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单根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及内侧副韧带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锋 赵建宁 周利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1-604,共4页
目的观察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同时损伤后,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PCL,并同时利用残余LARS人工韧带重建MCL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关节损伤的患者在关节... 目的观察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同时损伤后,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PCL,并同时利用残余LARS人工韧带重建MCL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关节损伤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LARS人工韧带重建PCL,同时利用残余人工韧带重建MCL,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稳定性。结果 8例患者术前物理检查均表现为膝关节不稳,术后所有患膝不稳定表现消失。术后无膝关节感染、韧带自发断裂和韧带松动并发症,屈膝活动度110°~120°,术后1、3、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ARS人工韧带关节镜下重建PCL,同时利用残余人工韧带修复MCL,术后膝关节可获得即时稳定,利于膝关节早期活动,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短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韧带 LARS 后交叉韧带 内侧副韧带
下载PDF
罗哌卡因和玻璃酸钠在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胡伟全 王瑞 赵建宁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1339-1343,共5页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玻璃酸钠在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院骨科关节外科收治的4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人,A组: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和玻璃酸钠;B组:静...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玻璃酸钠在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院骨科关节外科收治的40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人,A组: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和玻璃酸钠;B组:静脉镇泵给药镇痛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满意度、辅助口服镇痛药物塞来昔布使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结果:手术后24 h内,在VAS评分、病人满意度、辅助口服止痛药物使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出院时间方面,A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罗哌卡因和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可以作为膝关节镜术后镇痛的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玻璃酸钠 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手术
下载PDF
骶尾部肿瘤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斌 胡波 +7 位作者 倪建法 李德亨 周光新 流小舟 黎承军 陆萌 施鑫 吴苏稼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89,共3页
目的:骶尾部肿瘤发病率低,但其发生部位特殊,临床症状往往较为严重。文中探讨骶尾部肿瘤的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44例手术治疗骶尾部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脊索瘤11例... 目的:骶尾部肿瘤发病率低,但其发生部位特殊,临床症状往往较为严重。文中探讨骶尾部肿瘤的手术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44例手术治疗骶尾部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脊索瘤11例,神经鞘瘤9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巨细胞瘤4例,转移性肿瘤7例,其他9例,所有患者均有明确术后病理诊断。44例患者采用肿瘤单纯切除、病灶单纯切除或病灶切除加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等手术治疗方式。结果无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4~59个月,平均3.3年。4例患者出现手术切口延迟愈合现象,1例患者经清创术后手术切口愈合,其余患者均通过加强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中脊索瘤3例出现复发,骨巨细胞瘤1例出现复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在手术2年内死亡,1例带瘤生存。转移性肿瘤均死亡于术后3年内。1例骨肉瘤带瘤生存,其余均无瘤存活。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较前缓解。结论脊索瘤、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肿瘤切除范围与神经保全取决于肿瘤累及范围。手术术前髂内动脉栓塞可明确减少出血和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 肿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超声裂解法处理人工关节感染假体细菌培养敏感性与特异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郭国栋 褚立涛 +2 位作者 郭亭 陆维举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68-1172,共5页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是关节置换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关节置换后感染的重要原因。对细菌所致感染的诊断很困难。常规的诊断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都低。文中对有关超声裂解法处理人工关节感染假体细菌培养的英语类研究... 目的人工关节置换后感染是关节置换手术的严重并发症,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关节置换后感染的重要原因。对细菌所致感染的诊断很困难。常规的诊断方法敏感性及特异性都低。文中对有关超声裂解法处理人工关节感染假体细菌培养的英语类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其在细菌培养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Medline等数据库从1998年1月至2011年12月有关超声裂解法处理人工关节感染假体细菌培养的文献,比较该法对细菌培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并比较超声处理液细菌培养(sonication fluid culture,SFC)与假体周围组织细菌培养(periprosthetic tissue culture,PTC)的效果,采用RevMan 5.0.18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估计其综合总体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值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结果共纳入9篇符合筛选标准的文献,有6篇是比较2种方法的文献,其中感染假体224个,无菌松动假体434个,术前接受抗生素治疗病例感染假体74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SFC组与PTC组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92,95%CI(1.29,2.87),P<0.001]。术前14 d内接受抗生素治疗的SFC组与PTC组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12,95%CI(1.58,6.17),P<0.001]。在2组的特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2,95%CI(0.13,0.77),P<0.01]。结论 SFC的敏感性高于PTC,尤其是术前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但特异性不如常规培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裂解法 人工关节感染 细菌培养 META分析
