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开口操作诱发严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病例分析
1
作者 柳庆 吕雪莉 +2 位作者 吴朱昊 孙国文 董迎春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20期58-60,共3页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后简称全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开口操作诱发严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4例全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发生严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在开口器开口...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后简称全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开口操作诱发严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的原因,并探讨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 对4例全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发生严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均在开口器开口时出现心率突然下降,最低降至28次/分,最大下降幅度为62.4%,其中2例伴有血压下降,平均动脉压最低降至47 mmHg,最大下降幅度为47.2%。立即松开开口器后,2例未给予任何用药,心率和血压立即恢复至打开前水平;2例给予阿托品0.5 mg或麻黄碱10 mg,1 min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术前。考虑三叉神经心脏反射由开口刺激过大、速度过快引起,再次缓慢打开口腔,未见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改变。4例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和术后未发生三叉神经心脏反射相关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结论 全麻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开口操作中发生心率和血压显著下降应考虑严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该反射可能与口腔开口器开口幅度过大、速度过快有关,轻柔的开口操作、合适的麻醉深度有助于预防该反射;如术中发生严重三叉神经心脏反射,应立即松开开口器并停止手术操作,必要时给予抗胆碱药或血管活性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心脏反射 开口器 全身麻醉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理护理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李辉坤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0125-0127,共3页
研究心理护理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06月-2022年08月本院外科收治的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49例,运用随机数字法分作实验组(25,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对照组(25,基础护理),分析对患者情绪状态和生... 研究心理护理用于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06月-2022年08月本院外科收治的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49例,运用随机数字法分作实验组(25,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对照组(25,基础护理),分析对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对口腔颌面外科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可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可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口腔颌面 外科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情绪状态
原文传递
口腔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3
作者 刘梅 张磊 +3 位作者 蒲玉梅 黄晓峰 徐万田 孙国文 《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68-172,共5页
目的 探讨口腔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旨在为其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诊断为颗粒细胞瘤病例的组织病理根据Fanburg-Smith的6项标准进行分类,分为良性、不典型性及恶性肿瘤,并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表... 目的 探讨口腔颗粒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旨在为其诊断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诊断为颗粒细胞瘤病例的组织病理根据Fanburg-Smith的6项标准进行分类,分为良性、不典型性及恶性肿瘤,并对所有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14例,好发年龄40~60岁(8例,57.14%),男女比例1:1,舌部12例(85.71%),颊部和舌下腺各1例。主要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结节或肿块,9例(64.29%)无明显临床症状,4例(28.57%)表现为疼痛、舌体麻木,1例出现舌体固定,造成吞咽及语音困难。病理表现为肿瘤由丰满的嗜酸性粒细胞构成,胞质内含大量均质颗粒,良性8例(57.14%),不典型性2例(14.29%),恶性4例(28.57%)。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恶性病例随访2年后失访,其余预后良好。结论 口腔颗粒细胞瘤主要表现为舌部良性肿瘤,根据其组织病理分型不同其治疗要点有所不同,手术彻底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案,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点 治疗方案
下载PDF
应用颊脂垫联合邻近软组织瓣修复老年大型口腔上颌窦瘘
4
作者 徐泽东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颊脂垫瓣联合邻近软组织瓣,同期修补由骨髓炎或肿瘤切除术中造成的老年大型口腔上颌窦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术中并发大型(最大直径大于4 cm)口腔上... 目的:评价应用颊脂垫瓣联合邻近软组织瓣,同期修补由骨髓炎或肿瘤切除术中造成的老年大型口腔上颌窦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术中并发大型(最大直径大于4 cm)口腔上颌窦瘘患者8例,患者年龄62~84岁。回顾性分析应用颊脂垫瓣联合颊侧推进瓣或腭黏膜瓣覆盖缺损,术后随访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全部病例修复成功,未见软组织瓣坏死、穿孔、感染及上颌窦炎鼻窦炎,随访3个月颌面部基本对称,经张口训练后,张口度恢复正常。结论:颊脂垫瓣联合邻近软组织瓣是方便可靠的修复老年大型口腔上颌窦瘘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口腔上颌窦瘘 颊脂垫 邻近软组织瓣
