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沈华超 丁海霞 +7 位作者 李晓波 曹菁菁 马虎龙 张云云 吴春平 孙波 王杰 丁新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6年第3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者24例,包括持续植物状态(PVS)12例、运动神经元病11例、桥脑小脑萎缩1例。入院后经骨髓穿刺采集自体骨髓,当天分离回输1×108个单个核细胞,...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患者24例,包括持续植物状态(PVS)12例、运动神经元病11例、桥脑小脑萎缩1例。入院后经骨髓穿刺采集自体骨髓,当天分离回输1×108个单个核细胞,剩余细胞进行MSCs培养扩增,待MSCs数量增至约1×108个细胞后收集细胞,经腰椎穿刺推注。治疗前后对患者神经功能变化分别进行评价。结果:12例PVS患者中,PVS评分提高、肌力改善5例;11例运动神经元病患者和1例橄榄桥脑小脑萎缩患者中,肌力、构音障碍改善5例。结论:MSCs移植治疗可以部分缓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近期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持续植物状态 运动神经元病
下载PDF
血浆Hcy、ApoE基因多态性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治疗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李康睿 叶民 尚羽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6-33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多态性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病例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将MMSE评分为21~26分患者纳入轻度组,将10~20分患者纳入中度组,将0~9分患者纳入重度组。参照《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治疗前主要检查项目包括血浆Hcy、ApoE基因多态性,治疗3个月后记录患者临床疗效;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Hcy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MMSE评分为16.50(9.00,20.00)分,其中轻度24例,中度49例,重度27例;重度组ApoE基因表型为ε2/4、ε4/4患者占比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入院时血浆Hcy水平高于轻度组、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Hcy、ApoE基因是导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加重的危险因素(P<0.05);10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3个月后,显效47例,好转30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77.00%;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ApoE基因均是影响血管性痴呆患者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Hcy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病情严重程度及临床关系密切,未来临床可通过检测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Hcy水平,评估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及治疗无效风险,针对病情严重治疗无效风险较高者,采取针对性干预,以改善患者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认知功能障碍 载脂蛋白E
下载PDF
神经内分泌异常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韦洁 高欢 +1 位作者 仲喆 叶民 《医学综述》 2020年第2期241-245,共5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减少,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沉积及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神经内分泌异常在PD中较为常见,它与PD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治疗价值...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多见于老年人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减少,神经元α-突触核蛋白沉积及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神经内分泌异常在PD中较为常见,它与PD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相关,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治疗价值。其中,胃饥饿素(Ghrelin)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而不同研究对褪黑素(MLT)和糖皮质激素(GC)与PD的相关性存在争议。因此,PD临床表现与MLT、Ghrelin、GC等神经内分泌激素之间的关系未来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胃饥饿素 褪黑素 糖皮质激素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及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尚羽 李康睿 +1 位作者 叶民 沈华超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MSCs组)。除Sham组外,其他组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BMSCs组)。除Sham组外,其他组构建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大鼠的神经功能情况;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cl-2、caspase-3、TLR4、NF-κB p65、NF-κB p50、Iκ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MCAO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均升高,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缺血脑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升高,脑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升高,Bax、caspase-3、TLR4、NF-κB p65、NF-κB p50蛋白表达均升高,Bcl-2、IκB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AO组比较,BMSCs组大鼠mNSS评分、脑梗死体积均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显著降低,缺血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MDA水平降低,脑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显著减少,Bax、caspase-3、TLR4、NF-κB p65、NF-κB p50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Bcl-2、IκB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Cs通过抗炎和抗凋亡作用对缺血性脑卒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性脑损伤 TLR4/NF-κB 凋亡 炎症
下载PDF
Klotho基因在神经变性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敏 叶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57-160,共4页
