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疫情时代肿瘤内科研究生培养路径探索
1
作者 晏芾 唐少文 武渊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3期4-6,共3页
后疫情时代,肿瘤内科研究生培养路径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研究生参与临床实践时间不足、对临床实践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时间较短、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等。新时代要求下的研究生培养路径已逐渐从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 后疫情时代,肿瘤内科研究生培养路径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如研究生参与临床实践时间不足、对临床实践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时间较短、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薄弱等。新时代要求下的研究生培养路径已逐渐从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需要着重培养科研能力、临床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态,给高校教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调整。文章主要对肿瘤内科研究生的培养路径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在后疫情时代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丰富医学知识及先进理论水平的新型医务人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内科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研究生教育 临床教学
下载PDF
肿瘤医院新护士转型冲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芙蓉 龚萍 《中华护理教育》 CSCD 2019年第6期442-446,共5页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新护士转型冲击现状,分析其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滚雪球抽样,应用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对530名肿瘤医院新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肿瘤医院新护士转型冲击总分为(113.63±8.24)分,得... 目的了解肿瘤医院新护士转型冲击现状,分析其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滚雪球抽样,应用新护士转型冲击评价量表对530名肿瘤医院新护士进行调查。结果肿瘤医院新护士转型冲击总分为(113.63±8.24)分,得分率均值为84.17%,各维度的得分率均值在72.03%?96.23%。肿瘤医院新护士转型冲击水平受年龄、学历、工作时间、工作城市有熟人的影响,可解释新护士转型冲击28.4%的变异度。结论肿瘤医院新护士承受的转型冲击较高,尤其是在心理方面,提示肿瘤医院相关管理者应给予新护士更多重视,制订相关策略降低其转型冲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 护理 因素分析 统计学 转型冲击
下载PDF
GLTC医患沟通模式在肿瘤内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
3
作者 晏芾 何淑通 武渊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29-832,共4页
医患沟通是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和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方面的基石,是医疗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对于肿瘤内科研究生而言至关重要。医患沟通是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和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方面的基石,是医疗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对于肿瘤... 医患沟通是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和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方面的基石,是医疗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对于肿瘤内科研究生而言至关重要。医患沟通是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和构建良好医患关系方面的基石,是医疗服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对于肿瘤内科研究生而言至关重要。GLTC医患沟通模式是一种包含示善、倾听、交流、合作四个步骤的新型医患沟通模式。通过学习和掌握GLTC医患沟通模式,可以帮助肿瘤内科研究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沟通效果和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培养肿瘤科研究生的沟通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在肿瘤科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具有很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TC 医患沟通模式 肿瘤内科 研究生教学
下载PDF
槲寄生抗肿瘤有效成份提取及其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夏超 郑马庆 +5 位作者 刘媛 陈群英 陈妍 黄新恩 许潇月 沈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3-1315,1396,共4页
目的 :从槲寄生中分离、提取抗肿瘤有效组份,并观察该组份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典提取分离方法,利用槲寄生生物碱不同酸碱度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分离提取槲寄生不同组份;将槲寄生不同组份溶解并制成系列浓度的溶液... 目的 :从槲寄生中分离、提取抗肿瘤有效组份,并观察该组份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典提取分离方法,利用槲寄生生物碱不同酸碱度在不同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分离提取槲寄生不同组份;将槲寄生不同组份溶解并制成系列浓度的溶液后,加入到乳腺癌细胞中,观察该系列组份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采用经典提取分离法得到5个组份,利用生物碱不同酸碱度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分离并纯化后,得到5个组份。这10个组份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生长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且组份5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对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以及MDA-MB-435的IC50分别为3.24、4.80μg/m L。结论:槲寄生系列提取组份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具有不同的抑制作用,且组份5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寄生 乳腺细胞系 IC50
原文传递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缓解后全身复发1例
5
作者 沈艺雯 吴楠 +1 位作者 徐以轩 吴剑秋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08,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2019年8月出现视物不清。头颅MRI提示双侧丘脑、右侧脑室体部及左侧小脑绒球多发占位,见图1。2019年9月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CD79a(3+)、... 患者男性,53岁。2019年8月出现视物不清。头颅MRI提示双侧丘脑、右侧脑室体部及左侧小脑绒球多发占位,见图1。2019年9月患者在当地医院接受第三脑室后部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结果:CD79a(3+)、CD20(3+)、C-MYC(30%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复发 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6