下载PDF
共情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5
作者 王林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103-0105,共3页
研究共情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0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52例患者,依照不同护理服务干预,明确护理价值。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 研究共情护理+健康教育干预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01月-2022年10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肿瘤52例患者,依照不同护理服务干预,明确护理价值。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希望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共情护理+健康教育值得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中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情护理 健康教育 口腔颌面部肿瘤术 心理状态 希望水平评分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口腔颌面术后伤口愈合及口腔功能恢复效果分析
6
作者 王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058-0060,共3页
分析在口腔颌面术后予以患者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其伤口愈合及口腔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口腔颌面术患者予以选取,纳入时间起始于2020.8,终止于2022.12,共计56例样本,用密封信封抽选完成分组操作,观察组(28例)施以个性化护理措施... 分析在口腔颌面术后予以患者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其伤口愈合及口腔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口腔颌面术患者予以选取,纳入时间起始于2020.8,终止于2022.12,共计56例样本,用密封信封抽选完成分组操作,观察组(28例)施以个性化护理措施,常规组(28例)施以常规护理,比对伤口愈合情况、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开口度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Ⅰ期愈合率(96.43%)相比常规组(78.58%)要高(P<0.05)。观察组咬合关系良好率(96.43%)相比常规组(75.00%)要高(P<0.05)。观察组开口度正常率(64.29%)相较于常规组(35.71%)要高(P<0.05)。结论 在口腔颌面术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措施可获得理想效果,对患者伤口愈合及口腔功能改善均有促进作用,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术 个性化护理措施 口腔功能
下载PDF
整体护理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术患者术后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7
作者 臧园园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108-0110,共3页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中,探究手术治疗后整体护理内容、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医院收治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中抽取,总例数为48,做分组处理后,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收治时间开始于2020年5月,结束于2022年12月,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整...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中,探究手术治疗后整体护理内容、应用价值。方法 本文医院收治口腔颌面部肿瘤术后患者中抽取,总例数为48,做分组处理后,组别为:对照组、观察组,收治时间开始于2020年5月,结束于2022年12月,将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整体护理用于观察组,每组/24,对比2组护理疗效,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常规护理测定数值、整体护理测定数值有意义,即:25.00%(6/24)、4.17%(1/24),观察组有明显优势,P<0.05;(2)观察组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 手术治疗后,在有效预防并发症,降低发生率,提高病发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满意度、生活质量方面,整体护理更具优势,可推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 并发症发生率 整体护理
下载PDF
口腔颌面外科日间病房医护一体化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14
8
作者 唐鹤淑 姚志清 张梅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口腔专科医院颌面外科日间病房的应用效果,为规范管理口腔颌面外科日间病房提供参考。方法将217例符合日间手术标准的患者按照意愿分为对照组(107例)与观察组(110例),对照组入住普通病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入...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口腔专科医院颌面外科日间病房的应用效果,为规范管理口腔颌面外科日间病房提供参考。方法将217例符合日间手术标准的患者按照意愿分为对照组(107例)与观察组(110例),对照组入住普通病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入住日间手术病房,接受医护一体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建立口腔颌面外科日间病房医护一体化模式,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 日间病房 医护一体化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并发症 患者满意度
下载PDF
深度学习图片分类模型ResNet-18用于判定口腔鳞状细胞癌浸润方式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天赐 郁佳鑫 +3 位作者 黄晓峰 陈盛 王育新 蒲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7-922,共6页
