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种不同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1
作者 葛苏蒙 刘喆 +1 位作者 刘敏 洪小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0-323,共4页
目的:比较前臂游离皮瓣(FRFF)、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皮瓣不同将90例口腔颌恶性肿瘤患者分为FRFF组、DIEP组、ALTF组,每组各30例。比较各组患... 目的:比较前臂游离皮瓣(FRFF)、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股前外侧皮瓣(ALTF)在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皮瓣不同将90例口腔颌恶性肿瘤患者分为FRFF组、DIEP组、ALTF组,每组各30例。比较各组患者手术效果、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各组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均为100%,无皮瓣坏死情况。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各组患者华盛顿大学生存质量调查表(UW-QOL)中娱乐、吞咽、咀嚼、唾液分泌、语言、肩部功能、味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UW-QOL量表中疼痛、行动、外貌、情绪、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疼痛、情绪、焦虑评分比较:ALTF组>DIEP组>FRFF组(P<0.05);行动、外貌评分比较:DIEP组、ALTF组均高于FRFF组(P<0.05)。各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ALTF组低于FRFF组(P<0.05)。结论:FRFF、DIEP、ALTF三种皮瓣用于口腔颌面部缺损重建均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其中DIEP、ALTF美观度更高、疼痛程度较轻,且ALTF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缺损 口腔颌恶性肿瘤 前臂游离皮瓣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
下载PDF
miR-21对人口腔癌细胞株HSQ-89增殖、侵袭与迁移的影响实验研究
2
作者 韦敏 顾春梅 +1 位作者 管燕华 王育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介导Smad7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对人口腔癌细胞株HSQ-89增殖、侵袭与迁移的作用。方法:取人口腔癌细胞株HSQ-89培养传代,分为阴性对照组、下调组、上调组和正常组,前三者分别采用... 目的:探讨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介导Smad7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对人口腔癌细胞株HSQ-89增殖、侵袭与迁移的作用。方法:取人口腔癌细胞株HSQ-89培养传代,分为阴性对照组、下调组、上调组和正常组,前三者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阴性对照(NC inhibitor)、miR-21抑制剂(miR-21 inhibitor)、miR-21模拟物(miR-21 mimics)载体进行转染,正常组仅添加等量无菌蒸馏水。观察各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各组细胞miR-21、TGF-β_(1)、Smad3、Smad7、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MYC、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各组细胞TGF-β_(1)、Smad3、Smad7、CCND1、MYC、E-cadherin、Vimentin、MMP-2蛋白表达及p-Smad3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验证miR-21是否靶向Smad7。结果: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上调组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上升,下调组细胞增殖活性下降、侵袭细胞数减少、划痕愈合率下降(均P<0.05);与正常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上调组细胞miR-21表达、TGF-β_(1)、Smad3、CCND1、MYC、Vimentin、MMP-2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Smad7和E-cadherin mRNA和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下调组细胞miR-21表达、TGF-β_(1)、Smad3、CCND1、MYC、Vimentin、MMP-2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Smad7和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上升(均P<0.05);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1靶向Smad7。结论:miR-21促进口腔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可能与调节Smad7、TGF-β/Smad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微小核糖核酸-21 转化生长因子Β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下载PDF
circFOXK2靶向miR-4677-3p促进口腔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
3
作者 龚瑶 李梦园 章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circFOXK2靶向miR-4677-3p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RT-qPCR检测circFOXK2和miR-4677-3p在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分别将si-circFOXK2、si-NC、miR-NC、miR-4677-3p模拟物、pcDNA、pcDNA-circFOXK2、si-c... 目的:探讨circFOXK2靶向miR-4677-3p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方法:RT-qPCR检测circFOXK2和miR-4677-3p在OSCC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分别将si-circFOXK2、si-NC、miR-NC、miR-4677-3p模拟物、pcDNA、pcDNA-circFOXK2、si-circFOXK2+anti-miR-NC、si-circFOXK2+anti-miR-4677-3p转染OSCC细胞HSC3。通过划痕愈合实验、CCK-8法、Transwell实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circFOXK2和miR-4677-3p表达对HSC3细胞恶行行为的影响。circFOXK2和miR-4677-3p的靶向关系通过双荧光素酶法确定。结果:OSCC组织中circFOXK2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miR-4677-3p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抑制circFOXK2表达后HSC3细胞吸光度(OD)值、划痕愈合率、克隆形成数、侵袭数显著降低(P<0.01),miR-4677-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过表达miR-4677-3p后HSC3细胞OD值、划痕愈合率、克隆形成数、侵袭数显著降低(P<0.01)。miR-4677-3p是circFOXK2的靶基因。下调miR-4677-3p显著减弱抑制circFOXK2表达对HSC3细胞OD值、划痕愈合率、克隆形成数、侵袭数的影响(P<0.01)。结论:抑制circFOXK2可通过促进miR-4677-3p表达来抑制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癌 circFOXK2 miR-4677-3p 增殖 迁移 侵袭
