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附一例报告 被引量:34
1
作者 沈山梅 李莉蓉 +4 位作者 周士海 冯文焕 许景艳 欧阳建 朱大龙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54-556,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自体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AHST)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首先,环磷酰胺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造血干细胞至外周血,采用白细胞分离术分离、处理造血干细胞并予以冻存;其次,采用环磷酰胺+兔抗胸腺细... 目的初步探讨自体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AHST)治疗1型糖尿病(T1DM)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首先,环磷酰胺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造血干细胞至外周血,采用白细胞分离术分离、处理造血干细胞并予以冻存;其次,采用环磷酰胺+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方案预处理后,经静脉回输造血干细胞。观察移植前后胰岛素注射剂量、HbA1c水平、胰岛功能、胰岛自身抗体滴度等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自回输干细胞后,(1)患者已停用胰岛素达15月余;(2)HbA1c降至7.0%以下;(3)胰岛功能较前明显改善;(4)未出现骨髓抑制、出血性膀胱炎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HST治疗T1DM一例,初步显示出一定的临床有效性,但仍需大样本量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评估此疗法的远期疗效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 疗效
下载PDF
CpG寡核苷酸对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免疫刺激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军浩 吴超 +2 位作者 欧阳建 刘勇 耿东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CpG-ODN 2006和CpG-ODN 2216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相关分子MHC-I、MHC-Ⅱ及共刺激分子CD 80、CD 86表达的影响,探讨CpG-ODN对B淋巴细胞抗原递呈功能的作用。方法CpG-ODN 2006、CpG-ODN 2216与健康人PBM ... 目的观察CpG-ODN 2006和CpG-ODN 2216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相关分子MHC-I、MHC-Ⅱ及共刺激分子CD 80、CD 86表达的影响,探讨CpG-ODN对B淋巴细胞抗原递呈功能的作用。方法CpG-ODN 2006、CpG-ODN 2216与健康人PBM C共培养48 h,用流式细胞技术以CD 19-P reCP“设门”其中B淋巴细胞,检测其表面CD 69、MHC-Ⅰ、MHC-Ⅱ、CD 80及CD 86的表达状况,并与未加CpG-ODN组进行比较。B淋巴细胞MHC-I、MHC-Ⅱ的表达量以几何平均荧光强度表示(M F I);CD 80、CD 86的表达量以阳性细胞百分率表示。结果CpD-ODN 2006和CpG-ODN 2216均显著提高B淋巴细胞CD 69、MHC-Ⅰ、MHC-Ⅱ、CD 80及CD 86的表达,与未加CpG-OD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pG-ODN 2216使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的增加量更为明显。结论CpG-ODN能够提高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能增强B淋巴细胞递呈抗原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ODN B淋巴细胞 MHC—I MHC—Ⅱ CD80 CD86
下载PDF
骨髓活检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谢品浩 张启国 +5 位作者 袁翠英 张谦 许憬艳 陈兵 杨永功 欧阳建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指导治疗 诊断 骨髓活检 价值 塑料包埋技术 骨髓纤维化 骨髓活组织 骨髓穿刺 穿刺操作
下载PDF
自身免疫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s及Tc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军浩 欧阳建 +1 位作者 孙雪梅 耿东进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1-253,共3页
目的检测严重自身免疫病(SAID)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前后外周血中抑制性T(Ts)细胞、杀伤性T(Tc)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Ts、Tc细胞在AHSCT诱导自身免疫病缓解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对照组及SAID患者AH... 目的检测严重自身免疫病(SAID)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前后外周血中抑制性T(Ts)细胞、杀伤性T(Tc)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Ts、Tc细胞在AHSCT诱导自身免疫病缓解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对照组及SAID患者AHSCT前1周及AHSCT后1-3月外周血中Ts、Tc细胞亚群。Ts细胞表型为CD3^+CD8^+CD28^-,Tc表型为CD3^+CD8^+CD28^+。分析各细胞亚群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比较AHSCT前后Ts、Tc的变化。结果SAID患者AHSCT前T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高于对照组(P〈0.05)。AHSCT前后比较,患者外周血中Ts细胞显著增高(P〈0.05);Tc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SCT后与对照组比较,Ts显著增高(P〈0.05),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HSCT治疗SAID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Ts细胞,降低Tc细胞的比例,是AHSCT诱导SAID缓解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流式细胞术 CD8 CD28
下载PDF
自身免疫病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D4^+CD45RA^+及CD4^+CD45RO^+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军浩 欧阳建 +1 位作者 孙雪梅 耿东进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1-3,共3页
