE组,分析TSB峰值、B/A值对新生儿ABE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期间5家医院共收治194例极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中ABE组20例,非ABE组174例,胆红素峰值范围427~979μmol/L。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TSB峰值、B/A值预测ABE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530μmol/L和9.48,TSB峰值与B/A值联合应用识别ABE的敏感度为85.0%,特异度为92.8%。结论TSB峰值联合B/A值可有效识别新生儿ABE,当TSB峰值>530μmol/L、B/A值>9.48时,患儿发生ABE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红素脑病 急性 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 血清总胆红素 B/A值
原文传递
质量改进对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漏诊率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江苏省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研究协作组 余章斌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3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质量改进对减少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漏诊率的意义。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2家协作医院收治的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2018年1~12月收治的病例为改进前组... 目的探讨质量改进对减少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cute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ABE)漏诊率的意义。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2家协作医院收治的新生儿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2018年1~12月收治的病例为改进前组,2019年1月开始实施质量改进措施,2019年1~12月为改进后组。主要观察指标为ABE检出率;次要观察指标为胆红素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bilirubin induced neurological dysfunction,BIND)评分实施情况,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最高值、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以及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等检查完成情况。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432例,改进前组689例,改进后组743例。改进后组诊断ABE比例[3.0%(22/743)比0.6%(4/689)]、BIND评分实施率[76.6%(569/743)比19.9%(137/689)]、BAEP检查比例[55.7%(414/743)比32.2%(222/689)]和aEEG检查比例[18.0%(134/743)比11.9%(82/689)]均高于改进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IND评分等级分布、不同程度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分布及头颅MRI检查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改进项目可减少ABE漏诊率,为持续质量改进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改进 急性胆红素脑病 漏诊率
原文传递
江苏省13家医院极早产儿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江苏省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 韩树萍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5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极早产儿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后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3家协作单位NICU收治的胎龄<3... 目的探讨影响极早产儿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后续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3家协作单位NICU收治的胎龄<32周极早产儿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和死亡时间分为存活组、新生儿早期死亡组、新生儿晚期死亡组和新生儿期后死亡组,比较各组患儿临床资料,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胎龄<32周极早产儿2467例,存活2127例(86.2%),死亡340例(13.8%),其中新生儿早期死亡251例(73.8%),新生儿晚期死亡62例(18.2%),新生儿期后死亡27例(7.9%)。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0.835,95%CI 0.751~0.929)、出生体重(OR=0.998,95%CI 0.997~0.998)、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OR=0.481,95%CI 0.365~0.635)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均<0.05);1 min Apgar≤3分(OR=2.459,95%CI 1.743~3.467)、使用有创机械通气(OR=2.308,95%CI 1.730~3.078)、肺出血(OR=3.888,95%CI 2.383~6.345)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使用有创机械通气(OR=3.598,95%CI 2.119~6.111)、Ⅲ~Ⅳ级脑室内出血或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OR=2.328,95%CI 1.266~4.280)、肺出血(OR=4.055,95%CI 1.990~8.261)、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3.933,95%CI 2.157~7.174)是新生儿晚期和新生儿期后死亡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使用有创机械通气、1 