目的:探究深度学习网络模型(ResNet-18)用于判定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最差浸润方式(worst pattern of invasion,WPOI)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应用ResNet-18模型对收集的491张OSCC患者数字化病理切片进行研... 目的:探究深度学习网络模型(ResNet-18)用于判定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最差浸润方式(worst pattern of invasion,WPOI)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应用ResNet-18模型对收集的491张OSCC患者数字化病理切片进行研究,训练其识别并区分非肿瘤区域、WPOI 1~3级、WPOI 4~5级,利用分类准确率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ResNet-18神经网络可以有效区分OSCC非肿瘤区域、WPOI 1~3级、WPOI 4~5级,其准确率可达99.5%。结论:深度学习网络模型ResNet-18可以有效区分OSCC非肿瘤区域、WPOI 1~3级、WPOI 4~5级,辅助医师提高诊断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病理 深度学习 残差神经网络 最差浸润方式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成人型横纹肌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磊 杨艳 +3 位作者 陈盛 周婷 王毓佳 黄晓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1-164,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成人型横纹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口腔颌面部成人型横纹肌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成人型横纹肌瘤,发病年龄4~83岁;男性2例,女性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成人型横纹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例口腔颌面部成人型横纹肌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成人型横纹肌瘤,发病年龄4~83岁;男性2例,女性1例;2例发生于口底,1例发生于舌腹。临床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包块。眼观:肿块呈结节分叶状,切面棕红色,界限清楚。镜检:肿瘤由排列紧密的嗜酸性或透明的大圆形或多边形细胞构成,胞质内可见横纹及空泡。瘤细胞表达desmin和Myoglobin,灶性表达SMA、Myo D1和S-100蛋白;PAS染色呈阳性,可被淀粉酶消化。结论病理检查是诊断成人型横纹肌瘤的主要方法,胞质中的横纹结构与肌源性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手术完整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成人型 横纹肌瘤 病理学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超声加速卢戈氏碘液增强Micro-CT成像用于口腔鳞状细胞癌术中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11
作者 牛燕红 夏成万 +4 位作者 章茜 马冠宇 王育新 胡勤刚 蒲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82-987,共6页
目的:将超声引入卢戈氏碘液(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中,评价其加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样本Micro-CT增强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首先,超声(3 W)作用于Lugol’s iodine(1%、3%、5%)染色Cal-27细胞... 目的:将超声引入卢戈氏碘液(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中,评价其加速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样本Micro-CT增强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首先,超声(3 W)作用于Lugol’s iodine(1%、3%、5%)染色Cal-27细胞过程中,作用时间为5、10、15 min。平均光密度值(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评价Cal-27染色差异。其次,选择36只Balb/c裸鼠[8周龄,(25±2)g]断颈法处死后分离小鼠舌体组织,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超声组及无超声组,再以1%、3%、5%Lugol’s iodine染色(n=6),在染色后0.5 h和1 h行Micro-CT成像和CT值定量分析。选取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4例病理诊断为颊黏膜鳞状细胞癌的OSCC男性患者,纳入8块肿瘤样本,随机分为超声组和无超声组。以3%Lugol’s iodine浸染组织块,Micro-CT成像时间为染色后0.5 h、1 h、2 h、4 h。CNR值定量分析肿瘤和正常组织间的成像清晰度。结果: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超声作用Cal-27在5 min和10 min时,1%、3%Lugol’s iodine的AOD值高于对照组(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超声作用下小鼠舌体组织的Micro-CT成像的CT值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研究结果显示,OSCC标本超声作用3%Lugol’s iodine染色2 h的Micro-CT成像可见肿瘤和正常组织边界,同时HE切片可见分界线。结论:超声辅助Lugol’s iodine可加速Cal-27的浸润,与此同时超声辅助Lugol’s iodine增强Micro-CT成像用于OSCC样本术中切缘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MICRO-CT 卢戈氏碘液 口腔鳞状细胞癌 切缘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12