作者 许潇月 沈波 冯继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67-1174,共8页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泛靶点类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不仅包括在微观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表面蛋白表达及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还包括宏观上对肿瘤微环境的重塑,继而改善肿瘤的综合治疗疗效。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如重组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泛靶点类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不仅包括在微观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表面蛋白表达及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还包括宏观上对肿瘤微环境的重塑,继而改善肿瘤的综合治疗疗效。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其他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文章将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作用机制、应用现状及其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肿瘤 免疫 放化疗 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循环肿瘤DNA在Ⅱ期结肠癌治疗风险评估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肖蓉蓉 夏天 +1 位作者 李淳一(综述) 黄新恩(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2-336,共5页
循环肿瘤DNA(ctDNA)是来自于肿瘤细胞的DNA片段,可用于在治疗前中后以非侵入方式检测肿瘤细胞DNA是否存在突变。结肠癌发病率目前是第四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的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获益仍存有争议。目前尚无确切且方便的检测方法评估Ⅱ期... 循环肿瘤DNA(ctDNA)是来自于肿瘤细胞的DNA片段,可用于在治疗前中后以非侵入方式检测肿瘤细胞DNA是否存在突变。结肠癌发病率目前是第四常见恶性肿瘤。早期的结肠癌术后辅助治疗获益仍存有争议。目前尚无确切且方便的检测方法评估Ⅱ期结肠癌风险分层。ctDNA可在疾病进展的影像学证据出现之前被检测到。大量的前瞻性试验检测、分析ctDNA,以确定其在常规临床实践中的作用。文章主要就ctDNA在Ⅱ期结肠癌的风险预测,疗效评估以及预后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结肠癌 辅助治疗 风险评估
下载PDF
原发灶不明肿瘤诊疗进展与展望
8
作者 胡博文 陈羽中 +2 位作者 温少迪 张屹涵 沈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26-530,共5页
原发灶不明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种细胞异质性显著并且具有高度恶性表型的转移性疾病,并且很难通过常规的检查手段被检测出其原发灶。一些新的检测手段,如基因表达谱检测、肿瘤表观遗传学检测、液体活检等手段逐渐... 原发灶不明肿瘤(cancer of unknown primary,CUP)是一种细胞异质性显著并且具有高度恶性表型的转移性疾病,并且很难通过常规的检查手段被检测出其原发灶。一些新的检测手段,如基因表达谱检测、肿瘤表观遗传学检测、液体活检等手段逐渐应用于CUP原发灶的确定上,基于此出现的器官特异性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也均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其有望提高CUP患者诊断的精确性和特异性,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文针对CUP的前沿诊断技术和治疗选择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灶不明肿瘤 二代测序 免疫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基于HFMEA方法优化日间化疗病房工作流程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汪吕慧 左靖芳 陈小芳 《护理学报》 2024年第12期26-3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HFMEA方法,对我院日间化疗病房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分析,以识别和评估高危风险因素,及其背后的失效模式和原因,并予以优化。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日间化疗病房收治的102例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HFMEA方法,对我院日间化疗病房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分析,以识别和评估高危风险因素,及其背后的失效模式和原因,并予以优化。方法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日间化疗病房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1年12月—2023年12月应用HFMEA模式后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日间化疗病房工作流程,观察组采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指导下的日间化疗病房优化工作流程,识别关键的失效模式及其成因,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结果研究揭示了日间化疗病房流程中的7个主要环节,并识别出7个需优化的高风险失效模式以及7个相关失效原因。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延迟化疗发生率、化疗期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院外迟发性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HFMEA方法的应用对于识别关键诊治风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日间化疗病房患者的诊疗质量与安全性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化疗病房 不良事件 HFMEA
下载PDF
抗体偶联药物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袁渊 胡赛男 +3 位作者 黄佳圆 许婷 熊伟力 张莉莉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7期1862-1867,共6页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分为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根据分子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改善BC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药物与单克隆... 乳腺癌(BC)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可以分为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及三阴性乳腺癌(TNBC)。根据分子分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对改善BC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抗体偶联药物(ADC)通过连接子将细胞毒性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对TNBC的治疗效果显著。目前,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ER3)、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溶质载体家族39成员6(SLC39A6)等作为靶点的ADC研究取得了进展,对TNBC的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ADC治疗TNB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抗体偶联药物 分子分型 治疗
下载PDF
针对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免疫疗法的探索
11