下载PDF
环状RNA Hsa_circ_0006948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顾婷立 刘亚华 +1 位作者 钱靓 章茜 《西部医学》 2024年第5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6948(circ_0006948)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SCC-15、CAL27和HIOEC细胞circ_0006948的表达;将SCC-15细胞分别转染pc-NC、pc-circ_0006948、si-NC、si-circ_00069...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6948(circ_0006948)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SCC-15、CAL27和HIOEC细胞circ_0006948的表达;将SCC-15细胞分别转染pc-NC、pc-circ_0006948、si-NC、si-circ_0006948,记为pc-NC组、pc-circ_0006948组、si-NC组以及si-circ_0006948组,取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NC组。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平板克隆法检测细胞克隆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E-Cadherin、N-Cadherin、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HIOEC细胞相比,CAL27细胞和SCC-15细胞中circ_0006948表达明显升高(P<0.05),由于SCC-15细胞中circ_0006948的表达最高,后续使用SCC-15细胞进行后续转染实验。与NC组和pc-NC组相比,pc-circ_0006948组细胞存活率、克隆个数、迁移和侵袭个数以及细胞N-Cadherin、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以及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NC组和si-NC组相比,si-circ_0006948组细胞存活率、克隆个数、迁移和侵袭个数以及细胞N-Cadherin、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以及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circ_0006948在OSCC细胞中呈高表达,过表达circ_0006948会促进SCC-15细胞增殖,克隆,迁移,侵袭,并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Hsa_circ_0006948 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 恶性生物学行为 口腔肿瘤
下载PDF
分析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采取口腔冲洗护理的效果
5
作者 李星谕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1年第6期0075-0077,共3页
探讨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采取口腔冲洗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本院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口腔冲洗护理。就护理效果、口腔清洁度及舒适度、并发症作比... 探讨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中采取口腔冲洗护理的效果。方法:从本院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口腔冲洗护理。就护理效果、口腔清洁度及舒适度、并发症作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依次是96%、72%,P<0.05。观察组、对照组口腔清洁度依次是96%、72%;观察组、对照组口腔舒适度依次是92%、72%,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依次是4%、28%,P<0.05。观察组SAS、SDS数值在干预后全部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在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病患融合口腔冲洗护理,对优化护理效果、改善口腔清洁度、舒适度、降低并发症均发挥极大帮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继续推进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 口腔冲洗护理 口腔清洁度
原文传递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6
6
作者 端莉梅 姚志清 《口腔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758-759,共2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2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尤其注意患者术后的皮瓣观察。结果所有128例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观察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2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尤其注意患者术后的皮瓣观察。结果所有128例患者的伤口均Ⅰ期愈合。98%皮瓣成活。结论对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患者进行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股前外侧皮瓣 恶性肿瘤 口腔
下载PDF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意义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敢峰 卢明星 +1 位作者 张鹏 郭强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9期139-142,147,共5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缺损治疗中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的意义及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率、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游离皮瓣移植...