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涎液化糖链抗原-6、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联合改良临床-影像-病理诊断评分在间质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洁如 王浩杰 +1 位作者 许梅杰 陈晓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5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联合改良临床-影像-病理诊断(CRP)评分在间质性肺疾病(ILD)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间质性肺疾病患者167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106)和重度组(n=6... 目的:探讨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联合改良临床-影像-病理诊断(CRP)评分在间质性肺疾病(ILD)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选取间质性肺疾病患者167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n=106)和重度组(n=61),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22)和预后不良组(n=45),另选10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血清KL-6水平、CAR以及改良CRP评分,多因素Logistic分析ILD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KL-6、CAR联合改良CRP评分在间质性肺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和重度组患者血清KL-6水平、CAR、改良CRP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患者血清KL-6水平、CAR、改良CRP评分均显著升高(均P<0.05)。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肺功能异常患者占比、血清KL-6水平、CAR、改良CRP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肺功能异常、高血清KL-6水平、高CAR、高改良CRP评分是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血清KL-6、CAR联合改良CRP评分诊断重度间质性肺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三者独立检查(均P<0.05)。血清KL-6、CAR联合改良CRP评分预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预后不良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三者独立检查(均P<0.05)。结论:KL-6、CAR联合改良CRP评分在重度ILD患者的严重程度诊断中具有较高准确度,且对ILD患者的预后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涎液化糖链抗原-6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 改良临床-影像-病理诊断评分 严重程度 预后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被引量:34
2
作者 晋发 潘霞 +3 位作者 卢鑫 武良权 万兵 张秀伟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通气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抗感染、化痰、解痉、扩张...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通气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取抗感染、化痰、解痉、扩张支气管以及黏液溶解、维持酸碱和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呼吸机常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予湿化氧疗仪经鼻高流量氧疗,两组均连续治疗7 d。治疗前、治疗24 h和治疗7 d,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液pH、PaO_(2)、PaCO_(2),采用心电监护仪检测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平均动脉压(MAP)。治疗前和治疗7 d,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7 d,采用Kolcaba根据舒适分类结构编制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评估治疗舒适度,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液pH、PaO_(2)、PaCO_(2)、HR、RR、MAP以及NLR、PCT、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24 h PaO_(2)、MAP升高,PaCO_(2)、HR和RR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7 d NLR、PCT、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同期,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环境维度等GC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7 d,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不仅能改善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稳定心肺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还可提高治疗舒适度,可作为无创通气治疗的一种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呼吸衰竭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并多器官功能障碍2例报道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史玉婷 万兵 张秀伟 《右江医学》 2023年第10期954-957,共4页
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主要宿主为鸟类及家禽,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带病原体的气溶胶传染给人类,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人类感染主要表现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典型临床症状为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呼吸困难... 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专性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菌,主要宿主为鸟类及家禽,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吸入带病原体的气溶胶传染给人类,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人类感染主要表现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典型临床症状为高热、头痛、肌肉酸痛、咳嗽、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等,部分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可在短时间内发展为重症肺炎,同时出现肝功能损害、心肌炎、脑炎等其他多器官受累。本文报道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衣原体 重症肺炎 多器官功能障碍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v2647蛋白对肺组织损伤效应的初步研究
