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基层医院病理科管理与医疗纠纷的防范的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孙荣超 杨树东 周志毅 《价值工程》 2013年第28期180-181,共2页
病理诊断是所有诊断手段中的核心,为临床诊断、手术范围、治疗方法及预后判断等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在临床医疗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国内病理科的现状,找出我们病理科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防范医疗纠纷的问题进行探索。将加强流程、环... 病理诊断是所有诊断手段中的核心,为临床诊断、手术范围、治疗方法及预后判断等提供最重要的依据,在临床医疗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国内病理科的现状,找出我们病理科在日常工作中要努力防范医疗纠纷的问题进行探索。将加强流程、环节、诊断等室内质量控制方面的管理,提高医技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加强法律和服务意识,积极面对各种难题,勇担风险责任,严把质量关,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作为提高病理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把医疗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促进病理科的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科 医疗纠纷 质量控制
下载PDF
江苏省无锡市医院病理科建设及质量控制的经验和体会 被引量:5
2
作者 孙荣超 杨树东 +1 位作者 杨国仪 周志毅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01-502,共2页
临床病理学的核心任务是提供准确、完整和及时的病理诊断。无锡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简称质控中心)自1999年建立以来,作为市卫生局医政处委派的病理质量管理组织挂靠无锡市人民医院,在市卫生行政部门及挂靠医院的直接指导和支持... 临床病理学的核心任务是提供准确、完整和及时的病理诊断。无锡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简称质控中心)自1999年建立以来,作为市卫生局医政处委派的病理质量管理组织挂靠无锡市人民医院,在市卫生行政部门及挂靠医院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由病理专业人员兼职组成班子,制订出一套病理科建设和规范以及质控考核的方法,促进了无锡市病理科的建设,改善了病理科工作环境和地位,提高了专业人员的素质,病理诊断和技术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较显著的提高。本文旨在从病理质量控制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控制中心 病理科建设 无锡市 市医院 江苏省 临床病理学 质量管理组织 卫生行政部门
原文传递
原发性23例肺黏液表皮样癌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李玉玲 李霞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76-280,共5页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病理证实或免疫组织化学辅助下证实的23例PMEC患... 目的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pulmonary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PMEC)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病理证实或免疫组织化学辅助下证实的23例PME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组织学分级,将所有患者分为低级别组(n=15)和高级别组(n=8)。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升高(P=0.002)、有吸烟史(P=0.039)、TNM分期高(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1)的患者中高级别PMEC占比更高。单因素分析显示,PMEC患者的总生存期在组织学分级(P=0.020)、淋巴结转移(P=0.002)和TNM分期(P=0.040)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PMEC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结论PMEC发病率低,患者的预后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且淋巴结转移是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黏液表皮样癌 组织学分级 预后
下载PDF
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伴发肾脏透明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树东 张丽华 +3 位作者 周志毅 芮俊 梁加贝 孙荣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87-989,共3页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脾脏SANT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常规HE染色,同时对SANT行EnVisio... 目的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SANT)的临床病理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例脾脏SANT伴发右肾透明细胞癌常规HE染色,同时对SANT行EnVision两步法免疫组化标记,并结合文献讨论及相关分析。结果脾脏SANT病理学检查示病灶呈灰白色结节,边界不清,镜下见多发性血管瘤样结节,结节中央可见裂隙样或窦样血管腔,血管腔隙之间为梭形细胞和卵圆形细胞,结节间为硬化的胶原纤维,梭形细胞较少,多灶性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较多含铁血黄素沉着,免疫组化表达有一定特征性。右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级3级,临床分期2期。结论脾脏SANT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有特征性临床病理表现,伴发恶性肿瘤时需加以鉴别,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肾透明细胞肿瘤
下载PDF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国仪 周婧 +3 位作者 周志毅 夏钰弘 虞敏红 洪建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的发病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7例PLAM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自... 目的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ulmonary lymphangio-leiomyomatosis,PLAM)的发病特点、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对7例PLAM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组织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均为女性,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自发性气胸,X线及CT示双肺弥漫性、多发性小囊肿,镜下见异常平滑肌样细胞围绕支气管、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并向周围延伸;HMB-45、SMA、ER和PR可均阳性。结论 PLAM是一种罕见的肺疾病,以平滑肌细胞样的异常增生及浸润为特点,根据临床和组织形态特点,结合免疫表型可确诊,HMB-45对该病具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淋巴管肌瘤病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丽华 杨树东 陈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3-544,共2页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点,按WHO(2004)肾细胞肿瘤分类标准重新阅片分类。