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缺损治疗中应用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的意义及不同部位皮瓣移植对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率、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泰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抽签法分为接受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研究组)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对照组),各25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率、SF-36评分和皮瓣修复成活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213.86±40.57)mL,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7,P<0.05);手术时间(2.73±0.46)h、组织愈合时间(10.79±2.24)d,较对照组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2、4.263,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0.00%(0/25),比对照组28.00%(7/2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0,P<0.05);术后,研究组心理健康(79.63±8.40)分、总体健康(81.49±8.50)分、躯体疼痛(78.74±8.52)分、情感职能(82.36±8.27)分、生命活力(79.25±8.37)分、生理职能(83.59±8.42)分、社会功能(81.26±6.70)分、生理功能(79.49±8.36)分,较对照组SF-36各项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8、3.395、3.970、3.184、3.237、3.420、3.015、3.433,P<0.05)。研究组皮瓣修复成活率96.00%(24/25),与对照组88.00%(22/2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2,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缺损治疗中,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具有并发症少、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的应用优势,不仅可取得理想皮瓣修复效果,还可缩短组织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缺损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 手术方法 安全性分析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6例报道
8
作者 韩伟 胡勤刚 +2 位作者 杨旭东 黄晓峰 王志勇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995-2003年收治的6例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6例结节性筋膜炎均...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995-2003年收治的6例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结果:6例结节性筋膜炎均为病程短、生长快的肿瘤中年女性多见。肿块呈结节形,直径为1.5~3.5cm。组织学特点为纤维母细胞增生活跃,核分裂像易见“,S”形结构、组织裂隙、外渗红细胞、黏液背景;免疫组化染色显示Vim(+)、SMA(+)、Des(-)。手术切除后,随访1~9a,无1例复发。结论:结节性筋膜炎的本质是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增生,属良性病变,切除后不易复发,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筋膜炎 肉瘤 肌纤维母细胞 口腔颌面部结节性筋膜炎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9
作者 韩生伟 韩伟 +2 位作者 孙国文 王志勇 胡勤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14-117,共4页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PNST)是头颈部极为罕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相关文献报告较少。本文报告了我院2015年以来收治的3例MPNST病例,详细介绍患者治疗及转归情况,并通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告探讨该类疾病的特点。该疾病手术后复发率高,而患者...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PNST)是头颈部极为罕见的一类恶性肿瘤,相关文献报告较少。本文报告了我院2015年以来收治的3例MPNST病例,详细介绍患者治疗及转归情况,并通过结合国内外文献报告探讨该类疾病的特点。该疾病手术后复发率高,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 神经鞘瘤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韩生伟 韩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9-522,共4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诊疗,减轻医生分析数据时的压力。目前,人工智能正逐步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回顾,并对未来人工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正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诊疗,减轻医生分析数据时的压力。目前,人工智能正逐步改变传统的诊疗模式,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本文对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回顾,并对未来人工智能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口腔医学
下载PDF
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口腔黏膜病的临床用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芮彤 吴萌萌 +1 位作者 魏云鹏 徐家根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5期108-110,共3页
目的分析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口腔黏膜病的分布及临床用药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6-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电子处方4569张,分析科室各种疾病的处方分布情况及各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处方量排名前三位的疾病进行具体... 目的分析口腔专科医院门诊口腔黏膜病的分布及临床用药特点。方法选取2019年6-7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黏膜病科电子处方4569张,分析科室各种疾病的处方分布情况及各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处方量排名前三位的疾病进行具体的用药情况。结果本院口腔科主要涉及19种疾病,其中处方量排名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口腔扁平苔藓(OLP)、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V)和灼口综合征(BMS)。药物治疗以口服和外用为主,注射剂较少使用。用药特点以局部结合全身用药及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式为主。结论医院口腔黏膜病病种分布较广,药物治疗方案也较为合理,但存在一些超说明书用药现象,需要相关指南来进一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医院 口腔黏膜病 临床用药
原文传递
