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BL-C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秀 秦婷 许佩佩 《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 2024年第11期872-876,共5页
目的 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CBL(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三甲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血液内科轮转的住院医师84人,采用分层... 目的 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CBL(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在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某三甲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6月在血液内科轮转的住院医师84人,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随机分成观察组(42人)和对照组(42人)。观察组采用PBL-C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后对住院医师进行角色扮演方式的测试以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住院医师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 两组理论成绩、病例分析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和人文关怀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总体满意度、学习积极性提升、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操作技能提升、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等方面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BL-CBL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更好的临床教学效果,且更有效地提升住院医师的医学人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文教育 PBL CBL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与硼替佐米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桐 张启国 +3 位作者 吴鸿雁 张李玉 董海波 欧阳建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NF-κB/p65在初发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硼替佐米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甲基丙烯酸甲基酯单体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组织制片,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9例初诊MM和1... 目的:观察NF-κB/p65在初发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髓活检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及硼替佐米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甲基丙烯酸甲基酯单体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组织制片,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59例初诊MM和10例正常对照骨髓活检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情况,并分析NF-κB/p65与MM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1)59例MM患者中40.67%(24/59)NF-κB/p65高表达,对照组10例均为低表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NF-κB/p65高表达患者中,含硼替佐米方案与不含硼替佐米方案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9%vs 26.7%,P=0.02);但在NF-κB/p65低表达患者中,含硼替佐米方案与不含硼替佐米方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vs 23.8%,P=0.11)。结论:NF-κB/p65在MM骨髓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NF-κB/p65高表达的MM患者使用含硼替佐米的方案疗效优于未含硼替佐米治疗者,MM患者骨髓组织NF-κB/p65表达水平可能成为预测硼替佐米治疗MM疗效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NF-ΚB/P65 免疫组织化学 硼替佐米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基因突变特点及其对临床预后影响
3
作者 肖梦琴 许佩佩 +1 位作者 杜颖 周迪 《临床军医杂志》 2025年第3期313-316,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因突变特点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的72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骨髓...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基因突变特点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16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的72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世界卫生组织分型、MDS修订的国际预后评分(IPSS-R)预后分层、染色体异常、细胞遗传学、治疗方案等资料,以及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分析高频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及MDS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关系。结果72例MDS患者中,48例患者检测到至少1种基因突变,突变率为66.67%(48/72)。34种检测基因中共检测到29种基因突变,突变频率较高的基因依次为TP53、TET2、DNMT3A、U2AF1。不同染色体核型、细胞遗传学、IPSS-R预后分层的MDS患者基因突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突变频率>10%中,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TP53基因突变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短于TP53基因未突变者(P<0.05);TET2基因突变者PFS及OS短于TET2基因未突变者(P<0.05)。经Cox回归分析显示,TP53基因突变、TET2基因突变、DNMT3A基因突变、U2AF1基因突变均与MDS患者向急性髓系白血病的转化无关(P>0.05)。结论MDS患者存在较高的基因突变,其基因突变特征可能与染色体核型、细胞遗传学、IPSS-R预后分层有关,其中,TP53、TET2基因突变与MDS患者的生存情况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突变 生存时间
下载PDF
^(99m)Tc-MDP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马玉娟 欧阳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99-1202,1213,共5页