结果CT增强扫描后肿瘤密度均匀一致,瘤体中央可见星状低密度区是该瘤的...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8例肾嗜酸细胞腺瘤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点,按WHO(2004)肾细胞肿瘤分类标准重新阅片分类。结果CT增强扫描后肿瘤密度均匀一致,瘤体中央可见星状低密度区是该瘤的主要特征。病理组织学:肉眼观察肿瘤质均,无坏死、呈棕红色,部分肿瘤有中心瘢痕;光镜下胞质强嗜酸性,粗颗粒,巢状或实片状排列,无坏死,无核分裂象或核分裂象罕见;免疫组化:CK8阳性,vim-entin阴性。结论肾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肾脏良性肿瘤,CT影像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根据其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可与胞质嗜酸性肾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腺瘤 嗜酸性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汪静皎 杨国仪 +1 位作者 张丽华 杨树东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A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1例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肺动脉肉瘤多为内膜肉瘤,镜下多表现为多形性肉瘤的图像,免疫表型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与肺血栓栓塞症相...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A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对1例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肺动脉肉瘤多为内膜肉瘤,镜下多表现为多形性肉瘤的图像,免疫表型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与肺血栓栓塞症相似。结论 PA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肿瘤,多表现为纤维母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分化,预后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肺动脉 内膜肉瘤 病理学特征
原文传递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丽华 杨树东 洪建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99-1001,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3例AMF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文献复习,总结AMF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肿瘤境界清楚,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常围绕血管排... 目的:探讨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angiomyfibroblastoma,AMF)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3例AMF病理形态和免疫组化观察,结合文献复习,总结AMF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结果:肿瘤境界清楚,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常围绕血管排列,呈疏密交替分布特征。免疫表型:瘤细胞Vimentin,SMA、ER和PR检测均阳性,CD34、Desmin、MSA、S-100蛋白和CK均阴性。结论:AMF是一种少见的好发于生育期女性外阴的良性软组织肿瘤,需与侵袭性血管黏液瘤、富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等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肿瘤 血管肌纤维母细胞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脾窦岸细胞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丽华 陈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9-100,共2页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LCA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LCA组织学上由相互吻合的窦样腔隙构成,腔壁见乳头状结构,内衬单层内皮样细...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脾窦岸细胞血管瘤(littoral cell angioma,LC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LCA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及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LCA组织学上由相互吻合的窦样腔隙构成,腔壁见乳头状结构,内衬单层内皮样细胞,高柱状或立方形,无异型,内皮细胞及组织细胞标记均呈阳性表达。结论 LCA是一种罕见的脾血管性肿瘤,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标记。LCA与恶性肿瘤相关,应密切随访和严密观察有无继发内脏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血管瘤 窦岸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猝死患者的临床与尸检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荣超 杨树东 +2 位作者 周志毅 梁加贝 蔡颖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猝死的原因、临床特点、病理基础,从而早期诊断,有效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D猝死患者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生、病理学改变、与死亡的关系以及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结果 AD临床表现复杂多...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患者猝死的原因、临床特点、病理基础,从而早期诊断,有效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AD猝死患者的临床尸检病理资料,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生、病理学改变、与死亡的关系以及检查方法和诊断要点。结果 AD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理特点为夹层壁内平滑肌细胞明显退行性变、弹力纤维减少或断裂、胶原纤维增生等改变。死亡原因:急性心包填塞6例,休克2例。结论 AD起病隐匿,但其一旦破裂或撕裂,则发病急骤,常导致严重后果。尽早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有效控制高血压是预防AD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猝死 心脏 尸体解剖 病理学
原文传递
无锡地区医疗纠纷尸检中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荣超 杨树东 +2 位作者 芮俊 周志毅 梁加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20-23,共4页