颏下岛状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专家共识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传俊 陈伟良 +20 位作者 孙长伏 何悦 蒋灿华 彭歆 尚政军 韩正学 李劲松 侯劲松 林李嵩 韩新光 魏建华 王志勇 吴煜农 郑家伟 李龙江 王慧明 李祖兵 郭传瑸 杨驰 石冰 张志愿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85-391,共7页
颏下岛状瓣(submental island flap,SMIF)是面动脉分支颏下动脉恒定供血的轴型皮瓣,与口腔颌面部缺损区相邻,其质地、色泽与头面部相似,血运充分。该组织瓣制备较简单,且成活率高,适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型缺损。然而,国内外对于SMIF的... 颏下岛状瓣(submental island flap,SMIF)是面动脉分支颏下动脉恒定供血的轴型皮瓣,与口腔颌面部缺损区相邻,其质地、色泽与头面部相似,血运充分。该组织瓣制备较简单,且成活率高,适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中型缺损。然而,国内外对于SMIF的应用仍然存在争议,主要集中在颈淋巴转移患者使用该皮瓣的肿瘤安全性、皮瓣的制备方法等方面。为统一和规范SMIF在口腔颌面-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本文集中国内多家医学院校口腔颌面外科专家的智慧,达成专家共识,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颏下岛状瓣 缺损 口腔颌面部 修复重建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CCL2和VEGF表达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兵 傅尧 +3 位作者 符义富 游丽萍 刘畅 孙国文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64-66,71,共4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L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7例健康对照者和85例OSCC患者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CCL2及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CCL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7例健康对照者和85例OSCC患者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CCL2及VEGF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OSCC患者血清CCL2水平为69.12±19.54 pg/m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103.41±34.42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77,P<0.05)。OSCC患者血清CCL2水平与TNM分期明显相关(t=2.193,P<0.05)。OSCC患者血清VEGF水平为145.76±49.34 p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70.35±14.93 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2,P<0.05)。CCL2水平与VEGF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0.216,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显示血清中CCL2水平及CCL2/VEGF比值都能够很好地区分健康人和OSCC患者(P<0.05),其最佳临界值分别为98.61 pg/ml及0.82。结论 OSCC患者血清中CCL2表达降低,VEGF表达增高,提示其可能与OSCC发生、发展相关。检测血清CCL2及VEGF水平可以作为OSCC的筛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清 筛查指标
下载PDF
游离延展上臂外侧皮瓣在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旭东 王育新 +3 位作者 李威 文建民 洪小伟 胡勤刚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53-757,共5页
目的 :探讨游离延展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游离延展上臂外侧皮瓣一期修复15例口腔癌扩大切除术造成的软组织缺损,术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量桡侧副动脉无变异后,根据其... 目的 :探讨游离延展上臂外侧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应用游离延展上臂外侧皮瓣一期修复15例口腔癌扩大切除术造成的软组织缺损,术前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量桡侧副动脉无变异后,根据其走行以及术中软组织缺损的面积、形态设计皮瓣,皮瓣均越过肱骨外上髁,面积为4 cm×5 cm^11 cm×5 cm,血管蒂长约10cm。供区创面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14例皮瓣成活,1例因术后第2天发生动脉血管危象,抢救皮瓣无效,皮瓣坏死。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复发,肘部瘢痕较细,肘运动无障碍,未出现桡神经损伤引起的垂腕,2例患者供区局部有麻木感,6个月后症状减轻。术后患者语言功能恢复良好,鼻咽纤维镜检查吞咽顺利,腭咽闭合良好。所有患者likert评分法均为4~5分。结论:游离延展上臂外侧皮瓣解剖恒定、厚度适宜、血供可靠,是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延展上臂外侧皮瓣 口腔癌 术后缺损
原文传递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5
作者 徐明耀 陈勇 王志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10月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进行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的60例患者资料。术后进行追踪随访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 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在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10月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进行口腔黏膜组织缺损修复的60例患者资料。术后进行追踪随访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4个月。60例患者中,59例患者的黏膜组织缺损修复均获得成功,术后7~10 d未见修复膜脱落,愈合良好。1例病灶累及软腭,术后出现基质溶解,出现穿通,造成口鼻瘘,修复失败。成活后的修复膜在软组织部位受植床存在一定的收缩。结论: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能够起到早期覆盖创面,促进创面愈合,减轻瘢痕生成的作用。其操作简单易行,是一种值得推广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 口腔黏膜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27与Skp2蛋白表达及其意义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方亮 胡勤刚 +1 位作者 黄晓峰 陈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p27与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Skp2蛋白在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 目的:探讨p27与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Skp2蛋白在6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27蛋白的阳性率63.73%明显低于正常黏膜组织92.72%(P<0.05),Skp2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19.02%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4.24%(P<0.05)。