作者 吴朱昊 张晓昕 +2 位作者 泥艳红 孙国文 董迎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23-630,共8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一:选用人口腔鳞癌细胞系HN6和CAL27,根据右美托咪定浓度不同随机均分为六组:阴性对照组(NC组)、右美托咪定1 nmol/L组(D1组)、右美托咪定10 nmol/L组(D2组)、...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实验一:选用人口腔鳞癌细胞系HN6和CAL27,根据右美托咪定浓度不同随机均分为六组:阴性对照组(NC组)、右美托咪定1 nmol/L组(D1组)、右美托咪定10 nmol/L组(D2组)、右美托咪定100 nmol/L组(D3组)、右美托咪定1μmol/L组(D4组)和右美托咪定10μmol/L组(D5组)。培养24、48 h后分别采用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实验二: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右美托咪定1μmol/L处理HN6细胞12 h后差异表达的基因。采用慢病毒转染细胞,建立稳定敲低细胞色素P4501B1(CYP1B1)的HN6细胞株。将细胞随机分为四组:shCtrl组(C组)、shCYP1B1组(CYP组)、shCtrl+右美托咪定组(CD组)和shCYP1B1+右美托咪定组(CYPD组)。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N6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实验一:与NC组比较,D2组、D3组、D4组和D5组HN6和CAL27细胞迁移率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D1组HN6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P<0.05)。与D1组比较,D2组、D3组、D4组和D5组HN6和CAL27细胞迁移率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与D2组比较,D3组、D4组和D5组HN6和CAL27细胞迁移率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与D3组比较,D4组HN6、CAL27细胞和D5组HN6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均明显增多(P<0.05)。与D4组比较,D5组HN6细胞迁移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D5组CAL27细胞迁移率明显降低,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培养24、48 h后六组HN6和CAL27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二:对右美托咪定处理后的HN6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出54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CYP1B1表达明显上调。慢病毒成功转染HN6细胞,构建稳定敲低CYP1B1的HN6细胞株。与C组比较,CYP组迁移率明显降低,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CD组和CYPD组迁移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CYP组比较,CD组和CYPD组迁移率明显升高,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增多(P<0.05)。与CD组比较,CYPD组迁移率明显降低,基质胶内穿膜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增强口腔鳞癌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该作用可能与右美托咪定处理后CYP1B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1B1 右美托咪定 口腔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ICG荧光导航技术在晚期口腔鳞癌救治性手术中的应用
13
作者 吴朱昊 张兴伟 +6 位作者 孙亚威 李子慧 陈欣 蒲玉梅 胡勤刚 董迎春 孙国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导航技术检测晚期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手术安全切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一病区收治的晚期OSCC患者48例,分为ICG组...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荧光导航技术检测晚期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手术安全切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一病区收治的晚期OSCC患者48例,分为ICG组(25例)和非ICG组(23例)。ICG组在ICG荧光导航技术辅助下切除肿瘤,非ICG组利用常规方法切除肿瘤,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异常率及预后等,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病灶切除完整并保障了足够的安全切缘。ICG组25例患者在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技术(near infrared fluorescence,NIR)激发下,病灶均可见肿瘤荧光显影,肿瘤边界清晰。平均手术时间8.1 h,平均术中出血量856.4 mL,切缘异常率为1.8%。非ICG组平均手术时间7.7 h,平均术中出血量796.1 mL,切缘异常率为6.9%。截至2022年12月,ICG组3例因复发死亡,1例因术后肿瘤远处转移死亡;对照组4例因复发死亡,1例因术后肺部感染死亡。结论:ICG荧光显像技术为术中直视下完整切除肿瘤,及时发现切缘肿瘤残留提供了新方法,在明确晚期OSCC患者的安全切缘方面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荧光分子成像技术 晚期口腔鳞癌 手术安全切缘 吲哚菁绿
原文传递
游离前臂皮瓣与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疗效及对伤口美观度的影响
14
作者 刘喆 刘敏 +1 位作者 葛苏蒙 孙国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74-77,共4页
目的:分析游离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与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及对伤口美观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行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术... 目的:分析游离前臂皮瓣(Radial forearm free flap,RFFF)与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的效果及对伤口美观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6例行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应用RFFF修复(RFFF组),44例应用ALTF修复(ALTF组)。记录两组皮瓣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张口度、语音清晰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在术后1年,使用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评估问卷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口腔功能(吞咽、咀嚼、讲话、味觉、唾液),伤口美观度(外表)等12个项目,评估两组术后1年生存质量。结果:两组皮瓣成功率分别为97.62%、97.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制作时间、皮瓣面积、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受区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FF组供区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ALTF组(P<0.05)。RFFF组术后3个月张口度及语音清晰度、术后1年外表UW-QOL评分、UW-QOL总分均高于ALTF组(均P<0.05),两组术后1年口腔功能等其他UW-QOL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FF及ALTF均为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成功率较高,RFFF皮瓣在术后早期口腔功能恢复及颌面部美观度方面更具优势,ALTF皮瓣供区并发症少,在安全性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缺损修复 前臂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功能 颌面部 美观度