目的检测严重自体免疫病(SA ID)患者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前后外周血中CD 4+CD 45RA+(na ive T h细胞)及CD 4+CD 45RO+(记忆T h细胞)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na ive T h细胞和记忆T h细胞在AHSCT诱导自身免疫病缓解中的作用... 目的检测严重自体免疫病(SA ID)患者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前后外周血中CD 4+CD 45RA+(na ive T h细胞)及CD 4+CD 45RO+(记忆T h细胞)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na ive T h细胞和记忆T h细胞在AHSCT诱导自身免疫病缓解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SA ID患者AHSCT前1 w及移植后1~3 m o外周血中CD 4+CD 45RA+及CD 4+CD 45RO+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na ive T h细胞表型为CD 4+CD 45RA+,记忆T h细胞表型为CD 4+CD 45RO+。分析各细胞亚群占CD 4+T辅助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比较移植前后na ive T h、记忆T h细胞的变化。结果AHSCT后,患者外周血中记忆T h细胞显著增高,P<0.05;na ive T h细胞和CD 45RO+CD 45RA+双阳性细胞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AHSCT治疗SA ID患者,患者体内na ive T h细胞和CD 45RO+CD 45RA+双阳性T h细胞百分率显著减少,这是AHSCT诱导SA ID缓解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自身免疫病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流式细胞术 CD45RA CD45RO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28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夏永泉 张葵 +1 位作者 陈军浩 欧阳建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07-307,共1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外周血 CD28 检测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调节 治疗
下载PDF
7例原发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萍 周荣富 +3 位作者 李爱梅 许景艳 王晶 陈兵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ALT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7例原发肺MALTL患者的临床、PET/CT及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7例原发肺MALT... 目的:探讨原发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MALT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情况。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2年至2015年收治的7例原发肺MALTL患者的临床、PET/CT及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治过程及预后。结果7例原发肺MALTL患者中,女性2例,男性5例,年龄范围45~62岁,有症状者6例,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等症状,3例有B组症状,Ki?67表达阳性率为5%~15%,国际预后指数( IPI)积分为0~2分,PET/CT多呈现肺部结节、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多采用COP/CHOP联合或不联合美罗华方案治疗,疗效达部分缓解或疾病稳定。结论原发肺MALTL多数呈惰性进程,个别患者可呈现一定侵袭性,症状多为非特异性,PET/CT有助于分期、评估病情及预后,治疗的选择需考虑分期、IPI积分、病变范围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临床分析
下载PDF
Auto-HSCT联合大剂量化疗及IL-2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欧阳建 陈兵 +2 位作者 杨永公 李翠萍 范洵楠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6-619,共4页
 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_HSCT)前进行大剂量化疗,移植后给白细胞介素 2(IL 2)免疫治疗以降低AL患者Auto_HSCT后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0例AL第一次缓解期(CR 1)的患者进入研究.移植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对急性白血病(AL)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_HSCT)前进行大剂量化疗,移植后给白细胞介素 2(IL 2)免疫治疗以降低AL患者Auto_HSCT后的复发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0例AL第一次缓解期(CR 1)的患者进入研究.移植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3例均接受大剂量甲氨碟呤1疗程及大剂量阿糖胞苷(HD Ara C)加蒽环类抗肿瘤药1疗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患者7例接受HD Ara C加蒽环类抗肿瘤药2疗程.化疗结束后给患者行Auto_HSCT治疗.预处理方案为:CY/TBI;MAC或EAC方案.移植的CD34+细胞5.5×106~12.2×106/kg.患者造血重建后给IL 21×106~2×106μ治疗每天1次,5d为1疗程.患者均接受3~5疗程的治疗.经以上序惯治疗后,1例ALL患者14月后复发,经化疗无效死亡.9/10(90.00%)例无病生存至今,平均生存期37.10月(37.1±24.98),明显延长.可见对AL患者Auto_HSCT前大剂量化疗,最大限度降低患者体内白血病负荷;移植后免疫治疗清除微小残留病,可能是降低AL患者Auto_HSCT后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介素2 大剂量化疗
下载PDF
多发性硬化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h、Tc细胞亚型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军浩 欧阳建 +2 位作者 孙雪梅 汤莹 张葵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45-447,共3页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前后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T细胞(Tc)亚型的变化,及其在AHSCT后诱导MS缓解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患者移植前1周及移植后1月外周血中Th、Tc细胞亚型,及... 目的观察多发性硬化(MS)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前后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毒性T细胞(Tc)亚型的变化,及其在AHSCT后诱导MS缓解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患者移植前1周及移植后1月外周血中Th、Tc细胞亚型,及其分别占CD3+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结果MS患者外周血Th1和Tc1细胞百分比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及P<0.05),移植后Th1和Tc1显著低于移植前及对照组(P<0.01)。