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 T2加权成像纹理分析评估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椎间盘退变的可行性研究
1
作者 王凤仙 王守丰 +4 位作者 常莹 周晋 陈静 周正扬 王冬梅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3年第6期735-745,共11页
目的:探讨MRI T2加权成像纹理分析在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椎间盘退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从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前瞻性纳入122例AIS患者和40名志愿者行3.0 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得到患者图像MRI纹理参数值:①平均值,②标准差,... 目的:探讨MRI T2加权成像纹理分析在青少年脊柱侧弯患者椎间盘退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从2016年10月至2020年3月,前瞻性纳入122例AIS患者和40名志愿者行3.0 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得到患者图像MRI纹理参数值:①平均值,②标准差,③最大值,④最小值,⑤第5、10、25、50、75和90百分位数,⑥偏度,⑦峰度,⑧熵。采用Pfirrmann评分对所有参与者的椎间盘进行评估并分组,AIS患者中,评分为Pm I的患者纳入1组,其余患者纳入2组,志愿者纳入0组;分析组间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2组的均值、标准差、最大值、熵和第5、10、25、50、75、90百分位均显著低于1组和0组;2组min显著低于0组;2组偏度显著高于1组和0组;2组峰度显著低于1组;1组偏度显著高于0组,1组标准差、最小值、峰度和第5、10、25、50百分位显著低于0组。结论:纹理分析可用于评估AIS患者椎间盘早期退行性改变,且优于常规MRI T2加权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纹理分析 青少年脊柱侧弯 椎间盘退变
原文传递
经伤椎植骨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涛 朱泽章 +3 位作者 刘臻 朱裕成 马军 王冰 《脊柱外科杂志》 2014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测量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狭... 目的探讨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并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集10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术前、术后测量椎体前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椎体Cobb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05例患者随访12~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压缩率分别为(36.0±12.1)%、(3.8±2.4)%、(3.8±3.0)%;椎管狭窄率分别为(35.6±9.0)%、(10.9±3.7)%、(10.7±3.4)%;Cobb角分别为33.6°±8.7°、3.1°±2.0°、3.2°±2.5°;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各观察指标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结论经骨折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骨折椎椎体复位效果好,减少内固定失败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骨移植 内固定器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步态及其意义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潘涛 钱邦平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58-661,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逐渐出现胸椎后凸增大、腰椎前凸减少.晚期会出现严重的矢状面失平衡。为维持矢状面平衡与视线水平,患者需通过骨盆后旋、...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逐渐出现胸椎后凸增大、腰椎前凸减少.晚期会出现严重的矢状面失平衡。为维持矢状面平衡与视线水平,患者需通过骨盆后旋、髋关节过伸及膝关节屈曲来代偿,从而引起背部肌肉张力增高、能量过度消耗,导致腰背疼痛、躯干前倾和步态异常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现代步态分析为AS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状态提供了多种有效的研究方法,现就AS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步态的相关研究及其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后凸畸形 强直性脊柱炎 步态异常 患者 慢性炎症性疾病 下肢运动功能 膝关节屈曲 胸椎后凸
原文传递
吻合神经的中指近节桡侧逆行邻指皮瓣修复拇指远端皮肤缺损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春书 王爱国 +2 位作者 陈约东 马凌 石春龙 《临床骨科杂志》 2010年第5期579-580,共2页
关键词 指损伤 邻指皮瓣 神经吻合 皮肤缺损 显微外科
下载PDF
脊柱侧凸畸形脊椎旋转的影像学测量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5
作者 邓幼文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36-238,共3页
关键词 脊柱侧凸畸形 脊椎旋转 影像学测量
原文传递
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难复性双骨折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昌 邢宗良 +2 位作者 薛伟 于留钱 杨伟民 《当代医学》 2013年第30期56-57,共2页
目的评价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臂透视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及克氏针有限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法整复儿童尺桡骨难复性双骨折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5~10岁;右侧18例,左侧14例,均为... 目的评价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臂透视下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及克氏针有限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法整复儿童尺桡骨难复性双骨折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5~10岁;右侧18例,左侧14例,均为间接暴力损伤;骨折线累及桡骨骨垢6例,双骨折线位于同一水平横行骨折8例,位于不同水平的短斜行骨折18例;骨折远端背桡侧移位20例,掌尺侧移位1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无血管、神经损伤。结果32例患者采用克氏针撬拨整复骨折端,辅助克氏针内固定及石膏外固定31例获得满意效果,1例失败行手术治疗而愈,随访6月~15年,双上肢骨折愈合良好,无肘腕关节功能障碍,无旋转功能障碍,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结论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方法操作简单、微创,并发症少,经济适用,容易被患方接受,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 克氏针撬拨 儿童 尺桡骨 双骨折
