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肿瘤DNA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梦珂(综述) 邹征云(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86,共6页
恶性黑色素瘤(MM)是一种高侵袭性、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由于具有样本易获得和创伤性低等优势,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监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正是其中一项新兴起的检测手段。ctDNA在MM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 恶性黑色素瘤(MM)是一种高侵袭性、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液体活检由于具有样本易获得和创伤性低等优势,在恶性肿瘤诊断和监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正是其中一项新兴起的检测手段。ctDNA在MM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早期筛查MM人群、帮助检测MM的可驱动基因、监测和评判肿瘤的复发与转移、预测患者对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反应等。多项研究表明,无论是肿瘤术后辅助治疗还是晚期治疗的肿瘤患者,ctDNA能更好地反映肿瘤的异质性,提供预后相关信息,更早判断疾病的复发与转移,能准确评估对治疗的反应并确定耐药机制等。虽然目前尚未出现基于ctDNA的MM诊治共识,相关研究结论仍需要在前瞻性临床试验中继续验证,但是ctDNA检测为MM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了新的选择,不久或将用于进一步完善MM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MM) 循环肿瘤DNA(ctDNA) 液体活检 预后
原文传递
三级淋巴结构对黑色素瘤预后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2
作者 苏欣宇 王佳钰 +1 位作者 康东林 邹征云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患者肿瘤组织内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对其预后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2月至2021年12月间78例经原发灶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为黑色素瘤的患者... 目的探究黑色素瘤患者肿瘤组织内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对其预后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3年2月至2021年12月间78例经原发灶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为黑色素瘤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病理切片。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其TLS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特征,分析TLS与患者预后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系。结果78例患者中,38例存在肿瘤内TLS,40例不存在肿瘤内TLS。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肿瘤内存在TLS的患者较不存在TLS者平均总生存期更长(53.07个月vs 40.69个月,P=0.01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肿瘤内TLS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1)。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发现,存在肿瘤内TLS的患者肿瘤组织中CD3、CD4、CD8和Foxp3阳性细胞数均高于不存在肿瘤内TLS者(均P<0.05)。结论黑色素瘤患者原发灶中肿瘤内TLS的存在与良好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三级淋巴结构 预后 肿瘤免疫微环境
下载PDF
肢端黑色素瘤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苏欣宇 康东林 +1 位作者 王佳钰 邹征云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944-948,共5页
目的探讨肢端黑色素瘤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39例经原发灶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为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利用多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免... 目的探讨肢端黑色素瘤中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39例经原发灶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为肢端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利用多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CD4^(+)T细胞、CD8^(+)T细胞、CD68^(+)巨噬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预测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39例入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21例,中位年龄为68岁。比较不同性别(男vs.女)、年龄(≤68岁vs.>68岁)、TNM分期(Ⅰ~Ⅱ期vs.Ⅲ期)患者肿瘤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及CD68^(+)巨噬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平均空间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肢端黑色素瘤患者肿瘤微环境中CD4^(+)T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空间邻近提示预后更好(P=0.028),而CD8^(+)T细胞、CD68^(+)巨噬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与患者预后均无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而性别、CD4^(+)T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肢端黑色素瘤患者肿瘤微环境中CD4^(+)T细胞、CD8^(+)T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空间邻近提示预后更好,但CD4^(+)T细胞、CD8^(+)T细胞与SOX10^(+)肿瘤细胞的空间距离不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端黑色素瘤 免疫细胞 空间距离 预后
下载PDF
Th1/Th2漂移与肿瘤免疫治疗 被引量:12
4
作者 程志祥 刘宝瑞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67-568,共2页