移植前MS患者Th2细胞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Tc2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前后相比,移植前组Th2细胞下降(P<0.05),而Tc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S患者体内存在高水平的Th1和Tc1。AHSCT可使其逆转,从而有利于MS病情的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Tc细胞亚型 多发性硬化 造血干细胞 移植 流式细胞仪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中Nras基因点突变的检测以及信号传导通路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建刚 孙雪梅 +1 位作者 顾香芳 徐祖琼 《现代医学》 2009年第4期273-277,共5页
目的研究Nras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突变以及在AML和正常对照组中RAS蛋白下游信号传导通路上AKT、ERK1/2以及其活化形式P-AKT和P-ERK1/2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法(PCR-SSCP)及直接测序法检测AML中Nra... 目的研究Nras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突变以及在AML和正常对照组中RAS蛋白下游信号传导通路上AKT、ERK1/2以及其活化形式P-AKT和P-ERK1/2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法(PCR-SSCP)及直接测序法检测AML中Nras基因突变率,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KT、ERK以及其活化形式P-AKT,P-ERK1/2的表达量。结果48例AML中检测到2例Nras 12突变,2例Nras 61突变,突变组P-AKT、P-ERK1/2的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未有Nras基因突变的AML其P-AKT、P-ERK1/2的表达水平也增高,但表达不均一。结论Nras基因突变可能是AML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其机制可能是由于突变导致编码的Ras蛋白构型改变,使其处于功能持续活化状态,从而激活了Raf/Mek/Erk和PI3K/Akt等下游信号传导通路,最终导致AML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ras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突变 P-AKT P-ERK
下载PDF
AL及MDS患者血清GPDA活力的研究
11
作者 欧阳建 白荣森 +1 位作者 李存照 冯云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4年第10期548-549,共2页
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AL)及13例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GPDA活力,发现AL未缓解组(AL-NR)及MDS组患者血清GPDA活力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而AL完全缓解组(AL-CR)患者血清GPDA活力较AL-NR组明显升高(P<0.00... 测定32例急性白血病(AL)及13例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GPDA活力,发现AL未缓解组(AL-NR)及MDS组患者血清GPDA活力明显低于正常组(P<0.001)。而AL完全缓解组(AL-CR)患者血清GPDA活力较AL-NR组明显升高(P<0.001),但放正常组仍低(P<0.02)。提示GPDA活力测定对AL及MDS的诊断及AL疗效观察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骨髓增殖异常 综合征 GPDA 诊断
下载PDF
琥珀酸亚铁颗粒剂治疗缺铁性贫血临床观察
12
作者 陈兵 范洵楠 陈文玉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6-316,共1页
缺铁性贫血(IDA)是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1996年12月至1997年8月,我院用颗粒剂琥珀酸亚铁治疗IDA 34例,对照琥珀酸亚铁片剂治疗14例,总结如下.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药物疗法 琥珀酸亚铁颗粒剂 治疗 临床观察
下载PDF
CT7:多发性骨髓瘤预后判断及治疗新方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李玉 欧阳建 陈兵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6-669,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是难以治愈的骨髓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睾丸抗原(CTAs)是一类肿瘤相关性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以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中检测到多种CTAs表达,其中癌睾丸抗原7(CT7)的表达最为显著。... 多发性骨髓瘤是难以治愈的骨髓恶性浆细胞增殖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癌睾丸抗原(CTAs)是一类肿瘤相关性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以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标本中检测到多种CTAs表达,其中癌睾丸抗原7(CT7)的表达最为显著。研究发现CT7表达阳性的患者临床预后相对较差,同时CT7有助于肿瘤细胞逃避凋亡,因此人们认为CT7有望成为靶向治疗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癌睾丸抗原 癌睾丸抗原7 文献综述
下载PDF
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活化能力及活化的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艳艳 陈军浩 欧阳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74-878,共5页
