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期提升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就医体验的思考
1
作者 任红润 王莉蓉 +1 位作者 邓润智 邵倩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644-647,共4页
在口腔专科医院中,由于其门诊分科细致、流程繁多,以及治疗复杂等独特的专科特性,患者满意度受相关因素影响而与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存在差异。文章在提升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口腔门诊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及当前口腔专科门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 在口腔专科医院中,由于其门诊分科细致、流程繁多,以及治疗复杂等独特的专科特性,患者满意度受相关因素影响而与综合性医院口腔门诊存在差异。文章在提升患者满意度对改善口腔门诊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及当前口腔专科门诊所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口腔门诊患者满意度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专科医院 门诊 满意度 质量
下载PDF
清热散结胶囊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王雪婷 吴萌萌 《临床合理用药》 2025年第10期118-121,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散结胶囊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黏膜病科确诊为OLP患者108例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暴露组57例和非暴露组51例。非... 目的观察清热散结胶囊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口腔扁平苔藓(OLP)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于南京市口腔医院黏膜病科确诊为OLP患者108例病历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暴露组57例和非暴露组51例。非暴露组采用硫酸羟氯喹治疗,暴露组采用清热散结胶囊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非糜烂型及糜烂型OLP网纹/充血/溃疡(REU)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结果暴露组总有效率(91.23%)与非暴露组总有效率(88.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4,P=0.608)。治疗4周后,2组非糜烂型OLP患者REU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或P<0.01),但2组REU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糜烂型OLP患者REU评分、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暴露组低于非暴露组(P<0.05或P<0.01)。2组患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清热散结胶囊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OLP临床效果较好,尤其在糜烂型OLP中表现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硫酸羟氯喹 清热散结胶囊 疼痛程度
原文传递
32例口腔根尖周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3
作者 谈静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52-0155,共4页
分析32例口腔根尖周病的临床护理疗效观察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32例行根管治疗术的根尖周病患者为对象,拟定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实施分组对比研究,具体则是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6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 分析32例口腔根尖周病的临床护理疗效观察思路。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诊治的32例行根管治疗术的根尖周病患者为对象,拟定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实施分组对比研究,具体则是划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6例,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整体护理结果。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数据调查发现,在接受了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优化,而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极大,P<0.05。结论 针对口腔根尖周病的治疗,需要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与疾病发展现状来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要做好全方位的护理,确保患者康复治疗进程的推进,如此,则有助于提升满意度,且还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几率,因此,在针对口腔根尖周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科学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该护理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根尖周病 临床护理
原文传递
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龈沟液RANKL、OPG和弹性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
4
作者 王蓓 季彤 +2 位作者 方明 郑孝娟 徐万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3期3494-3498,共5页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龈沟液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和弹性蛋白酶(EA)及其抑制因子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龈沟液核因子-κB活化因子受体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和弹性蛋白酶(EA)及其抑制因子α_(1)-抗胰蛋白酶(α_(1)-AT)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105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为联合组(53例,口腔正畸联合牙周夹板治疗)和对照组(52例,牙周夹板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牙周指标[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菌斑指数(PLI)、探诊深度(PD)]、RANKL、OPG、RANKL/OPG、EA、