作者 张瑶 鲍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2-88,共7页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后癌症治疗的新支柱。随着对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 近年来,免疫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显示出显著疗效,成为继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后癌症治疗的新支柱。随着对结直肠癌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错配修复缺陷(dMMR)或微卫星不稳定(MSI-H)结直肠癌中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然而,绝大多数结直肠癌属于微卫星稳定型(MSS),其免疫微环境表现为“冷肿瘤”,对免疫单药治疗几乎没有反应。深入探索MSS型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机制,有望实现“冷肿瘤”向“热肿瘤”的转化,目前多采用免疫联合治疗策略来提高冷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反应。该文旨在对冷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耐受机制进行阐述,并对免疫联合治疗策略进行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稳定型 冷肿瘤 免疫治疗机制 联合治疗
下载PDF
基于IKAP理论的呼吸专项训练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希望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蔡娟 王迎利 +2 位作者 耿丽娟 朱丽婷 李龄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4年第6期1569-1573,1601,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nformation-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IKAP)理论的呼吸专项训练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希望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老...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nformation-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IKAP)理论的呼吸专项训练对老年肺癌患者肺康复依从性、希望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2024年4月由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2例,基于IKAP理论的呼吸专项训练)和对照组(38例,常规呼吸训练)。对比2组康复依从性、希望水平、肺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康复依从率高于对照组(90.48%vs 71.05%,P<0.05);观察组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VV、FEV1、FVC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vs 23.68%,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100.00%vs 84.21%,P<0.05)。结论基于IKAP理论的呼吸专项训练可提升老年肺癌患者希望水平,增加其康复依从性,改善其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肺癌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理论 康复依从性 肺功能 希望水平
下载PDF
阿片类未耐受患者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滴定芬太尼透皮贴剂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杨扬 李婕 +5 位作者 王守慧 戴海峰 赵云 王叶苹 羊波 冯继锋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4-198,共5页
目的:评价阿片类药物未耐受患者应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滴定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镇痛科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住院中重度癌痛患者30例,采... 目的:评价阿片类药物未耐受患者应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滴定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江苏省肿瘤医院镇痛科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住院中重度癌痛患者30例,采用开放非对照试验,使用芬太尼PCIA滴定多瑞吉治疗癌性疼痛,记录滴定情况、疼痛评分、疼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全组20例滴定成功,10例滴定失败(其中8例疼痛缓解不佳,2例不良反应无法耐受而中断滴定)。20例滴定成功患者的疼痛评分在芬太尼PCIA、PCIA+多瑞吉和多瑞吉治疗后较PCIA前的一般疼痛评分、最严重时评分、活动时评分和静息时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PCIA+多瑞吉较PCIA的所有疼痛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多瑞吉较PCIA的一般疼痛评分和静息时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活动时评分和最严重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疼痛对于患者生活影响评分方面,20例滴定成功患者在PCIA、PCIA+多瑞吉和多瑞吉治疗后较PCIA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PCIA+多瑞吉治疗和多瑞吉时较PCIA患者除行走能力外均显著改善(P<0.05),多瑞吉较PCIA+多瑞吉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的不良反应在滴定后较滴定前除恶心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未观察到肌肉强直、意识丧失、呛咳、呼吸抑制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对于适合芬太尼透皮贴剂镇痛的阿片类药物未耐受患者,应用芬太尼PCIA滴定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药物未耐受 静脉自控镇痛 剂量滴定 芬太尼 癌痛
下载PDF
药理学参数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紫杉醇化疗指导方案中的运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沈波 武渊 +5 位作者 彭伟 石林 史美祺 陆建伟 冯继锋 张琰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1-685,共5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紫杉醇治疗后在药理学参数上的个体差异,评估紫杉醇药理学参数与毒性及疗效的相关性,并根据药理学参数进行剂量调节。方法:5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含紫杉醇的药物治疗方案。紫杉醇的起...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紫杉醇治疗后在药理学参数上的个体差异,评估紫杉醇药理学参数与毒性及疗效的相关性,并根据药理学参数进行剂量调节。方法:5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含紫杉醇的药物治疗方案。紫杉醇的起始剂量为135~175 mg·m^(-2),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从第2周期开始对照组仍旧按照体表面积给药,实验组根据紫杉醇T_(C>0.05)值进行相应的剂量调整给药。观察两组患者的骨髓细胞学毒性发生率和缓解率。结果:紫杉醇药理参数T_(C>0.05)在第1周期的个体差异很大,平均值为35 h(范围为22~55 h,CV=25.57%)。17%的患者T_(C>0.05)在治疗窗(26~31 h)内,75%的患者T_(C>0.05)大于治疗窗,8%的患者低于治疗窗。采用药理学参数指导用药方式后,总用药量下降了15%。在整个化疗周期内Ⅲ~Ⅳ级毒性,对照组发生率(77%)高于实验组(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17例患者完成了6个周期的化疗,严重毒性发生率实验组为40%,对照组为6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紫杉醇剂量的降低对缓解率没有负面影响(实验组为37.93%,对照组为36.67%,P=0.710)。结论:紫杉醇T_(C>0.05)是紫杉醇药物暴露的关键药理学参数,并且是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预测因子,按照药理学参数来优化患者的用药剂量能够提高紫杉醇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非小细胞肺癌 血药浓度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小优 冯继锋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11-1315,共5页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可供选择的临床治疗方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 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可供选择的临床治疗方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与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的临床疗效有一定相关性。然而,有些EGFR基因突变患者对EGFR-TKI的治疗并不敏感或对该类药物产生耐药。文中就EGFR基因突变与NSCLC分子靶向治疗敏感性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分子靶向治疗 肺癌 基因突变