min Apgar≤3分、肺出血、Ⅲ~Ⅳ级脑室内出血或囊性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Ⅱ~Ⅲ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极早产儿 死亡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江苏省28家医院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稳定管理状况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江苏省新生儿复苏临床研究协作组 韩树萍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目的调查江苏省三级妇幼保健院和综合性医院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稳定管理方案,为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稳定管理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2021年11~12月向江苏省新生儿复苏临床研究协作组内同时设有产科和新生儿... 目的调查江苏省三级妇幼保健院和综合性医院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稳定管理方案,为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稳定管理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2021年11~12月向江苏省新生儿复苏临床研究协作组内同时设有产科和新生儿科的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负责人发放并回收问卷,根据收回的问卷分析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稳定管理状况。结果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28份(87.5%)。结果如下:(1)围产期管理:28家医院中26家(92.9%)成立了新生儿复苏团队,22家(78.6%)制定了早产儿复苏流程。(2)复苏设备配置:产房复苏中,28家(100%)医院均配备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24家(85.7%)配备T组合复苏器,21家(75.0%)配备心电监测仪,19家(67.9%)配备空氧混合仪,14家(50.0%)配备气体温湿化仪;院内转运时,13家(46.4%)医院使用暖箱,10家(35.7%)医护直接抱入,5家(17.9%)使用婴儿床,15家(53.6%)配备T组合复苏器/呼吸机,5家(17.9%)配备空氧混合仪,4家(14.3%)配备气体温湿化仪。(3)产房复苏实施:28家(100%)医院均开展脐带延迟结扎,26家(92.9%)使用聚乙烯膜包裹新生儿进行保暖,23家(82.1%)常规监测脉搏氧饱和度,18家(64.3%)以≤30%的氧浓度开始复苏,15家(53.6%)常规使用T组合复苏器或类似设备进行正压通气,2家(7.1%)常规使用心电监测仪。(4)复苏后管理:27家(96.4%)医院对需要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早产儿在其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后给药;23家(82.1%)对无创通气的早产儿开展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技术;24家(85.7%)预防性使用咖啡因;27家(96.4%)在脐静脉置管前进行外周静脉置管,并及时给予静脉输注葡萄糖和营养液。结论江苏省28家三级医院基本遵循新生儿复苏指南和现有循证依据进行胎龄<32周早产儿早期稳定管理,但产房和院内转运过程中的设备配置仍不足,早期处理细节及质量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儿 早期稳定 复苏 质量改进
原文传递
极低出生体重儿初始无创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及不良结局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7
作者 朱静 李书书 +2 位作者 高艳 韩树萍 苏新云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6-1183,共8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初始无创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入住苏新云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SNPN)18家合作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生后30 min内即开始使用无...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初始无创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入住苏新云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SNPN)18家合作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生后30 min内即开始使用无创呼吸支持的2102例VLBWI的临床资料。根据VLBWI生后72 h内无创呼吸支持的结局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无创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无创通气失败与不良结局的关联。结果2102例VLBWI中男1078例(51.3%),出生胎龄29(28,31)周,出生体重1250(1090,1380)g。初始无创通气失败率为15.3%(321/210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小(OR=0.67,95%CI 0.61~0.74,P<0.001)、母亲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OR=10.31,95%CI 7.48~14.21,P<0.001)、第1分钟Apgar评分≤7分(OR=1.40,95%CI 1.01~1.93,P=0.042)、3~4级呼吸窘迫综合征(OR=2.85,95%CI 1.69~4.81,P<0.001)、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2次及以上(OR=3.78,95%CI 2.09~6.83,P<0.001)、吸入氧浓度>0.30(OR=2.21,95%CI 1.64~2.98,P<0.001)均为初始无创通气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创通气失败组患儿死亡(OR=10.19,95%CI 6.50~15.97,P<0.001)、气胸(OR=4.33,95%CI 1.59~11.79,P=0.004)、新生儿肺出血(OR=8.48,95%CI 4.08~17.64,P<0.001)、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OR=1.75,95%CI 1.19~2.56,P=0.004)、Ⅲ级及以上脑室内出血(OR=2.18,95%CI 1.27~3.73,P=0.004)等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均高于成功组。结论出生胎龄小、母亲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生后第1分钟Apgar评分≤7分、3~4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2次及以上、吸入氧浓度>0.30均是VLBWI初始无创通气失败的危险因素。初始无创通气失败与VLBWI死亡、气胸、肺出血、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Ⅲ级及以上脑室内出血等不良结局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危险因素 无创通气
