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都市文化研究潜存的三种模式及其理论构建 被引量:6
1
作者 韩伟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9-186,共8页
目前国内的都市文化研究开始走向纵深。在多元的理论建构中潜在地存有三种模式:传统马克思主义模式、西方城市社会学模式和后现代空间模式。长期的接受惯性使当下学界倾向于传统马克思主义模式,但其现实指向性和实用性有待商榷;应该从... 目前国内的都市文化研究开始走向纵深。在多元的理论建构中潜在地存有三种模式:传统马克思主义模式、西方城市社会学模式和后现代空间模式。长期的接受惯性使当下学界倾向于传统马克思主义模式,但其现实指向性和实用性有待商榷;应该从文艺学和美学角度对西方城市社会学和后现代空间理论加以穿越和整合,而整合的基点是对"人"的关注,惟有如此才能使国内的都市文化研究具有理论支撑并结束长期众声喧哗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市文化 马克思主义 芝加哥学派 空间
下载PDF
南方的失落——论《喧哗与骚动》 被引量:5
2
作者 薛瑞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7-91,共5页
“没有一个作家,包括亨利·詹姆斯在内,把更多强有力的人物清醒而不可磨灭地铸入我们美国文学的记忆中。”这是美国作家理·福特对作家福克纳的评价。威廉·福克纳,南方作家的杰出代表,他对南方的深厚的乡土依恋之情,使他... “没有一个作家,包括亨利·詹姆斯在内,把更多强有力的人物清醒而不可磨灭地铸入我们美国文学的记忆中。”这是美国作家理·福特对作家福克纳的评价。威廉·福克纳,南方作家的杰出代表,他对南方的深厚的乡土依恋之情,使他力图通过那邮票般大小的地方,表现人们的生活,家族的兴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 威廉·福克纳 康普生家族 迪尔西 昆丁 美国文学 凯蒂 康普生先生 亨利·詹姆斯 南方人
下载PDF
在历史与艺术碰撞中《三国演义》与《东周列国志》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魏文哲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1994年第3期153-163,共11页
中国古代的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与艺术的关系上,往往出现以下两类情形:一类历史小说拘泥于历史的记载,不敢或较沙对历史生活进行必要的虚构、加工和再创造,于是成为更接近于历史性质的作品,其历史的因素多于文学的、审美的因素。
关键词 东周列国志 《三国演义》 《小说面面观》 历史小说 奇性 史书 人物形象 作品 碰撞 主要人物
下载PDF
道教存思法与《文心雕龙》神思论的生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崇明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1,共5页
作为一种精神思维活动,道教"存思"法具有驰骋想象的特点,文学"神思论"的出现,与之密不可分。神思实际上就是把道教的存思方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是文学中的存思。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化用存思方法进行创作的现象已很普... 作为一种精神思维活动,道教"存思"法具有驰骋想象的特点,文学"神思论"的出现,与之密不可分。神思实际上就是把道教的存思方法运用到文学创作中,是文学中的存思。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化用存思方法进行创作的现象已很普遍,《文心雕龙·神思》篇的诞生,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存思 刘勰 《文心雕龙》 神思
下载PDF
陈映真对鲁迅的接受与偏离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晴飞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在台湾作家中,陈映真是受鲁迅影响较大的一位。不过在陈映真的思想框架中,左倾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具有着更重要的地位,鲁迅思想的接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框架的制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变异。
关键词 陈映真 鲁迅 国民性批判 左翼 国家认同
下载PDF
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到拉康的剩余快感 被引量:2
6
作者 赵子昂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2,共5页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生产对于工人阶级的剥削实质,拉康以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为逻辑依据提出了精神分析学领域内主体剩余快感的他者性,在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从经济学到精神分析学的学理发展关系,将这两个概念加以比较研...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生产对于工人阶级的剥削实质,拉康以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为逻辑依据提出了精神分析学领域内主体剩余快感的他者性,在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从经济学到精神分析学的学理发展关系,将这两个概念加以比较研究,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当代语境下作为主体存在形式的劳动的人以及欲望的人之间的纽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剩余价值 拉康主义 剩余快感
