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调查及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
作者 唐丽 孟有婷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现状以及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31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暴力行为分为暴力行为组(n=109)和非暴力行为组(...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现状以及危险因素,据此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31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暴力行为分为暴力行为组(n=109)和非暴力行为组(n=205)。比较两组临床风险因素,明确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暴力行为的风险因素,根据结果构建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31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暴力行为发生率为34.71%(109/3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精神疾病未治疗(OR=1.879,95%CI 1.175~7.103)、药物依从性差(OR=2.215,95%CI 1.216~7.854)、暴力行为史(OR=3.746,95%CI 1.385~12.745)、非自愿住院(OR=2.014,95%CI 1.209~7.367)、被害妄想(OR=1.186,95%CI 1.098~6.289)、PANSS阳性症状量表评分>28分(OR=3.013,95%CI 1.308~9.364)、PANSS阴性症状量表评分>25分(OR=2.785,95%CI 1.264~8.964)以及父母有家暴行为(OR=1.396,95%CI 1.146~6.786)是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独立风险因素。根据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 0.711~0.91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和0.80。模型校准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拟优度良好。结论: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与多个独立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基于这些独立风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表现出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一定的预测价值,有助于识别暴力行为的高风险患者,进而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暴力行为 影响因素 老年
下载PDF
同伴互助学习法在老年精神科噎食风险管理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吕园 徐柳柳 《中华护理教育》 2016年第7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同伴互助学习法在老年精神科噎食风险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老年精神科18名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同伴互助学习噎食风险管理理论与临床演练,比较培训前后噎食风险管理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临床能力考核评分。结果培训后护... 目的探讨同伴互助学习法在老年精神科噎食风险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老年精神科18名护士进行为期3个月的同伴互助学习噎食风险管理理论与临床演练,比较培训前后噎食风险管理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临床能力考核评分。结果培训后护士噎食风险管理理论考核成绩得分为(87.89±3.07)分,操作考核成绩得分为(91.39±3.24)分,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临床工作能力各项得分均较培训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应用同伴互助学习法对老年精神科护士实施噎食风险管理的培训,可以提高护士噎食评估、应急处理等综合能力,确保护理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工作能力 在职培训 老年人 噎食 事故预防
下载PDF
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3
作者 关承斌 张向荣 《安徽医学》 2025年第3期282-290,共9页
近年来,老年期抑郁症(GD)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危险因素,甚至可能是前驱症状,同时伴有认知损害的GD患者发生AD的风险更高。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从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多模态磁共振、电生理特征等各方面探讨GD和AD之间潜在的共同病... 近年来,老年期抑郁症(GD)被认为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危险因素,甚至可能是前驱症状,同时伴有认知损害的GD患者发生AD的风险更高。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从神经生物学、遗传学、多模态磁共振、电生理特征等各方面探讨GD和AD之间潜在的共同病因学机制,而默认模式网络(DMN)被认为可能是与GD患者认知损害关系密切的重要脑功能网络。本文将从GD认知损害的病理学机制研究现状及其可能相关的DMN结构和功能改变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抑郁症 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损害 默认模式网络
下载PDF
叙事教学在本科精神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4
作者 黄皓莲 钱瑞莲 +7 位作者 张燕红 吕文君 徐柳柳 陈兆红 高颖 蔡琴 袁京梅 袁雪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4-76,共3页
目的探讨叙事教学在精神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8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组实施叙事教学,将10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结果教学后,研究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协助满足基本需求、促进情感交... 目的探讨叙事教学在精神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8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组实施叙事教学,将10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结果教学后,研究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灌输信念和希望、健康教育、协助满足基本需求、促进情感交流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课程学习成绩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叙事教学能提高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能力,并促进教学成绩及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科护理学 叙事教学 护理本科生 人文关怀 护理教育
下载PDF
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郑丽梅 李海林 喻东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8-249,255,共3页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或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以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0例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并进行对照研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或单用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以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30例单用帕罗西汀治疗并进行对照研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评定疗效,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治疗和单独治疗均有明显疗效,联合治疗在第1、2、4周时比单独治疗疗效要好,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种治疗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抑郁症比单用帕罗西汀起效快、显效迅速,尤其在焦虑、激越、自杀症状突出的老年抑郁症治疗中可做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联合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 老年抑郁症
原文传递
组合评估在老年精神障碍住院病人跌倒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徐芳芳 徐柳柳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94-197,200,共5页