原文传递
极早产儿中小于胎龄儿的影响因素与临床特征分析:多中心队列研究
8
作者 牛利美 李书书 +2 位作者 韩树萍 包志丹 苏新云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3-801,共9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极早产儿(very preterm infant,VPI)中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住院期间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极早产儿(very preterm infant,VPI)中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住院期间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数据来源于苏新云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Neonatal Perinatal Collaborative Network of Suxinyun,SNPN),收集并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19家协作单位收治的胎龄<32周的VPI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VPI中SGA的基本特征、围产期情况及住院期间临床表现,并分析住院时间大于7 d匀称型与非匀称型SGA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1)研究期间,共纳入5045例VPI,其中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346例,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4475例,SGA 224例,SGA发生率为4.44%。胎龄30~31周+6 SGA发生率明显高于胎龄<28周和28~29周+6[6.1%(145/2380)与3.0%(25/833)和3.6%(54/1486),χ^(2)值分别为11.77和11.32,P值均<0.001],而胎龄<28周与28~29周+6 SGA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P=0.24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of pregnancy,HDP)及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VPI发生SGA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94(1.43~2.64)、7.06(5.34~9.33)及1.59(1.14~2.23)],而且性别亦有明显差异,男婴SGA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女婴(OR=0.61,95%CI:0.46~0.81)。(3)SGA住院期间的入院时体温低于AGA患儿[36.0℃(35.5~36.5℃)与36.0℃(35.8~36.5℃),Z=-2.08,P=0.004];SGA患儿住院期间禁食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较长[分别为3 d(1~7 d)与2 d(1~5 d)、24 d(16~34 d)与19 d(13~29 d)及47 d(37~61 d)与42 d(30~58 d),Z值分别为-4.13、-4.65及-3.02,P值均<0.05],喂养不耐受、低血糖、新生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宫外生长受限(ex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EUGR)等发生率及放弃或死亡比例均较高[分别为69.8%(143/205)与58.9%(2450/4157)、17.6%(36/205)与7.0%(292/4157)、13.7%(28/205)与6.4%(265/4157)、77.7%(159/205)与55.2%(2295/4157)及7.8%(16/205)与3.9%(162/4157),χ^(2)值分别为9.49、31.19、16.54、44.40及7.62,P值均<0.05]。住院时间>7 d的205例SGA中匀称型SGA为111例(54.1%),非匀称型为94例(45.9%)。与匀称型SGA相较,非匀称型SGA身长短[34 cm(32~36 cm)与38 cm(36~40 cm),Z=-8.49],1 min Apgar评分低[7分(5~8分)与8分(5~8分),Z=-3.05],多胎妊娠比例及生后低血糖发生率更高[38.3%(36/94)与21.6%(24/111)、24.5%(23/94)与10.8%(12/111),χ^(2)值分别为6.84和6.71,P值均<0.05],而住院期间发生喂养不耐受及EUGR比例更低[61.7%(58/94)与76.6%(85/111)、58.5%(55/94)与79.3%(88/111),χ^(2)值分别为5.34和10.41,P值均<0.05]。结论多胎妊娠、HDP及ART可增加VPI发生SGA的风险。SGA患儿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营养相关性问题及EUGR的风险增加。匀称型SGA更容易出现EUG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早产儿 小于胎龄儿 多中心研究
原文传递
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 被引量:92
9