下载PDF
先秦至六朝汉语中“于”的一种用法辨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祥明 《大理师专学报》 2000年第4期57-60,共4页
文章从历时的角度对先秦至六朝汉语中用在及物动词及其宾语之间的“于”的语法性质、功能进行了辨析和考察 ,指出“于”的这种用法其性质是助词 ,主要用来舒缓语气、凑足音节 。
关键词 古代汉语 语法 "于" 动宾结构 助词
下载PDF
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 被引量:1
8
作者 朱湘蓉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4年第3期84-85,共2页
本文是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的读书札记。主要涉及第十七简、第二十三简、第二十九简的内容。本文试图从文字、训诂的角度对简文中的一些有争议之处,如“其爱妇悡”、“以乐词而会、“律而士”等的释读提出一些看法和证据。
关键词 上博简 《孔子诗论》 释文
下载PDF
对《释名》的再认识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湘英 《池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115-117,共3页
《释名》是我国首部语源学著述,但由于后世对该书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使得这一开创性的语 言学要籍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足够的重视,因而影响了对其积极意义的继承和发挥。本文要澄清后世对《释 名》的某些误解并考察《释名》因声探源... 《释名》是我国首部语源学著述,但由于后世对该书存在诸多误解和偏见,使得这一开创性的语 言学要籍没有得到公允的评价和足够的重视,因而影响了对其积极意义的继承和发挥。本文要澄清后世对《释 名》的某些误解并考察《释名》因声探源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重新认识和评价它的重要的理论和史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声探源 语源学 《释名》 刘熙 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下载PDF
“无宁(毋宁)”、“无亦”论析—评《经传释词》、《词诠》“无”字“无宁(毋宁)”“无亦”例句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徽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关键词 训诂 "无宁" "毋宁" 无亦 经传释词 词诠 无字
下载PDF
在“过去”、“现实”与“未来”的三重纠结间--近代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11
作者 秦剑蓝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1-203,共3页
近代不少作家尝试摆脱传统的说书人叙事,采用新颖的第一人称叙事。在实践过程中作家在新技巧的诱惑、读者的潜在需要与传统叙事范式和观念间徘徊纠缠。这些并不成功的实践折射了中国文学转型的复杂与艰难。
关键词 近代小说 第一人称叙述者 分裂 转型
下载PDF
颓土上的两种歌吟——沈从文与哈代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睿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72-175,共4页
异质文化侵入后 ,宗法制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是沈从文与哈代共同面临的写作背景。原始乡村的败落、祖先的价值观以及信念的崩溃成为他们文本中典型的一致的悲剧母题。但是 ,与哈代悲观主义的颓废写实不同 ,以对理想人生模式的重构表现对... 异质文化侵入后 ,宗法制农村自然经济的解体是沈从文与哈代共同面临的写作背景。原始乡村的败落、祖先的价值观以及信念的崩溃成为他们文本中典型的一致的悲剧母题。但是 ,与哈代悲观主义的颓废写实不同 ,以对理想人生模式的重构表现对人间秩序安排的终极关怀 ,沈从文向生命深处所作的漫溯与探索则更多地隐见着东方式的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哈代 宗法制农村 悲剧意识 乡村生活
下载PDF
王希杰先生的潜、显理论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瑾 《池州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46-48,共3页
表文力图比较全面地论述王希杰先生的潜显理论,并结合实践对其理论的科学及实用价值作 一些力所能及的评述。
关键词 王希杰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语言预测学 潜显理论 潜显语言
下载PDF
汉语新词语的来源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爱娣 《池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4期56-59,共4页