α_(1)-AT水平及牙齿舒适度调查量表评分、咀嚼功能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AL、SBI、PLI、PD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AL、SBI、PLI、PD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ANKL水平、RANKL/OPG低于治疗前,OPG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RANKL水平、RANKL/OPG低于对照组,OPG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牙齿舒适度、咀嚼功能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牙齿舒适度、咀嚼功能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A、α_(1)-AT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EA、α_(1)-A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夹板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可有效改善牙周症状,提高咀嚼功能,有效调节龈沟液RANKL、OPG、EA、α_(1)-AT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正畸 牙周夹板 牙周病致前牙移位 骨保护素 弹性蛋白酶 抑制因子
下载PDF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门诊服务体系整合策略与成效
5
作者 邹慕蓉 邵倩 +2 位作者 赵珺 顾雅心 陶梦 《现代医院管理》 2024年第6期73-75,共3页
目的以患者需求为中心,探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的门诊服务体系整合策略,助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2023年门诊管理和运行的主要指标,对比分析门诊服务体系整合策略推行前后的数据变化情况。结果2023年门诊预约... 目的以患者需求为中心,探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感的门诊服务体系整合策略,助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9—2023年门诊管理和运行的主要指标,对比分析门诊服务体系整合策略推行前后的数据变化情况。结果2023年门诊预约诊疗率达99.38%。2023年初诊预约后平均等待时间由2019年的41min降至23min,复诊降至27min。门诊医生数量增幅仅为5%,而人均接诊人次增加10%,门诊运行效率大幅提升。患者投诉次数下降40%,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连续四年获得南京市第一。结论以高质量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患者需求为核心,运用统筹管理理念,融入服务设计理念,通过门诊服务整合策略,打造复合型医疗服务链,助力医院运行提质增效,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门诊 服务体系 整合策略
下载PDF
MDCT增强结合CTA多维技术术前评估颌面部软组织富血供肿瘤的价值
6
作者 武月华 张爽 王泽正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5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DCT)增强结合CT血管成像(CTA)多维技术术前评估颌面部软组织富血供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86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肿瘤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MDCT增强结合CTA多维技术检查。采用Κappa检... 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MDCT)增强结合CT血管成像(CTA)多维技术术前评估颌面部软组织富血供肿瘤的价值。方法:选取86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肿瘤患者,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MDCT增强结合CTA多维技术检查。采用Κappa检验分析该技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良恶性肿瘤血供情况(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净强化CT值、静脉净强化CT值);采用ROC曲线分析不同脉管CT值对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86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肿瘤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良性50例,恶性36例。该技术诊断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恶性肿瘤34例,其中确诊32例,误诊2例,漏诊4例;该技术诊断肿瘤良恶性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为0.878。良性组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净强化CT值、静脉净强化CT值均低于恶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动脉期CT值(AUC=0.778)、静脉期CT值(AUC=0.745)、动脉净强化CT值(AUC=0.738)、静脉净强化CT值(AUC=0.781)对肿瘤性质具有良好的鉴别价值(P<0.05)。结论:MDCT增强结合CTA多维技术对术前评估颌面部软组织富血供肿瘤性质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CT血管成像多维技术 颌面部软组织 富血供肿瘤
下载PDF
牙源性始基瘤4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7
作者 张磊 李慧玲 +6 位作者 夏舒 帕克扎提·色依提 陈盛 杨艳 叶传进 泥艳红 黄晓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05-709,共5页
目的 探讨牙源性始基瘤(primordial odontogenic tumour, P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颌骨POT的临床资料,采用影像学检查、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发... 目的 探讨牙源性始基瘤(primordial odontogenic tumour, PO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4例颌骨POT的临床资料,采用影像学检查、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发病年龄5~21岁;男女性各2例;发病部位于上、下颌骨各2例。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块,切面呈灰黄、灰白色,周围多与1枚未萌牙牙冠相关。肿瘤由黏液样背景中散在疏松梭形或星形细胞组成,周边可见单层立方、柱状上皮被覆,部分区域可见乳头状反褶内陷,2例可见钙化。结论 POT是罕见的良性牙源性混合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掌握其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可作出正确诊断,行完整切除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肿瘤 牙源性始基瘤 病理学特征 免疫表型 预后
下载PDF
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
