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神经束蛋白186抗体阳性的郎飞结区/结旁疾病的临床特点(附1例报告)
1
作者 董思语 孙美 +3 位作者 陈聪 王静 金庆文 程虹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抗神经束蛋白186(NF186)抗体阳性的郎飞结区/结旁疾病(NP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抗NF186抗体阳性的NPP致颅神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为70岁男性,1个月前突发言语、吞咽困难,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后停药。患者... 目的 探讨抗神经束蛋白186(NF186)抗体阳性的郎飞结区/结旁疾病(NP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抗NF186抗体阳性的NPP致颅神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为70岁男性,1个月前突发言语、吞咽困难,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后停药。患者5 d前再次出现言语、吞咽、咀嚼、鼓腮、转头和抬头动作费力,并进行性加重。肢体EMG检查正常,血清及CSF抗NF186抗体阳性。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疗效不明显,改用血浆交换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抗NF186抗体阳性的NPP发病年龄较晚、病情较重,可伴颅神经受损,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可能不佳,血浆交换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神经束蛋白抗体 颅神经损害 郎飞结 血浆交换
下载PDF
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蒋琪霞 谢郝婷 +5 位作者 王华军 李秀芸 朱玉玲 王亚玲 闵艳 王珂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212-2217,2224,共7页
背景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伴失禁的高发人群,也是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易患人群,如何做好失禁护理以提高预防和治疗IAD的有效性一直在探索中。目的探讨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应用效... 背景老年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和伴失禁的高发人群,也是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易患人群,如何做好失禁护理以提高预防和治疗IAD的有效性一直在探索中。目的探讨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用于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应用效果,为做好此类患者的失禁护理和预防IA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探索性干预研究设计,于2022-12-26—2023-03-30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3所医院的外科和内科选取符合条件的老年COVID-19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3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另外两家医院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同时将两组中的IAD患者分别纳入干预亚组和对照亚组。分析老年COVID-19伴失禁患者的病情特点和失禁类型,基于指南推荐,改良修订了评估失禁和皮肤状况(A)、识别和管理危险因素(I)、管理失禁(M),皮肤护理(S)“AIMS四步改良失禁”护理方案(简称AIMS护理方案)。干预组采用改良AIMS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结构化皮肤护理方案,均连续干预至少14 d,每班检查皮肤,采用国际标准判断是否发生IAD以及变化。主要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IAD的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IAD愈合率和愈合时间。收集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失禁类型、失禁频次、慢性病共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脉氧浓度、Braden计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老年病毒性肺炎伴失禁患者IAD发生率为33.3%(20/60),其中对照组IAD发生率为43.3%(13/30),干预组IAD发生率为23.3%(7/30);两组患者IA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患者IAD分级、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亚组患者IAD发生时间(t=3.225,P=0.005)较对照亚组延迟,IAD愈合时间(t=2.644,P=0.020)、住院时间(t=4.364,P<0.001)短于对照亚组。结论基于指南的两种失禁护理方案均能够有效预防老年失禁患者发生IAD并促进其愈合,但改良的AIMS护理方案效果更优,可在临床护理中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病毒性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大便失禁 尿失禁 失禁相关性皮炎 失禁护理 皮肤护理 老年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UA、Hcy水平与MRI影像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应子璇 史明超 赵慧慧 《交通医学》 2022年第4期418-421,共4页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CSVD)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CSVD患者资料,其中72例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为观察组,25例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为对照...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CSVD)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CSVD患者资料,其中72例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为观察组,25例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于入院第二天早晨测定血清UA、Hcy水平,分析血清UA、Hcy水平与MRI影像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Hcy、UA水平分别为18.63±3.16μmol/L和421.30±29.11μmol/L,高于对照组的13.25±2.21μmol/L和366.92±23.05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腔隙性梗死15例,脑白质疏松21例,脑微出血24例,血管周围间隙扩张12例。腔隙性梗死组Hcy、UA水平分别为24.36±3.87μmol/L和442.65±31.27μmol/L,脑白质疏松组分别为20.27±3.51μmol/L和429.01±28.49μmol/L,脑微出血组分别为15.42±2.85μmol/L和408.32±22.58μmol/L,血管周围间隙扩张组分别为15.02±2.67μmol/L和406.73±22.15μmol/L,腔隙性梗死组和脑白质疏松组Hcy、UA水平高于脑微出血组和血管周围间隙扩张组,腔隙性梗死组Hcy、UA水平高于脑白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微出血组与血管周围间隙扩张组Hcy、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血清UA、Hcy水平单独及联合鉴别诊断CSVD不同影像特征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70,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且以联合鉴别诊断的价值最佳。结论:血清UA、Hcy水平与脑小血管病致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不同影像学特征有一定联系,有助于鉴别不同类型脑小血管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尿酸 同型半胱氨酸 磁共振成像 影像特征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尿路感染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宗卉 章丹凤 +1 位作者 闵艳 金庆文 《系统医学》 2022年第17期118-121,共4页
