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倾向评分匹配法分析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相关性
1
作者 沙翔 王国余 +1 位作者 王斌 王如珠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6期860-867,共8页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非靶病变(NTL)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支架植入术,并在术后9~12个月内再次入院复查CAG的患者...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非靶病变(NTL)进展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支架植入术,并在术后9~12个月内再次入院复查CAG的患者679例。根据两次住院的定量CAG结果评估NTL进展情况,将患者分为NTL进展组和无进展组(对照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1∶1构建匹配后的数据集,分析TyG指数与NTL进展之间的关联。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TyG指数对NTL进展的预测价值。结果:采用PSM后,与对照组相比,NTL进展组的TyG指数及其总体四分位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yG指数是NTL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与TyG指数最低四分位组相比,最高四分位组的NTL进展风险增倍(OR=2.05,95%CI:1.03~4.45,P=0.038)。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提示,随着TyG指数的增加,NTL进展的风险逐渐增加,存在剂量-反应关系。TyG指数预测NTL进展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07(95%CI:0.554~0.660)。结论:TyG指数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NTL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NTL进展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向评分匹配法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非靶病变进展
下载PDF
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王靠山 陈源 《大医生》 2024年第7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价值,并分析其用药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左西孟...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用于急性心力衰竭的价值,并分析其用药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和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各50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水平、心肌损伤标记物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水平均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I)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与左西孟旦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还能显著减轻心肌损伤,保障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左西孟旦 心功能 心肌损伤标记物 安全性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75岁及以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健 王如珠 +2 位作者 王梅香 陈各才 廖清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6-1039,共4页
目的 探讨PCI对老年(年龄≥75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1日~2020年5月1日泰州市人民医院及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NSTEMI患者209例,根据医师建议以及患者偏好分为PCI组14... 目的 探讨PCI对老年(年龄≥75岁)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1日~2020年5月1日泰州市人民医院及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NSTEMI患者209例,根据医师建议以及患者偏好分为PCI组142例,保守组67例。通过门诊复诊、电话以及住院病历系统随访,中位随访时间730 d。分析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使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采用Cox风险模型分析PCI对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影响。结果 PCI组吸烟比例明显高于保守组,年龄、肌酐水平明显低于保守组(P<0.05,P<0.01)。PCI组全因病死率、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明显低于保守组(12.7%vs 28.4%,P<0.01;23.9%vs 38.8%,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CI组全因病死率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率明显低于保守组(HR=0.41,95%CI:0.20~0.82,P=0.005;HR=0.54,95%CI:0.32~0.95,P=0.01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后PCI是老年NSTEMI患者全因死亡、心力衰竭再住院的保护因素(HR=0.41,95%CI:0.21~0.80,P=0.009;HR=0.54,95%CI:0.32~0.92,P=0.023)。结论在年龄≥75岁的老年NSTEMI患者中,PCI能减少患者远期全因死亡及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肌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癌症生存者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安全性评估
4
作者 张玮 袁伟 +3 位作者 董艳 曹克将 杨兵 李小荣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第6期400-404,共5页
目的探讨既往有肿瘤病史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69例行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有肿瘤病史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6例)作为肿瘤组,以无肿瘤病史的患者为非肿瘤组(共253例... 目的探讨既往有肿瘤病史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进行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收集269例行射频消融的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有肿瘤病史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16例)作为肿瘤组,以无肿瘤病史的患者为非肿瘤组(共253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肿瘤组中既往肿瘤主要为消化系统肿瘤(37.50%)、妇科肿瘤(25.00%)和呼吸系统肿瘤(18.75%)。围手术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2个月房颤复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有肿瘤病史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与无肿瘤病史者相当,射频消融可作为该类患者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生存者 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安全性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仇杰 王如珠 +1 位作者 王健 宋桂仙 《心脏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48-651,660,共5页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与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NISR)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术且于术后(8~24)月因胸...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HGI)与2型糖尿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与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NISR)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行PCI术且于术后(8~24)月因胸痛复发或医师动员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2型糖尿病患者(n=134)。根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其中ISR组(n=40),NISR组(n=94),分析两组患者基本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用药以及介入治疗情况之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ISR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GI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ISR的效能。结果 ISR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HGI均高于NISR组(P<0.01),年龄、残余脂蛋白、Gensini评分、支架总长度均高于NISR组(P<0.05),平均支架直径低于NISR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GI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OR=2.534,95%CI:1.023~6.281,P<0.05)。ROC曲线示HGI预测2型糖尿病发生ISR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当HGI取0.309时,其预测的灵敏度为72.5%,特异度为77.7%。结论 HGI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ISR的风险独立相关,且HGI可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ISR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支架内再狭窄 冠心病 糖化血红蛋白变异指数
原文传递
绝经女性的潮热症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沙翔 陈政祺 +2 位作者 陈梦珠 乔勇 王如珠 《现代医学》 2024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研究绝经女性的潮热症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40~60岁的绝经女性患者218例,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6例)和对照组(112例)。采用更年期... 目的:研究绝经女性的潮热症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至2021年3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的40~60岁的绝经女性患者218例,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6例)和对照组(112例)。采用更年期症状评分(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对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冠心病组的平均改良Kupperman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潮热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的潮热频率和持续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改良Kupperman评分与诊断冠心病的比例呈正相关(OR=1.12,95%CI 1.07~1.17)。每日潮热频率3~9次和≥10次的患者诊断冠心病的比例是无潮热者的4.60和6.03倍,潮热持续1~3年和>3年的患者诊断冠心病的比例是无潮热者的4.43和7.55倍,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冠心病组中,有潮热症状者Gensini评分比无症状者平均高出11.17分(95%CI 2.74~19.60)。结论:绝经期女性的潮热、潮热频发和持续性潮热与冠心病的发生及病变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潮热 KUPPERMAN评分 冠心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