目的探讨组合评估在老年精神障碍住院病人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南京脑科医院精神障碍老年住院病人1130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按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Morse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试验组采... 目的探讨组合评估在老年精神障碍住院病人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南京脑科医院精神障碍老年住院病人1130例,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按时间先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Morse量表进行跌倒风险评估,试验组采用组合评估法进行跌倒评估,对2组病人跌倒发生率、风险病人检出率、预防跌倒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跌倒风险病人检出率(81.83%)明显高于对照组(45.84%),跌倒发生率(0.231‰)明显低于对照组(0.662‰),预防跌倒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评估对跌倒有预警作用,同时根据风险因子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降低精神障碍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评估 精神科 老年人 跌倒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陈晔 梅刚 陆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85,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收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采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NCPBQ)评估负性认知偏向严重程度,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跟踪测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轻度以下患者百分比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同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NCPB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CPBQ评分4项参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恶心,1例出现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3/40);对照组头晕2例,恶心1例、口干1例,嗜睡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可提高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负性认知偏向,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重复经颅磁刺激 艾司西酞普兰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与脑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及精神行为特征比较(英文) 被引量:20
8
作者 陆蓉 张廉 吴瑞枝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期190-191,共2页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认知及精神行为特征。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国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10version,ICD-10)诊断标准收集68例A... 目的: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与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认知及精神行为特征。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疾病国际分类第10版(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10version,ICD-10)诊断标准收集68例AD和89例VD,对两组病例使用问卷调查及认知功能筛查量表(congnitiveabilitiesscreeninginstrumentC-2.0,CASIC-2.0)量表评定。结果:AD在性别、受教育程度、认知功能、痴呆精神行为症状(psychologicalandbehavioralsymptomsofdementia,BPSD)等方面与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D女性多于男性,VD则相反,性别比较,χ2=20.50,P<0.05;AD的受教育年数少于VD(t=2.81,P<0.05);认知功能方面,AD组在心算力、定向力及画图能力方面较VD受损严重(t=2.72~6.00,P<0.05);BPSD方面AD在被窃妄想、抑郁、徘徊、失语方面与V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58~34.01,P<0.05)。结论:AD与VD患者在认知及精神行为方面特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脑血管性痴呆 认知 精神行为 AD VD 诊断
下载PDF
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细胞因子及免疫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瞿秋霜 李晶晶 +2 位作者 梅刚 张向荣 李海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78-1282,共5页
目的:分析抑郁障碍老年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因子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疗效之间的关联,为其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可能的客观标准。方法:收集符合ICD-10中抑郁发作、单次或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年龄≥60岁,共109例。... 目的:分析抑郁障碍老年患者的血清细胞因子及免疫因子变化及与临床症状、疗效之间的关联,为其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可能的客观标准。方法:收集符合ICD-10中抑郁发作、单次或复发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年龄≥60岁,共109例。检测细胞因子、免疫因子,同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患者抑郁焦虑及各项因子分指标。在基线及治疗末4周评估完成各项检测及评估。结果:患者组治疗前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及治疗后IL-1β均较正常对照组高;患者组治疗后IL-6、IL-10及TNF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患者组治疗后CRF、补体C3均显著低于治疗前,Ig G及Ig M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或P<0.05)。基线处患者组IL-6与睡眠障碍,IL-8,IL-10与日夜变化,TNF与焦虑/躯体化、HAMA总分、精神性焦虑均正相关(P<0.05或P<0.001)。患者组治疗前后IL-8浓度变化与HAMD阻滞因子分减分负相关,TNF浓度变化与HAMA因子精神性焦虑减分、HAMA因子躯体性焦虑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可能以体液免疫应答介导为主;TNF浓度变化作为判断老年抑郁障碍疗效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抑郁障碍 细胞因子 免疫
原文传递
氯丙嗪和氯氮平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完整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韬 张向荣 +7 位作者 唐小伟 张洪英 于淼 廖文象 张晓斌 沙维伟 吴晶涛 张志珺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1-217,共7页
目的:比较以氯丙嗪和氯氮平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情稳定期患者脑白质完整性差异特征。方法:选择氯丙嗪和氯氮平维持治疗的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各24例,入组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住院精神病人社会... 目的:比较以氯丙嗪和氯氮平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情稳定期患者脑白质完整性差异特征。方法:选择氯丙嗪和氯氮平维持治疗的病情稳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各24例,入组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以及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进行评估。所有被试者以美国GE HDx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扩散张量成像(DTI)扫描,基于纤维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BSS)分析3组脑白质完整性(各向异性分数FA、轴向弥散率DA、径向弥散率DR和平均弥散率MD值)差异区域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氯氮平和氯丙嗪组间PANSS和SSPI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FA、DA、DR和MD值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氯丙嗪组胼胝体体部和膝部、左侧扣带回和右侧前放射冠FA值显著降低;氯氮平组胼胝体体部、膝部及压部、左右前放射冠、左右丘脑后辐射、左侧上纵束和双侧扣带回FA值显著降低;氯氮平组穹窿和左侧内囊后肢DA值显著增高;氯氮平组胼胝体体部、膝部及压部、左右前放射冠和左右丘脑后辐射DR值显著增高;氯氮平组胼胝体体部和膝部、左右前放射冠和左侧丘脑后辐射MD值显著增高。氯氮平组丘脑后辐射FA值与PANSS阳性分呈负相关(r=-0.697,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维持治疗期仍存在脑白质完整性损伤,氯氮平治疗患者更为广泛,这可能是患者病情较难控制的病理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脑白质纤维示踪