目的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卒中中心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528... 目的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卒中中心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528例,根据患者有无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105例)和非感染组(423例)。收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NLR的差异,并分析卒中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感染组平均年龄(79.2±15.6)岁显著高于非感染组(70.2±12.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0,P<0.001);感染组男性比例27.6%,显著低于非感染组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655,P<0.001)。感染组NIHSS评分(10.4±3.2)分,显著高于非感染组(5.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049,P<0.001)。感染组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管饲及导尿比例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NLR为(3.6±2.1),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3.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1,P=0.014)。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NLR不是卒中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AIS患者中,发病7 d内合并尿路感染的患者具有更高的NLR,但NRL非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尿路感染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下载PDF
自体外周单核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疗效及外周淋巴细胞变化观察
5
作者 赵舒怡 裘冯卓 +7 位作者 史明超 康悦 杨涛 许迅 李军荣 李圣华 李冠宇 金庆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的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类与症状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1... 目的:探讨体外扩增的自体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对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类与症状改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1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神经内科和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神经内科符合标准的ALS患者65例,通过随机表号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PBMC组(PBMC 1×10^(6)个/kg体重^(+)20%人体白蛋白100 m L,33例)和对照组(20%人体白蛋白100 mL,32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5天及第14天,以修订版ALS功能评定量表(revised ALS functional rating scale,ALSFRS-R)评分,并测定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CD16^(+)CD56^(+)NK细胞数目。结果:(1)PBMC组ALSFRS-R评分于治疗后第5天[(30.1±3.4)分]、第14天[(26.5±2.0)分]均较治疗前[(25.3±1.4)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ALSFRS-R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BMC组治疗后第5天、第14天CD8^(+)T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均增高,与对照组、PBMC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CD16^(+)CD56^(+)NK细胞在PBMC组治疗前后以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细胞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在PBMC治疗后第5、14天时,CD8^(+)T细胞数量与ALSFRS-R分数呈负相关(P<0.05);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与ALSFRS-R分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体外扩增的自体PBMC回输治疗可以短期改善ALS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外周血CD8^(+)T细胞和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的变化与疾病临床进展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淋巴细胞亚群 外周血单核细胞 修订版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定量表 免疫
原文传递
脑膜中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3例并文献复习
6
作者 张雅旋 王森 +2 位作者 黄璜 陈灿 文立利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704-708,共5页
目的探索通过脑膜中动脉(MMA)栓塞的方法治疗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ATEDH)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1月—2022年2月收治的3例MMA栓塞治疗ATEDH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介入栓塞治... 目的探索通过脑膜中动脉(MMA)栓塞的方法治疗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ATEDH)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1月—2022年2月收治的3例MMA栓塞治疗ATEDH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探讨介入栓塞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方法及疗效。结果对于急性硬膜外血肿的患者,超早期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可以有效止血,消除血肿进展风险。结论选择性MMA栓塞术超早期治疗ATEDH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接受创伤更大的外科手术治疗,降低患者花费,使患者获得更大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中动脉栓塞 急性创伤性硬膜外血肿 介入栓塞术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护理效果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彭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11期312-313,共2页