Th1/Th2细胞是免疫应答调节中的关键环节,Th1/Th2漂移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进展期肿瘤病人外周血中往往呈Th2优势状态,在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Th1免疫却受到抑制,因而设法逆转Th1/Th2漂移方向,增强Th1免疫,将成为肿瘤免... Th1/Th2细胞是免疫应答调节中的关键环节,Th1/Th2漂移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进展期肿瘤病人外周血中往往呈Th2优势状态,在抗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Th1免疫却受到抑制,因而设法逆转Th1/Th2漂移方向,增强Th1免疫,将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1/TH2漂移 肿瘤免疫治疗 TH1/TH2细胞 抗肿瘤免疫 免疫应答 发生发展 多种疾病 人外周血 肿瘤病 进展期
下载PDF
肿瘤靶向性生物膜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洁 章真 +5 位作者 何小芳 杨觅 胡静 李丽 刘宝瑞 钱晓萍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4-868,共5页
纳米载药系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肿瘤药物治疗时所面临的药物毒副作用大、药物体内选择性差等问题。随着对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生物材料与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相结合,构建新型复合... 纳米载药系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肿瘤药物治疗时所面临的药物毒副作用大、药物体内选择性差等问题。随着对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将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生物材料与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相结合,构建新型复合仿生物纳米载体系统,该系统包含性质不同的两种材料能够相互优化各自的药物投递功能,弱化各自应用上的不足。作者以生物膜纳米靶向药物递送系统为主题,总结了近年来相关文献,旨在为纳米药物载体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运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纳米粒子 药物载体 综述
下载PDF
MDM2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红 谢丽 刘宝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1年第8期751-754,共4页
MDM2蛋白是重要的p53功能负性调节因子之一,通过与抑癌基因p53相结合,介导p53泛素化蛋白水解酶途径的降解,从而参与调节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修复。此外,MDM2通过非p53依赖性方式调节pRB、p21和E2F1等多种重要的细胞周期调... MDM2蛋白是重要的p53功能负性调节因子之一,通过与抑癌基因p53相结合,介导p53泛素化蛋白水解酶途径的降解,从而参与调节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和DNA损伤修复。此外,MDM2通过非p53依赖性方式调节pRB、p21和E2F1等多种重要的细胞周期调节蛋白活性。MDM2在细胞周期调节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肿瘤研究的兴趣点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MDM2参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与恶性肿瘤的浸润、转移、预后不良有关,且对化疗敏感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基因 MDM2 P53 预测指标
下载PDF
新型抗体偶联药物治疗多线治疗后进展的铂耐药性卵巢癌1例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殷姿 邓丽萍 +4 位作者 周凡 卢慧 包金枫 朱丽晶 刘宝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18,共4页
铂耐药性卵巢癌(PROC)是卵巢癌进展的必经阶段,患者预后普遍较差。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亟需新的治疗药物。本文报道1例经多线治疗后进展的PROC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接受靶向间皮素(MSLN)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RC88治疗后,肝转移... 铂耐药性卵巢癌(PROC)是卵巢癌进展的必经阶段,患者预后普遍较差。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亟需新的治疗药物。本文报道1例经多线治疗后进展的PROC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接受靶向间皮素(MSLN)的新型抗体偶联药物(ADC)RC88治疗后,肝转移灶和肝门部淋巴结明显缩小,骨转移灶范围减小,达到部分缓解。通过总结该患者的病史资料、影像学表现、基因检测、治疗方案、治疗效果等病例资料,并对PROC的治疗方法进行文献回顾,探讨RC88治疗作为新药在PROC的应用前景。靶向MSLN的RC88在PROC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和安全性,能够显著减轻肿瘤负荷,为晚期PROC的治疗带来了新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耐药性卵巢癌(PROC) 抗体偶联药物(ADC) RC88
原文传递
ERCC1 mRNA表达与恶性胸腹腔积液肿瘤细胞对顺铂体外药敏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蒋敏 钱晓萍 +4 位作者 刘宝瑞 禹立霞 王立峰 胡文静 邹征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1069-1072,共4页
目的:分析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在恶性胸腹腔积液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ERCC1 mRNA表达与患者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胸腹腔积液,分离原代肿瘤细胞,CCK... 目的:分析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ation group1,ERCC1)在恶性胸腹腔积液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探讨ERCC1 mRNA表达与患者顺铂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6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胸腹腔积液,分离原代肿瘤细胞,CCK8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顺铂对原代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药物疗效相关基因ERCC1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ERCC1 mRNA在恶性胸腹腔积液原代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无相关性,但与顺铂敏感性呈负相关,低表达者对顺铂敏感性高(P=0.01)。结论:ERCC1 mRNA表达水平可以作为预测转移性胸腹腔积液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腹腔积液 ERCC1 顺铂
