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凯 蒋国民 +3 位作者 田丰 李绍钦 贾中芝 恽文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行血管腔内成形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介入治疗前后的血压、应用降压药物种类、肾功能变...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行血管腔内成形治疗的老年患者50例,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介入治疗前后的血压、应用降压药物种类、肾功能变化以及肾动脉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50例患者共56支肾动脉均成功进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6、12个月收缩压[(144.76±11.39)mm Hg,(143.73±9.84)mm Hg vs(167.88±22.54)mm Hg,1 mm Hg=0.133kPa]、舒张压[(77.78±7.54)mm Hg,(76.52±8.47)mm Hg vs(109.74±9.97)mm Hg]明显降低(P<0.05)。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由术前(2.97±1.12)种减少为(1.75±0.34)种(P<0.05)。4例患者因出现肾动脉支架再狭窄再次行肾动脉成形术。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期疗效安全、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脉粥样硬化 肾动脉梗阻 支架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闭塞性硬化症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蒋国民 赵进委 +2 位作者 田丰 李绍钦 王云 《当代医学》 2009年第11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8月~2008年7月采用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16例患者共26条严重缺血患肢的结果。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硬化11例(18条患肢),占69.2%,非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硬... 目的探讨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8月~2008年7月采用膝下动脉成形术治疗16例患者共26条严重缺血患肢的结果。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硬化11例(18条患肢),占69.2%,非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性硬化5例(8条患肢),占30.8%。有19条患肢静息痛,7条患肢伴有溃疡或足趾坏疽,踝肱指数(ABI):0.1~0.3有11条患肢,0.31~0.5有15条患肢。结果技术成功率为96%(25/26),15条患肢(15/19)疼痛明显缓解,2条患肢(2/19)疼痛减轻,2条患肢(2/19)疼痛无缓解而分别行膝上和膝下截肢;踝肱指数增加了0.5以上有16条,增加0.31一0.5有7条,增加0.1一0.3有2条。随访4~12个月,平均为8.6个月,坏疽足趾脱落、溃疡愈合的5条患肢(5/7);4条(4/24)复发。ABI平均值为0.70。结论应用球囊导管行膝关节以下动脉成形术治疗严重下肢缺血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短期有较好疗效,可减少截肢率;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闭塞 血管腔内成形术 介入放射学
下载PDF
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栓塞的护理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楠 余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年第20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栓塞(LEAE)的护理。方法:分析29例LEA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特点。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开通栓塞动脉,其中股、腘、胫前动脉及胫腓干栓塞分别为23例、2例、3例、1例。根据患者LEAE疾病的不同阶段,给...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栓塞(LEAE)的护理。方法:分析29例LEAE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护理特点。结果:29例患者均顺利开通栓塞动脉,其中股、腘、胫前动脉及胫腓干栓塞分别为23例、2例、3例、1例。根据患者LEAE疾病的不同阶段,给予全程专业护理。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栓塞具有微创、安全的特点,对LEAE患者的全程、专业、个体化的护理,是LEAE患者顺利康复的基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介入治疗 护理
下载PDF
肾动脉夹层动脉瘤合并腘动脉瘤介入治疗1例
4
作者 贾中芝 李绍钦 田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99-300,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肾动脉夹层动脉瘤15 d"就诊。患者既往有左侧腘窝搏动性肿块病史。查体见双侧肾区听诊无杂音,双侧下肢皮肤颜色与皮温正常,左侧腘窝可触及搏动性肿块,双侧腘窝部位听诊无杂音。患者否认外伤...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因"体检发现肾动脉夹层动脉瘤15 d"就诊。患者既往有左侧腘窝搏动性肿块病史。查体见双侧肾区听诊无杂音,双侧下肢皮肤颜色与皮温正常,左侧腘窝可触及搏动性肿块,双侧腘窝部位听诊无杂音。患者否认外伤史。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心电图检查正常,血压135/85 mmHg(1 mmHg=0.133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 腘动脉 夹层动脉瘤 动脉瘤
下载PDF
介入取栓术后再灌注损伤致下肢局部组织坏死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朴则宇 余海洋 +4 位作者 田丰 顾晓诚 李绍钦 王凯 贾中芝 《手术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75-76,共2页
下肢动脉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腔内介入技术可以迅速取出栓子,开通栓塞的动脉,挽救急性缺血的下肢组织。然而大量的血液快速地进入下肢严重缺血的组织后会导致再灌注损伤,进而加重缺血组织的损伤程度。本文报道1例介入技术开通栓塞... 下肢动脉栓塞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腔内介入技术可以迅速取出栓子,开通栓塞的动脉,挽救急性缺血的下肢组织。然而大量的血液快速地进入下肢严重缺血的组织后会导致再灌注损伤,进而加重缺血组织的损伤程度。本文报道1例介入技术开通栓塞的股浅动脉后因再灌注损伤导致的下肢局部组织坏死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浅动脉 栓塞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医养融合”管理模式在失能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
