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铣削技术制作聚醚酮酮口腔修复体的初步临床报告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方方 景建龙 吴国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08-912,共5页
聚醚酮酮(PEKK)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高性能医用高分子材料,目前国外已有少量临床案例报道使用PEKK制作口腔修复体,国内尚未见有PEKK修复体实际应用于临床的文献报道。该文基于其开展的一项PEKK口腔修复体临床试验研究,系统对PEKK口腔修... 聚醚酮酮(PEKK)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高性能医用高分子材料,目前国外已有少量临床案例报道使用PEKK制作口腔修复体,国内尚未见有PEKK修复体实际应用于临床的文献报道。该文基于其开展的一项PEKK口腔修复体临床试验研究,系统对PEKK口腔修复体的综合性能、加工性能、美学性能、粘接性能和临床适合性进行了详细阐述,具体分析了影响PEKK材料制作口腔修复体的3个主要问题,并对其未来临床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酮酮 口腔修复体 数字化技术 数控铣削
下载PDF
CAD/CAM数字化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8
2
作者 黄罡 陶进京 +3 位作者 景建龙 高洋 俞青 魏煦 《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CAD/CAM数字化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患者的52颗前牙采用CAD/CAM数字化瓷贴面进行美学修复,适应证包括前牙散在间隙、切端缺损、氟斑牙与轻中度四环素牙。所有患者经同一医生牙体预备后,采用3Sh... 目的探讨CAD/CAM数字化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患者的52颗前牙采用CAD/CAM数字化瓷贴面进行美学修复,适应证包括前牙散在间隙、切端缺损、氟斑牙与轻中度四环素牙。所有患者经同一医生牙体预备后,采用3Shape Trios口内扫描仪获取光学印模,3Shape CAD软件设计贴面,日本Roland公司DWX-4W齿科切削系统切削德国VITA公司VITABLOCSRTriLuxe三层色瓷块,椅旁即刻完成数字化瓷贴面的制作。根据改良美国公共健康协会USPHS修复体评价标准,分别于修复后完成当日和1、3、6、12个月对CAD/CAM数字化瓷贴面进行随访复查,结果采用χ2检验分析。结果CAD/CAM数字化瓷贴面的修复体外形、边缘适合性、牙龈状况、继发龋和邻面接触点在观察期间表现良好。有2例数字化瓷贴面在粘结1个月后出现牙龈炎症,经检查为龈下残留粘结剂所致,去净粘结剂后长期随访无不适,χ^2检验分析修复体牙龈状况的A级成功率在4个时间节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内各项评估A级成功率在90%以上。结论CAD/CAM数字化瓷贴面用于前牙美学修复短期临床效果良好,具有快速、微创、美观、适合性好的优点,为前牙美学微创修复提供了一种治疗方式,但其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CAM 瓷贴面 微创美容牙科
下载PDF
间接法诊断饰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玥 王鹏 +1 位作者 陶进京 俞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目的:评价间接法制作的诊断饰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20例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46颗前牙采用间接法制作丙烯酸树脂诊断饰面,分别在治疗后... 目的:评价间接法制作的诊断饰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8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就诊的20例前牙美学缺陷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46颗前牙采用间接法制作丙烯酸树脂诊断饰面,分别在治疗后的1周和1个月进行回访,从修复体解剖外形、表面状态、颜色匹配、牙龈状况四方面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诊断饰面完成后1周,所有牙面的树脂均未见着色,46颗前牙中有1颗树脂脱落,1颗牙龈有轻度炎症。1个月后,有9颗牙树脂不完整,3颗牙牙龈有轻度炎症,1颗牙树脂有轻微着色。修复后患者满意度高。结论:间接法制作诊断饰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用于前牙美学修复,帮助进行最终修复效果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 美学修复 诊断饰面 树脂 贴面 满意度
下载PDF
数字化赝复体术中修复Brown Ⅱ类缺损后的功能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范磊 王洋 +7 位作者 杨旭东 吴国锋 景建龙 柳慧芬 李威 卢晓林 达明杰 王育新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4期330-334,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赝复体术中修复BrownⅡ类缺损后的功能及面容恢复程度。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10例因肿瘤致BrownⅡ类缺损患者;对其行术中赝复体修复。术后1、3、6个月分析语音清晰度、吞咽功能、咀嚼功能、面容对称性。结果赝... 目的探讨数字化赝复体术中修复BrownⅡ类缺损后的功能及面容恢复程度。方法 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10例因肿瘤致BrownⅡ类缺损患者;对其行术中赝复体修复。术后1、3、6个月分析语音清晰度、吞咽功能、咀嚼功能、面容对称性。结果赝复体修复后1、3、6个月语音清晰度显著提高(P=0.004、0.015、0.001,P<0.05);吞咽功能提高1~2级,有效率25%(2/8),显效率75%(6/8);口角偏斜角度、双侧唇部高度差、最大偏差距离、变化区域体积显著减小(P=0.007、0.044、0.039,0.042,P<0.05);患侧牙合力比值(20.45±2.55)%,健侧牙合力比值(79.55±2.55)%,牙合力不对称指数(59.10±5.09)%,患侧牙合力恢复指数范围(25.82±4.04)%。结论数字化赝复体术中修复BrownⅡ类缺损可获得良好的面容及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赝复体 术中修复 BrownⅡ类缺损 功能评价
下载PDF
聚醚酮酮数字化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12
5
作者 冀堃 朱顶贵 +4 位作者 陆伟 戴丽 王欣然 景建龙 吴国锋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6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聚醚酮酮(PEKK)数字化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4—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6~10岁儿童中选取下颌单侧乳磨牙早失患者共5例,其中男2例、女3例,经数字化口内光学印模制取,间隙保... 目的探讨聚醚酮酮(PEKK)数字化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9年4—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就诊的6~10岁儿童中选取下颌单侧乳磨牙早失患者共5例,其中男2例、女3例,经数字化口内光学印模制取,间隙保持器数字化设计,PEKK基材间隙保持器的数字化制作,口内试戴调整,粘接。结果5例患儿的数字化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重量只有传统金属带环丝圈保持器的25%,设计和制作时间只需1 h,5例数字化间隙保持器口内观察与基牙吻合度高。结论数字化乳牙早失间隙保持器采用数字化口内印模法比传统藻酸盐印模法提高了患儿的舒适度,可当日设计完成并佩戴,并使用PEKK材料,实现了间隙保持器去金属化,无金属过敏等风险,兼顾了美观的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隙保持 计算机辅助设计 牙科印模技术 数字化 聚醚酮酮 乳牙早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