分析在脑梗死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100例开展本次研究,利用病历号尾数奇偶的方法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均为50例。常规护理用在对照组中,基于... 分析在脑梗死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共100例开展本次研究,利用病历号尾数奇偶的方法将其划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均为50例。常规护理用在对照组中,基于此,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用在实验组中。比较2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梗死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开展,不仅可以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又能提高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
原文传递
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患者Th17/Treg比值、CXCL9、CXCL12、CXCL16的变化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涛 赵舒怡 +3 位作者 康悦 许迅 史明超 金庆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6期3158-3162,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趋化因子(CXCL)9、CXCL12、CXCL16的变化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日至2021年1月1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96例作为研... 目的:探讨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比值、趋化因子(CXCL)9、CXCL12、CXCL16的变化及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日至2021年1月10日期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重度组(25例)、中度组(32例)和轻度组(39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不良组(31例)和预后良好组(65例)。对比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对比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度组、中度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高于轻度组,且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预后良好组的外周血Th17/Treg比值、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单因素分析可知,预后不良与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史、疾病梗死部位、治疗方式、发病至入院时间、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细胞计数(WBC)无关(P>0.05)。而与糖尿病史、高血压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NIHSS评分有关(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LDL-C偏高、颈动脉IMT偏厚、NIHSS评分偏高是AC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而外周血Th17/Treg比值及血清CXCL9、CXCL12、CXCL16水平下降是AC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外周血Th17/Treg比值、CXCL9、CXCL12、CXCL16随着ACI病情进展呈升高现象,是影响ACI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除此之外,糖尿病史、高血压史、LDL-C偏高、颈动脉IMT偏厚、NIHSS评分偏高也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急性脑梗死 Th17/Treg比值 CXCL9 CXCL12 CXCL16 预后
原文传递
超氧化物歧化酶1 G41S和G41D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过表达对其运动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任曼丽 赵晓晶 +1 位作者 张志远 金庆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0年第4期361-370,共10页
目的探究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的SOD1G41S和SOD1G41D基因对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对照组(转染空的重组腺相关病毒)、SOD1WT组、SOD1G41S组和SOD1G41D组,均n=12。利用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过表达的特点,构建携带SOD1WT、SO... 目的探究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的SOD1G41S和SOD1G41D基因对小鼠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对照组(转染空的重组腺相关病毒)、SOD1WT组、SOD1G41S组和SOD1G41D组,均n=12。利用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过表达的特点,构建携带SOD1WT、SOD1G41S和SOD1G41D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分别注射至小鼠双侧侧脑室和鞘内,建立转基因小鼠模型。1个月后测量对照组、SOD1WT组、SOD1G41S组和SOD1G41D组小鼠的体重,并通过握力测试、悬尾实验、转棒疲劳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小鼠的运动功能。结果成功构建了携带SOD1WT、SOD1G41S、SOD1G41D的重组腺相关病毒,不同相关病毒处理1个月对小鼠的体重无明显影响。握力测试显示SOD1G41S组和SOD1G41D组握力值显著低于SODWT组(P<0.001)而高于对照组(P<0.01);但SOD1G41S组与SOD1G41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棒疲劳实验中,SOD1G41D组坠落潜伏期显著低于SOD1WT组和SOD1G41S组(P<0.05),但3组坠落潜伏期均高于对照组(P<0.01)。旷场实验中,SOD1WT组和SOD1G41S组的运动距离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SOD1G41D组运动距离与对照组比较(P>0.05)。各组实验小鼠在中心区域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OD1WT、SOD1G41S和SOD1G41D在中枢神经系统过表达均能提高重组腺相关病毒模型小鼠的运动能力,其能力大小依次为SOD1WT、SOD1G41S和SOD1G4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1 重组腺相关病毒 运动功能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原文传递
PCSK9抑制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分析
10