6
作者 李静燕 田丰 +3 位作者 李绍钦 韩云芳 徐宇红 贾中芝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0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在失能患者介入术后实施“医养融合”管理模式。方法:分析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39例失能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在术后接受“医养融合”模式进行管理,观察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结果:39例失能患者均在我院本... 目的:探讨在失能患者介入术后实施“医养融合”管理模式。方法:分析在我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39例失能患者的临床资料,这些患者在术后接受“医养融合”模式进行管理,观察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结果:39例失能患者均在我院本部成功进行介入治疗,在我院本部平均住院时间为5.1天,无介入手术相关的并发症,转入实施“医养整合”管理模式的金东方院区进行延续疗护。39例患者的总满意度均为100%,其中满意36例(92.3%),一般3例(7.7%)。结论:“医养融合”管理模式在失能患者介入术后的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可以缓解3级综合医院的医疗压力,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作为失能患者介入术后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融合 管理 失能 介入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唐蛰雨 李绍钦 贾中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74-1178,共5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快速、精准的诊治直接关系AD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近年来,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辅助AD诊治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在AD的识别、分割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方面,为AD的...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快速、精准的诊治直接关系AD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近年来,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辅助AD诊治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在AD的识别、分割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方面,为AD的临床诊治决策提供了重要价值。为了更好地掌握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AD中的应用,本综述将总结与讨论目前深度学习在AD诊治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 夹层 深度学习 CT
原文传递
生物3D打印丹酚酸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 被引量:1
8
作者 秦立昊 李静燕 +5 位作者 张嘉伟 柏益飞 刘婷婷 唐蛰雨 薛同庆 贾中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7-304,328,共9页
目的:探讨生物3D打印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SAB占海藻酸钠与明胶总重的百分比制成含0%、0.5%、1.0%、1.5%SAB的生物墨水,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规格的皮肤... 目的:探讨生物3D打印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SAB占海藻酸钠与明胶总重的百分比制成含0%、0.5%、1.0%、1.5%SAB的生物墨水,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规格的皮肤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SAB体外累积释放浓度。皮肤支架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创面,分为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以及皮肤支架组(0%SAB、0.5%SAB、1.0%SAB、1.5%SAB组)。于第7、14天观察创面愈合、渗出情况,同时取创面组织进行HE、Masson、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染色,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结果:扫描电镜下,4组皮肤支架均呈网孔状立体结构,孔隙分布均匀。SAB累积释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各组创面均愈合良好,1.0%SAB组创面修复优于其他各组。第7天时,1.0%SAB组ROS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第14天时,1.0%SAB组ROS水平低于除1.5%SAB组外的其他各组(P<0.01),1.0%SAB组和1.5%SAB组ROS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第7天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及0%SAB组(P<0.05);第14天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和0%SAB组(P<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P<0.05)。HE染色显示,各组创面皮肤均修复较好,1.0%SAB组新生组织较多。Masson染色显示,第7、14天时,0.5%、1.0%、1.5%SAB组创面胶原蛋白沉积多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1.0%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在第7、14天时不仅可以抑制ROS的产生,并上调各种抗氧化酶的表达,抑制创面组织内氧化应激反应,还可以促进胶原沉积,最终促进糖尿病大鼠的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皮肤支架 丹酚酸B 糖尿病 创面
原文传递