Klotho(Kl)是一种衰老抑制基因,其对CNS有保护作用,与神经变性疾病如Alzheimer’s病、帕金森病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Alzheimer’s病中,Kl对抗β淀粉样物质对海马神经元造成的损害,细胞层面上能显著改善长时程记忆基础中的N-甲基-D-天... Klotho(Kl)是一种衰老抑制基因,其对CNS有保护作用,与神经变性疾病如Alzheimer’s病、帕金森病等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在Alzheimer’s病中,Kl对抗β淀粉样物质对海马神经元造成的损害,细胞层面上能显著改善长时程记忆基础中的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结构功能和网络反应敏感性,分子层面上能调节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氧化还原系统等的表达;对帕金森病,Kl负性调控维生素D合成以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维持多巴胺的正常合成和分泌,这一过程主要是增强了信号调节激酶1、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钙/钙调素依赖激酶Ⅱ等信号的表达;Kl可以保护CNS免受氧化应激的损害。其他如肌萎缩侧索硬化及多系统萎缩等也受到Kl的保护,随着Kl研究的深入,未来有望成为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LOTHO Alzheimer’s病 帕金森病 神经变性病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兴军 孙树杰 《中外医疗》 2017年第26期110-112,共3页
目的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实施神经节苷脂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进入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方便选择60例研究,以随机法对其分组:常规组30例实施常规方案,治疗组30例则加以实... 目的对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治疗中实施神经节苷脂方案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进入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中,方便选择60例研究,以随机法对其分组:常规组30例实施常规方案,治疗组30例则加以实施神经节苷脂方案,对其疗效、NIHSS分数以及ADL分数等评定。结果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常规组30例的有效率66.67%(20/30),治疗组30例93.33%(28/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NIHSS分数(16.43±1.09)分,治疗组(12.96±2.3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ADL分数(63.56±2.41)分,治疗组(80.93±2.4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出现大面积脑梗塞的患者,实施常规方案治疗的同时,以神经节苷脂方案对其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提升疗效,还能改善其NIHSS分数以及ADL分数,价值显著,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方案 神经节苷脂方案 临床效果 大面积脑梗塞 NIHSS分数
下载PDF
血清TIMP-3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患者死亡的临床价值研究
7
作者 张莺芳 叶民 +1 位作者 尚羽 吴明凤 《中国卒中杂志》 2023年第6期677-683,共7页
目的观察重度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MMCAI)患者早期血清MMP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TIMP)3水平变化,确定其对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南... 目的观察重度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malignan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nfarction,MMCAI)患者早期血清MMP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TIMP)3水平变化,确定其对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2022年1月收治的MMCAI患者,根据30 d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入院第1天、第4天和第8天时血清TIMP-1、TIMP-2、TIMP-3、TIMP-4水平。ROC曲线分析TIMP对MMCAI患者30 d死亡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组MMCAI患者68例,其中30 d内全因死亡34例。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入院第1天血清TIMP-1水平[100.86(77.85~137.33)ng/mL vs.70.15(61.70~82.83)ng/mL,P=0.001],以及第1天[309.86(210.03~614.72)ng/mL vs.174.54(120.90~347.75)ng/mL,P<0.001]、第4天[288.32(167.45~371.38)ng/mL vs.172.42(99.06~232.47)ng/mL,P=0.003]和第8天[297.91(238.98~353.83)ng/mL vs.118.26(81.59~190.70)ng/mL,P<0.001]的血清TIMP-3水平较存活组均显著升高。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第4天和第8天血清TIMP-3水平预测MMCAI患者30 d死亡的AUC分别为0.751(95%CI0.636~0.866,P<0.001,截断值为179.33 ng/mL)、0.748(95%CI0.606~0.889,P<0.001,截断值为333.41 ng/mL)、0.840(95%CI0.726~0.955,P<0.001,截断值为266.56 ng/m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校正血小板计数、GCS评分和乳酸水平后,入院第1天血清TIMP-3水平升高仍是影响MMCAI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06,95%CI1.002~1.011,P=0.008)。生存分析显示,入院第1天血清TIMP-3水平>257.93 ng/mL的患者30 d死亡率更高(P<0.001)。结论血清TIMP-3水平变化是MMCAI患者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入院第1天血清TIMP-3水平可作为预测MMCAI患者死亡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缺血性卒中 死亡率 预后
下载PDF
强化降压治疗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的临床关系
8
作者 胡燕 赵亚亚 刚书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802-806,共5页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8月-2022年1月83名在症状出现后48 h内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或脑磁共振成像确诊为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强化组... 目的探讨降压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20年8月-2022年1月83名在症状出现后48 h内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或脑磁共振成像确诊为缺血性卒中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强化组,n=41)和标准降压组(标准组,n=42)。强化组的降压目标是将收缩压降低至<130 mmHg。标准组的降压目标是将收缩压降低至<140 mmHg。主要结局是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中PSD的发生率,定义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24)评分为8分及以上。次要结局为认知测试[Addenbrooke认知评估修订版(ACER)、Stroop测试]和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指数)。安全性结果为严重不良事件。结果治疗6个月时,与标准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相对变化相比,强化组患者分别降低了10.6 mmHg、5.5 mmHg(P<0.001、0.004)。此外,强化组患者心率在治疗期间的相对变化较标准组降低了5.0 bmp(P=0.034)。调整随机变量后,强化组和标准组的主要结局(HRSD)得分在治疗期间没有差异(强化组降低1.2,95%CI-0.8~1.1,P=0.105)。在次要结局中,与标准组相比,强化组患者ACE-R(P=0.045)、mRS(P=0.036)显著降低,Stroop效应中的实验3准确评分(P=0.027)、干扰准确评分(P=0.033)和动物命名评分(P=0.008)均显著提高。两组在试验结束时发生的严重不良事件的总体比率没有差异(χ2=0.597,P=0.440)。结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强化降血压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但并不能降低PSD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 卒中后抑郁 安全性