目的:探讨99mTc-MDP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83例初诊的MM患者,均行全身99mTc-MDP骨显像,以X线检查部位为限定范围,与相应部位的骨显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9mTc-MDP骨显像阳性率... 目的:探讨99mTc-MDP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骨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83例初诊的MM患者,均行全身99mTc-MDP骨显像,以X线检查部位为限定范围,与相应部位的骨显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99mTc-MDP骨显像阳性率为88.0%(73/83例),X线检查阳性率为73.3%(55/75例),低于骨显像的阳性率,但同时行头颅、胸片、腰椎及骨盆X线检查患者的X线检查阳性率与骨显像检查无显著差异(P=0.726)。99mTc-MDP骨显像对肋骨病变的阳性率高于X线(P<0.01),X线对头颅、骨盆病灶阳性率高于骨显像(P<0.01)。结论:99mTc-MDP骨显像与多部位的X线检查总的敏感性相似,但骨显像对肋骨病灶的敏感性优于X线,而X线则对检测头颅、骨盆病变更敏感,故两种检查方法相互结合,对不相符部位进一步行CT/MRI验证是提高MM骨病检出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99MTC-MDP显像 X线
原文传递
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活化能力及活化的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顾艳艳 陈军浩 欧阳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74-878,共5页
本研究探讨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的活化能力以及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以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P... 本研究探讨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的活化能力以及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以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PBMNC,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调整PBMNC浓度为2.0×106/ml。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NS),实验组加入CpG ODN 2216,培养1周,提取上清,用ELISA检测上清中IFN-γ、IL-12、IL-4、IL-10的水平。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分离PBMNC,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加入CpG ODN 2216,培养48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NC中淋巴细胞的Th1/Th2,Tc1/Tc2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的PBMNC对肿瘤细胞K562的杀伤能力。结果表明:实验组上清中IFN-γ、IL-1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IL-4、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pG ODN 2216能刺激白血病缓解期患者PBMNC向Th1/Tc1转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对Th2/Tc2无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pG ODN 2216可在体外诱导白血病缓解期患者PBMNC分泌Th1型细胞因子,诱导PBMNC向Th1方向转化,并强烈地活化CD8+T细胞应答。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DN 白血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K562细胞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进展及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丹桂 许佩佩 +1 位作者 郭丹 陈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48-852,共5页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无效和病态造血,并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其发病机制逐渐清晰:免疫系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外周血细胞减少,骨髓无效和病态造血,并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转化。其发病机制逐渐清晰:免疫系统失衡尤其是细胞免疫缺陷,导致异常克隆的清除受阻,异常前体细胞免疫逃逸,同时各种分泌细胞因子促进骨髓细胞过早凋亡。文章就近年来有关MDS疾病进展及AML患者免疫机制中的主要以自然杀伤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髓源性抑制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优化对MDS疾病进展的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系白血病 免疫机制
原文传递
洋地黄类药物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雪梅 李娟 欧阳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249-2250,共2页
洋地黄类(cardiotonic steroids,CSs)药物,包括地高辛、洋地黄毒甙和哇巴因等,从发现至今一直作为正性肌力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抗心律失常。Na+.K+-ATP酶(NKA)是CSs在体内特异性的配体,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KA除了具有离... 洋地黄类(cardiotonic steroids,CSs)药物,包括地高辛、洋地黄毒甙和哇巴因等,从发现至今一直作为正性肌力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抗心律失常。Na+.K+-ATP酶(NKA)是CSs在体内特异性的配体,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NKA除了具有离子泵功能外,还具有信号传导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地黄类药物 治疗 充血性心力衰竭 肿瘤 洋地黄毒甙 抗心律失常 正性肌力药 ATP酶
下载PDF
来那度胺致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患者似癫痫样发作1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彭苗新 王艳琼 +1 位作者 许佩佩 杨永公 《中国药物警戒》 2023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应用于晚期肿瘤老年患者时的神经相关不良反应。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1例晚期肿瘤老年患者服用来那度胺10 mg不久后出现似癫痫样发作的神经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服用来那度胺10 mg后出现短暂性似癫痫样抽搐发作,伴...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应用于晚期肿瘤老年患者时的神经相关不良反应。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分析1例晚期肿瘤老年患者服用来那度胺10 mg不久后出现似癫痫样发作的神经相关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服用来那度胺10 mg后出现短暂性似癫痫样抽搐发作,伴小便失禁,意识不清,1~2 min后患者自行逐渐缓解,停用来那度胺后未再发生上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20余天后再次服用10 mg来那度胺,患者再次出现同第1次的短暂性意识丧失伴抽搐,停药后好转。结论来那度胺是近年难治复发淋巴瘤治疗的新药,临床医师应用时需警惕在晚期肿瘤老年患者中该药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那度胺 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癫痫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循环浆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左依凡 陈兵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4期410-413,418,共5页
