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MEM16A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1
作者 柏文霞 施瑞华 +2 位作者 王建宁 郝波 刘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探讨TMEM16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2007-01/2008-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60例,均为癌组织及距癌至少5cm远的配对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 目的:探讨TMEM16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2007-01/2008-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标本60例,均为癌组织及距癌至少5cm远的配对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的TMEM16A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食管鳞癌组织、癌旁组织中TMEM16A蛋白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2.50%vs20.00%,P<0.05),TMEM16A在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65.38%vs21.43%,P<0.05),不同分化程度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的食管鳞状细胞癌中,TMEM16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27%、43.75%和84.62%,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MEM16A表达与食管鳞癌的TNM分期无明显相关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TMEM16A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强(t=42.16,P<0.05).结论:TMEM16A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有一定的作用,有望为食管癌的分子诊断、基因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EMl6A 表达 食管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免疫印迹
下载PDF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翟启智 王建宁 +5 位作者 佘维斌 朱祖明 王川 李加虎 许平 夏金荣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后48小时内行ERCP,20例同期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后48小时内行ERCP,20例同期接受内科保守治疗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RCP组治疗成功率为100%,未发生与内镜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ERCP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肠道恢复通气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60.4±11.4)小时vs(88.6±18.5)小时、住院时间(11.4±2.1)天vs(18.3±3.5)天、肠道恢复通气时间(4.4±1.5)天vs(7.8±2.3)天、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5.7±1.8)天vs(8.5±3.1)天(P<0.05或<0.01);ERCP组住院费用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第1天血清淀粉酶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行ERCP安全有效,ERCP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美沙拉嗪联合黛力新治疗难治性腹泻型IBS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翟启智 王建宁 +2 位作者 朱祖明 王川 汪胜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2期29-29,79,共2页
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等,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障碍Ⅲ。患者病程长,症状迁延,就诊频繁(每月〉1次),临床常规治疗不理想... 难治性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排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等,常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障碍Ⅲ。患者病程长,症状迁延,就诊频繁(每月〉1次),临床常规治疗不理想,疗程〉3个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被视为难治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沙拉嗪 黛力新 腹泻 IBS
下载PDF
胃癌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VEGF-C、VEGFR-3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苗莹莹 仇玮 +2 位作者 王建宁 朱祖明 翟启智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13)C呼气试验及改良Giemsa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胃癌...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13)C呼气试验及改良Giemsa法检测40例胃癌患者的Hp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胃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Hp感染率为65.0%。VEGF-C、VEGFR-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8.74±0.84)×10^(-2)和(3.64±1.96)×10^(-2),在癌旁组织中为(1.23±0.38)×10^(-2)和(0.90±0.18)×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与VEGFR-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1,P<0.05)。VEGF-C、VEGFR-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VEGF-C、VEGFR-3蛋白在Hp感染阳性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为(11.72±3.07)×10^(-2)和(8.71±2.15)×10^(-2),在Hp感染阴性胃癌组织中分别为(8.48±1.11)×10^(-2)、(5.37±1.05)×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VEGFR-3表达与Hp感染和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Hp感染可能与胃癌淋巴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幽门螺杆菌(Hp)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益生菌序贯治疗在提高幽门螺杆菌再根除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汪胜林 王建宁 +2 位作者 翟启智 朱祖明 张振玉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735-1736,共2页
目的:观察益生菌序贯治疗在提高幽门螺杆菌再根除率中的作用及对临床症状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90例经我院经胃镜、病理诊断确诊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行常规根除Hp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阳性患者,随机分为A组:标准四联... 目的:观察益生菌序贯治疗在提高幽门螺杆菌再根除率中的作用及对临床症状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90例经我院经胃镜、病理诊断确诊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行常规根除Hp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阳性患者,随机分为A组:标准四联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疗程10 d。B组:四联强化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疗程14 d。C组:序贯治疗组:口服益生菌15 d后,加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果胶铋),疗程10 d。结果:序贯治疗组对Hp根除率明显高于标准四联组及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1%与69.7%、75.2%,P<0.05);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标准高于四联组及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7%与73.2%、79.5%,P<0.05);三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6.1%和7.1%,P>0.05)。结论:益生菌序贯治疗能明显改善Hp根除失败患者的再次根除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 再根除率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苗莹莹 王建宁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64-365,共2页
目的观察磷酸化Akt(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蛋白的表达,应用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计算条带与β-actin的灰度比值。结果 P-Akt蛋白... 目的观察磷酸化Akt(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蛋白的表达,应用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计算条带与β-actin的灰度比值。结果 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TNM分期、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Akt的活化。P-Akt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磷脂酰肌醇-3 激酶 蛋白激酶B 浸润深度 组织分化程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7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国龙 朱祖明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0年第5期482-483,共2页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期间7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第一位是中草药(28/78,35.9%);其次为抗结核药(11/78,14.1%)、抗菌药物(10/78,12.8%)等。肝损害的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占51.3... 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0年6月期间7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特点。引起急性药物性肝损害的药物:第一位是中草药(28/78,35.9%);其次为抗结核药(11/78,14.1%)、抗菌药物(10/78,12.8%)等。肝损害的临床分型中,肝细胞损伤型占51.3%(40/78),胆汁淤积型占16.7%(13/78),混合型占32.0%(25/78),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药物性肝损害 回顾性分析 临床特点
下载PDF
食管癌相关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柏文霞 刘伟 施瑞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5期3752-3755,共4页
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涉及多个癌基因改变,本文就几个上调基因:TMEM16A,CTHRC1,整合素α6亚基作简要阐述,为食管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基因诊治探索可行途径.