4
作者 金霄 陈晓林 +4 位作者 姚静 杜兴冉 颜海豪 李国莉 冯旰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7-1524,共8页
目的:通过噬菌体重组技术分别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2647基因的敲除株和回补株以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评估结核分枝杆菌Rv2647蛋白对模型鼠肺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构建同源交换位点并整合到结核分... 目的:通过噬菌体重组技术分别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2647基因的敲除株和回补株以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评估结核分枝杆菌Rv2647蛋白对模型鼠肺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构建同源交换位点并整合到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基因组,获取噬菌粒并将其导入Ms,构建具有同源交换位点的重组噬菌体。体外扩增获得高滴度重组噬菌体并转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v),37℃静置培养28 d,挑取单克隆进行PCR验证,获得Rv2647基因敲除株(H37RvΔRv2647)。PCR扩增Rv2647基因并通过无缝克隆分别将其整合到载体pMV361和pMV261多克隆位点处,获得阳性质粒后分别电转化H37RvΔRv2647和Ms,获得结核分枝杆菌回补株(H37RvΔRv2647::Rv2647)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s::Rv2647)。分别以H37Rv、H37RvΔRv2647、H37RvΔRv2647::Rv2647、Ms及Ms::Rv2647的菌液经气管攻击C57BL/6小鼠,分别比较H37Rv(30 d)与Ms(7 d)模型鼠的存活率、肺组织细菌负荷及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PCR结果显示,H37RvΔRv2647中Rv2647基因缺失,而H37RvΔRv2647::Rv2647及Ms::Rv2647中Rv2647基因皆存在。H37RvΔRv2647、H37Rv及H37RvΔRv2647::Rv2647组模型鼠30 d存活率分别为100.00%、83.33%及83.33%;Ms和Ms::Rv2647组模型鼠的7 d存活率分别为100.00%和83.33%;H37RvΔRv2647组模型鼠肺组织细菌负荷(lgCFU)为(3.40±0.18),显著低于H37Rv组(3.86±0.15,P<0.001)和H37RvΔRv2647::Rv2647组(3.80±0.16,P<0.01);H37RvΔRv2647组模型鼠肺组织炎症面积(%)为(4.37±3.06),显著低于H37Rv组(62.76±14.24,P<0.001)和H37RvΔRv2647::Rv2647组(67.37±0.45,P<0.001);Ms组模型鼠肺组织lgCFU为(2.53±0.16),显著低于Ms::Rv2647组(2.81±0.13,P<0.01);Ms组模型鼠肺组织炎症面积(%)为(5.71±1.29),显著低于Ms::Rv2647组(33.13±13.84,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v2647基因敲除株(H37RvΔRv2647)及回补株(H37RvΔRv2647::Rv2647)以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s::Rv2647)。Rv2647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宿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加重了模型鼠肺组织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差异区域 Rv2647蛋白 噬菌体重组技术 肺组织损伤
原文传递
儿童用细支气管镜在肺外周病变中的初步应用(附2例报告)
5
作者 武良权 杨健 +4 位作者 张巧 刘盼盼 张秀伟 杜兴冉 朱颖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7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用细支气管镜(BF-XP290)在肺外周病变(PPL)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儿童用细支气管镜(BF-XP290)对PPL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儿童用细支气管镜(BF-XP290)能够以直视的形式对发现的PPL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不足之处能用其他技术手... 目的探讨儿童用细支气管镜(BF-XP290)在肺外周病变(PPL)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儿童用细支气管镜(BF-XP290)对PPL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儿童用细支气管镜(BF-XP290)能够以直视的形式对发现的PPL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不足之处能用其他技术手段克服。结论儿童用细支气管镜(BF-XP290)可以部分代替径向超声支气管镜(R-EBUS)的作用,减少医疗设备的投入,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外周病变(PPL) 奥林巴斯细支气管镜(BF-XP290) 支气管异物
下载PDF
RhoGDI2调控TGF-β1对气道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潘霞 陈云 刘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探讨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Rho guanosine diphosphate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在气道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气道重塑的分子生物学机... 目的:探讨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Rho guanosine diphosphate dissociation inhibitor 2,RhoGDI2)在气道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中的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有助于揭示气道重塑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构建RhoGDI2过表达气道上皮细胞(16HBE)模型。Western Blot检测RhoGDI2蛋白的表达。构建成功后,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E-cadherin、N-cadherin、Snail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上清液中TGF-β1的表达水平。在RhoGDI2过表达16HBE细胞模型中加入TGF-β1抑制剂,进一步明确TGF-β1在RhoGDI2调控EMT过程中的作用。结果:(1)Western Blot检测16HBE过表达组RhoGDI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2)过表达组16HBE中N-cadherin、Snai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而E-cadherin表达明显下降(P<0.01);RhoGDI2过表达组细胞中、上清液中TGF-β1的表达水平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3)过表达组中加入TGF-β1抑制剂后,TGF-β1、N-cadherin、Snail表示水平下降,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RhoGDI2可通过调控TGF-β1的表达促进人气道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嘌呤核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 上皮-间质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气道上皮细胞 气道重塑