作者 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母乳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 韩树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全年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母乳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9家单位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库,采... 目的多中心回顾性分析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病例来源于2017年全年江苏省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母乳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9家单位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库,采集登记的胎龄≤34周且住院时间≥28d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的临床资料。纳入符合条件的768例患儿,其中男376例(49.0%)。按临床诊断分为非BPD组和BPD组,采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分析BPD的临床特点及潜在的高危因素。构建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768例患儿中非BPD组577例、BPD组191例,BPD发生率24.9%,其中轻、中、重度构成比分别为73.3%(140例)、23.6%(45例)、3.1%(6例)。BPD组患儿出生胎龄和体重均低于非BPD组[29(28,30)比30(29,31)周、1170(990,1300)比1300(1160,1400)g,Z=-9.959、-7.202,P均=0.000],其中胎龄<28、28~31、32~34周BPD发生率分别为51.7%(46/89)、24.8%(139/561)、5.1%(6/118);出生体重<1000、1000~1249、1250~1500gBPD发生率分别为62.3%(48/77)、25.9%(70/270)、17.3%(73/421);BPD组男婴率[55.5%(106/191)],住院期间常频机械通气率及时间[48.7%(93/191)、120(72,259)h],产房复苏初始吸入氧浓度及最大吸入氧浓度[0.35(0.30,0.40),0.40(0.30,0.50)],红细胞悬液输注量[53(30,90)ml]均高于非BPD组[46.8%(270/577)、14.9%(86/577)及80(29,144)h、0.36±0.18及0.39±0.22、38(28,55)ml,χ^2=4.350、91.640,Z=-3.557、-2.848、-3.776、-4.677,P均<0.05];而BPD组产房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比例低于非BPD组[12.6%(24/191)比19.4%(112/577),χ^2=4.614,P=0.032];BPD组新生儿重度窒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贫血、早发败血症、临床败血症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均高于非BPD组[15.2%(29/191)比4.5%(26/577)、91.1%(174/191)比56.7%(327/577)、2.6%(5/191)比0.2%(1/577)、43.5%(83/191)比34.2%(197/577)、88.0%(168/191)比58.8%(339/577)、15.7%(30/191)比9.9%(57/577)、42.9%(82/191)比18.6%(107/577)、14.1%(27/191)比2.3%(13/577),χ^2=24.605、74.993、9.167、5.373、61.866、4.557、43.149、34.315,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4.651,95%CI:1.860~11.625),临床败血症(OR=1.989,95%CI:1.067~3.70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OR=3.155,95%CI:1.060~9.388),常频机械通气(OR=2.298,95%CI:1.152~4.586),红细胞悬液输注量(OR=1.013,95%CI:1.002~1.024)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BPD发生更多集中在出生胎龄<32周的男性极低出生低重儿。预防院内感染,减少有创通气及输血量,积极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是减少BPD发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危险因素 婴儿 早产 极低出生体重 超低出生体重
原文传递
住院期间母乳量占比对胎龄<34周早产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的影响: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顾成鹏 陈文娟 +21 位作者 韩树萍 高艳 朱荣平 张纪华 陈蓉蓉 徐艳 姜善雨 张宇涵 路星星 薛梅 吴明赴 潘兆军 陈冬梅 郝晓波 吴新萍 万俊 王淮燕 刘松林 叶丹妮 陈筱青 侯玮玮 杨丽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46-553,共8页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不同母乳量占比对胎龄<34周早产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江苏省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16家医院胎龄<34周的早产儿(n=1792)。以抗菌药物的治疗天数(days of therapy,...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不同母乳量占比对胎龄<34周早产儿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江苏省新生儿围产期协作网16家医院胎龄<34周的早产儿(n=1792)。以抗菌药物的治疗天数(days of therapy,DOT)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中位数为15.0 d(7.0~27.0 d),再根据DOT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分别为Q_(1)组(DOT≤7.0 d)、Q_(2)组(7.0 d<DOT≤15.0 d)、Q_(3)组(15.0 d<DOT≤27.0 d)和Q_(4)组(DOT>27.0 d)。母乳量占比(住院期间母乳喂养量/总喂养量×100%)按由低到高分为4组,分别为极低母乳量占比组(母乳量占比≤25%)、低母乳量占比组(25%<母乳量占比≤50%)、中母乳量占比组(50%<母乳量占比≤75%)和高母乳量占比组(母乳量占比>75%)。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检验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筛选DOT的影响因素,并分别行Spearman相关分析和趋势χ^(2)检验探讨母乳量占比与DOT之间的关系。采用多重插补后数据集,通过校正不同因素构建2个模型,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母乳量占比对DOT的效应,最后进行敏感性分析评估模型稳定性。结果:(1)纳入的早产儿中Q_(1)组507例(28.3%),Q_(2)组422例(23.5%),Q_(3)组438例(24.4%),Q_(4)组425例(23.7%)。(2)极低、低、中、高母乳量占比组中DOT中位数分别为20.0 d(11.0~31.0 d)、20.0 d(11.0~32.0 d)、13.0 d(6.0~25.8 d)、10.0 d(4.0~21.0 d),与极低、低母乳量占比组分别比较,中、高母乳量占比组DOT更低(P值均<0.05)。