关键词 食管癌 相关癌基因 跨膜蛋白16A 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 整合素α6亚基 研究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VEGFR-3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9
作者 王建宁 周荣平 苗莹莹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355-357,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R-3蛋自的表达,并应用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VEGFR-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R-3蛋自的表达,并应用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VEGFR-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0.05),VEGFR-3蛋白的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 VEGFR-3可能参与了胃癌发生发展和淋巴结转移过程。VEGFR-3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可能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VEGFR-3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表达 胃癌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心理护理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体会
10
作者 管银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23期153-153,共1页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种诊断和治疗胰胆管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ERCP不仅是胆道、胰腺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而且已成为治疗胆胰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ERCP及其相关治疗的护理亦显得十分重要.2011年1-5月我科实施ERCP+十二指肠...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种诊断和治疗胰胆管疾病的有效方法.目前ERCP不仅是胆道、胰腺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而且已成为治疗胆胰相关疾病的重要手段.因此ERCP及其相关治疗的护理亦显得十分重要.2011年1-5月我科实施ERCP+十二指肠乳类切开术(EST)20例,由于做好了检查前、中、后的心理护理及其相关准备,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逆行胰胆管造影 体会
下载PDF
胆汁酸受体FXR和TGR5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敏 程文芳 +1 位作者 平晶 夏露 《胃肠病学》 2017年第8期465-468,共4页
背景:发达国家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可能与西化的生活方式有关,特别是高动物蛋白和低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习惯。随着高脂肪、高肉类摄入的增加,肝脏合成和分泌的胆汁酸相应增加,可能对UC的发生产生影响。目的:观察... 背景:发达国家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可能与西化的生活方式有关,特别是高动物蛋白和低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习惯。随着高脂肪、高肉类摄入的增加,肝脏合成和分泌的胆汁酸相应增加,可能对UC的发生产生影响。目的:观察法尼醇X受体(FXR)、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5(TGR5)在UC中的表达。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30例活动期UC患者,以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中FXR和TGR5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C组FXR表达显著降低(4.63±2.07对6.91±2.62,P=0.00),TGR5表达无明显差异(6.70±2.90对6.11±2.44,P=0.40)。右半结肠炎患者的FXR表达显著高于左半结肠炎患者(P<0.05)。结论:UC患者结肠黏膜FXR表达明显减少,在UC发病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而TGR5在UC发病中可能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R5 FXR 结肠炎 溃疡性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球囊导管闭塞下逆行性静脉栓塞术治疗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慧雯 张峰 +4 位作者 肖江强 张玮 张明 邹晓平 诸葛宇征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胃静脉曲张(G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性出血的一种少见类型,但其出血风险最高,内镜下治疗不易控制。本研究旨在探讨球囊导管闭塞下逆行性静脉栓塞术(BRTO)治疗GV破裂出血患者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2018年11月~2020年1月南京... 目的胃静脉曲张(G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性出血的一种少见类型,但其出血风险最高,内镜下治疗不易控制。本研究旨在探讨球囊导管闭塞下逆行性静脉栓塞术(BRTO)治疗GV破裂出血患者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方法2018年11月~2020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消化科诊治的13例肝硬化并发GV患者,均接受BRTO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成功率、技术相关并发症和短期生存等。结果本组BRTO技术成功实施12例(92.3%),术后短期内未出现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术后2例(16.7%)经超声检查发现新发门静脉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在短期随访期间,未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7.7%)患者死于原发性肝癌导致的肝衰竭;新发轻度腹腔积液1例,1例肝性脑病患者术后血氨下降,临床症状缓解。结论BRTO是一项安全、有效的介入技术,可有效预防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值得进一步扩大应用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静脉曲张 球囊导管闭塞下逆行性静脉栓塞术 出血 治疗
下载PDF
Ki-67、p53、P504s在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3
作者 余艳秋 王建宁 +3 位作者 翟启智 孙琦 沈珊珊 邹晓平 《胃肠病学》 2018年第10期591-596,共6页
背景: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逐渐进展的过程,发生细胞学和结构异常的同时常存在某些分子表达的异常,涉及多种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目的:探讨Ki-67、p53、P504s在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背景: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逐渐进展的过程,发生细胞学和结构异常的同时常存在某些分子表达的异常,涉及多种癌基因的活化和抑癌基因的失活。目的:探讨Ki-67、p53、P504s在正常胃黏膜、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44例正常胃黏膜、44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黏膜、4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35例早期胃癌组织,以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p53、P504s表达。结果:Ki-67、p53、P504s在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且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 <0. 05)。结论:Ki-67、p53、P504s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参与了胃癌发生的早期过程,检测上述三种分子标记物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进展趋势,有利于提高胃癌前病变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状态 胃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KI-67抗原 P53 P504S
下载PDF
阿帕替尼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CA19-9、CA72-4、CEA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14
作者 郭晶晶 王立玮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20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对晚期胃癌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4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吉奥胶囊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4周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A19-9、CA72-4、CEA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A19-9、CA72-4、CEA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帕替尼可有效缓解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降低血清CA19-9、CA72-4、CEA水平,抑制肿瘤生长,控制病情进展,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胃癌 阿帕替尼 血清糖链抗原19-9 糖链抗原72-4 癌胚抗原