下载PDF
口腔鳞癌VEGF诱导树突状细胞致免疫耐受的机制研究
15
作者 肖涛 贺一家 +3 位作者 朱瑶萍 郝峰瑶 陈艳 王志勇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204-211,共8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向免疫耐受型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树突状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诱导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向免疫耐受型转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树突状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DC)、VEGF组(DC中加入外源性VEGF)、共培养组(DC与SCC7细胞共培养)及抗VEGF组(DC与SCC7细胞共培养后加入VEGF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DC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情况;为了检测DC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将实验分为5组:空白组(T细胞)、对照组(T细胞+DC)、VEGF组(T细胞+DC+VEGF)、共培养组(T细胞+DC+SCC7细胞上清)及抗VEGF组(T细胞+DC+SCC7上清+VEGF抗体),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ixed lymphocyte reaction,MLR)检测;分别应用Western blot、real time PCR及FCM检测各组DC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2,3⁃dioxygenase,IDO)和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 ligand 1,PD⁃L1)的表达情况;收集肿瘤细胞抗原致敏的DC诱导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lymphocyte,CTL)与肿瘤细胞共培养,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T细胞+DC)、IDO抑制剂组(T细胞+DC+IDO抑制剂)、抗PD⁃L1组(T细胞+DC+PD⁃L1抗体)及联合用药组(T细胞+DC+IDO抑制剂+PD⁃L1抗体);小鼠荷瘤模型中观察IDO抑制剂及抗PD⁃L1抗体对瘤体大小及脾脏指数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EGF组、共培养组和抗VEGF组DC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均有所降低;但是,抗VEGF组DC表面标记分子的表达稍高于VEGF组及共培养组。VEGF组及共培养组DC刺激T细胞增殖显著弱于对照组,而抗VEGF组DC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有所恢复。与对照组相比,VEGF组、共培养组DC中IDO和PD⁃L1的表达均显著升高,而抗VEGF组DC中IDO和PD⁃L1的表达均有所下调。IDO抑制剂组、抗PD⁃L1组和联合用药组DC表面CD86、CD11C表达、刺激T细胞的增殖能力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联合用药组升高最明显。小鼠体内荷瘤实验结果显示,IDO抑制剂组、抗PD⁃L1组和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其中联合用药组瘤体缩小最为显著;3组小鼠的脾脏指数较对照组均有所升高。结论OSCC微环境中的VEGF通过刺激IDO和PD⁃L1的表达,抑制DC的成熟分化,使其向免疫耐受型DC转化,从而促进肿瘤局部免疫耐受微环境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树突状细胞 免疫耐受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下载PDF
31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9
16
作者 丁磊 曹俊 +2 位作者 鲁勇 胡黎萍 徐明耀 《口腔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过程及转归,总结流行病学分布及治疗经验。结果牙源性感染(70.4%)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56.6%的入院...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分布及诊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11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过程及转归,总结流行病学分布及治疗经验。结果牙源性感染(70.4%)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的病因。56.6%的入院患者病程超过1周。多间隙感染(70.4%)较单间隙感染(29.6%)更常见。60岁以上患者为患病最高的年龄段(38.9%)。血液链球菌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细菌培养检出率最高的致病菌(34.2%)。下行性纵隔炎是最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78.1%的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合并抗生素治疗。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常见为牙源性感染;B超、CT及MR等影像学检查对于间隙感染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经验性抗生素使用合并脓肿切开引流仍是感染患者的首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局部注射IL-2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浸润淋巴细胞的影响
17