下载PDF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五例 被引量:2
7
作者 袁涛 翁文杰 胡学信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治疗方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术 常见 特殊类型 类方 GAMMA钉 适应 限制
下载PDF
腓肠肌腱膜瓣翻转联合阔筋膜移植治疗跟腱再断裂 被引量:4
8
作者 冒海军 许光跃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8期717-720,共4页
目的:探讨腓肠肌腱膜瓣翻转联合阔筋膜移植修复跟腱再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对11例跟腱术后再断裂患者采用腓肠肌腱膜瓣翻转联合阔筋膜移植重建治疗,男10例,女1例;年龄25~48岁。所有患者术前患足跖屈力量减弱、... 目的:探讨腓肠肌腱膜瓣翻转联合阔筋膜移植修复跟腱再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对11例跟腱术后再断裂患者采用腓肠肌腱膜瓣翻转联合阔筋膜移植重建治疗,男10例,女1例;年龄25~48岁。所有患者术前患足跖屈力量减弱、单足提踵试验阳性。观察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后足功能评分(AOFAS)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本组1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1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再断裂等并发症。跟腱缺损长度4~7 cm。患者完全恢复负重时间8~11周。术后6个月AOFAS评分79~100分,其中优9例,良2例。结论:腓肠肌腱膜翻转联合阔筋膜移植修复跟腱再断裂,具有跟腱修复可靠,并发症少,跟腱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 阔筋膜 跟腱
下载PDF
Herbert螺钉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 被引量:8
9
作者 冒海军 许光跃 《实用骨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79-180,共2页
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在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8~60岁,平均45岁。按照Dameron分区均为Ⅰ区骨折。均行切开复位Herb... 目的探讨Herbert螺钉在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28~60岁,平均45岁。按照Dameron分区均为Ⅰ区骨折。均行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法。同时统计从切开皮肤至缝合皮肤的手术时间。结果手术时间8~12 min,平均10 min。所有患者均Ⅰ期愈合。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时间8~12周,平均9.5周。按照Maryland足功能评价:优18例,良3例,优良率达100%。结论Herbert螺钉是治疗第5跖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利于足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跖骨 基底部 撕脱性骨折 HERBERT螺钉 固定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冒海军 许光跃 《实用骨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934-937,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4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16~61岁,平均36岁。骨折损伤按Myerson分型,A型3例,B型16例,C型5例。手...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4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男18例,女6例;年龄16~61岁,平均36岁。骨折损伤按Myerson分型,A型3例,B型16例,C型5例。手术均采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6.7个月(12~24个月),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16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5.8%。结论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可取得良好的固定效果,对关节面损伤小,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损伤 微型外支架 克氏针
下载PDF
尺骨斜形截骨短缩术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冒海军 许光跃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9期774-777,共4页
目的探讨尺骨斜形截骨短缩术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尺骨斜形截骨短缩术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患者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21~74岁,平均(45±14)岁。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术后的尺骨变... 目的探讨尺骨斜形截骨短缩术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尺骨斜形截骨短缩术治疗尺腕撞击综合征患者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21~74岁,平均(45±14)岁。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术前术后的尺骨变异值、桡尺距离、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进行临床综合分析。结果所有切口术后I期愈合。随访时间16~24个月,平均(20±2)个月。尺骨变异长度由术前平均(3.4±0.8)mm变为术后平均(-1.7±1.0)mm。6例患者存在尺骨向背侧半脱位,术前桡尺距离平均为(7.1±2.5)mm,术后桡尺距离平均为(2.8±0.7)mm。VA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6±1.2)分降为术后的(2.1±1.7)分。改良Mayo腕关节评分由术前的平均(60.0±12.9)分上升为术后的平均(83.3±15.2)分。结论治疗早期尺腕撞击综合征,尺骨斜形截骨短缩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同时可以纠正下尺桡关节脱位。对于病程长或伴有关节炎表现的患者,其效果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腕撞击综合征 尺骨斜形截骨短缩术 疗效分析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被引量:5
12