下载PDF
利伐沙班片对老年肺栓塞患者血清D-D、NT-proBNP水平等影响及临床疗效 被引量:8
7
作者 高海燕 卢鑫 +3 位作者 朱颖 仝春冉 潘航程 杨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36-838,共3页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片对老年肺栓塞(PTE)患者血清D-二聚体(D-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等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PTE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片对老年肺栓塞(PTE)患者血清D-二聚体(D-D)、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等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PTE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给予华法林片、利伐沙班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D-D、NT-proBNP水平、肺动脉收缩压、血气分析指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D-D、NT-proBNP水平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肺动脉收缩压、血气分析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躯体评分(PCS)和精神评分(M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片能有效降低老年PTE患者血清D-D、NT-proBNP水平及肺动脉收缩压,改善肺部循环压力,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片 肺栓塞 D-二聚体 N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不同型号的支气管镜联合经引导鞘的径向超声定位下的肺活检在肺周围型病变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旸 杨健 +4 位作者 刘盼盼 张巧 万兵 张秀伟 朱颖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12期2215-2218,共4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型号的支气管镜联合经引导鞘的径向超声定位下的肺活检在肺周围型病变(PPL)中的诊断率,探讨在临床支气管镜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何选用支气管镜和引导鞘管。方法回顾分析经三种不同型号的支气管镜检查的315例PPL患者的临...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型号的支气管镜联合经引导鞘的径向超声定位下的肺活检在肺周围型病变(PPL)中的诊断率,探讨在临床支气管镜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何选用支气管镜和引导鞘管。方法回顾分析经三种不同型号的支气管镜检查的315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应用支气管镜和引导鞘管的不同,分为A组75例,应用奥林巴斯BF1T260支气管镜联合经引导鞘(奥林巴斯活检套装K203)的径向超声;B组105例,应用奥林巴斯BF-260支气管镜联合经引导鞘(奥林巴斯活检套装K201)的径向超声;C组135例,应用奥林巴斯BF-P260F支气管镜联合经引导鞘(奥林巴斯活检套装K201)的径向超声。比较三组之间获取超声图像比率和临床诊断率,分析原因,指导临床实践。结果A组(镜身5.9mm引导鞘K203的直径2.55mm)在获得典型超声图像比例是40.0%,小于B组的58.3%和C组80.0%,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得出结论,较细的支气管镜可以进入较细的支气管径就更易进入到PPL所在的管径也就能得到更多的超声影像。但是在同样获得超声图像后的诊断率上,A组83.3%、B组82.5%、C组82.4%,P值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中得知较粗的管径获取的标本相应大,组织结构相对完整诊断率高,但在本文中对于细导向鞘在获取标本时可以进行多次(8次)活检,可以弥补获取标本小诊断率低的问题。结论在PPL的诊断上选择应用细支气管镜结合引导鞘,可以提高PPL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径向超声 肺周围型病变 引导鞘管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中微生物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隆杰 柯章敏 +3 位作者 刘怡婷 李丽 张允雷 张秀伟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385-392,共8页
肿瘤微环境呈现出一个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肿瘤细胞、非癌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等多种要素。微生物在肿瘤内广泛分布,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特异性。这些微生物的组成成分与功能状态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至关... 肿瘤微环境呈现出一个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肿瘤细胞、非癌细胞、细胞外基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等多种要素。微生物在肿瘤内广泛分布,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特异性。这些微生物的组成成分与功能状态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深入阐明了肿瘤微环境内微生物菌群的特征,并探索其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以期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全新的策略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微环境 微生物 微生物群落 肿瘤诊疗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奥希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怡婷 王喆 +3 位作者 冯静 高敏 张秀伟 张允雷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518-525,共8页