下载PDF
紫杉醇血药浓度监测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渊 张琰 +5 位作者 彭伟 张莉莉 胡赛男 杨德良 冯继锋 沈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1-683,共3页
目的:通过对紫杉醇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研究接受紫杉醇化疗的中国乳腺癌人群中紫杉醇在药理学参数上的个体差异,并分析紫杉醇的药理学参数血药浓度0.05μmol/L以上时间(T_(c>0.05))与毒性和疗效相关性。方法:入组2015年7月—2016年6月... 目的:通过对紫杉醇血药浓度进行监测,研究接受紫杉醇化疗的中国乳腺癌人群中紫杉醇在药理学参数上的个体差异,并分析紫杉醇的药理学参数血药浓度0.05μmol/L以上时间(T_(c>0.05))与毒性和疗效相关性。方法:入组2015年7月—2016年6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给予紫杉醇为基础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每3~4周为1个周期,接受2~6个周期化疗。在紫杉醇滴注开始后(24±6)h采集外周血样本,进行紫杉醇血药浓度检测,以及T_(c>0.05)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性;并按照T_(c>0.05)将人群分为3组:>35 h组(大于治疗窗),26~35 h组(治疗窗),<26 h组(小于治疗窗),统计分析不同组别间骨髓抑制发生率及临床治疗疗效的差异,从而探讨T_(c>0.05)与毒性和疗效的相关性。结果:紫杉醇药理学参数T_(c>0.05)在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很大,平均值为27.35 h,变异系数为27.12%。37例(46%)患者TC>0.05在治疗窗内,11例(14%)患者TC>0.05大于治疗窗,32例(40%)患者低于治疗窗。3~4级骨髓抑制和4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在3组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8和P=0.003),但有效率的比较3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635)。结论:紫杉醇药代动力学参数T_(c>0.05)与治疗不良反应以及疗效有密切联系,按照药理学参数来优化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药物剂量,能够提高紫杉醇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紫杉醇 血药浓度
原文传递
PICC携管出院患者基于QQ群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龚萍 刘建红 +1 位作者 孟爱凤 吴冰 《护理学报》 2017年第23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QQ群在PICC携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PICC携管出院患者根据QQ群建立时间的前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导管护理指导及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QQ群健康教育。观察比较... 目的探讨QQ群在PICC携管出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例PICC携管出院患者根据QQ群建立时间的前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导管护理指导及电话随访,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基于QQ群健康教育。观察比较2组患者PICC维护知识认知情况、导管按时维护依从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PICC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随访3个月末,观察组患者PICC维护知识回答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PICC导管按时维护依从率、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携管出院后PICC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导管移位及堵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PICC携管出院患者基于QQ群健康教育,可提高了PICC携管出院患者PICC维护知识认知水平,提高患者导管按时维护的依从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了置管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Q群 健康教育 PICC 自我照护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敏 仲悦娇 +1 位作者 袁渊 沈波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35例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均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35例晚期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均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药物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35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无完全缓解(CR)病例,13例部分缓解(PR),16例疾病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其中,一线治疗中7例PR,5例SD;二线治疗中4例PR,7例SD;二线以上治疗中4例SD。一线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为7.1个月,二线治疗的m PFS为4.8个月,二线以上治疗的m PFS为5.3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脱发、血液毒性、肝功能损伤、消化道反应等,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疗效肯定,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晚期胰腺癌 化疗 联合化疗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整合医学模式在生理学研究生教学改革中的探索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一超 陈诚 +3 位作者 王晓华 陈蕾 周蓉 王学军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10期701-704,共4页
生理学是医科大学所有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也是研究生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必需的基础课程之一。整体整合医学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以有机整合。研究生整体整合医学教育就是要多学科联合教育研究生... 生理学是医科大学所有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也是研究生进行医学科学研究必需的基础课程之一。整体整合医学是将医学各领域最先进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加以有机整合。研究生整体整合医学教育就是要多学科联合教育研究生,培养出充满爱心且临床技能和基础知识“两手都硬”的医学研究生。文章以囊泡运输教学内容为例,介绍整合医学模式下生理学研究生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对新的研究生教育理念提出了自己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学 整合医学 研究生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