下载PDF
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与述情障碍比较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军军 张向荣 +4 位作者 吴兵 陈伟 龚有山 邹玉青 邵阿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18-623,共6页
目的比较以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述情障碍。方法分别纳入以氯氮平、氯丙嗪维持治疗且病情稳定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4例,以及男性正常对照24名。采用数字划消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连线测验A和B、动... 目的比较以氯氮平和氯丙嗪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述情障碍。方法分别纳入以氯氮平、氯丙嗪维持治疗且病情稳定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各24例,以及男性正常对照24名。采用数字划消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连线测验A和B、动物命名测验、Stroop色—词测验、韦氏智力测验中国版木块图、空间广度测验等神经心理测验评估三组被试的认知功能,并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he twenty-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评估被试述情障碍。结果两患者组所有神经心理测验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2),两患者组TAS-20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患者组之间认知功能及述情障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氯氮平组注意功能与TAS总分(β=-0.20,P=0.02)相关联,执行功能与TAS情感辨别能力因子(β=-0.26,P=0.03)相关联,空间功能与TAS情感描述能力因子(β=-0.24,P<0.01)相关联;氯丙嗪组注意功能与TAS情感描述能力因子(β=-1.24,P<0.01)相关联,执行功能与TAS情感描述能力因子(β=-0.33,P=0.02)相关联。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维持治疗期仍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及述情障碍,且认知损害与述情障碍间具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述情障碍
下载PDF
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顾晓瑛 李海林 陈晔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64-465,共2页
目的 探讨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89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应用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老年抑郁症之难治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婚姻状况、情感疾病家族史、躯体疾病、HAMD评分中的第 3项... 目的 探讨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89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应用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老年抑郁症之难治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婚姻状况、情感疾病家族史、躯体疾病、HAMD评分中的第 3项、第 9项、第 2 0项等 7个因素与疾病的难治性形成相关。结论 难治性老年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有 :高龄、婚姻状况差 (离婚丧偶或独居 )、有情感疾病家族史、伴有躯体疾病、伴有自杀倾向、激越、偏执等精神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 难治性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恢复期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向荣 梅刚 +2 位作者 廖文象 郑丽梅 李海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45-1549,共5页
目的 :研究恢复期老年期抑郁症(remitted geriatric depression,RGD)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入组RGD患者51例,正常对照组52例,主要以Mattis痴呆评定量表(Mattis dementia rating scale,MDRS)和日常生活能力... 目的 :研究恢复期老年期抑郁症(remitted geriatric depression,RGD)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入组RGD患者51例,正常对照组52例,主要以Mattis痴呆评定量表(Mattis dementia rating scale,MDR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ADL)评估受试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RGD患者认知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其认知功能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得分和是否服用抗抑郁药无相关性;RGD患者ADL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MDRS量表起始/保持得分与ADL评分存在显著负相关。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作为RGD患者内源性损害持续存在,并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抑郁症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原文传递
血清瘦素水平、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多态性与老年期抑郁症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梅刚 袁勇贵 +2 位作者 李海林 方群 刘阳 《四川精神卫生》 2008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与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和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7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和35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清瘦素浓度进行测定。采用瘦素基因-2548G/A多态性的(RFLP)分析结果进行基因分型...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与血清瘦素(leptin)水平和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47例老年期抑郁症患者和35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清瘦素浓度进行测定。采用瘦素基因-2548G/A多态性的(RFLP)分析结果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组的血清瘦素浓度[(25.13±21.29)ng/ml]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10.84±9.16ng/ml)](P<0.01);两组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P=0.195)和基因型分布频率(P=0.413)均无显著性差异;老年期抑郁症组AG/GG型血清瘦素水平显著高于抑郁症组AA型和对照组(P<0.05或P<0.01);老年期抑郁症患者血清瘦素浓度与HAMD焦虑躯体化因子和昼夜节律变化因子有显著相关性(r分别=0.342,0.319)。结论老年期抑郁症存在瘦素分泌异常增高;血清瘦素水平的改变与年龄、抑郁症症状以及瘦素基因启动子区-2548G/A多态性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老年人 瘦素 启动区(遗传学) 多态性
下载PDF
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陆蓉 张向荣 +2 位作者 张洪燕 李毅 袁道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5期113-114,共2页