下载PDF
胃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艳秋 邹晓平 《胃肠病学》 2018年第7期433-435,共3页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且是癌症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胃上皮内瘤变(GIN)作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对早期发现、干预并防控胃癌发生有重要意义。近年在GIN的概念演变、发病机制、生物学特征、治疗策略如根除幽门螺杆...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癌症,且是癌症相关死亡的常见原因。胃上皮内瘤变(GIN)作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对早期发现、干预并防控胃癌发生有重要意义。近年在GIN的概念演变、发病机制、生物学特征、治疗策略如根除幽门螺杆菌、定期随访、内镜治疗等领域有较多研究。本文就GIN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内瘤变 胃肿瘤 发病机制 治疗
下载PDF
培菲康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汪胜林 王建宁 +2 位作者 翟启智 朱祖明 张振玉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用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70例经胃镜、病理诊断确诊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组[三联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B组[四联组(果胶铋+奥美拉唑+... 目的:观察培菲康联用标准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临床症状改善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70例经胃镜、病理诊断确诊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A组[三联组(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B组[四联组(果胶铋+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和C组[试验组(培菲康+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试验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三联组(80.03%Vs 68.91%,P<0.05),与四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3%Vs 78.95%,P﹥0.05);试验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高于三联组(87.78%Vs 74.44%,P<0.05)、与四联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78%Vs 84.44%,P﹥0.05);三组对照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6.3%和8.0%,P>0.05)。结论:培菲康能提高标准三联疗法Hp根除率,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菲康 双岐三联活菌 幽门螺杆菌 根除率
下载PDF
24例缺血性结肠炎临床与内镜特点
17
作者 朱珠 王建宁 +2 位作者 翟启智 朱祖明 余艳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0期156-156,158,共2页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结肠缺血性疾病。IC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IC患者在逐年增加。IC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严重者可致肠坏死、穿孔、... 缺血性结肠炎(ischemic colitis,IC)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某一段结肠的血液供应不足或回流受阻引起的结肠缺血性疾病。IC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IC患者在逐年增加。IC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严重者可致肠坏死、穿孔、腹膜炎及感染中毒性休克。该病临床少见,早期多误诊,现回顾分析我院近3年来诊断为IC病例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总结IC的临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结肠炎 临床特征 结肠镜检查
原文传递
胃癌个体化免疫治疗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启德 葛蓉 王建宁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372-375,共4页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胃癌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中PD-L1、PD-1和hMSH2、hMLH1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D-L1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错配修复基因hMSH2、hMLH1在胃癌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中PD-L1、PD-1和hMSH2、hMLH1蛋白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PD-L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脉管癌栓相关(均P<0. 05);PD-1表达与各临床病例特征均无相关(P> 0. 05)。hMSH2、hMLH1表达与TNM分期相关(P <0. 05)。PD-L1与hMSH2、hMLH1蛋白表达相关(均P <0. 05),PD-1与hMSH2、hMLH1蛋白表达均无相关,PD-L1表达与PD-1无相关(P> 0. 05)。结论依据错配修复缺陷基因及PD-L1表达水平选择性阻断PD-L1/PD-1免疫检查点有望成为胃癌个体化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程序性死亡配体-1 程序性死亡受体-1 错配修复基因缺陷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样病变临床效果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立玮 王建宁 《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 CAS 2020年第2期140-140,共1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样病变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72例胃肠道息肉样病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与实验组(36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 目的观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息肉样病变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72例胃肠道息肉样病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内镜下电凝切除术治疗)与实验组(36例: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天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IgG、CD3+等指征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肠道息肉样病变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效果明显优于内镜下电凝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电凝切除术 胃肠道息肉样病变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安全性
20
作者 吴昊 贺奇彬 吴可伟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5期82-86,共5页
目的 研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宜兴市第四人民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的胃间质瘤患者50例,根据落实的治疗方案不... 目的 研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及手术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宜兴市第四人民医院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的胃间质瘤患者50例,根据落实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25例。常规组选择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选择ESD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组在院治疗时间、手术操作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23、26.126、11.255,P<0.05)。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92.00%,高于常规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低于常规组的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3,P<0.05)。结论 ESD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而且手术安全性高,手术操作时间段,更可缩短患者在院治疗时间,符合临床治疗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临床效果 手术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