下载PDF
脑淋巴系统在帕金森病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陆熠繁 叶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28-231,共4页
最新研究发现,大脑具有淋巴系统,这一系统是脑内清除代谢产物和病理性蛋白的重要生理结构,主要由胶质淋巴系统和脑膜淋巴管构成。神经元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沉积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α-syn可以通过胶质淋巴系统引流,... 最新研究发现,大脑具有淋巴系统,这一系统是脑内清除代谢产物和病理性蛋白的重要生理结构,主要由胶质淋巴系统和脑膜淋巴管构成。神经元内α-突触核蛋白(α-syn)沉积是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α-syn可以通过胶质淋巴系统引流,经过脑膜淋巴管流入外周淋巴结而从大脑中清除。近年来研究发现,脑淋巴系统与PD密切相关。本文结合近些年的文献对脑淋巴系统在P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Α-突触核蛋白 血管周围间隙 硬脑膜淋巴管 胶质淋巴系统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调脂效果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庶 吴秋义 +1 位作者 郭刚 丁新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904-908,共5页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调脂效果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9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组和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调脂效果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9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组和非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对照组),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变化。结果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5);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厚度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软化甚至缩小颈动脉斑块作用,有利于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降血脂药
下载PDF
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8
11
作者 张正祥 杜丽 +3 位作者 刘新亚 张莺芳 叶民 丁新生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6期558-560,共3页
目的:探讨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PD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给予美多芭治疗)和观察组68例(给予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比较2组PD非运动症状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 目的:探讨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PD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给予美多芭治疗)和观察组68例(给予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比较2组PD非运动症状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符号数字转换测试(SDMT)、Rey文字记忆测试(RAVLT)、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和韦氏智力测试-积木测验(BD)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感觉异常、尿频尿急等非运动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治疗PD效果确切,能够显著优化患者非运动症状,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非运动症状 盐酸普拉克索 美多芭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2
作者 叶民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402-406,共5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AD是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发生于老年和老年前期、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临床上表现为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能力损害和计算力损害、人格和行为改变等。AD是老年期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计算力 记忆障碍 老年前期 流行病学调查 退行性病变 发病机制 痴呆类型 失用 分泌酶
下载PDF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3
作者 饶峰 叶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85,共3页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一组由于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综合征,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上世纪20年代末,Critchley率先提出了"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这一概念并描述了其临...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ascular parkinsonism,VP)是一组由于脑血管病变所导致的综合征,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上世纪20年代末,Critchley率先提出了"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这一概念并描述了其临床特征,他认为脑血管的病理变化可能会导致帕金森综合征,限于当时的条件,未行进一步病理学及影像学检查,该综合征此后在文献中的称呼有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脑血管病 左旋多巴 运动症状 黑质 弥散张量成像 多巴胺能药物 静止性 铅管样强直
下载PDF
AQP4与PKC在大鼠CIR后脑水肿模型中的变化及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新亚 储照虎 +3 位作者 叶民 倪红 徐德友 张正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年第6期456-457,460,共3页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激酶C(PKC)表达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两者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假手术组(S... 目的通过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水通道蛋白4(AQP4)、蛋白激酶C(PKC)表达水平的变化,来探讨两者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CIR)。参照Garcia JH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Elliot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及PKC的表达。结果 CIR后6h即有神经功能缺损,脑含水量在CIR12h明显升高,1~3d时达到高峰;AQP4表达在早期水平降低,从12h逐渐升高,至CIR 24h明显升高,3d达高峰;PKC在CIR后6h开始持续性升高,至第5d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早期的细胞源性脑水肿可能和PKC的升高有关,后期的血管源性脑水肿可能和AQP4的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4 蛋白激酶C 脑水肿
下载PDF
磁共振指导下rt-PA静脉溶栓治疗发病时间不明确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1例
15
