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与分子特征分析
1
作者 宋芳 陈汝蕾 +1 位作者 马晓婷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 目的探讨卵巢微乳头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micropapillary serous borderline tumor,MSB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改变、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14例卵巢MSBT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IMP3的表达,运用qRT-PCR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BRAF和KRAS的基因突变,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年龄27~56岁,平均41.7岁;9例为双侧卵巢肿物;11例术前血清CA125值升高。肿瘤切面呈囊实性,伴囊内乳头状物。14例卵巢MSBT均呈乳头状结构,特征性的细长微乳头直接从囊壁或大的无分支乳头上发散出来,乳头长宽比>5,乳头被覆细胞呈立方至多角形,轻-中度异型性,微乳头区范围均>5 mm。5例伴微浸润;6例伴腹膜非浸润性种植;5例伴腹水均可见异型肿瘤细胞;3例伴淋巴结受累;9例伴砂粒体。免疫表型:ER、PR、CA125、CK7和WT-1均呈阳性,p53野生型,HER2、IMP3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为5%~30%。分子病理学特征:14例中KRAS基因突变3例(3/14,21.4%),突变位点分别为G12C、G12D和Q70(无义突变);BRAF V600E均未突变;BRAF T559I突变1例(1/14,7.1%)。7例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另7例患者行保守性手术,术后均未经特殊治疗。随访时间1~12年,14例患者中5例有复发。结论MSBT形态学特殊,多双侧发病,易伴腹膜种植,易复发,诊断时应与经典型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液性交界性肿瘤 微乳头亚型 KRAS突变 BRAF突变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病理诊断的实用策略
2
作者 吕京澴 王晨晨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04-908,共5页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rs,EST)是第二大常见的子宫间质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相比,其发病率较低,年发病率约为0.30/10万[1]。EST分为4类: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ndometrial stromal nodule,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rs,EST)是第二大常见的子宫间质肿瘤,与平滑肌肿瘤相比,其发病率较低,年发病率约为0.30/10万[1]。EST分为4类:子宫内膜间质结节(endometrial stromal nodule,ESN)、低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low-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LGESS)、高级别子宫内膜间质肉瘤(high-grade 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HGESS)和未分化子宫肉瘤(undifferentiated uterine sarcoma,UUS)。近年随着分子病理学的发展,EST的分子遗传学特征逐渐被发现。WHO(2020)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对其分类、分级进行了更新及扩充,在病理诊断中增加了分子遗传学特征。显然,不同类型的间质肿瘤形态相近,传统免疫组化标志物对其诊断作用有限,而分子标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足。目前多数病理科尚不具备分子检测的条件,从实用角度考虑,根据临床及病理特征性的表现,再合理应用免疫组化能够对大多数间质肿瘤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分子遗传学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NR2F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3
作者 陈汝蕾 沈铭红 +2 位作者 王凤 居颂文 吕京澴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68-972,共5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核受体亚家族2组F成员1(NR2F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进行根治性切除术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核受体亚家族2组F成员1(NR2F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9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进行根治性切除术的5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EnVision法测定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NR2F1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不同NR2F1蛋白表达水平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曲线,分析NR2F1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的NR2F1高表达率为48.21%,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2F1高表达者的无脉管侵犯率为85.19%,明显高于NR2F1低表达者的5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R2F1高表达患者突破浆膜层的占比为48.15%,明显低于NR2F1低表达者的65.52%,且随着浸润深度从固有肌层到突破浆膜层,NR2F1低表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R2F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在性别、年龄、肿块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结直肠癌的NR2F1高表达患者的10年总生存率为26.79%,明显高于NR2F1低表达患者的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的NR2F1表达升高,NR2F1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核受体亚家族2组F成员1 侵袭 预后