下载PDF
胃癌患者血浆游离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的关系
9
作者 曹向明 沈洁 +4 位作者 禹立霞 魏嘉 沈伟生 奚雷 刘宝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31-1734,共4页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浆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浆中BRCA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浆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时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浆中BRCA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血浆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手术、手术切除方式、TNM分期、肿瘤部位、Lauren分型、浆膜、神经、脉管是否浸润无显著性相关,但与肿瘤大小有显著相关性(P=0.033)。生存分析提示胃癌患者血浆BRCA1 mRNA的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34)。结论:胃癌患者血浆BRCA1 mRNA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肿瘤的负荷,且能作为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血浆 BRCA1 MRNA 临床病理
原文传递
BRCA1 mRNA表达与结直肠癌标准方案化疗临床预后相关性
10
作者 张一帆 禹立霞 +6 位作者 张广亮 沈洁 胡静 王立峰 杨阳 钱晓萍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1070-1074,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标准方案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结直肠癌组织中BRCA1 mRNA...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BRCA1)mRNA表达水平与接受标准方案化疗的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结直肠癌组织中BRCA1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水平与接受标准方案化疗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BRCA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P=0.008)、脉管侵犯(P=0.013)统计学意义有相关性,与其余肿瘤病理特征无相关性。BRCA1 mRNA中高表达组患者经标准方案化疗后平均总生存期为69.56个月,低表达组平均总生存期为55.67个月,两组间总生存期的差异(P=0.039)具有统计学意义,无进展生存期差别(P=0.93)没有统计学意义。性别(P=0.023)、分期(P<0.001)、以肠梗阻或肠穿孔起病(P=0.046)是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P=0.043)、分期(P<0.001)、脉管侵犯(P=0.002)是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BRCA1 mRNA的表达水平可能是使用标准方案化疗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性别、分期、以肠梗阻或肠穿孔起病、年龄、脉管侵犯可能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CA1 结直肠癌 化疗 标准方案
下载PDF
免疫毒素新进展:肿瘤靶向治疗与免疫治疗的结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韦笑 陈仿军 +4 位作者 辛恺 刘芹 李琳 禹立霞 刘宝瑞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43-648,共6页
免疫毒素是将毒素分子连接到靶向肿瘤细胞的载体分子上形成的融合蛋白。传统免疫毒素因免疫原性强且穿透性差的特性难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基因重组技术克服了传统免疫毒素的缺陷,使得重组免疫毒素再次发展并被用于治疗各种恶... 免疫毒素是将毒素分子连接到靶向肿瘤细胞的载体分子上形成的融合蛋白。传统免疫毒素因免疫原性强且穿透性差的特性难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基因重组技术克服了传统免疫毒素的缺陷,使得重组免疫毒素再次发展并被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但是免疫原性问题依旧存在,并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所以寻找新的方法改进免疫毒素以降低免疫原性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免疫毒素当前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靶向治疗 免疫治疗 免疫毒素 重组免疫毒素
下载PDF
结直肠癌HER-2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连欢 胡静 +5 位作者 严文跃 杨觅 李丽 史炯 刘宝瑞 钱晓萍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11期1747-1751,共5页
目的:分析HER-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6年0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共640例,对其进行HER-2免疫组化检测,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 目的:分析HER-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01月至2016年0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实施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共640例,对其进行HER-2免疫组化检测,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将患者分为HER-2(0)、HER-2(1+)、HER-2(2+)、HER-2(3+)四组,并对四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进行分析。结果:HER-2表达水平与结直肠患者肿瘤分期、大小、神经侵犯、Lgr5、VEGF、VEGFR2等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大体类型、侵袭深度、淋巴结、脉管转移及无病生存期、总生存期无关(P>0.05)。结论:HER-2可能与结直肠癌的生长、增殖及侵袭相关,未来或许成为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的潜在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HER-2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一种高通量循环血液富集循环肿瘤细胞的装置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羽昕 袁玲 +7 位作者 沈洁 杨艳 钱汉清 禹立霞 严婷婷 李燕 刘宝瑞 王立峰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0年第22期3841-3845,共5页