作者 唐恩溢 胡勤刚 +1 位作者 周炳荣 杨旭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评价IL_2局部注射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局部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34例T3、T4期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成 2组接受术前治疗 ,其中 2 3例行免疫化疗 (IL_2局部注射合并PVP化疗 ) ,11例行单纯化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浸润T淋巴细... 目的 评价IL_2局部注射联合化疗对口腔鳞癌局部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34例T3、T4期口腔鳞癌患者随机分成 2组接受术前治疗 ,其中 2 3例行免疫化疗 (IL_2局部注射合并PVP化疗 ) ,11例行单纯化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亚群和B淋巴细胞的变化。结果 免疫化疗组治疗前后CD4 + ,CD8+ ,CD2 0 + 相对值分别为 36 96 ,35 6 5 ,2 8 6 5和 5 6 6 1,38 5 2 ,38 70。治疗后CD4 + ,CD2 0 + 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 0 1)。单纯化疗组治疗前后CD4 + ,CD8+ ,CD2 0 + 细胞数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IL_2局部注射联合化疗对增强口腔鳞癌患者局部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注射 IL-2 联合化疗 口腔鳞癌 浸润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口腔鳞癌叶酸表达的临床病理分析
18
作者 杨艳 陈盛 +1 位作者 蒲玉梅 王育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9-803,共5页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叶酸受体(FR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分析95例OSCC患者FRα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参数、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相关性。结果:95例OSCC组织FRα中、高表达占...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叶酸受体(FR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分析95例OSCC患者FRα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参数、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的相关性。结果:95例OSCC组织FRα中、高表达占57.9%。5年OS,FRα高、中、低表达者分别为33.4%、79.4%、90.1%(P=0.0003);5年DFS在FRα高、中、低表达患者中分别为44.7%、82.9%、69.5%(P=0.0336)。FRα表达与OSCC的肿瘤浸润方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密切相关,FRα高表达与OS和DFS负相关(P<0.05)。结论:FRα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进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叶酸 纳米医学 临床病理分析 靶向治疗
下载PDF
Rab38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政 何盈洋 +4 位作者 谢狄亚 陈艳 王泽正 郝峰瑶 王志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6-949,共4页
目的:探讨Rab38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60对口腔鳞癌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Rab38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9例口腔鳞癌中Rab38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ab38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 目的:探讨Rab38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法检测60对口腔鳞癌及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Rab38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9例口腔鳞癌中Rab38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Rab38的表达与口腔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的Rab38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高于配对癌旁正常组织;Rab38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Rab38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时间少于Rab38低表达患者;Rab38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ab38在口腔鳞癌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关系密切,Rab38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b38 口腔鳞癌 预后
下载PDF
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在口腔癌术后游离皮瓣修复患者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叶海春 高先连 +1 位作者 任阳 李丽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在口腔癌根治伴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中文数据库,获取国内外关于早期系统化...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在口腔癌根治伴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等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等中文数据库,获取国内外关于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在口腔癌根治术后患者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参考Cochrane Handbook 5.1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2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SMD=-1.22,95%CI(-1.55,-0.90),Z=7.41,P<0.001],试验组术后语言清晰度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RR=1.44,95%CI(1.16,1.78),Z=3.33,P<0.001],试验组术后3个月、6个月语音清晰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13.01,95%CI(6.78,19.24),Z=4.09,P<0.001;MD=7.90,95%CI(3.19,12.61),Z=3.29,P<0.01]。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训练有助于口腔癌切除伴游离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和语音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康复 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 语音清晰度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