8
作者 武月华 张爽 王泽正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1期1357-1360,共4页
目的:探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86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记录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一致性... 目的:探讨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方法:选取86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行X线检查和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记录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一致性,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效能。结果:86例疑似颌面部骨折患者经手术后诊断为颌面部骨折71例,其中颧骨16例、鼻骨20例、上下颌骨11例、蝶筛骨12例、颚骨12例;非颌面部骨折15例。以临床手术诊断结果为金标准,86例疑似颌面部骨折经X线诊断为颌面部骨折56例,非颌面部骨折11例,误诊15例,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为77.91%(67/86),阳性预测值为93.33%(56/60),阴性预测值为42.31%(11/26),Kappa值为0.405,具有较低诊断一致性。86例疑似颌面部骨折经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为颌面部骨折68例,非颌面部骨折9例,误诊3例,漏诊6例,诊断准确率为89.53%(77/86),阳性预测值为91.89%(68/74),阴性预测值为75.00%(9/12),Kappa值为0.606,具有较高诊断一致性。X线诊断特异度为73.33%,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特异度为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敏感度为95.77%,准确率为89.53%,X线诊断敏感度为78.87%,准确率为77.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颌面部骨折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敏感度和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螺旋CT 三维重建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中医药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编制研究
9
作者 艾晓倩 徐爱军 +3 位作者 陈渊华 张凌寒 顾雅心 肖菡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4年第8期594-599,共6页
目的编制中医药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访谈、小组讨论,形成中医药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初始量表。采用线上便利抽样法,通过问卷星获得有效问卷12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2.43%,用SPSS 22.0及Amos 24.0... 目的编制中医药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并验证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访谈、小组讨论,形成中医药健康自我管理行为初始量表。采用线上便利抽样法,通过问卷星获得有效问卷122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82.43%,用SPSS 22.0及Amos 24.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信效度分析。结果该研究编制的中医药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KMO值为0.919,共有情志自我管理、饮食自我管理、起居自我管理、运动自我管理和疾病自我管理5个维度,19个条目,累计解释总体方差的72.736%;量表的结构效度GFI=0.950,NFI=0.963,CFI=0.967,RMR=0.059,相应参数均达理想标准;模型各维度在的AVE在0.724~0.893之间,量表总信度为0.909。结论该研究编制的中医药健康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价居民中医药健康自我管理行为的参考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健康自我管理行为 量表构建 信度 效度
原文传递
双颌手术对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舌解剖位置及形态的影响
10
作者 张昆 胡小蓓 +1 位作者 张建云 王育新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5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基于螺旋CT探讨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前后舌解剖位置及形态的变化,以及其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19年6月—2024年5月行LeFortⅠ型截骨后退术+双侧下颌骨矢... 目的基于螺旋CT探讨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双颌手术前后舌解剖位置及形态的变化,以及其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2019年6月—2024年5月行LeFortⅠ型截骨后退术+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前徙术的27例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其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18~26(21.7±3.4)岁。收集患者术前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螺旋CT数据,测量手术前后舌相对于颅底的矢状向和垂直向位置、口内舌的相对位置体积,以及舌长度、高度和矢状面积等舌位置和形态指标。观察指标:(1)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舌位置和形态指标的差异;(2)分析患者术后6个月较术前1周舌位置及形态变化量与上下颌骨矢状向移动距离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1、6个月,舌矢状向位置、口内舌相对位置指标D6和D7(口内舌前距离)、舌长度、口内舌体积均较术前1周增大,术后6个月较术前1周分别增大(3.8±4.9)mm、(1.9±2.8)mm、(2.9±3.2)mm、(5.5±7.3)mm、(7.8±9.2)cm^(3);口内舌相对位置指标D3和D4(口内舌上距离)均较术前1周减小,术后6个月较术前1周分别相差(-1.7±2.6)mm、(-1.9±2.9)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6个月时,舌位置及形态变化量与上牙槽座点(A点)矢状向移动距离均无相关性(P值均>0.05),而舌矢状向位置、口内舌体积变化量与下牙槽座点(B点)矢状向移动距离呈正相关(r=0.438、0.497,P值均<0.05)。结论骨性Ⅱ类错颌畸形患者进行双颌手术后会造成舌向前移动,口内舌的相对位置更靠前、下方,舌长度及口内舌体积增大;舌向前移动距离、口内舌体积增大量与下颌骨前移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畸形 双颌手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