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被引量:8
9
作者 王万胜 王晨 +7 位作者 沈健 任葆胜 印于 杨俊 唐浩桓 黄鹏 朱晓黎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80-686,共7页
目的评估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125)I粒子螺旋系统序贯肿瘤同侧分支癌栓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程氏Ⅲ型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4例HCC合并Ⅲ型PVTT患者行门静脉主干内^(125)I粒子螺旋系统... 目的评估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125)I粒子螺旋系统序贯肿瘤同侧分支癌栓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程氏Ⅲ型门静脉癌栓(PVT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4例HCC合并Ⅲ型PVTT患者行门静脉主干内^(125)I粒子螺旋系统植入术,随后同期行TACE治疗;7~10 d后继行肿瘤同侧分支癌栓内^(125)I粒子植入术。每6~8周行CT增强随访,并按需行再次TACE治疗。统计分析患者并发症、治疗反应率及总生存期。结果所有患者均未发生3级以上严重并发症。门静脉主干癌栓(MPVTT)的客观反应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4.2%及87.5%;肝内病变的ORR及DCR分别为29.2%及37.5%。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5±1.4)(95%CI,6.7~12.3)个月。结论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联合TACE治疗HCC合并Ⅲ型PVTT是安全可行的,该模式有望进一步改善此类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门静脉癌栓 ^(125)I粒子螺旋系统 复合^(125)I粒子植入技术 血管内近程放疗 经动脉化疗栓塞术
下载PDF
肺转移瘤的血供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8
10
作者 蒋国民 赵进委 +1 位作者 陈亚贤 田丰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85-887,共3页
背景与目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肺癌,而在肺转移瘤中应用尚较少,其主要原因为对肺转移瘤血供的研究较少,且分歧较大。本研究旨在探讨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以提高肺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 背景与目的: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原发性肺癌,而在肺转移瘤中应用尚较少,其主要原因为对肺转移瘤血供的研究较少,且分歧较大。本研究旨在探讨肺转移瘤的支气管动脉供血情况与动脉灌注栓塞疗效的关系,以提高肺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肺转移瘤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了解肿瘤的分布、血液供应情况,对少血供转移瘤给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富血供转移瘤给予碘油乳剂栓塞治疗。结果:33例共89个肺转移瘤在肺内分布情況:内中带63个(70.8%),外带26个(29.2%)。56个转移瘤富血供,33个转移瘤少血供。转移灶的支气管动脉供血类型与肿瘤的分布位置有关,内中带病灶以富血供为多,外带病灶以少血供或无支气管动脉供血的为多(P<0.01);肿瘤病灶的大小与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肿瘤介入灌注栓塞的疗效与支气管动脉供血的类型有关,富血供栓塞组的有效率(71.4%)明显高于少血供灌注组(42.4%)(P<0.01),肝癌肺转移灶多数血供丰富,碘油沉积较好,随访中见病灶缩小明显,且病灶较稳定。结论:肺转移瘤仍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支气管动脉供血丰富的转移瘤可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继发性 支气管动脉 血管造影术 介入治疗
下载PDF
CT引导下兔VX2肝癌模型制作及血管造影技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凯 蒋国民 +3 位作者 赵进委 李绍钦 刘一之 倪才方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0年第6期664-667,共4页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研究其血管造影方法及腹腔动脉血管解剖特点。方法对45只新西兰大白兔在CT定位下经皮穿刺肝左叶后注入VX2瘤块制作兔VX2肝癌模型,植入2周后穿刺股动脉行腹腔干-肝动脉造影。结果 42只兔建模成功,肿瘤接... 目的改进兔VX2肝癌模型制作方法,研究其血管造影方法及腹腔动脉血管解剖特点。方法对45只新西兰大白兔在CT定位下经皮穿刺肝左叶后注入VX2瘤块制作兔VX2肝癌模型,植入2周后穿刺股动脉行腹腔干-肝动脉造影。结果 42只兔建模成功,肿瘤接种成功率为93.33%(42/45);血管造影可清楚显示腹腔干动脉各分支情况,肝内肿瘤血供丰富。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VX2瘤块法建模成功率较高。兔VX2肝癌为富血供型肿瘤,血管造影可准确显示肿瘤及其血供,有助于肝动脉途径介入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模型 动物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医源性肿瘤腹壁种植转移五例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贾中芝 田丰 +5 位作者 王凯 李绍钦 赵进委 王云 蒋利强 蒋国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42-944,共3页
目的探讨医源性肿瘤腹壁种植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5例医源性肿瘤腹壁种植转移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及转归。结果5例患者中,原发癌为胆管癌1例,肝癌4例。分别于医源性操作后42~94d发现腹壁种植转移,1例患者半年后... 目的探讨医源性肿瘤腹壁种植转移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5例医源性肿瘤腹壁种植转移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及转归。结果5例患者中,原发癌为胆管癌1例,肝癌4例。分别于医源性操作后42~94d发现腹壁种植转移,1例患者半年后因恶液质去世,种植转移灶较前稍增大;2例肝癌TACE治疗的同时给予种植转移灶TACE治疗,2例种植转移灶给予局部放疗,4例患者转移灶均稳定.TACE及放疗各有1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损伤。结论医源性诊疗操作存在一定程度的肿瘤腹壁种植转移的风险,结合病史、影像学、细胞学及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局部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但对于终末期患者在转移灶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可暂时给予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源性肿瘤种植 转移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不同栓塞剂对支气管扩张与肺结核所致大咯血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13