本研究探讨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的活化能力以及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以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P... 本研究探讨CpG ODN 2216对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NC)的活化能力以及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作用。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以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PBMNC,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调整PBMNC浓度为2.0×106/ml。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NS),实验组加入CpG ODN 2216,培养1周,提取上清,用ELISA检测上清中IFN-γ、IL-12、IL-4、IL-10的水平。取白血病缓解期患者外周血,分离PBMNC,对照组加入生理盐水,实验组加入CpG ODN 2216,培养48小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MNC中淋巴细胞的Th1/Th2,Tc1/Tc2细胞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活化的PBMNC对肿瘤细胞K562的杀伤能力。结果表明:实验组上清中IFN-γ、IL-1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IL-4、IL-10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CpG ODN 2216能刺激白血病缓解期患者PBMNC向Th1/Tc1转化,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对Th2/Tc2无明显的刺激作用(p>0.05)。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pG ODN 2216可在体外诱导白血病缓解期患者PBMNC分泌Th1型细胞因子,诱导PBMNC向Th1方向转化,并强烈地活化CD8+T细胞应答。CpG ODN 2216活化的PBMNC对白血病细胞K562具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G ODN 白血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K562细胞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小鼠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后的免疫变化
15
作者 吕成兰 欧阳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26-730,共5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治疗1型糖尿病(T1D)小鼠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小鼠T1D的发生及同基因骨髓移植在诱导T1D小鼠恢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选取C57BL/6J小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1D... 本研究旨在观察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治疗1型糖尿病(T1D)小鼠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的变化,探讨其在小鼠T1D的发生及同基因骨髓移植在诱导T1D小鼠恢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选取C57BL/6J小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T1D模型,并将成模小鼠分为病鼠移植组及病鼠对照组;另取正常C57BL/6J小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病鼠移植组小鼠于成模后第10天行同基因骨髓移植治疗;正常对照组和病鼠对照组不作处理。每10天监测1次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病鼠移植组空腹血糖;每3天监测1次病鼠移植组小鼠移植后血象。小鼠成模后第10天即移植治疗当天及移植后30天分别取正常对照组、病鼠对照组及病鼠移植组小鼠外周血标本,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比例。结果显示,syn-BMT后,小鼠空腹血糖逐渐下降,至移植后25天,与正常对照鼠相比无差异,显著低于对照病鼠;移植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在接受预处理及骨髓移植后3天和6天达最低值,此后逐渐上升,至移植后27天基本恢复正常。糖尿病小鼠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均较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鼠显著下降(p<0.01)。syn-BMT后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不同程度的降低,CD8+ 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病鼠及正常对照鼠明显升高(p<0.01)。结论: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逆转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状态。糖尿病小鼠发病初期,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和NK细胞比例增高及CD8+ T淋巴细胞比例降低,这些变化可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同基因骨髓移植可以不同程度的逆转糖尿病小鼠的免疫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同基因骨髓移植 T淋巴细胞亚群 NK细胞
下载PDF
蛋白C缺陷症四例报告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波 周荣富 +3 位作者 欧阳建 陈兵 徐勇 李萍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66-970,共5页
目的探讨蛋白C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4例蛋白C缺陷症患者进行常规诊断和基因分析。结果①例1,女,40岁。临床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蛋白C活性(PC:C)48%,蛋白S活性(PS:C)26.3%,抗凝血酶活性(AT:C)75.6%... 目的探讨蛋白C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对4例蛋白C缺陷症患者进行常规诊断和基因分析。结果①例1,女,40岁。临床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蛋白C活性(PC:C)48%,蛋白S活性(PS:C)26.3%,抗凝血酶活性(AT:C)75.6%。基因检测结果:蛋白C基因(PROC)启动子C5156T杂合突变、2号外显子区域存在A6578T杂合突变。给予抗凝、溶栓、滤器植入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②例2,女,32岁。临床诊断: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双上、下肢缺血,双下肢皮肤软组织感染。PC:C27%,PS:C22.9%,AT:C86.7%。基因检测结果:PROC基因启动子C5156T杂合突变、A5045T杂合突变。给予抗凝、抗感染等治疗,因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DIC死亡。③例3,女,28岁。临床诊断:右髂静脉及股深静脉血栓。PC:C58%,PS:C57.3%,AT:C80.8%。基因检测结果:PROC启动子C4867T杂合突变,7号外显子12702-12704AGA(Arg192)或12705—12707AGA(Arg193)杂合缺失,9号外显子G15240A杂合突变。给予抗凝、溶栓、滤器植入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④例4,男,30岁。临床诊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双下肺动脉栓塞伴双下肺梗死。PC:C50%,PS:C75.0%,AT:C89.1%。基因检测结果:PROC启动子C4867T纯合突变、G4880A纯合突变和A5045T杂合突变,2号外显子T6589C杂合突变。给予抗凝、溶栓、滤器植入等相关治疗,症状好转出院。⑤多态性分析:PROC基因启动子C4867T杂合突变、G4880A纯合突变、C5156T杂合突变为PROC启动子多态性位点。结论PROC启动子多态性位点G4880A、C4867T、C5156T,错义突变A5045T、A6578T、G15240A,缺失突变AGA12702—12704del或12705-12707del可能与蛋白C缺陷症有关。PROC启动子错义突变A5045T、A6578T、G15240A,缺失突变AGA12702-12704del或12705-12706del是国际首次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C缺乏 静脉血栓形成 基因检测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原文传递