下载PDF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临床病理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许伟伟 樊峰 +3 位作者 曹丹 沈铭红 周晓军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59-961,共3页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基因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L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 目的探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基因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L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基因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为6个月和22岁。2例有共同的组织学特点:瘤细胞卵圆形,细胞核呈折叠状、分叶状,核沟明显,核膜薄而光滑。免疫表型:2例肿瘤细胞Langerin、S-100、CD1a、vimentin均阳性,CK7、HMB-45、CKpan、p63、CKpan、p53均阴性。基因检测显示2例均存在BRAF V600E基因突变,而KRAS、NRAS、PIK3CA等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野生型。结论LCH属于罕见的疾病,其特点是肿瘤性的LCH细胞聚集和器官广泛受累,近年来研究发现LCH可存在BRAF V600E基因突变,对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做此基因检测辅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细胞增生症X BRAF基因突变
下载PDF
卵巢Brenner肿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宋芳 沈铭红 +2 位作者 陈汝蕾 周晓军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良性Brenner瘤、1例交界性Brenner瘤、4例恶性Brenner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良性Brenner瘤特征是移行细胞型细胞组成的实性或囊性细胞...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良性Brenner瘤、1例交界性Brenner瘤、4例恶性Brenner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良性Brenner瘤特征是移行细胞型细胞组成的实性或囊性细胞巢,位于纤维瘤样间质内,囊腔内衬移行细胞型细胞、纤毛细胞、黏液细胞、立方细胞或扁平细胞,细胞无异型,细胞核卵圆形,核仁小而明显,部分有明显核沟。1例交界性Brenner瘤与良性Brenner瘤形态相近,但上皮细胞增殖程度超过良性Brenner瘤,细胞巢大小不一,层次增多,细胞轻度异型,但无间质浸润。4例恶性Brenner瘤有明显的间质浸润,并可见良性或交界性Brenner瘤成分。肿瘤细胞明显异型,核大深染,核分裂象易见,其中1例肿瘤累及输卵管和大网膜。免疫表型:14例肿瘤中CK7、p63均呈阳性,GATA-3阳性但部分低分化肿瘤区域失表达,CK20、Pax-8、WT-1均呈阴性,但黏液上皮化生区CK20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恶性浸润区为20%~70%,交界性为3%,良性<3%。结论卵巢Brenner肿瘤属于少见的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确诊需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异型程度和有无间质浸润是良恶性Brenner瘤的鉴别关键。诊断恶性Brenner瘤必须有良性或交界性Brenner成分,与卵巢其他肿瘤的鉴别需结合临床病史、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Brenner肿瘤 病理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乳腺结节性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3例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晨晨 王凤 +2 位作者 沈铭红 周晓军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9-992,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3例PASH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4、vimentin... 目的探讨乳腺结节性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3例PASH组织形态学特点,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4、vimentin、Calponin、SMA、ER、PR、CD31、FⅧRAg、ERG、S-100等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眼观:肿物为黄白色结节,质地中等,切面见微小裂隙。镜检:结节境界清楚,乳腺间质见致密的、透明变性的胶原纤维分隔形成裂隙样假血管腔,裂隙内衬梭形细胞。灶性区域可伸入周围脂肪,但未见明确浸润性生长,该区域中可见多核梭形细胞,未见核异型与核分裂象。梭形细胞可呈旺炽性增生,呈束网状,致裂隙样结构消失,形成罕见的“束状型亚型PASH”。免疫表型:梭形细胞CD34、vimentin均阳性,Calponin、SMA不同程度阳性,ER、PR、CD31、FⅧRAg、ERG、S-100、desmin、CD10、CK7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低,旺炽性增生病例增殖指数增高。Masson染色示乳腺间质胶原呈蓝色,裂隙内衬梭形细胞核呈紫色。3例均接受手术治疗,随访均无复发。结论结节性PASH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特征性的裂隙样假血管腔结构在冷冻病理诊断时易误诊。根据结节性PASH临床特征、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假血管瘤性间质增生 MASSON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乳腺乳头腺瘤4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7