作者 袁欣 田丰 +2 位作者 周军 蒋国民 俞小卫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464-1467,共4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与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经明胶海绵颗粒(GSP)/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1例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使用GSP/PVA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咯血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与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经明胶海绵颗粒(GSP)/聚乙烯醇颗粒(PVA)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1例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使用GSP/PVA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疗效、咯血复发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1例患者,支气管扩张组176例,肺结核组95例。支气管扩张组术后1周治愈率明显高于肺结核组(73.3%vs 46.3%,P<0.05);且支气管扩张组术后1年大咯血复发率明显低于肺结核组(17.6%vs 26.3%,P<0.05)。两组患者中,使用GSP的患者术后1周内治愈率均低于使用PVA的患者(支扩组:70.4%vs 77.9%;肺结核组:45.8%vs 4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使用GSP的患者1年复发率稍高于使用PVA的患者(支扩组:22.2%vs 10.3%;肺结核组:28.8%vs 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支气管扩张导致的大咯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疗效优于肺结核导致的大咯血;使用PVA栓塞的疗效优于GSP;大咯血复发多发生在介入动脉栓塞术后1个月内,且多伴有复杂血供和既往咯血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扩张 肺结核 明胶海绵颗粒 聚乙烯醇颗粒
下载PDF
“威派”止血贴在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丰 贾中芝 +5 位作者 王凯 李绍钦 赵进委 王云 蒋利强 蒋国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28-1031,共4页
目的探讨"威派"止血贴在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患者320例,根据使用的穿刺鞘不同分为5 F(180例)和7 F(140例)两组,每组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亚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威派"止血贴在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患者320例,根据使用的穿刺鞘不同分为5 F(180例)和7 F(140例)两组,每组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亚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徒手压迫法,观察组采用"威派"止血贴压迫止血。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卧床时间、皮下渗血、皮下血肿、腰背部酸痛、需导尿患者的发生率。结果在5 F鞘组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压迫、制动、卧床时间及腰背部酸痛、需导尿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8.1±2.2)min比(5.1±0.3)min、(8.3±0.5)h比(2.3±0.4)h、(20.3±2.6)h比(7.5±1.6)h、41.1%比10%,4.4%比0,两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渗血、皮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2%比1.1%,1.1%比0,两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 F鞘组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压迫、制动、卧床时间及皮下渗血、皮下血肿、腰背部酸痛、需导尿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16.4±6.8)min比(9.1±3.7)min、(8.8±1.3)h比(4.7±0.7)h、(22.6±4.3)h比(9.1±1.7)h、30.0%比12.9%、8.6%比2.9%、47.1%比11.4%和5.7%比0,两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 F和7 F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威派"止血贴不但止血迅速、疗效确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对介入治疗的接受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止血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云 蒋国民 +6 位作者 蒋利强 任葆胜 田丰 王凯 李绍钦 贾中芝 赵进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2013年2月对12例SSS患者(锁骨下动脉狭窄7例,闭塞5例)行腔内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PTA)4例,支架植入8例(8枚支架)。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12...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2013年2月对12例SSS患者(锁骨下动脉狭窄7例,闭塞5例)行腔内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PTA)4例,支架植入8例(8枚支架)。结果手术成功率为100%(12/12)。患/健侧收缩压比由术前0.46±0.28提高至术后的0.89±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随访16.7±7.9个月,1例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PTA术后13个月再狭窄,给予支架治疗后好转;1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患者PTA术后23 d出现患肢末梢微血管栓塞,经改善微循环、扩血管等治疗后好转,无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腔内治疗SSS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因盗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肢乏力、温度低等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腔内治疗 支架