下载PDF
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关节疾患的治疗策略 被引量:9
5
作者 沈建国 郭亭 +2 位作者 曾晓峰 赵建宁 周利武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在需解决的问题及治疗策略上有众多相同之处,文中探讨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在需解决的问题及治疗策略上有众多相同之处,文中探讨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如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等)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8例股骨假体周围型骨折及5例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关节疾患需行全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48~78岁,平均61.5岁。由同一组人员都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股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结果 13例骨折均获得临床愈合,髋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结论温哥华B、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及股骨近段骨折合并髋部疾患需同时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在治疗上应根据患者的一般状况、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假体是否松动以及局部骨质量来综合考虑,可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假体周围 骨折 股骨近段 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脊柱手术自体血回输后的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洋 陈浩飞 +2 位作者 刘金龙 李德亨 毛广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3-224,共2页
临床患者输血方式包括异体血和自体血.目前异体血源紧缺,供不应求,实行自体血液回输可缓解血源不足.自体血液回输发生溶血反应的报道较少.我科自2008年开始进行术中自体血回输,其中3例发生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脊柱手术 自体血回输 非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下载PDF
应用蛋白质芯片检测骨性关节炎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班吉鹤 周利武 +3 位作者 毛广平 郭亭 唐祖明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836-838,844,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方法。方法:应用低密度蛋白质芯片方法同时检测32例O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MMP-13表达水平,24例正常关节作为对照组,进行蛋白质芯片荧光强... 目的:探讨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骨性关节炎(O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方法。方法:应用低密度蛋白质芯片方法同时检测32例O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MMP-13表达水平,24例正常关节作为对照组,进行蛋白质芯片荧光强度的对比研究。结果:O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的MMP-13在蛋白质芯片上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液的荧光强度(P<0.001)。OA患者关节液中MMP-13在蛋白质芯片上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其血清的荧光强度(P<0.001)。结论:OA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MMP-13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低密度的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OA患者关节液及血清中MMP-13的水平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芯片 骨性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13
下载PDF
实体瘤微环境的特点及治疗策略 被引量:15
8
作者 陆萌 吴苏稼 施鑫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04-107,共4页
实体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和多基因共同作用的过程。肿瘤微脉管系统的生成及其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肿瘤生长、复发、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合理选择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能使肿瘤脉管系统正常化,提高化疗和放疗... 实体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多步骤和多基因共同作用的过程。肿瘤微脉管系统的生成及其与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肿瘤生长、复发、侵袭和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合理选择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能使肿瘤脉管系统正常化,提高化疗和放疗的疗效,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环境 微脉管系统 新生血管形成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桂华 周利武 +3 位作者 郭亭 曾晓峰 程秀红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721-724,共4页
目的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日益成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显示出其优越性。文中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技巧和术后疗效。方法选取15例老年陈旧性股骨粗隆间... 目的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的日益成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显示出其优越性。文中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手术技巧和术后疗效。方法选取15例老年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处理,行人工半髋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仔细操作,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安全度过围手术期。随访0.5~2年,术后功能Harris评分:优6例、良7例、一般2例,平均89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髋关节置换术 围手术期处理 并发症
下载PDF
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徐敬 赵建宁 +1 位作者 徐海栋 张雷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55-461,共7页
