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国内都市文化研究潜存的三种模式及其理论构建 |
韩伟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6
|
|
2
|
南方的失落——论《喧哗与骚动》 |
薛瑞东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1998 |
5
|
|
3
|
在历史与艺术碰撞中《三国演义》与《东周列国志》比较 |
魏文哲
|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
1994 |
4
|
|
4
|
道教存思法与《文心雕龙》神思论的生成 |
吴崇明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5
|
陈映真对鲁迅的接受与偏离 |
王晴飞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6
|
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到拉康的剩余快感 |
赵子昂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7
|
先秦至六朝汉语中“于”的一种用法辨析 |
陈祥明
|
《大理师专学报》
|
2000 |
5
|
|
8
|
上博简《孔子诗论》札记 |
朱湘蓉
|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
2004 |
1
|
|
9
|
对《释名》的再认识 |
罗湘英
|
《池州师专学报》
|
2001 |
2
|
|
10
|
“无宁(毋宁)”、“无亦”论析—评《经传释词》、《词诠》“无”字“无宁(毋宁)”“无亦”例句 |
姚徽
|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
2000 |
1
|
|
11
|
在“过去”、“现实”与“未来”的三重纠结间--近代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
秦剑蓝
|
《湖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0 |
|
12
|
颓土上的两种歌吟——沈从文与哈代 |
王睿华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4
|
|
13
|
王希杰先生的潜、显理论 |
陈瑾
|
《池州师专学报》
|
2001 |
5
|
|
14
|
汉语新词语的来源及其发展趋势探析 |
王爱娣
|
《池州师专学报》
|
2000 |
5
|
|
15
|
老舍四十年代文学思想评析 |
张叶红
张兴平
|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16
|
动态助词“着”的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
陈广艳
|
《池州师专学报》
|
2000 |
2
|
|
17
|
影片《红楼梦》的开头 |
程国富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1989 |
0 |
|
18
|
司马迁的易学渊源及其易学思想 |
叶文举
|
《东方丛刊》
|
2005 |
0 |
|
19
|
侦探小说的奥秘 |
W.H.奥登
郑从容
李伟
|
《译林》
北大核心
|
2001 |
5
|
|
20
|
大胆的尝试 可喜的收获——余虹《革命·审美·解构》述评 |
王有亮
|
《东方丛刊》
|
200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