(3)校正抗菌药物DOT四分位组间P<0.1的因素(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分娩前24 h内使用抗菌药物、出生胎龄、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肺炎和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后,与Q_(1)组相比,Q_(2)、Q_(3)、Q_(4)组里中、高母乳量占比组相比于极低母乳量占比组是保护因素(Q_(2):中母乳量占比组OR=0.50,95%CI:0.30~0.85;高母乳量占比组OR=0.36,95%CI:0.26~0.51。Q_(3):中母乳量占比组OR=0.31,95%CI:0.18~0.55;高母乳量占比组OR=0.20,95%CI:0.14~0.29。Q_(4):中母乳量占比组OR=0.22,95%CI:0.12~0.42;高母乳量占比组OR=0.17,95%CI:0.12~0.26)。结论:早产儿母乳喂养量占总喂养量50%以上时,对减少DOT具有积极影响,因此更应积极鼓励母乳喂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喂养 抗菌药 婴儿 早产 药物时间疗法 影响因素分析
原文传递
产房心肺复苏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娜 张佳 +2 位作者 余章斌 陈小慧 韩树萍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1年第6期59-6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产房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delivery room,DR-CPR)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近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目的系统评价产房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the delivery room,DR-CPR)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近远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并筛选所有需要DR-CPR的VLBWI/ELBWI近远期结局的文献,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20年10月26日。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Egger's检验,并绘制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6篇回顾性队列研究,均为英文文献,共79099例VLBWI/ELBWI,需DR-CPR组5661例,不需DR-CPR组7343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需DR-CPR组相比,需DR-CPR组死亡(RR=2.30,95%CI 1.89~2.82,P<0.05)、3~4级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RR=1.92,95%CI 1.56~2.36,P<0.05)、支气管肺发育不良(RR=1.18,95%CI 1.04~1.33,P<0.05)、神经发育损害(RR=1.25,95%CI 1.14~1.38,P<0.05)的发生率增加;两组2期以上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RR=1.31,95%CI 0.96~1.79,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ELBWI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与总体结果一致。结论需要DR-CPR的VLBWI/ELBWI死亡、3/4级脑室内出血或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神经发育损害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伴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评估与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5
12
作者 戴淑珍 李书书 +6 位作者 周美云 徐艳 张琳 张宇涵 叶丹妮 许丽萍 韩树萍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2-909,共8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伴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预测PH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苏新云新生儿围生期协作网7家合作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胎龄...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伴肺动脉高压(PH)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早期预测PH发生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苏新云新生儿围生期协作网7家合作单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胎龄<32周且确诊BPD的777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出生体重、出生胎龄等围生期资料及住院期间临床指标。计算机随机按8∶2比例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采用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比较两队列间差异;根据是否存在PH,分为PH组和非PH组。在训练队列中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BPD伴发PH的高危因素,基于BPD严重程度和高危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最后,应用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对预测模型进行模型区分度准度、临床适用度的评估。结果777例BPD早产儿中130例伴发PH,发生率为16.7%。777例BPD早产儿出生胎龄为28.7(27.7,30.0)周,其中男454例(58.4%),女323例(41.6%)。训练队列共622例,其中PH组105例、非PH组517例;验证队列共155例,其中PH 25例。