作者 冒海军 许光跃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2013年,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11例。闭合复位后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克氏针固定骨折... 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2013年,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11例。闭合复位后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跨关节固定,克氏针固定骨折端。4~6周后拔除克氏针并去除外固定支架。结果本组1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骨折均于术后6~8周临床愈合,无明显的关节疼痛、活动障碍。采用标准Cooney评分。优良率100%。结论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闭合复位治疗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利于手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微型外固定支架 闭合复位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治疗掌骨头关节内骨折 被引量:2
13
作者 冒海军 许光跃 《临床骨科杂志》 2015年第5期535-536,共2页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16例掌骨头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关键词 掌骨头关节内骨折 微型外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下载PDF
微型外固定支架在手部内生软骨瘤伴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冒海军 许光跃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44-14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伴病理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对15例内生软骨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采用病灶切除加自体髂骨植骨术,并使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目的 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在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伴病理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月,对15例内生软骨瘤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采用病灶切除加自体髂骨植骨术,并使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固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12-15个月,平均13个月.手功能按照美国手外科学会的分级功能评定方法评定:优14例,良1例.结论 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在治疗手部内生软骨瘤伴病理性骨折中起到重要作用,具有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明显改善手部功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内生软骨瘤 病理性骨折 微型外固定支架
下载PDF
伴有胫前肌腱止点断裂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 被引量:1
15
作者 冒海军 许光跃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6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伴有胫前肌腱止点断裂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例足外伤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4~46岁,平均35岁。均有胫前肌腱止点断裂,伴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所有患者均使用迷你钢... 目的探讨伴有胫前肌腱止点断裂的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显微修复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例足外伤患者,男5例,女1例;年龄24~46岁,平均35岁。均有胫前肌腱止点断裂,伴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所有患者均使用迷你钢板重建肌腱止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骨和肌腱外露区。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平均随访8个月(6~10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足部功能评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微型钢板重建胫前肌腱止点、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创面,是修复伴有胫前肌腱止点断裂的足背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肌腱止点断裂 钢板内固定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早期翻修的原因分析
16
作者 袁涛 翁文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6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及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19例早期翻修髋病例,平均年龄68.6岁。翻修原因,术后感染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早期磨损1例,髋臼内衬松动1例,全髋术后脱位1例... 目的:探讨早期髋关节翻修的原因及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0月在我科治疗的19例早期翻修髋病例,平均年龄68.6岁。翻修原因,术后感染1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髋臼早期磨损1例,髋臼内衬松动1例,全髋术后脱位1例,股骨柄松动下沉4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29分。结果:感染患者中,1例死亡,7例取出假体,3例Ⅰ期翻修成功,1例Ⅱ期翻修成功;非感染患者均Ⅰ期翻修成功。接受翻修手术患者平均随访3年,Harris评分平均70分。感染病例未复发。结论:髋关节早期翻修的原因主要是感染(52.6%),其次是医源性因素(36.8%)所致,外科医师应提高手术技术水平,保证手术质量。老年患者术后应科学地进行康复训练并抗骨质疏松治疗,避免再次发生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翻修 原因
下载PDF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髓内钉固定的优势与不足
17