作者 张莉文 傅新民 +4 位作者 朱文斌 陈丽华 张莺芳 杜丽 钱坤 《辽宁医学杂志》 2010年第4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 RT-PA 发病时间 磁共振 2009年 肢体活动障碍 反复咳嗽
下载PDF
脊髓痨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附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张莺芳 张正祥 +2 位作者 龚大伟 叶民 丁新生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0期494-494,共1页
目的分析脊髓痨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提高对脊髓痨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均有下肢闪电样疼痛,进行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闭目难立征阳性及病理征阴性,无阿-罗氏瞳孔表现。... 目的分析脊髓痨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提高对脊髓痨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例脊髓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均有下肢闪电样疼痛,进行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闭目难立征阳性及病理征阴性,无阿-罗氏瞳孔表现。患者血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均为阳性,血清及脑脊液(CSF)的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均为阳性,CSF白细胞数及蛋白增加,脊髓MRI无明显改变。3例均给予大剂量青霉素治疗,3个月后复查RPR滴度下降,临床症状好转。结论脊髓痨患者具有一些较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以下肢放电样疼痛伴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患者,应考虑脊髓痨的可能,而相关的病史询问,血清及CSF梅毒方面的检查是必要的,大剂量青霉素治疗脊髓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痨 临床特点 治疗
下载PDF
帕金森病异动症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仲喆 徐敏 +2 位作者 陈韦洁 高欢 叶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4期39-42,共4页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引起的并发症。针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部分。在非药物治疗中脑深部电刺激,单侧苍白球切开术认为是有效的。药物治疗集中在提供持续的多...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是帕金森病患者长期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引起的并发症。针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部分。在非药物治疗中脑深部电刺激,单侧苍白球切开术认为是有效的。药物治疗集中在提供持续的多巴胺能刺激,如研制新型多巴胺制剂,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皮下阿扑吗啡和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肠凝胶连续空肠内输注,其次是金刚烷胺、氯氮平、左乙拉西坦等非多巴胺能药物的使用。虽然多数非多巴胺能的药物临床前结果令人鼓舞,但由于其效果的不确定以及带来的副作用,目前向临床实践的转化仍然具有挑战性,本文针对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国内外最新治疗进行一个较详细阐述,为日常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诱导的异动症 病理生理机制 治疗进展
下载PDF
胶质细胞与帕金森病免疫/炎症机制的关系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怡 叶民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0-71,共2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以上的人群,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的PD患病率接近2%,与欧美发达国家持平[1]。其病理特点包括残存神经元胞浆内路易小体(LB)形成、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炎症机制 胶质细胞 神经退行性疾病 免疫 欧美发达国家 路易小体 病理特点
下载PDF
糖尿病性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一例报道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冠宇 龚大伟 叶民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8-448,共1页
舞蹈病由锥体外系病变引起,表现为肢体或头面部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病灶位于对侧锥体外系,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丘脑底核等。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常见于脑血管病、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药物损害以及神经... 舞蹈病由锥体外系病变引起,表现为肢体或头面部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病灶位于对侧锥体外系,包括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黑质、丘脑底核等。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常见于脑血管病、感染、遗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药物损害以及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等。糖尿病并发偏侧舞蹈症临床少见,容易误诊,现对作者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例糖尿病性非酮症性偏侧舞蹈症患者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舞蹈症 纹状体 糖尿病 非酮症性高血糖
下载PDF
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康睿 叶民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9期2347-2349,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采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神经科治疗的63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施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33例在其基础注入丁苯酞注射液治...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采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神经科治疗的63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施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33例在其基础注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2周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梗死面积(11.1±2.0)cm2相较于对照组(13.1±1.2)cm2减少,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1±1.1)分,相较于对照组(8.5±1.5)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7.4±1.1)mg/L、IL-8(24.9±1.1)ng/L、IL-10(9.3±1.0)ng/L、降钙素原(PCT)(4.0±1.8)μg/L水平相较于对照组[CRP(13.8±1.4)mg/L、IL-8(30.8±1.5)ng/L、IL-10(11.0±0.9)ng/L、PCT(5.6±2.3)μg/L]均降低(P<0.05)。结论ACI通过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治疗,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脑神经功能,还能缓解炎症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阿替普酶 丁苯酞 神经功能 炎症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