作者 许迅 金庆文 张仁良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38-1042,共5页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形式。早期针对包括血脂水平在内的IS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于改善IS远期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其中缺血性脑卒中(IS)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形式。早期针对包括血脂水平在内的IS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对于改善IS远期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是一种可调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水平的循环酶,而PCSK9抑制剂可通过阻断PCSK9与LDLR的结合,降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作为一种新型降脂药物在IS防治中展现出极大潜力。本文现围绕PCSK9的生理功能、PCSK9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PCSK9抑制剂在IS相关病理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IS近期及远期预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PCSK9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原文传递
过表达多巴胺脱羧酶、酪氨酸羟化酶和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重组慢病毒构建及其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治疗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慧慧 史明超 金庆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8年第2期133-144,共12页
目的构建同时表达3种多巴胺(DA)合成相关酶的重组慢病毒(rLV),验证其在6-羟基多巴胺(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治疗作用,为PD临床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构建过表达多巴胺脱羧酶(DDC)、酪氨酸羟化酶(TH)和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 目的构建同时表达3种多巴胺(DA)合成相关酶的重组慢病毒(rLV),验证其在6-羟基多巴胺(6-OHDA)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治疗作用,为PD临床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构建过表达多巴胺脱羧酶(DDC)、酪氨酸羟化酶(TH)和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GCH1)rLV及对照rLV。6-OHDA制备的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6)、阴性病毒组(n=6)和阳性病毒组(n=12),分别经立体定向向大鼠纹状体注射生理盐水、对照rLV和DDC+TH+GCH1-rLV。观察构建病毒对PD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转染情况,同时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PLC-MS/MS)检测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改变情况。结果 PD大鼠纹状体注射后,阳性病毒组行为改变与生理盐水组、阴性病毒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病毒组呈现显著的旋转行为改善。免疫荧光显示阳性病毒转染表达有TH活性的阳性细胞。阳性病毒组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与生理盐水组、阴性病毒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结论成功构建过表达DDC+TH+GCH1-rLV,并且在PD模型大鼠中呈现显著的行为改善及DA水平增加,为PD的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脱羧酶 酪氨酸羟化酶 三磷酸鸟苷环化水解酶1 重组慢病毒 基因治疗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
原文传递
分级转运与会诊治疗模式对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效率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杭宇 贾振宇 +5 位作者 曹月洲 赵林波 黄璜 栾丽芹 施海彬 刘圣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两种不同转运模式——患者从初级卒中中心转诊至高级卒中中心(分级转运)和神经介入医师从高级卒中中心至初级卒中中心(会诊治疗)行血管内治疗的效率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两种不同转运模式——患者从初级卒中中心转诊至高级卒中中心(分级转运)和神经介入医师从高级卒中中心至初级卒中中心(会诊治疗)行血管内治疗的效率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及卒中联盟医院内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转运模式,分为分级转运组与会诊治疗组。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到初级卒中中心就诊至血管再通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取栓后成功再通率、90 d良好预后率。结果分级转运组63例和会诊治疗组33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分级转运组患者就诊至血管再通时间明显长于会诊治疗组患者[(310.7±80.6)min vs(247.3±67.7)min,t=0.458,P<0.05],但股动脉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短[(77.7±45.2)min vs(119.9±67.0)min,t=-3.256,P<0.05]。分级转运组和会诊治疗组患者机械取栓后成功再灌注比例无统计学差异(90.5%vs 87.9%,χ^(2)=0.157,P=0.732);分级转运及会诊治疗两组病例的良好预后率分别为47.6%和66.7%(χ^(2)=3.165,P=0.075),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采用会诊治疗模式接受机械取栓治疗较分级转运模式具有更高的救治效率,但临床预后并未显著优于分级转运模式,这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偏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卒中中心 转运模式 血管内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过表达SOD_1 G41S和G41D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体外N2a细胞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明超 赵慧慧 +1 位作者 牛琦 金庆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7年第2期125-134,共10页