耐药的产生是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第三代分子靶向药物奥希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株,并探讨其耐药机制对肺癌耐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间歇性大剂量冲击和梯度递增法,以HCC827为模型,在... 耐药的产生是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第三代分子靶向药物奥希替尼获得性耐药细胞株,并探讨其耐药机制对肺癌耐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间歇性大剂量冲击和梯度递增法,以HCC827为模型,在体外建立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OR。利用细胞计数(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耐药指数(RI)评估细胞对奥希替尼的敏感度;利用荧光染色法比较耐药前后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其下游信号蛋白的表达;第二代测序(NGS)检测EGFR的基因突变;细胞周期和划痕试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试验结果显示,HCC827OR的RI为18.65,表明HCC827OR为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与野生型HCC827细胞相比,奥希替尼耐药细胞的核质比显著增大,关键蛋白p-EGFR表达显著下降,而细胞增殖相关的p-AKT显著增加,这表明其可能通过非EGFR依赖信号通路产生耐药。同时,流式细胞术和划痕试验结果表明,HCC827OR细胞株出现了明显的G2/M周期阻滞,但其迁移能力得到了提高。本研究成功构建了NSCLC奥希替尼耐药细胞株HCC827OR,初步证明了其可通过非EGFR依赖的旁路产生耐药,为研究肿瘤细胞耐药提供了重要的体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希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耐药细胞株 耐药机制
下载PDF
细菌治疗肿瘤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11
作者 冯静 柯章敏 +2 位作者 王丽 张秀伟 张允雷 《激光生物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385-391,共7页
癌症治疗依然是现代医学难题,这使得“非常规”治疗手段——细菌治疗肿瘤再次成为21世纪的研究热点。细菌治疗肿瘤主要基于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以及部分细菌能够靶向性进入实体肿瘤内部生长繁殖的特性。通过展示肿瘤靶向分子或者敲... 癌症治疗依然是现代医学难题,这使得“非常规”治疗手段——细菌治疗肿瘤再次成为21世纪的研究热点。细菌治疗肿瘤主要基于刺激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以及部分细菌能够靶向性进入实体肿瘤内部生长繁殖的特性。通过展示肿瘤靶向分子或者敲除部分基因可以增加细菌的肿瘤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表达细胞毒性蛋白和免疫因子等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借助于纳米材料的发展,细菌联合纳米技术以及其自身产物的纳米属性治疗肿瘤的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除此之外,细菌联合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等方式对肿瘤进行综合治疗,显示出较高的抗肿瘤效果和低毒副作用。因此,探究细菌的肿瘤靶向性、免疫抗肿瘤特性以及辅助临床治疗,将为人类最终攻克癌症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细菌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肿瘤靶向分子
下载PDF
PBL引入循证医学构建呼吸内科临床带教新模式探究
12
作者 高海燕 文昱婷 +2 位作者 晋发 单霞 朱文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34-37,共4页
在呼吸内科教学中,探讨PBL+循证医学(EBM)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实习生分为两组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实验组成绩更好,更为满意(P< 0.05)。结论 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特有的特点,知识范围广,理解难度... 在呼吸内科教学中,探讨PBL+循证医学(EBM)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实习生分为两组进行不同的教学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实验组成绩更好,更为满意(P< 0.05)。结论 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特有的特点,知识范围广,理解难度大,并且医学生以后承担着治病救人的责任,所以对医学生的学习质量更为关注。呼吸内科更是重要的学科之一,主要是负责呼吸循环系统的相关疾病问题,简单的课本授课教学更适合于应试教育,对于学生的理解和创新思维具有局限性,PBL+EBM教学方案紧紧围绕实际和临床,操作性更多,很好的融合临床现实与理论知识,达到提高学生积极性和学习效率的目的,应推广PBL+EBM教学方案在呼吸内科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循证医学 呼吸内科 临床带教
下载PDF
微纳米塑料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李格格 文昱婷 +2 位作者 蔡伟 张允雷 张秀伟 《国际呼吸杂志》 2024年第12期1483-1488,共6页
近年来,塑料的普遍使用导致其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因其微小尺寸和难以降解的特性,通过食物链累积并最终威胁人类健康,已被发现存在于人体多种生物样本中。这些塑料颗粒不仅来源于广泛的陆地和海洋活动... 近年来,塑料的普遍使用导致其广泛分布于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因其微小尺寸和难以降解的特性,通过食物链累积并最终威胁人类健康,已被发现存在于人体多种生物样本中。这些塑料颗粒不仅来源于广泛的陆地和海洋活动,还可能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吸入污染空气或皮肤接触含塑料微珠的化妆品而进入人体。微纳米塑料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能够穿越生物膜屏障,蓄积于敏感器官,并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和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将重点探讨微纳米塑料的来源、进入人体的潜在途径和在人体内的蓄积机制,分析微纳米塑料如何对人类呼吸系统疾病产生影响,并讨论防治策略,以期为减少塑料污染和保护人类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疾病 塑料微粒 环境污染 哮喘 肺疾病 间质性 肺肿瘤
原文传递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IGF-1、OPG、RANKL及骨密度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玮 蔡伟 +4 位作者 朱文艳 晋发 汤莉 张秀伟 张希龙 《江苏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457-460,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密度的变化。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45例OSAHS男性患者分为轻度OSAHS组(A1组,15例)、中度OSAHS组...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密度的变化。方法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45例OSAHS男性患者分为轻度OSAHS组(A1组,15例)、中度OSAHS组(A2组,15例)和重度OSAHS组(A3组,15例);另选取健康人群15例作为对照(B组)。检测各组BMI、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骨密度以及血清钙、磷、ALP、IGF-1、OPG、RANKL水平,并观察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中、重度OSAHS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BMI、AHI和RANKL水平在A3、A2、A1、B组中依次减少(P<0.05),而最低SaO2、骨密度、IGF-1、OPG和OPG/RANKL在B、A1、A2、A3组中依次减少(P<0.05)。AHI与BMI、RANKL呈正相关(r=0.405、0.305,P<0.05),而与ALP、IGF-1、OPG、OPG/RANKL、最低SaO2、腰椎和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呈负相关(r=-0.162、-0.296、-0.253、-0.505、-0.807、-0.289和-0.277,P<0.05)。与治疗前相比,A2、A3组患者经CPAP治疗后AHI和RANKL水平降低,最低SaO2、骨密度、IGF-1、OPG和OPG/RANKL增加(P<0.05)。结论 OSAHS患者有骨质疏松患病风险,这与IGF-1水平和OPG/RANKL比例有关。CPAP能改善OSAHS患者AHI,提高骨密度,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骨质疏松 持续性气道正压通气