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关节软骨缺乏血供,一旦受损,其自愈能力十分有限,甚至遗留永久性病变。所以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在关节软骨... 各种原因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关节软骨缺乏血供,一旦受损,其自愈能力十分有限,甚至遗留永久性病变。所以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生物学、力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方面又有了诸多发现。本文就目前各种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方法,包括新兴的组织工程软骨与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软骨 损伤 修复 综述
下载PDF
兔关节软骨损伤早期的血清细胞因子改变 被引量:6
11
作者 沈建国 郭亭 +2 位作者 周利武 程秀红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23-25,共3页
目的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诊断困难,血清中炎性因子、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及Ⅱ型胶原代谢产物可作为关节软骨损伤的标志性产物。文中观察实验性兔关节软骨损伤早期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 目的关节软骨损伤的早期诊断困难,血清中炎性因子、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及Ⅱ型胶原代谢产物可作为关节软骨损伤的标志性产物。文中观察实验性兔关节软骨损伤早期血清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Ⅱ型胶原降解产物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collagen typeⅡC-telopeptide,CTX-Ⅱ)水平,探讨其在关节软骨损伤早期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意义。方法对新西兰白兔膝关节的股骨负重面实行人为创伤,用夹心ELISA法检测兔血清中IL-1、MMP-1、MMP-3、TIMP-1、CTX-Ⅱ水平。结果人为创伤性股骨软骨损伤的兔血清中IL-1、MMP-1、MMP-3、TIMP-1、CTX-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IL-1、MMP-1、MMP-3、TIMP-1、CTX-Ⅱ水平可作为早期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软骨损伤 血清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清创Ⅰ期植骨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斌 陆维举 +3 位作者 赵建宁 吴苏稼 陈勇 陆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7期612-613,共2页
目的:探讨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方法:采用彻底清创,Ⅰ期植骨的方法对38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38例中,35例感染控制达到骨性愈合,3例失败,其中感染复发2例,骨不连1例。结论:彻底清创,Ⅰ期植骨是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可行方法。
关键词 感染性骨不连 清创 植骨
下载PDF
骨性关节炎实验室诊断指标的意义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赏后来 郭亭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4-207,共4页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OA的诊断目前多依据影像学检查,但敏感性较差,出现影像学征象时往往已经出现骨质破坏以及增生,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才能缓解...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常见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OA的诊断目前多依据影像学检查,但敏感性较差,出现影像学征象时往往已经出现骨质破坏以及增生,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才能缓解症状。多项研究表明某些实验室指标可在影像学征象出现前对OA进行早期诊断,积极干预和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文中就目前对OA诊断较为明确的实验室诊断指标的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基质金属蛋白酶 软骨寡基质蛋白
下载PDF
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支架复合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岳鹏举 赵建宁 +3 位作者 何志伟 何颉 王金良 郭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20-23,115,共5页
目的:探讨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PHBV)三维多孔材料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压片-热处理-粒子析出技术"制备PHBV多孔支架。体外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后接种到PHBV支架体外培养4周,期间扫描电镜观察... 目的:探讨聚羟基丁酸酯-羟基戊酸酯(PHBV)三维多孔材料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压片-热处理-粒子析出技术"制备PHBV多孔支架。体外分离培养软骨细胞后接种到PHBV支架体外培养4周,期间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然后与单纯PHBV支架同时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区继续培养4、8、12周后取材,分别行大体、组织学、Ⅱ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进行Wakitani评分,观察其体内修复关节缺损效果。结果:电镜观察示软骨细胞在支架上黏附、增殖良好并能分泌细胞外基质,组织学观察示PHBV支架浅层有新生软骨组织形成,于4周后开始形成透明软骨样结构且表面基本平整与宿主整合良好,组织学切片上可见类软骨形成并分泌甲苯胺蓝异染的软骨基质和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结论:PHBV可以作为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能够用于再生修复软骨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细胞 修复 关节软骨 组织工程
下载PDF
手术治疗四肢长骨巨细胞瘤10年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胡波 周光新 +2 位作者 任可 施鑫 吴苏稼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25-728,共4页
目的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常见的骨肿瘤,生长活跃,骨质侵蚀性强,破坏迅速。目前对GCT的治疗方法较多,文中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GCT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四肢骨GCT患... 目的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GCT)是常见的骨肿瘤,生长活跃,骨质侵蚀性强,破坏迅速。目前对GCT的治疗方法较多,文中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四肢长骨骨GCT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四肢骨GCT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5~61岁,平均年龄35岁。Campanacci放射学分级:Ⅰ级6例,Ⅱ级31例,Ⅲ级23例。其中刮除植骨17例,瘤段切除43例。结果随访17~13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8个月。复发7例,复发率为11.7%。刮除植骨组复发率为17.6%,假体置换及瘤段切除异体骨移植组复发率为3.3%,桡骨远端肿瘤切除自体腓骨移植功能重建组复发率为40%。结论目前囊内刮除灭活植骨术仍是治疗GCT首选方法,瘤段切除对于侵袭范围较大、有恶变趋势以及反复复发的病例是有效的手术方法,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治疗 复发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炎性因子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6