目的研究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fALS)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_1)上G41S和G41D两种突变型所致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_v)电生理特性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过表达SOD_1野生型(WT)、SOD_1G41S及SOD_1G41D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 目的研究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fALS)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_1)上G41S和G41D两种突变型所致神经元电压门控性钠通道(Na_v)电生理特性的差异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过表达SOD_1野生型(WT)、SOD_1G41S及SOD_1G41D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载体后,体外感染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并分为3个实验组:SOD_1WT组、SOD_1G41S和SOD_1G41D组,并以无目的基因rAAV感染的N2a细胞为阴性对照组。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4组细胞Na_v电流,绘制通道快速激活和稳态失活曲线后分析相关参数。比较各组细胞凋亡分子cleaved caspase-3在感染后24、48和72 h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和SOD_1WT组比较,感染过表达SOD_1G41S组、SOD_1G41D组rAAV的细胞峰值电流显著增加(P<0.05),且SOD_1G41S组显著高于SOD_1G41D组(P<0.01)。SOD_1G41S组和SOD_1G41D组细胞半数激活电压和半数失活电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OD_1WT组(P<0.05);但SOD_1G41S组半数激活电压高于SOD_1G41D组(P<0.05);SOD_1G41S与SOD_1G41D组半数失活电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激活、失活曲线斜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虽然24和48h,SOD_1WT、SOD_1G41 S、SOD_1G41D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但转染72 h后,SOD_1G41S组和SOD_1G41D组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高于SOD1WT组,且SOD_1G41S组高于SOD_1G41D组。结论SOD_1G41S和SOD_1G41D突变通过加快Na_v快速激活和抑制失活过程提高神经元活性,SOD_1G41S突变Na_v活性显著高于SOD_1G41D。SOD_1G41S突变导致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高于SOD_1G41D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1 重组腺相关病毒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电压门控性钠通道 剪切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水解酶
原文传递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4
作者 朱年军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1期827-828,共2页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患者均分为三组,A组予舒肝解郁胶囊0.72g,2次/日;B组予维生素B_1 10mg,3次/日;C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粒/日。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患者均分为三组,A组予舒肝解郁胶囊0.72g,2次/日;B组予维生素B_1 10mg,3次/日;C组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1粒/日。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0d后三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5.3±2.9)分、(6.0±3.0)分、(5.5±2.2)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组优于B组(P<0.05)。治疗30d后三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治疗前相仿(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均有好转,A组基本治愈率高于B组(P<0.05)。三组均未出现严重颅内和内脏出血等并发症,但都有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肝解郁胶囊 急性脑梗死 抑郁
原文传递
超氧化物歧化酶1突变基因G41S和G41D在小鼠内侧前额叶皮层过表达及对认知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曼丽 史明超 +3 位作者 裘冯卓 杨涛 牛琦 金庆文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7-583,共7页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1,SOD1)的两种突变类型G41S和G41D对小鼠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人源性SOD1WT、SOD1G41S、SOD1G41D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及不携带目的基...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1,SOD1)的两种突变类型G41S和G41D对小鼠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过表达人源性SOD1WT、SOD1G41S、SOD1G41D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及不携带目的基因的空白病毒,立体定位注射到小鼠的双侧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根据注射病毒的不同,分为CONTROL组、SOD1WT组、SOD1G41S组及SOD1G41D组(均n=16)。1个月后,对小鼠进行旷场实验、Y迷宫自发交替实验、三箱社交实验、追踪条件恐惧实验,观察突变基因对小鼠认知行为的影响。结果:在旷场实验中,SOD1WT组[(39.67±6.04)m]的运动路程明显多于SOD1G41D组[(28.47±6.92)m,P=0.034];在Y迷宫自发交替实验中,SOD1WT组[(40.56±10.12)次,(32.63±8.19)次]及SOD1G41S组[(36.75±9.43)次,(29.06±8.32)次]的总进臂数和实际交替进臂数明显高于SOD1G41D组[(24.50±11.30)次,(18.38±9.09)次,均P<0.05];在三箱社交实验中,SOD1G41D组在含有老鼠的区域停留时间[(279.08±134.94)s]和对侧空金属笼子区域[(218.54±125.63)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13,P=0.199),SOD1WT组及SOD1G41S组在陌生鼠1[(253.07±55.60)s,(253.20±57.61)s]及陌生鼠2[(243.44±55.33)s,(239.76±67.49)s]所在区域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D1WT组、SOD1G41S组表现为社交趋新障碍;在追踪条件恐惧实验的测试阶段,SOD1G41S组的僵直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和CONTROL组(P<0.05)。结论:SOD1G41S和SOD1G41D对小鼠的认知行为产生了明显的改变,相同位点上的两种突变类型产生的认知行为改变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1 基因突变 内侧前额叶皮层 认知障碍 小鼠
原文传递