MM是一种多发于>60岁人群的浆细胞恶性肿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0%~15%[1],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典型特征是在骨髓(bone morrow,BM)内浆细胞的恶性增殖[2],伴或不伴有外周血和(或)其他髓外组织,如骨、软组织或皮肤的浸润... MM是一种多发于>60岁人群的浆细胞恶性肿瘤,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10%~15%[1],是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典型特征是在骨髓(bone morrow,BM)内浆细胞的恶性增殖[2],伴或不伴有外周血和(或)其他髓外组织,如骨、软组织或皮肤的浸润[3]。已有研究表明,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是MM的前体阶段[4]。MGUS是最常见的浆细胞肿瘤,每年约有1%的MGUS病人发生恶性转化[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恶性增殖 多发性骨髓瘤 浆细胞肿瘤 恶性转化 髓外 软组织
下载PDF
脾脏弥漫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3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文菁 周荣富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958-960,共3页
脾脏弥漫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SDRPSBCL)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1%),其表现为脾脏红髓被小的单一形态B淋巴细胞广泛浸润。目前在2016年WHO淋巴组织肿瘤分型中被列为新的临时疾病实体。既往文献中很少有SDRPSBCL病例的... 脾脏弥漫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SDRPSBCL)是一种极其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1%),其表现为脾脏红髓被小的单一形态B淋巴细胞广泛浸润。目前在2016年WHO淋巴组织肿瘤分型中被列为新的临时疾病实体。既往文献中很少有SDRPSBCL病例的报道,所以对该疾病的认知还不够全面。为提高临床医务工作者对SDRPSBCL的认识,现将本院诊治的3例SDRPSBCL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弥漫红髓小B细胞淋巴瘤 脾脏切除术 免疫表型 化疗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组织中类胰酶阳性肥大细胞水平的研究
11
作者 范娇 张启国 +2 位作者 欧阳建 吴鸿雁 董海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7-810,共4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组织中类胰酶阳性的肥大细胞表达水平。方法:用骨髓塑料冷包埋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0例健康供者,8例IDA患者、20例MDS(11例低危组,9例高危组)、1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类...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组织中类胰酶阳性的肥大细胞表达水平。方法:用骨髓塑料冷包埋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0例健康供者,8例IDA患者、20例MDS(11例低危组,9例高危组)、1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类胰酶阳性的肥大细胞的数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IDA组(63.43±44.29)与健康供者的类胰酶阳性肥大细胞数(61.43±56.19)类似(P值>0.05)。MDS组(195.95±117.39)较健康供者类胰酶阳性的肥大细胞数增多(P值<0.05)。MDS高危组(229.25±139.68)较低危组(171.73±98.07)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值>0.05));AML组(608.44±342.58)较MDS组明显增多(P值<0.01)。各组类胰酶阳性肥大细胞数与外周血常规、骨髓原始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嗜碱性粒细胞数无相关性。结论:MDS和AML患者骨髓组织中均存在类胰酶阳性肥大细胞数目异常增多现象,它可能在MDS的病理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急性髓性白血病 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哇巴因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12
作者 郭雪梅 欧阳建 +3 位作者 李娟 杨磊 吕成兰 周荣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45-1248,1378,共5页
目的:观察哇巴因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U937、K562、NB4、HL-60及Raji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检测哇巴因对Jurkat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哇巴因对不同白血病细胞株生长存活的影响,计算不同浓度哇巴因处理多... 目的:观察哇巴因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U937、K562、NB4、HL-60及Raji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检测哇巴因对Jurkat细胞膜电位的影响。方法: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哇巴因对不同白血病细胞株生长存活的影响,计算不同浓度哇巴因处理多种白血病细胞株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瑞氏染色观察哇巴因对肿瘤细胞生长状态及形态的影响;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哇巴因分别处理多种细胞的凋亡率;用DiBAC4(3)标记不同浓度哇巴因处理的Jurkat细胞膜电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电位的变化。结果:MTT检测增殖结果表明哇巴因对Jurkat、K562、HL-60、NB4等细胞株均表现出显著增殖抑制作用;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凋亡检测结果表明50nmol/L哇巴因处理肿瘤细胞72h大量细胞表现出凋亡的形态特征,Jurkat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DiBAC4(3)标记Jurkat细胞膜电位发现哇巴因没有引起细胞膜的去极化。结论:哇巴因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具有很强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哇巴因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没有引起Jurkat细胞膜电位的改变,其作用的浓度未引起钠钾ATP酶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哇巴因 白血病 增殖 凋亡
原文传递
IgM型原发浆细胞白血病2例
13