作者 许伟伟 陈世荣 +1 位作者 周晓军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病理科2008年1月~2018年8月诊断的乳腺乳头腺瘤4例,调阅病理切片,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49岁,平均37岁。患... 目的探讨乳腺乳头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病理科2008年1月~2018年8月诊断的乳腺乳头腺瘤4例,调阅病理切片,并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4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9~49岁,平均37岁。患者表现为乳头出血、溢液、疼痛、肿胀。无明确病因,均为左侧发病,4例患者中3例有肉眼可见的乳头病变,1例为体检发现病变。肿瘤镜下呈边界相对局限的腺体增生,呈乳腺腺病样和(或)乳头状瘤样生长方式,增生的腺体从集合管发出,并推挤集合管,使之囊性扩张,其中2例上皮普通型增生,1例腔内有中央性坏死。乳头腺瘤的腺体有肌上皮包绕,有些腺体周围间质胶原化,使腺体扭曲、挤压、变形,形成假浸润的形态。有3例肿瘤的腺上皮蔓延至乳头皮肤且取代皮肤鳞状上皮,外观似糜烂的乳头,易被误诊为Paget病。该肿瘤免疫组化标记与乳腺腺病相似,ER、PR标记上皮呈斑驳状阳性,增生的腺上皮CK5/6、CK14均阳性,周围肌上皮p63、Calponin、Myosin、SMA阳性。结论乳头腺瘤是较少见的乳腺病变,临床和病理均容易误诊为癌,各年龄段女性均可发生,偶见发生于婴儿和男性。该肿瘤是良性肿瘤,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完整切除病变,切除不完整者易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头腺瘤 乳头导管腺瘤 鉴别诊断
下载PDF
组蛋白H3K9、H4K8的乙酰化及正相关表达SATB1促进结直肠癌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沈铭红 陈汝蕾 +2 位作者 王凤 周晓军 吕京澴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49-952,共4页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组蛋白乙酰化状态与SATB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存档的20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蛋白乙酰化关键位点...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组蛋白乙酰化状态与SATB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存档的20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组蛋白乙酰化关键位点H3K9、H3K18、H4K8、H4K12的乙酰化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3K9阳性率为69.0%,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H4K8阳性率为46.0%,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H3K18及H4K1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强阳性,阳性率为100.0%。H3K9表达与SATB1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08,P<0.05)。H4K8表达与SATB1高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612,P<0.01)。结论组蛋白乙酰化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且其乙酰化水平与SATB1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组蛋白乙酰化 表观遗传学 SATB1
下载PDF
双侧卵巢Burkitt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9
作者 肖川 陈世荣 +3 位作者 王晨晨 沈铭红 曹丹 吕京澴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80-118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phoma,B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对2例散发性双侧卵巢BL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基因检测,结合临床特征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2例... 目的探讨卵巢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phoma,BL)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及治疗方法等。方法对2例散发性双侧卵巢BL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基因检测,结合临床特征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2例患者肿瘤均发生于双侧卵巢。例1,19岁,术中见肿瘤广泛转移,送检左附件病理诊断为BL,累及输卵管;例2,44岁,有“淋巴结肿大”病史20余年,送检左附件病理检查示BL。二者光镜下均表现为弥漫一致的中等大细胞,伴有“星空现象”和多量的核碎片,易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示瘤细胞CD20、CD79a,PAX5弥漫阳性,C-MYC阳性(分别为90%和95%),Ki-67阳性指数约100%,bcl-2、bcl-6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均阴性。均存在MYC/IgH基因融合。结论BL属高度恶性淋巴瘤,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相互结合方可明确诊断,该瘤通常生长迅速,预后不佳,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早期患者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免疫表型 双侧卵巢 左附件 阳性指数 联合化疗 瘤细胞 分子病理学
原文传递
原发性颅内尤因肉瘤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10