T细胞调控及中药瞿麦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裘冯卓 金庆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1年第2期224-231,共8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生存期3~5年,至今无法治愈。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免疫功能失调在介导神经元损伤和疾病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物组也参与其中...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以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生存期3~5年,至今无法治愈。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免疫功能失调在介导神经元损伤和疾病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肠道微生物组也参与其中。与健康个体比较,免疫细胞群在ALS中差异性扩增和活化。随着病情恶化,在ALS患者及小鼠模型上发现CD8^(+)和CD4^(+)T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外周血Th1/Th17淋巴细胞增多,调节性T细胞数目减少及功能下降。本综述关注T细胞在AL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讨论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ALS疾病风险和进展,以及中药瞿麦在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增强抗炎反应性和逆转免疫功能失调的细胞治疗策略可能成为减缓ALS患者疾病进展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免疫功能失调 T细胞 中草药 瞿麦
原文传递
体外扩增自体调节性T细胞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
17
作者 赵舒怡 裘冯卓 +3 位作者 康悦 李冠宇 王蔚 金庆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年第6期614-622,632,共10页
目的 探索体外扩增的自体调节性T细胞(Treg)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符合入组标准的65例ALS患者,随机分为Treg组(33例)和安慰剂组(32例)。主要观察目标为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 目的 探索体外扩增的自体调节性T细胞(Treg)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临床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符合入组标准的65例ALS患者,随机分为Treg组(33例)和安慰剂组(32例)。主要观察目标为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观察治疗前(治疗前3个月-基线)、治疗结束后(9个月治疗结束-基线)修订版ALS功能评定量表(ALSFRS-R)均数变化;次要观察目标为Appel ALS评定量表(AALS)、Rasch构建的ALS整体残疾量表(ROADS)、用力肺活量(FVC)均数变化、死亡和气管切开病例数。结果 (1)本研究达到了主要安全终点,治疗安全。(2)从治疗前3个月至基线,Treg组(-3.77分/3个月)和安慰剂组(-3.22分/3个月)的ALSFRS-R均数下降相似(P>0.05);从基线至6个治疗周期结束时,安慰剂组ALSFRS-R均数(-4.81分/9个月)较Treg组(-0.39分/9个月)显著下降(P<0.01)。(3)Treg组AALS、ROADS、FVC均数治疗后变化均优于安慰剂组。结论 ALS患者接受自体Treg细胞治疗安全性较好,且短期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调节性T细胞 体外扩增 治疗 安全性
原文传递
调节性T细胞与脑卒中再灌注损伤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杨涛 金庆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2年第4期465-468,477,共5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早期开通闭塞血管以恢复局部血流,从而挽救缺血的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可加重神经功能损害,导致不良预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反应可能在脑卒中后再灌...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早期开通闭塞血管以恢复局部血流,从而挽救缺血的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可加重神经功能损害,导致不良预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免疫反应可能在脑卒中后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调节性T细胞(Tregs)通过多种炎症通路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文中对Tregs的功能进行总结,重点探讨Tregs在脑卒中后再灌注损伤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免疫治疗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调节性T细胞 再灌注损伤 免疫反应
原文传递
ALSFRS-R量表与AALS量表在评估肌萎缩侧索硬化不同治疗中的价值比较
19
作者 康悦 裘冯卓 +6 位作者 史明超 赵舒怡 杨涛 许迅 余艳华 李军荣 金庆文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3年第3期293-299,共7页
目的比较修订版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和Appel肌萎缩侧索硬化评定量表(AALS)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ALS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利鲁唑组(31例)、依达拉奉组(32例)和对照... 目的比较修订版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量表(ALSFRS-R)和Appel肌萎缩侧索硬化评定量表(AALS)在肌萎缩侧索硬化(ALS)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ALS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利鲁唑组(31例)、依达拉奉组(32例)和对照组(未进行正规治疗的患者,31例)。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及临床功能量表评分等资料。比较3组间临床资料,分析在不同药物治疗中两种量表的评分差异以及相关性。结果采用标准化评分比较ALSFRS-R和AALS,结果提示基线两种量表评分呈显著负相关。ALS伦敦临床分期3期、4期患者中两种量表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利鲁唑组和依达拉奉组中两种量表评分反映的疾病严重程度在部分时间点上差异有显著性;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3组的各时间点ALSFRS-R评分均较低。结论ALSFRS-R与AALS在临床功能评估上差异有显著性,ALSFRS-R反映的疾病严重程度较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修订版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量表 Appel肌萎缩侧索硬化评定量表 疗效判断
原文传递
龙血通络胶囊对卒中二级预防及认知的疗效及安全性验证
20
作者 朱年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59-162,共4页
研究龙血通络胶囊对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服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加他汀类药物,之后随机将其分成3组:治疗组共包含30例患者,全部口服龙血通络胶囊;对照组共包含30例患者,全部口服安慰剂(主要... 研究龙血通络胶囊对卒中二级预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常规服用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加他汀类药物,之后随机将其分成3组:治疗组共包含30例患者,全部口服龙血通络胶囊;对照组共包含30例患者,全部口服安慰剂(主要为维生素B1);对照组共包含30例患者,全部口服尼莫地平。经过30、90天治疗后观察并对比治疗病人临床方面的效果以及用药方面的安全性。结果 相较于与对照组,治疗组病人的临床疗效方面更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疗效有一定差异。结论 龙血通络胶囊对卒中二级预防临床疗效良好,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血通络胶囊 急性脑梗死 卒中二级预防 认知障碍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