目的:通过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微滤膜和外周血循环单通道闭合环路装置的结合来有效富集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方法:使用均匀分布有直径为10μm大小微孔的派瑞林微滤膜;采用肺癌H1975细胞系,以不同浓度混入健康受试... 目的:通过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微滤膜和外周血循环单通道闭合环路装置的结合来有效富集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方法:使用均匀分布有直径为10μm大小微孔的派瑞林微滤膜;采用肺癌H1975细胞系,以不同浓度混入健康受试者外周血,体外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微滤膜对肿瘤细胞的捕获率;进一步二代测序实验验证了基于微滤膜捕获肿瘤细胞行基因突变检测的敏感性。体内实验在猪模型中,验证该单通道闭合环路装置的安全性。结果:使用微滤膜可以在肺癌H1975细胞系样本中获得85.00%的捕获率。在一定的细胞浓度下,基于微滤膜捕获的肿瘤细胞可有效实现基因突变的检测,并且通过猪模型初步确定了装置的安全性。结论:基于微滤膜的单通道闭合环路装置是一种可实现高通量、高效的CTCs捕获设备,为后续CTCs的高效富集及基于CTCs的相关分子生物学检测、实时个体化治疗的探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液体活检 基因突变
下载PDF
负载胃癌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纳米粒子的中性粒细胞疫苗的制备和抗肿瘤效果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青青 褚雁鸿 +4 位作者 秦岚群 张小力 周熙鹏 刘芹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2,共9页
目的:制备负载胃癌细胞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的中性粒细胞(NEs)疫苗并表征,初步评价其在荷瘤615小鼠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Per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来源的NEs。分别制备仅负载胃癌细胞来源新抗原肽疫苗(DP-Ag-MFC-NE... 目的:制备负载胃癌细胞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的中性粒细胞(NEs)疫苗并表征,初步评价其在荷瘤615小鼠中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通过Per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小鼠骨髓来源的NEs。分别制备仅负载胃癌细胞来源新抗原肽疫苗(DP-Ag-MFC-NEs),以及同时负载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纳米粒子的联合疫苗(DP-Ag-MFC-NEs+antiCD73+CpG),观察疫苗对荷瘤小鼠的治疗效果。结果:一只10周龄615小鼠可分离纯化到平均约1.5×10^(6)个NEs,细胞活性在95%以上,纯度在90%以上。和对照组相比,DP-Ag-MFC-NEs可显著抑制小鼠皮下肿瘤生长,使部分小鼠痊愈(CR),小鼠淋巴结中CD4^(+)、CD8^(+)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CR小鼠再次接种MFC胃癌细胞,没有小鼠肿瘤复发。联合疫苗的治疗效果确切,小鼠存活率最高(75%,P=0.038)。结论:负载胃癌细胞来源的新抗原肽和CD73抑制剂的中性粒细胞疫苗对小鼠无明显毒性,可显著抑制肿瘤生长,甚至治愈小鼠。同时,该疫苗可在小鼠体内激活记忆型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FC细胞 新抗原肽 中性粒细胞 疫苗 CD73抑制剂 纳米粒子
下载PDF
个体化肿瘤疫苗用于黑色素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秦岚群 邹征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06-909,共4页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虽发病率低,但易发生早期转移,死亡率高。中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日趋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不可忽略的存在。近年来,个体化肿瘤疫苗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目前个体化肿瘤...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虽发病率低,但易发生早期转移,死亡率高。中国黑色素瘤的发病率日趋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不可忽略的存在。近年来,个体化肿瘤疫苗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对目前个体化肿瘤疫苗在恶性黑色素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个体化肿瘤疫苗 新抗原
下载PDF
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游离DNA的含量及完整性的研究
16
作者 陈芳 谢丽 +1 位作者 禹立霞 刘宝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24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游离DNA的含量及完整性在临床诊断上的价值。方法收集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血标本共43例(其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15例,胆道系统恶性肿瘤14例,胰腺癌14例),同期正常人血标本40例。检测短片段(ALU115)及长片段(ALU2... 目的探讨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游离DNA的含量及完整性在临床诊断上的价值。方法收集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血标本共43例(其中原发性肝细胞肝癌15例,胆道系统恶性肿瘤14例,胰腺癌14例),同期正常人血标本40例。检测短片段(ALU115)及长片段(ALU247)游离DNA的含量,并计算游离DNA的完整性(长片段含量/短片段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患者游离DNA的ALU115、ALU247含量中位数分别为2.89 ng/μL及1.19 ng/μL,显著高于正常组0.85 ng/μL及0.28 ng/m L(P<0.001)。游离DNA的含量及完整性与肿瘤大小及分期、神经、脉管受侵无明显关联。ALU247 ROC曲线下面积为0.85,比短片段的0.80及完整性的0.56都高。结论游离DNA含量在肝胆胰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人有明显区别,且ALU247敏感性及特异性更高,可考虑作为肿瘤诊断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DNA 肿瘤 ALU序列
下载PDF
肿瘤靶向穿透肽修饰在肿瘤腹膜转移中的应用
17
作者 颜家耀(综述) 余潇潇 刘宝瑞(审阅)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90,共7页