尸体解剖对明确诊断,化解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诊治水平都有积极作用,应大力提倡和开展,但在尸检鉴定中必须科学准确,实行规范化、程序化,加强质量控制。文章对无锡地区63例医疗纠纷尸检的鉴定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尸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 尸体解剖对明确诊断,化解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诊治水平都有积极作用,应大力提倡和开展,但在尸检鉴定中必须科学准确,实行规范化、程序化,加强质量控制。文章对无锡地区63例医疗纠纷尸检的鉴定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尸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纠纷 尸体解剖 死亡原因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卵巢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印永祥 梁加贝 +3 位作者 赵敏 赵华 陆敏华 程静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8-621,共4页
目的 探讨卵巢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卵巢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31岁.肿瘤位于卵巢.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局部质地稍嫩... 目的 探讨卵巢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卵巢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性,31岁.肿瘤位于卵巢.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局部质地稍嫩.镜下见纤维带包绕肿瘤呈大小不一结节组织,广泛纤维化;部分肿瘤细胞梭形,部分呈上皮样,细胞核大、深染,中-重度异型;内见“爆米花”样大细胞、嗜酸性胞质及致密浓染核的“干尸”样大细胞.肿瘤细胞巢中央见坏死,伴多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CD15、CD30和Pax5(+).结论 卵巢霍奇金淋巴瘤非常少见,病理组织学检查与卵巢其他恶性肿瘤难鉴别.免疫组化标记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7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艳华 陈勇 +2 位作者 梁加贝 陈文凯 杨树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72-274,共3页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ibrous hamartoma of infancy,FHI)是一种少见的婴幼儿表浅软组织肿瘤,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约15%-25%的患儿出生时即被发现,偶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但不发生在青春期后。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是胚胎...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ibrous hamartoma of infancy,FHI)是一种少见的婴幼儿表浅软组织肿瘤,多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约15%-25%的患儿出生时即被发现,偶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但不发生在青春期后。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数认为是胚胎发育不良或错构瘤性良性间质源性病变;临床上较为罕见,仅占良性软组织肿瘤的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构瘤 软组织肿瘤 纤维瘤 肿瘤/病理学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附6例报告)
14
作者 张丽华 孙荣超 陈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98-899,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L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点,按WHO(2001)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进行组织学分类。结果:PLT多发于妇女,多为单侧或双侧甲...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PLT)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原发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点,按WHO(2001)淋巴造血组织肿瘤分类进行组织学分类。结果:PLT多发于妇女,多为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肿块。最常见为B细胞性,免疫组化:肿瘤细胞LCA、CD20和CD79α阳性,TG及AE1/3阴性。结论:PLT极少见,确诊依赖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该病需要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CLT)及小细胞未分化癌等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淋巴瘤 免疫组化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肾嫌色细胞癌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敏媛 张丽华 +1 位作者 杨树东 梁加贝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414-417,共4页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对肿瘤组织进行大体、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和进行随访.结果 14例患者中男性8例...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对肿瘤组织进行大体、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和进行随访.结果 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41~74岁,平均53.5岁.肿瘤直径为2.4~14.5cm,平均6.29 cm.镜下肿瘤由嫌色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呈实性片状、梁状和腺泡状分布.免疫组化示EMA和Ksp-cadherin全部(+),13例CD117(+),12例CK7(+),3例胞质CD10(+);vimentin均为(-),Ki-67阳性计数<3%.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 ~53个月,均存活.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临床少见、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瘤体较大,预后较好.其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电镜及遗传学改变,为其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嫌色细胞癌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预后
原文传递