p27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颈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Skp2蛋白阳性表达率则与以上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P<0.05);二者的阳性表达率与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p27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Skp2蛋白呈负相关(P<0.05)。结论:Skp2蛋白表达与靶蛋白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7降解相关,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p27和Skp2蛋白表达有助于判断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P27 Skp2(p45) 细胞周期
下载PDF
计算机化OSCE在口腔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聂蓉蓉 朱锋 +3 位作者 谢思静 吴丽 杨洁 孙卫斌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17年第3期349-352,共4页
目的 :针对我国目前口腔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中存在的弊端,构建和实施口腔临床客观结构化考核体系(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方法 :OSCE采用计算机信息化作业,考核方式为多站式考核,共分为3大部分、8个站点,考... 目的 :针对我国目前口腔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中存在的弊端,构建和实施口腔临床客观结构化考核体系(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方法 :OSCE采用计算机信息化作业,考核方式为多站式考核,共分为3大部分、8个站点,考核内容包括基础知识选择题、辅助检查结果评判、病例分析测试题、医患沟通以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等。结果:运用OSCE,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口腔医学生分析、解决临床表现和问题的能力进行测试;从多方面、多目的评估应试者的临床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及职业素质;信息化操作平台也更加方便、环保。结论:计算机化OSCE有助于学生提早适应执业医师考试,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值得在口腔教学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化 客观结构化临床水平考试 口腔医学
原文传递
综合治疗大范围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鲁勇 杨旭东 +2 位作者 徐明耀 韦元 文建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171-1173,共3页
口腔黏膜发生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预后极差。本文报告综合治疗1例腭部大范围恶性黑色素瘤,并对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原发灶冷冻、手术以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应是目前提倡的... 口腔黏膜发生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预后极差。本文报告综合治疗1例腭部大范围恶性黑色素瘤,并对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各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讨论。原发灶冷冻、手术以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应是目前提倡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口腔黏膜 治疗
下载PDF
口腔鳞癌引流区淋巴结中树突状细胞特征性表型的免疫组化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志勇 胡勤刚 +2 位作者 黄晓峰 韩伟 杨旭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5期482-485,共4页
目的:探讨OSCC的DLN中DC的功能状态。方法:免疫组化标记OSCC的DLN和扁桃体组织中DC的CD1 a,CD83分子。统计CD1 a+DC和CD83+DC的浸润程度,以及CD83+DC/CD1 a+DC的比值。结果:CD1 a+DC在OSCC的DLN中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扁桃体组织(P<0.0... 目的:探讨OSCC的DLN中DC的功能状态。方法:免疫组化标记OSCC的DLN和扁桃体组织中DC的CD1 a,CD83分子。统计CD1 a+DC和CD83+DC的浸润程度,以及CD83+DC/CD1 a+DC的比值。结果:CD1 a+DC在OSCC的DLN中的浸润程度显著高于扁桃体组织(P<0.01),在鳞癌转移的淋巴结中显著低于未转移的淋巴结(P<0.01)。CD83+DC浸润程度在OSCC的DLN中明显低于扁桃体(P<0.01),但鳞癌转移的淋巴结与未转移者无显著差异(P>0.05)。OSCC的DLN中CD83+DC/CD1 a+DC的比值显著低于扁桃体组织(P<0.05)。结论:OS-CC的DLN中,DC以不成熟DC为主,难以实现其激活T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口腔鳞癌 免疫组化 淋巴结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及精准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勤刚 泥艳红 王雨晗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7-211,共5页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5年生存率仅约60%,缺乏高效、特异及快速的诊断方法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至今尚无相关肿瘤标志物或差异物。研究显示,与其他恶...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5年生存率仅约60%,缺乏高效、特异及快速的诊断方法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至今尚无相关肿瘤标志物或差异物。研究显示,与其他恶性肿瘤相似,OSCC发生了明显的代谢重编程,而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筛选变化的代谢酶及代谢物则可能有助于OSCC的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本文回顾了近年来OSCC相关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希望为改进OSCC早期诊断、精准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呈现新思路或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代谢组学 早期筛查 精准诊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