作者 梅晓亮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558-560,共3页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骨科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形成的3个主要因素。DVT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很高,早期发现是临床治疗的关键。目前研究表明早期微血栓形成与炎性因子...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骨科术后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是DVT形成的3个主要因素。DVT发病率及致死率均很高,早期发现是临床治疗的关键。目前研究表明早期微血栓形成与炎性因子有一定关联。文中就DVT与炎性因子IL-1、IL-6、IL-10、TNF-α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血栓 炎性因子
下载PDF
化疗对骨肉瘤患者血中整合素α2β1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晓晖 施鑫 吴苏稼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整合素α2β1为整合素家族成员之一,近来发现整合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文中研究化疗对骨肉瘤患者血中整合素α2β1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在骨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骨肉瘤患者化疗阶段前后的血浆标本,... 目的整合素α2β1为整合素家族成员之一,近来发现整合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文中研究化疗对骨肉瘤患者血中整合素α2β1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在骨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收集骨肉瘤患者化疗阶段前后的血浆标本,用ELISA法检测整合素α2β1水平。结果化疗前血浆中整合素α2β1水平为(2.41±0.77)μg/L,化疗后为(1.73±0.56)μg/L,与化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化疗能促使骨肉瘤患者血中整合素α2β1下降,提示有效的化疗可能下调骨肉瘤细胞中整合素α2β1的表达,从而改变其相应的生物学活性。整合素有可能成为判断骨肉瘤化疗预后的血液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整合素α2β1 化疗 血浆
下载PDF
骨肉瘤治疗前血清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浓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樊根涛 蔡滕 +4 位作者 周光新 黎成军 孙国静 施鑫 吴苏稼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34-737,共4页
目的近年来骨肉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死亡率仍较高。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对于评估骨肉瘤预后的意义尚有不同观点。文中分析骨肉瘤患者治疗前血清LDH、ALP浓度... 目的近年来骨肉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死亡率仍较高。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水平对于评估骨肉瘤预后的意义尚有不同观点。文中分析骨肉瘤患者治疗前血清LDH、ALP浓度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3年6月~2008年12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治疗的60例骨肉瘤患者,经过6个月~8年(平均5.6年)随访。回顾分析治疗前患者血清LDH、ALP浓度与骨肉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 LDH、ALP升高组患者PFS和OS短,与LDH、ALP不升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肉瘤治疗前血清LDH、ALP浓度反映患者预后,可作为预示骨肉瘤预后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乳酸脱氢酶 碱性磷酸酶 预后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周期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文斌 赵建宁 包倪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7-351,共5页
目的近年的研究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enase B,PKB/Akt)信号通路是骨形成和骨重建的关键调控信号,文中研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PI3K... 目的近年的研究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enase B,PKB/Akt)信号通路是骨形成和骨重建的关键调控信号,文中研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PI3K/Akt信号抑制剂PF-04691502处理MC3T3-E1细胞后,通过MTS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应用抑制剂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后,与对照组细胞存活率(100±5.6)%比较,30、150、750 nmol/L的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64.7±4.1)%、(42.3±1.1)%、(15.9±0.4)%,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活性降低越明显。同时,与对照组比较,1μmol/L PF-04691502处理组sub-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1.45±0.43)vs(0.27±0.21),P<0.01],且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降低。结论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能将MC3T3-E1细胞阻滞于G1期,能降低细胞的增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细胞周期 增殖活性
下载PDF
骨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检测方法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桂华 赵建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95-98,共4页
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一直是评价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研究表明骨质量是骨折风险的一项重要因素。一般认为骨质量与骨矿质和有机质成分、骨微结构、骨重建及其更新率、骨内微损伤的累积和自我修复等因... 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一直是评价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研究表明骨质量是骨折风险的一项重要因素。一般认为骨质量与骨矿质和有机质成分、骨微结构、骨重建及其更新率、骨内微损伤的累积和自我修复等因素有关。骨质量的检测包括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以及影像学方法对BMD和骨微结构的检测。对骨质量概念及其检测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骨折风险评价、骨质疏松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有着重要意义。文中就影响骨质量的因素及其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矿密度 骨质量 I型胶原 骨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