新词语的出现是新时代语言生活的一大特色。新词语究竟“新”在何处?本文先从新词语音和义的组合关系出发,探讨了“新词语”的概念;然后,结合当今的语言实际,从八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新词语的来源途径;最后简要总结了新词语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汉语 新词语 来源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老舍四十年代文学思想评析
15
作者 张叶红 张兴平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老舍 文学思想 文坛 论争 典型 对文 思想感情 评析 思维定势 生活内容
下载PDF
动态助词“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广艳 《池州师专学报》 2000年第2期91-94,共4页
“着”字句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重点。本文认为“着”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状态,具有描写功能。学生的错误用例中的多数源于对此没有很好掌握;“着”的基本用法也受此影响;“着”的教学步骤的连贯性、教学法中... “着”字句是汉语语法的特点,也是外国留学生学习的难点、重点。本文认为“着”的基本语法意义是表示状态,具有描写功能。学生的错误用例中的多数源于对此没有很好掌握;“着”的基本用法也受此影响;“着”的教学步骤的连贯性、教学法中突破口的选择都以“着”的基本语法意义为依据。“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都以“着”的基本语法意义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助词 "着" 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语法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影片《红楼梦》的开头
17
作者 程国富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3-13,共1页
九月底,南京上映系列故事片《红楼梦》(三集).将古典名著《红楼梦》搬上银幕,旁人的说长道短是无可避免的,但我认为:《红楼梦》的开头却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影片《红楼梦》是以贾宝玉的一场梦作为开头的.在一片祥云霭雾之中,贾宝玉偕一... 九月底,南京上映系列故事片《红楼梦》(三集).将古典名著《红楼梦》搬上银幕,旁人的说长道短是无可避免的,但我认为:《红楼梦》的开头却是有其独到之处的. 影片《红楼梦》是以贾宝玉的一场梦作为开头的.在一片祥云霭雾之中,贾宝玉偕一僧一道出现了.由警幻仙姑的陪同,宝玉走遍了太虚幻境,赏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宝玉 太虚幻境 僧一 古典名著 金陵十二钗 可卿 贾府 二曲 之乐 悲剧色彩
下载PDF
司马迁的易学渊源及其易学思想
18
作者 叶文举 《东方丛刊》 2005年第4期144-158,共15页
《易》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产生过重大影响,笔者曾撰文讨论过《史记》中的“通变观”与《易》道的关系,但对司马迁的易学渊源及其易学思想未及深入而全面地展开论述,本文试图对其作一些补充。
关键词 易学思想 司马迁 渊源 《史记》 《易》
原文传递
侦探小说的奥秘 被引量:5
19
作者 W.H.奥登 郑从容 李伟 《译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98-204,共7页
特此声明 像许多人一样,我读侦探小说也会像吸烟、饮酒那样容易上瘾.这种瘾的"症状"表现为:首先是需要的迫切性--如果我手头有事,便切忌拿起一本侦探小说,否则,只要一翻开书,不读完我就再也无法安心工作或入睡.其次是需求的... 特此声明 像许多人一样,我读侦探小说也会像吸烟、饮酒那样容易上瘾.这种瘾的"症状"表现为:首先是需要的迫切性--如果我手头有事,便切忌拿起一本侦探小说,否则,只要一翻开书,不读完我就再也无法安心工作或入睡.其次是需求的特定性--我读的侦探小说一定得遵循某种范式(比方说,如果它不是以英格兰农村为背景,我便很难读下去).第三是它影响的暂时性.这种小说我读完就忘,绝不想重读.有时拿起一本书读了几页后却发现已经读过,顿时便兴味索然,再也无法读下去. 展开更多
原文传递
大胆的尝试 可喜的收获——余虹《革命·审美·解构》述评
20
作者 王有亮 《东方丛刊》 2002年第4期242-247,共6页
1985年以来,一些学者(包括钱理群、陈平原和黄子平等人)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并提出撰写“20世纪文学史”或“20世纪某某史”的主张。其“20世纪”的用法,就是想打破以往“近代”、“现代”、“当代”的研究格局。这种将百... 1985年以来,一些学者(包括钱理群、陈平原和黄子平等人)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并提出撰写“20世纪文学史”或“20世纪某某史”的主张。其“20世纪”的用法,就是想打破以往“近代”、“现代”、“当代”的研究格局。这种将百年文学发展史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把握的努力,带有明显的向以往以政治或经济取代一切、涵盖一切的庸俗社会学倾向挑战的性质。十多年来,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黄子平 文学发展史 当代 文学史 解构 研究格局 人心 努力 整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