下载PDF
滤器致下腔静脉穿孔1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绍钦 贾中芝 +2 位作者 喻贤珍 田丰 蒋国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1-412,共2页
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滤器(IVC filter,IVCF)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有关IVCF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多,主要包括:IVCF移位、断裂、IVC穿孔及IVC闭塞等[1-4]。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滤器导致的IVC穿孔的认识,现就1例滤器导致... 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滤器(IVC filter,IVCF)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有关IVCF并发症的报道越来越多,主要包括:IVCF移位、断裂、IVC穿孔及IVC闭塞等[1-4]。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滤器导致的IVC穿孔的认识,现就1例滤器导致的IVC穿孔的患者作一报道。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突发腹痛4 h”入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 滤器 并发症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患者Essen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凯 蒋国民 +3 位作者 李绍钦 田丰 贾中芝 恽文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5-376,共2页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IS)患者Essen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97例IS患者进行Essen评分并分为低危组(Essen评分<3分)和高危组(Essen评分≥3分)。采用DSA检查观察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Esse...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IS)患者Essen评分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对297例IS患者进行Essen评分并分为低危组(Essen评分<3分)和高危组(Essen评分≥3分)。采用DSA检查观察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根据Essen评分,297例IS患者分为低危组155例,高危组142例。高危组颅内外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低危组(均P<0.05)。高危组颅内外动脉中度及重度狭窄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均P<0.05)。结论 Essen评分≥3分的IS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率较高,狭窄程度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sen评分 颅内外动脉狭窄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中芝 李绍钦 +5 位作者 田丰 赵进委 王凯 王云 蒋利强 蒋国民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2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常规TACE治疗,两次治疗间隔1月...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2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常规TACE治疗,两次治疗间隔1月。3周期后,按照RECIST标准评价疗效,观察Karnofsky评分(KPS)、CEA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均无CR患者,治疗组在治疗效果、K氏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CE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可以改善患者K氏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药物疗法 内皮抑素类/治疗应用 肝肿瘤/药物疗法 肝肿瘤/继发性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栓塞 治疗性 治疗结果
下载PDF
超声引导经皮肾盂造瘘治疗肾积水47例体会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雪春 赵进委 朱坚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40-140,143,共2页
有效的尿液引流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后性梗阻引起的肾积水的必要措施。通过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置管引流减压,改善肾功能,是安全、便捷的治疗手段。2006年3月-2012年12月作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盂造瘘治疗肾积水患者共47例... 有效的尿液引流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后性梗阻引起的肾积水的必要措施。通过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置管引流减压,改善肾功能,是安全、便捷的治疗手段。2006年3月-2012年12月作者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肾盂造瘘治疗肾积水患者共4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积水 超声引导 经皮肾盂造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