作者 袁涛 翁文杰 《医学综述》 2011年第22期3515-3516,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髓内钉固定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髓内钉治疗的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并统计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4~45个月,平均17...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髓内钉固定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髓内钉治疗的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3例的临床资料,并统计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患者随访4~45个月,平均17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0~120 d,平均92 d,无骨不连。并发症:术中发生粗隆下骨折2例,给予改用加长型髓内钉固定,骨折愈合;深静脉血栓6例。结论优势:操作相对容易,出血量少,相对安全稳定,适应症更宽。不足:术中操作依赖透视机,术中新发骨折概率偏高,且有可能造成固定困难,手术创伤加大、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内钉 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损伤及骨关节炎的现况与未来
18
作者 蒋青 张雨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445-1452,共8页
关节软骨损伤、骨关节炎(OA)的患病率高,波及人群广。软骨组织自身修复能力差,一旦损伤将不可逆转地发展为OA。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扮演重要角色,被认为是实现软骨的修复与再生中最具希望的种子细胞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临... 关节软骨损伤、骨关节炎(OA)的患病率高,波及人群广。软骨组织自身修复能力差,一旦损伤将不可逆转地发展为OA。间充质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扮演重要角色,被认为是实现软骨的修复与再生中最具希望的种子细胞之一。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对临床中应用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软骨损伤或OA的理论依据,治疗目的、意义,间充质干细胞的来源、特点,临床实施方案及疗效进行论述,同时对间充质干细胞临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需要攻克的方向进行论述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软骨 骨关节炎 间充质干细胞
原文传递
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畸形内固定棒断裂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汪飞 邱勇 +4 位作者 钱邦平 朱泽章 蒋军 季明亮 王鑫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6-950,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术后内固定棒断裂的危险因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行PVCR术后发生内固定棒断裂的7例脊柱畸形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术后内固定棒断裂的危险因素及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至2011年6月行PVCR术后发生内固定棒断裂的7例脊柱畸形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初次手术时年龄12-39岁,平均24.4岁。记录发生断棒的时间、位置,分析其断棒原因。结果7例患者内固定棒断裂时间为术后6-53个月,平均23.4个月;其中5例在术后2年以内,2例在术后4年后。6例(85.7%,6/7)断棒水平与切除椎体水平一致。内固定棒断裂原因:(1)残留后凸(1例),(2)残留后凸合并步态不稳(1例),(3)残留后凸合并单棒内固定(1例),(4)残留后凸合并后期钛网移位(1例),(5)残留后凸合并前柱缺损(1例),(6)外伤(2例)。6例患者接受翻修手术,其中一期前后路联合翻修手术5例,单纯后路翻修手术1例;翻修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X线片示植骨融合良好,无明显矫正丢失,内固定无松动、断裂。结论PVCR术后内固定棒断裂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断裂水平多与切除椎体水平一致。残留后凸畸形是断棒的重要因素,外伤、前柱缺损、摇摆步态、单棒内固定、钛网移位等增加了断棒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骨术 脊柱弯曲 手术后并发症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经椎弓根截骨对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脊柱-骨盆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5
20
作者 钱邦平 季明亮 +4 位作者 邱勇 朱泽章 王斌 俞杨 蒋军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8-403,共6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oste 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后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L,PSO矫形内固定术的21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oste otomy,PSO)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术后脊柱-骨盆参数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行L,PSO矫形内固定术的21例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男18例,女3例;年龄(35.6±10.8)岁(21±53岁)。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统计测量所有患者的术前、术后即刻X线片的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globekyphosis,GK)、固定节段角度(angle of the fusion levels,AFL)、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和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ing,PT)。结果脊柱一骨盆相关参数中,除TK和PI外,其余参数手术前后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L的变化与PT(r=0.59,P=0.005)、SS(r=0.64,P=0.02)、SVA(r=0.49,P=0.025)及AFL(r=0.60,P=0.004)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胛的变化与SS(r=0.94,P0.000)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AFL的变化与阳(r=0.59,P=-0.005)、SS(r=0.61,P=0.003)的变化存在线性相关。结论PSO能够显著地改善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LL的重建与骨盆矢状面形态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脊柱后凸 截骨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