原文传递
饮食结构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及其心脏代谢参数的影响分析
15
作者 蔡伟 晋发 +3 位作者 朱文艳 张玮 牛翠侠 汤莉 《慢性病学杂志》 2022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饮食结构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及其心脏代谢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68例OSA患者以及22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OSA诊断,睡眠质量由匹兹堡睡眠质... 目的探讨饮食结构对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及其心脏代谢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68例OSA患者以及22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OSA诊断,睡眠质量由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serum 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iipopro 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和葡萄糖的浓度。饮食摄入通过24 h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问卷调查法(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进行评估。使用有序逻辑回归模型来研究饮食习惯、心脏代谢参数与OSA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轻度OSA吸烟者比例较高,而重度OSA的酒精摄入量最高。有序逻辑回归模型显示酒精摄入量的增加与OSA严重程度增加密切相关;HDL-C水平越高,OSA患病风险越低(OR=0.02,95%CI 0.0002~0.56)。此外膳食纤维摄入量越高,OSA严重程度越低(OR=0.84,95%CI 0.71~0.98)。结论OSA的严重程度与大量饮酒和睡眠障碍有关。重度OSA与低膳食纤维摄入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食结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心脏代谢
原文传递
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OmpW保护性表位的预测与验证
16
作者 杨宁 朱成华 +5 位作者 邵明玥 陈思锡 周润露 何宇聪 杜兴冉 冯旰珠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0-335,共6页
目的构建和筛选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OmpW的B细胞和T细胞表位。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OmpW的小鼠B细胞及T细胞表位并合成相应肽段;构建重组质粒pET28a-ompW并原核表达、纯化获得OmpW蛋白;以OmpW蛋白皮下免疫BALB/c小鼠,2周免疫1次,... 目的构建和筛选鲍曼不动杆菌外膜蛋白OmpW的B细胞和T细胞表位。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OmpW的小鼠B细胞及T细胞表位并合成相应肽段;构建重组质粒pET28a-ompW并原核表达、纯化获得OmpW蛋白;以OmpW蛋白皮下免疫BALB/c小鼠,2周免疫1次,共3次。第3次免疫后1周,收集小鼠血清、分离小鼠脾细胞培养。分别用OmpW蛋白及不同的T细胞表位肽刺激脾细胞,72 h后收集脾细胞上清。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上清液中IFN-γ浓度。结果筛选并构建了5个B细胞表位及4个T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分别是OmpW B1、OmpW B2、OmpW B3、OmpW B4、OmpW B5,T细胞表位分别是OmpW T1、OmpW T2、OmpW T3、OmpW T4;间接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OmpW B1和OmpW B5能够与OmpW全长蛋白质免疫小鼠的血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其A450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01);双抗夹心ELISA法结果显示OmpW T4表位刺激的脾细胞上清中的IFN-γ浓度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成功构建并筛选出OmpW蛋白的两个B细胞表位OmpW B1及OmpW B5和一个T细胞表位OmpW T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OmpW 表位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在直径≤2 cm的肺外周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17
作者 潘航程 杨旸 +3 位作者 潘霞 武良权 杨健 张秀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5期925-929,共5页
目的:探究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在直径≤2 cm的肺外周结节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40例直径≤2 cm的肺外周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 目的:探究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在直径≤2 cm的肺外周结节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40例直径≤2 cm的肺外周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7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支气管镜技术进行诊断,实验组使用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进行诊断,并进行随访实验。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可视率、操作时间、诊断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病灶位置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病变大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可视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支气管镜操作总时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探及病灶位置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恶性病变的诊断率为89.74%,良性肺结节的诊断率为83.87%,而对照组恶性病变的诊断率为60%,良性结节的诊断率为50%,两组间病变性质的良性和恶性诊断率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导航支气管镜联合EBUS-GS技术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方法,可用于直径≤2 cm的肺外周结节的诊断。该技术既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又可减少不必要的切除手术,对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导航支气管镜 气道内超声-引导鞘管(EBUS-GS) 肺外周结节 诊断