目的 分析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血管性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使用美金刚治疗,对比入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入组患者治疗12周后,ADL、BEHAVE-AD、MMSE评... 目的 分析美金刚治疗血管性痴呆精神行为症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从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40例血管性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使用美金刚治疗,对比入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入组患者治疗12周后,ADL、BEHAVE-AD、MMSE评分优于治疗前(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结论 对血管性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采用美金刚治疗,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金刚 血管性痴呆 精神行为症状 疗效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对奥氮平血浆药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袁道瑞 张向荣 +1 位作者 陆蓉 李海林 《四川精神卫生》 2015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与奥氮平血浆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防治指南推荐标准,将104例服用奥氮平治疗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n=29)和血脂...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水平与奥氮平血浆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防治指南推荐标准,将104例服用奥氮平治疗的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高脂血症组(n=29)和血脂正常组(n=75)。测定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肾功能(肌酐、尿素)、肝功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奥氮平血浆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肾功能(尿素、肌酐)、肝功能(白蛋白、ALT、AST)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用奥氮平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脂血症组血浆奥氮平浓度低于血脂正常组药物浓度(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甘油三酯(TG)是影响奥氮平血浆浓度的独立因素,回归系数为负(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甘油三酯水平有可能降低奥氮平血浆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水平 奥氮平 血浆浓度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老年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顾晓瑛 梅刚 陆蓉 《中国民康医学》 2009年第23期2983-2984,共2页
目的: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电休克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及每治疗两次后评定疗效,用TESS、WM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60例行不同次数的电休... 目的: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电休克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治疗前及每治疗两次后评定疗效,用TESS、WM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60例行不同次数的电休克治疗后痊愈,12例显著进步,总有效率为87.8%,10例经过8次治疗后疗效不明显。82例行电休克治疗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老年抑郁症有效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 老年抑郁症 临床观察
下载PDF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低体重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军军 程敏 +5 位作者 邵阿林 曹慧 吴兵 龚有山 邹玉青 张向荣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77-282,共6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低体重率及相关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03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323名健康对照,以体质指数小于18.5 kg/m2定义低体重,比较两组低体重率;收集患者组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低体重率及相关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方法纳入503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323名健康对照,以体质指数小于18.5 kg/m2定义低体重,比较两组低体重率;收集患者组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中文版(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分析患者低体重的相关因素。结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低体重率为9.9%(50/503),对照组为1.5%(5/3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43,95%CI:1.74~3.39)、吸烟(OR=1.50,95%CI:1.21~1.86)、住院次数(OR=1.18,95%CI:1.06~1.31)、PANSS阴性症状因子分(OR=1.09,95%CI:1.04~1.14)是低体重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不足较为常见,远高于健康人群,需要重点关注男性、吸烟、多次住院及阴性症状突出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低体重 患病率
下载PDF
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研究 被引量:24
19
作者 刘军军 邵阿林 +4 位作者 吴兵 陈伟 龚有山 邹玉青 张向荣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数字划消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连线测验(TMT)-A及-B、动物命名测验、Stroop色-词测验、韦氏智力测验中国版木块图及空间广度测验检测48例病情稳定的男性...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数字划消测验、言语流畅性测验、连线测验(TMT)-A及-B、动物命名测验、Stroop色-词测验、韦氏智力测验中国版木块图及空间广度测验检测48例病情稳定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及24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认知功能;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分析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结果:患者组各项认知功能测验成绩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相关分析显示数字划消、TMT-A及-B得分与社会功能各因子负相关(r=-0.331^-0.582;P均<0.05),其他各项认知功能测验与社会功能各因子正相关(r=0.134~0.633;P均<0.05)。结论:长期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并与社会功能损害程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社会功能
下载PDF
社区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军军 程敏 +5 位作者 邵阿林 曹慧 吴兵 龚有山 邹玉青 张向荣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9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0例社区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检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 目的:探讨社区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0例社区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的社会人口学和临床资料;检测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脂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以BMI> 28定义为肥胖,并据此将患者分为肥胖与非肥胖亚组;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323名一般情况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的肥胖率;比较肥胖与非肥胖亚组间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分析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组肥胖率(29. 4%,5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9. 3%,30名)(χ~2=73. 24,P <0. 001);肥胖亚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率(χ~2=4. 87,P=0. 027)、高血压患病率(χ~2=5. 26,P=0. 022)、空腹血糖(t=2. 55,P=0. 006)、三酰甘油水平(t=3. 22,P=0. 001)显著高于非肥胖亚组,PANSS阴性因子分(t=-1. 164,P=0. 047)明显低于非肥胖亚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空腹血糖、血脂是肥胖的影响因素(P <0. 05或P <0. 01)。结论:社区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率高,女性、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高是其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陷型精神分裂症 肥胖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