作者 张群 陈世荣 +1 位作者 孙彤 吕京澴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57-1259,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尤因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间收治的2例原发性颅内尤因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本组2例分别为男性17岁(例1), 女性48岁(例2), 镜下均为小圆细...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尤因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21年间收治的2例原发性颅内尤因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组织病理学形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本组2例分别为男性17岁(例1), 女性48岁(例2), 镜下均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 细胞核深染, 染色质细腻, 呈粉尘样或椒盐样, 核仁不明显, 核分裂象明显。免疫表型CD99均弥漫阳性, Ki-67阳性指数70%~80%, 不表达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束膜细胞、肌细胞或淋巴细胞分化相关的免疫标记抗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EWSR1(22q12)基因断裂重排阳性。结论原发性颅内尤因肉瘤罕见, 其诊断主要依据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和基因检测, 肿瘤完整切除联合放疗化疗可能是最有益的治疗方法, 年龄和疾病阶段是重要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分化 尤因肉瘤 阳性指数 核深染 免疫表型 组织学检查 神经胶质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恶性上皮来源肿瘤骨转移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薛禹伦 沈铭红 +1 位作者 吕京澴 沈军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3年第2期168-174,共7页
恶性上皮来源的肿瘤常伴有骨转移,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肿瘤的骨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上皮间质转化、肿瘤细胞的定植、骨髓微环境的改变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因此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通过各类相关细胞分泌... 恶性上皮来源的肿瘤常伴有骨转移,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肿瘤的骨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上皮间质转化、肿瘤细胞的定植、骨髓微环境的改变以及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因此在肿瘤发生的早期,通过各类相关细胞分泌或携带的蛋白、RNA作为特异的检测指标来预测和评估骨转移的发生,将预防和治疗骨转移的窗口明显前移,将会成为恶性上皮来源肿瘤研究的新热点。本文综述了肿瘤骨转移的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期望能为早期预防和评估肿瘤骨转移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上皮来源肿瘤 肿瘤转移/骨 生物标志物 乳腺癌 肺癌
原文传递
基于二代测序分析4例组织学判定为多灶原发性肺癌的克隆性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栋麟 陈汝蕾 +2 位作者 王晓丹 袁久云 吕京澴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基于二代测序法,探讨经组织学诊断为同步多灶原发性肺癌(SMPLC)病例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克隆起源。方法对4例SMPLC的8个病灶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并进行基因突变、基因组稳定性、克隆性关系及克隆演化的分析。结果突变分析显示例1... 目的基于二代测序法,探讨经组织学诊断为同步多灶原发性肺癌(SMPLC)病例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克隆起源。方法对4例SMPLC的8个病灶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并进行基因突变、基因组稳定性、克隆性关系及克隆演化的分析。结果突变分析显示例1、2及3的2个病灶间突变的一致性均为0,例4的一致性为3/(50+44)。例1的2个病灶基因组稳定性差别较大。例2的2个病灶基因组稳定性差别不大。例3、4的2个病灶基因组均稳定。用单核苷酸变异测试对样本突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例1、2、3的2个病灶间相互独立。例4的2个病灶之间存在克隆关系。对样本拷贝数变异进行分析,认为例1、2的2个病灶彼此独立。对例4进行克隆演化分析,提示2个病灶来源于同一个克隆,可能为肺内转移。结论二代测序分析是对多灶肺癌组织学诊断的重要补充。不同组织学类型,或含原位癌病灶是判断SMPLC较可靠的依据。但不同组织学亚型诊断价值有限。为保证肿瘤分期和术后治疗的精准性,有必要对多灶肺癌的每一个病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组织学诊断 克隆性 克隆演化 肿瘤分期 组织学类型 原位癌 基因突变
原文传递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一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熊丹婷 孙利兵 +4 位作者 缪俊俊 张莎莎 李静 刘倩 刘标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487,共3页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是一类发生于胃肠道非常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小肠、胃及结肠。该文报道1例发生于胃部的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患者女,40岁。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巢片状排列,偶见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10...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是一类发生于胃肠道非常罕见的恶性软组织肿瘤,多发生于小肠、胃及结肠。该文报道1例发生于胃部的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患者女,40岁。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巢片状排列,偶见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S-100蛋白及SOX10弥漫阳性,黑色素标志物失表达,分子病理结果提示EWSR1出现基因重排及可能伴随EWSR1基因扩增。该肿瘤须与多种肿瘤鉴别,特别是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及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软组织肿瘤 透明细胞肉瘤 胃肠道 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 破骨细胞样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S-100 肿瘤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