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b3A相互作用蛋白对胰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其介导的侵袭作用机制
1
作者 丁时磊 王曙光 +2 位作者 杨坡 何彩玉 杜兴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7期613-620,共8页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Rab3A相互作用蛋白(Rab3IP)表达及其介导的侵袭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1年6月滁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胰腺癌患者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6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Rab3IP表达,分... 目的 探讨胰腺癌组织Rab3A相互作用蛋白(Rab3IP)表达及其介导的侵袭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5月—2021年6月滁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胰腺癌患者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76例胰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Rab3IP表达,分析Rab3IP表达与胰腺癌临床资料、总体生存率(OS)、无病生存率(DFS)的关系。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低胰腺癌BxPC-3、Capan-1细胞Rab3IP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活性,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活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RAB3IP在胰腺癌组织中高表达率为69.7%(53/76),明显高于癌旁组35.5%(27/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839,P<0.001)。Rab3IP表达与胰腺癌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等有关(均P<0.05);Rab3IP表达是胰腺癌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Rab3IP高表达的胰腺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明显低于RAB3IP低表达患者(P<0.05)。在胰腺癌BxPC-3和Capan-1细胞中,与siNCtrl组比较,siRab3IP组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减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ab3IP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iNCtrl组,N-cadherin、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siNCtr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腺癌组织Rab3IP表达上调,Rab3IP可能通过调节上皮间质转化(EMT)参与胰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Rab3A相互作用蛋白 增殖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血清可溶性c-Met对三阴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2
作者 丁时磊 杨坡 +1 位作者 何彩玉 杜兴龙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24期2301-2307,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血清可溶性c-Met(s-Met)浓度,探讨s-Met对TNB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17例TNBC患者的血清、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另选择57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 目的通过检测三阴乳腺癌(TNBC)患者血清可溶性c-Met(s-Met)浓度,探讨s-Met对TNBC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本院肿瘤内科收治的117例TNBC患者的血清、组织样本和临床资料,另选择57例乳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良性组,83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良性组和对照组血清样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组织c-Met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Met浓度,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血清s-Met对三阴乳腺癌的诊断效能,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TNBC患者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三阴乳腺癌组织c-Met蛋白阳性表达率(88.9%,104/11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8.1%,68/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38,P<0.001)。TNBC组血清s-Met浓度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良性组血清s-Met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界值为555.07 ng/ml时,血清s-Met鉴别三阴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结节的AUC为0.79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39%和87.72%。临界值为457.89 ng/ml时,血清s-Met鉴别三阴乳腺癌和健康人群的AUC为0.903,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34%和87.95%。TNBC患者血清s-Met浓度与癌组织c-Met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血清s-Met浓度与TNBC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类型、TNM分期、Ki-67指数、p53表达无关(P>0.05)。血清s-Met高浓度组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较低浓度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s-Met是影响阴乳腺癌OS和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均<0.05)。结论TNBC患者血清s-Met浓度明显升高,高浓度s-Met与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s-Met可作为TNBC早期诊断、临床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乳腺癌 间质-上皮细胞转化因子 可溶性片段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改良复尔凯管空肠造瘘置管在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坡 陈天鸣 +3 位作者 黄斌 史校铭 徐志鹏 陈仕林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复尔凯管空肠造瘘置管在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进行的112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患... 目的探讨改良复尔凯管空肠造瘘置管在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9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进行的112例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资料,比较改良后的腹腔镜下复尔凯管空肠造瘘置管术和腹腔镜下分裂式空肠造瘘置管术两组间空肠造瘘手术时间、造瘘管相关并发症、进流质时间、造瘘管留置时间及平均住院日的差异。结果与分裂式空肠造瘘置管术比较,复尔凯管空肠造瘘置管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造瘘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减少(P<0.001);术后开始进流质时间明显缩短(P=0.031);带管时间无明显差异(P=0.832);平均住院时间缩短(P=0.018)。结论腹腔镜下复尔凯管空肠造瘘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且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值得在食管癌微创术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空肠造瘘 复尔凯管 胸腔镜 腹腔镜
下载PDF
切开置管引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发性气胸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大伟 邓凡新 +2 位作者 杨坡 史校铭 鲁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02-1804,共3页
目的:通过对2种不同置管方式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首次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对比分析,评价传统切开钝性分离置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9年4月确诊为自发性气胸的64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 目的:通过对2种不同置管方式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首次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对比分析,评价传统切开钝性分离置管引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6月—2019年4月确诊为自发性气胸的64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为首次出现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依据置管方式不同分为穿刺置管组(34例,其中5例治疗中改切开置管)、切开置管组(30例)。分析肺复张时间、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结果:切开置管组较穿刺置管组有较高的治愈率、较短的带管时间以及较低皮下气肿发生率(P<0.05),两组胸膜反应及复张性肺水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切开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老年COPD合并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疗效确切,效果稳定,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闭式引流术 自发性气胸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改良反穿刺吻合技术在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消化道重建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9
5
作者 史校铭 陈仕林 +9 位作者 沈晓康 朱大伟 冯冬杰 杨坡 邓凡新 裘海涛 曹秀锋 王晓俊 沈伟忠 王中秋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4期233-238,共6页
目的探讨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应用改良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48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手术分为... 目的探讨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期间应用改良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48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手术分为三大步骤:首先用腹腔镜游离胃和腹段的食管并清扫腹腔淋巴结;其次取侧卧位,游离胸段食管,切除病变食管并清扫胸腔淋巴结;最后应用反穿刺吻合技术行胸内胃食管吻合术。结果48例均在腔镜下完成吻合,手术过程顺利,未行胸腹部辅助切口,无中转开胸手术。手术时间(253.4±57.2)min,其中胸腔镜操作时间(175.6±64.5)min;术中出血量(107.3±87.4)ml,清扫淋巴结数目(15.2±2.5)枚。术后1例重度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出现重症肺部感染及吻合口瘘,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吻合口瘘发生率2.1%(1/48);术后3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其中1例严重,行吻合口机械扩张缓解,吻合口狭窄率6.3%(3/48)。48例中47例的术后进流食时间(7.2±1.3)d,术后住院时间10~16 d、平均11 d。结论利用改良反穿刺吻合技术行全腔镜Ivor Lewis食管癌根治术治疗中下段食管癌是安全、可行的,是经济、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反穿刺吻合技术 胸内吻合 食管癌 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原文传递
打一个小孔修补肺
6
作者 曹秀峰 倪斌 《祝您健康》 2017年第11期17-17,共1页
19岁的大学生小王,高瘦清秀爱运动。可一次运动后,突发剧烈胸闷、胸痛,被同学送到医院急诊。
关键词 补肺 小孔 运动后 大学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