原文传递
抑瘤素M在肺部疾病及恶病质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柯章敏 潘航程 +3 位作者 王丽 吕镗烽 张秀伟 宋勇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SCD 2024年第12期900-904,共5页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家族成员包括IL-6,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IL-11,IL-27,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和心肌营养素样细胞因子1(cardiotrophin-like cytoki... 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家族成员包括IL-6,抑瘤素M(oncostatin M,OSM),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IL-11,IL-27,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和心肌营养素样细胞因子1(cardiotrophin-like cytokine factor 1,CLCF1)参与调节各种炎症和肿瘤[1-3]。1986年,Zarling等[4]首次从人淋巴瘤U937细胞中分离一种生长调节蛋白,因其具有抑制黑色素瘤细胞的细胞生长而影响成纤维细胞因此得名O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瘤素M 肺部疾病 恶病质 生长调节蛋白 黑色素瘤细胞 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肿瘤恶病质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9
作者 高晨曦 钟海 +4 位作者 林秋琪 武良权 杨健 张允雷 张秀伟 《国际呼吸杂志》 2024年第5期598-604,共7页
恶病质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表现为持续性体重下降、肌肉萎缩、乏力、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建立肿瘤恶病质动物模型是探究其发病机制和寻找潜在治疗方法的重要策略之一。该类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恶病质发病机制的了解,... 恶病质是肿瘤患者常见的临床并发症,表现为持续性体重下降、肌肉萎缩、乏力、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建立肿瘤恶病质动物模型是探究其发病机制和寻找潜在治疗方法的重要策略之一。该类模型的建立有助于加深人们对恶病质发病机制的了解,以及肿瘤细胞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用于评估恶病质治疗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本文综述了肿瘤恶病质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肿瘤恶病质模型的构建和应用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病质 模型 动物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白蛋白紫杉醇联合胸腺法新治疗老年无驱动基因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晋发 付金平 +7 位作者 文昱婷 蔡伟 杨旸 武良权 潘航程 万兵 杨健 张秀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74-979,共6页
目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lbumin-bound paclitaxel,Nab.P)对实体瘤的化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与耐受性,胸腺法新(Thymalfasin)是一种细胞免疫调节剂,可发挥免疫调节与抗肿瘤功能,本研究探讨Nab.P联合胸腺法新对老年无驱动基因突变晚期非小... 目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lbumin-bound paclitaxel,Nab.P)对实体瘤的化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与耐受性,胸腺法新(Thymalfasin)是一种细胞免疫调节剂,可发挥免疫调节与抗肿瘤功能,本研究探讨Nab.P联合胸腺法新对老年无驱动基因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05-2018-01-05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72例无驱动基因突变老年晚期NSCLC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Nab.P联合胸腺法新治疗,分析其疗效、毒副作用、免疫功能以及生存情况;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7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mission rate,ORR)为29.17%,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为80.56%;主要毒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58例)、骨髓抑制(20例)、肝肾损害(13例),45例为Ⅰ~Ⅱ度;治疗后CD4^+(t=1.838,P=0.068)、CD8^+(t=1.124,P=0.263)和CD4^+/CD8^+(t=0.980,P=0.329)均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7个月(95%CI为5.9~8.1),中位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为14个月(95%CI为7.4~20.6)。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1.091,P=0.034,95%CI为1.007~1.183)、ECOG评分(HR=2.500,P=0.009,95%CI为1.258~4.967)和肿瘤直径(HR=2.121,P=0.002,95%CI为1.312~3.430)为影响PFS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HR=1.130,P=0.038,95%CI为1.007~1.268)、肿瘤直径(HR=2.355,P=0.012,95%CI为1.204~4.609)和KPS评分(HR=2.423,P=0.022,95%CI为1.134~5.174)为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Nab.P联合胸腺法新对无驱动基因突变的老年NSCLC疗效肯定,毒副作用较小,耐受性较好,可显著保护患者免疫功能;年龄、ECOG评分和肿瘤直径与PFS有关,年龄、肿瘤直径、KPS评分与OS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无驱动基因突变 白蛋白紫杉醇 胸腺法新 预后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