17例乳腺实性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庆 洪善超 +1 位作者 陈文凯 夏钰弘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7年第11期2378-238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SPC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7例SPC均为中老年女性,年龄3... 目的:探讨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SPC)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SPC的临床病理资料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7例SPC均为中老年女性,年龄39~91(中位72)岁,临床表现为乳腺肿块及乳头溢液。组织学显示肿瘤细胞呈实性巢团状结构,细胞较温和,形态较一致,呈流水样排列,可见纤维血管轴心及细胞内和细胞外黏液,可伴有不同类型的浸润性癌巢。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弥漫表达ER,PR,Cg A,Syn和CD56,肿瘤巢团及乳头轴心周围散在阳性表达肌上皮标志物CK5/6,Calponin,P63或不表达,13例患者Her-2阴性(0或1+)表达,4例患者显示Her-2不确定阳性(2+),所有患者DSISH检测均无扩增。结论:SP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乳腺肿瘤,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患者,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对SPC的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肯定价值,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实性乳头状癌 临床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检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利华 蔡颖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139-3143,共5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驱动基因的变化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01月至2020年07月NSCLC患者607例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资料,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荧光PCR法检测EGFR突变,RT-PCR法检测ALK、R...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驱动基因的变化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01月至2020年07月NSCLC患者607例临床及病理学特征资料,采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荧光PCR法检测EGFR突变,RT-PCR法检测ALK、ROS1基因融合,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MET基因扩增。结果:607例NSCLC组织中325例(53.5%,325/607)检测到基因改变,分别为EGFR突变(45.5%,276/607)、ALK融合(5.1%,31/607)、ROS1融合(1.3%,8/607)和MET扩增(2.8%,17/607),EGFR双位点突变15例(2.5%,15/607),双驱动基因改变7例(1.2%,7/607),其中EGFR突变与ALK融合阳性共存3例,EGFR突变与ROS1融合阳性共存2例,EGFR突变与MET扩增阳性共存2例。EGFR在女性、非吸烟、腺癌患者中突变率更高(P<0.05),EGFR突变更容易发生在以贴壁为主型、腺泡为主型、乳头为主型、微乳头为主型腺癌中(P<0.05);ALK融合多见于女性、年轻、非吸烟、实性为主型的腺癌患者(P<0.05);MET基因扩增在老年男性患者中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在NSCLC中EGFR突变率较高,驱动基因联合突变不容忽视,基因分型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驱动基因
下载PDF
阑尾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施启丰 吕晓君 +1 位作者 冀静 蔡颖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874-876,共3页
阑尾原发性淋巴瘤,仅占胃肠道淋巴瘤的0.015%,极其罕见。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相似,表现为右下腹隐痛,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术前腹部B超及CT等影像检查明确诊断困难,需术后病理检查方可确诊。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 阑尾原发性淋巴瘤,仅占胃肠道淋巴瘤的0.015%,极其罕见。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相似,表现为右下腹隐痛,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术前腹部B超及CT等影像检查明确诊断困难,需术后病理检查方可确诊。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本文报道1例我院2015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阑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探讨其临床表现、病理学诊断要点及免疫组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肿瘤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成人胸壁软骨间叶性错构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19
作者 孙屏 蔡颖 +2 位作者 吕慧 肖燕 顾羊林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742-746,共5页
目的探讨成人胸壁软骨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2例发生于成人的胸壁软骨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均为18岁... 目的探讨成人胸壁软骨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2例发生于成人的胸壁软骨间叶性错构瘤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均为18岁。肿瘤分别位于胸壁右侧第10肋和右侧第4肋骨,均因体检发现肋骨膨胀伴有钙化的肿块而就诊。镜下见实性区主要为分化成熟的透明软骨,部分区域见不成熟软骨母细胞样细胞和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梭形细胞为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以及胶原纤维。囊性区域呈典型动脉瘤性骨囊肿特征,囊腔内充满血液,囊壁和囊内分隔组织内含纤维母细胞、破骨细胞样多核巨细胞和反应性新生骨,无内皮细胞覆盖。免疫组化:vimentin(+),CD56、calponin、caldesmon、S-100、SMA、desmin、CD34和SOX-10(-)。患者均手术切除肿块及患侧肋骨。结论胸壁软骨间叶性错构瘤发生于成人非常罕见,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完整切除肿块可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间叶性错构瘤 胸壁肿瘤 成人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肺曲菌病23例临床病理分析
20
作者 李敏媛 张丽华 吴为民 《交通医学》 2013年第4期370-371,共2页
目的:了解肺曲菌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肺曲菌病23例肺组织标本经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及GMS和PAS特殊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胸部平片显示球形阴影7例,片状阴影5例,团块影5例,肺纹理紊乱2... 目的:了解肺曲菌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肺曲菌病23例肺组织标本经10%中性甲醛固定,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及GMS和PAS特殊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1)胸部平片显示球形阴影7例,片状阴影5例,团块影5例,肺纹理紊乱2例。(2)病理结果:19例为肺叶切除,4例为肺段切除。巨检:手术切除标本切面见一囊性扩张12例,内壁光滑,囊性扩张内见土黄色或灰褐色渣样物,易碎。蜂窝状5例,其内为熟蛋黄样物。显微镜检查:支气管扩张13例;空洞型肺结核4例;肺囊肿3例。特发性间质纤维化晚期蜂窝肺1例为肺移植患者。肺脓肿2例。(3)特殊染色GMS染色示棕黑色曲菌菌丝,PAS染色示菌丝为品红色。结论:病理学检查是肺曲菌病诊断的金标准,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有一定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曲菌病 X线胸片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GMS染色法 PAS染色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