肿瘤腹膜转移常见于癌症晚期患者,由于腹腔内血供及其他脉管系统丰富,肿瘤病灶可广泛存在于腹膜腔区域,临床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者提出多种诊疗策略以延缓肿瘤进展,但由于腹腔内直接注射药物的滞留时间短、无肿瘤靶向性等原因,抑瘤效... 肿瘤腹膜转移常见于癌症晚期患者,由于腹腔内血供及其他脉管系统丰富,肿瘤病灶可广泛存在于腹膜腔区域,临床预后较差。近年来研究者提出多种诊疗策略以延缓肿瘤进展,但由于腹腔内直接注射药物的滞留时间短、无肿瘤靶向性等原因,抑瘤效果不佳。肿瘤靶向穿透肽是一类多功能短肽,不仅对肿瘤组织有特异性亲和力,还兼有向其深部渗入的特性,可修饰于抗肿瘤药物、纳米载体、免疫细胞及显像探针等,促进药物特异性富集于肿瘤深部,增强抗肿瘤作用。以肿瘤靶向穿透肽修饰介导的腹膜转移靶向治疗显示出良好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靶向穿透肽在肿瘤腹膜转移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转移 肿瘤靶向穿透肽 肿瘤靶向治疗
原文传递
宫颈癌放化疗期间骨骼肌指数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凡 包金枫 +5 位作者 卢慧 丁美清 邓丽萍 殷姿 陈紫琦 朱丽晶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1-219,共9页
目的:观察宫颈癌病人同步放化疗期间骨骼肌及血清营养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探究骨骼肌与短期疗效和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病人114例,所有病人... 目的:观察宫颈癌病人同步放化疗期间骨骼肌及血清营养学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探究骨骼肌与短期疗效和长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肿瘤科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病人114例,所有病人均采用外照射+内照射+同步化疗治疗方案。收集病人放疗前、放疗开始一周、两周、五周的血清营养学数据;将病人放疗前定位和放疗五周左右复位时的CT影像导入pinnacle 39.10治疗计划系统并计算第三腰椎(L3)骨骼肌指数(SMI),根据SMI值将病人分成肌少症组35人,非肌少症组79人。使用SPSS 27.0统计软件分析放疗前后病人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放化疗疗效的差异性;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放疗后肌少症出现的相关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无病生存率(DFS);用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与DFS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病人放疗开始一周、两周、五周时的各项血清营养指标均显著低于放疗前水平(P<0.05);放疗五周左右CT模拟复位时的SMI显著低于放疗前定位(P<0.001);放疗前血红蛋白Hb与放疗复位时肌少症的发生显著相关(P=0.046);外照射结束时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结束时非肌少症组的CR(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肌少症组(P=0.040),但两组放疗结束时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均为100%;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的2年DFS分别为66.7%和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样本中仅有4名病人在随访期间死亡,故没有对OS进行分析。病人放疗前SMI、放疗后SCC-Ag、骨髓抑制程度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宫颈癌病人放化疗期间营养丢失明显,SMI与病人的短期疗效和长期预后显著相关,可以通过对放化疗前SMI的监测来预测放化疗的疗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同步放化疗 L3骨骼肌指数 无病生存期 疗效 预后
原文传递
连翘乙醇提取物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许萍 孙婧 +3 位作者 胡文静 禹立霞 钱晓萍 刘宝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12期1235-1238,共4页
目的:探讨连翘乙醇提取物(EEFF)对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不同EEFF浓度(31.25、62.5、125、250、500和1000μg/ml)处理24、48和72 h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Annexin V... 目的:探讨连翘乙醇提取物(EEFF)对人低分化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体外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不同EEFF浓度(31.25、62.5、125、250、500和1000μg/ml)处理24、48和72 h对BGC-823细胞增殖的抑制率。Annexin 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EEFF(0、200和400μg/ml)处理24 h及400μg/ml EEFF分别处理24和48 h的BGC-823细胞凋亡率。结果:EEFF作用于BGC-823细胞24、48和72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66.21±31.76)、(338.91±29.11)和(159.01±17.23)μg/ml,且其作用呈明显的时效和剂量关系。不同浓度EEFF(0、200和400μg/ml)处理24 h的BGC-823细胞凋亡率分别为8.3%、10.4%和16.4%;400μg/ml EEFF分别处理BGC-823细胞24和48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7%和33.3%。结论:EEFF对BGC-823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BGC-823细胞 抑制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吉西他滨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莹 钱晓萍 刘宝瑞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421-428,共8页
随着药物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的发展,基因指导下个体化治疗成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确定药物的相关预测性分子标志物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被广泛关注。吉西他滨是目前NS... 随着药物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的发展,基因指导下个体化治疗成为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疗效的有效途径之一。确定药物的相关预测性分子标志物从而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被广泛关注。吉西他滨是目前NSCLC常用化疗药物之一,本文主要阐述了近年来吉西他滨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在NSCLC个体化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吉西他滨 平衡型核苷转运载体1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亚基1 脱氧胞苷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