训练队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 min Apgar评分低(OR=0.87,95%CI 0.76~0.99),剖宫产出生(OR=1.97,95%CI 1.13~3.43),小于胎龄(OR=9.30,95%CI 4.30~20.13),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OR=4.49,95%CI 2.58~7.80),晚发型败血症(OR=3.52,95%CI 1.94~6.38)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OR=8.67,95%CI 3.98~18.91)均为BPD伴发PH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和BPD严重程度构建列线图模型,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列线图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5%CI 0.79~0.88)、0.87(95%CI 0.79~0.95),列线图校准曲线接近于理想的对角线,临床决策曲线高于两条极端曲线。结论5 min Apgar评分低、剖宫产出生、小于胎龄、合并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晚发型败血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BPD早产儿发PH的风险增加。据此及BPD严重程度建立的列线图模型为预测BPD伴发PH的发生风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进行个体化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高血压 肺性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人乳喂养情况多中心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韩树萍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2020年第3期164-168,共5页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住院期间人乳喂养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病例来源于2018年江苏省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LBWI)住院期间人乳喂养情况。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队列研究,病例来源于2018年江苏省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中的19家单位,选择胎龄≤35周且生后24 h内入院的VLBWI/ELBWI临床资料。人乳喂养包括亲母母乳喂养和(或)捐赠母乳喂养,人乳喂养率为住院期间接受过亲母母乳和(或)捐赠母乳喂养的比例。结果(1)共收治VLBWI/ELBWI 1359例,占早产儿总数的9.5%(1359/14346)。符合纳入标准的1132例VLBWI/ELBWI中VLBWI 986例(87.1%),男580例(51.2%),胎龄(29.8±2.0)周,出生体重1257(1100,1390)g,多胎280例(24.7%)。(2)19家单位中仅有1家VLBWI/ELBWI在住院期间均有人乳喂养,有6家单位无纯人乳喂养,其余12家单位均为人乳喂养、人乳喂养+配方奶喂养和配方奶喂养3种喂养方式;19家单位VLBWI/ELBWI住院期间平均人乳喂养率为73.8%,1家单位达100%,最低19.4%,其中15家在50%以上,2家单位在40%以下。(3)19家单位住院期间人乳喂养量占比中位数为70.6%,最高100%;日均人乳喂养量中位数为46.3 ml/(kg·d),最高118.0 ml/(kg·d),4家单位日均人乳喂养量中位数为0 ml/(kg·d)。(4)19家单位VLBWI/ELBWI生后0~7 d人乳喂养占比在50%以下,随着日龄的增长逐渐增加,0~28 d为75.0%。日均人乳喂养量也呈上升趋势,生后0~7 d<5 ml/(kg·d),0~28 d为12.7 ml/(kg·d)。(5)住院期间的人乳喂养量占比和日均人乳喂养量成线性相关。结论2018年江苏省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9家单位VLBWI/ELBWI人乳喂养率、人乳喂养量占比、日均人乳喂养量存在很大差距,需加强VLBWI/ELBWI住院期间人乳喂养质量改进工作,提高人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极低出生体重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母乳喂养
原文传递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与早期结局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江苏省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 韩树萍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CAS CSCD 2023年第2期80-85,共6页
目的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与早期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5家医院收治、出生体重<1500 g且未确诊败血症或Ⅱ期及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极低/... 目的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经验性使用抗生素与早期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省NICU母乳喂养质量改进临床研究协作组15家医院收治、出生体重<1500 g且未确诊败血症或Ⅱ期及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抗生素使用率(antibiotic use rates,AUR)的四分位数分为Q1组、Q2组、Q3组、Q4组,比较4组患儿临床结局的差异。AUR指1种或多种抗生素使用日历天数/住院日历天数,标化每100住院日描述。结果共纳入1623例早产儿,1562例(96.2%)至少使用过一次抗生素,AUR中位值46.6/100住院日,Q1组[(0.0~24.1)/100住院日]406例,Q2组[(24.2~46.6)/100住院日]406例,Q3组[(46.7~77.8)/100住院日]406例,Q4组[(77.9~100.0)/100住院日)]405例。随AUR增加,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并发症、死亡、严重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Q1组相比,Q4组严重并发症(校正OR=6.651,95%CI 4.285~10.323,P<0.05)、死亡(校正OR=89.274,95%CI 21.142~376.961,P<0.05)和严重神经系统损伤(校正OR=2.628,95%CI 1.213~5.696,P<0.05)的风险增加。结论对于未确诊败血症或Ⅱ期及以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AUR越高,新生儿不良结局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出生体重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临床结局 抗生素使用 损伤发生率 标化 神经系统损伤 研究协作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