作者 孙晶晶 徐勇 +2 位作者 周东明 关朝阳 陈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68-969,共2页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腰骶部、肋骨疼痛1个月于2016年2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6.0×10^(9)/L,血红蛋白(Hb)81 g/L,血小板(PLT)20×10^(9)/L;血生化:白蛋白37.2 g/L,球蛋白37.9 g/L,乳酸脱氢... 病例1:患者男性,45岁,因腰骶部、肋骨疼痛1个月于2016年2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常规:白细胞(WBC)6.0×10^(9)/L,血红蛋白(Hb)81 g/L,血小板(PLT)20×10^(9)/L;血生化:白蛋白37.2 g/L,球蛋白37.9 g/L,乳酸脱氢酶(LDH)129 U/L,肌酐274μmol/L;血清钙3.44 mmol/L;血β2微球蛋白(β2-MBG)7761.00 ng/mL;血清蛋白电泳(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SPE)M蛋白15.1 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IFE):IgMλ(+)。头胸腹CT存在多发溶骨性灶,脾脏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浆细胞白血病 IGM型 临床特征 维奈托克
下载PDF
Argonaute2与多发性骨髓瘤血管生成临床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鸿雁 林桐 +9 位作者 张启国 欧阳建 张李玉 董海波 谢品浩 陈丽娟 陈兵 许景艳 周荣富 杨永公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5年第9期522-526,530,共6页
目的了解Argonaute2(Ag02)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骨髓内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塑料包埋法对59例MM患者及16例正常对照进行骨髓活组织检查的组织制片,采用EnVision... 目的了解Argonaute2(Ag02)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骨髓内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塑料包埋法对59例MM患者及16例正常对照进行骨髓活组织检查的组织制片,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MM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组织中Ago2蛋白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并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8例MM患者和3例正常对照Ag0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Westernblot检测显示,Ag02蛋白在MM患者骨髓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对照(1.35±0.19比0.15±0.03,t=-19.883,P〈0.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59例MM患者骨髓组织中Ag02蛋白阴性和阳性分别为9例和50例,对照组16例均为阴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86,P〈0.001)。MM患者中,Ag02阳性组β2-微球蛋白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4,P=0.042)。MM患者骨髓组织中MVD为7.89±4.88,正常对照组为2.16±1.3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P〈0.001)。MM患者骨髓组织中Ago2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具有相关性(r=0.461,P=0.023)。Ago2蛋白阳性组MVD较阴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1,P=0.009)。结论Ago2在MM患者骨髓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参与了MM患者的病理发生,并对骨髓内异常新生血管生成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ARGONAUTE 2 微血管密度 骨髓活检
原文传递
脂质代谢参与多发性骨髓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郭弘昊 许佩佩 陈兵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4-90,共7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中出现异常克隆浆细胞。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因此,其治疗仍面临极大挑战。最近的研究表明,脂质代谢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脂肪酸、胆固醇、前列腺素和磷脂...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特征是骨髓中出现异常克隆浆细胞。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尚不清楚,因此,其治疗仍面临极大挑战。最近的研究表明,脂质代谢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脂肪酸、胆固醇、前列腺素和磷脂等脂质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促进细胞凋亡和调控信号通路的表达参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和发展。因此,靶向脂质代谢可以为多发性骨髓瘤提供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策略。文章重点综述脂质代谢在多发性骨髓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及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脂类代谢 综述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99m)Tc-MIBI显像的临床价值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玉娟 欧阳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09年第14期2759-276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的恶性增殖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易累及骨骼的肿瘤。骨骼X线是MM骨病检查的金标准。但是,普通X线对MM的检测存在很多限制。目前有研究报道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睛(MIBI)显像反映MM瘤细胞负荷量及活动性...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浆细胞克隆性的恶性增殖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易累及骨骼的肿瘤。骨骼X线是MM骨病检查的金标准。但是,普通X线对MM的检测存在很多限制。目前有研究报道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睛(MIBI)显像反映MM瘤细胞负荷量及活动性的灵敏性、特异性强,本文主要就99mTc-MIBI显像对MM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疗效检测及与其它影像学检查比较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99MTC-MIBI显像 骨病
原文传递