18例EB病毒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徐喜慧 徐勇 +7 位作者 欧阳建 周荣富 许景艳 陈兵 张启国 杨永公 邵晓雁 关朝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2089-2090,共2页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常继发于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其中EB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多数患者病情急剧恶化,短期内死亡。现对我科2002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18例EB病毒感染相关的HPS(EBV-HPS)进行回顾性分析。
关键词 感染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 EB病毒感染 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病
原文传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不同监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岳一 杨永公 欧阳建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0年第10期577-580,共4页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通用的三种ALL-MRD检测手段包括免疫球蛋白重链/T细胞受体(IGH/TCR)基因重排检测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法、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检测法。IGH/TCR基因重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通用的三种ALL-MRD检测手段包括免疫球蛋白重链/T细胞受体(IGH/TCR)基因重排检测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法、白血病相关融合基因检测法。IGH/TCR基因重排检测法包括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二代测序(NGS),前者主要检测IGH/TCR重排基因的可变区,比普通FCM灵敏一个对数级,但初诊时某些微小克隆易被忽略,导致假阴性;后者同样是检测IGH/TCR重排基因的可变区,其灵敏度较FCM及RT-qPCR法更高,最高可达10-6,并可以追踪导致复发的小亚克隆。FCM检测MRD的灵敏度通常在10-4,8色以上FCM可达10-6,但要求细胞数达(2~5)×107,而缓解期标本细胞数一般很难达到要求,且对检测人员技术要求较高,易受克隆演变和表型漂移的干扰。RT-qPCR可用于检测BCR-ABL等融合基因,灵敏度最高可达约10-5,但仅有少数患者存在可用作MRD监测的特异性融合基因改变。对于费城染色体阳性ALL患者推荐RT-qPCR法检测MRD水平,而对于费城染色体阴性ALL和T细胞ALL患者,FCM、RT-qPCR、NGS均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微小残留病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喜慧 徐勇 +7 位作者 欧阳建 周荣富 许景艳 陈兵 张启国 杨永公 邵晓雁 关朝阳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2405-2407,共3页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allo-HSCT 40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随访13-106个月,31例存活(77.5%)。移植前疾病状态和移植后是否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可显著影...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allo-HSCT 40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随访13-106个月,31例存活(77.5%)。移植前疾病状态和移植后是否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可显著影响患者生存期;是否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结论 allo-HSCT可使部分CML患者获得长期无病存活。慢性期移植及控制移植后的感染是提高生存的关键;预防并控制慢性GVHD可显著改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单中心成人重型血友病A低/中剂量凝血因子Ⅷ预防治疗30例疗效分析
20
作者 袁燕慧 许佩佩 +7 位作者 徐岳一 刘莎 邵晓雁 张玮婧 龚黎 周敏 陈兵 周荣富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评估低/中剂量凝血因子Ⅷ(FⅧ)预防治疗在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纳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接受低/中剂量FⅧ预防治疗的30例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低剂量预防组20例、中剂量预防组10例),对预防治疗前、后的... 目的评估低/中剂量凝血因子Ⅷ(FⅧ)预防治疗在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中的疗效。方法纳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接受低/中剂量FⅧ预防治疗的30例成人重型血友病A患者(低剂量预防组20例、中剂量预防组10例),对预防治疗前、后的年出血次数(ABR)、年关节出血次数(AJBR)、靶关节数量、血友病功能独立性评分(FISH)、生活质量评分及健康状况评分(SF-36)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中位随访48个月。与预防前按需治疗时相比,低、中剂量预防治疗组ABR、AJBR、靶关节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中剂量预防治疗组改善优于低剂量预防治疗组(P<0.05)。低、中剂量预防治疗后与按需治疗时相比,患者的FISH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SF-36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但低剂量预防组和中剂量预防组之间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中剂量FⅧ预防治疗较按需治疗可明显降低重型血友病A患者出血频率,延缓关节病变的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中剂量预防组临床出血改善方面优于低剂量预防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预防治疗 凝血因子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