EB病毒感染相关血液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丹 陈兵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31-235,共5页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淋巴组织的γ疱疹病毒,世界上至少有90%的成年人都是其携带者。EBV主要感染人类口咽上皮细胞和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是控制EBV感染的主要免疫细胞,但其自身也可被EBV感染。经过数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淋巴组织的γ疱疹病毒,世界上至少有90%的成年人都是其携带者。EBV主要感染人类口咽上皮细胞和B细胞,T细胞和NK细胞是控制EBV感染的主要免疫细胞,但其自身也可被EBV感染。经过数10年的研究,证明EBV与多种血液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V感染、霍奇金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等[1-2]。现就EBV生物学特征及EBV感染相关血液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血液疾病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病原宏基因二代测序在恶性血液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艳琼 彭苗新 欧阳建 《生命的化学》 CAS 2023年第10期1621-1626,共6页
病原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是一种新兴的病原学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无差异、无偏倚地对标本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从而显著提高了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恶性血液肿瘤并发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 病原宏基因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是一种新兴的病原学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无差异、无偏倚地对标本中所有微生物进行测序,从而显著提高了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恶性血液肿瘤并发感染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并且其感染类型及致病微生物复杂多样,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针对不同类型的恶性血液肿瘤伴感染,mNGS都具备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综述了mNGS技术目前在恶性血液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以期推动该技术在恶性血液肿瘤伴感染方面更好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二代测序 恶性血液肿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原文传递
R2-ISS分期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严婕 周东明 +2 位作者 邵晓雁 徐勇 陈兵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0-177,共8页
目的探讨R2-ISS(The Second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分期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自2012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血液科就诊的326例以免疫调节药物和(或)... 目的探讨R2-ISS(The Second Revi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分期在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收集自2012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血液科就诊的326例以免疫调节药物和(或)蛋白酶体抑制剂为一线治疗方案的NDMM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①326例NDMM患者中男性190例,中位年龄63岁,中位随访时间37个月。R2-ISS分期可进行有效的预后分层,特别是R-ISSⅡ期患者,R2-ISS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期分别为52、29、20和15个月(P<0.001),中位总生存(OS)期分别为91、60、44和36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SSⅡ期、ISSⅢ期、del(17p)、t(4;14)、1q^(+)、LDH升高、年龄>65岁是影响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ISSⅡ期、ISSⅢ期、del(17p)、t(4;14)、1q^(+)、LDH升高是影响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②R2-ISS分期C-index得分为0.724,优于R-ISS分期的0.678,预测效能更高。③R2-ISSⅢ期和Ⅳ期中含1q^(+)在内的双打击患者中位PFS期分别为20、15个月(P=0.084),中位OS期为35、36个月(P=0.786)。Ⅲ期中含1q^(+)在内的双打击27例、1q^(+)单一异常61例、不含1q^(+)68例,三组的中位PFS期分别为20、18、21个月(P=0.974),中位OS期分别为35、47、56个月(P=0.042)。因此本研究将1q^(+)赋值调整至1,重新分组后R2-ISS不同分期的中位PFS期和OS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R2-ISS分期预后分层价值优于R-ISS分期,特别是对异质性较强的R-ISSⅡ期人群,调整含1q^(+)在内的双打击赋值后可进一步优化R2-ISS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R2-ISS 1q21扩增 双打击 预后
原文传递
XPA、XPC、XPD、XRCC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易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汤芳芳 欧阳建 +9 位作者 徐勇 周荣富 周敏 陈兵 张启国 冯秀 张弦 陈敏敏 曾一 徐岳一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59-862,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DNA修复基因XPA A23G、XPC C499T和A939C、XPD T751G、XRCC1 G399A和C194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Mass-ASSAY平台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 目的 研究中国人群DNA修复基因XPA A23G、XPC C499T和A939C、XPD T751G、XRCC1 G399A和C194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Mass-ASSAY平台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MALDI-TOF-MS)技术对114例确诊的ALL病例和169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进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ALL风险的关系。结果 与携带XPA 23AA基因型者相比,携带至少1个23G等位基因(即23GG和23AG基因型)的个体ALL风险是其2.02倍(95%CI1.08 ~3.78),而同时有XPAA23G和XPC C499T 2个位点突变者ALL风险是其5.60倍(95% CI 1.57~19.90)。XPD T751G、XRCC1 G399A和C194T多态性与ALL易感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XPA A23G和ⅪC C499T 多态性可能与中国人群ALL遗传易感性有关,且存在显著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多态性 单核苷酸 XPA基因 XPC基因 XPD基因 XRCC1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